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陶氏辈分
字辈: 湖南宁乡陶氏字辈:河岳精英淳厚希,钟祖开嗣继俊伟,昌明万重日欣荣,贵显乾坤瑞应德,维新士兴文章美,佑启贤良裕后人。
广西鹿寨陶氏字辈:善积全家庆,恩孙世代昌。
湖南浏阳陶氏字辈:世德刻成,九宗功庆,佑良人材,为国树和,奈乃家强。
湖北武汉陶氏字辈:启明懋守德,维宏加正字。
安徽长丰陶氏字辈:积德传有庆,存辛理志强。
江西南昌陶氏字辈:尚云佳运昌,英贤召其绪,端学茂儒修。
四川遂宁陶氏字辈:廷守继应,大国成文,天锡知学,万世荣昌。
黑龙江绥化陶氏字辈:文崇忠信,圣化永传,学思悌道,一真万年。
山东威海陶氏字辈:嘉传遵俊泽,伦宪启家升,恩义纬思广,范章智宝成。
潮汕地区。济海世家陶氏在潮汕地区。济海世家是各姓的郡望共用的姓氏,济海世家包括陶、江、葵、柯、丁、左、庾七个姓,起源于中国的潮汕地区,所以如今在潮汕的乡村宗祠建筑的大门上,仍然会悬挂有济海世家的牌匾。
江宁名人 陶保晋 是“大汉奸”吗?他有“通敌谋反”的犯罪事实吗?蒋介石政府依据什么“通敌谋反”事实判下陶保晋的汉奸罪?
日寇如何残酷迫害陶保晋的?1938——1942的四年期间陶保晋的 所谓“自治会长”等伪职是日寇强拉硬派的,还是他自愿和“自任”的?他 做了什么伤害百姓的事?他是自始至终经历了“告病离任”、“公开辞职”、“撤职查办”和“四处逃亡”吗?他的慈善组织——南京红卍字会是在做“赈灾济贫、战乱救助”吗?他的《红卍档案》——掩埋南京无辜同胞43121人,不是史无前例地在审判日军战犯的国际法庭上震惊中外吗?
陶保晋1920建成的《陶庐》遭遇了怎样的命运?合法经营18年的民族实业——《陶庐》1937年被日寇野蛮冲入、霸占8年后为什么变成了日伪“逆产”?是日寇馈赠的吗?按此逻辑:所有中国被日寇霸占的都是“逆产”?为什么国民政府不向日寇索赔?为什么不将私产归还原主?为什么在关押陶保晋之前,军、政互争《陶庐》“使用权”?私产《陶庐》怎么变成了《蒋介石专用温泉别墅》?
为什么陶保晋的慈善组织——红卍字会长的身份被写进“汉奸判决书”的主要犯罪事实 里?南京红卍字会是日伪特务组织吗?他的《红卍档案》不是在国际法庭上提供了日寇屠杀无辜百姓残暴罪行的铁证吗?“埋尸”是为日寇“销赃”吗?“销赃”又为何要入“红卍字会档案”呢?这是汉奸所为,还是社会贡献?
为什么要对爱国法学家、宗教慈善家判下“通敌谋反”的重罪和重罚?
究竟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才是“陶保晋的真貌”?究竟谁该对历史、对子孙后代、对误导社会负责? 历史不容颠倒,社会和良知遵循责任和公道! 侵华日军为了在南京站住脚,千方百计拼凑组建维持会、自治会。他们为了利用陶保晋及南京红卍字会的社会影响力,不遗余力地威逼陶保晋,并多次拉他参与筹备组建工作。陶保晋几经推辞,并有声明在先:“锡三笃信神权,办理道院红卍字会历十有六年,向守会章,不闻政治。”“红卍字会的宗旨:不涉政治、维护和平。”。并多次提出:“中国人必须自己管理自己,无须谁来维持”。“维持社会秩序首先要停止杀人。 ”“红卍字会职员不能参与政治 ,且南京处在瘟疫蔓延的危机之中,红卍字会无力参与慈善以外之事务”。在陶保晋一再坚持下,他们终于确定了正副会长的其他人选。
但就在1938年元旦鼓楼市民大会之前,在陶保晋不知情的背景下,突然宣布他为“南京自治会会长”。 陶保晋愕然而无措。在他的《辞职书》里,真实地写下了他的处境和遭遇:“此次为维持治安,追随同人之后,本已推举正副会长。有人乃在领事会集会,时忽被前机关长佐方先生临时变更,推重锡三,田中领事等从而赞助。虽声明卍字会职员不能参与政治,固辞不获,勉暂担任,以让贤能,曾经当众声明。孰知冥冥之中已受谴责,午夜焦思,百感交集。”就在这种“突袭” 和“焦思”;“固辞不获”和“已受谴责”的复杂境遇下,他被推到南京市民大会上宣读自治会的成立宣言。拉贝日记里也记下了他的“意外”;“孙、王和陶3位先生是隶属于我们的红卍字会的成员,我们对这些任命感到有些吃惊,但没有理会。南京,1938年1月1日 ”
