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剑川段氏家谱>>这本书的全部内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2收藏

求<<剑川段氏家谱>>这本书的全部内容!,第1张

  据史书记载:剑川段氏家谱

  一 姓氏源流

  段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政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春秋时,

  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大儿子庄公的时候难产,生二儿子叔段的时候却

  很顺利,因此她喜欢叔段而不喜欢庄公。郑武公病重时她请求郑武公

  废长立幼,让段叔继承王位,郑武公没有答应。庄公当了郑国国君后

  武姜又请求把制作为段叔的封地,庄公不答应,而把京城封给了段叔

  ,段叔与姜氏勾结,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并准备袭击庄公,庄公知

  道后立即派兵讨伐段叔。段叔大败,逃到共,称为共段叔。他的子孙

  后来四处分布,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还有的以共作为姓氏。这就

  是所说的河南段氏。

  2 出自复姓段干木的后代。战国时期有复姓段干木,原是晋国人

  ,后到魏国,他的后代有以单姓段为姓氏的。这就是山西段氏。

  3 出自辽西鲜卑族后裔。西晋时有一个部落首领叫段务目尘,被

  封为辽西公。他的领地有三万家,分布在辽宁西部。后来与汉人杂居

  后多以段作为姓氏。是为辽西段姓。

  4 云南蛮段氏。魏末短延末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到朝廷作官后被

  拜为云南刺史,后传下这支段姓。

  二 迁徙分布

  段氏的发源地主要有:一是河南北部共叔段的一支;二是出自

  段干邑的段干木的一支,段干邑现已不可查;三是出自辽宁西部的鲜

  卑部落。大体上来说,在姓氏的发展史上段姓应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民

  族,源于北方,大举发展于北方,尤其是陕西、甘肃两省最旺盛。据

  有关资料记载,西汉文帝时有段印任北地都督,其子孙始居武威(今

  甘肃境内),传至十七世孙段荣,北魏时任定州、秦州刺史。短荣的

  八世孙段楹任大理司直。其后代世代为官,在汉至隋唐时,陕西、河

  南、河北、云南都有了段氏的子孙。从整体上看,段氏的分布主要在

  北方。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治所在长安。三国魏

  将辖区改称京兆郡。

  2 武威郡:汉间在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此支段氏

  的始祖为西汉段贞。

  3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时改为

  扶风郡,治所在槐里。西晋移至池阳。

  堂号:

  1 君轼堂:战国时期魏国的段干木不肯作官,魏文王却认为他很

  能干,于是亲自登门拜访,段木干跳墙躲了起来,不肯与之相见。文

  侯依然很尊敬他,每次从他的门前经过时都要站在车的横木上肃立,

  并说:“段干木是贤人,我能不轼吗?”

  2 段氏还有以武威、京兆为堂号的。

  四 家乘谱牒

  全国:段氏宗谱卷、段氏族谱二十卷首一卷

  山西:洪洞晋洪洞冯张村段氏家谱一卷

  江苏:丰县段氏族谱四卷、金坛段氏家乘十卷首一卷、句容句曲

  段氏重修宗谱八卷

  浙江:常山段氏宗谱不分卷

  安徽:寿县段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福建:建阳兴田段氏族谱二十一卷

  江西:萍乡萍西段氏族谱卷、波阳段氏宗谱十卷

  湖北:新洲段氏宗谱四卷首五卷、利川厚坝段氏族谱四卷

  湖南:凝益段氏五修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湘潭城北段氏宗谱不分

  卷、邵阳段氏族谱三十二卷首二卷

  四川:江北段氏宗谱十九卷、内江段氏家乘四卷、内江段氏家乘

  二卷

  典故:

  忠留册笏1;学博酉阳2。

  注释:1唐代司农卿段秀实,字成公,汧阳人。朱泚反叛,认为他能孚众望,胁迫到军中计事。他乘间用象笏猛击朱泚,遂被杀害。后追赠太尉,谥忠烈。

  2唐代太常卿段成式,字柯古,临淄人。他博闻强记,藏书丰富,尤多奇篇秘籍,撰有《西阳杂俎》,清人辑有《段成式诗》。

  旷览江天,包罗海岳;

