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富不过三代,中国的哪一个家族到现在都千年不衰?
一个家族里如果想要出人才,就得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培养,或者凭借某人自身的学习能力,自己打拼成才。成才之路不是好走的,往往一家出了一个成功人士就足以让许多人为之称道了。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想要再次抓住机会多培养出一个人才是难上加难的。
但凡事皆有例外,有的家族就能一代又一代的培养出许多人才,并且分布在各各个领域,成为延续千年的名门望族。吴越钱家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从五代十国至今都是人才辈出,家族始终兴旺不见丝毫颓势。能有这样的成就,与钱氏一族保持千年的良好家风有莫大关系。
家风,顾名思义,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对中国人来说,有家,就有家风。从世家大族的文字化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规、家教形式都有所不同,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标准。
吴越钱家家风的书面形式就是《钱氏家训》,它以儒家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为依据,涵盖了包括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这四个方面,要求子孙在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等方面必须要严格恪守家训的规范,同时也以深刻的语言表现着祖先对未来整个家族子弟的谆谆教诲和循循善诱。
千百年来,钱氏族人也始终以家训为行为准则,践行着"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训言。
内化于心后外化于行,使得钱家子弟大多都颇具君子之风,历朝历代也总能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名扬天下。
《钱氏家训》最初的订立者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开国国君钱镠。钱镠字具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唐天佑元年(904),上表朝廷后被封为吴王。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政权,加封钱镠为吴越王。
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十分繁荣,渔盐桑蚕所获之利哪怕是在富庶的江南之地也是无人能比。他尊重文人,手下有不少学识渊博之人,吴越之地的文学和艺术至今仍令许多人赞叹不已。
本来钱塘江附近百姓深受水患之害,钱镠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捍海石塘,自此后"钱塘富庶盛于东南"。同样在管辖境内的太湖流域也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为开垦提供方便,此后附近居民不畏旱涝,周边土地膏腴,是"近泽知田美" "境内无弃田",史书记载"两浙里俗咸曰'海龙王'。"
不但治国有方,同样善于治家的钱镠给子孙后代立下了家训,吴越钱家就此诞生。
宋朝末年出了钱选,他是著名的大画家,吴兴八俊之一。他是宋元之交的重要画家,在花鸟画、山水画、文人画方面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他品行高洁,淡泊自在,他的画和诗中都带有天然的纯质气息,但同时不失其君子之风。
明代有绪山先生钱德洪这样的大理学家,他是继王阳明之后儒家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不光研究学问,还热衷于教育,并且将自己的思想和对儒学的思考教授给他人,对王学的传播和民间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明清之交的学者虞山先生钱谦益,此人虽然在所谓忠君、气节上争议颇多,但他在文学方面的建树无人可以否认。除此以外,在清代钱家还出了钱曾、钱大昭、钱大昕、钱松、钱杜、钱棨等同样在某一领域有着杰出成就的人。
到了近现代,吴越钱家也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伟大人物。
如被誉为"一代宗师"的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的钱穆;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的钱钟书;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钱玄同;每个中国人都万分尊敬的 "三钱","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还有钱崇澍、钱家治、钱学渠、钱永健、钱家骏、钱其琛等等,可以说这段时期,钱家的人才几乎是呈井喷式爆发,谁不会由衷地赞叹一句这个古老家族的强大呢?