鼓楼大会之后,陶保晋为违背道旨和良心的登台之举,羞辱难忍,旧病复发,1月8号正式告病假而离开自治会。就在他养病期间,日寇派员手提“生梨”,名为探病,实以“生梨”隐喻“生离死别”相威胁。紧接着又发生了日寇夜袭陶府进行扫荡,所有贵重物品、古董字画、敬奉的道祖佛堂神龛、陶氏祖宗牌位均被日寇洗劫一空。陶保晋于1938年3月10日写下了一份《自治会长的辞职书》!——日寇侵华和陶保晋受害的见证:“两月以来,负责有人,锡三并无若何责任,亦无经手事件,正在专心疗养脑病,尚未痊愈。忽市府路家宅又被劫一空。”又写道:“此重言声明:所有会长虚名及任何名义一概辞谢,否认慰留。俾资静养而遂初衷。”他将奉行的《卍会宗旨》附在《辞职书》里,退回了所发的“自治会臂章”以及补发的会长津贴。并印制百余份发向社会。
这份沉甸甸的饱含血泪的《辞职书》,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戚厚杰先生从尘封的故纸堆里发现,并于2005年公诸于世,在中外学者参加的纪念东京审判60周年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学术年会上。戚厚杰先生以这份出自陶保晋真迹的《辞职书》为实证,郑重地说: “陶锡三辞职书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一个证明 。” 1937年冬,南京陷入兵荒马乱的灾难之中,陶保晋领导红卍会字奔忙于连络各方人士和外国教士弘道展慈,祈求和平。扩建救护队、掩埋队、难民收容站、临时诊所。设粥棚、施棉衣,以“薄棺收掩”死于贫病和战火中的不幸者,就连被炸死的日军飞行员也给与人道收掩。南京红卍字会竭尽全力的救助义举百姓有口皆碑;会律严明的红卍字会件件有案可查。
红卍字会长陶保晋和他的社会影响力以及精通日语的个人背景,被入侵者视为非得不可的一块“亲日肥肉”,他们有备而来,有谋而动。首先在军事占领的同时,野田部队冲进陶保晋在汤山的《陶庐》温泉别墅,疯狂扫荡、狂饮乱舞之后,立即霸占为日军司令部所有。接着便开始软硬兼施地逼他参与组建伪政权。
令日寇大出所料,陶保晋竟公开以红卍字会“不涉政治”、“不作慈善范围以外之企图”等道教宗旨相对抗。一面不断地吞食他在南京夫子庙和将军庙等处的地方实业,打击他的慈善基地。一面突然袭击式地将早已确定好的自治会正、付会长的人选,“临时变更”为陶保晋。在陶保晋以养病为由离开自治会后,日寇更加恼羞成怒、步步紧逼,白日不断骚扰,派员登门探视,以一筐生梨,隐喻“生离死别”相威胁。夜间突袭陶府旋风式的扫荡洗劫,将所有贵重物品、古董字画、道祖神龛经文、陶氏祖宗牌位、宗族家谱一扫而空。在《铁帐难消:日本究竟欠中国人民多少》一文的有关章节里()有与陶保晋1938年3月《辞职书》相吻合的纪实:“所有全部红木家俱及衣箱,瓷铜器与一切物品,约值四五千元,被劫一空。唯内有佛堂一间,供奉老祖宗笔画像,与历代祖宗神位像,并道院传授《太乙北极真经》及《午集正经》、《未集经髓》与各种经典,今竟全行被劫。日军在南京对于不能抢走的文物便破坏掉。
日寇对其掠夺罪行自始至终予以抵赖、置之不理陶保晋的投诉,反而不断以各种方法威逼、强派他担任会长、委员等虚设的伪职。1942年陶保晋利用“立法委员”的身份,抵制伪政府为日寇筹措军粮的粮食收购政策,以缓解 百姓的粮荒之苦,联名弹劾了汪伪粮食部长,又遭到秘密缉拿而四处逃亡,1942年2月的中央日报第二版头条刊登∶“立法委员陶保晋及检查委员吕一峰等三人勾结不法奸商对抗粮食政策,被撤职查办。”这是一件轰动全城的大事,却又是一个盗铃掩耳、转移视听,陷害正义之举的阴谋。但诬告最终经不起查证,日伪只好草草收兵,陶保晋才逃过一劫。
