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母亲个人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2收藏

胡适的母亲个人简介,第1张

冯顺弟,安徽省绩溪县人,著名现代学者胡适的母亲。冯顺弟尽管出身农村不会识文断字,但对唯一儿子胡适悉心教育,1918年,劳碌一生的冯顺弟逝世。

17岁时的冯顺弟成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适父亲胡传的续弦。胡适的父亲胡传是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及台湾省任官职,然而天不假年,50出头便撒手人寰 ,抛下了孤儿寡母。成了寡妇的冯顺弟无奈中不得不带着胡适回到老家寻找生路,让孩子接受教育,23岁的冯顺弟成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

冯顺弟对胡适的教育一直秉承着三个原则:

1、言传身教,培养胡适的好脾气和自尊心。

2、重教尊师,一切以教育孩子为重。

3、育子有方,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安徽省旌德县

胡适的夫人江冬秀,一八九零年出身于旌德江村,父亲江世贤早年辞世.母亲吕贤英是庙首吕朝瑞(探花)、吕佩芬父子翰林的后裔。江冬秀里出身于仕官之家,但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没有受到较多的文化教育,仅仅读了几年私熟,初通文字而已。在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里,她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姓,但她毕竟是一代名人胡适的夫人。所以又是千百万不幸妇女中的幸运者。“胡远大名垂宇宙,夫人小脚亦随之”,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竟娶了个乡村小脚夫人,不能说不是一件奇闻。因此,“胡适的小脚夫人”,成了民国史上的“七大奇事之一”①.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他的儿子胡祖望在美国学完机械工程就在美国发展了。子孙后代也都加入美国国籍在美国学习、生活、工作现在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

胡适我们上小学时就开始学习他的文章。胡适先生为新中国的白话文的发展和运用做出来巨大的贡献。还领导了比较就有进步意义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革新了人们的觉悟。也是当时大背景下必然的产物,带动了新中国的进步。

胡适先生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等方面都有造诣。也正是因为他的学识渊博,才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思想然后运用到我们自己的文化建设方面。我们的胡适先生虽然是知识渊博的新青年,受西方思想影响较大。但是他的妻子还是经过父母的媒妁之言。从这也可以看出我们的胡适先生虽然博学多识,但还是非常的孝顺的。大部分受到新思想熏陶的年轻人都是主张自由恋爱、婚姻自由的。

胡适的小儿子学习不太优秀。后来由于批判斗争他还写文章与父亲胡适划清界限,发文章批判他的父亲,后来卷入了批判的斗争中,最后胡思杜的结局是比较不好的。胡适先生的大儿子胡祖望,他是比较优秀的人,从小就学习成绩优秀,后来在中国大学就没读完,就去美国学机械工程。毕业后在那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就定居美国,加入美国国籍。

胡适出生在安徽绩溪一个世代经商的家庭里。在年仅两三岁时就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学写方块字,背诵《三字经》、《千字文》,三岁后入家塾。但是很不幸的是,父亲在胡适不满五岁时便因病去世了。此后便由母亲冯顺弟担负起教育胡适的重任。

胡适的父亲胡传是一位仕官学者,两人夫妻感情一直很好,冯氏受丈夫影响很深,她十分敬佩丈夫的人品和学问,丈夫在世时教给她不少古文知识,如《论语》以及其它一些几世流传下来的经典书籍。冯氏常常用丈夫教给她的道理和知识学以致用,用来教育儿子,特别是用《论语》等教育孩子要学会日省自律。

南方的冬天其实并不比北方暖和,相反由于屋里没有北方那样的炕要比北方冷很多。胡适的家乡绩溪上庄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冬天来临时,就非常的冷。这时候,早上起早去上学,小胡适就不太愿意了,因为被窝里实在是太暖和了。

有一天早上,窗外刮着呼呼的大风,院子里和路上可以说是滴水成冻,7点半已过,小胡适还躲在被窝里,整个脑袋像一只小乌龟样缩在被子里。母亲在外屋做好了早饭,就喊:“适儿,该起床了,吃早饭了,吃完了上学去?”

