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中“牟”姓的来自何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2收藏

姓氏中“牟”姓的来自何源?,第1张

一、姓氏起源 1、牟姓始祖可追溯到上古的祝融氏,渊源甚远。根据《风俗通》所载,牟姓是一个子爵之国,是上古有名的祝融氏的后代,也是以国为姓。《元和姓纂》上记载,《风俗通》上说,牟是一个子国,是祝融之后,汉代有太尉牟融,钜鹿。牟,本来是二三千年前的一个古国,位于现在山东蓬莱县的东南,《春秋》就有记载。 2、这个古国,根据过去学者的考证,是传自上古祝融氏,在周朝时是一个子爵之国,而牟氏家族,便是其后裔“以国为氏”而姓牟。望族出于山东。

牟姓发祥于山东,得姓后很长时间以山东为繁衍发展中心,并缓慢向周边迁衍。 如今牟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重庆、湖北、辽宁等省为多。

目前牟姓人口列全国第149位。

从古到今,牟姓的名人较多,有牟长,牟融,牟新生,牟大明等。

牟姓氏的3种读音: 1 mù(世代流传读音) 分布于重庆,四川,湖北,贵州,湖南,山东,东北三省等地区。

2 móu(字典读音) 主要集中在浙江和江苏地区,

3mú(重庆牟姓家族专属读音)主要分布于重庆,四川。

中文名:牟

外文名:Mu

发源地:山东

主要分布区域:四川、重庆、湖北、辽宁

牟氏起源 姜子牙手下的千户,封地莱芜东,(那时候还没有莱芜呢)

说,自己找个封地吧,然后就带兵,看到大鹏鸟入林,近看得尺许涌泉。建牟子国,国土面积30万,平方米。鲁国灭牟子国,后人以国为姓。

牟国故址在今城东10公里的辛庄镇赵家泉村,春秋时期是鲁国的附属国,汉置牟县,属泰山郡。北齐天宝七年,撤消牟县,并入博平县。隋代开皇十六年,复置牟城县,大业初年又并入嬴县,从此牟县再未出现。公元206年(西汉初年),在牟县东北置莱芜县,故址在今淄川区东南22公里的口头乡城子庄,属泰山郡。隋代撤消设在淄川的莱芜县,其区域北部划入设在淄川的贝丘县,南部分别划入嬴县与牟县。公元704年(武周长安四年),在嬴县故城(今南文字村)复置莱芜县,从此,莱芜县治所开始设在今莱芜境内。元和十五年又将莱芜县并入乾封县,太和元年复置莱芜县,治所仍在南文字村,属兖州鲁郡。宋初属兖州鲁郡,继属袭庆府鲁郡。金代,废除设在今莱城的主管冶炼的莱芜监,于大定十二年将设在南文字村的莱芜县治所迁至今莱城,属泰安州。元代、明代沿袭未变。清代属山东布政司泰安府。民国初年(1915年)属济南道。1927年废道属山东省。1939年莱芜县民主政府成立。1941年,莱芜划为莱北、莱东、莱南三县,抗战胜利后于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县建制。198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莱芜县,改设省辖县级市,属泰安行署。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莱芜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辖莱城、钢城两个区。

可见莱芜在牟子国之后才有。

《汉书·地理志》、《续汉书·郡国志》载兖州泰山郡牟县为故牟子国,其地在今莱芜

牟子国东迁(烟台福山?)的具体时间,史料无确切记载,据推测,可能在齐国东征灭莱国时(再破国?)。

莱国的故都位于今龙口市东南50里的归城遗址,始建于西周时期,一直被齐国视为强敌,公元前567年,被齐灵公所灭。齐国的疆土从此东扩到胶东半岛,牟子国才(从莱芜?)迁徒到此。

