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下黄氏家谱,我爷爷是金字辈的我爸爸是禹字辈的。
不知道你是哪一支的
1、箭楼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祖、德、前、功、大,光、宗、镇、福、庭,应、元、昌、载、日,治、世、起、文、明,于、以、端、其、本,钧、瞻、懋、笃、敦,郎、官、忠、义、重,统、绪、国、家、同、杞、梓、兴、鸿、业,衡、湘、显,骏、勋。……
2、东石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昭、穆、为,文、章、华、国,诗、礼、传、家,慎、行、修、身,忠、信、为、主,承、先、启、后,孝、友、当、遵。……
3、诏安秀篆坝里炽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元、钦、万、国、定、封、强,亿、庶、超、郡、奕、世、昌,重、义、兴、仁、崇、政、教,荣、华、富、贵、耀、宗、坊,昭、明、日、月、乾、坤、春,珠、玉、田、财、大、发、芳,为、官、拜、相、朝,天、子、金、榜、标、名、永、代、扬。……
4、明初黄子澄后裔入川辈字
……玉、长、儒、泽、世,多、学、宗、有、光,道、崇、尚、守、政,兴、民、可、安、良,家、广、仁、必、重,廷、治、姚、应、祥,维、先、常、云、显。……
5、
……传、家、忠、孝、大,万、事、显、才、能。运、乾、坤、几、枝,族、同、争、荣、清。……
6、江西吉安到贵州修文再到四川自贡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卒、仕、登、天,荣、华、富、贵,世、锡、昌、明,一、经、大、沛,道、学、相、传,焕、文、庆、蔚,首、先、书、培,君、将、永、惠。……
7、江夏义城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兆(忠)、孝、允、若,业、纪、崇、伦,继、志、昭、本,天、佑、新、群,宪、令、功、举,荣、耀、华、英,同、辉、先、烈,远、振、家、声。……
8、江夏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昌、忠、孝、允、若,业、纪、崇、伦;典、兆、孝、允、若,业、纪、崇、伦;植、忠、孝、允、若,业、纪、崇、伦,景、行、先、达、仰,慕、贤、哲、伦;兴、朝、治、理、茂,修、纪、立、伦;昌、吉、可、徽、诗,礼、克、继、善;明、昌、毓、风、文,发、祥、支、友、本;道、讲、德、必、友,仁、世、文、章;正、宗、秉、国、钧,谨、言、超、齐、家;明、久、道、化、城,诗、书、联、甲。……
9、贵州省毕节地区以及六盘水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肇、元、显、系、崇,应、思、正、道、中,克、家、承、祖、泽,辅、国、述、宗、功。……
10、贵州毕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正、中、大、文、明,英、贤、定、嗣、生。传、家、唯、有、道,主、德、永、华、新。……
11、
……由、聪、及、均、厚,诚、伯、孟、本、中。士、正、必、明、良,和、平、行、令、式,先、兆、升、元、吉。延、家、世、永、昌,富、大、廷、希、应,尤、立、宁、东、方。……
12、湖北慎明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源、远、流、长、世、绪、昌,本、深、枝、茂、振、纲、常,文、章、道、德、天、心、佑,继、述、从、先、永、庆、康。……
13、湖南醴陵丁家坊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良、庆、诒、谋、远,谟、猷、一、本、传,发、祥、徵、孝、友,积、善、启、英、贤,锦、绪、宜、增、美,芳、声、永、绍、先,恢、宏、昭、世、德,国、士、克、长、绵。
立、志、光、庭、训,信、心、金、石、坚,山、川、钟、毓、秀,日、月、复、周、全,慎、修、垂、典、范,敬、业、守、清、廉,兰、桂、馨、香、继,诗、书、福、禄、延。……
14、湖南常德回族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隆、德、从、景,朝、廷、友、绍,门、民、之、自,世、家、文、盛,修、善、纯、仁,贤、为、国、瑞,有、道、方、享,树、高、声、远,本、固、枝、荣,先、泽、孔、长,万、代、永、典。……
15、江西龙山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基、业、恢、广,嗣、续、延、绵,顶、理、永、盛,礼、全、资、顺,荣、华、宝、贵,金、玉、满、堂,贤、良、方、正,智、仁、信、义,中、和、孝、友,睦、姻、任、恤,宽、裕、温、柔,发、强、刚、毅,博、厚、高、明,悠、久、远、定,继、往、开、米,奕、叶、衍、庆。……
16、湖南靖州渠阳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俊、秀、仁、公、定,真、良、均、同、透,万、元、再、通、光,昌、传、汉、保、进。
大、费、生、民、始,渊、源、少、昊、长。名、官、怀、德、远,佑、后、作、虞、良。受、命、垂、型、日,承、家、食、采、方。发、祥、同、子、姒,肇、锡、类、姬姜。善、欲、功、钦、衍,分、封、域、共、江。会、齐、交、自、正,在、楚、祚、弥、昌。国、仰、春、申、义,篇、成、博、士、章。中、山、闻、诏、语,东、观、启、书、藏。西、代、通、侯、贵,千、秋、且、叶、光。合、宗、文、书、续,先、业、炳、淮、阳。……
17、湖南湘潭茶园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国、正、添、心、顺,官、廉、泽、自、长。洪、教、敷、华、夏,家、声、永、振、扬。文、章、傅、奕、世,礼、乐、绍、书、香。源、本、垂、谟、远,常、伦、聚、一、堂。……
18、湖南中湘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启、甲、昭、先、佑,显、光、裕、俊、英,忠、良、开、世、泽,孝、友、振、家、声。江、夏、芳、诒、远,湘、南、气、运、清,修、培、延、福、履,兴、育、庆□明。……
19、江西兴国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梦、子、昌、先、绪,明、良、敏、凤、文,发、祥、原、有、本,善、积、植、家、祯,宜、思、功、德、重,崇、厚、裕、傅、承, 廕、嗣、贵、贤、哲,志、立、震、坤、声,和、能、襄、永、祚,谦、必、兆、长、荣,慎、履、孚、中、可,□得、心、向、仁,开、来、更、继、上,率、论、典、常、敦,泽、远、方、蕃、盛,升、行、定、克、徵,恢、宏、绍、懋、业,仕、学、济、康、盈,迪、纪、循、彝、育,安、居、以、寿、凝。
文、连、开、隆、治,科、元、必、显、明,宗、功、垂、贻、厚,永、锡、作、朝、卿。……
20、江夏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国、文、隆、道、德,孝、友、兆、蕃、祥,培、植、英、才、盛,同、臻、大、业、昌。……