母亲喊了半天,见胡适没反应,就进屋掀开胡适的被子,对他说:

“儿子,该起来了,再不起来,上学就来不及了”。

被子被母亲一掀开,胡适立即感到有一股冷意,不高兴地说:

“娘,没听到外面这么大的风吗?我不去了,太冷了。”

“乖啊,怎么能不去呢?不去可就落下了,和其他同学不同步了。”

但是,母亲的话小胡适一点也听不进,对母亲的坚持也表示不理解,丢下一句“不去就不去”,干脆就把整个脑袋都缩进被窝里了。

母亲这下也很来气了,不过她还是压住了心头的活气,尽量温和地对孩子说:

“你父亲在世时,就经常说过,一个人如果任由着自己的性子去,不能对自己有点自我约束是成不了大事的,你现在就因为刮一点点风就不想去上学了,你还对得起你父亲吗?”

在被窝里,胡适听到母亲提及父亲,顿时知道自己的行为让母亲伤心了,也想起了父亲平时对自己的严厉的教导。于是,一骨碌翻身起床,说:“娘,你别伤心,我去我去。”

就这样,母亲冯氏遵循丈夫的遗志,时常教导儿子要学会自律。同时,她还让儿子通过经常性地反省来约束自己。她以曾子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来鞭策和鼓励儿子。

每天临睡前,胡母就坐在床沿上,叫儿子站在窗前搁脚板上“省吾身”:今日说错了什么话,做错了什么事,该背的书是否背熟,该写的贴是否写完。胡母在督促儿子自省之后,又对儿子讲他父亲生前的种种好处,是如何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的,说:

“我一生只晓得你父亲是一个完全的好人,对自己非常的严格要求,每天都会静思反省。你要学他,不要丢他的脸。”

经过母亲这样的谆谆教导后,当又一个寒冷的早晨来临时,小胡适也想再多睡会,但他就用母亲的话来提醒自己,以父亲为榜样,立刻就起床了。所以后来,每日晨光微露时,胡母叫一下儿子,胡适就很快起床了,因为学塾的钥匙放在老师家里,所以胡适总是天蒙蒙亮时就得赶到老师家门口。听到敲门声,里面就有人把钥匙从门缝里递出来。胡适接到钥匙后,就立即赶往学塾把门打开,一人静坐读书,等待老师和同学到来,天天如此。

胡适长大后,想起自己的母亲小时候对自己的教育,说是“慈母兼严父”,母亲给予胡适的爱让胡适终身感念,同时,母亲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特别是让自己学会了约束自己更是对他以后的为人处世乃至治学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胡母教子日省的故事对于今天的家长来说仍然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日省”就是在今天还是一种规范和约束自己行为的良好方式。

胡适家风家训及简介_名言名句_

胡适家风家训精华:

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

做人要做最上簪的人, 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但志气要放在心里, 要放在功夫里, 千万不要放在嘴上, 千万不可撰在睑上。 无论你志气怎样高, 对人切不可骄傲。胡适给儿子胡思祖的信。

简介

胡适(1891-1962年),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担任过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胡适是提倡文学改良的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第一个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对中国现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宣传民主、科学才能救中国,倡言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

胡适深受英国哲学家赫胥黎与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教他怎样思想。这些影响也深入到他的家庭教育思想里。

做了父亲后,具有浓重中西文化背景的胡适自觉地承担了文化维护的历史使命,也尝试着以西方现代教育理念践行巾国式的家训。

传统家训十分注重教子做人,胡适对孩子做人教育也是十分看重甚至是放在第一位的。长子思祖出生后,胡适写了一首著名的诗《我的儿子》:你既来了,我不能不养你教你,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并不是待你的恩谊。