东迁至烟台福山,重建牟子国,国土面积30万,平方米。

烟台福山的牟子国消失后,其国都城内仍有人居住,至清代中期,才人去城塌,逐渐荒芜。

《东周列国志》载:“齐将国书,屯兵汶上,闻吴鲁连兵来伐,聚集诸将商议迎战。”“陈逆日:‘吴军长驱,。已过赢博。”“‘国书传令,拔寨都起,往迎吴军,至于艾陵。”齐军和吴鲁联军的进军路线与其它‘史书记载和地理特征相符,是可信的。时齐将国书屯兵汶上,此汶上不是今汶上县(古称鲁中都邑),也不是东汶河上游的穆陵关和泉阴的古汶河,而是指泰山的汶河上游及源头以上意,即博城、赢城、牟子国城、齐长城泰山段各关和淄川区城子庄(汉置莱芜县城,有齐长城,是齐国防御要地)一带。著名的艾陵之战,与长勺之战齐名。

《左传》哀公十一年载:“为郊战故,公会吴伐齐。”即公元前484年春;齐将国书、高无丕率师至鲁都城郊伐鲁失败。鲁国想联吴军伐齐,报一箭之仇,就说服吴国伐齐。此时:齐军为挽回伐鲁失败的面子,想再伐鲁。吴欲称霸,欲趁鲁联吴之机打击强齐。于是,爆发了一场恶l战——艾陵之战。

应该是鲁国灭牟子国(存疑)。

春秋时期齐、鲁、吴、楚的兼并战乱。牟子国地处齐、鲁之间,成了两国交战的战场,历史上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和齐吴“艾陵之战”,均发生在牟子国,后齐国强大,牟子国归齐(原来归鲁?)。长期战争的蹂躏,使牟子国深受其害,后来齐国便把牟子国从齐鲁间的夹缝中,迁到齐国的大后方。据南宋罗泌撰《路史》称:“牟逼近临淄(被鲁破国?)乃迁于东海。”

《续修莱芜县志》记载:“牟子国故城,在县治东二十里,牟汶曲中。春秋桓公十五年,牟人来朝。此其故都也。汉晋牟县仍其地。今其地有牟城。”“按今县东二十里有牟城围子,耕者往往于其地得周鼎彝,是为古牟子城无疑。”牟子国故城,在今辛庄镇的赵家泉村。在嬴牟故地,都有石器、铜器等出土。

作者:我是小牟牟 2007-8-2 21:37 回复此发言 2牟氏起源

莱芜 鹏山

位于城东二十华里处,在牟国故址的北面,居牟汶河之阳,山虽不高,然而却以泉清水美而闻名提起鹏山,颇有来历。相传,春秋时期,山顶峭崖处常有大鹏栖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周王闻之,便把牟子国封在这里。一日 ,牟子国国王遵照周天子旨意带领人马前来选地建都,看到这里山势奇特,风景宜人,国一很满意,便将大队人马驻扎在山脚下。君臣们登临山顶,这时正值盛夏,人困马乏,饥渴难忍,到处寻水不得,只好下山饮水。直至三更,众宫员还在观察研究,都认为此地山秀物美,土地肥沃,是建都宝地,可惜没有其他水源。忽然一卫士进帐,跪秦道:“启禀大王,山上有大鹏旋转徘徊,不知言凶。”国王听罢,若有所思道:“好,知道了。速传令,大小人等不得将它惊动!”天近五更时分,忽听一声山崩地,人人震得眼冒金花,行宫内外一阵大乱,卫士慌忙跑来回报:“那大鹏双展巨翅,盘旋空中,忽高忽低,后来朝一座小山猛扑过去触山而没。大鹏触山处涌口粗一道清泉!”国王又惊又喜,率众臣前来观看,果如卫士所言。国王高兴极了,传令在此泉对面修造宫殿。为纪念大鹏造泉之事,将山改名为鹏山,泉则命名为鹏泉。

莱芜牟子国城遗址:位于莱城区辛庄镇赵家泉村。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666米,宽443米。城墙用土务筑而成,原高约8米,顶宽约3-5米。现仅存东北角一段残墙基,高约2米,上宽1-2米。从出土的器物来看,呈现西周至汉代的文化特征。此城约始建于西周,是牟子国的都城。汉置牟县,隋代废,后成为牟城寨,民国时逐渐损坏。

汶河《水经注》.载:“汉出牟县故城西南阜下,俗谓之葫芦堆。牟汶河,因河水流经古牟子国地得名。

《淮南子》日:‘汶出弗其。’高诱日:‘山名也。’或斯阜矣。牟县故城在东北,古牟国也。春秋时,牟人朝鲁,故应劭日:鲁附庸也。俗谓是水为牟汉也。”