抗战胜利后,更大的灾难又一次降临在70高龄的慈善家陶保晋的身上,他被军统特务机关以汉奸罪押进黑牢。他以法学家的判断力和自己的一生作为,向高等法院坦荡地、全面地呈交了“无罪证明”。但他的1938年的《辞职书》被暗中删除了;1942年他的“弹劾汪伪粮食部长案”和他的秘密缉拿证明不翼而飞了;他的撤职查办案被篡改了,,,,,。
但是,他的红卍字会1938年---1939年的救助难民和日寇南京大屠杀掩埋4万3千余人的历史档案、照片等铁证,此时正握在中国首席大法官 梅汝璈手中,在国际法庭上发生了使战犯惊魂的作用。
而陶保晋却在没有任何罪证的军统特务机关的公诉下,被判下“共同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的重罪和重罚,把日寇霸占的陶保晋合法经营和合法继承的产业全部作为“逆产”没收了。民间宗教慈善组织 南京红卍字会被诬陷为“出面组织”伪政权的汉奸特务组织。
陶保晋遭受殃及后代的灾难、南京红卍字会和他的慈善事业被彻底摧毁,1948年6月,陶保晋出狱两个月后,他在起草一份济南红卍字会长的悼词时,悲伤和冤狱之痛纠结,猝然倒在南京火瓦巷24号红卍字会的办公室里,含冤离世。
丁氏家谱大全
1上海云间丁氏 谱一卷
丁佩撰
近代武进陶氏石印本世纪 一册
上园
注:附於《吴县沈氏综谱》
2江苏濡须苏南丁氏宗谱十六卷
(清)丁大年修
清光绪七年(1881)五果堂本刻本 十八册
河北大学
注:分宗谱始修於明永乐间。
3 江苏溧水丁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丁存泰纂
民国十年(1921)继善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县东屏乡蔴山
注:丁一桢初修于清道光十一年。
4 江苏丰县丁氏谱 序一卷
(民国)丁敬尚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钞本
江苏兴县套楼乡谢集
5 江苏泗阳县丁嘴支老长房丁氏族谱七卷
(民国)丁明绸 丁明森三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石印本
江苏泗阳县三庄乡尤圩村
6 江苏淮安山阳丁氏族谱不分卷
(清)丁晏重修
清同治七年(1881)刻本 一册
吉林大学
7 江苏江都丁氏族谱二卷
(民国)张为汇纂辑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江苏镇江市博
8 江苏南通丁氏宗谱三十卷
(清)丁邦球重修
清道光五年(1825)裕昌堂刻本
江苏南通市图(存卷7、30)
9 江苏南通丁氏族谱十三卷
(清)丁若孚纂修
清道光十三年(1833)本刻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
10江苏镇江京口丁氏族谱八卷
(清)江为霖辑
清嘉庆十三年(1808)木活字本 八册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注:封面题《润州丁氏家乘》。
11江苏镇江润州丁氏家乘六卷
(清)丁先珍 丁凝等重修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留馀堂重刻本 六册
哈尔滨师大
注:书口题《丁氏族谱》。丁宏撰创修於清乾隆三十九年.