其实纵观《钱氏家训》,其中无外乎是一些质朴简单的道理,但就是这样的家训形成的家风却催生出许多人才,这本家训是无论哪个时代都不会过时的大智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构筑的。社会上有形形色色的人,是因为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家风的家庭。
1)领口粮:
凡是族人,每天可以领1升白米的口粮,粮是一月一领,即每次领3斗。米要保证是白米,如果是糙米,加领二成。每一房还可以领一个奴婢的口粮。
仆人有儿女,在范家服役15年,年龄已到50岁的,也按口领米。
范家子弟有外出做官的,不能领口粮,但如丁忧、候选在家,或者在边疆做官而将家属留在乡里的,照常支领口粮。
(2)领衣料:
每年冬天,一人领绢1匹,5~10岁的儿童领半匹。
(3)领婚姻费:
凡嫁女的领钱30贯,这个女子若第二次出嫁,再领20贯。
凡娶媳妇的领钱20贯,若第二次娶 亲就不能再领了。
(4)领丧葬费:
族人死了,按其辈分领取安葬费,尊长丧支领25贯,次长丧15贯,19岁以下卑幼丧7贯,15岁以下3贯、11岁以下2贯,7岁以下及奴婢均不能领取。
(5)领科举费:
族人取得大比资格的,可领路费10贯,第二次大比,再领5贯,若无故不赴试,已领之钱交还义庄。后因物价上涨,增加给钱数目,以使“子弟知读书”之美。另外,义庄设有义学,请本族有功名的人教育本族子弟,并给教授者束修。
(6)借住义庄房屋:
义庄设有义宅,供族人借居,若 房舍需要修理则自行设法,如果本人确实贫乏无力修缮,从义庄领钱修葺。本人有余力,在义宅地内建造房屋,听其自便。
(7)借贷:
族人一时急用,可向义庄告贷,但不得经常借,且要到时偿还。若不能归还,也不扣他的月米,以保证他的基本生活。
按照这些规定,范氏义庄中人们的生活基本需要的口粮、衣服、住房可以无偿获得,重大事项丧葬婚嫁的经费,也不用发愁就可以得到,因此说他们的基本生活费是有保障的,需要自己创收的主要是零用钱。但如果要提高生活水平,当然义庄所给予的就远远不够了。总之,范家人由于义庄的供给,不会为柴米油盐发愁,生活上过得去。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凡是范家的族人,只要住在本乡,就有权利向义庄领取上述物资。这范庄子孙是不分贫富的,一视同仁。
而后世其他家族的义庄,只给贫穷的族人以经济资助,而不像宋代的范氏义庄发给每一个族人。
编辑本段义庄词义
第一个解释:
义庄
义庄建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两年后完工。道光元年(1821)开始运作,办理赡赈业务,周济宗亲。由于制度设计得好,义庄自行运作,延续了116年。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祖国大陆与台湾交通阻隔,才停止慈善工作。这期间,林氏家族已由第一代林平侯传至第四代林尔嘉。 立于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的《林氏义庄碑记》,碑文很长,对义庄制度有非常详细的规定。碑文首先说,林平侯愿将自己在台湾淡水的水田四十三甲八分四厘二毫(每甲约等于内地十一亩三分,合计相当于五百亩)充作本族义田。林氏子孙不得视之为祖产。为了杜绝后患,请地方官为该义田另立永泽堂作为户名,登记注册。这些义田都是上好良田,罕遭旱涝侵害,每年的收入相当稳定。扣除赋税及损耗,一般每年实收租谷一千六百石(每石120斤。古代制度,1石等于10斗,等于100升,等于1000合)。租谷在淡水变卖成银圆,每年分两次会票到内地永泽堂,再由管理人员随时买米,按月分发给族人。 义田的管理人员设2名,均举族中有德有才,或殷实可托的人士担任。一名在淡水,专管收租及汇银到内地等事宜;一名在杨厝,管买米、给米、置业等事宜。他们也有工资。义庄的账目要登载清楚,接受族人查核,监督。 根据七房桥的实际情况,他提出了一个建立“钱氏怀海义庄”的办法,来解决佃户和地主之间的矛盾。 这样的义庄制度,得到县知事的赞同。这对太平天国之后安定农村和克服农业生产的困难都有好处。 兴办义庄的办法很快传了出去。不到一年荡口也建成了黄石弄义庄和华绎之义庄。不到3年,无锡、苏州、昆山、常熟、太仓甚至崇明也都纷纷成立了义庄。义庄成了江南乡间最有力的经济组织,安定了农村,发展了农村经济,在江南兴办小学成了风尚。 宋皇祜元年(1049),江苏苏州范仲淹首创义庄。其后,江苏金坛县张氏、新淦郭氏、莆田陈氏都相继设义庄。元代设立义庄者不多。明代义庄增加,安徽、广东、广西、陕西、直隶都有设立义庄记载。至清代,设义庄者激剧增多。民间时期,义庄建置仍在扩大。
第二个解释:
义庄,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一个大民族之中,有的穷,有的富,富有的拿出钱来办义庄,
义庄之中包括学校、公田、祠堂等等设施。在历史文献上,最早有记载的义庄是北宋范仲淹
在苏州所致置,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义庄的内容,在渐渐缩窄,到了近代,几乎只以祠堂
为主。而在城市之中,被称为义庄的场所,又另外有一个十分专门的用途:寄放棺柩。
所以,可以简单地说,义庄是存放棺材的地方。当然,棺材不会是空的,棺材中都有尸
体,大都是一时还未曾找得好地方安葬,或是死者客死他乡,家人准备运回本土去安葬,或
是穷得无以为殓,只好暂时寄放在义庄之中。也指现在的太平间。
第三个解释:
“义庄”原本是古时候的一种善举,捐赠人拿出一定的田地,其田租专用于慈善目的;而股市里的义庄却指的是“讲道义”的庄家。在钾肥认沽权证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有人事先宣称将把权证价格维持在一定高位,以让利给亏损的散户,并且真的豪放地做到这一点,该神秘人也被最早称为“义庄”。而现在,“股吧”里有慈善心肠的“义庄”越来越多,各路神兵纷纷出马,预测多只股票的涨停时间,号称“信者跟着发财”,对这样的“义”,散户们还要保持警惕。
第四个解释:
义庄是指暂时存放未安葬棺材的特定场所。
早年华人从中国内地迁移到香港,或到海外工作维持生活,都希望自己去世后能够安葬在家乡故土。在后人准备充足移送先人到下葬墓地前的一段时间,义庄就提供灵柩或骨殖暂时统一摆放的场所。当中也有特别例子,例如个别遗体未有异地家属安排后事,或亲人贫穷到无以为殓的情况,只能先移送到义庄,再作打算。
编辑本段义庄产生范氏义庄-产生原因
范氏义庄的产生根源于宋代经济、社会的重大变化,在大的时代背景下慈善组织成为一种社会需求。在宋以前,虽然贫富的差别一直明显存在,但是贫穷更多的是与个人的社会身份地位相关,“贫”与“贱”并称,“贱”必然“贫”,穷人并不构成一个具体的、对国家经济有影响的社会群体。在此之前,中国的慈善机构与西方类似,也是同宗教联系在一起,是以佛教种善可得福报的“福田思想”为基础,为了出家人、在家人的修善,不以解决因贫穷而造成的社会问题为出发点。 大约从宋代开始,贵贱与贫富脱离开来,社会摆脱了门第大族的支配和庶民专业的贵贱之分。在科举制与政权的紧密结合下,读书人居于最高贵的位置,他们不认为贫穷涉及道德问题,甚至甘心安于清贫。而在这个阶段,经济有了空前发展,社会积累了相当的财富,随之带来经济思想层面的变化,贫民作为一个阶层首次被政府所“发现”。在贫穷清楚地有别于卑贱的时候,贫民问题对宋政府来说成为一个行政问题。自11世纪开始,宋政府开始尝试制定一些长期济贫的政策。由家族或政府创立的非宗教的慈善组织开始出现。这些慈善组织与以往的宗教慈善组织有很大不同,着眼于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范仲淹本人出身贫寒,读书时每日只能以粥果腹;富贵以后,他依然生活简朴,只有在宴请宾客时餐桌上才会出现多种肉食。贫寒的出身使范仲淹对平民比较关注,他的改革方略也包含着“厚农桑”、“减徭役”等降低社会底层贫穷程度的措施。范氏义庄是范仲淹及其后人以自身力量体恤族人,以家族纽带解决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问题的尝试。抛开巩固宗族的目的之外,是对政府济贫政策的支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儒士的人生理想,家就是国,国就是家,治国以齐家为基础,范氏建立义庄不仅是对家族的保护,也是以服务社会、减轻国家负担为目的的。因此,义庄也受到了政府的欢迎、支持和保护。