  长养花木,位置鼎彝3。

  注释:3清代咸丰进士薛慰农赠清代文人段小湖联(节录)。

  好溪呼于百姓4;开谕胜过三军5。

  注释:4唐代太常少卿段成式的事典。

  5唐代翰林学士段文昌的事典。段文昌,字墨卿,一字景初,临淄人。穆宗时入相,出为剑南西川节度。汉尚宽静。文宗立,拜御史大夫,封邹平郡公。后复节度西川卒。

  远岫林端出;清波城下回6。

  注释:6唐代翰林学士段文昌《晚夏登张仪楼呈院中诸公》诗中联句。

  水暗余霞外;山明落照中7。

  注释:7段文昌《题武担寺西台》诗中联句。

  独存一夫,坚守学道8;

  尚有二人,拥为君王9。

  注释:8战国时魏国人段干木,与田子方、李克、翟璜、吴起俱为魏国才士,诸人都当了将军,只有他独潜学守道,不事诸侯,为于下所重。

  9段姓称帝者有二人。即:十六国时西燕内乱,众推大将段随为王,改元昌平,旋被杀;十六国时,又有西安人段业,被匈奴人拥立为北京国君,在位三年被杀。

  句饶方外趣;游惬社中朋10。

  注释:10唐代太常少卿段成式《书事联句》。

  排行:

  段

  子成应荣,玉思朝儒,一绍显大,世昭明廷。

  摘自《谱牒学研究》

  注:此为白族族谱

  http://cachebaiducom/cword=%BD%A3%B4%A8%3B%B6%CE%3B%CA%CF%3B%BC%D2%C6%D7&url=http%3A//www%2Eynda%2Eyn%2Egov%2Ecn/F%5F1%5F3%2Ehtm&b=0&a=135&user=baidu

大理段史的始祖到底是不是汉人?学术界分歧颇大,各持其说,原因是这方面原始史料的缺乏。明军平定云南之后,傅友德等人将有关文献焚毁殆尽,其后果,就是云南600余年(包括大理300余年)历史无从依凭,给历史学者的研究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

  

    段氏之先,有说为西北武威或天水之汉人,又有说为滇地土著,莫衷一是。反正大理皇帝自认是汉人的遗裔,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同时也与当地白蛮大户联姻,一如秦末汉初的南越王赵佗所为。笔者倾向于认为段氏始祖是汉人,而段氏的民族属性当是白蛮。

    

    段氏源于姬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所载,春秋时,郑武公的小儿子叫共叔段,其支孙以祖父的“段”为氏。又据世系表上说:段氏,姬姓,郑武公少子共叔段,其孙以王父名为姓,世居武威。清朝道光年间的《云南通志》上说:“段思平者,其先武威姑藏人,汉太尉段颖之后,云南段氏由姑藏而来”。

  

    清朝张澍在《姓氏寻源》中说:“云南蛮段氏,魏末段延没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入朝,拜云南刺史,本出武威。”这就是云南段氏的来历。意思是段延陷在了云南,成为这里少数民族的头领。而段氏始祖段延则是出自武威的地道汉人,是共叔段子孙西迁武威后的后裔。武威段氏,即在甘肃的武威郡姑臧或是天水,两汉以后,姑臧段氏“子孙散处”,其中一支或南下云南,这是极有可能的。大理国后期改洱海以南诸赕为天水郡、改善巨郡为成纪镇(为天水郡所辖县),揭示了云南段氏与西北段氏的特殊关系,也反映出了大理段氏对其祖籍西北的心理认同。

  

    西汉文帝时,段印任北地都督,其子孙始居武威,玄孙段颖任武威太守,子孙遂在此世居,日益族大人众,形成武威郡望,尊段颖为开基始祖。最先到达云南的是魏之段延,据《玄峰年运志》,到唐时“有名(段)俭魏者,佐阁逻风有功,六传至(段)思平而有国。”据《段氏家谱》,段俭魏是汉代武威太守段颖的第17代子孙。

