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求杜月笙帮忙,事情办完后杜月笙为啥感谢章太炎?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2收藏

章太炎求杜月笙帮忙,事情办完后杜月笙为啥感谢章太炎?,第1张

民国的上海滩,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的确,这三大青帮大亨中,杜月笙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与他会做人有很大的关系!

穿着长衫的杜月笙

写下这个提纲的时候,三少的脑海里立刻就蹦出了这样一句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是,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的形象。

孔乙己为什么要站着喝酒呢?因为孔乙己穷,口袋里没有钱。

孔乙己为什么要穿长衫呢?因为穿长衫大抵是有文化的人。

至于为什么是“唯一”?

因为,酒馆里穿着长衫有文化的人,口袋里都有几个钱,可以找个座位坐下来,慢慢喝酒。孔乙己却不一样,就成了“唯一”!

杜月笙,也喜欢穿长衫,每次都是一丝不苟,从来不会把袖子卷起来。而且,杜月笙还喜欢手上,把玩着一把折扇。

穿着长衫,手拿一把折扇,这不是**里有文化人的模样吗?

当然,杜月笙这身装扮,与孔乙己有很大的区别。

一生潦倒的孔乙己想通过自己的一袭长衫,告诉世人自己是个有文化的读书人。而杜月笙的一袭长衫,却是向往读书人的那种风度和气质。

因此,杜月笙很喜欢被人称呼为“杜先生”。

杜月笙从小家寒,父母早逝,善良的继母靠着给别人洗衣服赚钱,送杜月笙读了5个月的私塾。5个月的读书时光,是杜月笙多灾多难的童年中最珍贵的记忆。

后来,杜月笙逆袭成了上海的土皇帝之后,杜月笙对有文化的学者格外敬重,也非常愿意和有文化的人交往!

章太炎给杜月笙的一封信

虽然,杜月笙很想结交更多的文人学者,他却不会乱去交往。

一来,杜月笙是黑帮的大佬,名声好说不好听,有的文人只怕不愿意。二来,没有合适的机会,总不能自己找上门去吧。

这不,机会自己找上门了。

有一天,有人给杜月笙送了一封信,这写信人叫章太炎。

章太炎,是近代国学大师,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的学者 ,连鲁迅先生都是他的学生。这种人,正是杜月笙所仰慕的文化人。

原来,章太炎的侄儿,居住在上海法租界,与上海一位颇有身份的人发生了房屋纠纷。侄儿在无力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就去找苏州的章太炎帮忙。

可想而知,满腹经纶的章太炎,脾气又不好,在这方面根本就无能为力。

于是,在朋友的建议下,给上海法租界炙手可热的大佬杜月笙写了一封信,请杜月笙帮忙。

杜月笙见到章太炎的信后,心中大喜,他正想结交这位学者呢,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不用说,这场纠纷由杜月笙出面,还真就解决了。

笑话,所谓的纠纷,不外乎“钱”的问题。对于杜月笙来说,钱也好,面子也罢,他多的是。所以,没多久,就把章太炎拜托自己的事办得妥妥的。

杜月笙登门拜访

话说杜月笙帮助章太炎的侄儿处理完这件事之后,又以低调的姿态去苏州章太炎家登门拜访。

这种拜访,是基于把章太炎作为一个师者的角度来拜访的。就正如老师交代学生一件事,学生办完之后来向老师汇报一样。

所以呢,杜月笙向章太炎告知了他调解房屋纠纷的经过和结果。章太炎热诚接待了他,二人相见甚欢,章太炎一改过去对杜月笙的看法。

他发现,这个别人口中的青帮大佬还真的不一样!