范氏义庄-设立目的
范氏义庄以大量田地为财产基础建立,田地由范氏子孙有能力者捐助,所有权移交给义庄,也就是不再归任何特定人所有。这样,义庄有财产基础。义庄还有义庄管理条例和专门的管理人,独立运作,具备了财团法人的基本特征。从设立目的看,义庄的受益者是范氏族人,八百多年来,只要是居住在本乡的本族人都可以从义庄受益。义庄的救济面虽然受家族的限制,但是受益者的数量还是比较广的。而且,古代的家族范畴也远远大于现代社会的小型家庭。所以,义庄是慈善性的,即使这种慈善的范围比较有限。 以慈善为目的,建立在独立财产基础上,以财产运作来支持慈善,又具有相当的独立性,范氏义庄的这些特点表明它可以被看做一个初具雏形的基金会。
范氏义庄-运作机制
范氏义庄有着比较严密的运作机制。
义庄有严密的内部规范管理的措施。义庄设有管理人,负责经营管理。管理人有权处理义庄事务,不受他人干扰。但是,管理人以工作好坏决定领取报酬的数额。在领取报酬前,要有族人证明他工作有效。族人有权告发管理人的不公正行为,由公众作判断。由此可见,义庄有一个独立的决策机制和与之相配合的监督机制。
在财产管理方面,义庄也有一定的制度,例如:义庄以田租为财政来源,为了公正,不许族人租种义庄的田地。义庄也不买族人自有的田地。 义庄还对受益人即族人有一些监督措施,对于违法义庄规矩的人,有不同的处罚措施,比如罚款、取消获得救济资格、送官等。
编辑本段怀海义庄
怀海义庄位于新区鸿山镇七房桥村,是目前江南地区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传统民间慈善机构之一,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怀海义庄”起先是七房桥村族内长辈聚会的地方,后来改为义庄。乾隆在1739年下令嘉奖义庄,并颁布法令禁止转让宗族财产,义庄才得到保护与发展。其宗旨是“救灾周急、恤孤矜寡”。族内凡孤寡鳏独者均能领到义庄的钱粮,贫困学子都能在义庄的资助下上学。钱穆及其兄弟、钱伟长都是因家贫在义庄的资助下得以上学。
钱氏为无锡望族,始祖为吴越国王钱缪,因平息叛乱,唐昭宗特设铁券,“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刑。”按钱氏家谱记载,钱令希为钱缪的第36代传人。
钱氏获此铁券后,视为传家之宝。1951年,钱家后人将这件宝物交给国家,8年后,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现属国家一级文物。不过历经沧桑,铁券上的金字已剥落不少,也缺了一角。
怀海义庄为钱令希的族人所创办,已有500年历史,是目前江南地区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传统民间机构之一。现在负责人是钱煜,他是无锡市钱缪研究会理事,与钱令希为同辈兄弟。
据钱煜介绍,这里最初为七房桥村族内长辈聚会的地方,后改为义庄,高举“救灾周济、恤孤矜寡”的博爱宗旨。
五家谱文献
1介绍:
作为中国宗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乘谱牒,亦称族谱、宗谱、家牒、家乘、世谱,概言之即家谱,因其专以特定姓氏家族的世系传承和人物事迹为中心内容的撰述特点,往往是古代封建宗法制度辨亲疏别贵贱的重要依据,一向受到历代名门望族的重视而不断以增补和修订,社会影响至为深远。
尽管钱氏得姓甚早,但其修撰家谱始于何时,今却无从可考。不过从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全面兴盛,谱牒之学泛为盈学,以致“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的史实来看,钱氏家谱至迟于此时即已出现,只可惜皆亡佚无存。现存钱氏家谱多修纂于清朝与民国时期,这些家谱大多有比较固定的体例和格式,一般包括谱名、谱序、凡例、谱论、遗像、恩荣录、先世考、族规家法、祠堂、五服图、世系、传记、族产、契据文约、坟茔、年谱、吉凶礼、艺文、名绩录、仕官记、字辈谱、续后篇、领谱字号等内容,其中谱名、谱序、遗像,先世考、世系、传记等都是最常见的内容,也是各种家谱的核心。对了解和研究这些家族支系的发展演变过程具有极高的现实和学术价值,可补正史之不足。
2家谱:
浙江桐乡州钱吴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清)吴学浚等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永怀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杭州钱塘沈氏家乘十卷,(清)沈绍勋辑,沈祖帛系增辑,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西泠印社铅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首都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江西吉安钱溪胡氏族谱及文献,(清)胡家璜等重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毘陵钱桥里金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金震一等续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雍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广东番禺金钱村候氏族谱不分卷,(清)侯子城志,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钱清北祠潘氏宗谱六卷,(清)潘沄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永言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江苏溧阳广德钱氏家谱不分卷,(民国)钱又选撰,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北保阳钱氏宗谱不详,(清)钱漱泉修,清咸丰八年(公元1859年)手抄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江苏南通崇川钱氏世谱不分卷,(清)钱华辑,清钞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辑本一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江苏南通崇山钱氏世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钱兆鹏修,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修,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至道光年间重修。现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江苏南通崇川钱氏世谱十二卷,首两卷、附钱氏一家言十二卷、末一卷,(清)钱元焕修,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享叙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南通钱氏宗谱七卷,首一卷,(清)钱炳川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锄绅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南通市图。
