韩国有自己的神话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1收藏

韩国有自己的神话么?,第1张

资料

http://tiebabaiducom/fkz=109919067

朝鲜古代神话略考

文日焕

一、古神话的起源与原始文化

有关神的故事、有关以神的名义传下来的世界万事万物之起源的故事,可谓是神话的一个属性。神话用自己的故事解释着宇宙的诞生、国土的形成、天地间的区分、生与死的起源……等等。不容置疑,神话是人创造的。但是,这与神话是由神来创造、由神来传于世界的这一命题并不产生矛盾。因为,当人们创造出一个神话的时候,他们深信神应该是这个形象的。

我们不能认为神话只不过是原始人凭着自己的想象而虚构出来的东西而已。在现代人看来,神话如何荒唐无稽,如何怪诞不经,但是在原始人眼里这些都是极其当然的、可信的东西。因此,他们根据自己的所想所见所闻,造出了神话。可以说,神话里包含着一个民族的、人类最原始的文化原形。

由此可见,神话是原始人原始思维的最真实的反映,也是原始文化的产物。也就是说,神话体现了人类原始的文化精神和思想意识。朝鲜的古神话,以其性质,尤其是以神话主人公的出生背景来看,主要是以包含着原始信仰意识的天降文化、卵生文化、龙生文化、岩石文化、隧穴文化等诸文化为根源而发生、发展起来的。

1、卵生文化和神话

卵生文化首先与鸟崇拜意识有关。朝鲜的信仰、风俗,绝大部分都与鸟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考古学发掘的文物及民俗中可以看出,朝鲜原始人崇拜着鸡、喜鹊、鹰、鸽子等鸟类。如朝鲜北方的诸种族鸟夷人以鸟名来命名官名;南方的诸种族马韩人举行“苏都”仪式,辰韩人举行葬礼时贴鸟的翅膀等等。

笔者认为,这种信仰同原始时代的狩猎生活,同原始的自然力崇拜意识和敬天意识是分不开的。

原始人在低劣的经济条件下过着狩猎生活,因劳动工具过于原始,捕猎物很少,而又不断地受到猛兽的袭击。在这种威胁面前,他们感到恐惧,每当遭到野兽袭击时,他们幻想着自己能象鸟一样飞到天空去避免灾难。他们的生产工具、打猎工具是原始的,而山兔、狍子、狼等动物比人类敏捷,要追捕它们谈何容易。于是,他们就幻想着自己象鸟一样长出一对翅膀,飞到猎物前头去捕获它。但是,在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能使这种愿望成为现实,只能成为幻想,他们只能凭借想象的力量征服自然,制服猛兽,捕获足够的狩猎物。因此,他们认为鸟是崇高的东西,从而崇拜鸟产下来的卵,把卵生的人当作有智慧、有才能的非凡的大力士来崇敬。

鸟崇拜信仰也同原始人的敬天意识有关。原始人的信仰来自自然现象,尤其是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能以人的力量左右的自然现象的恐怖和不可理解,如雨、雷、风、寒暑等,这些使他们更崇拜上天。他们深信上天统治着这一切,敬天意识也随之而生。随着敬天意识的产生,他们对天上的太阳,进而对形状如太阳般圆的东西加倍崇尚。而鸟在这样神圣的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它的卵又象太阳一样圆,基于这样的心理形成了原始人对鸟卵及鸟的崇拜之心。

可见卵生文化是建立在原始人崇拜鸟的信仰之上的,这种信仰又成了卵生神话的根源。

朝鲜的卵生文化和鸟崇拜信仰是分为南北两个地域发生、发展起来的。北方指的是勃海湾沿海平原,南方主要是指南海沿海平原。北方的崇拜对象主要是鹰、鸽子、布谷鸟、燕子等,南方则是喜鹊、鸡等。

发展在韩地方的卵生文化是产生卵生神话的母体,如《赫居世神话》、《阏智神话》、《脱解神话》、《首露神话》等都是以卵生文化为母体而产生的。

2、天降文化和神话

朝鲜古代南北诸种族的习俗、神话有很多共同点。首先以原始信仰为例,他们都把上天视为崇高的、神圣的东西来崇拜的。

《三国志·秽传》有这样的记载:“常用十月节祭天,昼夜饮酒歌舞,名之谓舞天。”《三国志·夫余志》有这样的记载:“……以殷正月,祭天国中大会,连日饮酒歌舞,名曰迎鼓。”由此得知三国时代也有这样的民俗。

作者: 霛 2006-6-27 21:34 回复此发言

--------------------------------------------------------------------------------

2 朝鲜古代神话略考

上述文献证明,秽族、貊族、韩族等南北方诸种族中,崇拜天神是一种普遍的习俗。在诸多神话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天神崇拜信仰。如在古朝鲜的檀君神话中,天神桓雄从天上下凡到太白山山顶神坛树下,创立一个神市世界,他与熊女所生的儿子檀君,在人间创建一个古朝鲜,成了朝鲜的始祖王。

天神神话及体现在神话中的天神信仰说明,在古代南北方诸种族中对天神的崇拜已成为一种普遍的信仰。天神信仰普及得如此广泛,可见这种信仰的渊源之长、之深。它的悠久性可以通过在朝鲜天降神话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与天神的关系尚未超出自然界这一点来证明。祖先们按照自己的观念将自然力加以拟人化。在《檀君神话》中风、雨、云彩、树木等自然现象都以风神、雨神、云神、神坛的树木神等拟人化的形象出现。

朝鲜天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萨满教的发生发展有其历史的关系。反映在朝鲜天降神话中的天神信仰,其根源虽然在于对超自然的精灵的崇拜上,但它是被发生发展在原始共同体瓦解时期的萨满教所继承和发展的,萨满视天神为至高无上的最高神来崇仰。

原始人的神话或思维终于把“上天”从自然中分离出来,赋予它社会的观念,把它奉为具有绝对权威的神祗。从而出现了上天这一代表社会诸力量的神祗,上天也就具有了社会属性。

3、龙神文化和神话

龙神文化是一种东方特有的文化,对龙的崇拜也如此。如朝鲜民族视龙为神圣的神祗来崇拜,龙主管着人世间的降雨,在水中世界里它又是水中万物的领将,也就是说象天上的天王一样,它是水中的大王。这种信仰到中世纪也相当普遍,各地都设有龙神龛拜龙神。

龙神信仰,在朝鲜是一种对水神的崇拜,只是将一种自然力加以拟人化罢了。在这方面它同中国的龙神崇拜有着本质上的差别,龙神可以与希腊神话中的波寒冬相比较。

龙神信仰在其发生初期,绝不象前面所说的那样具体、鲜明,它只不过是对自然和自然力的一种幻想的产物,也是对自然、自然力的一种神话而已。这种信仰之所以能够产生,与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主要发生在生活在海岸、河川、湖水边的原始人之中,而生活在穷山僻壤或平原上的,即远离大海和江河的内陆地方的原始人当中是很难看到龙神信仰的。如秽族、貊族原始人中我们没有发现龙神信仰。一种信仰或神话是原始文化的一部分,它这样或那样反映着当代社会历史现实。要想知道龙神信仰的根源在哪里,首先应从生活在沿海地方的三韩诸种族中寻找,因为他们具有产生这个信仰的自然地理环境,更因为他们继承着很多有关龙神的神话遗产。