杜月笙则在告辞前,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张两千银元的银票,悄悄地放在了章太炎家中的茶几上,并用一只茶杯随意地盖住。

杜月笙有这样的一种思维,他给人送礼的时候,一定没有第三人在场。这样送礼,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的,顾全了收礼人的面子和心理。

章太炎,作为文人名声虽然很大,经济却并不宽裕。

当他看到茶杯下压着的银票时,对杜月笙既感激又敬佩。他认为杜月笙并非传统的黑社会头子,他讲义气,重礼节,礼贤下士,更有豪侠之风。

杜月笙,就这样是和这位大文化人做了朋友!

章太炎为杜月笙改名

杜月笙说:锦上添花的事他不做,要做,就要雪中送炭。

关键的是,炭,他送了,还给别人足够的面子。这就是会做人的诀窍,因为,他总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杜月笙是个有心人,他在和章太炎交往的过程中,觉察出章太炎虽被人推崇,生活却有些拮据。

于是,杜月笙每月让人准时给他送去银票,接济他的生活。对于杜月笙的帮助,章太炎泰然受之,从未向他表示过感谢。

杜月笙和章太炎也开始了经常的走动。

有一次在闲聊的时候,章太炎问起杜月笙名字的来历。

那时候,杜月笙叫“杜月生”,因为他出生的那天是7月15日,正是月亮升起的时候,父亲便给他起名叫“月生”。

章太炎听后说:“这个名字好虽好,却不够儒雅,我给你的名字改一下如何?”

杜月笙一听,挺激动的,国学大师给自己改名字,太荣幸了!

于是,章太炎对杜月笙说,杜先生不如改名“杜镛”,字“月笙”。接着,章太炎又给杜月笙解释,《周礼》说:

“东方之乐谓笙,笙者生也;西方之乐为镛,镛者功也。”

从此,杜月生就变成了杜月笙。

不仅如此,章太炎还用大师珍贵的笔墨,帮助杜月笙修订了家谱!

1931年,曾经高桥镇的小瘪三无限风光地回乡建杜氏祠堂。在落成典礼上,许多的社会名流和军政显要,有头有脸的人物来了几千人。

章太炎,也在受邀之列。

他亲自写了一篇《高桥杜氏祠堂记》。文中,他追根溯源提到了古代杜姓文人若干,这无疑让杜月笙的出身,蒙上了一层世代书香的气息。

这种光芒,正是身为青帮大佬的杜月笙所缺少的!

真正的朋友,心灵上是平等的。无关乎财富,地位,环境。杜月笙用心交到了国学大师章太炎做朋友,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机会。

我们想啊,一个青帮的大佬,混社会的人,有一个国学大师的朋友经常为他增光添彩,杜月笙的人生是不是更加开挂呢?

杜月笙号称是上海三百年帮会第一人,当时的上海滩三大佬各有特点,百姓给他们归结为,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善于做人,正是由于杜先生善于做人,这一点赢得了国学大师章太炎的青睐。杜月笙卖水果的小混混出身,没有多少文化,但人生的这三碗面情面、体面和场面吃得极开,非一般人能比。

 

章太炎的是何等人物,连鲁迅先生都说章太炎先生的古文写作水平50年来第1人。文人都是孤傲的,一般都不会看上没有文化的小混混,但偏偏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小混混出身的杜月笙来往密切,可见杜月笙之厉害。章太炎读书做文章厉害,但是他在诺大的上海也是一个无权无势的读书人。一次他的侄儿在上海租界犯了事被抓了起来,章太炎没有办法只能写信求救于神通广大的杜月笙。

 

杜月笙不但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解救了章太炎的侄儿,而且还专门到苏州拜访章太炎,临走时还在茶杯下压了一张2000块钱的钱庄支票。杜月笙不但帮了章太炎的忙,并且还主动送上钱来,换了谁都是受宠若惊,杜先生此举一下打动了章太炎,章老认为杜月笙此人重礼节,讲义气,可以深交。

 

