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绩溪(安徽绩溪胡氏家谱)是什么职业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2收藏

安徽绩溪(安徽绩溪胡氏家谱)是什么职业,第1张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安徽绩溪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安徽绩溪胡氏家谱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安徽绩溪尚村古村落如何

有“中国最美梯田”之称的绩溪县梅干岭梯田向上西行约2公里处,有一个老徽州罕见的多姓氏千年古村落。这个叫尚村的古村落古时还有一个非常雅致村名,称为“砚瓦村”。

来尚村,不仅仅只为赏花,犹如来到了画里乡村,这里有层峦叠嶂的山云岭,这里有清澈见底的霞川河,这里有花海梯田、小桥流水,还有古朴的徽州古村落和众多的古建筑、古遗迹。这里“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桃花源”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尚村地处家朋乡西南隅,距绩溪县城40公里,座落在饭甑尖东边岩脚下,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千年村落,周边森林密布,有五个小山丘相拥围抱,人称“五龙戏珠”。

尚村地势东高西低,东边岩小溪、前三园溪及宅后园溪三股山泉水分流村中,沟圳交织结成发达的明暗相间的水圳网,大多闻水声而不见水。

尚村古村落的形成大致可溯源千年,村内有“十姓九祠”即十个姓氏九座祠堂(许氏、周氏、方氏、高氏、章氏、胡氏、唐氏、张氏等)且保存完好,是皖南罕见的多姓氏千年古村。

尚村之“尚”,乃崇尚文化、教育之意,因士族大户,文脉相承,尚村古名又称“砚瓦村”,即家家有砚瓦,户户有毛笔的意思,可见文风之鼎盛。

尚村村内路巷交错,古民居保存完好,依山势高低错落而筑,以姓聚居为主要特色,村南现存乌石堆佛寺,称“岫云古庵”。

村状呈船形,头尾狭长,中部地势开阔,因东西走向三条水圳长期冲刷,中间洼凹稍低,船头在村水口宅下园的位置,船尾高翘,有水即活,似有扬帆出航之势。水口两山夹峙,围拢闭合紧密。山谷清泉,清爽甘甜,冬暖而夏凉。

旧时,因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山雾轻绕,宛若世外仙境秘地。最引人注目的,是村南乌石堆佛寺,称“岫云古庵”。寺的东南边两山丘围拢夹峙,寺前一叶荷塘藏露树影,背面山溪泉水流淌不息。原寺内有幅抱柱联,准确地概括了寺院的地理气势:“乌石从白云堆起,尖峰似饭甑飞来。”

尚村传统古建筑特点:一是结构格局不大,依势筑屋,差异性较大。二是室内三雕装饰简单,但明清古韵味浓。三是经数代析产继承,大多转为“众家屋”或使用率不高的“闲屋”。

尚村山清水秀,古风习俗淳朴。人们保持了许多原始的自然崇拜和英雄崇拜理念。村中社祠并存,儒道佛合流,大年会等庙会香火不绝。社庙、哪咤庙、汪公庙、太子庙、乌石堆和尚寺等,以位处村边的哪咤庙以“灵验”而香火最旺。

绩溪尚村赏花说说

绩溪县家朋乡尚村130亩葵花相继盛开。

清晨,饭甑尖下,绸缎般的晨雾在尚村的上空徐徐拉开,如美女披纱,如行云流水,如大海波涌。

柔柔的阳光从山云岭的山涧里_散下来,金色的光芒形如一股股暖流流向尚村。

而处于背阴处冷调的雾带则缓缓流向层林,流向尚村,流向阳光处,当冷、暖色在尚村上空交会时,是让人最激动的时候,那是阴阳的交会,是大自然醉美的呈现。

朦胧间的尚村,此时已是山欢水笑,田间地头,葵花开处,黄澄澄,金灿灿,流金溢彩;绿绿的高杆尽头,顶着圆圆的花盘,花盘上蜂飞蝶舞,千姿百态妩媚动人。

游人如帜,美女如云,摄人如鲫,一簇簇,一团团,花伞、丝巾、花技招展的彩色人流在田间浮动,一幅立体山水美图在这里徐徐展开。

近年来,尚村乡村旅游发展火热,先后推出了葵花景观和晒秋等民俗活动,流转了25亩梯田种植观赏型荷花,打造尚村荷花景观,开展摄影大赛及作品展,吸引了大量游客。

绩溪县有几个镇?

8个镇:华阳镇、长安镇、伏岭镇、上庄镇、扬溪镇、临溪镇、瀛洲镇、金沙镇。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黄山山脉和西天目山山脉结合带,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分水岭,东与杭州市临安区交界,北与宁国市、旌德县毗连,西与旌德县、黄山区及歙县接壤,南与歙县相邻;介于北纬29°57′~30°20′,东经118°20′~118°55′之间;县境总面积1126平方千米。

绩溪汉代称华阳镇,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设良(梁)安县,唐朝永泰二年(766年),置绩溪县。

绩溪是古新安、古歙州、古徽州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至宋代属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因绩溪有“徽岭、徽溪、大徽村”,改“歙州为徽州”(“徽,善也”《尔雅·释诂》,“绩、功也”《尔雅》)。1949年4月30日,绩溪县解放,改属徽州专区,1988年1月,划入宣城地区,2001年1月,属宣城市。

绩溪属于安徽的哪个城市?