将来你长大时,这是我所期望于你:我要你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

在胡适看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比做孝子更为重要。

这在百行以孝为先的传统旧中国不啻为空谷足音。思祖离开父母在苏州学习时,如何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和谐相处,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是胡适考虑的重要问题。

他十分赞赏杜威的须养成共同活动的观念和习惯,于是提出了合群意识,告诫思祖要学会合群,要动脑筋想一想怎样同别人合得来。

你要做自己的事,但不可妨碍别人;要做到尽力帮助人,但不能帮助人做坏事。合群有一条基本规则,就是时时要替别人想想,时时要想想假如我做了他,我应该怎样?我受不了的,他受得了吗?我不愿意的,他愿意吗?你能这样想,便是好孩子。

无论你的成绩怎么好,待人总要谦虚和气,人家越敬你爱你:你越骄傲,人家越恨你,越瞧不起你。他给儿子的这段话巾,有志气,体现了如何堂堂正正做人,谦虚则体现了如何合群。

而无论如何做人还是怎样合群,其核心价值和宗旨都是为了引导孩子自立成人,成为有独立思考、独立观察、独立判断的能力的自立的人。

傅雷家风家训及简介_名言名句

傅雷家风家训及简介_名言名句_

傅雷家风家训精华第一,做人;最后才是钢琴家

第一. 做人; 第二, 做艺术冢: 第三, 做音乐家; 最后才是钢琴家。一傅雷给儿子傅聪的临别赠言。

简介

傅雷(1908-1966年),字怒安,号怒庵。江苏省南汇县(现属上海市)人。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其两子傅聪、傅敏,傅聪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钢琴家。

傅聪出生于1934年,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音乐天分,傅雷曾经这样写道:傅聪三岁至四岁之间,站在小凳上,头刚好伸到和我的书桌一样高的时候,就爱听古典音乐。只要收音机或唱机上放送西洋乐曲,不论是声乐是器乐,也不论是哪一乐派的作品,他都安安静静地听着,时间久了也不会吵闹或是打瞌睡。

傅聪7岁开始学钢琴,又于1954年受中国政府派遣到波兰学习。

1955年在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上,傅聪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成为第一个在国际性钢琴比赛中获奖的新中国的音乐家。

傅雷很看重儿子傅聪的钢琴才艺,但更看重钢琴才艺以外的做人,一方面是因为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所以傅雷谆谆嘱咐傅聪保持赤子之心、家国情怀、独立精神;另一方面,钢琴才艺的精进也需要人格的健全和艺术素养的深厚。正如傅聪自己所说:固然比赛能令人迅速成名,但很多获第一名的选手也往往迅速地消失了。音乐不是用来比赛的,对音乐本身是否有深刻理解、独到的见解才是第一重要,钢琴家不应只是赛马的马。(钢琴家)对东方和西方的文化、艺术、哲学等等都要下工夫去学习。

傅雷做事严谨、细致、缜密,在给儿子傅聪的家书中,事无巨细,衣食住行,面面俱到。甚至儿子信封上的字体大小,邮票的粘贴位置,都嘱咐得很清楚。在两个儿子未来的规划上,他想得也很长远。傅聪也是完全按父亲设计的这个顺序走向成功的。

傅聪说:父亲的教导在我身上已是很自然的反映,不必随时刻意去想,它已成了我的一部分,是我之为我的原冈了作曲家陈钢在和傅聪交流时,谈到了他对傅雷这句话的理解:傅聪在父亲那里学到的是李白杜甫,是中国的诗情画意。

傅聪所演绎的肖邦有李白非人世的气息和李后主那种垂死之痛,家国之恨的愁绪,是把中国的诗情画意融到了欧洲音乐里面。艺术家首先应该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热爱生命的人,一个有文化、有精神的人。