江苏镇江吴越钱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钱志遥等跋,清乾降十二年(公元174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吴越钱氏京江分支六修宗谱十二卷,首两卷,(清)钱铭盘、钱之善等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吴越钱氏京江分支七修宗谱十六卷,首四卷、末一卷,(清)钱止庸、钱之洤等纂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镇江润州南朱钱氏族谱十卷,(民国)邵凤翔等序,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射湖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钱氏宗谱十二卷,(清)钱潮海等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北湖草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毗陵钱氏宗谱十四卷,(清)钱世坤、钱德行等汇稿,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钱氏伯仲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五~八卷、第十卷。现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州钱氏菱溪族谱十八卷,首一卷,(清)钱履荣等六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享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钱氏菱溪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民国)钱增伟等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享彝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
江苏溧阳钱氏家谱二十八卷,(民国)钱亨等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锦林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金匮吴越钱氏宗谱,(清)钱维城等编,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吴越钱氏五修流光宗谱十二卷,(清)钱人麟等修,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蔗川钱氏念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重庆市图书馆。
江苏无锡吴越钱氏清芬志十种,首一卷、末一卷,(清)钱日煦纂,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撷云阁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堠山钱氏宗谱六卷,首一卷、世谱二十二卷,(清)钱逸楼、钱子芬等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堠山钱氏宗谱十卷,世谱三十卷,(清)钱熙元等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堠山钱氏丹桂堂家谱四卷,(民国)钱基博编,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钱氏湖头宗谱,上卷八卷,下卷十卷,末一卷,(清)钱邵霖辑,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无锡钱氏湖头宗谱上卷八卷,首一卷,下卷一百○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两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钱氏湖头宗谱两卷,(清)钱士炳等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十八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钱氏湖头分支马桥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附遗芳略二卷,(清)钱承康纂,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钱氏宗谱八卷,(清)钱承康修,清光绪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钱氏宗谱三卷,(民国)钱一珠编,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收藏在云南省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钱王祠神牌谱,(民国)钱一璜等编,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庆系堂铅印本。现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钱王祠神牌谱,(清)钱一珠等编,钱鸿申、钱王禾辑,增订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云南省图书馆。
江苏江阴钱氏宗谱四卷,(清)钱德荣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射潮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江阴北门五保钱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民国)钱叙森等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射潮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宜兴新渎钱氏续修宗谱八卷,(民国)钱俊彩修,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诒燕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苏州彭城钱氏支谱,(民国)钱寿崧等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
江苏常熟海虞钱氏家乘八卷,(明)钱岱纂,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常熟海虞钱氏家乘不分卷,(清)钱谦益撰。手抄本。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山西省文物管理局、浙江省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熟海虞钱氏秀峰公支世谱图一卷,(清)钱禄泰纂,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修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浙江省临海县博物馆。
