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罗姓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2收藏

广西贺州罗姓族谱,第1张

46世洪德公珠系(九妻十八子)讳用格,字必元,行任郎, 尚崇公次子。生宋嘉定乙亥(公元1215年)五月初十日午时景定壬戌科擢进士第,仕咸宁县令,升抚州太守,清正廉明。47世大三公:字君兰,居福建宁化,在南宋末年,因避战乱,迁居福建汀州上杭县胜运里,生二子:安公、宁公。48世宁公:字伯镛, 大三次子。于明洪武年间与兄安由福建上杭县胜运里移居广东长乐县七都榕树前居焉。妣赵氏,夫妇生殁塟失考

子二 承宗 承祖承祖公后裔珠系58世焕元、三元、达元三兄弟迁广西贺州桂岭三水口立籍。长元、智元公在迁桂岭东坪籍。49世承宗公:号法通 宁公长子,行千三郎。与弟承担移居嘉应州长乐县七株榕树前,后又移居锅口古洞尾凹背茜坑。殁塟于本地寒虎咬尾形,坐南向北。与张氏,塟共龙冲天凤形,坐西向东 。子一 万贵。另谱:迁居兴宁刁坊黎岭下,生三子; 季通、千四郎(弘公)、 念三郎。长子季通仍留居刁坊黎岭下,二子千四郎迁居叶塘青榕树下;三子念三郎迁居南鼓子石。念三郎长子千一郎,千一郎生七子,二子文瑛迁居英德。文瑛生一子:钦;钦公生三子;其二子仕禄,仕禄生一子:介;介公字景惠,自英德故居迁翁源长安乡马洞村;介公生四子,其二子兰、三子首、四子芸,兄弟三人俱迁居乐昌九峰油草塘。50世万贵公:行万一郎,承宗公子。生于明洪武丙寅(公元1386年)。居棉洋约李洞社梁公岭。卒葬于本约罗经坝对面山脚吊狗社右边钳口穴,寅山申向。配赖氏 十一娘 。子三 仕安 仕保 仕得51世仕得公:行念三郎, 万贵三子。配叶氏五娘,夫妇生殁失考,合塟雷子坑牛窝岗猛虎抬头子三 瑾 瑄 珪52世瑄公:行百三郎; 仕得公次子。生于明正统元年丙辰(公元1436年)。卒于正德辛未年九月初一丑时,享寿七十六岁,葬罗公岭屋场后左,土名粪箕窝,天凤形,坐东向西 配陈氏四娘,殁葬松树角瓜园里,猛虎下山形,坐东向子七 绿 广 清 纬 厚 纲 纪53世清公:行千三郎,瑄公三子。生于明天顺戊寅(公元1458年)八月十六日亥时。殁于正德丙子年十一月十四未时。康熙乙丑岁十二月二十未时复葬于荒埔里蛏地形,艮山坤向配吕氏,副配卢氏,二妣合葬大都砂田里竹头塘。子六 日龙 日鼎 日玉 日鸾 日凤(均吕氏出)日衍(卢氏出)日鼎公后裔珠系63世叔章公迁往台湾新竹县关西新埔始祖;58世师尧、师爵后裔居钟山县英家大同龙福立籍。日凤公后裔珠系61世延凤兄弟;62世显达迁昭平县九龙、马江、白石村、金牛坪、木格、大木、贺州莲塘大拱桥、北陀、富罗、黄姚等地居住。大约有一万多人。54世日衍公:行万九郎, 清公六子。生于明弘治庚申(公元1500年)十月初一日,居长乐县伏溪都伏一图。卒于万历辛卯年正月初五子时,葬伏溪半田罗经坝塘上,亥山巳向配刘氏,生于弘治甲子年六月十一申时。卒于万国庚辰年九月二十九日辰时,葬李洞社虾公塘小塘面,坐东向西。子三 尚威 尚仪 尚权尚仪配张氏,生二子:万章、万奇。

尚权后裔珠系62世遴山公道光24年由广东锅口村迁广西贺州公会新新村;63世赐发、清发、新发三兄弟道光4年迁广西贺州公会镇新新村;生发迁黄金龙眼;63世昌发、永发两人迁广东下府新宁县深井圩;55世尚威 公 日 衍公长子。生于嘉靖辛卯(公元1531年)七月初九午时。卒于万历丙申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午时。葬于甲塘。配陈氏妙英,生于嘉靖辛卯十一月十三寅时。卒于万甲午年时,葬清塘山下崩洪马迹,庚山甲向兼酉分金子五 万衮 万裘 万裳 万戾 万彩56世万裳公 尚威公三子。生于明嘉请甲寅(公元1554年)八月初三寅时。卒于万国癸卯年正月十二未时,葬横岗排里岭埔。配陈氏,生于嘉靖乙卯年八月初六亥时。卒于嘉靖乙丑五月十九戍时;副配刁氏,殁葬横岗朱盆岭角 子五 文宝 文金 文玉 文圭 文璧文圭公后裔珠系63世公俊元公、俊康公迁贺州公会清泉村,现有500多人丁。57世文玉 万裳 三子,号郁南。生于明万丙戊(公元1586年)十月十七戊时。卒于清顺治丙申又五月初九寅时,葬岩前窝尾辛山乙向。配杨氏,生于万历戍子年二月初十午时,卒于清康熙乙巳年六月初六未时 子五 联翠 联茂 联升 联发 联云58世联茂 文玉 公次子,字时和,号东山。配廖氏联荗公,葬于在广西昭平大平乡罗屋背土名水源冲。葬银牌,是纪念联荗公上广西昭平大平乡白泥寨买田土。后返回广东,卒于广东,没能迁上来。现每年农历八月十六为扫墓日。现后代有700多人。 子四 杨 秀 燔 裴(达史)达史公:迁往台湾59世杨公 字标史,联茂长子。妣宋氏 子五 高英 洪英 淑英 伟英 大英60世大英 杨公五子。殁塟何婆岗黄竹峰衮龙黄龙入穴形,申山。妣何氏;副妣邹氏,殁塟嶂背牛角隆坐东向西。英公系康熙戊子乙丑年间在梁公岭移居横岗居住横岗上寨后立大埔楼屋场。子五 云程、云兰 云辉 云凤 云茂61世云辉 大英三子,妣谢氏。生于康熙五十八年庚子岁十月初十午时,卒于嘉庆十二年丁卯岁二月二十日申时。享年88岁。葬于七輋径顶龙舡肚贵入嶂耒龙丑山未向于嘉庆十七年壬申年二月初十日丑时安葬。谢氏生于康熙五十六年戊戍年六月初七日未时卒于嘉庆十二年丙寅年四月初五日酉时享年89岁。葬于赤筶杨梅坪大道人形辛山乙向坐西向东。辉公生于长乐梁公岭石下寨年方七岁父母携带横岗居住至兄弟各买排厘屋场右边一片后建立下铺仔万兴楼。云程、云茂两房在排厘居住。云兰、云凤在万兴楼居住,云辉分在大铺厘居住。生五子:登兴(登发)、登凤、 登龙、登阁、登兴|、登龙、登阁、登榜四兄弟从广东长乐揭阳横岗,迁到广西昭平大平乡白泥寨,再迁往各地:登兴(登发)|:迁往广西贺州平桂区公会镇新新村领下。现有一百三十多人丁。 登榜,迁广西贺县莲塘岌冲开基 现有一百多人丁登龙:迁广西贺县公会镇大姚观音坐莲 现在三百六十多人丁登阁:迁广西昭平县大平乡水源冲 现有二百多人丁62世登龙、云辉三子,配陈冯两氏,生于乾隆甲戍年七月初九戍时,卒于道光十五年乙未年十二月十六日子时;享年82岁。陈祖妣氏生于乾隆丁丑年十二月初二日酉时,卒年道光十九年已亥年九月初四日申时享年84岁。葬于大姚村大田石板河,狮子头形,坐西向东。陈冯两氏葬于大姚水库面,榕树坪路面上坐东向西。原居广东长乐县揭阳横岗大铺裹,后迁广西昭平白泥寨(大平乡)其后再迁到广西贺州平桂区公会镇观音坐莲始祖。现有三百多人丁,分布于大姚观音坐莲,解元村冲口、马路排。生四子 应谨、应开、应合、应酉63世应谨公妣李氏生四子 应谨公葬于民国九年,观音坐莲竹头坪与李氏祖妣共龙各穴。

