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里有没有人姓镇?
如图,过去的《百家姓》中找不到镇氏此姓,加了《冇》字将可能有问题的字词隔开——
过去的《百家姓》中找不到镇氏此姓,只有“康冇熙字典”镇字条目中载:“唯有湖冇北冇松冇滋有此姓”。据说出了举人镇美锦(松冇滋第四世祖)以后,才把“镇”字列入《万姓谱》的。镇氏家族在过去由于人少,加上经冇济贫穷,历冇代多次迁冇移等原因,对于家族的起源、演变和发冇展一直没有较详冇细的文字记冇载,也无家谱可查(松冇滋和咸冇宁各自有谱),只是先辈一直在向后辈述说:“我们是女冇真冇族,是金人,所以姓金真,即镇姓。镇氏是洪武三年( 1363年)由四冇川巴冇县娥冇眉冇山大栗树迁来松冇滋,远祖有谷玺公、谷玉公两人……”。
镇姓起源编辑 语音
“镇”氏,出自女冇真冇族,祖冇先原居于漠冇北,公元840年迁至天山,唐称“回鹘”,宋辽称“畏兀儿”,别名“九姓”,之后,族中一人游遍天下,汉名为“镇海”,途中结识铁木真,与铁木真为生死之交,并为开国元勋,受封百户,因居于蒙冇古克烈部,去其本姓,姓于克烈,意为黑色的高傲羽翼,后赐金虎符,珍珠旗,官拜宰相,后立下战功无数,赐屯堡,名为“镇冇海冇城”,图腾海东青,后女冇真“王汗”与蒙冇古“成吉思汗”反目,遂随军出征,俘金朝公主,即以赐婚,后因朝冇中冇政冇变,被污冇蔑身亡,举家牵连,险被灭冇族,后人部分南迁,流传于世。
镇海(1160—1251年),为蒙冇古冇汗冇国大臣,克烈氏,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克烈部与蒙冇古冇部分冇裂后,归依铁木真,任扯儿必,随从统冇一冇蒙冇古各部,有勇略,善骑射。开喜二年(1206年),蒙冇古冇汗冇国冇建冇立时,受封百户长,为执掌农业、手工业的重任,受命领所俘汉民万人于鄂尔河流域屯田,建镇冇海冇城,并掌洪冇州诸种工匠事宜。窝阔台汗三年(1231年),受封右丞相,信冇仰景冇教,冇精冇通畏兀儿文,执掌中书省的畏兀儿文字行文,八年(1239年)分封功臣时,受赐恩州一千户,世食其赋……。
廖姓在北宋《百家姓》中排第342位。是按人数排的。
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县境内廖姓总人口为5131人,排在22位。主要分布在陈江镇幸福管理区,良井镇北联管理区,镇隆镇山顶、塘角管理区横排村等地。
姓氏来源 据《廖氏族谱》载,黄帝的后裔叔安封于廖国(古属河南汝南郡,今唐河县湖阳镇),以国为姓,人称廖叔安。被奉为廖姓始祖。
迁徙足迹
廖氏第四十七世廖惠,字怀清,因战乱,隐居鄄城(今属山东省鄄县北旧城集),公元前246年复迁河南。第六十八世廖子璋于西晋咸宁二年(276)以武功封左衙镇国大将军镇守南京,家居该处,其中廖从宪,字维圣,于东晋建武元年(317),由洛阳迁居浙江省松阳县顺义乡诚信里归仁堡。第七十一世廖世钦承袭父爵“征吴大总管”,镇守山西泽州,遂迁居山西高平县。第七十二世廖诚希任扬州太守,避五胡之乱,于东晋太元九年(384)从山西高平县复迁浙江松阳县居住。第七十九世廖崇德,于唐朝贞观末期(640~649)任虔化县令时,由浙江松阳迁居虔化县(治所在今江西宁都县西)石泥排,被奉为江西虔化始祖。第八十三世廖四十一郎因避乱迁居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寨。第九十四世廖花,世居福建延平县(治所在今福建省南平市),北宋末期自顺昌县合阳圩迁居上杭县郭坊(今兰溪乡),被尊为上杭开基祖。第九十六世(上杭三世)廖敏,字纳斋,于南宋初期由上杭迁居永定黄沙再迁县城席草铺。第九十八世(上杭五世)廖仲远于南宋末年迁居梅州,为梅州始祖。第一○一世廖德源于明朝初期从梅县坜林坪圳背(今梅州梅江区坜明村)开基,被奉为兴宁一世祖。其孙廖思温从和山迁居叶塘三口塘万安围开基。廖氏兴宁第十三世廖端盛的后裔廖庆文兄弟于清朝初年迁至归善县甲子渡下径(今惠阳陈江镇)。
