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诗人出生于南安洪梅?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3收藏

哪个诗人出生于南安洪梅?,第1张

1、释会机,生于南安颇兜。

2、李延寿,独立完成正史《南史》《北史》,生于相州(今河南安阳)。

3、庞德,斩杀郭援,射关羽中额,生于南安狟道,219年去世。

4、柯述,1017年生于福建南安县,1111年去世。

5、岳飞,连结河朔,积极与义军联络抗金;收复襄阳六郡,北伐中原,1103年3月24日生于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1142年1月27日去世。

6、李凤娘,恭王妃→皇太子妃→皇后 →太上皇后,1144年生于河南安阳,1200年去世。

7、善珍,1194年生于泉州南安,1277年去世。

8、吕大奎,1230年生于南宋泉州南安朴兜村,1279年去世。

9、崔铣,1478年生于河南安阳,1541年去世。

10、郭朴,吏部尚书 武英殿大学士,1511年5月14日生于河南安阳,1593年6月17日去世。

11、傅应嘉,他同戚继光、俞大猷并肩作战,战功累累,1524年生于福建南安,1567年去世。

12、黄华秀,1559年生于南安石井镇东安下村,1597年去世。

13、郑芝龙,大海商,开台先驱,抗荷英雄、真命船王,1604年4月16日生于福建南安石井,1661年11月24日去世。

14、陶澍,督办海运,整顿盐政,兴修水利,1779年生于湖南安化县小淹镇陶家湾,1839年去世。

15、罗绕典,1793年生于湖南安化,1854年去世。

16、马丕瑶,设立官书局,倡办蚕桑,开设机坊,1831年生于河南安阳市蒋村,1895年去世。

17、黄自元,1837年生于湖南安化县龙塘乡,1918年去世。

18、谭莹,1842年生于湖南安仁,1926年去世。

19、张凤台,1851年生于河南安阳崇义村,1925年去世。

20、黄中流,开设医馆。1863年生于南安丰州旭山村,1947年去世。

21、吴记藿,1866年生于南安市码头南村,1932年去世。

22、黄奕住,爱国华侨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1868年生于福建省南安县,1945年6月15日去世。

23、刘亨赙,军人,1872年4月生于福建南安县码头刘林村,1926年5月24日去世。

24、叶启元,1873年生于南安金淘,1949年去世。

25、彭国钧,教育家,1877年生于湖南安化县小淹沙湾张家冲,1952年去世。

26、刘青霞,创办《中国新女界》,捐资《河南》杂志等、赞助革命创办了河南的第一所女校,1877年生于河南安阳,1922年去世。

27、梁后宙,1884年生于福建南安县,1975年去世。

28、陈坪,1884年生于南安石井苏内村,1956年去世。

29、吴瑞玉,1886年生于南安县诗山古宅。

30、王幼侨,河南大学教授。1888年生于河南安阳,1951年去世。

31、傅若谦,中医师,1890年生于南安,1989年去世。

32、石化龙,1890年9月13日生于广西藤县南安乡禤洲村,1948年11月1日去世。

33、陈世哲,加入同盟会,参与光复闽省义举,1891年生于南安西溪小霞美乡,1926年去世。

34、戴愧生,1892年生于福建南安。

35、郑文语,1892年生于南安,1961年6月去世。

36、李光前,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创立南益集团、设立李氏基金会,1893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梅山镇芙蓉乡,1967年去世。

37、洪开年,1893年生于南安蓬华乡,1986年去世。

38、黄紫霞,1894年生于南安罗东,1975年去世。

39、扈先梅,军人,台儿庄战役,1896年生于河南安阳,1938年去世。

40、陈佩玉,1899年生于南安莲塘,1940年去世。

41、叶克胜,1899年生于福建南安诗山仙境村,1961年去世。

42、卢天放,1899年生于湖南安化七星街(今涟源市),1927年去世。

43、石超庸,1899年生于广西藤县南安公社赤水大队,1968年9月5日去世。

44、刘梦苇,诗人,代表作品有《孤鸿集》等,1900年生于湖南安乡,1926年去世。

45、姚弋仲,酋长,南安羌族酋长,280年生于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县首阳镇梁家营村红崖山),352年去世。

