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功的人物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2收藏

崔建功的人物简介,第1张

1915--2004。河北省魏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2年,他指挥15军45师参加了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他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立了功勋。是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从俘虏到将军,还三易其名。儿时名叫小四,16岁结婚时有了第一个名字:崔日发。1934年秋,他出外谋生,路上与东北骑兵师三个逃兵结伴到汉口找工作未果,正遇上东北109师招兵,入伍国民党部队。

1935年,109师在西北直罗镇一战中被红军全歼。崔日发当了俘虏,随后改造成红军一员。红十五军团破坏部部长唐天际送他的《辩证唯物主义入门》与《大众哲学》两本书,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观。此后,爱学习、肯钻研、能攻善守的崔日发在枪林弹雨中成熟起来。

1938年,崔日发即将赴任涉县独立团二营教导员,忽然觉得自己的名字太封建,遂改名“崔建工”,意为立志建立工农政权。此后,他逐鹿中原、渡江南下、进军西南,足迹踏遍11个省,历任敌工股长、营教导员、团政委、分区司令员、旅政委、旅长等职。1951年3月下旬,已担任师长的崔建工率领45师赴朝作战。

回忆那场近代战争史上罕见的上甘岭之战,崔老面色凝重。他清晰地记得,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开战第一天,敌军共发射30余万发炮弹、500枚重型炸弹,我两个营的兵力承受着每秒钟6发炮弹的轰击。开战4天,我军伤亡惨重。作战会议上,身为师长的他坚定地表态:剩下一个连,我当连长,剩下一个班,我当班长,我牺牲了,副师长是第一代理人。

苦战数日,参谋、干事、勤杂人员,就连崔师长的警卫员等全都上了火线。经过43天激战,45师依靠坑道工事,最终守住了阵地。全师伤亡6000余人,涌现了孙占元、黄继光、牛保才、龙世昌等众多战斗英雄。

1954年3月29日,45师胜利回国。同年,崔建工被选为全国第一届人大代表。大会秘书处将其名改为“崔建功”,以表彰他指挥上甘岭战役,为祖国立了功。后来,老军长秦基伟又为他题词“建功立业为人民”。

崔篆,(?——?),西汉河北安平人。王莽时建新大尹(太守),临终作《慰志赋》。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东北)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太祖破袁氏,辟琰为别驾从事。曹操征并州,留琰傅曹丕于邺。魏初,拜尚书。主曹丕为太子。操贵其公亮,迁中尉。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加魏王,以为意指不逊。罚琰为隶,后赐琰死。

崔骃,(?——92年),东汉文学家,涿郡安平(今属河北省安平)人。崔篆之孙,少与班固、傅毅齐名,曾为府掾,后改主簿,著有《达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称。其子崔瑗,官至济北相。为著名书法家,工章草,其书“点画精微,神变无碍”,人称“草贤”,著有《草书势》。

崔瑗,(77——142年),东汉书法家,河北安平人,字子玉,崔駰次子,著《崔瑗集》五卷。

崔寔,(?——170年),字子真,东汉政论家,河北安平人,著述颇丰。

崔烈,(?——192年),东汉河北安平人,崔寔堂兄,官至司徒。

崔州平,生卒年不详。名不详,字州平,博陵 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东汉末年隐士,太尉崔烈之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与荆襄一带的名士徐庶(元直)、石韬(广元)、孟建(公威)、庞统(士元)、诸葛亮(孔明)等人常有来往。汉太尉崔烈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与徐庶、石韬、孟建皆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荆州名士、诸葛亮之友。亮与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先主来隆中见亮,忽见州平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先主与语大悦,即请同归,州平以己无意功名,长揖而去。后先主二次往隆中,州平已与亮相约,出外闲游去矣

崔洪,(?——291年),字伯良,西晋河北安平人,官至司农、吏部尚书。

崔浩,清河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人,后魏时官至司徒。其修史以彰直笔,因暴露“国恶”,而遭灭门之灾。

崔宏,南北朝时清河东武城人,官至吏部尚书,曾执掌机要,参与草创过各种制度。

崔鸿:字彦鸾,东清河鄃(夏津县古时称鄃县)人。约生于北魏孝文帝(471—499年)初,卒于北魏孝昌年间(525—527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撰《十六国春秋》一书。

崔颢,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代大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早期多闺情诗,诗风浮艳,晚期诗风慷慨豪迈,后人辑其诗成《崔颢集》。

崔护,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官至岭南节度使。其诗《题都城南庄》,有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千古传诵。