12 江苏镇江古润开沙丁氏重修族谱八卷
(清)陈启阑等修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留馀堂活字本 八册
美国
13 江苏镇江京江丁氏族谱八卷
(清)丁绍遵等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刊本
江苏镇江市图 江苏镇江市博 美国
14 江苏镇江润邘丁氏族谱十卷附新增谱五卷
(清)丁达福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留馀堂木活字本 十一册
美国
15 江苏镇江京江丁氏支谱传略 录不分卷
(清)丁立中 丁立鋆等编纂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松铭堂活字本
辽宁图 吉林大学 江苏镇江市博(二部)
16.江苏镇江丁氏族谱六卷首一卷
(清)丁治寅主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留馀堂活字本 六册
历史所
注:丁晔始修于宋景炎元年,此为八修。
17 江苏镇江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丁立中纂修
稿本
浙江杭州市图
18 江苏丹阳东门丁氏十三修族谱二十六卷
(民国)丁绳祖 丁允和等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世贤祠活字本 三十二册
北图
注:版心韪《丁氏家乘》。
19 江苏常州丁氏宗谱四十六卷首六卷
(清)丁儒南 丁楚英重修
清光绪十年(1884)双桂堂木刻本 三十六册
河北大学
20 江苏常州毘陵丁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丁金叙 丁振刚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双桂堂活字本 二十六册
21 江苏常州丁氏重修宗谱□□卷
双桂堂木活字印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3、17、19-24)
注:其中记事止清咸丰十年。
22 江苏常州董村丁氏宗谱□□卷
双桂堂木活字印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4下)
注:其中记事止清光绪二十五年。
23.江苏常州丁氏家乘八卷
(清)丁增德 丁应骐等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双桂堂本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注:封面、雇页作《丁氏宗谱》
24 江苏常州毗陵丁氏族谱十二卷
(民国)丁坤朝等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双桂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25 江苏无锡南塘丁氏真谱十卷首一卷世系表十卷 一卷
(民国)丁锡镛主修
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八册
北图
26 江苏无锡丁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丁福联重修
民国十八年(1929)双桂堂铅印本
历史所 吉林大学 苏州大学
注:丁认始修於于明嘉靖二十九年
27 江苏常熟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丁学羲 丁恩祜纂修
清光绪十年(1884)丁氏羲庄刻本 二册
江苏苏州市博
28 江苏常熟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丁秀庄辑
清同治十年(1871)刊本 二册
上海图
29 江苏吴县夫椒丁氏族谱六卷
(丁)丁兴周 丁德容等编修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木活字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注:一名《丁氏宗谱》。
30 江苏吴县夫椒丁氏宗谱六卷
(清)丁梦熊 丁颜铸等重修
清道光三年(1823)椒荫堂刻本
辽宁图
注:明万历四十一年始修。
31 浙江杭州丁氏谱牒一卷
清丁氏嘉惠堂钞本 一册
浙江图
32 浙江萧山萧南历墅湖丁氏宗谱六卷
(清)丁仕蛟 丁仕彪撰
清道光八年(1828)瑞松堂刻本
辽宁图
33.浙江萧山丁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丁起鹏等修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活字本,二十册
北图
34 浙江萧山丁氏宗谱不分卷
(清)丁朝栋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敬爱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35 浙江萧山丁氏家谱十二卷
(民国)丁南生主编 丁峙白等编
民国二十一年(1932)敬爱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河北大学 美国
36 浙江奉化丁氏宗谱六卷
(民国)方汝济纂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谱始修于明万历五年。
37 浙江湖州乌镇丁氏族谱一卷
(清)丁寿祺重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钞本
辽宁图
38 浙江新昌彩烟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承瑞等纂修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本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1-11)
39 浙江新昌彩烟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友贞 丁祖宪纂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1、2、4、6-8、11、12)
40 浙江新昌彩烟丁氏宗谱十四卷
(民国)丁志贤 丁绍荣编辑
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41 浙江新昌南洲丁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丁明盛征修
民国七年(1918)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存卷12)浙江嵊县明山乡许宅村(存卷1、2、5、12)
42 浙江上虞夏湖溪丁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清)丁达先修 丁耀南纂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瑞松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浙江图
43 浙江上虞夏溪丁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丁渭封修
民国十三年(1924)瑞松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
北图 浙江图 四川图
44 浙江上虞虞东丁氏宗谱四卷
(民国)丁银北等编纂
民国十四年(1925)承德堂铅印本 四册
北图
注:丁龄始修于明万历二十五年。
45 浙江嵊县剡城丁氏宗谱六卷
(清)丁载和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木活字本 六册
