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后代子孙现在还存世吗?他们过得怎么样?
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的主题曲当中有一句叫做“担当身前事,何惧身后名。”朱元璋出生于一个乞丐,最终却从天下群雄当中脱颖而出,最后平定天下,坐上龙椅,开创了“远迈汉唐”的洪武之治,岁老而终,可谓不负此生了。
朱元璋创立的明朝也像朱元璋一样有个性,在经历了将近300年的春秋之后,公元1661年南明灭亡,明朝寿终正寝,但是在清朝“反清复明”的斗争却仿佛一直伴随了清朝一辈子,从清朝建国开始到清朝亡国为止,没有哪一天在大清朝没有老百姓在准备“反清复明”活动的。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朱元璋的后代不得不在明朝灭亡之后四散逃亡,甚至改名换姓。
不同于清朝灭亡后许多“皇室”站出来公布自己的身份,明朝皇室在清朝建立之后很低调,在清朝灭亡之后也很低调,他们从来不把这份皇室荣耀当作一回事,只是安安静静地过自己的日子,流传着自己祖先曾经的故事。如果不是有一本代代相传的家谱,也许我们很多人都认为朱元璋的后代几乎的绝迹了。
直到安徽省田后蓬村的村民无意间翻看自己的族谱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居然是朱元璋的后代!他们是一个明朝王爷的后代,1644年,李自成攻入京城。这位王爷也许是提前预知了明朝的 灭亡,也许是早有准备。他带领自己的族人躲进了安徽的深山当中,躲在一个山洞里许多年,平日里只敢出来找点儿吃的。
这一躲就是许多年,李自成的“大顺”灭亡之后就是清朝的建立,清朝同样也对这些前明后裔感到非常不安,想尽办法抓住他们处死。因为各地的反清复明往往会借着几个前明后裔的名分的人来起事,每一个前明的皇族都是他们必须全力防备的人物。朱家王爷只好待在山里,隐居山林,哪也不去。
更加神奇的是,明末京城大乱,这位王爷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居然把京城皇宫里的龙椅也弄了过来——也许是看不惯龙椅被那帮无耻之徒的践踏吧,总而言之龙椅跟着王爷来到了山里成了村民们的一件“传家宝”。不过村民们也根本不知道这把黑漆漆又破旧的椅子居然是以前皇帝才能坐的“专座”,他们只是把这个东西当作对祖先的纪念,好好地保存起来。
田后蓬村只有38口人家,却几乎都是姓朱的。等到看到家谱的人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其他村民的时候,大家还是小小地震惊了一把,没想到自己居然也是曾经的“皇族”。于是这才将这个消息公之于众,经过专家的仔细研究,发现他们的家谱记载属实,那把龙椅也是货真价实的金丝木龙椅,价值连城,这才坐实了他们的身份。
不过他们也并没有因此而产生什么想要申请特权,想要穿上明朝的龙袍在大庭广众之下招摇的想法,明朝已经成为了历史,他们现在是共和国的人民,只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创造幸福的生活。毕竟,祖宗的荣耀是祖宗创造的,这一代人的荣耀还需要这一代人自己来创造!
朱元璋留下20字为后世子孙排族谱最终是用了一半,明朝就亡国了。
朱元璋是一个草根皇帝,本来只是一个和尚,但是在元末的环境中因缘巧合参加起义军,并且最后成了起义军的一个领导者,在刘伯温等名将的帮助下成功坐上皇位,成了历史上第一个纯草根出身的皇帝,因为在当上皇帝前,朱元璋往前追三辈、五辈也不是什么达官贵人,朱元璋称帝后还留20字为后世子孙排族谱,但是最后只用了一半,明朝就亡国了,究其原因我觉的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不顾朱元璋的嘱托,首当其冲就是朱允炆,违反祖训上台就削藩,想要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没错误,但是这太急了,后来就是明成祖朱棣起兵反抗,把朱允炆给打跑了,自己坐上了皇帝的位置,而朱允炆跑去哪儿了,现在还是一个没解决的难题,然后就是明朝很多皇帝都是不理朝政的,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明朝的“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天天沉迷于木匠的工作,导致了当时太监干政,虽然后来崇祯帝继位发奋图强,但是还是没法挽救日渐颓废的明朝。
第二个原因就是明朝皇帝寿命很短,更迭快造成明朝根基并不稳,明朝皇帝很多都是二十多岁,三十多岁就去世了,造成明朝改革频繁,社会动荡,就比如前任皇帝的改革还没弄完,新皇帝即位,旧改革直接被取消了,在这种情况下,也是给明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朱元璋虽然留20字来为后世子孙排族谱,但是这些字并没有用完明朝就已经灭亡了,最后只用到了“慈”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给自己儿子用了这个字,排朱元璋留的字里的第十一个,也只能说用了堪堪过半。
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被“诛九族”的人又能逃到哪里呢。
我们在古装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有人因犯谋逆大罪,被皇帝“诛连九族”。那么我国古代真的有“诛九族”这么残酷的刑罚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明朝朱元璋在位时,就因当时任宰相一职的胡惟庸嚣张跋扈、独揽大权、贪赃枉法,他的这种独断专权严重威胁到了皇帝的皇权而被朱元璋下令“诛九族”。