江苏常熟海虞禄图钱氏振鹿公支世谱六卷,(民国)钱昌谷、钱昌运等纂,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石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
江苏常熟彭城钱氏世谱文传八卷,首一卷,(民国)钱时棣等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吴县安山钱氏宗谱两卷,(清)钱元怡等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7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吴县彭城钱氏支谱不分卷,(清)钱庆戴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太仓彭城钱氏谱一卷,图像二卷,履历二十卷,宝录六卷,文传八卷,(民国)钱泰阶等编,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文安钱氏宗谱三卷,(清)钱元观等纂,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文安钱氏宗谱三卷,(民国)钱思岳等纂,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钱氏家乘六卷,(民国)张謇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档案馆。
浙江杭州钱武肃王集附录四卷,(清)钱云冲纂,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修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浙江杭州钱武肃王集附录四卷,(清)钱槐等编辑,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手抄本四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临安钱氏庆系谱十一卷,(清)钱学文等修,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十一卷。现收藏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浙江临安钱氏宗谱四卷,(民国)钱佐用纂,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小锡堂重修本四册。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临安钱氏家乘十四卷,附录一卷,(民国)钱文选辑,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宁波甬东钱氏宗谱九卷,(民国)钱抚惠等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具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余姚武林钱氏宗谱一卷,(清)钱惟辑,钱泳校,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表忠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鄞县鄞东月宫山钱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民国)黄宝琮、钱礼明等纂,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表忠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慈溪钱氏正宗谱不分卷,(清)钱尚志等纂,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传抄本三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奉化横山钱氏宗谱不分卷,(清)叶敏斋辑,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象山吴越钱氏象派宗谱六十卷,首一卷,(民国)史翰章纂,钱鸿纪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嘉兴钱氏家谱一卷,著者待考,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日本。
浙江嘉善钱氏家传四卷恩纶二卷,(清)钱以皑撰,清康熙五十八(公元1719年)研云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天津市图书馆。
浙江海宁钱氏考古录十二卷,补遗一卷,(清)钱保塘、钱国鎔编,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海宁钱氏清风室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两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大连市图书馆。
浙江海宁华园钱氏家乘不分卷,(民国)钱德桢辑,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
浙江海盐钱氏家谱十一卷,(清)钱臻等修,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显忠祠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山阴项里钱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钱桂芳、钱枝康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忠孝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绍兴漓渚钱氏宗谱不详,(民国)钱从善、钱显曾等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昭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诸暨暨阳钱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道光间焕文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上虞通明钱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清)钱纪勋辑,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上虞通明钱氏衍庆谱八卷,首一卷,(清)钱昆元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
浙江上虞通明钱氏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钱纯纂,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
浙江上虞虞西蒋桥钱氏支谱十二卷,(民国)钱钟瑜纂,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射潮堂铅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五~七卷、第十三卷、第十五~十七卷、第十九~二十卷。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嵊县剡西长乐钱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嵊县图书馆。