21、湖南益阳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永、守、以、光、之,科、国、正、亨、时,忠、义、承、先、泽,经、书、启、继、英,大、费、生、民、始,渊、源、少、昊、长,名、官、怀、德、远,佑、后、作、虞、良,受、命、垂、型、日,建、家、食、采、方,发、祥、同、子、姒,肇、锡、类、姬、姜。……
22、宣统己酉江夏堂黄氏四修友谱
……老派:家、庆、祖、寿、有、念、文,许、金、兴、仕、国、中、登。续派:光、大、世、贤,良,可、立、功。通派:功、费、生、民、始、渊、源,少、昊、长、名、官、怀、德,远、佑、后、作、虞、良、受,命、垂、型、日、承、恩、食,采、方、发、祥、同、子、姒,肇、锡、类、姬、姜、善、御,勋、钦、衍、分、封、域、共,江、会、齐、交、自、正、在,楚、祚、弥、昌、时、仰、春,申、羲、篇、成、博、士、章,丰、都、闻、诏、语、东、亲,启、书、藏、雨、代、通、侯,贵、千、秋、学、业、张、合,宗、高、节、绩、先、泽、炳。……
23、湖南湘阴黄氏乔醡房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志、鼎、开、南、楚,良、学、继、之、夏,宗、流、传、世、泽,长、本、枝、先、化。
添、世、本、思、兴,祖、正、武、堪、绳,金、玉、荣、华、贵,芳、名、允、代、称。
祖、德、前、功、大,光、宗、镇、福、庭,均、继、显、学、时,垂、谟、裕、后、昆,孝、义、承、先、泽,贤、儒、庆、炽、昌,家、声、径、济、振,礼、乐、焕、文、章,积、善、明、仁、寿,开、来、达、典、常,升、恒、钦、道、范,晋、鼎、懋、平、康,勋、业、兴、衡、岳,恢、宏、发、楚、湘,西、南、皆、有、耀,敦、厚、绍、传、良。春、去、仪、国、器,秋、桂、瑞、名、扬,守、绪、修、宣、召,清、基、得、久、长。……
24、湖南资阳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鼎、宽、玉、廷、人,章、国、世、维、顺,孝、友、美、隹、声,文、明、昌、景、运。林、焕、培、金、润,松、辉、基、钜、深,林、熙、坚、锡、溥,相、烈、堂、钧、清。……
25、黄州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延、中、文、武,靖、国、安、邦。名、存、简、册,功、利、旅、常。……
26、湘潭鸿桥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子、友、秀、万、国、克、德,义、嗣、新、绍、流、康、泰。正、顺、家、兴、盛,光、明、世、永、昌,文、章、增、贵、显,经、济、佐、贤、良,振、起、承、先、代,传、延、衍、上、祥,毓、才、储、远、大,立、本、务、端、方,志、继、功、能、建,谋、贻、道、守、常,修、齐、昭、美、善,福、泽、庆、舒、长,大、费、生、民、始,渊、源、少、昊、长,多、官、怀、德、远,佑、后、作、虞、良,受、命、垂、型、日,承、家、食、采、方,发、祥、同、子、姒,肇、锡、类、姬、姜,善、御、功、钦、衍,分、封、域、共、江,会、齐、交、自、正,在、楚、祚、弥、昌,国、仰、春、申、义,篇、成、博、士、章,中、山、闻、诏、语,东、观、启、书、藏,两、代、通、侯、贵,千、秋、祖、业、光,合、宗、文、节、织,先、泽、炳、淮、阳。……
27、湖山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宫、商、角、徵、羽,声、音、谐、律、吕,君、臣、民、事、物,繁、会、昭、规、矩,章、社、张、纾、循,环、赓、续、翕、纯。……
28、幽燕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原派:隆、德、从、景,朝、廷、友、绍,门、民、之、自,世、家、文、盛,修、善、纯、仁,贤、为、国、瑞,有、道、方、亨。
续派:树、高、声、远,本、固、枝、荣,先、泽、孔、长,万、代、永、兴。……
29、莆阳拱溪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木、火、土、金、水、千、万、亿、兆、庆、福、禄、寿、元、亨、利、贞、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节、温、良、恭、俭、让。……
30、青山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世、守、儒、宗、训,家、傅、正、学、书,宏、纲、开、瑞、运,嘉、社、锡、祯、符,勤、业、前、徵、远,通、经、圣、绪、孚。时、雍、元、会、合,雅、化、绍、唐、虞。朝、廷、尚、文、德,万、国、景、贤、良,忠、信、心、常、泰,严、恭、体、益、壮,孝、慈、家、道、善,仁、厚、祖、功、长,诚、正、修、齐、治,隆、平、世、永、昌。……
31、浙江陡 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积、善、允、征、祥、百、世,应、怀、祖、泽,立、心、思、济、同、一、源,共、振、家、声。……
32、清同治十二年湖北“慎明堂”第三次续修《黄氏宗谱》
……源、远、流、长、世、绪、昌,本、深、枝、茂、振、纲、常,文、章、道、德、天、心、佑,继、述、从、先、永、庆、康。……
33、河源龙川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日、月、天、光、德,山、河、壮、地、基,太、平、有、意、宝。……
34、揭西河婆黄姓马头派
……世、永、笃、守,祖、宗、成、宪,大、纳、国、纪,益、振、家、声,光、昭、显、德,荣、耀、千、秋,赞、承、至、士,于、万、斯、年。……
35、四川嘉定府荣县中里仁义乡黄氏入川祖世宗公
……世、永、俊、占,文、正、天、星,顺、良、成、德,家、清、敦、仁,阳、开、万、景,国、朝、维、士,守、宗、耀、荣。……
36、清朝初期四川祁阳大忠桥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世、伯、良、金、应、国、大、一、二、三、孔、道、光、明、远。……
37、南安丰州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守、怡、和、衍、卿、印(胤)、德、顺、秀。……
38、
……鸿、广、性、俭、睿、强、中、察,均、存、致、让、智、刚、正、审,志、纯、温、聪、宽、毅、文、笃,盛、逊、良、明、柔、庄、理、偲,仪、持、恭、依、发、居、密、怡。……
39、
……均、广、左、子、梦,孝、友、庭、如、常,显、记、文、世、祖,飞、鸿、系、纯、良,立、志、承、先、业,全、家、起、后、光,诗、书、言、授、责,礼、若、应、加、强。……
40、琼崖黄氏昭穆字辈
……家、敦、孝、友,世、守、循、良,宏、兹、远、谟,载、锡、之、光。桂、兰、应、瑞,华、萼、呈、祥,子、孙、逢、吉,福、禄、永、康。……
注:摘自马来西来黄氏宗祠——黄氏族谱。
41、
……汉、朝、名、显,公、邦、士、永、长,诗、礼、传、家、室,文、章、华、国、昌。……
42、
……隐、士、宜、超、隆、熙、琢、章、奕、 。
43、紫云先祖遗训六十字辈行谱序
……先、人、贻、则、礼,奕、世、种、书、田。文、章、昭、国、瑞,忠、孝、本、家、传。行、达、明、新、学,修、崇、德、性、坚。安、分、踏、仁、寿,廉、光、乐、太、平。多、福、其、自、取、丕、承、乃、后、贤。以、斯、善、继、述,振、绳、亿、万、年。