龙生神话是以在长期的历史时期中发生发展的龙神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它是南方诸种族在长期的海上活动和捕捞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原始艺术。

在研究龙神文化及以龙神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龙生神话时,应注意区分它们与熊、老虎或鸡、喜鹊等图腾之间的关系。龙神并不是图腾,龙不是具体的动物而是幻想的动物,所以龙神信仰是对超自然的精灵的信仰,即万物有灵论的表现。可以说水神信仰,即龙神信仰是图腾存在以前就发生、发展的一种原始信仰。

朝鲜的神话遗产中有两篇龙生神话,一篇是《脱解神话》,另一篇是《阏智神话》。这两篇神话在丰富朝鲜的神话遗产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神话在传承过程中受到了卵生神话、天降神话的因素以及崇拜鸡图腾、佛教、儒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被补充润色。但它基本上保存着原先的独立性,且具有研究价值。

4、隧穴文化和神话

隧穴文化是与隧穴信仰有密切关系的。

《三姓穴神话》的主人公良乙那、高乙那、夫乙那就是从称为毛兴穴的隧穴中迸出来的。因此,可以假设这个神话与隧穴信仰有关系。那么,朝鲜的民俗及其他方面有没有存在着隧穴信仰的痕迹呢?

○《檀君神话》——古时候,有一只熊和一只老虎同住在一个山洞里,它们每天祈祷上天赐予它们人身。

作者: 霛 2006-6-27 21:34 回复此发言

--------------------------------------------------------------------------------

3 朝鲜古代神话略考

○《三国志》肃慎氏条——“夏则巢居,冬则穴处。”

○《三国志·韩传》——居处作草屋土室形如家,其户在上,举家共在中。

由此可见,《三国志·高句丽传》所说的隧神是与隧穴居住现象有关系的。《三国志·高句丽传》记载说:“其国东有大穴,名隧穴,十月国中大会,迎隧神还于国东上祭之、置水隧于神座。”很明显,隧穴居住同隧穴信仰是密切相关的,上面所引用的内容同样反映在《后汉书》、《旧唐书》、《通传》中。

高句丽人的隧穴信仰是相当虔诚的,祭隧神时国王亲自祭神。《旧唐书·高句丽传》记载“国城东有大穴,名神隧,皆以十月王自祭之。”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是多么重视隧穴信仰的。从高句丽国王到下层庶民都把祭隧神的仪式当作是全国性的年中活动来进行。据《后汉书·高句丽传》记载,他们参加祭隧神仪式时“其公会衣服,皆锦绣金银启自饰”。

这种隧穴信仰,今天在济洲岛也可见一斑。居住在济洲岛汉拿山附近的居民每年到毛兴穴祭隧神。神话记载从毛兴穴中迸出了良乙那、高乙那、夫乙那三位神人。这种祭隧神活动是这一带居民每年进行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其传统渊源流长。济洲岛是土地很少的地方,由此可见,隧穴信仰意识里还渗透着对土地的迷恋和崇敬之心。不容置疑,隧穴信仰是在洞穴居住条件下受到外在的,即自然条件的逼迫下产生的观念。隧穴信仰成了隧穴文化的根源,而隧穴文化又成了隧穴神话这一原始艺术的基础。

5.岩石文化和神话

《金蛙神话》虽与天降神话有一定的联系,但它具有独特的特性。朝鲜神活中的原始信仰集中表现在神话主人公的诞生背景上。从这一点来考察《金蛙神话》,就可以看出她所表现出来的信仰区别于其他神话的信仰。

《金蛙神话》中主人公诞生在岩石下面,其形状象金蛙。朝鲜民俗中常见的信仰之一是岩石崇拜。这种岩石崇拜思想与金蛙诞生在岩石下面这一故事有没有关系呢?

如上所述,朝鲜有崇拜岩石的习俗,到了中世纪乃至近代,民间里还有到有名的岩石处或其形状雄伟。奇异的岩石处祭拜的现象。

史料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如《三国志·韩传》辰韩条中说:“初生子,便以石押其头使扁。”《后汉书》、《晋书》、《梁书》中也有同样的记录。综合分析这些古文献的记录可以看出这是辰韩种族中普遍存在的习俗。《三国志·韩传》辰韩条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儿生便以石压其头,欲其褊,今辰韩人皆褊头。”由此可见,这不仅是当时的习俗,而且是流传很久的传统习俗。这一习俗反映了辰韩人的美学观念,但其根源不一定仅在于此。

《三国志·高句丽传》记录着高句丽人埋葬死人的方式。史料中说“石积为封”。从考古学发掘出来的文物中也可以看出石坟中半屈身葬的痕迹,这是巨石文化时期的文物。当时死了人也可以土葬,而他们为什么不搞土葬而搞巨石葬呢?这是否与岩石信仰有关呢?当然,有关这个问题,一些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也许有与之不同的观点。为了得出一个较客观的答案,我们不妨考察一下古埃及人的巨石文化时代。

古埃及人认为人有灵魂,灵魂与肉体为一体,一旦灵魂离开肉体人就会死去。他们想,肉体要是腐烂了,灵魂就无法再回到肉体中来。因此,他们寻找防止肉体腐烂的方法,用巨石建立起金字塔式的建筑物来安葬死人。后来他们又发明了香油,把香油涂在尸体上制成木乃伊,把木乃伊装入石棺安放在金字塔中的石室里。古埃及的这种习俗很多流传到今天。

在埃及、苏丹等非洲北部国家发展的巨石文化与灵魂不灭的观念有密切的关系。朝鲜的巨石文化也不能不说与信仰毫无关系,这两者之间必有一定的关系。灵魂不灭的信仰在朝鲜古神话中有许多痕迹。

以上事实说明举行半屈身葬时给死人怀里放石头是因为怕死人复活,或者是防止死人复活的解释是没有根据的。可以说朝鲜的巨石文化也同非洲北部各国的习俗一样,是与灵魂不灭的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岩石不怕风雨的洗礼,干年万年基本保持原状,原始人崇拜岩石的这种威力。在他们的想象中岩石具有防止人类肉体的腐烂,保护灵魂的神通力。

作者: 霛 2006-6-27 21:34 回复此发言

--------------------------------------------------------------------------------

4 朝鲜古代神话略考

由此可见,岩石文化的根源本质上是对幻想的、超自然的精灵的信仰。也就是说它的本质是万物有灵论。这种信仰创造出了《金蛙神话》中主人公诞生在石头下面,后来创立国家、登上王位的神话故事。因此,可以推断岩石神话《金蛙神话》的根源就在于岩石文化。