崔白,濠梁(今安徽省凤阳)人,北宋名画家,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凫雁。其笔法劲利如铁丝,设色较淡,改变了宋初以来画院流行的浓艳细密之画风。

崔立,将陵(今山东省德州)人,金末自称太师、军马都元帅、尚书令、郑王。

崔斌,元朝名臣,官至中书左丞(副丞相)。其人才思敏捷,性情刚直,为官清廉,深受元世祖信任。

崔述,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清代历史学家,考据学者。字承武(1740-1816),号东壁,河北大名人。乾隆举人。曾任福建罗源、上杭知县。任职期间,兴利除弊,为人称道。30岁后,因见群经的传记、注疏多与原经文有出入,由怀疑而进行考据,辨别真伪。他考辨先秦古事,一切取信于经。对战国以下的书,都以为不可全信,因而专攻古史。对近代史学界怀疑古书古事的风气,颇有影响。所著书以《考信录》为主,包括《三代考信录》、《丰镐考信录》、《洙泗考信录》等,近人汇印为《崔东壁遗书》。

崔善为,唐代贝州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善天文算历和断狱。曾随李渊起兵,后封清河县公。

崔敦礼,崔敦诗:南宋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二人均为绍兴进士。敦礼著有《宫教集》、《刍言》。其弟敦诗文才敏赡,著有《玉棠类稿》、《西坦类稿》等。

崔子忠,北海(今山东省莱阳)人,明代著名画家。擅画人物、仕女,兼工肖像画。与陈洪绶并称“南陈北崔”。

崔豳,唐代武城人,兄弟六人皆官至三品。四世同灶,和睦相处。唐玄宗谓一门孝友,可为士族法。

崔灵恩,南朝梁东武城人,遍读五经,尤精三《礼》、三《传》,初为北魏太常博士,后归梁,累任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官至贵州刺史。常聚徒讲学,着有《毛诗注》、《周礼集注》、《三礼义宗》。

崔广,汉初人,字少通,号夏黄公。与东园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同隐居商山(今陕西省山县东),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

崔琳,唐代武城人。政事开明,开元(公元713-729年)间为中书舍人,累官太子少保。为唐玄宗器重,曾书其名,以金瓯覆盖之。

崔挺,北魏京师人,字双根,少好学,孝文帝(公元471-499年在位)时任光州刺史,大行开化之风,累官本州岛大中正、北海王司马。为官清廉,有人曾赠以玉璧,被挺推却,曰昔无杨震之金,今岂有崔挺之璧?