学元 学连 学田 学顺 (学元公早故与李氏附葬 ,学顺公过继)

64世学田公妣邹梁两氏生二子 学田公1961年4月28日葬于公会镇大姚村马头山顶西面下约200米。坐东向西。邹梁两氏葬于解元村白石牙左边平边约200米,坐北向南

仁明 仁通

65世仁明公白氏生一子 葬于公会解元村背田螺山。坐东向西。

义财

66世义财公吴氏生两子 葬于解元村上马寨金鸡进笼上约50米。坐北向南。妣吴氏葬于公会东冲顶坐西北向东南。

礼进 礼九 (礼进杨氏生一子,智镜邹氏生信楚,信准)信楚谢氏生二子积边、武生、信准公叶氏

67世礼九公谢莫两氏生四子

智深 智钜 智绍 智南

九公生于民国元年1911十二月十四日丑时卒于1988年8月23日享年76岁。1992年7月10日安葬于解元村顶,坐东南向西北。前面是田螺山为案,莫氏生于1915年4月15日卒于1994年9月7日晚上9点享寿年79岁。2006年5月初三莫氏安葬于广西昭平白泥寨(大平乡)水源冲罗屋背联茂公墓左边. 68世

智深公彭氏生三子三女:信恭信录,信锡,秋花;燕林,碧玉

智钜公李氏生四子一女:信柱、信粟、信春、信栋、秋姜

智绍公萧氏生二子二女:信疆、信密、秋心、淑珍、秋香

智南公邹氏生二子二女:信东、信仰、金玲、菲莉 69世

信恭吴氏生三子一女 女小娜、积道、 积颖、积部,

信录公叶氏 积灿 、积恒

信锡公现有一女 雅慧。

信柱公胡氏生二女一子 雨夫; 女婷、旋

信粟公生一子一女 积松、蓝妹

信春公彭氏生两子 宏图 、积钱

信疆公生一子 积昊

68世智南邹氏生二子南公生于农历1954年11月16日;邹氏生于1954年10月20日。

信东 信仰

信东公吴氏

信仰公黄氏现有一女 罗柠

⑴国家档案局二处、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馆编《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北京:中华书局,1997。

⑵古军喜、古小彬编著《古姓史话》,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刊载于《图书馆论坛》第24卷第1期(2004年第一期增刊)

--------------------------------------------------------------------------------------------

古小彬百谱斋珍藏族谱文献目录

1 江西宁都宁都新安古氏三修房谱 一册、线装 古奇洋主修 清代乾隆四十四年(1779)残本。

2 广西贺县古氏族谱 一册、线装 清代乾隆年间手抄本,后裔历次手抄增续。

3 海南儋州邓氏族谱 一册、平装 清代嘉庆十三年(1808年)抄本复印。

4 江西遂川新安堂古氏族谱首二卷 二册、线装 清代道光甲辰年(1844年)梅右文堂活字版复印本。

5 四川宁南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兴祥重抄 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夹邑临泰祥自造版复印本。

6 重庆荣昌盘龙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宗九编 清代咸丰二年(1852年)复印本。

7 广东南海西村古氏家乘 一册、平装 古硕元修撰 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抄本复印本。

8 四川三台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清代咸丰年间刊本复印,后裔历次手抄增续。

9 陕西宜川古氏渊源纪实 一册、线装 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古丽中编 后裔历次手抄增续复印本。

10 四川璧山四川省川东道重庆府璧山县天池古氏谱 一册、平装 古洪兴编 清代光绪十七年(1891年)抄本 1994年复印。

11 江西遂川新安堂古氏续修族谱首卷、三卷 二册、平装 古耀金编 清代光绪十九年(1893年)龙邑梅友文堂木活字版复印本。

12 四川合江古氏家乘(部分) 一册、平装 古文田编 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手抄本复印本。

13 广东五华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抄本复印本。

14 广西荔浦古氏族谱 一册、线装 清代光绪年间手抄本复印本。

15 海南屯昌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清代光绪年间手抄本复印本。

16 重庆江津新安堂古氏家谱 一册、平装 清代光绪年间手抄本复印本。

17 重庆荣昌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良翰编修 清末手抄本复印本。

18 广西鹿寨广西钦州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清末手抄本,近代增续复印。

19 重庆永川古氏家乘 一册、平装 古忠良编 民国二年(1913年)刻印本复印本。

20 四川隆昌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贵三编 民国六年(1915年)手抄本复印本。

21 广东番禺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正昌编 民国六年(1915年)手抄本复印本。