二、朝鲜古神话的特点

从文艺学角度讲,神话的本质是它反映了原始人生活的那个历史时期的自然和社会现实。

朝鲜神话的特点表现在神话的结构和神话的主人公形象及强烈的传说性上,也表现在神话的地域特征及历史政治特征上。

朝鲜神话大都篇幅很短。但是,场景复杂,内容丰富。场景的复杂性也表现在神话的结构上,神话的场景往往以天上世界,神、动物同住的世界及人间世界构成。

一般来讲,朝鲜神话都设有天上世界这一场景。天上世界的神是天神,天神具有人类所不及的威力和智慧,万事皆通。

朝鲜神话一开头展现的大都是天上世界,接下来是神、动物同住的世界。如《檀君神话》中天上的桓雄降到地上,与熊共同生活。但是,这里的地上世界完全区别于人间世界。

朝鲜神话中天上世界和神、动物同住的世界中间往往设有一座山,作为天神下降的地方,如《檀君神话》里桓雄下降的地方就是太白山山顶。

朝鲜神话中神、动物同住的世界与人间世界之间的区别不太明显,主要原因在于神、动物同住的世界也好,人类话动的世界也好都是在地上。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区别,《东明神话》、《朱蒙神话》、《阏智神话》、《脱解神话》等,都是有区别的。

朝鲜神话中极个别的神话只有两个场景。如《首露神话》展现的只是天上世界和人间世界;《三姓穴神话》里只有地下世界和地上世界;《脱解神话》里说的是水中世界和地上世界,又如《檀君神话》后篇展现的只是人间世界。

朝鲜神话的特点还表现在神话主人公形象的创造上。

朝鲜神话中的神祗形象没有神与英雄之间的区别,只有天神、动物神、水神及地神之分。如《檀君神话》中熊神和虎神隶属于天神桓雄;《东明神话》中猪、马、鱼、龟等动物神帮助天神之子东明神,这些动物只有在东明神存在的条件下有其存在的意义。

天神与水神之间也有区别。第一,水神不能战胜天神;第二,天神大都具有人的性格,以人的形象出现,死了以后大都复归为天神。解慕漱神、东明神、赫居世神亦如此。既使不能复归为天神,但终究复活为天神以外的其他神。例如《檀君神话》中檀君死了以后复活为山神;脱解复活为东岳神。但水神是绝对不能复活为天神的,它只能复归为原来的形象或山神。

希腊神话就与之不同。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是严格区分的,在极个别情况下也有神变为英雄、英雄变为神的事例。如阿伽门农虽然是神,却成了英雄;阿斯克勒庇俄斯原来是英雄,后来成了神。但这并不是希腊神话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希腊神话中神是永生不死的,但英雄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朝鲜神话中神的形象随时可变,从天上世界到神、动物同住的世界,再到人间世界,每经过一个世界,过着活动舞台的变化而变换其形象。如赫居世神、朱蒙神一开始是以天神的形象出现的,但到了人间,他们都以完整的人的形象出现,而死了以后又复归为天神。这样的例子在朝鲜神话中随处可见。但在希腊神话中绝大多数形象是一成不变的。中国古代神话《盘古神话》、《黄帝宝龙神话》也是如此,其神话形象从开头到结尾大都没有什么变化。

传说性强是朝鲜神话的另一个特点。因此,一些人认为,朝鲜神话可以称为建国神话,这个见解不无道理。《檀君神话》关系到古朝鲜的创立;《东明神话》与夫余国的建立有关;《赫居世神话》包含着新罗国的建国过程;《朱蒙神话》反映了高句丽的创建;《首露神话》说的是驾骆国的建立;《三姓穴神话》是探罗国……可见朝鲜的古神话无不例外都与古代国家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

作者: 霛 2006-6-27 21:34 回复此发言

--------------------------------------------------------------------------------

5 朝鲜古代神话略考

那么,朝鲜的神话为什么大都与建国历史有关呢?这是朝鲜古代神话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神话虽然是原始人在集体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但是在原始人以及还没有从神话世界观中解脱出来的以后时期的人类来说,神话仍然是崇高的、神圣的。所以,统治阶级在建立阶级国家的初期,以神话主人公的名称来命名新的王朝和第一代国王,或者把人们绝对信奉的传统神话同第一代国王融合在一起,以此来将自己的王朝神圣化,使人们服从于自己的统治,达到巩固其统治的目的。如夫余的《东明神话》被高句丽统治者所利用;而百济统治阶级与高句丽争宗统,把《东明神话》当作百济的建国神话。檀君并不是高句丽、新罗、百济等种族国的始祖神,可是高丽王朝打破了后三国鼎立的局面以后,为了达到麻痹三国遗民的反抗意识,巩固王权、击退北方外夷的侵略,收复高句丽旧版图的目的,把檀君奉为唯一的始祖神,并把那些独立神话加以体系化。这足以说明朝鲜神话为何都和建国神话有关。

再看看新王朝的第一代国王与神话主人公的关系。如上所述,朝鲜神话遗产大部分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以至于难于分辨其主人公是历史上实际存在过的真人还是被人创造出来的虚构形象。《檀君神话》中的檀君、《东明王篇》里的东明、《赫居世神话》中的赫居世等,如果他们是真实的人物,那么,传承下来的神话被利用是肯定无疑的。

历代的统治阶级利用神话神化了其统治,因而朝鲜古神话也就带有传说的色彩。

朝鲜的古代神话有很浓的传说色彩,还与神话的体系化有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其神话的家谱化总是和那个民族或那个国家在历史变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和在社会的、政治的、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相联的。神话家谱化的原因是:诸种族不断迁徙、不断分裂、不断融合的结果;也是南北方诸种族的不同文化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相互接触,相互交流的结果;历代王朝的统治者为了把自己的祖先神圣化,为了创建统一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为了巩固其王权,将独立神话连接起来,使之体系化的结果

三、古神话的分类

神话可以以主题的构成、内容来分类,也可以以主人公的出生背景来分类。

首先,以主题的构成、以内容来看朝鲜神话的类型。

宇宙神话:宇宙神话指的是有关宇宙日月星辰的起源、变化的神话。朝鲜的宇宙神话只有一篇,即《延乌郎和细乌女》。此篇记载在《三国遗事》上,神话梗概如下:

延乌郎和细乌女是一对夫妻,他们生活在东海边上,有一天,丈夫延乌郎出海采海藻,突然有一岩石(又一说是一条鱼)出现在他面前,把他背到了日本。日本视延乌郎为非凡人物,推奉他为国王。细乌女在家等丈夫回来,左等右等总不见他人影,便到海上去找,她发现有一岩石上面放着丈夫的鞋。那岩石又把细乌女背到日本去了,日本人见到她感到很惊奇,便把她送到王宫里。于是,夫妻二人重逢,细乌女成了王妃。而这时,新罗国的日月失去了光芒,一大臣上奏国王说:“这是因为降临在我国的日月之精流到日本去的原故。”国王立即派两个使臣到日本,劝夫妻二人归国。但是,延乌郎说:“我到此地是上天之意,我岂能离开?这里有王妃亲自织的锦缎,你们把它带去以此祭天,日月会复明的。”随即赐予他们锦缎,使臣带它回国祭了天。果然,日月重放光芒。他们把那锦缎视为国宝保存在御库里,称御库为贵妃库,而祭天的地方叫迎日县或都祈野。(《三国遗事》卷一,延乌郎、细乌女)

朝鲜的宇宙神话为数极少,因此,上述神话成了宝贵的资料。

建国神话:这类神话与国家的创立有关,主要以君王的诞生及建国过程为主要内容,朝鲜神话中这类神话占很大的比重。其代表作有古朝鲜的《檀君神话》、高句丽的《朱蒙神话》、新罗的《赫居世神话》、驾骆国的《首露神话》、探罗国的《三姓穴神话》等。

