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面最初起源于哪里?
兰州拉面起源于河南怀庆府。清嘉庆年间,甘肃东乡人马六七从河南省怀庆府河内县苏寨村(河南博爱县月山镇境内)陈维精处学习牛肉面制作工艺后带到兰州。
经陈氏后人陈和声、回族厨人马宝仔等人的创新、改良后,以“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在之后200多年的岁月里,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闻名。
在马六七把牛肉面带到了兰州后扬名天下,马六七对兰州牛肉面的贡献功不可没。在兰州牛肉面的改良和统一标准(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当中陈位林、陈谐声与陈和声兄弟俩起到了关键作用,把这一街边小吃变为大众消费的美食,以及后来的马保子从挑担经营改成店面经营,为兰州牛肉面走向全国奠定了基础。
兰州拉面的创始人是陈维精。陈维精,清朝嘉庆年间国子监太学生。
坊间传说,兰州牛肉面起源于唐代。目前有史料记载的是兰州牛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创始人:陈维精。经后人传承改进,以“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其制作的五大步骤无论从选料、和面、饧面,还是溜条和拉面,都巧妙地运用了所含成分的物理性能,即面筋蛋白质的延伸性和弹性。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陈维精在京城国子监读书时的闲情雅致是大量阅读膳补食疗著述,如《日用本草》、《救荒本草》、《食物八类本草》、《遵生八 ·四时调摄》袁枚的《随园食单》等,研究医食同源之方剂,用天然植物调味,以达和合之美食。
陈维精乐善好施,并精通酱、卤、烹、炸及多种烹饪技法,有“怀庆食圣”之称,在同学圈里非常有影响力。在京城国子监读书期间,陈维精将老辈留下的牛肉面制作技术传授给东乡族学友马六七,生活上资助过马六七,后来马六七把牛肉面制作技艺带入兰州后,在金城兰州开面庄食肆,由于马六七经营得法,家境渐渐好了起来。
马六七把牛肉面带到了兰州后扬名天下,马六七对兰州牛肉面的贡献功不可没。在兰州牛肉面的改良和统一标准(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当中陈位林、陈谐声与陈和声兄弟俩起到了关键作用,把这一街边小吃变为大众消费的美食,以及后来的马保子从挑担经营改成店面经营,为兰州牛肉面走向全国奠定了基础。传给东乡人马六七的牛肉面就诞生在怀庆府清化苏寨村陈家老院里。
-兰州拉面
-陈维精
山西特产有哪些土特产
山西特产有:阳城烧肝、定襄蒸肉、羊杂割、广灵画眉驴肉、高平烧豆腐、介休贯馅糖、临猗苹果、贺家庄鲜桃、大宁红皮小米、大同铜火锅等。
山西,简称“晋”,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位于中国华北。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貌从总体来看是一个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整个轮廓略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物产丰富,主要特产有:
1、阳城烧肝
阳城烧肝,是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地方名吃。以鲜猪肝加佐料,用花油包卷,经煎、蒸、炸等工序达焦黄酥软即成。其特点是外焦里脆,味美适口,佐酒佳肴,热食不腻。
阳城烧肝配方独特,制作精细,工序复杂。它的配料有13种之多,主要原料有:鲜猪肝、猪花油、淀粉、猪油脂粉、鸡蛋、甜面酱等。阳城烧肝,可用鲜猪肝、猪花油、大蒜、淀粉,陈醋、大葱、香菜等调味。阳城烧肝需要蘸着老陈醋吃外焦里嫩,原汁原味、舒爽适口。
2、定襄蒸肉
定襄蒸肉,是山西定襄塞北的一种特色名吃,是将猪肉、土豆、煮熟切碎,再加粉面、调味作料揽拌混合,放入碗里再蒸。食用时加热切成块,味香迷仙。在古时,定襄蒸肉为当地进贡宫廷之贡品,历代宫廷御苑将它视为珍品。在当地也是民间宴席必备佳肴。
定襄蒸肉主要以精瘦猪肉为主,辅以精制淀粉、精炼植物油及各种调味品,采取特殊方法精制而成。具有肉香扑鼻,回味无穷,多食不腻等特点,经常食用可补充必要的多种营养成分,是宴席及家庭餐桌上之理想佳肴,也是旅行野餐之方便食品,更可做访亲探友之馈赠礼品。
3、羊杂割