22 海南儋州钟氏族谱 一册、平装 钟显扬、钟毓兰撰书 民国十一年(1922)刊本复印。

23 广东梅州古氏族谱 十六册、线装 古善愚、古骚生编 民国十五年(1926年)铅印本复印本。

24 江西南康古氏四修族谱 存一册、平装 民国十五年(1926年)石印本复印本。

25 重庆江津新安世系(部分) 一册、平装 古贤香编 民国十九年(1930年)刻印本复印本。

26 广东连县古氏年庚谱 一册、平装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手抄本复印本。

27 四川金堂四川新都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民国时期抄本复印本。

28 四川隆昌五坡场古氏族谱 一册 民国时期手抄本复印本。

29 安徽繁昌繁昌古氏宗谱 一册 民国时期石印本复印本。

30 广东封开古家宗族谱 一册 复印本。

31 四川富顺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1959年手抄本复印本。

32 台湾台北古氏宗谱 一册、平装 古焕谟、古贵训等编 1972年印刷本。

33 台湾台北新安堂古氏宗谱画集 一册、精装 古焕谟编 1982年印刷本。

34 印度尼西亚古氏宗谱简录 一册、平装 古梯云整理 1982年手抄本复印。

35 广东蕉岭古氏新安堂族谱 一册、平装 古超桂编 1985年油印本。

36 四川泸县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富田编 1985年抄本复印本。

37 四川邛崃古氏宗嗣 一册、平装 古芝光、古代全主编 1986年油印本。

38 四川隆昌(周兴)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1986年手抄本复印本。

39 广东五华古氏族谱 三卷、平装 古广麟编 1988年油印本。

40 广东惠东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维华、古簪寰编 1988年抄本复印本。

41 广东梅州上岗户古氏源流稽考 一册、平装 古敬仁编 1989年抄本复印本。

42 广东梅州古田上村伯公凹下古氏源流概述 一册、平装 古天芳整理 1989年刊本。

43 中国香港古氏宗谱 一册、平装 古剑锋编 1990年印刷本复印本。

44 陕西延安古氏渊源纪实 一册、平装 古世觉、古国杰等编 1990年印刷本。

45 广东梅州嘉应古氏源流考 一册、平装 古勇辉编 1990年铅印本。

46 广东高州古氏高州房世系图八卷 八册、线装 古应天1986年编 1991年油印本。

47 重庆垫江古氏宗谱 一册、平装 古光辉等编 1991年电脑打印本。

48 四川新都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家信、古家万等编 1992年手抄本。

49 四川富顺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彬编 1992年手抄本复印本。

50 河南唐河古氏宗族家谱 一册、平装 1992年编 电脑打印本。

51 广东五华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1993年编 油印本。

52 广东高州高州古氏宗支概览 一册、平装 古元编 1993年抄本。

53 台湾新竹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国瑞编 1993年印刷本。

54 台湾台中新编古氏宗谱 一册、精装 古子隆编 1994年印刷本。

55 重庆梁平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铭声编 1994年印刷本。

56 江西安远古氏宗谱 二册、线装 古清沅主编 1994年印刷本复印本。

57 江西安远江西定南安定邑古氏族谱 三卷、线装 古今模、古炎煌主编 1994年胶印本复印本。

58 广东梅州梅州市梅县区赖氏族谱 一册、精装 赖国松主编 1994年印刷本。

59 江西瑞金福建宁化新安古氏八修谱 十册、线装 古芳清、古小彬主编 1995年印刷本。

60 江西萍乡湖南醴陵古氏族谱六卷首卷 一册、精装 古均桃、古英杰编 1995年铅印本。

61 广西钦州续增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秀礼编 1995年打印本。

62 重庆璧山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大志、古大田编 1995年印刷本。

63 中国台湾台湾古氏源流系统表 一册、精装 古娘渊编 1995年印刷本。

64 广东五华五华肇塘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富光主编 1995年印刷本。

65 广东连南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问松编 1996年铅印本。

66 广东河源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演凡主编 1996年印刷本。

67 广东汕头达濠古氏家谱 一册、平装 古增强编 1996年抄本影印本。

68 广东五华文葵镇藕塘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汉中主编 1996年铅印本复印本。

69 广东梅州梅州市梅县区刘氏族谱 一册、平装 刘添元主编 1996年印刷本。

70 江西上犹古氏五修族谱 一册、精装 古章文、古翰玖等编 1996年印刷本。

71 江西南康古氏宗谱 一册、平装 古启运主编 1996年电脑打印本。

72 广西宾阳新安堂历代世系宗支图 一册、平装 古展流编 1996年稿本。

73 广西昭平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锡猷等编 1996年手抄本。

74 中国大陆古氏渊源暨分支(大陆版) 一册、平装 古小彬主编 1997年印刷本。

75 台湾中坜古氏渊源世代表 一册、平装 古国瑞编 1997年印刷本。

76 江西兴国古氏族谱上、下册 二册、精装 古远亮、古祖苍主编 1997年印刷本。

77 江西会昌梅州古氏族谱江西会昌咸宁户 一册、平装 古红光主编 1997年电脑打印本。

78 江西遂川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荣、古世喜主编 1997年印刷本复印本。

79 四川甘洛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新民主编 1997年电脑打印本。

80 广东梅州梅州市梅县区梅南镇滂溪(简明)古氏支谱 一册、平装 古迪生、古海华编 1997年印刷本。

81 广东梅州梅州市梅县区大坪镇暨狮子浪口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增富、古添贤等主编 1997年印刷本。

82 海南儋州邓氏族谱 一册、平装 邓世华修撰 1997年电脑打印本。

83 广东兴宁蓝田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胜祥、古哲谋等编 1997年铅印本。

84 广东五华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世怀编 1997年抄本。

85 广东五华五华县梅林镇梅南乡洋塘里上寨古氏族谱 一册、线装 古启良编 1997年抄本。

86 广东番禺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苏记1997年抄本复印本。

87 四川隆昌古氏珂瑛支系族谱 一册、平装 1997年手抄本复印本。

88 广西贺县塘面村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文辉、古国奎编 1997年印刷本。

89 广西贺州古氏瑜珍公房族谱 一册、平装 古思雄编 1998年手抄本。

90 广西贺州古氏宗历 一册、平装 古正民整理 1998年手抄本。

91 广西贺州古氏31世宗成公派下族谱 一册、平装 古焕贵整理 1998年手抄本。

92 广东兴宁广西荔浦古氏谱系 一册、平装 古启森、古尚隆整理 1998年手抄本。

93 广东信宜古氏茶山分支族谱 一册、平装 古万年编 1998年稿本。

94 广东蕉岭蕉岭县古氏概况 一册、线装 古乃裕编 1998年电脑打印本。

95 广东五华古氏族谱南宝公分谱 一册、平装 古广麟主编 1998年印刷本。

96 广东番禺古氏系统表 一册、平装 古树华编 1998年手抄本。

97 江西寻乌寻乌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显道主编 1998年印刷本。

98 江西寻乌新安堂寻乌篁乡古氏三修宗谱 一册、精装 古安健主修 1998年印刷本。

99 江西寻乌晨光镇塘背村古氏必振公房谱 一册、精装 古显衡、古邵华等编 1998年印刷本。

100 江西寻乌赣南古氏族谱 一册、线装 古明丰编 1998年稿本。

101 江西南康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菁华编 1998年印刷本。

102 台湾桃园古氏今英公派下谱系 一册、平装 古国瑞编 1998年电脑打印本。

103 台湾苗栗苗栗县古氏宗亲会会刊上下集 一册、精装 古奠基主编 1998年印刷本。

104 河南濮阳古氏家谱 一册、平装 1998年追远堂电脑打印本。

105 河南唐河古氏宗族谱 一册、平装 古烈编 1998年稿本。

106 重庆丰都重庆市丰都县理明乡古氏宗族谱 一册、平装 古乾勇编 1998年打印本。

107 重庆奉节重庆市奉节县公平古由才公族谱 一册、平装 古恒昭编 1999年手抄本。

108 陕西延安延安地区古重义支系吊线谱 一册、平装 古玢整理 1999年稿本。

109 江西宁都古氏全规公派下宗谱 一册、平装 古兵编 1999年稿本。

110 江西崇义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性科等编 1999年稿本。

111 广西贺州古氏31世克赞公派下族谱 一册、平装 古承宗整理 1999年手抄本。

112 广西贺州古氏31世宗仁公派下族谱 一册、平装 古思伦整理 1999年手抄本。

113 广西贺州古氏31世瑜新公派下族谱 一册、平装 古正民、古海宗整理 1999年手抄本。

114 广东梅州宋进士古革支系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小彬编 2000年稿本。

115 广东五华宋进士古巩支系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小彬编 2000年稿本。

116 江西寻乌新安堂寻乌篁乡古氏家谱 一册、平装 古新尧主修 2000年印刷本。

117 江西遂川南迁二十六世声亮公裔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以志编 2000年印刷本。

118 广东五华琢贯公房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国瑞编 2000年印刷本。

119 台湾中坜古氏源流系统图 一册、平装 古国瑞编 2000年印刷本。

120 中国古氏史志(第一卷) 一册、精装 古培才、古小彬总编 2000年刊印本。

121 中国台湾古氏渊源暨分支 一册、精装 古国瑞、古小彬主编 2000年印刷本。

122 贵州桐梓重庆綦江古氏谱系 一册 古小彬 2000年手抄本。

123 台湾苗栗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长锦编 2000年印刷本。

124 中国台湾台湾古氏宗谱 一册、精装 古国瑞主编 2001年印刷本。

125 广东蕉岭蕉岭县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乃裕、古汉金主编 2001年印刷本。

126 江西遂川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金发主编 2001年印刷本。

127 江西瑞金古青淦家谱 一册、平装 古小彬编 2001年印刷本。

128 广西荔浦南方古氏宗族移居情况 一册、平装 古世雄编 2001年电脑打印本。

129 台湾新竹古氏宗谱补遗( 第二版) 一册、精装 古焕球编 2002年印刷本。

130 湖南岳阳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朝阳主编 2002年印刷本。

131 北京朝阳北皋古氏族志 一册、平装 古庆辅编 2003年电脑打印本。

132 广东五华文葵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赐金(换新)主编 2003年2月印刷本。