根出地望 汝南郡,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设置,境域相当于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祠堂对联 三洲世泽万石家声
注:三洲——廖彦光官封清河太守,其六世孙有三兄弟封为郡公(公的一种等级,北周时定食邑1000户至800户不等,唐朝时改为正二品,食邑2000户)。长为廖延邦,封清河郡公;次廖延龄,封武威郡公;三为廖延春,封太原郡公。这是廖氏首次分为三郡。也就是三洲的由来,故后代以“三洲”作为堂联。
万石——指廖刚,字用中,宋代顺昌人。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官至工部尚书。他的4个儿子廖迟、廖过、廖遂、廖遽同朝为将帅,年俸禄都在2000石(120斤为一石)谷以上,5人皆重信义。一门官俸累计超过1万石。
(由陈江镇廖炳林、镇隆镇塘角村廖国军提供《廖氏族谱》)
广西--廖 氏 源 流
一、桂林漓江廖氏(湖南永州籍):
尊贤尊贵二公明末从湖南永州府零陵县珠玑巷迁来,现已传至第十八代子孙。漓江廖氏现分布居住在桂林蚂蝗洲、新蚂头、安新洲、訾洲、九娘庙、卫家渡、上下龙门村、柘木镇;灵川县城、灵川镇大面福灵村、下秦村、灵川县大圩镇;阳朔县城航运公司、阳朔兴坪、官岩村、上、下桃园村、浪石村、阳朔县杨堤乡留公村、双全村;以及下游平乐县、昭平县、梧州市等沿漓江两岸的二十多个居住地,有人口约6000人。
由于历史上分散的原故,从第八代开始便修成了两套家谱,各房只好并列使用。现记录如下:
谱一:尊福贵财,庆金玉明远,宏开有万年,家奇执国政,盛福益智民,安邦兴文武,仁道定乾坤,江山增美锦,宝华照君贤;
谱二:尊福贵,财庆金玉兴,子(梓)明(维)承(高)政(镇、振)德,继(志)仕建(耀)其宗,家传学业远,兰贵(桂)定国中;
(两谱补充说明:两谱均为玉字辈后重修,重修时因不知财字辈前的“尊福贵”三辈,故谱一有福字重复,谱二有贵字重复。)
漓江廖氏当今在世的老人最大辈份是“有”或“镇”字辈,最小辈份是“国”或“宗”字辈,前后共有七代辈份在世。
注:
1、灵川县海洋乡街上廖氏也是从湖南迁来,情况暂未弄清。
2、重庆市涪陵区廖万国说他依稀记得家谱有“永正文明远,世泽有万年”两句,与谱一中“庆金玉明远,宏开有万年”非常接近。
二、灵川县灵川镇廖家村廖氏(江西籍):
廖家村分为源件头、东件头、西件头三支廖氏,各有祖厅,共一个宗祠。各件头廖氏先祖都口传来自江西,在相隔三十年到五十年间,先后从江西来灵川廖家落户,他们的上代,是否有血缘关系或亲情关系,未能查明。三支家谱如下:
源件头:积琳、茂柏、显、应、俊、芝、德、克、兆、复、振、大、万……(积琳公的祖父是敏暄,父亲是馀政)
东件头:如胜、仲冬、一绵、粤、联、廷冠文致任,宜永世代兴,高宗立志德,士子享荣华;(如胜公的父亲是谷玺)
西件头:钦相、源兴益维丕,英格怀宏载,天开文焕春晖远,裔绍蕃滋祖荫延;
廖公积琳是源件头廖氏第一代先祖。武威堂后裔。
积琳公处士,生于明朝弘治十一年戊午九月十八日,即生于公元1498年,殁于嘉靖三十年辛亥,即公元1551年。积琳公墓碑载明其祖父敏暄,祖母秦氏八妹,父亲馀政、母亲秦氏、长兄积玘、弟积琼,子:茂柏、茂杨、茂梅。积琳公原配肖氏,名门江西付籍陶家村客人肖资次女,内助贤良,不幸中年弃世,二子长成,继娶莫氏,仍生两嗣。
廖公钦相乃西件头始祖。先辈有口传来自江西,但口述不详,又无文字记载,世远年湮,难以查考。
钦相公墓原葬于湘山寺今学校旁,墓毁碑失,生殁无考。始祖母赵老太君墓葬于江头上,碑载生于明朝嘉靖壬辰六月二十六日,乃公元1532年。据此知,在廖家村定居已四百五十年左右。几百年来,先辈与本村源件头、东件头廖氏和睦相处,勤建家园,迄今已繁衍一十七代。
始祖钦相公,妣赵氏,生八子:源兴、源旺、源涌、源茂、源盛、源松、另一子出继白乔村、还有一子出继亭子头村。源松迁居本县潭下镇黄柏村。族谱:源兴科必成,明凤宇立文,天开丙焕春晖远,裔绍蕃滋祖荫延;