46、姚苌,建立后秦,擒杀前秦苻坚,330年生于南安赤亭(甘肃陇西西梁家营村),394年去世。

47、周弘正,南朝大臣 豫州大中正 尚书右仆射,496年生于汝南安城,574年去世。

48、高长恭,邙山大捷、白狼城之战,541年生于北齐安阳(今河南安阳),573年去世。

49、陈黯,805年生于泉州南安,877年去世。

50、义存,822年生于福建泉州南安涧埕村。

51、姚襄,将领、军阀,约331年生于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357年去世。

2022年。根据查询南安市政府官网得知,国专中心小学芙蓉校区项目是南安市2022年重点项目,占地531亩,总建筑面积约275万平方米,包括1栋集教学区、图书区、公共区、食堂、综合区和宿舍区的教学综合楼,于2022年投入使用。

  一、 姓氏源流

  龙(Lóng 龙)姓的来源因多涉及神话,故不可详考,源出有七:

  1、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是为河南龙氏。

  2、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因舜的活动地域在晋南地区,故此支龙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为山西龙氏。传两千多年至汉代,有龙勉,因仕从河北钜鹿诏迁扶风京兆,传四代有龙述,字伯高,龙伯高初任山都县令,汉光武帝时升零陵太守,官于楚,家武陵为武陵始祖

  3、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御龙氏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天水。如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

  4、出自古代神话传说,豢龙氏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董父,已姓,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是为湖北龙氏。

  5、出自西汉牂牁地区有龙姓。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氏。牂牁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

  6、出自地名,以采食地为氏。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7、出自其他源流和小数民族有龙姓:

  ① 据《北史》所载,焉耆国(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西南)、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其君王皆为龙氏。

  ② 小数民族中有龙姓。在我国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二、迁徙分布

  传说时代的龙姓发源地为河南、山西、湖北。由于龙姓支派较多,故而分布较广,这一特点使得龙姓迅速地向四周地域扩展繁衍开来。约在汉代,甘肃和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间地已是龙姓繁衍的三大中心。此期,蜀中(今属四川)有龙姓迁入者,后又南迁至贵州,形成四大姓氏(龙、傅、尹、董)之一。魏晋南北朝时,中原龙姓为避战乱而南迁,促使了南方龙姓人口数量的增长,这次迁徙也为后来江南龙姓发展势头盛于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北史》所载:“且弥王、焉耆国王皆龙姓。”焉耆国为西域小国,龙会当政时,曾击败龟兹王,一时葱岭以东,皆率服,其子龙熙在位时,投降后凉,遣子入侍,渐与汉族相融。唐宋时期,八番中的龙番,酋长皆龙姓,后分为大龙番、小龙番安抚司,养龙坑、谷龙、上龙长官司,安龙土千户。宋元时期,龙姓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南迁,促使南方龙姓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明清时期,上述“龙番”各分支发展成为“龙家”,渐与汉、布依、水、苗各族相融。从龙姓历史演进过程来看,这一过程,即体现着北方龙姓与南方各族相融,又体现着少数民族龙姓与汉及其他各族相融。就在这一步步的相融中,龙姓完成了遍布华夏的历史旅程。今日龙姓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等省为多,最近调查表明,四省龙姓均属武陵郡江西龙庚支派,约占全国汉族龙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他们迁徙原因是宦游,与五胡乱华无关,龙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四。

  三、历史名人

  龙 子:最早见于史籍的龙姓名人,据说,这位贤人又被称为龙叔,由于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而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因而青史垂名。

  龙 且:秦末名将,官拜先锋,后封大司马。

  龙 勉:生于西汉元光元年(公元前130年),祖藉河北钜鹿,汉时官于秦,子孙定居扶风京兆。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任程邑学长。