作者: 霛 2006-6-27 21:34 回复此发言

--------------------------------------------------------------------------------

6 朝鲜古代神话略考

始祖神话:指有关某姓氏或种族始祖的神话。这类神话往往与建国神话相联系,如上述的建国神话大都具有始祖神话的性质,但它又是普通姓氏或家族的神话。因此,这类神话中和家族的家谱、碑文等记录一起口头传承下来的也不少。例如《南平文氏族书》、《昌宁赵氏族谱》等,这些家谱中所介绍的始祖出生经过大多具有始祖神话的性质。下面看看南平文氏的始祖神话。

南平郡以东千丈绝壁下有一湖水。有一天君王游览到此地,见一巨石笼罩在白云之中。忽然,从那里传来婴儿的啼哭声,君王觉得蹊跷,令部下到那儿去看看究竟。部下利用绳索下到岩石处一看,原来岩石上有一男婴,面如冠王,神奇异常。君王收男婴为养子,男婴到了五岁,聪明伶俐、文武双全、万事皆通,故以文为姓氏,名为多省,字为明达,世人叫他文多省。因为他的才华如日月星辰,所以号为三光。(摘自南平文氏家谱)

部落神话:部落神话与供在部落神龛中的神有关,这类神话中叙事巫歌占很大的比重。《竹岭山神多子口婆婆》、《日月山黄氏夫人》等都是部落神话。但这些部落神话与其说是神话,还不如说是传说。

神话学里常用《英雄异常出生》说,这就告诉我们神话主人公的出生在古代神话的结构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因此,也有根据主人公的出生来分类的。尤其是就朝鲜古代神话的基本性质而言,以主人公的出生来分类是较为妥当的方法。用这个方法可分类为:

卵生神话:神话《朱蒙神话》、《赫居世神话》、《首露神话》等,主人公都是卵生的,而且这些主人公大都与各国的建国历史结合在一起成为该国的第一代国王。这类神话的共同点,主人公都是卵生的,个个智慧超群,才华非凡,个个创立自己的国家、个个成为第一代国王。这类神话甚至在神话的形式和结构上都有共同点。

天降神话;天降神话不同于卵生神话,主人公不是卵生的,而是从天而降的。如《檀君神话》中桓雄带领三千天神降到太白山山顶;《解慕漱神话》中解慕漱也带一百多天神到熊心山,他们在地上创建新的世界,建立国家。卵生神话和天降神话混在一起的现象形成了朝鲜古代神话的一个特点。

龙生神话;朝鲜古代神话中龙生神话为数不多,这类神话的主人公出生于龙所产下来的卵或出生于龙的胳肢窝,可以《脱解神话》、《智神话》为例。

隧穴神话:《三姓穴神话》中主人公是从隧穴中迸出来的,良乙那、高乙那、夫乙那进出于毛兴穴,他们创造人间世界、建立国家。象这样主人公出生于隧穴的神话,谓之为隧穴神话。

岩出神话《金蛙神话》中金蛙被马偶然发现,出生于岩石下面。文氏始祖也是出生于岩石之中的。在朝鲜民俗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现象。民俗中的这些岩石崇拜信仰,寻其根源也可能与巨石文化时期的原始信仰有一定的关系。

帝俊(帝喾或帝夋 )

有关帝俊的神话,相当零碎,集中保存在《山海经·大荒经》以下五篇里,其他书籍并无所见。帝俊有两个妻子,一个名叫羲和,住在东方海外的甘渊,生了十个太阳;另一个名叫常羲,住在西方的荒野,生了十二个月亮。他还有一个名叫娥皇的妻子,住在南方荒野,生了三身国的先祖。这位先祖一个头三条身子,传下来的子孙也都是这般模样。帝俊时常从天上降下来,和下方一些面对着面跹舞蹈的五彩鸟交朋友;下方帝俊的两座祠坛,就是由这些五彩鸟管理的。在北方的荒野,有一座帝俊的竹林,斩下竹的一节,剖开来就可以做船。尧的时候,十日并出,帝俊曾经赐给羿红色的弓,白色的箭,叫他到下方去拯救人民的困苦。以上就是残留下来帝俊神话的片断。从中可以见到帝俊作为天帝的神性。

由于神话的发展演变,帝俊又化身为传说中人间的两个帝王,一个是帝喾高辛氏,另一个是帝舜,他们都是半神的英雄,都有他们各自的神话传说流传下来。

帝俊神系

帝俊(shùn)