俊、秀、溯、渊、源,群、伦、仰、闽、泉,子、孙、遵、祖、训,恩、泽、永、相、沿。心、怀、树、宏、志,奋、步、齐、向、前。纯、良、昌、百、代,千、载、喜、寿、绵。……
44、
……天、从、栋、肇、开、基,传、及、二、翁、四、库、儿。一、十、二、夫、颁、月、令,亲、疏、远、迩、象、年、时。以、西、为、号、由、均、美,将、序、支、流、自、此、立。俎、豆、馨、香、科、甲、显,左、昭、右、穆、得、其、宣。……
注:吾祖燕人也(燕河北省)为了避五胡之乱,乃迁河南省光州固始县,建 公时逢金乱,又迁杭州著姓,世代与宋朝皇族联姻,传至天从公,生材(国东公)为宋进士,历官大理寺大丞官,后转入内侍从。元兵入侵,遇到广东新会,奉扬太后嘱要保护王太子名若和,不到一年,元兵来了,宋倾,护王夺港出,本来要到福州以国恢复,忽然飓风大作,不幸船沉,国栋公护王从浦西登岸,匿王与我黄氏合居,为保赵氏血脉定居浦西。都民其后只知浦西有黄氏族,而不知有赵氏。国栋公为臣死忠,其忠君爱国事绩,可谓千古流芳。创立吉祥院,都人思其德,刻像祀之,今像尚在前陈社祖庙中。
45、
……士、本、子、昌,廷、敏、允、纯,伯、以、明、俞,肇、甫、孙尔,君、恩、方、年,福、禄、攸、同,祖、德、式、孚、孝、思、维、则。
46、
……莆、田、开、基。一世岸,二世谣,三世华字萼,四世昌朝。……
注:唐太宗贞观六年因夷荻乱华,恐无分别,特勒吏部尚书高士廉、中书令温彦博等九人,考史定氏族,苗裔相承不虚者,方许通婚媾,以是藏于秘阁。厥后刺史公得一付本而流传焉。今黄氏谱系,当以岸公为一世祖也。
47、
……一世巘字景陟,行艮十,昌朝四子;二世曹字宜官;三世佩字民声;四世佑字福顺;五世达字载道;六世宠字锡甫;七世中庸字长行;八世禹字从吉;九世彻字常明;十世府字府藏;十一世安石字公介;十二世近字十进;十三世松字本茂行千一。……
48、
……泉、郡、开、基。士、本、子、昌,廷、敏、允、纯,伯、以、明、俞,肇、甫、孙、尔、君、恩、万、年,福、禄、攸、同,祖、德、式、孚,孝、思、维、则。
一世松,字本茂,行千一;二世良辅,字子弼,号竹西;三世元嗣,字昌善,号云轩;四世仲章,字廷宪,号安常;五世细光,字敏昭,号直友;六世蕃,字允厚,号主闲;七世懋,字纯德,号锐斋;八世仰,字伯推,号渐峰;九世毓清,字以受,号省斋;十世中立,字明位,号我素;十一世全德,字俞凤,号葆素;十二世应贤,字肇柜,号里体素;十三世胤煌,字焜甫,号云天;十四世皎升,字孙极,号隐素;十五世,宝官锦,字尔,号笃斋;十六世良弼,讳君瑞,号纯朴;十七世却官,字惟能,名恩受,号确庵。……
49、
……建、田、文、正、科,仁、义、礼、智、信;三、月、本、仲、德,安、邦、世、代、兴。……
50、紫云五安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仲、淑、季、礼、则,奕、世、种、书、田,文、章、昭、国、瑞,忠、孝、本、家、传。……
51、福建永春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明、瑞、清、敦、厚。……
52、
……光、登、绍、虞、顺、官、清、民、自、安。……
53、
……世、德、克、昌、庭、茂、振、宗、同、瑞、兰、亚、学、文、明。……
54、
……启、寿、忠、彦、应、贵、(单名)元、道、芝、宪、色、纯、肇、毓、尔、成、治、贤、开、华、文、洪。……
55、
……开、宗、明、义,福、寿、永、康,敬、修、祖、德,积、厚、流、光,经、纶、焕、发,家、国、显、扬,文、章、济、美,兰、桂、联、芳,富、贵、长、远,万、世、荣、昌。……
56、
……大、宗、景、知,亮、际、钟、英,毓、秀、呈、奇,共、襄、太、平;佐、国、文、章、共、逢、圣、明,仲、甫、可、愿,勉、汝、翼、为;嘉、猷、达、尊,祖、德、孙、思,若、其、有、志,夫、亦、致、斯。……
57、
……维、宗、予、启、学,一、见、通、胜、开,天、子、永、其、正,文、光、远、洪、兴。……
注:原谱嘉庆年失传,据传属“湖南沅州府黔阳县”入川始祖黄通贞。
58、
……瑞、子、中、黄、由,成、宗、有、寿、永,家、高、建、祖、国,名、义、振、全、球。……
59、
……学、昌、惟、及、第(弟),大、道(惠、慧)、生、明、史。……
60、
……荆、湘、源、远,江、右、思、新。文、章、世、德,礼、乐、家、声。东、西、晋、汉,起、风、翔、麟。芸、薹、紫、阁,珠、玉、盈、廷。衣、冠、济、养,卿、尹、经、纶。克、绳、祖、武,伯、仲、齐、名。……
61、
……大、费、生、民、始,渊、源、少、昊、长。名、官、怀、德、远,佑、后、作、虞、良。受、命、垂、型、日,承、家、食、采、方。发、祥、同、予、姒,肇、锡、类、姬、姜。善、御、功、钦、衍,分、封、域、共、江。会、齐、交、自、正,在、楚、祚、弥、昌。国、仰、春、申、义,篇、成、博、士、章。中、山、闻、诏、语,东、观、启、书、藏。两、代、通、侯、贵,千、秋、且、业、光。合、宗、文、书、续,先、业、炳、淮、阳。……
62、
……仁、贤、体、乾,允、希、应、有,辅、淑、用、原,台、鼎、世、守,怡、和、衍、祯,胤、哲、孙、秀,德、耀、道、光,永、绵、佩、绶。……
63、江西遂川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礼、义、传、家、谦、恭、叔、孙、得、意、和、孩。……
64、
……振、复、树、爱、益、柏、志、有、茂、甫、卿、士、允、宣、超、熙、卓、章、奕、献、和、延、康、居、靖、咸、宗、克、正、佑、止、敦、景、宽、世。
65、广西容县杨村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文、章、政、治、昭、家、模、昌、荣、永、耀、富、贵、长、绵。……
66、广州黄村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公、候、卿、上、士、爵、位、享、荣、华、景、瑞、开、龙、运、高、明、光、裕、时、豪、杰、成、周、会、宏、昌、世、德、家、祥、符、登、大、庆、嘉、兆、启、元、亨。……
67、
……奕、世、必、光、侯,文、章、昭、国、瑞。……
68、广东阳春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世、启、兰、昂(后以炳代之),纪、立、纲、举。……
69、云南省会泽县迤车镇索桥村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万、开、清、成、永、明。……
70、揭阳玉浦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奇、天、继、光,奕、世、相、传,士、农、工、业,科、甲、昭、宣。文、章、华、国,功、烈、济、时,庆、同、朝、野,荣、连、宗、支,世、敦、诗、礼,家、崇、雍、睦,先、训、克、守,万、载、嗣、续。……
71、
……大、费、生、民、始,渊、源、少、昊、长。名、官、怀、德、远,佑、后、作、虞、良。受、命、垂、型、日,承、家、食、采、方。发、祥、同、子、姒,肇、锡、类、姬、姜。善、御、功、钦、衍,分、封、域、共、江。会、齐、交、自、正,在、楚、祚、弥、昌。国、仰、春、申、义,篇、成、博、士、章。中、山、闻、诏、语,东、观、启、书、藏。两、代、通、侯、贵,千、秋、且、业、光。合、宗、文、书、续,先、业、炳、淮、阳。……
希望能够帮助你!
1、河北侯氏一支:天廷云久书
2、河北南宫:成赐云香庆瑞……