133 台湾新竹古氏宗谱补遗(第三版) 一册、精装 古焕球编 2003年9月印刷本。

134 广东兴宁广东兴宁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添水主编 2003年印刷本。

135 四川三台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小彬、古松元主编 2003年印刷本。

136 四川新都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小彬、古松元主编 2003年印刷本。

137 台湾新竹古氏历代系祖及人物略传 一册、精装 古焕球编 2004年2月印刷本。

138 广东蕉岭蕉岭县黄土老古屋族谱 一册、精装 古政明主编 2004年10月印刷本。

139 四川隆昌柿梓湾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昭平整理 2004年电脑打印本。

140 四川宁南云南巧家川滇古氏宗谱 一册、精装 古代贵、古代和主编 2004年12月印刷本。

141 广东梅州古氏族谱(革公系) 五册、精装 古国檀主编 2004年10月印刷本。

142 四川甘洛田坝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新民主编 2005年5月印刷本。

143 广西贵港广西柳州古氏族谱 一册、简装 古倩如编 2005年9月电脑打印本。

144 海南儋州李氏宗族吊线谱 一册、平装 李芳编 2006年稿本。

145 中国台湾新安堂古氏谱系(上册) 一册、平装 古焕球编 2006年印刷本。

146 四川新都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声淦主编 2006年印刷本。

147 河南唐河古氏宗族家谱 一册、平装 古兆亮总编 2007年印刷本。

148 海南儋州廖氏族谱 一册、平装 电脑打印本。

149 重庆綦江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财全主编 2007年7月印刷本。

150 广东高州石兰村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积进、古海兴主修,古小彬、古军喜主编 2007年12月电脑打印本。

151 中国新安堂古氏大宗谱 一册、精装 古焕球、古国瑞、古小彬主编 2008年印刷本。

152 四川隆昌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家湘主编 2008年印刷本。

153 江西遂川新安堂古氏六修族谱 三册、精装 古建林主编 2008年印刷本。

154 中国古氏史志·第二卷 一册、精装 古小彬、古军喜、古昭平总编 2009年印刷本。

155 中国古氏史志·第三卷 一册、精装 古小彬、古军喜总编 2009年印刷本。

156 中国古氏史志·第四卷 一册、精装 古小彬总编 2009年印刷本。

157

朱氏发源于南京徐州沛县后流来州锡山及后又流于句容由句容移楚一移凤阳府一移于福建建宁府自惠公至松公二十四世松公官大守谏议大夫生熹公绍兴甲子年登进士第十五岁入翰林官浙东提举后封徽国公谥文公生于南宋建炎四年庚戌岁享寿七十二岁文公生在公字敬之赠奉直大夫生在公官侍郎生鉴公生浚明公驸马浚明公生友樟公生炳公任建阳知县遂乔寓焉建阳二房均公为始炳公南京籍举徐徐任建阳知县

大始祖炳公万一郎即文焕公生于壬辰年六月十三日寅时卒于癸卯年五月初四日酉时葬于何畲丙山壬向船形妣罗氏二娘生于癸已年三月二十日时忘卒于丙申年十月十六日丑时葬于黄山坑巽山乾向月形生四男埙城场垣

二世祖埙公念一郎生于癸丑年七月十九日戌时二十岁中举永安任儒学卒于丁巳年九月初二日申时葬于龙村亥山巳向蜈蚣形妣王氏一娘生于癸丑年十月二十日午时卒于辛酉年八月初五日未时葬于木坊子山午向钟形生三男

三世祖锡公十二郎生于丙子年七月二十二日辰时二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任云南布政卒于甲申年六月初七日酉时葬于石峰岭卯山寅向人形妣李氏二娘生于戊寅年正月初一日午时封一品夫人卒于丁亥年二月初八日丑时葬在桂溪龙形生五男

四世祖海公百三郎生于辛丑年二月十二日亥时官尚书卒于庚戍年正月初八日午时葬于南京朱坊戌山辰向妣张氏二娘生于辛丑年三月初九日亥时葬于青溪郊山酉向辰形生五男 椊 梁 桢 材 梅

五世祖梓公千一郎生于辛未年十月初二日戌时京贡卒于辛未年七月十六日亥时葬于官田丙山壬向牛形妣氏生于庚午年六月十五日子时卒于乙酉年四月十五日未时葬于石涧艮山坤向象形生三男 公移惠州万五公移潮州西溪

六世祖章甫公字宝英万五郎忘其生死葬于兴宁县罗浮司罗岗十三都锄田钟坑里莲塘面上飞凤形妣陈妙五娘亦忘生死迁葬韶州府英德县丹竹坡墓侧白石为记生九男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郎

七世祖念二郎珍公忘其生死葬于兴宁县罗浮司中坑祖妣忘恩负义其姓氏忘其生死生二男法强法成

八世祖法强公忘其名字忘其生死落业兴宁县岗背葬于龙归洞黄石角柳坡下湖洋科摇坑口坐西向东乌鸦落洋形妣亦忘其姓氏忘其生死生两男应明应受住在龙归洞镰子背九世祖光显公妣刘氏生二子应明公 应受公

九世祖应明公忘其名字忘其生死葬于兴宁县横岗背钟家屋侧老虎坑妣忘其姓氏忘其生死生两男法聪法通 法通生四男曰兴曰隆曰盛曰昌俱移和平小河村立业十世祖法聪公忘其生死在兴宁县龙归洞禾村立业葬于禾村平径口蛇形妣聂妙贤娘亦忘其生死葬于龙归洞禾村南山嶂罗家屋后坐南向北人形生一男

十一世祖朱公一郎忘其生死葬于禾村水口坐南向北天虹贯水形妣童妙清娘忘其生死葬于禾本谢家屋背坐西向东观音座莲形生一男法英

十二世祖法英公忘其生死葬于禾村水口与朱公一郎父子同穴妣林妙贤忘其生死葬于老屋背鸭麻塘坐西向东狮形生三男千一郎 千二郎 千三郎 千一郎忘其名字生死葬于平径口法聪公墓下妣黄金二娘生一男法昂住禾村老屋 千二郎忘其名字忘其生死葬于禾村南山寺背住兴宁县背岭妣吴二娘生三男尚元 尚鉴 尚礼

十三世祖和公号千三郎忘其名字忘其生死葬于兴宁县禾明月寨下菱角塘坐北向南癸山丁向飞凤啄粟形妣何妙仙娘亦忘其生死葬于禾村老屋背山子尾坐南向北生两男维公 振公

十四世祖维公度法高忘其名字记其生死迁于永安县官坑立业葬于黄沙约官坑尾菜园坑坐北向南壬山丙向妣曾妙贤娘亦忘其生死葬于上沙瓦溪明月坑癸山丁向雄牛脱扼形生一男廷富

十五世祖廷富公度名法清忘其生死葬于官坑尾纱帽塘石灰坟坐北向南壬山丙向妣潘妙仙娘也忘其生死葬于上黄沙明月坑坐北向南蛇形生七男长国安无嗣葬于菜园坑二国绶三国禄四国新五国恩六国盛七国佐无嗣 十六世叔祖国禄公忘其生死妣石氏生三男长楼 次桥 三树 十七世祖楼公妣彭氏生二子逢祯 逢祥 十八世祖逢祯公妣曾氏生五男长祖灏 次祖翰 三祖清 四祖球 五祖梅 十八世祖逢祥公妣马氏生两子祖文 祖凤 十七世祖桥公妣钟氏生一子瑞龙 十八世祖瑞龙公妣练氏生五子元汉 华汉无嗣 洪汉 祥汉 云汉 十七世祖树公妣余氏生两子瑞贤无嗣 瑞凤 十八世祖瑞凤公妣曾氏仅生两女 十六世叔祖国新公妣黄氏生三男长桂 二茂无嗣 三念无嗣 十七世祖桂公妣曾氏生四子象舜 象英 象猷 象尧 十八世祖象舜公妣曾氏生二子祖瑾 祖茂 十八世祖象英公妣吴氏生三子祖泰 祖凤 祖龙 十八世祖象猷公妣刘氏生三子祖干 祖阳 祖红 十六世祖国恩公妣邱氏生两子朱祥 朱槐 十六世祖国盛公妣刘氏生一子朱材 十七世祖材公妣付氏生两子象标 象尊 十八世祖象标公妣杨氏生一子祖厚 象尊公妣邓氏无嗣