浙江嵊县吴越钱氏大宗庆系谱三十六卷,首一卷,(民国)张崇筒纂,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卷、第四~十七卷、第十九~二十五卷、第二十七~二十八卷、第三十二卷。现收藏在浙江省嵊县图书馆。
浙江嵊县剡北钱氏宗谱六卷,(民国)钱以法纂,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忠义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嵊县剡北钱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兰溪双溪钱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长陵乡。
安徽广德钱氏家乘不分卷,(民国)钱文选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铅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首都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
安徽广德钱氏家乘不分卷,(民国)钱文选纂,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吉林省吉林市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
安徽屯溪彭城钱氏宗谱五卷,(清)钱坤修,清光绪木刻活字印本六册。安徽图。
安徽绩溪唐昌钱氏宗谱八卷,(清)钱能左、钱德才纂,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安徽省绩溪县老屋下村。
江西永新钱氏家乘六卷,(清)钱柏园修,清雍正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福建省图书馆。
江西万载福溪钱氏重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四卷、卷末。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新余钱氏分房支谱,(清)钱戟门等修,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新余马坡钱氏重修族谱四卷,首一卷,(清)钱国瑞等纂,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祟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钱氏家乘,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一册。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湖南钱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续修钱氏族谱十一卷,首两卷,(清)钱序事纂,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彭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湖南钱氏五修族谱十三卷,首三卷,(清)钱永青、钱永志等纂,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彭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吴越钱氏宗谱全乘,(明)钱氏族人纂,明朝时期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钱氏世谱,(清)钱培桢辑,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钱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钱曜纂,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越钱氏宗谱,(清)钱文元钱廷梅修,清同治年间手抄本两册。现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钱氏宗谱十三卷,首一卷,(清)钱钧主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射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茶亭钱氏宗谱六卷,(清)钱士培主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思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钱氏宗谱十六卷,(清)钱廷济纂,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贻忠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越钱氏宗谱八卷,(清)钱氏族人修,清光绪间活字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藻钱氏宗谱,(清)钱承佑修,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贻燕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江藻钱氏宗谱,(民国)钱氏公修,民国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七十册。现收藏在杭州大学图书馆。
张泽桥钱氏宗谱八卷,首两卷,(清)钱洪泉等增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1年)世恩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越钱氏凤林派宗谱不分卷,(清)钱经一纂,清钱氏远释堂手抄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杭州钱塘许氏支谱不分卷,(清)许享诗修,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刻民国时期墨笔续修本两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杭州钱塘许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手抄本。现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浙江杭州钱塘许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时期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杭州大学图书馆。