那么“诛九族”诛杀的具体又是那些人呢?一种说法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而另一种说法则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古代人往往对自己的家史非常重视,大家族一般都有家谱,在家谱中会明确的列明同宗、同族的具体人员以及亲属关系。“诛九族”就是按照他们的家谱进行筛选。所以,一旦被“诛九族”往往会使一个家族几近灭亡。这也是古代最为残忍的刑罚之一。古代统治者为了防止亲属复仇,斩草除根、以免后患的残酷表现。
被判“诛九族”的同族之人一般都不会逃跑,主要是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无论你逃到哪里都受到皇权的管辖,官府会发出“通缉令”在全国范围内抓捕。根本逃无可逃,避无可避。而且一人逃跑可能又会牵连到他的其他亲人。所以没有人会选择逃走。
在我国古代除了“诛九族”还有许许多多残酷非常的刑罚。这些都是古代封建等级制度以及王朝皇权至上的体现。刑罚刑律的实行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皇权,但滥用刑罚则会加速王朝的灭亡。
朱元璋儿子有:
1、朱橚:
朱橚,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人,明朝宗室,医学家。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洪武三年封吴王,洪武十一年改封为周王,洪武十四年就藩开封。洪熙元年薨,谥号“定”。
2、朱棣: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
3、朱棡:
朱棡,明朝宗室亲王,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母为孝慈高皇后马氏,《南京太常寺志》记载为李淑妃所生,明朝第一任晋王,九大塞王之一。洪武三年四月封晋王,洪武十一年就藩太原。
4、朱樉:
朱樉,明朝宗室亲王,安徽省凤阳县人,生于应天府上元县,明太祖朱元璋之次子,母孝慈高皇后马氏,明朝第一任秦王,明代九大塞王之一。
5、朱标:
朱标于龙凤元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家中。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
最近很多人对明朝的17位皇帝很感兴趣,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明朝的17位皇帝分别都有谁呢?还有这明朝的17位皇帝如果要记的话,那应该怎么记呢?这些问题也都非常的有意思了,也是值得我们来详细的说说的,下面是明朝17位皇帝的顺序简表了,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
先给大家说一下,明朝只有16位皇帝,但是有1位皇帝登基过2次,所以很多人说明朝有17位皇帝,其实只有16个人了,这里大家不要搞错了。
明朝的17位皇帝顺序的名字其实也很好记的,如果死记硬背的话,那还是有点麻烦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侧面出发,也就是朱元璋家族起名的套路来记,朱元璋家族起名都是按照严格的家谱制度来起的,所以只要记住20个字(其实用都的就10个字),然后搞清楚,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这个五行相克的道理,那记起来太轻松了。
朱元璋家族肯定都姓朱,然后朱元璋的儿子都是2个字,其余的都是3个字,所以他们的名字就是:姓+辈分+五行字。
然后朱元璋家家谱的20个字分别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还有一个特殊情况是,太子朱标后代家谱中的允和燕王后代家谱中的高同辈)
最后明朝17位皇帝排序就来了:
1、朱元璋
2、朱允炆(为何用允,因为朱元璋的长子朱标,辈分同高)
3、朱棣(朱元璋四子,后面全是朱棣的后代,所以规规矩矩按照家谱,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来起名了)
4、朱高炽(姓不变,取家谱中的高字,棣是木字旁,木生火,所以取炽为名)
5、朱瞻基(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瞻字,炽是火字旁,火生土,所以取基为名)
6、朱祁镇
7、朱祁钰
8、朱祁镇(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祁字,基是土字旁,土生金,所以取镇、钰、镇为名)
9、朱见深(姓不变,取家谱中的见字,镇、钰、镇是金字旁,金生水,所以取深为名)
10、朱祐樘(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祐字,深是水字旁,水生木,所以取樘为名)
11、朱厚照
12、朱厚熜(姓不变,取家谱中的厚字,樘是木字旁,木生火,所以取照、熜为名)
13、朱载垕(姓不变,取家谱中的载字,照、熜是火字旁,火生土,所以取垕为名)
14、朱翊钧(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翊字,垕是土字旁,土生金,所以取钧为名)
15、朱常洛(姓不变,取家谱中的常字,钧是金字旁,金生水,所以取洛为名)
16、朱由校
17、朱由检(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由字,洛是水字旁,水生木,所以取校、检为名)
然后明朝亡。
1、元素周期表的前世今生
我们现在看上去非常平常的元素周期表,背后其实有着一段意义非常深刻的经历。
从1869年2月17日至今,正好是门捷列夫版化学元素周期表的150岁生日。
门捷列夫先生的年代里,化学界还没有很系统地归纳元素间关系的理论知识存在,仅有的一位差点触及元素领域皇冠的英国化学家纽兰兹,也只是发现无论从哪一个元素开始排列,第一个元素和第八个元素总有相似的性质。
但他的发现,得到的不是世人的肯定,而是嘲讽,例如:“你为什么不按元素的字母顺序排列?”