天一阁
46 浙江嵊县剡西丁氏宗谱不分卷
清光绪六年(1880)留馀堂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47 浙江兰县丁家村丁氏宗谱六卷
(民国)童辉 丁懋得重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本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
48 浙江常山丁氏宗谱三十六卷
(民国)丁文达 丁只玉续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毛良坞乡东岭村
49 浙江常山丁氏宗谱六卷
(民国)徐燮重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本刻本
浙江常山县青石乡丁家村(缺卷2、5)
注:谱始修于明万历十四年。
50 安徽徽州丁氏世宗谱不分卷
钞本 一册
安徽绩溪县横坞
注:谱中记事止于清光绪十二年。
51 安徽枞阳枞川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子固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十二册
安徽图
52 安徽怀宁丁氏宗谱七卷首三卷末一卷
(清)丁佐廷等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松兆堂刻本 十二册
人民大学
53 安徽怀宁丁氏族谱一百一十卷首三卷末一卷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缺卷首1、卷3、14、24、53、60-62、79、87、88、93、96、105)
54 安徽蒙城蒙邑丁氏家谱八卷着二卷
(民国)丁化南 丁企辉等重修
民国九年(1920)毫县福萃石印馆石印本 十册
河北大学
55福建连江齐阳丁氏族谱一卷
(民国)丁美元续修
民国四年(1915)稿本
福建连江县档
56 泉州丁氏族谱
(明)丁仪等修
传钞泉州丁氏钞本 一册
福建图
注:附地契。
57 山东丁氏族谱四卷
(清)丁元爵 丁研书等续修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黄县、日照、诸城等地。
58 山东丁氏族谱十二卷
(清)丁麟 丁世佳纂
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
北图 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华东师大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黄县、日照、诸城等地。丁朝斡首修于清乾隆三年,此为五修。
59 山东栖霞丁氏谱书一卷
(民国)丁奎五纂
民国三十年(1941)修 钞本
山东栖霞县官道乡河崖村
60 山东黄县丁氏族谱
山东黄县县志
61 山东日照丁氏家乘五十四卷
(清)丁懋五重编
清咸丰七年至十年(1857-1860)刻本 十一册
北图
62 山东日照丁氏家乘八十二卷
(清)丁聊羽等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刊本
山东日照市图 美国
63 山东日照丁氏家乘九十三卷
(民国)丁文玞编
民国十五年(1926)上海铅印本 二十八册
上海图
64 河南永城丁氏族谱四卷
(民国)丁卓牵纂
民国十四年(1925)石印本
河南永城县马牧乡
65 河南郏县丁氏家谱
钞本
河南郏县吴寨村
66 湖北新洲丁氏宗谱七卷
(清)丁传熙编
清同治末年钞本
湖北新洲县三店镇竹园村
67 湖北宜昌县白菓园丁氏族谱一卷
(清)丁朝品补修
清同治五年(1866)钞本
湖北宜昌市档
68 湖北咸丰丁氏族谱一卷
(民国)丁德善撰
民国三十五年(1946)修钞本
湖北咸丰县档
注:马丁寨丁氏
69 湖南上湘丁氏族谱四卷
(清)丁文斐 丁文仕纂
清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 一册 湖南图
注:该族散居湘潭、湘乡等地。
70 湖南丁氏五修族谱十五卷
(民国)丁文乐 丁广文等纂修
民国十四年(1925)济阳堂刻本 十五册
广东中山图
注:该族散居湘潭、湘乡等地。
71 湖南丁氏六修支谱十一卷首四卷
(民国)丁流琪 丁流峻等修
民国十三年(1924)应北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3)
注:该族散居宁乡、湘乡、湘潭等地。
72 湖南长沙丁氏族谱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丁传湜等修
清宣统三年(1911)雍睦堂木活字本 二十四册
人民大学
73 湖南宁乡丁氏五修支谱□□卷
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
湖南园(存卷首2-4,卷1)
74 湖南宁乡为宁丁氏五修家谱□□卷首二卷
(清)丁玉齐齐修 丁玼莹等纂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济阳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一部存卷首1、2,又一部存卷首1)
75 湖南宁乡为宁丁氏六修家谱二十六卷道三卷
(民国)丁树峰等 丁克让等纂
民国十四年(1925)济阳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3)
76 湖南湘乡上湘北门丁氏续修族谱八卷首三卷
(清)丁仙姿修 丁鹤立 丁鹤喧
清光绪十八年(1892)萝松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上、中、下)
77 湖南湘乡横洲润丁氏五修族谱二十六卷
(民国)丁氏合族修
民国十六年(1927)济阳堂活字本
历史所 湖南图(存卷1、3、4、6、7)
注:丁时通始修于清乾隆十八年。
78 四川合川丁氏族谱
(清)丁树诚纂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修 民国二十一年
(1932)丁禹孝增补石印本 一册
四川重庆市图
79 四川仪陇丁氏宗谱一卷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 光绪间钞本
四川仪陇县档(残)
80 四川宣汉丁氏族谱一卷
清宣统元年(1909)木刻本
四川宣汉县五宝乡二村
81 甘肃庄浪丁氏三代宗亲族谱不分卷
(清)柳鉴纂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修 钞本
甘肃庄浪县刘庙乡丁家山
82 香湖丁氏家乘六卷
(清)丁桂芳 丁策定同辑
清乾隆刻本三册
北图
注:卷末有钞配页
83.丁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
(清)丁士涵纂
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 十册
北图
84 丁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丁有铭编
清光绪刻本
江苏苏州市图(存卷10-15、17-24)
85 丁氏家谱七卷
(清)丁午编
稿本 六册
上海图
86 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写本 一册
美国
87 丁氏宗谱一卷
民国十六年(1927)重修刊本
浙江新昌县档
88 丁氏支谱二卷
(民国)丁传湜纂修
民国三十四年(1935)金蛟总祠活字本 二册
吉林大学
贵州陶氏辈分
本文2023-10-08 19:02:4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05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