  龙 述:字伯高,扶风京兆人,生西 汉元寿(公元前1年)2月15日 ,东汉时,初任山 都长,建武(公元49年)为零陵太守,家武陵,龙氏因以武陵郡名。

  龙 庚:字西仲,生唐元和(807年),开成(838年)举人,自道州出任江西庐陵吉水丞,时芝巢义举,道梗难归,父子孙曾避居永新莲塘,为永新肇基一世祖。

  龙 况:字景荀,生咸通(860年),龙纪元年(889年)任大理事十五评事。卒天佑13年(916年),葬盐堆岭,有诗云:“富贵千百世,居分亿万家,子孙流出外,永远有声华”。生5子,皆显贵。

  龙 琰:字太初,北宋元符(1099年)举人,任安远尉。宋代诗人。 曾以诗人名义拜见王安石,并作《沙诗》一首,赢得王安石赞许。

  龙禹官:字相丞,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被封为南昌节度使。又封为湖南安抚招讨使,平定楚苗之乱。病故营中,追封为南平侯,谥忠武,并赐“湖湘世家”称号。

  龙仁夫:吉安(今属江西省)人,元代浙江儒学副提举,著有《周易传》一书。

  龙近天: 字飞,生于(1135年),终于(1223年),南宋孝宗淳熙四年进士,初任福建莆田知县,后升南雄路剌史,为官清廉,为民办实事,政绩彪炳,为世所颂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亲领南雄珠玑巷九十七家居民迁徙粤中

  龙 镯:宋代人,乾德年间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当地百姓绘《来鹤图》颂其德。

  龙 燮:清代著名戏剧家,望江(今属安徽省)人。著有《琼华梦》、《芙蓉城》等,颇称于时。

  龙汝言:字锦珊,安徽桐城人。嘉庆年间中一甲一名(状元),历官修撰,继任内阁中书。著有《赐砚斋集》。

  龙许保:明代贵州人,苗族,率众起义与官军对抗十余年之久,攻破印江、思州、石阡等城,后遭镇压,被俘遇害。

  龙文彬:清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间进士,《周易绎说》、《永怀堂诗文钞》、《明会要》等为其所著。

  龙汝元:字春舫(-1859):清直隶宛平(一作大兴,今均属北京市)人。行伍出身,曾从河南巡抚英桂镇压太平军,历任游击、参将。咸丰八年(1858年)升大沽协副将,助僧格林沁加强天津海防。次年英法联军挑起第二次大沽之战,他坚守北岸前炮台,手燃巨炮,重创敌舰,卒中炮阵亡。

  龙启瑞:字辑五,号翰臣(1814-1858):清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道光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在籍开办团练。后历任江西学政、江西布政使。著有《经德堂诗文集》、《小学高注补正》等。

  龙泽厚:清末广西临桂人,字积之,光绪优贡。以知县引见,在广州从康有为学,为万木草堂学长。曾参加桂林圣学会、上海强学会、上海不缠足会、上海中国国会和自立军起义。光绪二十九年(1903),因为参加 《苏报》工作,被清政府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曾主持旧金山《文兴报》。后为上海天游学院教务长。编有《南海先生上书记》。

  龙鸣剑:四川省荣县人。早年赴日留学,参加同盟会,后组织同志军,开展武装斗争,在去往叙州(今宜宾东北)的行军途中因病去世。

  龙 云:云南昭通人,原在军阀唐继尧部下任军长,后归附国民党,1949年发表声明,表示拥护中国***领导。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主席等职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中国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会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武陵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义陵(今湖南省溆浦南)。相当于今湖北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湖南省沅江流域以西,贵州东部及广西三江、龙胜等地。东汉移治临元(今湖南省常德市西)。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西北),西晋时移窒上邽(今天水市),北魏时相当于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县地。

  武阳郡:隋代将魏州改为武阳郡,治所在贵乡(今河北省大名东北),唐代又改为魏州。相当今河北大名、磁县、涉县、武安、临漳、肥乡、魏县、丘县、成安、广平、馆陶、河南滑县、浚县、内黄及山东冠县一带等县地。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太原市西南),北魏时相当于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武昌郡:公元221年孙权分江夏、豫章、庐陵三郡置郡,治所在武昌。西晋时有今湖北省长江以南,嘉鱼、咸宁、通山等县以东和江西九江、瑞县等市县地。