崔玄暐,唐代博陵人。长安初(公元701年)为天官侍郎,历任凤阁侍郎、中书令,封博陵郡王。其弟崔升,官至尚书左丞;其子崔琚,颇以文学知名,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其孙崔涣,官至御史大夫;曾孙崔郢,自商州防御史兼殿中侍御史,升监察于史。后人称五龙。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兼保卫局局长、国民经济部部长,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第78师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689团政治委员,344旅政治部主任兼冀鲁豫支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兼新编第二旅政治委员,中共冀鲁豫边区军政委员会书记,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华北局党校第四部主任、政治处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系班主任兼政治委员,铁道兵政治委员、顾问,第二炮兵顾问。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崔文斌(1917-1998),陕西省绥德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参加红军,1936年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大学特务团连副政治指导员兼教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陇东特委正宁县工委主任,镇远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新四军第6支队营政治委员,新四军第4师11旅33团政治处副主任,盱眙总队副政治委员,淮北军区第3军分区独立第1团政治委员,独立第4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6纵47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第24军72师政治部主任,第71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24军71师改建为空军,师部和211、213团机关编为中南军区空军预科总队,任总队政委,212团调到北京编为警备团。1951年5月,编为空军15师,任师政治委员。1951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空15师入朝作战,编入志愿军空军序列,这支队伍刚组建,经过改装训练、学习组织飞行的程序和方法、6000米以下单机到大队的基本训练、团的编队训练、战斗使用科目训练,飞行员仅飞了20多个小时,1952年2月在空4师带领下升空作战,3月20日在空4师一个大队掩护下,击落敌机2架,击伤1架。经过8次空战,1952年5月,空15师撤回吉林省公主岭机场休整,9月转场到东丰机场,保卫小丰满水电站。9月中旬,空15师接收米格-15飞机52架,随即进行改装训练和战斗科目训练。1952年11月,空15师再次入朝作战。空15师两次参战,共击落敌机51架,击伤16架,被击落41架,击伤37架。空15师涌现出3名二级战斗英雄:吴胜凯(击落敌机4架、击伤1架)、蒋道平(击落敌机5架、击伤2架)、韩德彩(击落敌机5架,其中击毙美国“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席尔)。回国后,任空8军政治部主任,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政治委员,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获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12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崔建功,(1915-2004),原名崔日发,河北省大名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1938年6月任涉县独立团教导员时,改名“崔建工”,号“广运” ,意思是广泛开展群众运动,建设工农政权。1954年从朝鲜回国后,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秘书处将他的名字错写为崔建功,他便顺其自然,沿用此名至逝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5军团第73师政治部敌工干事等职。参加了山西永和、陕西桥板以及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役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政治处敌工股股长、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129师新编第1旅1团政治处副主任、团政治处主任,第3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作战以及山东高塘东月寨、香城固、林南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司令员,第12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独立第1旅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27旅旅长、旅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第15军45师师长等职。参加了平汉、汲县、安阳、豫北、豫西、淮海、渡江、广东、广西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45师师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师长,参加了第5次战役,1952年参加了上甘岭战役。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副军长,第14军代军长,后入南京军事学院上级速成系第一期学习,1956年毕业,任第13军军长,1960年11月指挥5个团21个营跨越国境进入缅甸,在东西长三百公里、南北宽一百公里的热带山地丛林,与缅甸国防军双边夹击滞驻“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经过80天的出国勘界警卫作战,消灭了国民党残军的“复兴基地”。后任昆明军区司令部参谋长等职。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立了功勋。是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崔毅(1930-——),山东省蓬莱县人,1945年加入中国***。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胶东军区分区连文化干事,连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济南军区青年部助理员、科长、副部长,师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组织部副处长、处长、副部长、部长,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1993年退役。是中国***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崔 岑 ,1939年5月生,黑龙江肇源县人。大专文化。原任中共肇源县委政法委员会常务副书记(副处级)。于1999年6月退休,1963年8月毕业于黑龙江省双城市中等师范学校,1970年12月光荣加入中国***党员。曾任过小学教师、文教局科员、公安政法战线审判 员、刑事侦查员、侦查产科长、乡镇党委书记、县信访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常务副书记、县政府调研员。在担任政法委副书记时,开始研究犯罪心理形成因素问题。几年来共撰写较为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先后在黑龙江省《法学与实践》、吉林省《政法丛刊》、南开大学法学研究所《法制心理》等杂志上公开发表。撰写的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的理论文章,多次在《黑龙江日报》、《大庆日报》公开发表。1986年7月参加南开大学法学研究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法制心理研讨会,撰写的《贪污犯罪规律、心理特征与对策》一文在会议交流,于1987年被南开大学法学研究所出版的《法制心理科学与应用》一书收编,公开发表。1988年8月参加了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在深圳市召开的第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在大会上交流,并被评为全国优秀奖。撰写的《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一文,已收入《中国法制心理研究》一书。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将十几年钻研犯罪心理科学科研成果,撰写的论文,编撰成15万多字的《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文集》出版。在1986年和1988年被黑龙江省法学会、心理学会吸收为会员。1996年7月中国预防青工犯罪专业委员会在哈尔滨市召开成立大会及首届学术会议,被选为该会常务委员

崔 汉 ,1935年8月生。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曾任广西柳 州电视台副总工程师。自治区第六届政协委员。1958年在核工业部从事核武器研制工作,是 中国爆炸物理电子学科创始人之一,曾获核工业部颁发的荣誉证书和金质奖章;1980年在航 天工业部机械厂研制了“高炮射击遥控模拟指挥训练设备”,该项目获1984年广州部队科技 成果一等奖。发表《爆炸物理电子学》方面的论文数篇,译有国外战术导弹技术和电视工程等篇文章。 崔 模 ,1924年10月生,河北宣化人。1953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河北医科 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教授、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会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眼科专题 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第四届委员,省眼科学会第二届主任委员。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 4名。合作研究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获卫生部甲级科学技术奖、省科技三等奖;“眼底 新生血管”获省甲级医药卫生科研成果奖;“眼动脉及其主要分枝”获省乙级医药卫生科研 成果奖;“河北省盲和低视力流行病调查”获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眶腔静脉瓣的观察 与测量的研究”获省卫生厅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进行性近视眼底后极部病变的研究”获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合著《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释义》获北方10省市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第 四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参编高等院校《眼科学》教材。发表论文30多篇。