少昊,帝俊之子

羿,帝俊臣属

羲和,帝俊之妻,生十位太阳神

常羲,帝俊之妻,生十二位月亮神

娥皇,帝俊之妻,生少昊

姜嫄、简狄、庆都、常仪是帝喾的妻子。帝喾就是帝俊,常仪就是常羲。

帝舜也是从帝俊的神格中分离出的神。

帝俊一系的文明功绩

帝俊一族对于文明的贡献集中反映于山海经第十八卷海内经

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梁,*梁生番禺,是始为舟。

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少皞生般,般是始为弓矢。

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

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

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

后稷是播百谷。

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大比赤阴,是始为国。

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指二人奉帝命治水)。

帝俊就是甲骨文中提到的殷商高祖夔。帝俊与蚩尤之间存在联系,因为蚩尤即殷商战神鸱枭,蚩尤即炎帝、少昊。

---------------------------------------------------------

帝俊及其神系考略

金荣权

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帝俊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谜一般的神性人物,他的事迹既不为正史所载,也不为诸子所传,只见于《山海经》之中,尤其集中反映在“大荒”、“海内”两经之中。究其神系渊源与脉略,显不属于炎帝世系,也不隶属于黄帝世系,是与炎、黄两大神系并存的第三神系。然而有意思的是,其事迹却往往与黄帝诸神暗合,其神系人物也与黄帝子孙们有着扯不清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探讨帝俊其神及其世系家谱,对于研究中国上古氏族及民族的融合过程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重在探究帝俊及其神系;同时通过清理帝俊神系与黄帝神系之关系,透视神话的历史化对上古神话的整合过程;也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文明时代政治的需要和文化心理对远古神话的改造方式。一、帝俊考关于帝俊在中国古代诸神中的地位,今天众说纷纭,然一般认为帝俊当是上古时代东方民族的祖先神,这种看法是一致的,因为《山海经》记载的帝俊活动地及其子孙之国大多在东方。然而,我们却往往忽视了在南方、北方与西方等地也有帝俊的事迹和他的子孙国家,如西周之国,且帝俊之妻常羲“浴月”之地亦在西方。帝俊子孙为何会在西方出现,其事迹为何也与西方发生联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有趣的现象。另外,帝俊的事迹与上古诸神往往有重叠之处,如帝俊与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等,诸神身上均附有帝俊的影子,究其原因,主要是后人对帝俊神话的分割与重植所造成的。但对于帝俊与少昊、帝喾之间的关系则非同寻常,探讨三人的关系是重建帝俊神系的关键,因为我们从种种迹象可以判断帝俊与少昊、帝喾本是一个神系,帝俊与帝喾为异名同实之神,少昊与喾之子契亦为异名同实之神,均为帝俊(喾)之裔。只有在证实这一关系之后,古神话中诸多有关俊、喾、少昊的问题便可得到合理的解释了。1 帝俊与少昊的同源关系的确立要证明帝俊与少昊的血统关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据《帝王世纪》和《通志》等均言少昊,名挚,字青阳,亦称玄嚣,为黄帝之子。然而《山海经》中并没有少昊世系,它其实是战国以来,汉民族大一统观念的产物。后儒们尽管煞费苦心的编构少昊神系,却往往无法自圆其说,破绽百出。如《帝王世纪》《通志》言少昊建邑于穷桑,都于曲阜,那么少昊便是远古东方某部族的祖先了,穷桑处于东方;而《拾遗记》则云少昊生于穷桑,处于西海之滨,主西方,为金天氏,是白帝之子,那么“穷桑”便是西方之地了。这些矛盾表明在将少昊划归黄帝世系时,仍时时可见远古传说的影子。在后世史化了的材料中,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证明帝俊与少昊的关系:其一,《山海经·大荒南经》云:“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而《拾遗记》卷一云少昊之母为“皇娥”,《路史·后纪七》云少昊之母为“娥”,这里的“皇娥”、“娥”实际上都是“娥皇”的误写或省写。其二,帝俊部族与少昊部族均是我国东部以“鸟”为图腾的远古同一部族。《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有五采之鸟,相向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采鸟是司。”义为:有两只五彩鸟,相对而舞,是帝俊在人间的朋友,帝俊在人间的两个祭坛,便是由它们管理的。这里的五彩鸟,实际上便是神话中的“凤鸟”,它与帝俊有着极为亲密的关系,应是帝俊部族的崇拜物。更主要的是,战国以来,人们称日中神鸟为“俊鸟”,何新《诸神的起源》云“俊鸟”便是帝俊,为太阳神的代名词。帝俊之“俊”又可写为“俊”①,这字在甲骨文中实为一个鸟的形象。少昊亦与“鸟”有不解之缘,《通志》卷二《五帝纪》云:少昊“有凤鸟之瑞,故以鸟纪官,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司正也,玄鸟氏司分也,伯赵氏司至也,青鸟氏司启也,丹鸟氏司闭也,祝鸠氏司徒也;睢鸠氏司马也,尸鸟鸠氏司空也,爽鸟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这俨然是一个“鸟”的王国,且以凤鸟为主,群鸟为辅,这与帝俊氏族为同一图腾信仰。其三,帝俊与少昊均为太阳之神。按《大荒南经》:“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所以帝俊无疑是日之父,当之无愧的太阳神。我们可以推想,这十个太阳很可能便是帝俊部族中的十大氏族,至于这些氏族的名称,由于历史茫茫,今天无从探讨了。它们与帝俊世系中的以十二月亮为代表的氏族②,组合成具有血缘关系的帝俊的部族。少昊也有太阳神之称,“昊”字亦作“白皋”,为“大明”之义,本为太阳之神的象征,当为帝俊之后这一部族的另一个伟大的先祖与承继者。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基本上可以断定帝俊与少昊的血缘关系。2 帝俊与帝喾同为一神而异名搜寻上古神话,探究后世传说,我们发现帝俊与帝喾竟有惊人的叠合关系。这些叠合是后儒们在改造与分化帝俊神话时所遗留下来的消化不掉的痕迹,足以证明帝喾的真实身份,且能让我们有足够的证据恢复帝喾的本来面目。这里,我们主要从以下五点来证明之:其一,《帝王世纪》云:帝喾刚出生时,自道其名为“俊”,“俊”与“俊”同音且近形,所以二人当同为一人。其二,史传后稷乃帝喾元妃姜女原所生,而《山海经·大荒西经》言“帝俊生后稷”,此亦可证喾与俊同为一人。其三,史传商代始祖契为帝喾次妃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商人之祖为帝喾,而王国维认为“俊”是商代高祖中地位最显赫者③,何新以为“俊”是商人的祖先④。是亦证明“俊”便是帝喾。其四,《山海经·大荒南经》云:“帝俊生季厘。”郝懿行疏云:“文十八年《左传》云,高辛氏才子八人,有季狸,狸、厘声同,疑是也。”郝氏所言甚是,此正可以说明帝俊与喾本是一人,所以二人之子也同名。其五,毕沅《山海经·大荒西经》注云:“《史记》云帝喾娶女取訾氏之女。《索隐》曰:案,皇甫谧曰,女名常羲。”帝喾之妻与俊妻同名,当然不是偶然,也不足怪,因二神本为一人。3 俊之裔少昊与喾之子契同为一人史传少昊名挚,“挚”字便是商之祖契的“契”字,对此王小盾先生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少昊和商民族的始祖契是一对相叠合的人物,少昊的名字叫做挚,在当时读作〔keɑt〕,和契字的读音是一样的,所以‘少昊挚’就是‘少昊契’。另外,少昊的‘昊’是由‘目犬’(xiè)字转写成的,目犬字的意义是鸟,或者可以具体说是一种纯黑色的小鸟。所以,‘少昊’一名中暗含了一个鸟图腾或玄鸟图腾。”⑤王氏从文字学与民俗学角度论证了少昊与契的重叠关系,二人显为一人。至后代,由于史家对神话的改造,将帝俊事迹嫁接到帝喾身上,于是便出现了契与挚两个不同的名称,且都为传说中的帝喾之子,后人不明二人同实异名,干脆便将两名分为二人,故《帝王世纪》辑本中,云契为帝喾次妃简狄所生,挚为四妃常仪所生。这样便将帝俊之妻常羲改嫁给了帝喾,连同她的儿子挚一起带进了帝喾家族之中,剥夺了帝俊的夫权与父权。然而这一拙劣的搬运手段更证明了喾、俊、契、挚的关系。综上所述,远古神话中的帝俊与帝喾本为一人的化身,帝喾本是从帝俊分化而产生的,且取代了帝俊始祖神的地位,大踏步地进入了中华民族的始祖神行列。二、帝俊神系考略1 帝俊为日月之父帝俊的神系的成员主要记载于《山海经》中,他有三位妻子:羲和、常羲和娥皇。这三位妻子之中,尤以前两位更加伟大: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山海经·大荒西经》)。这两位了不起的女神生下了十日与十二月,从表象意义上讲,帝俊及其妻子们便是日月之父母,也是上古的日月之神,从神话的深层意义上看,两位女性繁衍了帝俊部族中一个崇拜太阳,一个崇拜月亮的两大氏族集团。2 帝俊与他创造文明的子孙们在帝俊神系中,引以为自豪的还有他诸多著名的子孙,这些子孙以自己的才智开创了人类的新时代,使他的部族从低级的朦昧时代一步一步坚实地跨入野蛮时代,并向着文明时代挺进。帝俊生禺号虎,禺号虎生*梁,*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山海经·大荒西经》)。这些已经足够了,舟、车、歌舞、琴瑟、百巧、种植,从食到行,从劳作到歌舞,无不闪烁着智慧之光。由此可见帝俊部族的发达及文明之先进。这些发明没有一项记在帝俊头上,而都归功于他的各个子孙们,这与史化了的神话中,一切发明均归于三皇五帝全然不同,而显得实在、可信。