家谱记载西件头有六世祖丕勋公(妣胡氏、雷氏、刘氏,生英仪、英杰、英儒),雍正壬子恩科举人,乾隆大桃一等实授安南县知事(注:当时知事后来称知县),兼平广顺等州知州。此次查墓碑知:十世祖宏普公清授军功六品,有国手称号。
廖公仲冬公登士郎是东件头廖氏之先祖。
墓碑上记有其祖父谷玺、祖母苏氏、父亲如胜、母亲秦氏。如胜公墓葬于引水源往岭坪走去的路下边,碑载如胜公生于明朝嘉靖戊子正月,即公元1528年,孝男仲春、仲冬。
百家姓里面没有这个姓;
镇姓,分布在湖北省松滋市各乡镇(西斋镇居多)和咸宁市咸安区、沙市、枝江、巴东、公安五峰以及湖南的石门、澧县,四川的巫山等地也有少量居住。
过去的《百家姓》中找不到镇氏此姓,只有“康熙字典”镇字条目中载:“唯有湖北松滋有此姓”。据说出了举人镇美锦(松滋第四世祖)以后,才把“镇”字列入《万姓谱》的。镇氏家族在过去由于人少,加上经济贫穷,历代多次迁移等原因,对于家族的起源、演变和发展一直没有较详细的文字记载,也无家谱可查(松滋和咸宁各自有谱),只是先辈一直在向后辈述说:“我们是女真族,是金人,所以姓金真,即镇姓。镇氏是洪武三年( 1363年)由四川巴县娥眉山大栗树迁来松滋,远祖有谷玺公、谷玉公两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富名强,镇姓家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走向全国各地,并有一批有志之士为国家建设工作在各条战线上。但每当涉及到姓名之时,国人无不惊曰“尚有此姓”,殊不知不但镇姓确有,且还有一个族别的问题需要求证(镇姓一直在民族栏中称“汉“,实际应是满族)。国家马上就要执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笔者认为,有必要正本清源,了解镇姓的来源和进行族别的鉴定,将镇姓来源和族别还其本来面目。
女真,古族名,源于唐黑水 mò hé族,五代时(10世纪)分布在松花江、黑龙江下游,后被契丹阿宝机迁于今辽阳市南,称偈苏馆(熟女真)。北宋初,以完颜部为核心迅速发展,北宋末(12世纪),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政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逐迁居中原,从明朝起又向南迁移,在明代分称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部分。明末(17世纪),女真主要部落被努合尔和赤和皇太极统一,成为满族的主要部分。
阿骨打( 1115年)是女真族完颜部的领袖,统一女真各部后建立金政权,建都金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太宗天河三年(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先后迁都中都(今北京),是统一中国北部的一个王朝,灭兴三年(1234年)在蒙古和宋联合进攻下灭亡。共历十帝,统治一百二十年,故产生金姓。而金是在统一女真各部的前提下建立的金政权,由此可见,女真族是金人之祖,金人是女真之后,故派出金真姓,且镇姓就是女真族、金人的后代,其族别应为满族。
“民族辞典”( 1978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陈永龄主编)62页的“女真条”上注“女真各部成为满族的主要部分”,该辞典1209页有满人“镇海”条:镇海(1160—1251年),为蒙古汗国大臣,克烈氏,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克烈部与蒙古部分裂后,归依铁木真,任扯儿必,随从统一蒙古各部,有勇略,善骑射。开喜二年(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时,受封百户长,为执掌农业、手工业的重任,受命领所俘汉民万人于鄂尔河流域屯田,建镇海城,并掌洪州诸种工匠事宜。窝阔台汗三年(1231年),受封右丞相,信仰景教,精通畏兀儿文,执掌中书省的畏兀儿文字行文,八年(1239年)分封功臣时,受赐恩州一千户,世食其赋……。由此可见,镇姓人就是镇海南迁后裔。