门捷列夫先生便是在这种环境下废寝忘食,耗时近乎12年时光,才有了“门捷列夫版化学元素周期表”。
我们从上面的手稿中,不难发现,这全用俄文写成的元素周期表肯定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版本是有差距的,毕竟这还差了最后一步——翻译呢!
说起我们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还应该感谢一位叫做徐寿的清朝科学家。
2、徐寿和朱元璋家谱版元素周期表1896年徐寿在翻译这俄文版元素周期表时,他预想的是在汉字中找一个发音和化学元素相近,并且能用偏旁代替这些化学元素常规状态的字。
但这种事吧,其实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首先从发音相似上来找,我们古汉语和俄语的差距真的是非常大……
哪怕筛选出了一些发音相似的,还面临着第二个难题:这些字的偏旁要能够代表元素常规的状态。
徐寿在一番查阅资料之后,猛然发现《明史》当中的诸王世表不就完美符合条件吗?
不信请看下表:
锡、镭、铁、钾……这不就是我们熟悉的元素周期表吗?
这一下子真相大白了,原来我们熟悉的元素周期表竟然是来自于明朝王室们的姓名,徐寿先生见到这些完美符合自己要求的字时,就毫不犹豫摘“抄”了过去,组合成了一张由明朝王室姓名组成的中文版元素周期表。
3、为何朱元璋的后代名字能凑合成元素周期表前文我们提过,徐寿先生在选择作为元素周期表的汉字时,是有特殊要求的,并非随意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明朝王室的姓名还能符合条件肯定是存在特殊原因的。
这种情况,其实并非偶然,而是朱元璋在为后人起名时,立下的一个特殊规定有关。
《明史卷一百表第一诸王世表一》开头说:“洪武中,太祖以子孙蕃众,命名虑有重复,乃于东宫、亲王世袭,各拟二十字,字为一世。子孙初生, 宗人府依世次立双名,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字取五行偏旁者,以 火、土、金、水、木为序,惟靖江王不拘。”
上面提到了三条信息:
一、朱元璋信奉五行学说,在给孩子起名时,他尽量追求五行圆满,意图使明王朝能够在风水五行上圆满无缺;
二、朱元璋为宗亲后代,每一支都选择了二十个字,作为起名字的标准;
三、朱元璋在选择五行作为后人姓名时,只有靖江王一支可以不必按照这个规定去做,其原因是靖江王朱守谦是他兄长的儿子,朱元璋又非常敬重自己兄长,因而对其后代也格外宽容。包括后来朱守谦犯罪当诛时,朱元璋也赦免了他的死罪,并且允许其后人世袭爵位。
那么,这五行又是如何和朱家后人的名字结合在一起的呢?
以朱棣一支举例,朱元璋给他们这一系的字为: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朱棣在给自己后人起名字时,就要按照姓氏+辈分+单名的格式来进行选择,比如朱棣的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四人,便是朱姓+高字+名的格式,炽煦燧爔又分别对应五行中的火水火火,完美的符合了朱元璋立下的祖训。
这种规定,其实在人少的时候,看上去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只要延续几代下去,等到宗室人口增加到几万、几十万的时候,还要在朱+某字+某名的情况下,保证名字不冲突,这就非常困难了。
这就好比我们做那种组合排列的题,我们根据已有的条件进行组合,限制越多,组合也就越少。
如果这样还想增加组合的几率,那就只有增加参与组合的元素一种方式了,只有能够进行组合的选择增加,那么才有可能获得更多可能性。
这种思路,便是朱元璋的后人所采取的手段——造字。
这种做法就是字不够,那便造呗,一种偶然加必然的结果,朱元璋的后人姓名便完美符合了徐寿心中对于汉化元素周期表的要求。
种种巧合,促成了我们熟悉的元素周期表的诞生,在此,我们不仅要感谢老朱家的贡献,也要感恩徐寿老爷子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
朱元璋的后代子孙现在还存世吗?他们过得怎么样?
本文2023-10-08 17:11:1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04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