何叔衡家风家训及简介_名言名句

何叔衡家风家训及简介_名言名句_

何叔衡家风家训精华:不敢稍微放松

讨论谋生处世的事,一切旁力费财的事,总要件细想想,要于现时人生百益的才做。幸福绝不是天地鬼神赐给的,病痛绝不是时运限定的,都是人自己造成的。此理苟不明白,碌碌忙忙,一生没有出头之日。我平生对手过去的失败,绝不懊悔:未来的饶幸,绝不强求:只我现在应做的事,不敢稍微放松,所以免去许多烦恼。何叔衡写给儿子新九的信。

简介

何叔衡(1876-1935年),谱名启璇,学名瞻岵。湖南宁乡人。

无产阶级革命家。清末秀才,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新民学会骨干会员,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中国***早期***,中共一大代表。1930年从苏联学习回国,任共产国际救济总会和全国互济会主要负责人。次年秋赴中央苏区,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工农检查人民委员、『大J务部代理部长和中央政府临时法庭主席等职。

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2月,途经福建上杭县时,为敌人追捕,英勇牺牲。

何叔衡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其父是位勤劳朴实的农民,在做事做人方面都对何叔衡产生了很大影响。何叔衡7岁那年,由于家中孩子多,父亲就在饭量上对孩子们进行限制。何叔衡每餐只有一碗饭,因此常常饿着肚子。一天,何叔衡放牛回家,几下子就将饭吃光了,但还是感觉很饿。他对父亲说:吃饭要是能像牛吃草那样,能放肆吃饱就好了。父亲当即告诉他:你长大了只要像牛一样做事,一定会吃得饱的。何叔衡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这句话。

1927年,在被白色恐怖包围的上海,何叔衡胆大心细,机智果敢地应对国民党特务的破坏与盯梢,以极大毅力坚持党的地下工作。1930年7月,面对两个女儿及次女何实嗣的爱人杜延庆被捕,长女何实山的爱人、已是湘东南特委书记的夏尺冰被敌人杀害于长沙街头,何叔衡强忍悲痛,教育家人要抱定舍身忘家的决心。他说:一个***员不应该死在病床上,他一定要死在大马路上。

1928年.何叔衡受党组织派遣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并参加了当时在那里召开的中共六大。在莫斯科期间,他仍然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关心着家中的一切。这是1929年他在莫斯科写给儿子新九的信。

其中有一封写道,我的人生观,绝不是想安居乡里以求善终,绝对不能为一家一身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此数言请你注意。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成为何门重要的家训。

何叔衡自己抛家别子干革命,却对在老家赡养母亲而没有出来革命的儿子不能不有舐犊之情,他在另一封书信细细嘱咐儿子:凡你耳目所能听见的,手足所能行动的,你就应当不延挨、不畏难地去做、你自己要学算、写字、看书、打拳、打鸟枪、吹笛、扯琴、唱歌。希望他本本分分做人,孝悌友爱。何家后人很少有做出大事的,但个个都本本分分,靠自己的本事生活,他们一直留守在故居所在的杓子冲村,在深深浅浅的山坡里耕种劳作,过着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务农生活。只要能干、肯吃苦就有饭吃。我们都是靠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

我们每天进进出出这问故居,心里堂堂正正,也对得起公爷。何家后人说。

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

1、俭以养廉。

2、泯躯而济国。

3、毋为财货迷。

4、百善孝为先。

5、立身无愧,何愁鼠辈。

6、得意盎然,失意泰然。

7、才能知耻,即是上进。

8、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9、以直报怨,以义解仇。

10、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11、心口如一,童臾无欺。

12、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13、人而无信,百事皆虚。

14、丈失一生,廉耻为重。

15、施恩无念,受恩莫忘。

16、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17、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18、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19、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0、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21、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2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3、良田百亩,不如薄技随身。

24、每事宽一分即积一分之福。

25、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

26、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27、待人要宽和,世事要练达。

28、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29、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3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31、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32、治家舍节俭,别无可经营。