3、湖南湘潭衡州:太守裔建业盛冈林文武多俊杰历朝列晋绅忠恕泽洪广贻廉德懋光英华辉上国贤达显荣昌肇唐勋烈继绍宋典型彰培植锤名士修齐兆福祥
4、湖南岳阳:士业奇仁玉文华焕楚邦家声芳大振国泽庆平章克象昭民德承荣献俊良光先启佑永万代锡蕃昌
5、湖南张家界:宗德启万世
6、湖南会泽:开堂世明金
7、山东乐陵杨安镇:玉长殿德廷飞
8、山东菏泽:天朴文继广存凯
扩展资料:
侯氏人口分布:
明朝时期,侯姓大约有26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8%,排在第七十七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侯姓人口增长为负值,净减少了8万。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体在北方的人群,侯姓是北方地区姓氏,自然受到了惨重的损失。陕西为侯姓第一大省,约占侯姓总人口的176%。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山西、浙江,这三省侯姓大约占侯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山东、河南、甘肃、江苏、河北,这五省的侯姓又集中了33%。宋元明600余年,侯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和西部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北部秦晋豫鲁、东南江浙两大块侯姓人口聚集地区。
-侯氏
1、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565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出生于长安,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635年6月25日,李渊驾崩。
李渊死后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2、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明君的典范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
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功大过微,故业不堕”,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3、唐高宗李治:帝王生涯无所作为的懦弱皇帝
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4、唐中宗李显:被毒杀的皇帝
唐朝第四位皇帝: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
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韦后毒杀,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5、唐睿宗李旦:历史上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唐朝第五位皇帝:唐睿宗(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睿宗,名旦,又名旭轮,汉族,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
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于桥陵。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
6、一代女皇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秘史(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人,是一位女政治家和诗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7、唐玄宗李隆基:因风流而毁了大唐的开元盛世
唐朝第七位皇帝李隆基简介——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
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8、唐肃宗李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的乱世天子
唐朝第八位皇帝:李亨(711—762),即唐肃宗,唐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子。公元756—761年在位。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次年,玄宗逃往四川,他即位于灵武。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张后等,拥立太子李豫(即唐代宗),他忧惊而死。
9、唐代宗李豫
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727-779年),汉族,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马嵬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乱。
779年去世,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三十里的檀山)。
10、唐德宗李适
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779年——805年在位)李适(742年-805年)(适发音为Kuò),天宝元年(742)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他是肃宗的长孙、代宗的长子,他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
但好景不长,他14岁那年(天宝十四载,755)的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失守,玄宗出逃四川,从此大唐帝国陷于一场亘古少见的大动乱之中。在大唐帝国的盛衰变迁中,德宗和其他皇室成员一起饱尝了战乱和家国之痛,也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在位26年,享寿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逝世。
11、唐顺宗李诵简介 被逼退位最快做太上皇的皇帝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顺宗,名李诵(公元761-806年),唐德宗长子。德宗因他中风而急死,由他继位。在位8月,被宦官逼迫退位后病死,终年46岁,葬于丰陵(陕西省富平县东北33里)。