  

    清朝冯苏在《滇考·段氏大理始末》这数千字的长文中说:“段氏之先为武威郡人。唐天宝末,段俭魏佐南诏王蒙氏有功,赐名忠国,擢清平官。六传生思平。”这就要说说大理段氏先祖中的著名人物段俭魏。

  

    段氏作为白蛮大姓,隋朝即已世居洱海周围,南诏时期是贵族世家。唐玄宗天宝年间,唐兵进逼南诏王畿,南诏王阁罗凤派遣儿子凤伽异带领大军将段俭魏迎战于西洱河,大败唐兵。于是,段俭魏由南诏大军将升迁为清平官(相当于唐的宰相),赐名忠国,并被推崇为开国元勋。大理太和村至今尚存的《南诏德化碑》,碑阴题刻南诏官员名姓,排在第一位的段忠国,就是段俭魏。

  

    段家世世是南诏的重臣,担任清平官、大军将、军将等职,南诏设置通海节度使,多由段氏所主。据统计,段氏在南诏担任清平官的有名者5人,大军将7人,入唐使6人;刻在《南诏德化碑》上的功臣就有10人。

  

    段俭魏五传至南诏布燮(清平官之一)段保隆。段保隆的儿子段思平是很有实力的通海节度使。这时的南诏政权已处于风雨飘摇的衰微境况,南诏亡后接着是郑买嗣、赵善政、杨干贞等走马灯似的过渡政权,其中剑川节度使杨干贞建立的大义宁国,“贪虐无道,中外咸怨”。远在滇东的段思平巧妙地联合了那里的37部蛮,挥戈洱海,于937年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起大理国,定都羊苴咩城(城址在今大理古城及其周围一带)。

  

    认为段氏先祖本乃当地土著,这种说法也有一些论据支持。比如,大理段氏有父子重名、连名的习俗,以重名制为主,连名制为辅,绝异于汉族。

  

    但是,笔者不太赞同这种说法。关于重名制,笔者以为可能是段氏先祖在武威时,即有此种取名习俗,大理国前几代皇帝的父子名字中都有“思”字,这是北方少数民族(如鲜卑)姓名中的习俗。由此,有些学者以此证实:大理段氏来源于甘肃武威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甘肃武威在公元前后一两百年,确有这样的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段氏先祖久居于此,所以也受这种习俗的影响。“连名”是指儿子会从父亲名字中拿一个字来作为自己的“正名”(此风俗各地皆有,包括日本、东南亚等),从历代南诏国王的名字,可以清楚看出。笔者以为,大理段氏的这种连名制,可能与段氏先祖遵从土著习俗,力求融入当地社会有关。

  

    段氏是汉裔的论断,多见于明代以后的文人著书,所以大理段氏是汉人后裔的论断,有人认为起源于明代的《玄峰年运志》。《玄峰年运志》上说:“段氏之先,武威郡白人也。”意思是段氏的祖先是武威这个地区的白族人。中国甘肃刚好有一个武威,所以不少人考证,段氏源于甘肃武威。但是,“白人”,既然是源于武威郡,甘肃武威又何来“白人”?坚持段氏是汉裔的人认为,这里的武威,也许是大理段氏在云南后来改定的地名。

  

    总之,建立大理国的段氏,民族属性是白蛮,这点无可争议;其始祖是不是汉人,反正后来的段氏已是经历民族融合,成为新民族白蛮中的大姓,因此对其始祖也多究无益。

  

    白蛮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孙相继统治了317年(937—1054年)。大理王朝被蒙古忽必烈灭亡之后,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氏。如今在大理一带,多为段姓。