33、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34、一念不慎,坏败身家有余。

35、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

36、真心实作,无不可图之功。

37、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38、志从肥甘丧,心以淡泊明。

39、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

40、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

41、钱财如粪土,仁义值于金。

42、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43、千里不欺孤,独木不成林。

44、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45、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

46、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47、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48、多读书达观古今,可以免忧。

49、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

50、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51、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

52、匆贪意外之财,匆饮过量之酒。

53、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54、驭横切莫逞气,遇谤还要自修。

55、责己之心责人,爱己之心爱人。

56、远山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57、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58、人悔不要埋怨,人羞不要数说。

59、人极不要跟寻,人愁不可喜悦。

60、恶不在大,心术一坏,即入祸门。

61、不自恃而露才,不轻试而幸功。

62、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63、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匆流连。

64、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65、贪爱沉溺是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

66、官长之前,止可将敬,不可逐膻。

67、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68、江中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69、不要空言无事事,不要近视无远谋。

70、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

7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72、幸名无德非佳兆.乱世多财是祸根。

73、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

74、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75、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76、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77、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

78、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

79、莺花忧怕风光老,岂可教人在度春。

80、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81、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

82、肝肠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

83、气骨清如秋水,纵家徒四壁,终傲王公。

84、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

85、不因群疑而阻独见,勿任己意而废人言。

86、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固己拙而忌人之能。

87、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福而姿杀生禽。

88、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89、读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间,邪间则过恶作焉,忧患及之。

90、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91、仗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

92、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

9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

94、孝当竭力,非徒养生。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95、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锅本也。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

96、事业文章,随身消毁,而精神万古不灭;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如斯。

97、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胡适家风家训及简介_名言名句》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名言名句 专题。

文字/王小马儿  /网络精选

最近在读胡适《我的信仰》这本书,当中收录了胡适的四十自述和他对父亲母亲的描写。

他是第一个用白话文写文章,也是尝试用白话文写诗词的第一人。从他的自传体文章中可以找到他的原生家庭对他产生的点滴影响。

他的父亲是有实干精神的经学家

胡适自己说,他的父亲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个有坚强意志和行政才干的人。

有一个例子,就是当年父亲经过古典文史训练,又对地理有研究兴趣。自己怀揣介绍信去寻找钦差大臣考古学家,自告奋勇去做中俄边界纠纷事宜的处理工作。在后来的工作中,借助自己丰富的地理知识带领同伴们沿着溪流从迷路中走出来。

胡适的父亲,曾被称为有治省之才的人,但也仅仅陪伴他到三岁左右,在终日战争割让台湾给日本时,在守卫台湾时逝世。

这样一个有才学又有实干精神的人带给胡适的影响,也许并不能在言传身教中实现,但却在给家人留下的记忆和书籍中对他思想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胡适不满三岁就已认了八百多字,后来三岁就在学堂读书,读的第一部书就是父亲编的《学为人诗》讲述做人的道理,还有另一部《原学》讲述哲理的书,然后就是读律诗等,后来才是孝经,四书五经等书籍。其中还有一本《小学》,论新儒教道教学说的书,说是宋哲朱熹所做。

胡适先从做人和哲理角度起步读书,自然有了和父亲的思想贴近的思想。

他的父亲是一个经学家,也是严守朱熹新儒教理学的人,反对释道两教。胡适曾在叔父家门上看见一张晒淡了的字条,上写僧道无缘。这就是父亲遗留理学家思想的体现。

也许有这些影响原因,胡适在后来的日子里,既有经学的引导,又对宗教信仰有了自己的疑问。

他在不到八岁时就在先生的引导下读资治通鉴,并在书中看到了范缜的神灭论,反对因果轮回说,否认精神为一种实体。朱子的小学一书中提到,司马光的形灭神散论,让胡适开始在思想上摆脱了因果绝对论,对宗教产生了怀疑。甚至还孩子气的毁坏神像,表示决心。而他这些思想的起源也许和父亲对宗教的反对也有一些关联。