12、唐宪宗李纯
唐朝第十二位皇帝:李纯(778~820)中国唐代皇帝,即唐宪宗。805~820年在位。唐顺宗长子。初名淳。贞元四年(788)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为太子,改名纯。八月即位。宪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
享年43岁,在位15年,死后谥号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13、唐穆宗李恒
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唐穆宗是宪宗第三子,贞元十一年(795)七月六日出生于京师长安大明宫之别殿。最初名李宥,先封为郡王,宪宗元和元年(806)八月,进封遂王。李恒是册封为皇太子以后改的名字,这一点与他的父皇宪宗相同。
14、唐敬宗李湛
唐朝滴十四位皇帝: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穆宗的长子,初封为鄂王,后徒封为景王,先因父亲穆宗健康恶化以太子身份监国,穆宗于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后,他于同月丙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宝历”。在位2年,为宦官谋杀,终年18岁。葬于庄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30里)。
15、唐文宗李昂
唐朝的第十五位皇帝: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李恒第二子,母贞献皇后萧氏。公元827年―840年在位,执政期间政治黑暗,官员和宦竖争斗不断,是唐朝社会走向没落的转型时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最后抑郁而死。
16、唐武宗李炎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武宗即李炎。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在位6年,终年33岁。武宗生于元和九年(814)六月十一日,本名李瀍(chán),临死前十几天改名李炎。武宗即位的过程,正是文宗即位的重演。
17、唐宣宗李忱
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
18、唐懿宗李漼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懿宗李漼(“漼”,拼音:cuǐ),母元昭皇太后晁氏。始封郓王。在位14年,终年41岁。曾用年号:大中、咸通;死后葬简陵,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
19、唐僖宗李儇
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僖宗李儇(862-888),儇Xuān,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僖宗是懿宗的第五子,本名李俨,生於咸通三年(862)五月八日,888年三月六日死于长安。
20、唐昭宗李晔
唐朝第二十位皇帝: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姓李讳杰,即位后改名为敏,然后又改名为晔,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扩展资料:
以年号称呼的唐朝历史事件:
武德之治、贞观之治(贞观盛世)、贞观遗风、永徽之治、龙朔科案、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开元盛世(开元之治)、天宝战争、天宝之乱(安史之乱)
贞元之盟、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元和中兴、长庆会盟、会昌中兴、会昌灭佛(会昌毁佛、会昌法难)、大中之治(大中暂治)、乾宁越州之战等等。
—唐代君主
—唐代年号
《后汉书•卷十六•邓寇列传第六》
邓禹 (2-58) 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
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杰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於业。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欲何为?”禹曰:“但愿名公威德加於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於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闲语。禹进说曰:“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帛,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四方分崩离析,形势可见,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为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光。”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及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从至广阿,光武舍城楼上,披舆地图,指示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乃始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禹曰:“方今海内肴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厚薄,不以大小。”光武悦。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使别将骑,与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延等先至,战不利,还保城,为贼所围。禹遂进与战,破之,生获其大将。从光武追贼至蒲阳,连大克获,北州略定。
及赤眉西入关,更始使定国上公王匡、训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宏农以拒之。赤眉众大集,王匡等莫能当,光武筹赤眉必破长安,欲乘衅并关中,而方自事山东,未知所寄,以禹沈深有大度,故授之以西讨之略。乃拜为前将军持节,中分麾下精兵二万人,遣西入关,令自选偏裨以下可与俱者。於是以赣歆为军师,李文、李春、程虑为祭酒,冯�治�积弩将军,樊崇为骁骑将军,宗歆为车骑将军,邓寻为建威将军,耿忻为赤眉将军,左于为军师将军,引而西。