十六世祖国绶公字仁台公度朱绶二郎生于大明嘉靖癸亥年正月二十九日酉时生卒于大清顺治乙酉年又五月十四日享寿八十三岁葬于归善县梁化司小禾洞鹿湖坐东向西丝线吊金钟形妣祖何妙二娘生于嘉靖甲子年十月十四日戍时卒于顺治九年壬辰岁享寿八十九岁葬于梁化司铁场约下雍尾石垅口半山丝线吊金钟形立有祭祀尝租三十五石在永安县秋溪内载古都二图朱盛户下粮米四斗妣曾妙贞娘记忘其生死葬于永安县生一男朱枢公 何妙二娘生四男朱樟 朱校 朱楫 朱炳共五大房

十七世伯祖樟公字超粤法朱张一郎忘其生死妣李妙大娘再妻石氏生四子象彩 象吉 象文 象瑶

象彩公妣刘氏生四子祖瑷 祖金 祖彰 祖灌

象吉公妣廖氏生一子祖幼妻钟氏生三子文光妻杨氏 文标 文运妻李氏甘氏共生三子

象文公妣叶氏生一女水娇嫁与钟屋

象瑶公妣刘氏再妣谢氏生二子祖福 祖贵 祖福妣林氏再妣戴氏生三子 祖贵妣陈氏生一子文鼎妣钟氏生一子东安

十七世伯祖校公字念粤度名法教妣黄氏生五子象毓 象开 象升 象昭 象元

象毓公妣温氏生三子祖璇 祖珍 祖瑜 祖璇妻杨氏生二子文兴 文旺 祖珍公妣石氏生一子文儒一女嫁于邓 祖瑜公妣范氏生二子文觉 亚四

象开公妣廖氏立嗣一子吴昭隆妻温氏

象升公妣曾氏生四子祖俊 祖琚 祖山 祖瓒 祖俊妣邹氏生二子文习 阿四 祖琚妻陈氏生二子文会文友 祖山妻钟氏生一子文贤 祖瓒妻早丧

象昭公妣潘氏生一子一女男祖海妻刘氏生一子文龙 女嫁于杜俊才

象元公妣曾氏生二子女祖秀妻谢氏生一女 祖莹

十七世伯祖楫公字镇粤移居归善县梁化铁场约大埔田建祠立业妻梁氏生三子象金无嗣 象泰 象振 二妻叶氏生二子象辉字逢登 象龙字逢辰 三妻郭氏生一子象凤字逢升 四妻赖氏生五子象煜字逢科 象熏字逢选 象烈字逢盛 象熹字逢徽 象英字必元号必捷

象金无嗣

象振公妣范氏生二子祖珩 祖岸 王氏生二子祖琼祖瑶 祖珩妻张氏生五子文儒文化文伟文忠 文质 祖岸妻梁氏刘氏所生之子祖荣选国学生名朝简字文倬 文仰 文佚

象泰公妣李氏曾氏生五子祖璜 祖宣 祖瑚 祖琏 祖琦 祖璜长妻赖氏生二子文高 文若 文高妻刘氏生五子维模 维桂 维常 登云 桂云 文若妻高氏生七子维仁 维义维礼 维智 维信 维和 维气 祖宣二妻张氏生三子长文超妻刘氏生三子尚云 起云 发云 祖瑚三妻万氏生二子文辉恩援国学生名耀斗 文耀恩援国学生名晃斗 祖琏四妻刘氏生子文从恩援国学生名廷简 祖琦五妻刘氏生六子文活文清 文源 文滨 文涟 文演

象辉公妣廖氏生子祖尔妻杨氏生四子文聪 文明 文睿 文智

象龙公妣温氏生三子祖昌 祖旺 祖常 祖昌妻何氏生四子文锡无嗣 文镇 文锦 文球祖旺妻曾氏生三子文汉 文能 文海 祖常妻刘氏生三子文陈 文周 文满

象凤公妣钟氏生四子祖元 祖成无嗣 祖华 祖亮

象煜公妣黎氏生四子祖昭 祖理 祖玄 祖玖

象熏公妣房氏生四子祖皇 祖宾 祖敬 祖珊

象熹公妣曾氏生一子祖番 又杨氏生三子祖与祖琬无嗣 祖琰

十七世伯祖炳公字必粤度名法柄妣刘氏生四子象美 象贤 象卿 象弘

象美公妣戴氏生三子祖玮妻谢氏生子文扬

祖麟妻陈氏 祖珀妻黄氏

象贤公妣钟氏生六子祖星 祖由 祖珉 祖言 祖琨 祖璎 祖游

象卿公妣曾氏生六子祖坤 祖琮 祖琳 祖耀 祖瑛 祖铎 祖坤妻曾氏生四子文盛文质文德文茂 文德妻谢氏生三子廷珍廷宗廷才 文茂妻李氏生二子廷玉廷运 祖琮妻潘氏生五子长文友 二文亮 五文兹 文友妻廖氏生三子二女长廷振妻刘氏生一子 二廷桂妻练氏戴氏生二子运魁运星 文亮妻巫氏生四子廷相廷梅廷栋廷桂 文兹妻梅氏黄氏生二子廷元廷科 祖琳妻黄氏生三子文礼妻刘氏 文乐妻廖氏 文诗 祖耀妻彭氏生三子长文荣妻许氏生三子廷梁 廷任 廷和 祖瑛妻陈氏生三子文进妻罗氏 文锦 文秀

十七世祖朱枢公字光粤公又名昌元公葬于永安县下黄砂观营塘小土名廉竹坑老祠堂右侧坐北向南妣李氏葬于归善县杉园小土名矮嶂子屋背坑尾路上石古下坐西向东生一子象儒 枢公续妣李氏葬于廉竹坑屋侧坑同枢公两对面生四子象启 象发 象昆 象廷 外祖公廷怀系甥孙承祀

十八世祖象儒公丙子年生至乾隆戊子年带至新宁县(即台山县)葬于永乐堡大龙湾村水口壬山丙向兼子午姐妣叶氏葬于永安县上禾仓栋梁质辉屋侧坐东向西生两子祖镇 祖锦

十八世二叔祖象启公字弘通妣刘氏苏氏生五子

十八世三叔祖象发公妣钟氏生五子祖圣 祖尊 祖贤 祖右 祖重 祖圣妻戴氏生九子文能文华文潭文深文涣文浩文汉文涛 祖尊妻杜氏生两子文端文清 祖贤妻李氏生六子 祖右妻钟氏生三子 祖重妻陈氏

十八世四叔祖象昆公字弘文妣罗氏曾氏生五子

十八世五叔祖象廷公字弘志度名法广妣潘氏生一子祖成字超紫妣甘氏生五子文明 文显 文冕 文蔚 文会 文明妣李氏生七子 文显妻温氏生四子清保清润亚四亚丙 文冕妻何氏 文蔚妻张氏 文会妻吴氏