羊杂割,为山西的一种地方小吃。山西人吃杂割始于元朝,杂割一名是忽必烈之母所赐。羊杂最开始是怀仁的名吃,在雁北一带小有名气。过去怀仁和内蒙人吃羊肉的习惯不一样,内蒙人只吃肉,而怀仁人却在羊下水上做了一些文章,创造了一种美食叫“羊杂”。把羊的心,肺、肝、肠、血等洗净、煮熟切碎、配上花椒、辣椒、盐、大蒜、葱、姜等作料,加上一些煮肉汤,做成“羊杂”,加上粉条一起吃。并逐渐发展成为山西地方美食。
羊杂割在山西不同地区叫法不同,吃法也有不同。有曲沃、太原、大同为代表的南、中、北三路做法,南路杂割(曲沃)讲求水熬煮,原汁原汤,汤色乳白,其味醇香。制法大致是清洗、熬煮、切配、对汤四步程序,工艺精细;中路(太原)杂割料全,熬煮、对汤时均加了葱、姜、香菜澄,还有的加粉条、豆腐,另有一番风味;北路(大同)杂割的吃法和制法均显得粗犷,大锅置火上,连汤带料一锅烩煮,随食随留,不拘形式。
4、广灵画眉驴肉
广灵画眉驴肉,以广灵特产的画眉驴肉为原料,经煮熟酱制而成。在煮肉的汤锅中加有盐、味精、酱油、冰等调料,烧开后再加入陈皮、草果等香料和滋补中药,因此,广灵五香驴肉不仅风味独特,味道纯正,而且有很好的营养和保健作用。 五香驴肉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结合现代包装新技术,生产出真空铝箔包装食品,不含任何添加剂,保持原料新鲜程度。肉质鲜嫩,高温杀菌,保鲜效果好,保质时间长,携带方便。
画眉驴产于山西省广灵县,有容易饲养,发病率低,适应性强,寿命长的特点。画眉驴体型高大,肌肉丰满,四肢粗壮,背腰宽广平直,俗称双梁双背。全身被毛短而粗密,以黑色最多,黑白混生的青色次之。黑色和青色驴,均为五白一黑或一青,即眼圈、嘴头、肚皮、档口和耳侧毛色粉白,余为黑色或青色,所以称为画眉驴。。
5、高平烧豆腐
白起肉又称烧豆腐、高平烧豆腐。是山西省晋城高平市特有的特色传统小吃,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说高平地区的谷口村(也叫杀谷),有一种烘烤的豆腐,叫作“白起肉”。
白起肉,皆因白起心地过于残忍,长平之战更是惨绝人寰。击败了纸上谈兵的赵括后,四十万赵军悉数向秦军投降,一日之内,白起竟坑杀殆尽人。 当地百姓世代憎恨白起,为了祭奠被饿降遭坑杀的亡灵,就用菽饭作供菜,把豆腐当成肉,用炉火烧烤,用豆腐渣和蒜泥生姜调和成“蘸头”,表示把白起的脑浆捣成泥,与豆腐一起食用,曰“白起肉”。可见其仇之深、其恨之深。后来这白起肉就逐渐流传开来,成为烧豆腐,因此高平的烧豆腐最为著名。
6、介休贯馅糖
贯馅糖又称灌馅糖,山西介休特色传统糖点,介休八珍中的一珍,也是山西十大名特食品之一。是一种咬着酥脆,吃着绵甜,深受广大消费者好评的食品。介休贯馅糖,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县志记载,早在明末清初就畅销全国,有着很高的声誉。
贯馅糖的制作工艺很考究,它以大麦、小米为主料,配以绵白糖、核桃仁、蜂蜜、桂花、青红丝作糖馅。大麦生芽约三分长,再将小米蒸熟后与大麦芽浆糖化、过淋,成浆糊状,利用热气将糖稀腾软,拉白呈蜂窝状,然后将已配制好的糖馅包入、拉细、切节,再将炒熟的芝麻粘于表面,即为成品。贯馅糖营养丰富,具有皮儿薄,馅儿香,气味芬芳,味道鲜美可口等特点。
7、临猗苹果
临猗苹果,是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临猗苹果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临猗县所辖猗氏镇、嵋阳镇、临晋镇、七级镇、东张镇、孙吉镇、三管镇、耽子镇、牛杜镇、楚侯乡、庙上乡、角杯乡、北辛乡、北景乡、卓里工贸区、闫家庄工贸区共9镇5乡2区375个行政村。
临猗苹果果实多为圆形,果型端正高桩、果色鲜艳、果肉白色、口感香脆甜爽,果面光洁细腻、耐储存。临猗苹果畅销中国25个省市,并出口东南亚、俄罗斯等地。
8、贺家庄鲜桃
贺家庄鲜桃,是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贺家庄鲜桃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临汾市尧都区大阳镇、县底镇、贾得乡的丘陵区域和贺家庄乡的14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东到贺家庄乡浮峪河村,南到苏寨村,西到贾得乡大苏村,北到大阳镇李庄村。
临汾市尧都区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21摄氏度,气温年较差301摄氏度,适宜种植桃树。贺家庄鲜桃果实特大,平均单果重400克,最大单果重1200克,色泽鲜艳,果肉乳白,质硬脆嫩,甜度高,口味极佳,半离核,果面光洁,极少茸毛,属超晚熟品种,且适应性强,抗旱,耐瘠薄,耐储运和保存。
9、大宁红皮小米