杜月笙的生字原来是生命的生,后来加了竹字头,这个字就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给改的。章太炎从周礼中选取了一句话,东方之乐谓之笙,生命的声加了一个草字头就显得非常高雅了。章太炎回报杜月笙的另外一件大事,便是给杜月笙修家谱。1931年6月10日,杜月笙新建的杜家祠堂落成典礼,轰动了整个上海滩,光仪仗队就有几万人,社会各界名流全来了,连蒋介石都送上了牌匾,章太炎更是亲自写了高桥杜氏祠堂记,居然将杜月笙的祖先挖到帝尧那儿去了,国学大师果然出手不凡,杜月笙竟然成了帝尧的后代。

说起民国的大佬,很多人都会想起一个人,此人便是称霸上海滩的杜月笙,杜月笙自幼家境贫苦,父母在他小时候去世了,小小年纪的杜月笙,多亏舅舅抚养长大,而杜月笙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他目不识丁,却可以得到国学大师章太炎的称赞,杜月笙身上有什么样的传奇经历呢?杜月笙一开始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为了能在上海活下去,只能在一家店铺内做小伙计,经过努力奋斗,幸得机缘,杜月笙进入上海黄金荣的公馆工作,杜月笙做事十分细心,为人处事很牢靠,渐渐地就取得黄金荣的信任,而黄金荣有心将其培养成为心腹,有往上爬的机会,杜月笙肯定牢牢抓住,在黄金荣的授意之下,开始负责管理赌场生意。

后来杜月笙越做越大,已经在法租界做起了生意,在当时的上海,几乎垄断了某个领域,挣了一大笔钱,杜月笙属于黑道,坏事自然也做了不少,曾经还帮过蒋介石镇压工人运动。杜月笙走了许多不同寻常的路子,在我们的印象中,黑帮大佬的形象,应该是像影视剧中纹身大金链子的黑社会大哥形象,但杜月笙不是,他不是常见武夫式大佬,身上带有一些儒生气,处事长袖善舞,黑道白道都吃的开。杜月笙从小没什么文化,被人说目不识丁也不过分,但他这个人能力大,势力范围覆盖全上海,不夸张的说,是上海名副其实的地下皇帝,他不仅和晚年遗老、军界、政治家等关系密切,和文化圈的人,来往也十分密切,尤其是被人称为国学大师的章太炎,也是他的座上客之一,两人还是朋友。

有关章太炎的成就,我们在这里就不多加赘述了,胡适曾经如此评价他,说章太炎的古文学,是近五十年来第一作家。了解民国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胡适的话有多么权威。按理来说,章太炎这样的知识分子,应该和杜月笙这样的黑道大佬处不到一块去,可他们就是成了朋友,不仅如此,章太炎还为杜月笙取了几个文雅的名字,给杜家祠堂写了几千字的文章,对杜月笙可以说非常好了。自古有文人孤傲的说法,中国的读书人对骨气、气节之类的东西看的特别重,有时宁愿饿死,都不肯吃嗟来之食。那么杜月笙与章太炎曾经发生过什么故事?其实这就要说到杜月笙的为人处事了,混迹上海滩的人都知道,黄金荣贪财,杜月笙则会做人。原本两人是没什么交往的,杜月笙有自己的生意圈子,章太炎也常年混进文学圈,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因为一件事情开始往来。

当时章太炎的侄子在法租界犯事,章太炎有心去解救,奈何自己只是个文人,没什么政治资源,他听说杜月笙人脉广,也善结缘,乐意帮助人,于是章太炎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给杜月笙写了一封信,结果得到杜月笙的回应,他不仅帮章太炎的侄子解决了问题,甚至还跑去苏州亲自上门拜访章太炎,从这可以看出,杜月笙是多么会做人,原本是章太炎求他办事,就算要上门,也应该是章太炎才对,杜月笙不仅帮人办事还上门拜访,几乎给足了章太炎面子。两人在章家相谈甚欢,杜月笙看见章太炎生活拮据,临走时还在茶杯下放了两千块钱,一方面帮助章太炎改善生活,另一方面也不落文人的自尊,也是这个行为,让章太炎对杜月笙好感大增,也愿意结交这么个朋友,杜月笙对章太炎如此厚待,他肯定也要投桃报李。