十九世伯祖祖镇公妣陈氏生四子文彩 文茂 文贵 文高

二十世祖文彩公妣曾氏生四女

二十世祖文茂公妣翁氏生四子长廷凤妻杜氏生一子润振 二廷红 三廷祥 四廷盛妻谭氏生一子一女男坤玉妻廖氏生四子亦祥妻李氏生四子二女 亚乙无嗣 亦辛无嗣 亚四早故

文贵生一子亚保

文高生四子

十九世伯祖祖镇公陈氏系由文贵文高带至潘禺县安葬

十九世祖祖锦公生于顺治巳年五月二十六日亥时葬于新宁永乐堡大龙湾村对面岭蚕豚坐寅向申兼艮坤后至同治七八年间起回赤溪地面安葬土改时被起骸金未知落在何方祖妣邓氏生于顺治庚子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时生四子文煌 文尚 文相 文良

二十世祖文煌公生于康熙辛酉年二月初三日酉时卒于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岁二月初三日子时享寿八十四岁度名朱总侍郎谥简兼乾隆六年壬戍岁移居新宁县大龙湾村建祠立业开创葬于新宁县南坪村对面坐寅向申兼艮坤喝作月形妣刘氏生于康熙癸亥年五月十五日戌时卒于乾隆三年二月初九日未时而终享寿五十六岁葬于开平县弯塘村后山坐辰向戌兼乙辛喝作猫儿洗面形生三子廷槐 廷桢 廷桂 二女长女嫁于李二女嫁于华公于乾隆七年壬戌岁(公元一七四二年)携眷移居新宁永乐堡大龙湾村立业为我大龙湾村开基祖咸丰六年被土人追杀逃难至田头赤溪立业生存一脉

二十世祖文煌公始创于下庚字辈派列于谱俾后世子孙百代遵依叙秩明白不容一毫逾越错乱也

文廷玉奕秀 桂耀堂锦清

栋照皆铜润 梁烘基镒深

也不能说住大房子不好,如果家里就一两个人的话,住那么大的房子有什么用?还有,按照我们这里的说法,再宽敞再豪华的房子,要看你能不能够压得住,像一些豪华的大宅子,需要厚德载物的人才能够住得平安,压得住这样的房子,一些福薄之人是压不住的。富不住大屋的另一层意思是,就算你再有钱也不必要太张扬。

离我们家几公里的一个村子,有一座独立的徽式建筑。按理说,北方是没有徽式建筑的,这座房子建在村头上,和村子里其他房子离的不算太远,看上去是一个村子里的,但是又让人有鹤立鸡群的感觉。因为这座房子建的相当豪华阔绰:上下两层,院落宽大,高高的马头墙赫然而立。由于是独立的徽式建筑,应该说跟北方的红瓦房格格不入。每次经过这座徽式建筑的时候,我都会多看几眼,因为比较喜欢徽式建筑。

奇怪的是,来回从这座房子门口走,这座房子的大门永远是锁着的,从来没有见过房子的主人开过门。每次经过这个房子的时候,我都期待房子的主人能够坐在门口,那样我可以找个理由进去,看一下里面的格局,是不是跟真正的徽州建筑一样,也是全部的木质结构。很可惜,我从这座房子的门口经过了很多次,一次也没有碰到房子的主人。

有一次我站在这座房子门口,打量着这座北方的徽式建筑。正好有一个村民路过,我就问这个村民,为什么这家房子从来不开门?那个村民告诉我,这家房子的主人,在这个房子里住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搬走了。原因是,听说自从搬到这个房子里以后,他们家女主人就一直生病,后来又搬回老房子里去了。

穷不行远路的意思就是说。没有钱就老老实实在家里呆着得了。不是有句话说穷家富路嘛。没有钱在家里呆着,起码不需要盘缠,不用惦记着住在哪里。如果没有钱还想出去得瑟,那不是没事儿找事儿吗。在家怎么样都可以将就,就算没有钱,假如有什么事,大家都是一个村里的,都会帮助你。但是如果出门在外,两眼一抹黑,谁也不认识,万一真有什么事儿的话,没有钱寸步难行。我觉得穷不行远路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只要离开自己的家,吃住行,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花钱。不过有一条路也可以不用花钱,那就是边打工边行万里路。

在古代,就算是皇帝,所住的房间也都会很小,不仅仅是房间小,他们的床也会很小。如果去过故宫或者沈阳那个小故宫看过的话,你会明显发现,的确如此。

而且,这句俗语其实还有后两句,叫做“老不泄残精、少不识壮火”,最后一并解释。

我第一次去时,心中也是充满了疑惑,堂堂帝王,坐拥天下,每一间宫殿都是金碧辉煌,并且很高,很大,可是他们所住的房间为何会那么小,并且床也很小。

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整整有72万平方米,9000多房间,这样的地方之大,不是世界上任何的皇宫可以比拟的,然而,皇上所住的地方,也仅仅只有10平方米左右。

当然,皇帝的寝宫并不会真的只有10多平方米,面积还是不小的,就拿乾清宫举例,也有1400平方米,可是,这虽然是皇帝的寝宫,但却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区域:书房、休息处、议事厅等等地方。

而皇帝所住的地方,就很小了,只有10多平方米。这包括后来雍正皇帝的养心殿,也不过是10 多平方米。而且,我在沈阳见到小故宫里,皇帝和皇后所住的地方,也只有20多平方米。

我甚至觉得,以前皇帝真的还没有现在人所住的地方好呢。我心里肯定是充满了疑惑的。

后来,我查了一些资料才明白,这样的做法是有讲究的,叫做藏风聚气,对于住在这个卧室里的主人,非常有利,有益于睡眠,也有利于 健康 ,所以古人才会延续这样的做法。

所住的房间,的确并非是越大越好,相反,该小,还是要小的,完全和所住之人多少来决定的,这样做就有很大的好处,适合的空间,对人的 健康 和心理会有有益。

住的地方小一点,其实,这是有道理的。

第一、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

卧室大小合适,会让人产生安全感。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经历,一个人走在幽深的走廊当中,特别是站在走廊中间的夜晚,我们不敢向前看,也不敢向后看,总觉得背后有恐惧感传来。

我们去到空旷的野外,会有心旷神怡的感觉,但是,我们去到一个十分空旷的大房子里,就会莫名地有一种寒意涌上心头,总会觉得有一种非常孤寂,甚至面对危险时的无力之感。

其实,这都是心理作用,我们在一个很大、很空旷的封闭空间内部时,这个封闭的空间会给我们心理上带来很大的压迫和压抑之感,但是我们人又少,没人给我们力量和心理上的支撑,面对这种压抑,会产生恐惧感。

所以,如果我们住的卧室太大,每天会面临这种情况时,心理上的恐惧肯定会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从而,也会影响我们的 健康 。

我们都知道,如果睡眠不足,睡眠不好,肯定会影响自己的身体。

所以,所住的地方不能太大,只要合适就好,太大了,会影响自己的身心 健康 。

第二、空间太大,睡眠时也会影响 健康 。

有没有家人告诉过你,不要在野外睡觉,对身体很不好,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其实,就是寒气会损伤身体。

如果睡觉的地方,房间太大的话,空气的流动就会剧烈起来,导致太大的空间内,空气流动会产生寒气,带走自己身体的热量。

不知道大家睡觉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头部有风的话,只会觉得神清气爽,不会难受,也很少生病,但是,如果是脚边有风的话,就会很难受,甚至是生病。

这就是我的感觉。

开窗户睡觉时,一般情况下,如果窗户正对着脚的话,我一般是不开窗户的。

特别是在北方,而且是在北方的冬天,你能够明显感觉到,如果卧室的空间太大了,寒意逼人,我认为,房间太大了,导致身体热量容易散发出去,不能维持在一个空间内,自然会变得很冷。

房间小,也是出于一个保暖的考虑。

总结:其实,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不太建议住大屋的,为了身体 健康 着想,无论从心理上来说,还是从实际的 健康 角度来讲,卧室并非越大越好,舒适最好。