建武元年正月,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本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获辎重千余乘。进围安邑,数月未能下。更始大将军樊参将万人,度大阳欲攻禹,禹遣诸将逆击於解南,大破之,斩参首。於是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余万,复攻击禹,禹军不利,樊崇战死。会日暮,战罢,军师韩歆及诸将军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日癸亥,匡等以六甲穷日不出,禹因得更理兵勒众。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传发诸将鼓而并进,大破之。匡等皆弃军亡走,禹率轻骑急追,获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疆,皆斩之,收得节六,印绶五百,兵器不可腾数,遂定河东。承制拜李文为河东太守,悉更置属县令长以镇抚之。是月,光武即位於�z,使使者持节拜禹为大司徒。策曰:“制诏前将军禹: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帏幄,决胜千里。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亲。’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著。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作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在宽。进遣奉车都尉授印绶,封为�A侯,食邑万户。敬之哉!”禹时年二十四。
遂渡汾阴河,入夏阳。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引其众十万,与左冯翊兵共拒禹于衙,禹复破走之,而赤眉遂入长安。是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童稚,垂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关西。帝嘉之,数赐书褒美。
诸将豪杰皆劝禹径攻长安。禹曰:“不然。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充实,锋锐未可当也。夫盗贼群居,无终日之计,财谷虽多,变故万端,安能坚守者也?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土广人稀,饶谷多蓄,吾且休兵北道,就粮养士,以观其弊,乃可图也。”于是引军北至枸邑。禹所到,击破赤眉别将诸营保,郡邑皆开门归附。西河太守宗育遣子奉檄降,禹遣诣京师。
帝以关中未定,而禹久不进兵,下敕曰:“司徒,尧也;亡贼,桀也。长安吏人,惶惶无所依归。宜以时进讨,镇慰西京,系百姓之心。”禹犹执前意,乃分遣将军别攻上郡诸县,更征兵引谷,归至大要。遣冯�帧⒆陟�守枸邑。二人争权相攻,�炙焐膘В�因反击禹,禹遣使以闻帝。帝问使人:“�炙�亲爱为谁?”对曰:“护军黄防。”帝度�帧⒎啦荒芫煤停�势必相忤,因报禹曰:“”缚冯�终撸�必黄防也。”乃遣尚书宗广持节降之。后月余,防果执�郑�将其众归罪。更始诸将王匡、胡殷、成丹等皆诣广降邓禹简介,与共东扫。至安邑,道欲亡,广悉斩之。�种谅逖簦�赦不诛。
二年春,遣使者更封禹为梁侯,食四县。时赤眉西走扶风,禹乃南至长安,军昆明池,大飨士卒。率诸将斋戒,择吉日,修礼谒祠高庙,收十一帝神主,遣使奉诣洛阳,因循行园陵,为置吏士奉守焉。
禹引兵与延岑战於蓝田,不克,复就谷云阳。汉中王刘嘉诣禹降。嘉相李宝倨慢无礼,禹斩之。宝弟收宝部曲击禹,杀将军耿䜣。自冯�址春螅�禹威稍损,又乏食,归附者离散。而赤眉复还入长安,禹与战,败走,至高陵,军士饥饿,皆食枣菜。帝乃征禹还,敕曰:“赤眉无谷,自当来东,吾折捶笞之,非诸将忧也。无得复妄进兵。”禹惭于受任而功不遂,数以饥卒徼战,辄不利。三年春,与车骑将军邓弘击赤眉,遂为所败,众皆死散。事在冯异传。独与二十四骑还诣宜阳,谢上大司徒、梁侯印绶。有诏归侯印绶。数月,拜右将军,
延岑自败于东阳,遂与秦丰合。四年春,复寇顺阳闲。遣禹护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击破岑于邓;追至武当,复破之。岑奔汉中,余党悉降。
十三年,天下平定,诸功臣皆增户邑,定封禹为高密侯,食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帝以禹功高,封弟宽为明亲侯。其后左右将军官罢,以特进奉朝请。禹内文明,笃行淳备,事母至孝。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势。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帝益重之。中元元年,复行司徒事。从东巡狩,封岱宗。 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帝数自临问邓禹简介,以子男二人为郎。永平元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
帝分禹封为三国:长子震为高密侯,袭为昌安侯,珍为夷安侯。
禹少子鸿,好筹策。永平中,以为小侯。引入与议边事,帝以为能,拜将兵长史,率五营士屯雁门。肃宗时,为度辽将军。永元中,与大将军窦宪俱出击匈奴,有功,徵行车骑将军。出塞追畔胡逢侯,坐逗留,下狱死。
高密侯震卒,子乾嗣。乾尚显宗女沁水公主。永元十四年,阴皇后巫蛊事发,乾从兄奉以后舅被诛,乾从坐,国除。元兴元年,和帝复封乾本国,拜侍中。乾卒,子成嗣。成卒,子褒嗣。褒尚安帝妹舞阴长公主,桓帝时为少府。褒卒,长子某嗣。少子昌袭母爵为舞阴侯,拜黄门侍郎。
昌安侯袭嗣子藩,亦尚显宗女平皋长公主,和帝时为侍中。
夷安侯珍子康,少有操行。兄良袭封。无后,永初六年,绍封康为夷安侯。时诸绍封者皆食故国半租,康以皇太后戚属,独三分食二,叹侍祠侯为越骑校尉。康以太后久临朝政,宗门盛满,数上书长乐宫谏争,宜崇公室,自损私权,言甚切至。太后不从。康心怀畏惧,永宁元年,遂谢病不朝。太后使内侍者问之。时宫人出入,多能有所毁誉,其中耆宿皆称中大人。所使者乃康家先婢,亦自通中大人。康闻,诟之曰:“汝我家出,亦敢尔邪!”婢怨恚,还说康诈疾而言不逊。太后大怒,遂免康官,遣归国,绝属籍。及从兄骘诛,安帝徵康为侍中。顺帝立,为太仆,有方正称,名重朝廷。以病免,加位特进。阳嘉三年卒,谥曰义侯。
论曰:夫变通之世,君臣相择,斯最作事谋始之几也。邓公赢粮徒步,触纷乱而赴光武,可谓识所从会矣。于是中分麾下之军,以临山西之隙,至使关河响动,怀赴如归。功虽不遂,而道亦宏矣!及其威损枸邑,兵散宜阳,褫龙章于终朝,就侯服以卒岁,荣悴交而下无二色,进退用而上无猜情,使君臣之美,后世莫窥其闲,不亦君子之致为乎?