  南阳郡: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治所在今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汉辖境相当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间地。其后渐小,隋初废。龙述为山都长,山都是南阳郡的一个县。

  2、堂号

  世师堂、八德堂、敦厚堂:三堂号皆源自后汉龙述,字伯高,为山都长官。马援给他侄子一封信,劝他侄子学习龙述的两句话:“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谨约节俭,廉公有威。”马援称这是龙述的“八德”。皇帝知道了,提拔龙述为太守,说他“堪为世人师”。

  经德堂:清朝龙起端著《经德堂文集》,他的书房叫“经德堂”。

  遗安堂: 广东粤中地区支派,包括广州地区,佛山地区,肇庆地区,清远地区等,最新调查,村庄二百多条,人口10万余,旅居海外的占二成多,始祖龙近天, 遗安堂来由;刘表向庞公曰;不享官禄,无以遗子孙,公曰;世人遗之以危,我独遗之以安,未尝无所遗也故曰遗安遗安堂字派;(见粤中龙氏族谱)

  此外,龙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武陵堂”、“天水堂”、“纳言堂”、“敦本堂”、“忠勤堂”等。

  五、家乘谱牒

  全国:福建泉州龙氏族谱不分卷

  广东:;粤中龙氏族谱二卷, 顺德大良龙氏族谱十七卷, 花县大坳龙氏族谱不分卷, 花县南溪龙氏族谱, 东莞龙屋基龙氏族, 德庆大宁龙氏族谱, 高要金山龙氏族谱, 广州白云区大田庙边龙氏族谱,

  浙江:兰溪龙舒宗谱六卷

  江西:万载龙氏族谱(1782,卷数不清)、万载江塘龙氏族谱(卷数不清)、万载龙氏族谱(1812,卷数不清)、万载龙氏族谱不分卷(1839)、万载龙氏族谱不分卷(1876)、万载康乐坊龙氏族谱、万载龙氏族谱三十九卷首二卷末四卷、万载龙氏族谱二十卷、万载龙氏族谱十二卷首二卷末四卷、万载义井龙氏族谱

  湖南:配西高桥龙氏五修族谱三十七卷、长沙龙氏族谱十六卷、茶陵云杨龙氏族谱不分卷、湘乡上湘城南龙氏续修族谱十八卷、湘乡城南龙氏族谱八卷首一卷、湘乡龙氏族谱四卷首一卷、湘乡城南龙氏四修族谱五十二卷首四卷

  <

  重庆:大足县<龙氏宗谱>不分卷(2002) 。大足县高升镇<龙氏家谱>全一册(1980)。

  <

  六、宗族特征

  1、龙是中国人推崇倍至的神物,以龙为姓氏,亦是这一心理底蕴的表现。

  2、在龙姓的发展史中,更多地体现着民族相融的历史大趋势。

  3、龙姓字行辈份井然有序。

  贵州省麻江县龙氏族谱:再正通胜秀继祖永春光召世承忠德明生重大帮

南安,拥军故事讲不完

本报记者 刘美桢 文/图

拥军传统代代传

南安梅山某部战士小郭回想刚刚过去的春节时说,他这个春节过得相当满足,因为终于读到了最想读的新书《于丹论语心得》,他说他身边的战友们都特别感激李成智图书馆,因为他们是用真情在拥军,他们送来的书常常都是战士最渴望而又难以及时看到的。

李成智公众图书馆是由华侨捐建的国家一级图书馆,自开馆之日起,便优先向驻军官兵开放,免费为官兵办理借书证,并在驻军某部设立了10个馆外图书流动点,每个月流动图书一次均在百册以上。馆内还专设军人阅览室,并利用电子阅览室,为官兵免费提供电脑培训和上网查阅资料。

梅山镇还有一个全国知名的超级拥军迷——“兵歌老人”侯世恭。他是一位退休教师,他自己作词谱曲,为驻地子弟兵创作了数十首军旅歌曲,活跃了军营的文化生活,深受官兵们的喜爱,有的歌曲已在部队中广为传唱。