如果太小的话,也会让人产生压抑之感。所以,要尽量舒适,而不是过大,或者过小了。

穷不行远路。

很多俗语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经验的总结,这句话也是不例外的。先讲一个例子吧,而且,这个人并不是穷人,还不是普通人。

在唐朝时期,有一个叫“唐璧”的人,他从长安离开,带着吏部给他的证明,去外地上任,但是,他刚出长安城不久,就被人盯上了,原来他一直让人搬着一口箱子,箱子里放满了铜钱,被人知道了。

他离开长安城不久,那些盯着他的人,就开始动手了,不仅夺走了他的箱子,还将他的证明给弄丢了。

然后,他就成为了一个乞丐,吃饭困难,想要回到长安,再向吏部要一份证明,也是十分困难,太远了,他没有盘缠,没有吃的,没有代步工具,没有人在一边扶持帮助,很可能回不到长安,人就完了。

幸好,有一个善良的老者遇见了他,救了他,一番询问下,才知道事情的原委,于是就赠了他20两银子,让他作为盘缠,回到了长安城内。

后来,又在长安城内经历了一些事情,不过,结局还算是好的。

唐璧作为一个富人,甚至还是朝廷中人,却因为一场意外,直接成为了一个乞丐,成为乞丐之后,他竟然没有办法回到长安,因为他没吃的,路上还会有各种危险,没人帮助,想要回到长安,实在是太难了。

结合唐璧的例子,综合分析一下,我以为“穷人不远行”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1,在古代,交通十分不便利,想要出一趟远门,在路上的盘缠花销就是一笔很大的支出,这并不是一个穷人可以承担得起的,所以说,穷的话尽量不远行。

2,并且就算是解决了盘缠的问题,但是出门在外,难免会碰见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比如说生病了,这在古代就是一件很严重的问题。穷人出门在外,遇见了这些问题,盘缠都还不够用,一旦生病,就成为一个大问题。

3,交通不便利,消息不发达,穷人出门在外,不像其他人一样,很难给家里写信,很难让家人知道现在自己怎样了。

其实,有人肯定会说了,以前的穷书生出去游学,出去赶考的时候,那是怎么做到的。我以为,他们有才,在路上很多人完全可以为别人写歌词和卖书画为生。

其次,他们去赶考,参加科举,朝廷是有保证的,到了每个地方,只要朝廷还完备的情况下,会对他们有一个很好的照顾,要保证他们能够到达考试的地方。

朝廷是要给他们提供住宿、以及食物,甚至是盘缠,等等。

并且,“穷不行远路”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我们一直讲究“落叶归根”,而穷人远行,到了外地,一旦出了一点事情,想要落叶归根就比较困难,首先是消息传递回来比较难,其次,没有那么多盘缠,去将他接回家中。

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

老人不能像年轻人一样那样折腾,要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年轻人身体正好,不要吃那么多进补的东西,补充太多,对身体没有什么好处的。

总得来说,这属于古人讲究的道理,就是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养成良好 健康 的生活习惯。

最后我想说。

住的地方,不要一味求大,应该以舒适度为标准,自己感觉舒服,有益 健康 便好!至于穷不远行,其实,在现代 社会 基本上已经不存在这个问题了,相反有时候出去谋生,反而让自己变得富足起来!

农村俗语“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是啥意思?住大房子不好吗?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农村文化占据重要地位。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农村人民发扬智慧,创造了很多农村俗语,既是对 历史 经验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生活的启示,可以说反映农民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也体现了农民的智慧。 今天,指尖三农就和你一起讨论一则俗语,“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这句话看起来让人觉得不解,有钱人住的都是大房子,怎么能说“富不住大屋”呢?这句俗语又代表了什么深刻含义呢?

一、富不住大屋

在我们的脑海中,有这样的直观的认知,认为有钱了就要买大房子、建大别墅。因为,只有豪宅才能配上自己的身份,好马配好鞍、好房配好钱,这点在中国自古到今一直如此,无论是苏州的园林,还是地方的豪门院墅,都能体现这个结论。 但是,在我们这个俗语当中,并不是对原有行为的否定,而是说无论房子大小,卧室都不会太大。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去过故宫、园林等名胜古迹,房子、庭院再大,卧室都相对较小,这是为什么呢?

人们普遍认为, 房子太大聚不住暖气。 卧室太大,不利于打扫,容易滋生细菌,长久以往,让人从心理上觉得空虚。 从古自今,卧室只是休息的地方,也是相对隐私的地方,庭院、客厅足够大,可以显得你的身份,卧室太大没有人可以看到。 所有,这句俗语讲究的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 健康 怎么来,而小卧室住起来更舒适。以现在为例,房间小,开空调,暖气和凉气都起的快。

二、穷不行远路

虽然,我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是在古代,长途跋涉,缺乏有效的交通工具,尤其是穷人,大多都是依靠一双腿步行前往。书生上京赶考,有钱公子可以坐马车,没钱书生只能步行,有时候需要提前一两个月上路。长途跋涉,需要耗费的盘缠也相对较多,对于穷苦人而言,难以承担。有时候依托微弱盘缠,只能艰辛前行。

同时,那么远的路,离家千里,可能会遭遇形形色色的难题,对于有钱人,可以通过朋友、亲戚帮扶,但是穷人难以拥有这样的关系,即使有也不一定愿意帮忙。所以说,我们才说出“在家处处好,出门万事难”,如果不是真的万不得已,谁又愿意离家千里呢。所以,对于穷苦人来说,尽量不要走太远的路,去太远的地方,不然遇到问题可能连回都回不来了。

综上所述,农村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不同层次的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表面看是这样的意思。但是,深层次的向我们传达,无论是谁,富不骄、穷不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发表你的看法。

农村有很多俗语,有些俗语带着浓重的时代感,“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有钱了,不要住大房子,一个人贫穷则不要远行,虽然不知这俗语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拿现在来讲,显然过时了。

富为什么不住大房子?

在古代的有钱人家,住的都是大房子,那么多老婆和孩子,还有很多的下人,需要大房子才住的下,自从新中国成立后,那些住大房子的被冠宇地主的身份,然后被打压,从此好长一段时间,大多数人过着平凡的生活,有钱不敢外露,深怕被人惦记,能盖得起大房子的,显然有钱,很容易被打压,说不定落得个人财两空,所以在这期间,有钱人都过得很低调,更不敢住大房子。

穷为啥呢么不行远路?

在过去,主要以农耕生活为主,穷人一般指的都是在家种田为生的人,依靠种田,很难发财,要想发财就需要去经商或者打工,可是远离家乡去到陌生的地方,在法制不健全的年代,非常的不安全,当然不能跟现在比,现在都是 汽车 代步,有了火车,农民才能去更远的地方打工赚钱养家,因此一个穷人走远路去赚钱不太现实,还不如老老实实留在家乡种地更实在。

因此,这句话现在已经过时了,现在谁不想住大房子?大房子住的更舒心,农民稍微有点钱,盖了一层又一层,农村三四层的房子到处都是,没钱了就继续跑城市去打工赚钱,辛苦一辈子,只为盖一栋属于自己的大房子。

我是容姐,河北石家庄村里人。在我们这里,“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的意思是: 有钱的富人,都不会住太大的屋子,穷人不会走太远的路。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难道有钱人也没钱住大屋吗?现在容姐就来说说其中的道理!