可惜,随着帝俊之神被分化以至最终被逐出神坛,他的这些子孙们也被赶出了人类历史的文化殿堂,他们的业绩被诸神瓜分了,如不赖《山海经》,后人怎么还能知道他们的名字呢!3 帝俊的子孙之国帝俊虽为东方部族远古始祖,但其后代子孙却在东、南、西、北各方建立起了各自的国家,虽然这些国家原来是一个个氏族或氏族集团,但国度之多,阵容之大,在诸神体系中是屈指可数的。在这些国度中间,可以断定为帝俊神系的有10个: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大荒东经》)。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大荒东经》)。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大荒东经》)。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大荒东经》)。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大荒南经》)。有襄山,又有重阳之山,有人食兽,曰季厘。帝俊生季厘。故曰季厘之国(《大荒南经》)。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大荒西经》)。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虎子,食谷(《大荒北经》)。有牛黎之国,有人无骨,儋耳之子(大荒北经》)。以上所及中容、白民、司幽、黑齿、三身、季厘、西周、儋耳、牛黎九国,加上殷商,便是十国。其中儋耳、牛黎两国虽未明言为俊所生,但禺号虎生儋耳,儋耳生牛黎,而帝俊生禺号虎,所以可断定儋耳、牛黎均为俊的子孙之国。在这些国家中,除中容与季厘二国“食兽”之外,其它都注明“食黍”或“黍食”。且中容、白民、司幽、黑齿、三身诸国均“使四鸟”,这四鸟便是虎、豹、熊、罴。因上古鸟、兽同为动物,故虽是兽,但仍名之曰“鸟”。至于这“四鸟”的喻意是什么,我们认为它们是一些近血缘氏族成员所结成的支系氏族的称号,因这些国家(氏族)的同源关系,所以内部结构是一致的,每一国家(氏族)又划分成以动物命名的四个支系。这种相同的氏族组织方式更能说明它们源于同一祖先。其信仰如此相同,如食黍;组织结构如此相近,如使四鸟,哪怕散居在天地四方,也没大的改变,可见帝俊家族延续之长,联系之紧密。这对于探讨中国上古时代的社会组织与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是炎、黄世系所不能具备的。4 帝俊部族迁移、散居的原因从神话记载中可看出,帝俊部族的产生、形成、壮大均在东部,主要的后裔之国也在东部,但为什么后来却分散于四方呢?这其中必定有一次重大的变故,最大的原因可能是部族与部族的战争。在古代部族中又有哪个部族可以让势力强大的帝俊部族四分五裂而被迫大规模迁徒呢?那便只有赶走炎帝部族又占据中原的黄帝部族了。这场战争的发动者便是黄帝部族的一位出色首领颛顼,被打击者是少昊。我们之所以如此推理,并非凭借想象,而是有迹可循的。《山海经·大荒东经》有:“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对这一段突兀而来的记载,我们无法借助别的神话资料弄清它的来龙去脉,现有的一些或许可以解释它们的资料大多是后人依据此条而附会、编造出来的。这里的关键词是“孺”字,治经者多以此字为养育、哺养之义,琴瑟为少昊娱乐少年颛顼的玩具。郝懿行云:“孺,盖养育之义也。”⑥又云:“此言少白皋孺帝颛顼于此,以琴瑟为戏弄之具而留遗于此也。”⑦为证明这种解释的合理性,人们往往引《帝王世纪》“颛顼生,十年而佐少昊”为证。因史传少昊即玄嚣,为黄帝之子,而颛顼又是黄帝之孙,则颛顼当是少昊的侄辈,颛顼少时依附少昊,长大后佐少昊,正是十分自然的事。殊不知,人们却遗忘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少昊并非便是玄嚣,当然也不是黄帝之子,而是生于东方部族之中,为帝俊之裔。将少昊、青阳、玄嚣合而为一纳入少典氏族是战国以后儒士们的杰作,并非原始神话与传说的本来面目。这里的“孺”字并非养育之义,而应为“亲睦”之义,《诗经·小雅·常棣》有“兄弟既具,和乐且孺”,这句中的“孺”与此同义。透过这句神话,让我们把想象的触角伸向远古洪荒时代之中,可以想见,当黄帝部族占据中原而向东发展之际,与原有的东方帝俊部族相遇后的那些场面。也许在开始的时候,黄帝部族的继承者与帝俊部族的继承者有着一种和平共处的信约,一个为了养精蓄锐,一个为了求得偏安,两个强大部族终于形成了暂时的联合局面,少昊在部族中接待了颛顼,且以琴瑟娱乐颛顼,表达亲睦之意,这才是“少昊孺帝颛顼”的神话内涵。之后,颛顼部族大举东进,击败了少昊部族,亲睦破裂,友好不复存在。琴瑟丢入大壑,正是对这种破裂的神话解释。对这场撕毁盟约后的血腥拚杀历史,神话中无明确记载,但是在史书中我们却找到了它的影子。《国语·楚语下》有一段这样的话:及少白皋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 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斋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这段话是后世儒家宣扬颛顼之才、之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绝地天通”确立了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为后世帝王的独裁找到了理论的与实践的依据。事实上,这段话正是炎、黄、俊三大部族在中原进行殊死较量的历史缩影,以及黄帝部族在取胜后为巩固其地位的重大举措的反映。“九黎乱德”不仅包括帝俊部族,当然也包括炎帝部族。颛顼在赶走炎帝,击败少昊之后,为统治原来两部族的氏族成员们,以强硬措施废除这些氏族原来所尊奉的始祖神炎帝与帝俊,将它们改造后纳入少典部族,以彻底改变“夫人作享”的多神制局面,以确立黄帝为唯一的先祖,这便是“绝地天通”的真正意义。帝俊部族在经历这一重大变故之后,为求得生存,不得不大举迁移,一部分仍留在原来的地方,而另一些氏族分别迁往南、西、北,从而形成了这一东方大族散居四方的局面。而少昊却带着他的一些氏族到了西方,死后,被尊奉为金天氏,为西方之神。《山海经·西山经》云:“长流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石鬼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这里的员神石鬼氏即为少昊,它由东方的太阳神变成了落日之神。少昊原来的居住地,在他迁移后,他的余部建立起了少昊之国。⑧当少昊西迁之后,氏族将原来东方的地名也带到了西方,所以在后代传说中,东西方均有所谓的扶桑、穷桑等地名,这些都与这场氏族大迁移有关。三、帝俊神话的分化与消亡作为远古东方部族的始祖神与后代子孙所崇拜的天地开创者的帝俊,他所繁殖的后人们在他的后裔英雄少昊统治时期,遭到了来自西方少典部族的毁灭性的打击。随着部族的解体与离散,帝俊后人们虽然在天地四方建立起了一个个独立氏族或部落,但是却无法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他们只能在远离中原的边远地带默默地生活着,且保持他们氏族的种种信仰,代代传诵着祖先的业绩。然而随着时代的流逝,几百年过去了,甚至几千年也过去了,时代的潮流无情地冲刷着他们记忆的堤防,远祖的身影离他们越来越远了,远祖的业绩也渐渐模糊起来,甚至为那些被少典部族所同化了的人们所淡忘,他们只能说出近世祖先的名字,却不知自己来于何方。于是,帝俊也就这样慢慢地消逝在历史的烟尘之中了。然而,尽管如此,在帝俊另一些后裔氏族之中,帝俊的名字却依据活在人们心中。帝俊部族中,一些英雄的子孙们的事迹仍在代代传诵着。正因如此,才会有文明时代所出现的《山海经》中的有关记载。这些说明历史的车轮虽能扰乱人的思绪,却碾不碎先人们那执着的记忆,时光的流逝并不是帝俊神话消逝的主要原因。使帝俊神话真正分化并逐步消亡的却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政治的与历史化的巨大力量。为了使神话合乎政治的需要,为了建构有利于汉民族统治的黄帝世系,为了从历史角度为大一统社会找到依据,如不消灭帝俊神话,便不能确立黄帝世系。所以后代儒士与史家们费尽心机,采用改头换面法、枝叶移植法两大再造技术,将帝俊的名字从神谱中抹去了,帝俊也就这样被逐出了神坛。1 对帝俊的改头换面对帝俊的改头换面,主要是通过创造五帝之一的帝喾来完成的,以帝喾取代帝俊,将其更名改姓,这一手段可谓釜底抽薪。《帝王世纪》云:“帝喾高辛氏,姬姓也,其母不见。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俊。”这种野史虽然已将帝喾取代了帝俊,但却仍然保留了“自言其名曰俊”的改造痕迹,但没来得及编制帝喾的谱系家世,后来经过各种正史与稗闻的附会、添加,确立了“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⑨的地位。《史记·五帝本纪》只言“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但省略了“俊”字,这一细微的变化,却将帝喾从帝俊的阴影中完全解脱出来,达到了脱胎换骨的效果。在将帝俊脱胎之时,将其后代子孙如季厘、少昊(挚),妻子(常羲)等,也在稍加改变之后转移到帝喾名下,从此以后,帝俊便消失了,帝喾则异军突起,成为五帝之一。2 对帝俊神话的枝叶嫁接由于帝俊神系中原有的庞大家族及帝俊的巨大影响,晚出的帝喾身上无法全部体现关于帝俊的事迹与传说,而这些传说与神话事迹又充满生命活力,代代流传,于是后儒们便将这些有活力的神话分化开来,分别嫁接到黄帝、颛顼、尧、舜等身上,使得他们的身上都有着帝俊的影子。这种嫁接首先反映在移植神话事迹方面。在神话中,帝俊之妻羲和与帝羲(或作仪)分别生十日或十二月,此为帝俊神话之精髓,人们便将这则神话重新改造之后移植到黄帝头上,变成了“黄帝使羲和作占日,常仪作占月”。于是帝俊的二妻变成了黄帝手下掌管历法的二大臣了。后羿神话也是帝俊神话系统中的精彩内容,《海内经》云,“帝俊赐羿彤弓素矢曾,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可见后羿为民除害是受帝俊派遣的,安民之功本应归于帝俊。但到《淮南子》那里,则变成了“尧之时,十日并出”,尧命羿去除害射日,将爱民之德转给了尧,同时也将后羿神话从帝俊神话体系中切割出来。通过这些移植嫁接手法,抽去了帝俊神话体系中的基本框架,使帝俊神话建构轰然倒塌。在偷梁换柱之后,又将帝俊子孙后代与妻子也慢慢移植出去,以达到完全消灭帝俊神话的目的。于是帝俊的诸子孙们纷纷改名换姓,帝鸿成了黄帝之子,中容成了颛顼之子,契成了帝喾之子,后稷也被喾占有。俊妻常羲改嫁了帝喾,娥皇走进了舜的宫中。人去楼空,梁折屋倾,帝俊神系终于变成了一堆废墟,留下的也只是些残砖碎瓦了。今天我们留连于这宽厚的基石之间,翻检那五彩的破碎砖瓦,想见那远古的朴质文明,不觉感慨万千。