中国姓氏文化渊源流长,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们。为告慰先灵,让后辈有爱国、爱民族、尊重历史的责任心,笔者愿和关心、热心的族人和对民族历史有见解的、对姓氏文化有研究的导师和朋友们共同探讨、求证,以求得到一个真实的“镇”姓和族别!
镇 拼 音 zhèn 部 首 钅 笔 画 15 五 行 金 繁 体 镇 五 笔 QFHW [镇]基本解释
1压 :~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亦称“镇纸”,“压尺”)。~痛。
2以武力维持安定 :~压(用强力压制,不许进行政治活动)。~反。~服。~慑。~守。
3安定 :~静。~定。
4军事上重要的地方 :边防重~。
5中国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
6较大的集市 :城~。村~。
7把饮料等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凉 :冰~。
8整个一段时间 :~日(整天)。
9时常 :十年~相随。
10中国明、清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
11姓。
[镇]百科解释过去的《百家姓》中找不到镇氏此姓,只有“康熙字典”镇字条目中载:“唯有湖北松滋有此姓”。据说出了举人镇美锦(松滋第四世祖)以后,才把“镇”字列入《万姓谱》的。镇氏家族在过去由于人少,加上经济贫穷,历代多次迁移等原因,对于家族的起源、演变和发展一直没有较详细的文字记载,也无家谱可查(松滋和咸宁各自有谱),只是先辈一直在向后辈述说:“我们是女真族,是金人,所以姓金真,即镇姓。镇氏是洪武三年( 1363年)由四川巴县娥眉山大栗树迁来松滋,远祖有谷玺公、谷玉公两人……”。 更多→ 镇
[镇]英文翻译suppress; town market place
[镇]为谜底的谜语1木水火土皆是假(打一字)
[镇]组词 小镇 镇静 坐镇 村镇 藩镇 乡镇 镇定 镇尺 集镇 城镇 镇纸 镇压 重镇 冰镇 更多镇组词 [镇]相关搜寻 镇定的近义词 镇静的反义词 镇定自若的反义词 镇定 镇静 镇定自若 镇定的近义词是什么 镇长 镇宅 镇尺
镇姓,分布在湖北省松滋市各乡镇(西斋镇居多)和咸宁市咸安区、沙市、枝江、巴东、公安五峰以及湖南的石门、澧县,陕西省白河县双河乡、四川的巫山等地也有少量居住。 过去的《百家姓》中找不到镇氏此姓,只有“康熙字典”镇字条目中载:“唯有湖北松滋有此姓”。据说出了举人镇美锦(松滋第四世祖)以后,才把“镇”字列入《万姓谱》的。镇氏家族在过去由于人少,加上经济贫穷,历代多次迁移等原因,对于家族的起源、演变和发展一直没有较详细的文字记载,也无家谱可查(松滋和咸宁各自有谱),只是先辈一直在向后辈述说:“我们是女真族,是金人,所以姓金真,即镇姓。镇氏是洪武三年( 1363年)由四川巴县娥眉山大栗树迁来松滋,远祖有谷玺公、谷玉公两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富名强,镇姓家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走向全国各地,并有一批有志之士为国家建设工作在各条战线上。但每当涉及到姓名之时,国人无不惊曰“尚有此姓”,殊不知不但镇姓确有,且还有一个族别的问题需要求证(镇姓一直在民族栏中称“汉“,实际应是满族)。