富不住大屋

在古代很多影视剧里,虽然皇上,皇后和后妃的都过着很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住的屋子却都不大。即便是大屋子,也是会用帘帐隔开的。

还有现实生活中,容姐 旅游 走过的很多名胜古迹,虽然建筑很是豪华,可是住人的屋子都不大。当时我曾问过导游,他是这样告诉我的: 他说古代人们觉得屋子太大了,空唠唠的,没有人气。主人的屋子小了,这样人气旺。人气旺了,家庭事业才会兴旺。

穷不行远路

我们都知道,有句话叫做“ 穷家富路 ”,意思是在远行的时候,需要带够足够的盘缠,要不路上有什么事情,就会搞的措手不及。而穷人没有足够的钱财,如果远行,在路上有什么事情,就会没有法子应对,因此也就说穷不远行了。

每次说到这些俗语的时候,都会让我对我们的祖先生出深深的佩服之情。他们总能用他们的智慧,总结出很多道理来。不过现在有些人,即便是穷,也会穷游的,而且是很远的远游的。你说是吗?

先来说说“富不住大屋”,其意思是有钱了也不要花钱建大房子,尤其是卧室不能太大。这一点有些人可能不理解了,有钱了住大房子不是更舒服一些呢?如果大家喜欢 旅游 ,去过一些古代的名胜古迹的话,就会发现古代的有钱人虽然房子很多,但是每一间房子的面积都不算太大,特别是卧室的面积不大,常常也就十平米左右。这是为什么呢?

这句俗语其实还有下半句,同样是和 养生 息息相关的,并且更加经典,即“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住大房子好,是现在,古代则不同。现代人喜欢住的大房子与古代的大房子有质的区别。古人“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古人认为住大屋人丁不旺,在家千般好,出门事事难。

在古代,是一家一院的,古人盖房子时,房子大小间数与院落是有一定比例的,鲁班经上有标准,不能违犯规距的。因此,住大屋的人,院落肯定很大,房间众多,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会有很多空房间,以前,农村野生动物如狐狸,黄鼠狼老鼠野猫等多,会进入多年无人居住的房间,空旷让人不适。再一个0因为古人认为,住大屋的时间久了,人丁不旺,在家万般好,出门事事难。穷人本来没有钱,而出门处处离不开钱,因此,没有钱尽量不要外出,免得作难。

古人通过生活实践中发现,兔子,老鼠,狗,猪这些住在拥挤洞穴中的动物,后代众多,而狮子和老虎等在矿野和巨大洞穴中的动物则后代较少。

人也一样,过去的穷人小家小院,而孩子众多,而大户人家,则子孙后代不旺,特别是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传来传去,一个儿子也生不出来了。同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是靠阳气生存活,一个人,特别是休息睡觉时,如果在一个充满阳气的地方,人就有安全感,如果在一个空旷毫无生气的地方,就会恐惧,害怕。空间小了,阳气容易充满,有益身心 健康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气。

因此,古人住深宅大院,要雇佣一些佣人,即是帮工,又增加人气。

“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说有钱不要住大房子,没钱不要出远门。但是,我们也不要太迷信俗语,有些俗语也不一定就是对的。

“富不住大屋”。综观 历史 ,历朝历代帝王将相谁不是住大屋?财主乡绅谁不是住大屋?现今 社会 的富豪谁不住高楼大厦,住别墅?

“穷不行远路”。尽管出门在外,吃住行都得花钱,无钱寸步难行。但是,历代穷人,如遇天灾人祸不远逃,在家等死吗?所以,逃荒要饭,离乡背井者随处可见。据《家谱》记载,我这族人就是从四川眉山逃难至此。现在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谁不是因没钱而远行谋生?我们村里的新房,绝大多数都是靠在外打工攒钱修建的,有的还由此成了企业家。

所以,我认为“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不符合现实。

先说,富不住大屋。在古代中国农村,财富的创造和积累,往往是很困难的。农村的富人们,可能会把赚到的钱,用于买地造屋。他们很可能不会造大房子,即便造了,可能自己也不住。原因可能是:

1,不愿显财露富,过分张扬。大房子,往往意味着大财富。很可能会被不法之徒盯上。大房子,也可能变成大祸害。

2,大房子,可能不利于,拉近与乡邻的心理距离,人性的特点之一是,谁也不会,真心实意地,希望自己周围的人,过得比自己好。

3,富人住大房子,就要购置家具等物品,把房子填满,这是很花钱的,而且,百年之后,富人也无法将它们带去另一个世界。看开些的农村富人,也就不住大房子了。

再说,穷不行远路。古代中国农村,农民们安土重迁,除非发生战争、灾荒等,他们很少会背井离乡。

穷不行远路,首先,穷人行远路是很费钱的,特别是在行远路的成本,远远大于此行的收益时,更是会让穷人们,视行远路为畏途。

其次,穷人们,可能没有什么见识,对外部世界也知之甚少。穷人在行远路过程中,产生的恐惧和不适,又会影响到他的下一次远行计划。

再次,穷人们可能认为,人离乡贱,物离乡贵。穷人们的交换价值,很可能是极低的。行远路,去到城市,远不如,老死本乡本土,安稳、自在。

“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是啥意思?读得我有些不太明白,有钱了住大房子难道不好吗?你看看那些帝室贵胄,哪个不是住在阔气的大宅子里面?《红楼梦》中的荣、宁二府,那叫一个气派。这里为什么一定强调“富不住大屋”呢?

想来应该是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大屋大了难以打扫。一个人住三百平米的大别墅,看起来挺风光,但是只有住的人自己知道,打扫卫生有多难。从楼上到楼下,平均打扫一次至少两到三个小时。

你倒是可以自己请保洁人员来,可是那样的话,不是又要无端耗费一笔开支么?二是屋子大真让人害怕。特别是一到晚上,座落在农村偏远山区的孤零零的大别墅就像是鬼屋一样,住在里面的人特别没有安全感。

一般这种大房子,人是睡在三楼,一楼是客厅,二楼是会客室。如果夜深人静之时,有人从一楼进来,睡在三楼的人不见得能第一时间知晓。三是大屋子维护费用也高,房子不能长期空着,必须要有人住着。有人住着就涉及到一个成本的问题,越大的房子维护成本越高。

想来想去,有人就觉得住大屋有什么好呢?就图个名声好听,跟别人说自己住在别墅里,其实并不见得自己就住得舒服。相反,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房屋面积反而是最适当的。例如一个三口之家,能有个一百平米的房子就足够了。

如果是刚刚结婚的小夫妻,有个七、八十平米的公寓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是祖孙三代,那么你选择一个三层楼的别墅是最合适的。说完了住,咱们再来说行,衣食住行,是中国人基本生活的四大元素。

都说穷不行远路,这个应该很好理解了,你穷得连饭都吃不饱了,还要走那么远的路,有什么意义呢?对于富人而言,他们远行有马车或者 汽车 ,对穷人而言,就只剩下两条腿了。对穷人来说,行远路,不仅毫无必要,而且长途远行容易导致身体的各种问题。

一旦病倒在了路上,那就悲催了,谁来照顾?医药费谁出?说得再严重一点,如果不幸死在了路上,家人一时半会可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所以对穷人,只有一句话,好好呆在家里做点实事,不要到处乱跑。等你有了资本,再往外面走也不迟。

综合来看,“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其实是旧时农村对穷人和富人的劝诫,也就是说,不管你是穷人也好,富人也罢,都有一些不能做的事情。不是说你有钱就可以任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合适的事情,选择合适的生活方式。

任意为之,将来必然会遇到很大的麻烦,不过随着现代 社会 的发展,很多事情由专业的人士来打理。像打扫别墅这样的事情也不再需要自己动手了,而且价钱也不贵了。至于出门远行,不用再走路了,高铁可以带你到任何一个你想去的地方。这句俗语现在读来,多多少少有些过时了。

广西贺州罗姓族谱

46世洪德公珠系(九妻十八子)讳用格,字必元,行任郎, 尚崇公次子。生宋嘉定乙亥(公元1215年)五月初十日午时景定壬戌科擢进士第,仕咸...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