①长沙出土帛书。

②《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

③《王国维遗书》第一册《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

④《诸神的起源》,三联书社1986年版,第25页。

⑤《原始信仰和中国古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⑥⑦《山海经笺疏》“大荒东经”注。

⑧《大荒东经》。

⑨《史记》与《路史》。《史记·历书索隐》。《山海经·大荒东经》:“帝俊生帝鸿”。《路史·后纪六》:“帝律生帝鸿。律,黄帝之字也。”《左传·文公十八年》云: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内有中容。

(金荣权: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邮编:464000)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363302htm

武义·郭洞景区****:0579-7674993位于距武义县城10公里的群山幽岭之间

武义·郭洞景区景点简介:

郭洞景区位于距武义县城10公里的群山幽岭之间,因山环如郭、幽峰如洞而得名。约5平方公里的景区内,层峦叠蟑,竹木苍翠,静雅宜人。郭外风光凌北斗,洞中锦秀映南山,这是古人对郭洞风景区的贴切描绘。

古村落奇观郭洞先祖可溯宋朝宰相何执中。元代至元三年(1337年),后裔仿珍藏北京白云观的学仙修道宝图《内经图》营造村庄。砌城墙形成水口,建回龙桥聚气藏风,植村周树木善化环境,规划民居、通道并巧设七星井,形成"山环如郭,幽邃如洞"的绝佳人居环境,故名郭洞。被誉为"江南第一风水村"。

原始森林奇观村东龙山原始森林,山呈三角形,被誉为"绿色金字塔。满山六七百年树龄的参天大树,蕴藏着原始奥秘,展示着古老神奇。古树品种多,有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一级珍稀树种。林中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难得的天然氧吧、森林浴场。

家族文化奇观郭洞村历代尊师重教,人才辈出,仅明清两代就出过秀才、贡生、举人146名。何氏家族文化深厚,宏伟古朴、保存完整的何氏宗祠,是郭洞家族文化的缩影,丰富的古文化遗存令人赞叹。村民身健寿高,是著名长寿村,平均寿命高达85岁以上。

据武义县志记记载,郭洞村的历史可追溯到宋朝。从何氏家谱查知,郭洞村的发达在元朝。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武义后生何寿之进山看望居住在郭洞村的外婆,但见此地翠嶂千重,古木参天,碧溪双注,奇峰叠现,寿之留连忘返,顿生迁居之意。后征得任广东按察司副使的外祖父、在朝做参军的外公及父母的同意,至郭洞筑宅置产。此后,640余年,何氏子不绵延不断,现有后裔近5000人,成了香火鼎盛的望族名门。令郭洞人自傲并不绝于口的是其先祖英才辈出,从宋徽宗的丞相何执中起,世代书香,仅明清两朝,就考出贡生10名,增广生14名,禀膳生10名,府县秀才114名弹丸山村,人才如此荟萃,旧时的郭洞人把这归功于风水。

风水,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无非是地形学。但在中国文化体系中,风水和阴阳八卦结合,成了中国古代玄学的重要内容。大至首都的定位、皇帝的登基,小至墓地的选择、宅基的方向,都与风水有极大关系。纵观中国古代村落的形成,我们不难发现,风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何寿之深谙风水之道,他对郭洞的喜爱并不仅因为山水风光的秀美。何氏家谱有着这样的描述:"(先祖)相阴阳,观清泉,正方位。"何寿之确信这是块"万古不败之地",是风水使他离开繁华的县城,告别显赫的府第,来到这"山环如郭,幽邃如洞"的小村。这位何氏先祖相信郭洞会给他的家族带来兴旺发达。