问侯世恭老人为什么为部队写歌,他说:“梅山是全国双拥的发祥地,拥军是我们这儿的传统,我只是以我之所长来发扬拥军光荣传统。”

像李成智图书馆、“兵歌老人”这样的铁杆拥军迷,在梅山、在洪濑、在整个南安市还有很多很多,从政府到部门,从企业到个人,南安人无不为双拥共建的光荣传统而自豪,无不为双拥共建的与时俱进而努力。

南安是我国新时期开展军民共建的发源地。早在1981年,南安梅山镇和当地驻军就率先创建了全国、全军第一个共建点——军民共建文明镇。长期以来,南安人民爱国拥军的传统代代相传,拥军情结历久弥新。1984年以来,南安市几乎每年都涌现出许多省市双拥先进单位,南安市连续五次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城。

拥军之路在延伸

在路上,总有许多的故事。南安的拥军故事也不例外。

去年转业到市直机关工作的小吴感受最深的是,转业后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方便地搭车了。他说,在南安的军人,若是穿着军装走在路上,只要一招手,过路的车辆大多会停下,并将其请上车。

拥军的情结,就这样在路上延伸。去年年底,有一个连队换了新装备,出入营区的路太窄。驻地政府和群众看在眼里急在心头,马上组织修路队把路拓宽到8米。

这几年,南安驻军大小营区,无一例外都增添了一条备用路,大多被冠以“拥军路”“共建路”“军民连心路”等名称,有效地提高了部队的机动和保障能力。

南安市人民拥军更多地体现在支持部队建设上,路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南安一直都是我省驻军较多的县市之一,但无论是政府还是普通百姓,都以驻军多为自豪,都把军人当亲人。市政府每年都要拿出近千万元资金,帮助部队解决在基础设施、训练设施、文化设施和菜篮子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去年,驻南安某部因新营区建设需要,需在一个乡镇征用和置换土地几百亩,市委、市政府积极协助换建和依法征地及拆迁补偿工作。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新营区水、电、路、通讯、有线电视等问题,仅市电力公司就投入400多万元帮助该部的供电设施建设。

近年来,驻军进行演练和执行重大活动比较繁杂,但军营开进到哪里,南安市政府和群众拥军支前工作就跟到哪里。每当部队进行演练、海训和执行重大任务时,市领导都带支前等部门负责同志前往慰问,帮助解决困难问题。还按时优质完成军粮、生活燃煤等军供保障任务,仅部队生活燃煤一项市财政每年就补贴250万元。市军粮供应站被南京军区评为军粮供管站先进单位。

驻南安某部徐副政委认为,南安的拥军之路是用三个字串起来的,这三个字就是“真、实、全”。他解释道,“真”代表驻地政府和群众的一片真情、真心和真诚;“实”表明南安的拥军优属工作每个动作都很到位;“全”则是指南安拥军优属工作是全过程、全方位、全身心的。他说 “能驻军在南安感到三生有幸!”

拥军花开别样红

南安拥军战线上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她们的坐骑不是奔驰就是宝马,她们拥军的方式也显得与众不同。

发展不忘国防,致富更思拥军。2002年5月,南安市的女企业家依托市妇联和市双拥办成立了全国首家“女企业家拥军协会”,如今已有会员72名。在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中,女企业家们打破以往妇女拥军就是洗洗衣服、缝缝补补的传统做法,根据部队建设和官兵最迫切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开展富有时代特色的拥军活动。当了解驻地某部建设综合训练场和游泳训练基地资金有困难时,便一次性拿出25万元与驻军携手建设“军企共建训练基地”和“军企共建游泳训练基地”。协会还与驻军“红色尖刀连”建立军企共建对子,支持该连开展科技练兵和多媒体教学。4年来,南安市女企业家拥军协会支持驻地部队各项建设和帮助优抚对象解决的资金就达150多万元。

在协会拥军的同时,女企业家们也纷纷行动起来,充分发挥自己企业的优势,想方设法帮助驻军办实事。拥军协会副会长林琴每年都要为驻军赠送树苗,并深入营区手把手向官兵传授花卉园林管理技术。近3年,林琴先后把自己苗圃里近2万棵价值50多万元的椰子树、海枣树等赠送给驻军5个单位,为部队美化绿化营区环境创造了良好条件。