于是就有了上面所说的改名字,写家谱的事情,杜月笙原名杜月生,虽读音相同,但从字面上来看,自然是前者为佳,章太炎通古博今,于是建议他把生改为笙,笙字出自于“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就加了一个竹字头,杜月笙的名字立即变得高雅起来,除此之外,章太炎还为他做了件重要的事,就是写杜家家谱。当年杜月笙从高桥出来时,就在心里暗暗发誓过,自己混不出头坚决不回去。如今杜月笙衣锦还乡,成为上海滩叱咤风云的大佬,他回家第一件事,便是请人修缮杜家祠堂。1931年6月,杜家祠堂落成典礼在上海引起轰动,几万人的仪仗队风光万丈,社会各界名流高层齐聚一堂,章太炎本人亲自撰写《高桥杜氏祠堂记》,就连蒋介石也送了东西,家谱中写杜氏应追溯到尧舜时期,后来周天子分封杜氏……

杜月笙不仅和章太炎的关系好,其实和民国文学圈的人都不错,比如杨度曾经为他当过幕僚,与章士钊关系匪浅,在一众文人好友之中,杜月笙也不似五大三粗的大佬,穿着长衫时,宛若一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在杜月笙的苦练之下,写的一手好毛笔字,如果你不了解的话,根本想不出来,这是一个从来没读过书的人,可以写出来的字。杜月笙有句名言,说刀切豆腐两面光,大体意思是说,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大家的利益都要照顾到,不可以独占。杜月笙接触的人大多是三教九流,这些人最注重个人利益,然而拼起来也是最卖命的,很多人其实跟杜月笙没关系,但经过接触之后,基本都和他成为朋友。例如说王亚樵,王亚樵身份不简单,他是斧头帮的帮助,经常帮人暗杀政治家,他的武器是一把斧头,斧头帮的名号就是从这起来的,现代周星驰有部**还借用这个梗。

王亚樵是典型的拿钱办事的人,曾经帮人暗杀过汪精卫、蒋介石、以及诸多日本高层,王亚樵的地盘在上海,自然与杜月笙产生交集,开始时两人关系不睦,因为上海轮船招商事件。身边人一直劝说杜月笙干掉王亚樵,可杜月笙却认为不妥,王亚樵身后有一大帮亡命徒,若是杀死王亚樵,等于跟这些人结仇,那么今后所面临的,是无穷无尽的追杀,即使杜月笙势力大,防得了一时,可防不了一世。杜月笙本人的意思,是与王亚樵结交,让出部分利益,以此来结交王亚樵这个朋友。于是杜月笙派人将王亚樵约出来,他来的时候带了一大帮人,而杜月笙只带了黄金荣和张啸林,一方面让王亚樵占据主动,另一方面也表示自己绝没有武力威胁的意思,就这样两人握手言和。

除了章太炎、王亚樵,还有许多人和杜月笙成为朋友,个人感觉杜月笙把中国人的精髓理念贯彻的非常好,万事以和为贵,有利益大家一起分享,不必要自己享受。以至于任何有名气的人到了上海,多多少少少都会跟杜月笙扯上关系,杜月笙十分讲义气,身边朋友有经济紧张的,大多都会接济一些,并且他与戴笠、张学良等人关系都很好,杜月笙的面子非常大。其实与章太炎相交,也来源于政治需要,杜月笙虽然有权势,但苦于小混混出身,加上没什么文化,无法挤入社会名流,这时章太炎有求于他,等于两个人做了交易,他帮章太炎摆平麻烦,章太炎帮他扬名,这是双赢。

章太炎求杜月笙帮忙,事情办完后杜月笙为啥感谢章太炎?

民国的上海滩,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确,这三大青帮大亨中,杜月笙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与他会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