大理段氏的历史始于公元937年,段思平在通海当上了通海节度使,后来开创了大理国,成为大理国的国王。一直到段正明结束,共经历24帝王,共318年。唐宋时期,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白蛮贵族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孙在这里相继统治了317年(937-1253年)。云南大理段氏后裔的《段氏宗谱》上说:"段氏之先,武威郡人也。有名俭魏者,佐蒙氏阁逻凤(南诏国王)有功,六传至思平而有国。改号大理,时后晋天福二年也"。大理国第一世皇帝,名段思平,其子段思英,孙子段思聪等等,父子名字中都为"思"字。这是由于段氏在云南生活数代之后,受到当地父子联名的影响。

庙号 帝号/谥好皇帝名 在位时间 年号(选最主要一个)

太祖 神圣文武帝 段思平 937-944 文德

文经帝 段思英 944-945 文经

圣慈文武帝 段思良 945-951 至治

至道广慈帝 段思聪 951-968 明德

应道帝 段素顺 968-985 明正

昭明帝 段素英 985-1009 广明

宣肃帝 段素廉 1009-1022 明启

秉义帝 段素隆 1022-1026 明通

圣德帝 段素真 1026-1041 正始

天明帝 段素兴 1041-1044 天明

兴宗 孝德帝 段思廉 1044-1076 保安

上德帝 段廉义 1076-1080 上德

广安帝 杨义贞 1080-1081 德安

上明帝 段寿辉 1081 上明

保定帝 段正明 1081-1094 保定

大中帝 高升泰 1094-1096 上治

中宗 文安帝 段正淳 1096-1108 天授

宪宗 宣仁帝 段正严 1108-1147 日新

景宗 正康帝 段正兴 1148-1172 永贞

宣宗 功极帝 段智兴 1172-1200 元亨

享天帝 段智廉 1200-1205 凤历

神宗 天开帝 段智祥 1205-1238 天开

孝义帝 段祥兴 1238-1251 道隆

天定贤王 段兴智 1251-1254 天定

在《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小说中登场的大理段氏,是一群精通武林绝学一阳指的武功高手。这个家族割据云南,称皇为帝,同时兼有世俗帝皇和武林世家身份,作者金庸先生对他们不可谓不厚待。

然而,真实历史中的大理段氏,从 《天龙八部》 登场的段正明、段正淳兄弟在位时期,便因为他们既不贤明,也不爱民,佞佛荒政、终日游乐,彻底沦为国相高氏一族的傀儡。

段正明、段正淳兄弟:

《天龙八部》同样的登场的“鄯阐侯”高升泰,可不是小说中的什么忠良之辈,而是个如王莽、曹丕一般的篡位权臣。他废掉“保定帝”段正明,逼他出家天龙寺,更自立为帝,改“大理”国号为“大中国”,本已终结了段氏政权。

然而两年之后, 高升泰病重,顾及高氏根基未稳,而段氏立国百年,尚存人心,便嘱付其子高泰明迎立段正明之弟段正淳为帝,高氏退居国相之位,保持权柄不失,便可无虞。从此以后,高氏子孙世袭大理国相,总揽朝政,把持政权。而段正淳之后的大理国,又被称为“后理国“。

段氏皇帝、高氏国相的两元体制相互制衡下,也令这个延续三百余年的政权,对外武功萎靡不振,全无其前身南诏国的赫赫武功。

唐朝时统治云南的南诏国,也就是那个传说中有位公主叫赵灵儿,有个驸马叫李逍遥的国家,历史上曾经破吐蕃,杀其国王,灭其十万大军,败大唐,杀十三万人,平缅甸,定真腊(柬埔寨), 两屠交趾,杀十五万人,寇略成都, 更向西打败狮子国(斯里兰卡),向南一路打到泰国湾,称霸中南半岛,和大唐王朝、回鹘汗国、吐蕃帝国并列为东亚大陆公认四大强国。

南诏(国名“大礼”的最大版图):