郭洞的地形确实独特,三面山环如障,犹如福地。双溪汇注,天赋灵性。难得北面留一平地,远处又有左、右青山相拥,恰好应了"狮象把门"之说。双溪汇合后沿西山环村而流,于是一座回龙桥跨溪而建,把这块宝地的风水包裹得严严实实。关于这座建于元代的郭洞历史最长的建筑,另有一段传说,回龙桥原称石虹,先人告诫,石虹不能垮,"其桥既坏,村中事变频兴,四民失业,比年灾浸,生息不繁"。又有形象术者称"桥为艮象,下急而上冲其势,弛弓将西而东不利于宫","山为龙山,住则龙回,桥不可废。堰水作桥,龙回气聚"于是村民着眼于地利,缘根于卦象,选址建桥。此后,此桥毁了修,修了毁。乾隆年间,在拱桥顶上建石柱方亭,此增加了美观。十里外的石苍岭,北山上的塔和这座回龙桥几成一条直线,可见古人看风水造形势的一番苦心。

任何一个地方,哪怕再精致,如果没有文化内涵,不能品赏人文景观,恐怕总是缺少回味的。郭洞所以耐看,还因为她有着大片的明清古建筑,虽然鲜见豪门深院,但村宅之完整,保存之完好,可以说是一部从明代到清代直至民国的建筑编年史。古朴大度的明代廊柱,精雕细刻的清代牛腿,受到西洋气影响的民国门窗,比比皆是。让人饶有兴趣的是郭洞的整体布局。郭洞由相连的郭上村和郭下村

郭洞虽在深山,但世世代代崇尚教育,培育子孙立志读书,报效祖国,这成了郭洞的民风之一。400多年前,郭洞就由第8代祖荆山公创办了私塾"啸竹斋"。清康熙年间,扩大规模改为"凤池书院"并作读书歌一首"一代绝书香,十代无人续。书不读,礼仪薄,纵有儿孙皆碌碌"世代相传。可惜的是书院原址已毁,改建新校了。郭洞人不但学文,而且习武,村中建武馆,明清时该村114名秀才,其中35名为武秀才,还出过一名武举人。

大凡古村落均有"水口",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溪水汇聚之处,其实是拒外敌于村口的关卡。郭洞水口尤具特色。回龙桥东为400米高的陡峭龙山,山上是云罩雾笼的百亩原始森林,一直和荆棘丛生、危岩密布的西山相连。桥下溪水湍急,桥外有一道5米高的坚厚城垣,一条大路由此由穿过。旧时,村民均由城门出入。城门有副石刻楹联:"郭外风光古,洞中日月长。"横批为"双泉古里"。

水口可说是郭洞的录魂所在,外人至此。大多会深受感染,肃然起敬。郭洞人知书识礼习武,爱国之心甚笃,武义县有记载,"顺治五年二月,山寇城杀知县刘家骐"这是郭洞族人胸怀反清复明之志,不服满清统治的义举。此后朝廷震怒,调重兵欲围剿郭洞。时任金、衢、严道台的周雷泽为保郭洞百姓,谎称途中须经"千里石苍岭,百里洪驮,五里大石头","人要侧身,马要拆骨",方能进村。清军因此怯而退兵。后朝廷终明真相,将周道台水银灌顶剥了皮。郭洞村民为纪念这位万世恩公,在村外的下赵庙彩塑周雷泽像,在回龙桥东头的文昌阁放上他的牌位,年年祭祀。在水口的清溪边徜徉,在龙山参天的古木下独步,喝一口百年不涸的宝泉,读一读海麟院、文昌阁的丽文,看松涛起伏、雨云奔流,你的心也会随之在历史间沉降,浮想联翩

郭洞景区融山水、古树林、古桥亭、古寺院、古城墙等景观于一体,吸引了几家**制片厂来此拍摄外景。探寻秦余古风,体验山村生活,分享天人合一的秀美环境,郭洞您的选择!

贝聿铭 华裔美籍建筑师。1917 年4月26日生于中国广东,在上海受中等教育。1935年赴美国,194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1946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48 年起,任W泽肯多夫的地产公司建筑部负责人。1955年他集合一批从整体规划到室内设计的专家,在纽约开业。他不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创造了许多出色的个体建筑,而且这些个体建筑又使邻近区域的面貌改观,推动城市的发展。他对蒙特利尔、丹佛、费城、波士顿、纽约、达拉斯、新加坡等大城市的旧区改造和新区开发作出了贡献。贝聿铭的建筑风格一般认为受W格罗皮乌斯的影响,他掌握了在建筑设计中运用抽象几何形体的娴熟技巧,巧妙运用石、混凝土、钢和玻璃等建筑材料。作为华人建筑师,他主张寻求恰当的途径来表达中国建筑传统的本质。贝聿铭是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会员,美国室内设计协会荣誉会员,美国设计科学院和国家艺术委员会成员。他曾多次获奖,其中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师协会金奖和1983年普里茨克建筑艺术奖等。他的代表作有科罗拉多州美国大气研究中心、中国台湾东海大学卢斯纪念教堂、费城社会岭住宅区、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新加坡中国银行办公楼、达拉斯市政厅、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拿破仑庭园4座玻璃金字塔等。

聿铭简介:

1917年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父亲贝祖诒曾任中国银行行长,于 1919年到香港创办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 1935年到美国留学,攻读建筑系。如今其建筑设计遍布世界各地,如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德国历史博物馆等。建筑是科学,为何与艺术并列?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於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

很多人都知道法国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越来越多的人将它与埃菲尔铁塔一起视为巴黎的标志和象征。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它最初建造时遭到了巴黎绝大多数人的反对,它的设计者贝聿铭当时在巴黎的街头也遭遇了不少白眼。因为卢浮宫是国家级的标志性建筑,人们希望它保持原样。 12世纪时卢浮宫曾是一座城堡,主要供护城士兵居住,并存放粮食和弹药。后来建筑不断被扩建,并一度成为皇家宫殿,之后,有多位国王把他们的艺术品陈列于此。像北京的故宫一样,卢浮宫正好处在巴黎的市中心,是皇家威严的象征。 1983年时,卢浮宫还是巴黎的一道屏障。如何将宫殿改建成现代化的博物馆成了这个城市的一个难题。玻璃金字塔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有了金字塔之后,新旧对比使卢浮宫的建筑更明朗了。金字塔所采用的玻璃和金属结构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与过去截然分开,它告诉人们当今的卢浮宫已不是法兰西国王的宫殿,而是属于“大众”的公共博物馆。人们对于建筑需要适应,需要一个接纳的过程。很多人很早就见过玻璃金字塔的设计图纸。画面上的玻璃金字塔很单薄,所见只是一些交叉的钢筋柱子,人们很难感受得到那种“一个闪亮的钻石一般光芒四射”的感觉。所以它在开始的时候受到了人们的质疑。然而还是贝聿铭说得好:“人们往往很快就能理解建筑……建筑完成之后却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有幸得以使用该建筑的话

韩国有自己的神话么?

有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109919067朝鲜古代神话略考 文日焕 一、古神话的起源与原始文化 有关神的故事、有关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