大宁红皮小米,是山西省大宁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大宁红皮小米的种植区域主要为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境内太德乡、昕水镇所属的15个行政村,东到龙吉村、南到秀岩村、西到安古村、北到曹家庄村。
大宁红皮小米种植区域为山前洪积土,土层深厚,土质为黄壤,质地较肥沃,加之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较为适宜谷子的生长和发育,具备了形成优良品质的优越的条件。因谷味随生长期长短而增减,故在种植方法上,均为旱田春播。耕前施足农家肥,耙平耢细,谷雨前后下种,生长期一般在120天以上。小米籽大粒圆,色泽金黄,性粘味香,营养丰富,较其他品种养分含量高。特别是煮稀饭时,表面有一层黄亮的米质油,食之香味可口。
10、大同铜火锅
大同铜火锅,是一种古老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品。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早在北魏时期,就享有盛名。唐宋以来,大同的铜器已畅销全国。明清时期,大同的铸铜、制铜等工艺品已相当繁盛,当时钟楼院巷街制铜作坊已达数十处,均系子承父业,世代相传,故称“铜匠街”。正如民国大同志稿所述:“大同虽非铜区,而铜制品向颇著称,物美价廉,多运往外蒙古地方。其大宗售品有铜锅、铜壶等物,尤以火锅为最。自平绥路通车,中外游人旅客咸乐购置之,用作馈赠,其销路愈畅,本品愈多,故手工业中,铜工最为独步。”
大同铜火锅由底盘、火座、锅身、锅盖、火筒、筒盖六个部分组成,其形制如塔,高约尺余。它们全用上在大同所有铜器中,铜火锅最为有名。大同地处雁北塞外,气候寒冷,火锅既可作食具又可取暖,加之古时该地区为游牧民族的放牧地,部落不断迁徙,铜器方便耐用,久而久之,铜火锅成为家户必备之物,并且逐渐成为当地著名的工艺品。大同火锅最适宜涮羊肉和烹制什锦菜肴,用餐者围火锅而坐,可以边投食料边取菜,享受自烹自食之趣。
苏寨村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赵营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52611421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10526。邮政编码为455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372,车牌号码为豫E。苏寨村与赵营村、东新庄村、中新庄村、西新庄村、杨庄村、田庄村、蔡营村、边营村、大王庄村、玉庄村、小韩村、刘庄村、秦寨村、新集村、魏寨村、牛寨村、西单寨村、东单寨村、店子村、西南庄村、朱寨村、东乱革村、付乱革村、西乱革村、后陈家村相邻。
苏寨村附近有滑县民俗博物院、明福寺塔、宋阁老墓、道口镇历史建筑群、卫国都城遗址、瓦岗军点将台遗址等旅游景点。有道口烧鸡、八里营甜瓜、老庙牛肉、卫香附、牛屯火烧等特产。
牛肉面由来如下:
1、坊间传说,兰州牛肉面起源于唐代,但已无法考证。目前有史料记载的是兰州牛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系东乡族马六七发明创制而成,后经后人陈和声、马宝子等人以“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子)四绿(香菜蒜苗)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
2、在兰州牛肉面的改良和统一标准(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当中,陈位林、陈谐声与陈和声兄弟俩起到了关键作用,把这一街边小吃变为大众消费的美食,以及后来的马保子从挑担经营改成店面经营,为兰州牛肉面走向全国奠定了基础。其制作的五大步骤无论从选料、和面、饧面,还是溜条和拉面,都巧妙地运用了所含成分的物理性能,即面筋蛋白质的延伸性和弹性。
3、回族老人马保子首创挑担经营,在近百年的漫长岁月里,以一碗面而享誉金城,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打入了全国各地,兰州牛肉拉面最为著名。
牛肉面最初起源于哪里?
本文2023-10-08 21:29:1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06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