崔建发,河北安平人,现任安平代县长。

崔海霞(女),河北安平人,现任安平副县长。

(待续)

原昆明军区顾问(副大军区职待遇)。  崔建功是河北省魏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干事等职,参加了山西永和、陕西桥板以及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役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股长、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作战以及山东高塘东月寨、香城固、林南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军分区司令员、副旅长、旅长、旅政委、师长等职,参加了平汉、汲县、安阳、豫北、豫西、淮海、渡江、广东、广西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副军长、昆明军区司令部参谋长等职。1952年,他指挥所属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他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立了功勋。  崔建功同志是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二级国旗勋章。  崔建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9月10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作为共和国的一名老军人,我打过许多仗,最难忘的是上甘岭。”纪念抗美援朝战争50周年前夕,85岁的崔建功将军坐在轮椅上,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那次举世闻名的战役。 1935年参加红军的崔建功,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师师长,离休前曾任原昆明军区参谋长。当时,他们师担负上甘岭战役主要作战任务。崔建功摊开一幅当年的军事地图向记者介绍说,上甘岭位于五圣山的南面,两侧各有个小山头,加起来只有3.7平方公里。它们互为犄角,是五圣山前沿的重要支撑点。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就发生在这两个山头上。

崔建功回忆说,1952年秋,敌人经我五个战役的连续打击,伤亡惨重,进退两难,加之正值联合国大会召开和美国大选,其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人民反战情绪高涨。美国为扭转不利形势,摆脱困境,同时也为在停战谈判中向中朝军队施加压力,扬言要“让枪炮说话”,突然向我上甘岭阵地发动猛烈进攻。敌人的企图是:首先攻占我上甘岭两高地,进而夺取五圣山,改变防御态势,为尔后进攻平康以北地区创造条件。我方的决心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让敌人从“让枪炮说话”转到“让人说话” 。

1952年10月14日凌晨,敌人的“金化攻势” 开始了,这是一年来“联合国军”向我志愿军主要防线发动的一次最猛烈的进攻。数百门大炮把30万余发炮弹倾泄在我阵地上,硝烟、碎石、尘土交织成黑色雾障。在坦克、飞机、大炮的掩护下,美7师、伪2师、伪9师、阿比西尼亚营、哥伦比亚营等,分6路向我上甘岭高地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尽管敌人兵力比我们多,装备比我们好,但我们打得是正义战争,官兵们崇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敌人无法比的。我志愿军官兵气贯长虹,在上甘岭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战士们打得非常勇敢、顽强。”崔健功点燃一支烟,思绪又回到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

坚守上甘岭前沿阵地的官兵,面对十倍于我的敌人的轮番进攻,巧妙地利用地形地物,以步兵火器与敌顽强战斗,连续打退敌人30多次冲击。机枪手陈治国,在机枪工事被打坏的情况下,毅然用自己的双肩代替射击台,让副班长射击,不幸中弹牺牲。排长孙战元身负重伤,仍顽强强地用两挺机枪向敌人扫射。子弹打完了,敌人拥上阵地,孙战元紧握一颗手雷,拉开导火索,扑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战斗进行得异常残酷。崔建功回忆说,白天,敌人以猛烈的炮火狂轰滥炸,疯狂进攻,占领阵地;夜晚,我方组织战术反击,打敌措手不及,恢复表面阵地。连续的阵地争夺战,部队伤亡很大。军长秦基伟在电话中给我下命令:“守不住阵地,你就别回来见我。”我当即表示:“ 打剩下一个营我当营长,打剩下一个连我当连长。”到后来,我将师部的勤杂人员全拉上去了,连警卫员也上去了。

崔建功动情地说:“战斗中,官兵们所展示的有我无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真是惊天地、泣鬼神!”部队向2号阵地攻击,遭敌地堡火力拦阻,副排长欧阳代炎冲上前去炸敌地堡。他机智勇敢地绕到敌火力点侧面,将手雷投入地堡。激战中,欧阳代炎负伤,不能行动,敌人不断向我反冲击。当他看到十几个敌人快要冲上阵地时,猛然爬起扑向敌群,拉响最后一颗手雷。苗族战士龙世昌,连续爆破了两个敌地堡。第三次爆破时,他将爆破筒塞了进地堡,敌人拼命往外推,他就用胸部顶着爆破筒将敌地堡炸毁。尤其是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在连队进攻受阻的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毅然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孔,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歌。