赞禹公诗
邑令武国枢称:“促华邑人,光武收河北鲁,杖策说原劾尺寸,垂功名于竹帛,封高密。邓禹台在邑西二十里,属侯阅武之地。予眺登其上,缅怀古人之流风,慨胜迹迹,尤情动于中,聊寄觞咏。”其诗曰:
巍巍高密启侯封,竹帛功名百代宗。
自是南阳称望族,犹于新野见遗踪。
谈兵说剑英威甚,散佚投壶兴会重。
风物於今愁过客,赵庄村外未从容。
清知县张玺,作五言诗:
我爱邓高密,功名罕其俦。
进退皆有道,实乃儒者流。
徒步来邺下,秩序建大犹。
关内贤声震,知人好善谋。
十三能诵诗,廿四封通侯。
兵威损弗累,龙音褫何有?
同德无猜忌,荣悴两不忧。
嗟嗟张子房,晚从赤松游。
今来阅武处,隐隐陈云浮。
英风疑未远,凛然不可留。
明进士、监察御史刘良卿作诗:
白水真人气吞虎,赤手恢复旧寰宇。
一时功臣谁最先?南阳故人称邓禹。
邓禹邓禹真奇才,垂名竹帛何伟哉。
攀龙附凤去不返,故国犹存阅武台。
当年旌旗明日月,而今芳草连阡陌。
芳草萋萋春复春,多少行人吊陈迹。
南望邓庙北邓庄,可怜无复邓家郎。
落日东风乱林木,荒台令人增悲伤!
清乾隆年间,新野知县徐金位赋诗:
荒台带白水,古木馀寒烟。
杖策扶炎汉,奇勋迈昔贤。
功名殊不易,竹帛岂徒然。
览古为登眺,清风满眼前。
脱硫石膏压球机 锤式破碎机 酒糟烘干机 间歇式球磨机厂家
1 世:黄帝 嫘祖氏 2 世:玄嚣
3 世:乔极 4 世:帝喾 庆都氏
5 世:唐尧 散宜氏 6 世:监明 凤巫氏
7 世:永河 密氏 8 世:济乐 姚氏
9 世:岁纪 陆、黎氏 10 世:正坤 鸠氏
11世:长历 熊、翟氏 12世:德尧 佶、薛氏
13世:仁宏 高阳氏 14世:廷光 姒、雍氏
15世:爵南 尚氏 16世:行矩 慕容氏
17世:复旺 蒙易氏 18世:茂清 史、丁氏
19世:孔阳 巢氏 20世:日永 梁氏
21世:德荣 逢氏 22世:聚议 姜、吉氏
①金紫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知青州军安抚使
23世:刘累 佶、姒氏 24世:昌益 张、黄氏
25世:信盛 徐、张氏 26世:咏八 高阳氏
27世:相承 秦、农氏 28世:全福 巢氏
29世:美勋 景、姬氏 30世:钊宁 如、苏氏
31世:炳宽 昌氏 32世:文盛 妫氏
33世:锦遥 席、米脂氏 34世:升吉 芋氏
35氏:瑞明 任氏 36世:先柱 吉氏
37世:源传 姒氏 38世:维琮 西果氏
39世:新兴 休屠氏 40世:建吕 妫氏
41世:宝招 吕氏 42世:晨禄 詹、张氏
43世:任玉 姒氏 44世:添桢 甘、魏氏
45世:树鸿 卞、任氏 46世:登贵 吕氏
47世:俊通 田、曹氏 48世:彦武 巢氏
49氏:标林 费氏 50世:德朋 任、曾氏
51世:朝良 张氏 52世:廷声 张、毛、董氏
53世:元振 古风氏 54世:胜海 陶氏
55氏:试集 姒、孙、姚氏 56世:长远 张氏
57世:华封 古氏 58世:禄源 公孙氏
59世:星亮 任氏 60世:拱炤 杨氏
61世:报联 吕氏 62世:杜伯
63世:隰叔 逢辛氏 64世:士云 孔、张氏
65世:仑模 由、邹氏 66世:士为
67世:士谷 68世:士会 (范武子) 先何氏
69世:士燮(范文子) 赵、柳氏 70世:士匄 (范宣子) 赵氏
71世:士鞅(范献子) 郑、蔡氏 72世:士射(范昭子) 赵、申氏
73世:范弥牟 钟氏 74世:范蠡 黄、官氏
75世:范灵澄 姜氏 76世:范维孔 吕氏
77世:范金龙 陈氏 78世:范依信 周氏
79世:范雎 欧阳氏 80世:范楷 高、蓝氏
81世:范灿 司、马氏 82世:范比 苏氏
83世:范正和 邓氏 84世:范增 马、葛氏
85世:范馥 程氏 86世:范政 李氏
87世:范光忠 吴氏 88世:范今兴 夏氏
89世:范鹗 李氏 90世:范礼 彭氏
91世:范旺 马氏 92世:范竞 李氏
93世:范逢海 黄氏 94世:范正 高氏
95世:范袭 林氏 96世:范达 古氏
97世:范衍 顾氏 98世:范巨卿 罗、钟氏
99世:范丹 100世:范显 马氏
101世:范滂 申、田氏 102世:范粲
103世:范乔 104世:范晷
105世:范广 106世:范汪 袁氏
107世:范宁 袁氏 108世:范弘之 孙氏
109世:范晔 周氏 110世:范暑 张氏
111世:范缜 112世:范胥
113世:范迪 114世:范伟勋 成氏
115世:范让 冯氏 116世:范衡 梁氏
117世:范焕 谢氏 118世:范懋勋 包氏
119世:范履冰 赵氏 120世:范冬倩 朱氏
121世:范昆光 朱氏 122世:范正始 陈氏
123世:范远 周氏 124世:范隋 俞、王氏
125世:范梦龄 陈氏 126世:范赞谟 陈氏
127世:范墉 陈、谢氏 128世:范仲淹 李、曹氏
颛顼(20)—穷蝉(20)—敬康(20)—句望(20)—桥牛(20)—瞽叟(20)—舜(100)
颛顼(80)—鳏(80)—禹(60)
如果真像司马光所说,上古时代动不动人都活一百几十岁,(如果生育能力也很强的话)这也不是不可能,根据以上推测,舜100岁死的时候,禹60岁。
说实在司马迁这些帝王家谱,只是一家之言,根据他采集的传说写的,真正流传的文字资料很少,况且又经过了秦始皇的焚书,多数先秦著作都被烧了。
根据各家之言,三皇五帝都有很大差别,比如:
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②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④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⑤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⑥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五方上帝)
百度来的
讲到的有叶县和鲁山的禹姓,希望对你有帮助
寻亲始末追忆
禹氏研究总会常务副会长禹庚戌
1997年5月18
幼年,对族谱知之甚少,1992年与子龙商议把族史研究一下,1992年5月10日与禹庚辛、禹天霖、禹汝森等人在子龙家成立了筹备组。1992年9月13日在水利局召开禹氏代表会议,成立了总会,子龙担任会长。庚辛利用暑假找寻老家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992年10月2日,在我家召开一次族史研究会,出席会议的有总会的禹子龙、禹庚辛、禹天霖、禹汝森、禹曾悦和我,还有郑州分会的禹可俭、禹树森、禹春生以及禹金陵等。会议开得很好,禹可俭拿出现金500元,照相机一部。禹树森献出字画40余副,价值600元。当研究如何赴各地搜集资料时,我不顾年老体弱,自告奋勇,愿亲赴外地,进行采访。
(一)
我和禹鸣歧(70岁)于1992年10月18日乘车前往叶县,出差的经费由我拿出300元,鸣歧拿出200元解决,我们乘车到达叶县夏李乡,步行五里到达后董村。见到该村的禹桂林,晚上在禹峰家里召开了座谈会,得知该村有100多户500余人,且发现一副对联“本支涂山发迹远,源由汜水流波长”横批为“余姚故里”。由此断定,他们应是从汜水迁去无异。同时又获得方城县拐河大麦沟、叶县常村乡暖泉、任店乡王营、下里乡马村、盼沟村、常庄村、、旧县大官庄、鲁山张宦营、槐堂村都有禹姓居住。