国家马上就要执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笔者认为,有必要正本清源,了解镇姓的来源和进行族别的鉴定,将镇姓来源和族别还其本来面目。 女真,古族名,源于唐黑水 mò hé族,五代时(10世纪)分布在松花江、黑龙江下游,后被契丹阿宝机迁于今辽阳市南,称偈苏馆(熟女真)。北宋初,以完颜部为核心迅速发展,北宋末(12世纪),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政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逐迁居中原,从明朝起又向南迁移,在明代分称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部分。明末(17世纪),女真主要部落被努合尔和赤和皇太极统一,成为满族的主要部分。 阿骨打( 1115年)是女真族完颜部的领袖,统一女真各部后建立金政权,建都金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太宗天河三年(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先后迁都中都(今北京),是统一中国北部的一个王朝,灭兴三年(1234年)在蒙古和宋联合进攻下灭亡。共历十帝,统治一百二十年,故产生金姓。而金是在统一女真各部的前提下建立的金政权,由此可见,女真族是金人之祖,金人是女真之后,故派出金真姓,且镇姓就是女真族、金人的后代,其族别应为满族。 “民族辞典”( 1978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陈永龄主编)62页的“女真条”上注“女真各部成为满族的主要部分”,该辞典1209页有满人“镇海”条:镇海(1160—1251年),为蒙古汗国大臣,克烈氏,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克烈部与蒙古部分裂后,归依铁木真,任扯儿必,随从统一蒙古各部,有勇略,善骑射。开喜二年(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时,受封百户长,为执掌农业、手工业的重任,受命领所俘汉民万人于鄂尔河流域屯田,建镇海城,并掌洪州诸种工匠事宜。窝阔台汗三年(1231年),受封右丞相,信仰景教,精通畏兀儿文,执掌中书省的畏兀儿文字行文,八年(1239年)分封功臣时,受赐恩州一千户,世食其赋„„。由此可见,镇姓人就是镇海南迁后裔。 中国姓氏文化渊源流长,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们。为告慰先灵,让后 辈有爱国、爱民族、尊重历史的责任心,笔者愿和关心、热心的族人和对民族历史有见解的、对姓氏文化有研究的导师和朋友们共同探讨、求证,以求得到一个真实的“镇”姓和族别! 据说镇姓祖先是草原上的女真人,是金朝人的后代。后来,祖先随成吉思汗迁徙到内地,就把“金朝”的“金”和“女真”的“真”合在一起,成了一个“镇”字。最早在现浙江镇海定居,后又到江西瓦夹街,在之后一次人口大迁徙中来到咸宁,也就是有名的八大姓(是哪八大姓本人记不是很清楚了,但当中就有镇姓)迁徙咸宁,咸宁的很多老人都管江西人叫江西老表。现在"镇"姓以咸宁为聚集地,有四十八门镇,其辈份自十四世至四十五世是:朝其日治、运乃天常、万方咸景、百世永昌、庭傅道德、家维贤良、恢宏先业、锡命钟祥。祠堂在马桥狮子园镇。还有一些镇姓散居在荆州松滋,台湾一带,1990年代修订宗谱时,这些地方的都录入其中,当时宗谱上的人数统计只有8000多人,可见"镇"姓人实在太少了!
百家姓里有没有人姓镇?
本文2023-09-22 03:09: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0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