父亲离世前要他好好读书,认为他是可塑之才。虽不能在他身边指引他的求学和未来之路,但在留下的书还有家人的追忆中都对他产生影响,胡适一生的求学基础和思想形成都有很大影响。

贤德隐忍母亲对他言传身教

如果说父亲对胡适的影响主要是思想上,那么胡适在行动上大概受母亲影响更大。

他的母亲来自农家,是一个性格隐忍善良刚毅的女子。她嫁给胡适父亲时只有十七岁,是父亲的第三任妻子。只因父亲是远近闻名的贤人能人,虽然年纪大些,母亲也很情愿。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却是也对母亲很好,教她学字带着她一起教幼年胡适。但时间不长,当父亲到台湾任职。母亲带胡适回到安徽老家。不久父亲就在台湾去世。

他母亲才23岁就忽然成为胡家一大家成年儿女的家长,最大的禀赋就是容忍。不提家人之间开罪的事情。忍不了就会哭离开的丈夫。这时,争执的嫂嫂会送上热茶劝她别哭。家里还有大哥在外欠债累累,母亲常常过年还要面对债户,却还是客客气气。

隐忍渴望和平处事,不知是不是对胡适后来更愿意和平改良的思想有一些影响。

母亲常常告诉胡适,一定要好好念书,告诉他父亲的善良和伟大,母亲谨遵父亲的遗言对胡适的读书一点不怠慢。

他三岁开始就去村塾念书,每年都给最高的学金给先生,让先生解读更多书上典籍的含义。胡适第一个到学校,热爱念书。他是后来和同学聊天,才发现自己比同学知道的多很多。

有母亲的支持,他从儿时就已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母亲也并不尽是隐忍,有时他惹了母亲生气,也会被重重责罚,母亲是一个奖罚分明的人。

记得有次,母亲被一个叔叔说,她常常找一个人帮忙一定有什么好处。她立即请这位叔叔前来把话说清楚认错赔罪。和气为贵,但原则问题绝不退让。

父亲的思想,母亲的行为,让胡适从小开始就有独立思想和行动基础。

胡适求学之初的九年学堂教育是在家人身边完成的,他不仅有了扎实的经学基础,理学思想启蒙,对宗教产生怀疑。正好是废八股的时代,他还读了不少小说,不知不觉文字通顺,更因为把书上的故事翻译成土话,而有了古文写文章的底子。总之这样的基础去上海读书,也是不逊色他人的。

跟着哥哥去上海求学

跟随生病的三哥去上海读书开始,胡适在上海共经历六年四个学校的念书。

他最初是来到父亲朋友办的梅溪书院读书,从一开始不通英文算学,到后来,国学优秀,算学也不错,不久就从最末到了头班。毕业时,只因为那个时候收到新思想影响,看到梁启超的著述,还看到上海道衙门对一件事的判决不满。就好像要和旧时代告别,他和两个同学宁可离开学校也不愿意参加毕业考试。

这大概是他从摔神像之后的第二次自主行动,一边受到旧教育,一边却向往新思想。

胡适来到了澄衷学堂,这是有名的私立学校,二哥同学劝他到这里读书。就是在这里,胡适跟着先生读了严复翻译本的天演论,讲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胡适的名字是二哥取的,和适者生存有关。

这段日子,胡适受到更多梁启超思想的影响,梁的新民说,讲述需要新鲜活泼的民族替代老大病弱的民族。还写就了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这样的作品。

他承认王阳明的性无善无恶,可善可恶。那时有科学指导但叫做格致。他认为孟子不懂科学,只知道水无有而不下,可是并不知道地心引力, 并且蓄水池也可让水向上,所以人性也是无善无恶和水一样。