《水经注》:“引旧说云,齐灵公灭莱,莱民播流此谷,邑落荒芜,故日莱芜。”莱芜谷指淄水源头的莱城区苗山镇东的北文子县村至淄川的莱芜谷口,两山夹水,名莱芜谷。公元前567年,齐灵公出兵灭掉了位于昌乐、潍河的莱子国。莱子国民众大部迁到胶东半岛,新建了莱子国,一部分向西跑至莱芜谷这片荒芜的地区,故称莱芜。

或许国确为齐破,但齐破后主动迁到福山(不是离散逃奔?)

《通典州郡典记载》:

登州今理蓬莱县。 春秋牟子国也 。 战国属齐 。 秦属齐郡。汉以下并属东莱郡。大唐武太后分莱州, 置登州, 或为东牟郡。 领县四

唐《元和郡县图志》载:“东牟故城在文登县西北一百一十里”。依方位与距离核查,则今县城近是东牟县治。

宋初《太平寰宇记》谓此汉牟平县治所,在今蓬莱县“东南九十里故城”。其地属今福山区境,一般认为即今该区古现村,此牟平县与当时的东牟县仅系邻县。与今牟平县境并无关系,但今牟平县名却渊源于该县。

后世文献,如《元和郡县图志》而下的诸地志,相传以为汉牟平县的得名,系因县治“在牟山之阳,其地夷坦,故曰牟平”,据此,汉时的牟平,当在今福山区境。但今牟平县城西北亦有牟山。

《大明一统志》有记载。这可能是因后世牟平县治移此,山名随之迁指的缘故。

《风俗志》载:“牟子国,祝融后。”

《左传》载:牟氏“祝融之后,春秋时,附属鲁国。”

牟子国,祝融之后,后因氏焉。汉有太尉牟融。(《广韵》十八《尤》,《通志·氏族略》,《通鉴注·汉纪》三十七)

《炎黄氏族文化考》:“释来牟,小麦之种,相传自天而来,故呼日来。最早种小麦的部族,自称莱族。大麦之种,其呼日牟者,以原为牟族所播植,因以族名称大麦为裾。此两族之后混处山左各地。今之莱芜,即来牟两族合名。”

《山东古国考》载:“莱芜是因莱族与牟族杂居得名,古读牟为重唇音,声与芜相似,转写为芜。”

我家的家谱里,有记载,说是高阳少昊后裔。祝融应该和轩辕齐名的,高阳应该是轩辕的子,少昊可能就是高阳的别名。

牟子国,祝融之后,后因氏焉。汉有太尉牟融。(《广韵》十八《尤》,《通志·氏族略》,《通鉴注·汉纪》三十七)

《汉书·地埋志》依例只称“高帝置”东莱郡,至于所属东牟县的始置时间是汉初,还是汉沿秦、齐建置,则无说明。 高帝指的是汉高祖?

或许祝融才是真。

牟氏读书不为做官,可能确实有遗传因素。

我们这里牟官,官是排行,清池镇上光。或许。

牟姓氏有3种读音1mù世代流传读音,西南方言区也保持了去声的声调,而没有随方言习惯变化自分封牟子国起即有此读音,分布于山东重庆四川湖北贵州湖南福建东北三省等地区2móu汉族部分方言区有。

一牟作为姓氏的拼音是 móu 二牟字的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mù 地名用字牟平在山东中牟在河南 móu 1牟取牟利2姓三牟字的笔顺是撇折, 点, 撇, 横, 横, 竖。

牟姓氏的3种读音mù世代流传读音,西南方言区也保持了去声的声调,而没有随方言习惯变化自分封牟子国起即有此读音,分布于山东重庆四川湖北贵州湖南福建东北三省等地区móu汉族部分方言区有此读音。

牟做姓氏可以读 mù ,也可以读 móu mù声母m,韵母u,四声 móu声母m,韵母ou,二手 释义1地名用字~平在山东中~在河南2牟取~利3姓氏 组词牟利牟取架牟 笔顺。

“牟”字作为姓氏读作móu部首牛 笔画6 五笔CRHJ 基本解释 牟mù1 地名用字 ~平在山东中~在河南2 姓牟móu1 牟取 ~利2 姓相关词汇 组词 牟取 牟利 东牟 悬牟 顿。