部队官兵认为,女企业家拥军就是不一样,战士们在她们面前就像儿子。她们这几年走遍了南安市所有的驻军,每到一处,战士们就像过节一样,官兵们既有机会了解女企业家创业的艰难历史,从中得到人生的激励,又有机会把心里话对这些像母亲一样的人诉说,打开心理的疙瘩。

拥军协会的女企业家们通过参加拥军优属活动,既支援了部队建设,又学到了部队的优良作风和管理经验,同时还陶冶了情操,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促进了她们的成长进步。近几年,涌现出了一大批全国和省市先进典型。协会也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省人大代表、南安女企业家拥军协会会长张美玉还把她们拥军的故事讲到了人民大会堂,引来全国许多单位和个人前来取经求道。

南安,我国杰出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也曾经是古代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十分悠久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最近出版的南安风物故事集《芙蓉仙子》一书,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片片旖旎多姿的“武荣山水”,一处处独具魅力的“古郡名胜”,一件件美妙动人的“乡土传奇”,一种种别具风味的“风俗特产”……这些丰富多彩的风物掌故,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历代南安先民开拓创业的足迹和智慧的结晶,对于了解南安的历史兴替、文化底蕴、名胜特色、民俗风情颇有裨益。其中的精彩篇章,可以成为侨乡青少年生动活泼的乡土教材。

《芙蓉仙子》收入的80余篇风物掌故,大多简洁明快,言之有物,语言质朴,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南安江的传说》、《武荣门的故事》等,勾勒南安的开发、变迁更替和发展的古郡历史轮廓;《九日山传奇》、《五里桥传说》、《芙蓉仙子》等故事,则讲述了名山、名桥乃至一个村庄的奇妙来历。《石井“中宪第”》、《九日山与姜公辅》、《五审邦与“招贤院”》等篇,或描写“宫殿式”大厝的来龙去脉,或记述名山与名人的渊源关系,或叙说招贤纳才对促进泉南文化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与深远影响,使文物景观增添了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金银花的传说》、《冤枉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疾苦与不幸,充满悲剧色彩的“花”与“鸟”带有浓重的人性化色彩,读来令人动容。《金葫芦》有如一则隽永的寓言,朴实的故事揭示了勤劳致富的哲理。

一些讲述风俗特产的掌故也饶有情趣。“蓬华芥菜”、“田螺肉碗糕”、“鱼仔粥”、“烧肉粽”、“牛肉羹”等家乡特产都是海外乡亲喜爱品尝的,读了特产掌故尤觉风味更佳。《金果店》这篇仅有千把字的掌故,既讲述了地名和“金果”的来历,又插叙了叶向高、李九我巧题祝寿诗,还描述两“相国”帮善良的弱者解危的故事,内容厚实,曲折有致。可见掌故文章,只要精心发掘,细心剪裁,同样可以写得妙趣横生,精彩动人。

我认为,地方掌故是一种灵活而颇具包容性的文体,它往往可以融史实、遗迹、传说、见闻于一炉,大至重大历史事件、著名历史人物,小至一衣一草、滴水片石,搜遗稽古,钩沉探微,都可以揭示其别有韵味的意蕴。地方掌故所记述的片羽鳞瓜,虽然不像史志典籍记载的那么严谨缜密,但它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往往融进了民众的爱憎情感和意志愿望,带上了某一历史时期的印记,因而对于某一区域的历史人文和民俗风情的兴替演变,从民俗学和人类社会学的角度看,无疑具有学术研究价值和政治教化的借鉴价值,是一笔宝贵的地方文化财富。由于风物掌故、传说故事是一种动态的文化资源,很容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因而加强对这一类流传于民间的动态文化资源的发掘、搜集、整理、保护,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

哪个诗人出生于南安洪梅?

1、释会机,生于南安颇兜。 2、李延寿,独立完成正史《南史》《北史》,生于相州(今河南安阳)。 3、庞德,斩杀郭援,射关羽中额,...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