然而,等换了大理国统治云南后,在南诏时代被打得哭爹喊娘的缅甸人立马翻身了。

缅甸蒲甘王朝的开国之君“阿奴律陀大王”,一统缅甸后,挥军兵临大理城下,大理献上一尊碧玉佛像,一边调集各部族军队勤王,软硬兼施,才算把缅甸人送走。

大理国从建立以来,其举国君臣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和唐朝南诏国一样,得到中原王朝的承认和册封。

可惜,宋朝却是丝毫不解风情的高冷女神,从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起,便以挥玉斧于大渡河图纸,地图划界的形势,对云南疆土完全持放弃态度。

宋太祖:赵匡胤

长达一百多年里,北宋朝廷对大理段氏的态度就是不攻击,不交往,不接受臣服,也不要求臣服,当做野人蛮邦一般彻底无视,并多次拒绝其“互市”和朝贡要求,而且还被宋朝大臣吹嘘为:

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1118年),知黎州宇文常:艺祖取蜀舆地图观之,画大渡为境,历百五十年无西南夷患。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翰林学士朱震说:艺祖皇帝鉴唐之祸,乃弃越嶲诸郡,以大渡河为界。欲寇不能,欲臣不得,最得御戎之上策。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知黎州唐秬:弃越嶲不毛之地,画大渡河为界,边民不识兵革,垂二百年。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四川制置使赵汝愚:臣伏见黎州自太祖皇帝玉斧画河之后,二百余年,三陲晏然,一尘不动。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广西转运判官朱晞颜:自我艺祖断自圣谟,画大度河为守,夷人震慴天威,二百年不犯塞,逮今益以衰弱。

很显然,宋朝这种完全漠视重要邻国的鸵鸟政策,居然能够成功,以至于让士大夫官僚们自吹自擂什么最得御戎之上策二百余年,三陲晏然,一尘不动夷人震慴天威,二百年不犯塞,归根结底还是大理段氏实力太过孱弱,根本不能对宋朝边境构成任何威胁的缘故。

一直到好大喜功、四处开边的宋徽宗时期,大理国才终于朝贡成功,《天龙八部》的主人公,大理“宪宗宣仁帝”段正严(字和誉,被简化为小说中的“段誉” ),受封为大宋朝的「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

大理“宪宗宣仁帝”:段正严(段和誉)

大约是因为立国百年之后,终于得到了中原王朝对其统治云南地区事实的认可,段正严竟也因此被称颂为大理历史上的头等明君。

然而到了南宋高宗赵构在位时期,在以上保守派官员的主张下,宋朝再次严词拒绝了大理国的朝贡和互市要求,而大理国对此也无可奈何……“逮今益以衰弱”这个判断,倒是十分准确。

正因为宋朝对大理国和段氏都是彻底无视的态度,所以《天龙八部》小说中,大理皇太弟段正淳也好,镇南王世子段誉也好,在中原行走时都仅仅是寻常武夫、书生,从无宋朝官员对正常的藩属国王族那样迎来送往,中原武人嘴上尊称一声”段皇爷“”段王爷“,亦不会当真以帝王视之。这点倒是难得符合历史真实。

大理“中宗文安帝”段正淳其人,真实历史也确实畏妻如虎,还写了所谓《赞妻文》遗存下来:国有巾帼,家有娇妻。夫不如妻,亦大好事。妻叫东走莫朝西,朝东甜言蜜语,朝西比武赛诗。丈夫天生不才,难与红妆娇妻比高低。

段正淳与其妻子高升洁:

文中满是阿谀之词,全无身为国君和丈夫的矜持,只因他的皇后就是高氏之女,高升泰的妹妹高升洁,也可以认为她就是段誉的生母刀白凤的历史原型。

显然,既然高氏一族在大理如此权重,段正淳想要把她厌恶的秦红棉、阮星竹、甘宝宝、李青萝、康敏等女子,名正言顺收纳入后宫为妃嫔,是绝无可能之事了。因此才让这些女子沦为情妇外室,还给儿子段誉弄出一大堆的私生女妹妹。