牟姓氏的3种读音1mù,声母m,韵母u,声调四声自分封牟子国起即有此读音,西南方言区也保持了去声的声调,而没有随方言习惯变化分布于山东重庆四川湖北贵州湖南福建东北三省等地区2móu,声母m。

牟姓氏的3种读音1mù声母m,韵母u,四声,世代流传读音,西南方言区也保持了去声的声调,而没有随方言习惯变化,自分封牟子国起即有此读音,分布于山东重庆四川湖北贵州湖南福建东北三省等地区2。

牟作为姓氏时读mùmóumū1mù世代流传读音,西南方言区也保持了去声的声调,而没有随方言习惯变化自分封牟子国起即有此读音,分布于山东重庆四川湖北贵州湖南福建东北三省等地区2móu汉族。

móu ,mū,mú ,mù,是汉语汉字,其意为取,谋求牛叫声姓牟姓地名,中牟县读mù2mù分布于陕西,重庆,四川,湖北,贵州,湖南,福建,山东等地区3mú为四川重庆贵州等地方言发音。

牟作姓氏的时候,读音mù牟,拼音móu mūmù释义汉语汉字,其意为取,谋求牛叫声姓牟姓地名,中牟县读mù组词牟利móu lì谋取利益 中牟zhōng mù赵国首都 牟取móu。

1牟作为姓氏时读mù,móu2牟姓发祥于山东,得姓后很长时间以山东为繁衍发展中心,并缓慢向周边迁衍 如今牟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重庆湖北辽宁等省为多3目前牟姓人口列全国第149位4从古。

鼓角士,就如同今日的军乐队,身着岑牟后,甲胄鲜明,威风凛凛,好不神气,因此也就俗称其为“岑牟”这在史籍通史志中有记载“岑牟,鼓角士胄也鍪,通作牟”在岑牟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俗称为姓氏。

牟móu,汉语汉字,读音为móu 或mù读作móu时,本义是牛叫声作动词,有牟取牟利之意作名词,通“眸”,意为瞳仁读作mù时,用于地名另外,牟móu字也是姓氏用字,两种读音都可以牟móu姓。

多数人都是认为是mou的发音,且是发第二声,很多人都是这样子读姓氏里面的牟,久而久之大家就是这么认为了不过还有部分人认为是读mu,发第四声,与木同音,这应该是更加准确的读法,但是目前的话还是很多人都是读mou。

2,móu汉族部分方言区有此读音主要分布于重庆四川贵州少数民族也有牟姓,发音主要为“móu”牟姓发祥于山东,得姓后很长时间以山东为繁衍发展中心,并缓慢向周边迁衍 如今牟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

牟姓氏的3种读音1 mù世代流传读音 分布于重庆,四川,湖北,贵州,湖南,山东,东北三省等地区2móu字典读音 主要集中在浙江和江苏地区3mú重庆牟姓家族专属读音主要分布于重庆,四川姓氏简介。

moú 1牟取 造句最重要的是,所牟取的这些高薪?或者说是应当“得到的”?在我们虚高的金融行业中,侵蚀了我们对真实虚假的辨别力,也腐蚀了我们的判断力解释谋取名利~暴利2牟利 造句但张晓东同时。

牟有三个读音,分别是móu mù Mù 但是用于姓氏确是móu,有些时候women并不是很注意就像的dí dì de 有时不是说好的 de 也可以说是好的 dì 吗不过百家姓里的记载牟读mó。

1、牟作为姓氏时读:mù,móu。

2、牟姓发祥于山东,得姓后很长时间以山东为繁衍发展中心,并缓慢向周边迁衍。如今牟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重庆、湖北、辽宁等省为多。

3、目前牟姓人口列全国第149位。

4、从古到今,牟姓的名人较多,有牟佳欣,牟长,牟融,牟新生,牟大明等。

姓氏中“牟”姓的来自何源?

一、姓氏起源 1、牟姓始祖可追溯到上古的祝融氏,渊源甚远。根据《风俗通》所载,牟姓是一个子爵之国,是上古有名的祝融氏的后代,也是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