浙江萧山钱清钟氏宗谱六卷,(清)锺廷灿辑,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钱清钟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钱福球等重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承曾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安徽歙县徐坑钱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六年丛桂堂修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嘉兴庐江钱氏年谱,秦孟秋等修,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安徽和州吴越钱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七十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家书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钱日煦纂修,清光绪四年务云阁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吴越钱氏京江分支七修宗谱十六卷,首四卷、末一卷,(清)钱正庸纂修,清光绪六年活字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湖头分支马桥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附遗芳略一卷,(清)钱承康纂修,清光绪二十三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海虞钱氏秀峰公支世谱,(清)钱录泰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吴越钱氏京江分支宗谱十六卷,首四卷、末一卷,(民国)钱乃勤纂修,民国十年活字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菱溪族谱,(民国)钱兴烈、钱廷选等纂修,民国十八年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考古录十二卷,补遗一卷,(民国)钱保墉纂修,民国六年清风室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家乘不分卷,(民国)钱文选纂,民国十三年铅印本七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吴越钱氏象派宗谱六十一卷,首一卷,(民国)史翰章纂修,民国十五年铅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家乘,(民国)钱文选纂修,民国十四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彭城钱氏谱,(民国)钱人骏重修,民国二十一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傅芬集,(清)钱泳辑,民国二十五年影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王祠产补编,(民国)钱文选纂辑,民国二十六年铅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家乘,著者待考,时代出版社纂修,铅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嵊县吴越钱氏庆系宗谱三卷,著者待考,清乾隆辛亥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湘潭钱氏六修族谱十五卷,首一卷,(民国)钱锡主修,194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邓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清)史悠诚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黄严黄邑钱山陈氏宗谱二十卷,(清)陈晓严等纂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萧山钱清北祠潘氏宗谱六卷,(清)潘元礼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永言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邓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清)史悠诚修,清光绪三十二年木衍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湘潭钱氏六修族谱十五卷,首四卷,(民国)钱锡主修,民国三十三年彭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嵊县吴越钱氏庆系宗谱三卷,著者待考,清乾隆辛亥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六字辈排行:
江苏常熟钱氏一支字行派语为:“世宏泽远,书启康昆。”
云南昆明钱氏一支字行派语为:“铸本广济远,宏以宜泰人。”
资料有待补充。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zhummzykingbokeecom/tbbdiaryId=11477410
王姓家谱文献目录
《东沙王氏支谱·家规》
《三槐堂王氏族谱》
《绮山东沙王氏支谱》
《义乌南陵王氏宗谱》
《润州王氏族谱》
《凤林王氏宗谱》
《赣榆王氏家谱》 江苏赣榆县金山乡保存
《王氏族谱》 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保存 清王廷麟等主修 光绪四年刊印
《王氏家谱》 河北青县陈嘴乡吴辛庄保存 写本。
《王谢世家》 明天启二年刊刻的30卷现 美国
《王氏通谱》 清光绪二十年槐政堂 活字本 日本
■王姓字辈
《义乌南陵王氏宗谱》规定的字辈:
十六世到三十五世:宣振常充,仁义礼让,文行忠信,善积庆远,学勤业隆。
三十六世到七十六世:晋萃理贯通,乾坤道圆净。爱竹风节高,植槐枝秀挺。芝兰生庭阶,裘图争辉映。地久并天长,似续斯与并。
《润州王氏族谱》中议定的族人必须遵守的排行字为:
洪勋振立,世德克昌,绍承先志,永锡嘉祥。
《凤林王氏宗谱》咸丰年间定的排行字是:
创业凤林,勋绩立敬,存诚著贤声。
同治年间修的宗谱排行字为:
文章华国妥先灵,忠孝世家启后人。
光绪年间修的宗谱排行为:
乌邑发祥绵世泽,凤林创业振家声。
大家都见过自己家的家谱或者族谱吗?知道自己姓的源流传承吗?
听到家族这两个字,大家是不是有瞬间穿越回古代的感觉,毕竟,家族这个词西方用的比较多,什么摩根家族、伊丽莎白女王的温莎家族呀,包括与我们比邻而居的韩国,家族概念也是比较浓重的。
但是在中国,虽然农村还有什么宗祠、宗庙。但是提到家族这个词,还是比较少的。
在中国,提到家族这个词,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传承两千多年的南张北孔,南方的张家还有北方的孔家。张家不是盗墓笔记里张起灵的张家,而是世代居住在龙虎山上的天师家族。没有错,我们天天在漫画网络小说上见到的天师府真的存在,而且还真的有天师印和天师剑。
北方的孔家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孔子世家了。孔氏家族的族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族谱。对,他们硬是把自己的祖宗追溯到了伏羲一代。
而除了南张北孔之外,在中国,其实还有非常多厉害的家族,比如曾是中国首富的荣氏家族。以及我们今天提到的这个家族。
他们传承已经有1200多年,而且出身皇族,虽然历尽五代就game over。
这个家族就是吴越钱氏家族。1000多年前,唐宋之间,有过一个五代十国的奇局,天下纷争,群雄四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一个乱世。当时北方战火纷飞,田园荒芜,可很奇怪的是,在南方,浙江一带的吴越国却是太平景象。这就不得不提吴越国的君主,钱鏐。他一生充满传奇,也是他奠基了钱氏家族的辉煌。