而段正严(段誉),在位40年,虽力图振作,却不能挽回江河日下的国势,亦不能制止高氏一族对皇权的侵夺,灰心之下也去天龙寺出家。

正严即励精图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万一,盖势之所趋如水之就下,回狂障决不可得矣。

上世纪60年代,最早在《明报》连载的《天龙八部》小说中,段誉被段延庆擒入石屋,欲逼迫他和木婉清玷辱段氏声名时,保定帝段正明决定,让高升泰的女儿高湄和段誉定婚,将此事举国公告 , 以此遮羞。

连载版《天龙八部》: 段誉哪知这一日一晚之间,外面已起了极大的变化,他父亲已被册封为皇太弟,他自己则由父母之命,聘下高升泰的女儿高湄为妻。大理城中锣鼓宣天,众百姓欢庆这两件喜事和废除盐税,他却倚在石壁之上,发著高热,神智迷糊。

显然,作为大理皇位第二继承人,段誉的正妻当然必须是高家女。这个情节连同高湄这个人物,之后在通行版小说中被删掉,纯粹是为减少“段誉苦追王语嫣”一事,对主角的道德减分而已。毕竟,书写的是古代的事,看书的可都是视一夫一妻制为天理的现代人。

而到了2003年的世纪新修版,金庸先生再次改动情节,一边让王语嫣回到慕容复身边,一边让段誉同时收纳了木婉清和钟灵, 立木婉清为贵妃、钟灵为贤妃、以及西夏公主赠送的侍女晓蕾为淑妃。 同时也明确了段誉在年老后出家为僧的剧情,契合真实历史。

新修版《天龙八部》: 段誉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传位于其子段正兴。段正兴史称“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贞”。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帝后,也避位为僧,传位于其子。段正兴之母姓名,史无记载,是木婉清、钟灵、晓蕾,还是别位嫔妃所生,便不得而知。

木婉清和钟灵之所以不能成为大理皇后,也不能明确为下任皇帝段正兴的生母,如果参照真实历史,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当然这个位置,是必须为真实历史中的高氏女,或者连载版小说中的高 湄这个人物虚席以待的缘故。

从这个角度说,王语嫣最终选择离开段誉,回到她自己已经能完全掌控的、神志不清的慕容复身边,而并非陷身于全无胜算的后宫争斗中,不失为明智之举。

事实上,段正严(段誉)之后还活了29年,94岁才去世。而他的儿子段正兴在位25年后,也让位出家了。这时的大理国,已经是他的孙子 “宣宗功极帝"段智兴在位。也就是说,《射雕》小说中的“南帝”一灯大师,在成年之后,是肯定见过其祖父段誉的。

大理宣宗功极帝:段智兴

段智兴在位期间,和高氏国相一起笃信佛法,朝夕焚咒,不理国事, 小小国家里兴建佛寺无数,令百姓劳苦不堪,国家持续衰落。

智兴奉佛,建兴宝寺,君相皆笃信佛教,延僧入内,朝夕焚咒,不理国事。

公元1254年,忽必烈率蒙古大军攻打大理,国相高泰祥率部不屈抵抗,壮烈殉国,被斩首于五华楼,段智兴的玄孙、大理末帝段兴智投降后,被蒙古人委任为大理总管, 继续治理云南中西部地区,虽然丢了皇位,却也终于摆脱了此前上百年的傀儡地位。

此后大理段氏一族,便积极协助蒙元统治云南,侵攻他国, 如段兴智本人,便是为蒙古人“忠勤王事,阵没军中”,因此被蒙古人追谥为“向义天定贤王”。

而《神雕侠侣》中,段智兴(一灯大师) 这个大理前任皇帝,连同其臣属弟子点苍渔隐、朱子柳、武三通等人,协助汉人大侠郭靖黄蓉夫妇镇守襄阳, 如同助南宋抗击蒙古的盟友,则纯系小说家的美化粉饰了。

求<<剑川段氏家谱>>这本书的全部内容!

  据史书记载:剑川段氏家谱  一 姓氏源流  段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政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春秋时,  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