第二天,鸣歧留在后董村继续开会,我骑自行车到十一公里外的暖全村。找到禹长路、禹清、禹学等十人,他们都记得是从汜水迁过去的,但家谱在文革中被烧了,下午返回后董村,步行到夏李街找到禹老黑,这人热情能干,叶县禹姓的寻根任务就交给他来办。
在后董村得知:旧县禹保元的弟弟禹保襄是个积极寻根者,从台湾回来探亲时,曾拿出1000元交给袁天喜为他续谱,曾到鲁山、方城、叶县寻根。我们决定拜访禹保元。10月20日到达常庄,见到了禹保元,他很激动,即可找来了袁天喜。袁天喜介绍说,到鲁山可以先到昭平台水库,路边有个代销店,主任是禹三好(女),她不仅对族史很热心而且了解很多情况,可以省时省力,少走弯路。我们就由旧县返回叶县,再往鲁山,在昭平台水库旁找到禹三好。她介绍说“鲁山有个仁义庄,禹姓集中,因为1958年修水库,禹姓人家分迁到11个乡镇。最好先到江河枣树庙找禹本俊。因1982年禹笃之、禹本云、禹本固、禹靖之等七人曾续过家谱,当时因交通不便,大都不干了。只有本俊、笃之、本固未停工作。本周病重时,还有三页未写,最后写完才断气。”听了她的介绍,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典型。我们乘车直奔本俊家里,但本俊不在,又找到本堂,本堂到蔡庄找到了禹靖之,他家存有老家谱,清楚地记载着鲁山的禹姓是由汜水迁去的。据靖之讲,新家谱的底子在让河乡张八村的禹本云家里,找到本云,可惜没有新家谱。22日又找到禹本固的儿子禹四德,他讲新家谱在四棵树的禹笃之处,情况虽然很复杂,但我们没有丝毫动摇。
回到鲁山县城,决定鸣歧留在县城,我到梁庄乡涧沟村。乘车前往梁洼,下车后步行15华里,翻过两架山,我已经累到极点,得到一妇女的帮助,坐煤车回到涧沟村。找到禹福申,召开了座谈会,与老家谱记载相同,这是一个比较富裕的村庄,下午返回鲁山县城。
23日,按照计划我们由鲁山经张良镇前往拐河镇大麦沟。到张良镇后,没有客车前往,只好乘小三轮到达拐河,又步行翻过两架山,下午七点到达大麦沟,见到禹德政,并在晚上召开座谈会,都说可能是从汜水前来的。
24日,由禹德政带路,我们翻过一架大山,达到方城县的四女店乡。因为南召汽车停发,只好前往方城县城,再由方城转往南召。25日经打听,找到禹福钧,但他不知道从何处迁来。经查县志,却有禹姓,但分布查不出。只好再往南阳。
26日,去泌阳,在关庄下车,见到禹天祥。又到赵禹庄见到了禹德钦。27日到达泌阳,又赶到北楼房沟,见到禹定义的父亲,下午,看了坟上的碑文,晚上召开了座谈会,谈的情况和汜水相同,但没有记载。他们说,老家谱在驻马店副专员禹甸记处。29日,到达驻马店,禹甸记不在家。只好返回荥阳。这时第一次大规模外出寻亲的全部经过。
期间,闻知巩义市粮食局的禹茂林为续家谱的事曾到汜水镇周沟找过禹顺兴。11月8日,我到巩义市,几经周折,终于在沙鱼沟粮所见到了禹茂林,决定由茂林把巩义市的续谱事宜承担下来。
(二)
1992年11月12日,子龙、树森、春生和我共四人,踏上北方寻亲的路程。首先到天津的大禹庄,但没有见到禹作敏,只好留下一封信,然后离开。到1993年元月16日,禹作敏给了我们回信。
13日,他们三人准备返回荥阳,我乘汽车达到北京,14日,到大兴县县志办找禹姓人分布情况,最后找到禹振河,但他对续谱一事极不热情。只介绍说渠头乡有禹姓居住。下午3时,赶到通县,赶到前往渠头乡的汽车,中途住在干店。15日,骑着租来的自行车到达渠头乡枣林村,见到禹克仁,该村有八十多户,400多人,有家谱,但在文革中被烧了。下午又骑自行车到吴寺村找到禹建华,到大兴县后甫村,找到禹有仁。禹有仁说:“听老人说是从河南迁来的。”16日返回北京,乘车南下。到达安阳,我下车到浚县,在剪毛村见到禹恩普,此人热情好客,他介绍说此地有个秦禹庄,是禹姓人家的聚集地。我们赶到秦禹庄,和禹恩光、禹连仲、禹连贯等人座谈,他们说可能是从滑县枣林乡禹村迁过来的。然后我返回浚县县城。
老家谱有禹姓迁往河北清化镇的记载,17日我乘车前往焦作,然后赶到博爱,了解到金城乡有个禹顺言,曾到汜水找过老家。我们赶到金城乡禹庄村,见到禹顺言、禹金陵,终于和总会联系上,我们感到很高兴。
19日,我们返回荥阳,这时第二次大规模寻亲活动。
1993年元月2日,我和子龙到开封寻亲,见到了开封市环卫局局长禹九常、禹殿华、禹建民、禹德昌。3日,到陈留寻亲,可惜他们都是于姓,后返回荥阳。
1993年2月4日,我和子龙迁往本县西部走访,先到滹沱,召开了座谈会,又到周沟,在禹顺兴家召开座谈会,5日,赶到新沟见到禹法旺,再到潘窑见到禹廷臣,和禹书田、禹文青、禹瑞生进行了座谈,我到巩义市沙鱼沟粮所见了禹茂林,然后和子龙返回荥阳。
三
根据总会决定,我和鸣歧于1993年5月18日,又荥阳出发前往宜阳,但宜阳没有南关,后来了解到过去有东、西宜阳之分,西宜阳已改为汝阳,由于交通不便,没有前往。后来,1996年5月,郑州人民印刷厂禹金峰到杜康酒厂联系业务,发现厂长禹长太是汝阳人。后来我和子龙前往汝阳,发现汝阳南关确为过去的宜阳南关。
19日,我们乘车前往卢氏,下午三时赶到卢氏,这条线路是400里峡谷,不见人烟,行驶在路上,一边是高山,一边是万丈深渊,确实让人胆战心惊。通过查阅县志,又到公安局、民政局、教育局查访,终于了解到有个禹振理家住朱阳关涧北村,我们大喜过望。
20日,我们前往涧北村,但那里的人都上山刨金矿了,晚上才见到禹振理,他介绍了下列重要情况:每年清明节组织集体上坟,负责人是禹小记,家住西峡县石介河乡冬青树村二河拐,卢氏县运输公司车队修理工禹青峰,对研究族史很积极;桑平乡磨沟村有20多户禹姓,禹三旺是支部书记。21日,我们由禹振理带路,乘车前往西峡县找禹小记,他不在家,其父亲热情接待了我们,下午,我们又乘三轮车到桑平乡磨沟村,找到了书记禹三旺,召开了座谈会,发言很热烈,但找不到证据是从何时何地迁去的。22日,我们在桑平分手,当晚八点,赶到内乡。
23日,在内乡查找县志,下午到邓县县志办查找,都没有收获,我们感到南阳,见到了禹建设。
24日,赶到镇平,但只了解到南阳潦河镇禹家庄,有100多户姓禹的。25日,赶到潦河镇,但那里的人都姓于,当地村名也叫于庄,只好又回到镇平。
26日,由镇平赶到北午渡,经了解,北午渡确实有一个十一世禹姓人家,但迁到许昌县榆林乡于庄村,那里有200多户禹姓人家,但都改姓于。
27日,鸣歧先回到荥阳,我又到平顶山见到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禹本愚,下午乘车到禹州。
28日,到禹州市志办查找禹姓,由于档案员不在,没有收获,又乘车到新郑县志办查找,均无收获,至此,返回荥阳。收麦后,又到巩义、新密市进行了走访,这时第三次大规模玩出寻亲。
四,
由于多次发往浙江省余姚县志办的信没有回音,总会决定派人前往,1994年5月,我和禹树森、禹春生、魏金花受总会派遣,前往余姚。5日下午到上海,6日到余姚,先找到县志办的金理祥同志,又找到魏主任,他们为未能及时回信深感歉意。经查阅档案,禹姓人家分布如下:江北区新华大队谢村21户、政卷10户、长丰乡70户、横蚕乡1户、渠弄镇3户、让贤乡3户、湖东乡92人。当天下午,在街上见到龙山宾馆,进去后发现有特技理发师禹云垒。禹云垒又领我们见到他的哥哥禹云龙,在那里召开了15人参加的座谈会。可他们说“我们是从河南迁来的”,当问到江桥村时,他们说可能是人民路大埠
想找下黄氏家谱,我爷爷是金字辈的我爸爸是禹字辈的。
本文2023-09-22 03:07: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0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