他已经开始更多接触到新思想,开始有一种质疑精神。等到他来到中国公学,更多看到见到的是一种新思想的社会实践。

在那里学生自己办学堂,看民报,治理学校用评议部,而不是校领导管理。

他加入竞业旬报,做编辑写了一年多的白话文小说,从此开始整理自己的思想和表达,也是第一次用白话文写文为后来他倡导的白话文运动打下实践基础。

中国公学后来改为董事会监督。他闭门读书考到美国去深造。这次考试,他依然是国文最优秀,考了100分,考据文风受到老师的青睐,总分达标,得以留洋。

他的第二段求学生涯,带给他新思想和白话文实践影响。

母亲去世,自然主义人生观形成

美国留洋,影响他未来的人生。他在美国受到乐观主义熏陶,又跟随杜威教授,注重实证,不仅自然,历史同样需要实证。他读赫胥黎,读圣经,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

然后来自家庭的影响依然是巨大的,他的母亲去世,他忽然感受到人的不朽不仅在立功立德立言,从某种角度,朴素和母亲和建功立业的父亲,一样可以影响很多人。

他从小接收到的范缜的神灭论,司马光的形灭神散论,还有后来来自西方赫胥黎,杜威的影响。以及他个人多年在思想上的实践和思考,他形成了自己的自然主义人生观。

日积月累的小我对社会人类大自然都会有痕迹留下。

宇宙中,有自然法则因果的大法支配者他,但是不束缚他的自由,他可以运用他的智慧,创造新因,以求新果。甚至生存竞争也不会让他无情,反而会更有同情心,注重人为。

爱自然爱自由

胡适的原生家庭是怎样的呢,虽然是孤儿寡母,却成为一个热爱和平和自由自然思想的人。

他宣传自己的思想成果,继续不断实践倡导新思想新文化。后来的成就更有驻美大使,北大校长等。他的一生都践行“大胆的假设、小心地求证”的治学方法,注重实际问题的实证和解决,探讨中国思想自由传统,和现代社会自由实践的价值。

胡适后来的成就,大家知道的不少,我也不想再去赘述,只想说一个人的一生,一定不是全靠自己单打独斗和社会奋斗,和当年儿时接受的教育和家人的温暖鼓励有着莫大的关系,甚至在家人不在身边,也一样可以有深远的影响。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哪怕看似再渺小,也要对自己言行负责,日积月累的小我对社会人类大自然都会有痕迹留下。这是胡适的思考,也是我们可以继续探索的一个方向。

这个主要是因为尽管胡适是个有才能的人,但是在育人方面他还是很欠缺的,而且常年没有陪伴自己的孩子,尤其是自己的次子。再加上从小胡适和他妻子的感情不和睦,家庭环境也是导致孩子没有一个好的性格的原因

据说在两个孩子还很小的时候,胡适就喜欢上曹诚英,而且打算跟自己的原配妻子离婚。这个缘由也是因为自己的原配妻子是以前父母订的,并不符合自己的审美观,而且还因为原配妻子的文化程度太低,导致两人没有共同话题。不过等自己有成就之后来抛弃自己的糟糠之妻,这种品行也是不可取的,毕竟自己的妻子为自己生育了两个孩子,而且在自己成才之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两个人争吵不断,而且还时常对小孩子大吼大叫的,也造成自己的孩子不亲近自己的父亲,而且还对父亲的做法非常的有成见,不仅如此,胡适这些不好的行为也就直接的影响了两个孩子的价值观。据说当时胡适死活要离婚,于是他的妻子那这两个孩子的命要挟胡适才得以保存这段婚姻。

在教育孩子上,胡适可能是失败的,毕竟他没有留给自己孩子足够的耐心和眼界。而且两个孩子的教育其实主要还是他的妻子负责的,胡适自己对孩子基本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最后年自己的孩子成为了不是他期待的样子也不能怨别人。

胡适的母亲个人简介

冯顺弟,安徽省绩溪县人,著名现代学者胡适的母亲。冯顺弟尽管出身农村不会识文断字,但对唯一儿子胡适悉心教育,1918年,劳碌一生的冯顺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