提起钱鏐,大家可能印象最深的就是珍藏在国博的国宝钱鏐铁券,是中国现存历史上最早的免死金牌。
他生于公元852年,杭州临安人,据说他出生时,相貌奇丑,丑到连亲爹都不想要,他爹觉得不详,想把他弃于井中,好在阿婆怜惜,才保住性命。
吴越国在钱鏐的治理下成为一个世外桃源。大文豪苏东坡由衷赞叹吴越国盛景:“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今不废”。可以说,现在苏杭发展地这么好,离不开钱鏐奠定的基础。
而且他还教导子孙,如果有利于国家统一,就不要吝惜皇位,所以在历经72年之后,当宋太祖打过来的时候,钱鏐的孙子钱弘俶干脆地把皇位给交了。
也正是因为他这么干脆,钱氏家族才得以留存。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钱鏐不仅活得长而且生的多。在钱鏐八十年的生命里,史书有记载的儿子就有三十三位。
在宋元明清期间,钱氏家族就出了不少文学大儒,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钱谦益,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就是他的老婆;这个人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参与了东林党预谋事变、后来又剃发降清,年纪大了又觉得对不起明朝,卷进了黄毓祺案,最后还暗中复明,折腾了这么多,愣是活的好好的,八十三岁才死。不过不得不说,钱谦益虽然人格有争议,但是对于明末清初文学与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崇文倡教、读书明理,是钱氏家族的重要家风。它强调的就是:读书为第一等事,读书子弟为第一等人。为了让家族中的穷苦孩子,也能读得起书,家训中规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于是从宋代开始,钱氏家族就族内相互扶携,各地的钱家都设立义田、义庄。
其中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就是在义庄的资助下,才完成学业,成为了中国的“力学之父”。1941年,他提出“板壳内禀理论”,爱因斯坦看后,这样评价:“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他还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被国际上公认该领域的奠基人。
有人问钱伟长,为什么钱氏家族,有很多成功的人才时,他调侃道:“我们钱家人喜欢读书,书读多了容易当官,当官的容易出名。”
是的,到近代,钱氏家族更是爆发,人才井喷。钱氏人口仅占我国全部人口千分之二,可是钱氏家族出来的名人就有近百人。而且涉及到各个领域。
首先,中国科学史上人尽皆知的“三钱”—“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都是钱氏家族出来的,虽然钱三强是钱学森的领导,但是按照辈分来说,钱三强和钱伟长应该喊钱学森叫“爷爷”。
而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就曾在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除此之外、钱永刚、钱学榘、钱永佑、钱永乐以及拥有世界6顶院士桂冠的钱煦等都是在国内国外著名的科学家。
在国学上,钱氏家族也是人才辈出。其中就有一代名儒钱基博以及钱三强的父亲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钱玄同。然后还有史学四大家之一的钱穆。
△从左至右从前至后分别是年轻时的
杨绛,钱锺书,钱穆,钱学森,钱三强。
钱玄同这个人特别有意思,他的思想在二十一世纪都可以说是进步青年了,他倡导自由恋爱和一夫一妻。同时还是催稿狂魔,鲁迅的《狂人日记》就是他催出来的。
钱玄同说话喜欢直来直去,从不转弯抹角。经常激愤地说:“人到四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可是到了1927年,钱玄同到了40,身体还特棒,他的一帮好友,便玩起了恶作剧,说他已到了该枪毙的年龄了,一起商量在《语丝》杂志上编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应邀写稿的朋友,夜以继日,很快将讣告、挽联、挽诗、祭文等稿件都准备好了,因为种种原因,关于钱玄同去世的消息风也似地在南方传开。一时间,钱玄同不少的朋友、学生向北京纷纷发来唁电表示深切哀悼。就是不知道钱玄同当时看着全国各地都在给自己办丧事,心情是怎么样的。
然后到了41岁,以为没有人记得了,胡适这时候还特地写了一首诗歌调侃“该死的钱玄同,怎么至今不死!一生专杀古人,去年轮着自己。可惜刀子不快,又嫌投水可耻,这样那样迟疑,过了九月十二,可惜我不在场……”
钱基博和钱玄同都属于儿子太牛,被掩盖了光辉的,他们其实单拎出来,都是对中国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钱基博就更惨了,他性格比较古板,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来说的奇闻逸事,而且他儿子名号又响。没错,他儿子就是钱钟书。
钱钟书可以称得上是所有中国女子想嫁的男人类型,长得帅,文采好,精通N国语言,对老婆痴情,会写情话。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羡煞了多少人。
你以为这就完了,钱氏家族除了在科学、文学上大牛辈出,政治上也出过非常多顶尖的人才。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钱其琛就是出自钱氏家族,钱氏家族还出了五位政协副主席。
有人总结钱家出过:一诺奖、二外交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
钱氏家族之所以这么繁荣还有一个秘诀,就是“优化组合”的婚姻原则。钱氏子孙的婚姻观,相对于家世、财富,更看重配偶的家庭教养和个人素质,比如杨绛就是无锡大家族杨家的闺女。
其实你看民国大师的出身,你会发现,其实他们都有或多或少的牵连,并且百分之九十都是出身于世家大族。寒门出大师,在民国总是一个梦而已。
就以钱学森的妻子蒋英来说,他出身于蒋家,父亲是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而蒋英是金庸的表姐,徐志摩的表妹。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给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然后就成了亲戚。所以,你会发现,金庸、琼瑶和钱家也是有扯不清的联系。
现在大家广泛认识的钱氏家族的名人莫过于百家讲坛的钱文忠了,还有《神探狄仁杰》的导演,著名编剧钱雁秋。当然,还有许多钱氏后人在科学领域默默耕耘,不为我们所知罢了。
2008年6月“吴越钱王与长三角繁荣主题报告会”在杭州临安举行时,钱学森在贺电中说“我们的先祖,他的政绩只是‘致富一隅’,而我们后人的事业,是使整个中国繁荣富强。老祖宗地下有知,是会高兴的!”想起写在无锡钱氏祠堂的《钱氏家训》中有一句话是:“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此言或许正是钱家为中华民族培育了无数大师精英的原动力吧!
都说富不过三代,中国的哪一个家族到现在都千年不衰?
本文2023-10-08 21:46: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06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