崔建功兴奋地说,7天7夜的反复争夺,我顶住敌人的狂轰滥炸和轮番攻击,坚守阵地,以伤亡3200余人的代价,毙伤敌7100多人。据一位西方记者报道,“ 一个美军连长点名,在下面回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为了保存实力,上级命令我们坚守坑道斗争,消耗敌人,疲惫敌人,拖住敌人,为决定性反击争取时间。崔建功翻阅着战斗日记回忆说。坑道斗争是上甘岭作战封锁与反封锁、破坏与反破坏、围攻与反围攻的独有特点。敌人采取各种毒辣手段破坏我坑道,用炸药包炸、用喷火器烧、用铁丝网围、用土石块堵、用毒气熏,妄图切断我坑道部队与后方的联络和供应。敌人的残酷破坏和围攻,使我坚守坑道的部队每时每刻都经受着严峻考验,忍受着难以想象的折磨。当时,坑道外气温已降至摄氏零度以下,坑道内穿单衣还冒热汗。炮击的震动使坑道内点不着灯。坑道缺水,伤员缺医少药,硝烟、血腥、屎尿和汗臭味,空气污浊得令人窒息。尽管如此,大家始终保持着坚定信念:阵地决不能丢失,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在上甘岭坑道里,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渴。因为没有水,指战员们炒面和饼干咽不下去,渴极了就喝尿,或者趴在坑道壁上舔石头上的潮气。到后来,有的坑道派人出去抢水,要冒很大的伤亡,常常水没抢回来人却牺牲了。

尽管坑道的斗争极其残酷,官兵们始终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们以各种手段袭扰迷惑敌人。有时往外丢石头,或丢罐头盒、废铁桶,造成敌人错觉,让其惊恐不安,盲目射击;有时组织以班、组兵力的小规模袭击,打敌措手不及;有时开展小部队出击,配合坑道外部队实施小型反击。某团8连原是刘、邓首长的警卫连。在反击作战中,8连歼敌500余人。转入坑道作战时,全连仅剩下21人。敌人两个连队轮番向8连的坑道围攻,全连在连长李保成的带领下,用机枪扫,用手榴弹炸,前赴后继,血战坑道口,歼敌128人。

艰苦卓著的坑道斗争,为我军大反击争得了宝贵的时间。10月底,我军开始对上甘岭实施大反击,坑道部队里应外合,连续作战,敌“金化攻势”被彻底粉碎。我志愿军先后打退敌人900次的进攻,歼敌25400多人。上甘岭成为美国为首盟军的“伤心岭”,美军不得不悲哀地宣布:“到此为止,联军在三角形山上(上甘岭)是打败了。”

崔建功深情地说:“上甘岭战役已过去快50年了,但志愿军将士所创造的英雄业绩,已经无愧地载入了世界战争史册,也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

是的,**《上甘岭》是网民评价较高的**,而且**《上甘岭》是根据现实中发生的历史事实作为故事情节拍摄的,可以说这部**使许多观看它的人流下了眼泪,但是许多参战以这部**为主题的官员和士兵却对这部**非常不喜欢,可以说原因很简单,**《上甘岭》中发生的战争确实被称为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于1950年代在朝鲜举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的指挥官是崔建功。可以说这场战争在历史史上是一场更加悲伤和值得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实力差距非常明显,双方人数差距也非常大,在这场战斗中,崔建功带领他的士兵顽强抵抗,正是由于崔建功的顽强和士兵们的英勇抵抗,他才发起进攻,赢得了这场战斗,击败了美国和韩国的敌人。

为了纪念这场伟大的战斗,我们中国还拍摄了这部名为“上甘岭”的**。**开始放映后,战斗的主角崔建功曾经去**院看**,但有人说,他看到崔建功在**放映后不久就离开了**院,如此多的人问崔建功,为什么他还没看完这部令人难忘的**,崔建功的回答可以说是每个人都非常意外的,因为崔建功认为他不忍看这样的**。

因为在上甘岭战役中有很多人员伤亡,而这场战斗是一场非常惨淡的战争。不仅仅是崔建功没有看这部**,甚至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士兵和军官都对这部基于甘岭战役的**非常抵触,原因是在这部**中有女兵出战,这是非常不可接受的,因此崔建功作为上甘岭战役的主要负责人,为了平息军队中的士兵的不满,说出所有可能的战斗力都由他发散了,但他没有派出女兵,由于是**,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原始事实改编剧情。

崔建功的人物简介

1915--2004。河北省魏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2年,他指挥15军45师参加了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