按照最新的安徽行政区划分

绩溪县属于徽州市

徽州市:使用皖J车牌,0559区号,全省旅游经济、文化中心,安徽省南大门。

辖屯溪、黄山、徽州三个市辖区,绩溪、休宁、歙县、黟县、祁门、旌德六个县。

介绍安徽绩溪

绩溪县是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山区,西部为黄山支脉,东部为西天目山脉,崇山峻岭,重峦叠嶂,主要山峰皆在千米以上。境内大鄣、大会、大獒三山鼎立,从东北向西南、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的清凉峰海拔17874米,是绩溪的最高处;南端的江村环海拔125米,是绩溪的低谷。徽岭山脉绵亘中部,分县境为岭南、岭北两部分,形成南北自然条件和生活习俗的不同,语言也有区别。境内河流交错,沟谷纵横,2公里以上的天然河流136条,总长831公里。主河道登源河长55公里,扬之河、大源河各长40公里,三河流域面积582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26%。此外,戈溪、黄石坑、徽水、大鄣、卓溪等河皆长15公里。诸水皆外流,北流之水属长江水系;南流、东流之水属钱塘江水系。年径流量103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较丰富。县境山多,可耕地少,人民为谋求生路,最富经商精神。据史料记载,唐代就有县人去长安经营饮食业。绩人历代经商,经久不衰,在长达六七百年的时间里,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其中最有影响的:一是徽墨,一是徽菜。徽墨历史悠久,从唐代李超徙歙算起,已有两千一百多年历史。县人从事墨业,代有其人,最有名的是清代的“鉴古斋”和“胡开文”两墨庄。鉴古斋墨庄为汪近圣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所创。胡开文墨庄为上庄胡天柱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开创,因经营有方,曾设分肆于许多大小城市。屯溪老店迄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是我省著名的双百老店。胡氏精制的地球墨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使徽墨冲出国境,走向世界,为民族争光。徽州墨模是徽雕中的精品,胡开文的墨模更是其中的瑰宝。胡氏的墨模雕刻能手,人才辈出,清代的胡国宾就是一代墨模雕刻名师。胡开文的徽墨今已独领风骚。由乡土风味饮食发展成的徽菜,遍及全国,形成菜系,实乃徽商的功绩,其中也有绩溪商人的一份功劳。县人自唐代即设酒店于长安,宋代设菜馆于徽州府,明清时期发展到大江南北,民国时期徽菜馆遍及海内。据不完全统计,清末至民国初,县人在各地先后开设的菜馆酒楼:上海有鸿运楼、大中华、大富贵、大中国、大新楼、大嘉福等120余家;武汉60家;南京21家;衡阳、柳州至昆明一线13个市、县有徽菜馆41家。在绩人开设的菜馆里,上海的大富贵、大中华,武汉、兰州的大中华,太原的鸿运楼,屯溪的富春园,芜湖的同庆楼,杭、嘉、湖的聚乐园、大中国、益乐园等徽菜馆经营有方,历久不衰,至今仍是当地有名的老店。绩人既富于经商精神,也善于经营农副业和各种手工业。绩溪历来土特产十分丰富。唐宋时期造纸、制陶业发达。澄心堂纸被钦定为朝廷专用。明代缸窑头和清代的石炉坊的陶器、铁锅名噪皖、浙、赣。“秘色瓷”曾被选为贡吕,黑釉瓷远销亚、非诸国。此外,还出产大量的木材、蚕丝和茶叶。清乾隆以前,森林未遭破坏,鄣山、徽山盛产木材,远销苏、浙和本省芜湖、安庆等地。唐宋时期,常溪、昆溪、芦溪和扬之河流域“桑柘成荫、丝织业繁盛”,绸、绢和清水丝成为贡品。明清时期“桑树蔽野,户皆习蚕”,此时的绩溪已成江南丝绸主要产地之一。清道光年间溧阳人沈练任绩溪训导,曾总结民间植桑、养蚕经验,著成《广蚕桑说》,刊行全国,推广绩溪养蚕经验,影响深远。民国中期县内出现缫丝厂、蚕种厂及茧行,标志着绩溪的蚕丝生产开始走向工业化。绩溪的茶叶也很有名,主要是绿茶,畅销江南各大小商埠。金山时雨、横岩云雾等名茶早在民国时期就驰名沪、汉,出口南洋。金山时雨主产地上庄镇金山,现仍畅销国内各主要城市。勤劳智慧的绩溪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硕的文化果实,这首先应该归功于历代绩人对教育的重视和旅外徽商对桑梓的支持。据史料记载,号称“东南邹鲁”的新安,“邑小士多,绩溪为最”,“十户之村,不废涌读”。历史对绩溪人如此称誉,是有其事实根据的。宋景德四年(1007),绩人首建书院--桂枝书院,这不仅是绩溪历史上第一个书院,也是安徽省最早的书院。宋元丰年间,史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知绩溪县事,在他的倡导下,绩溪文风蔚起,书院大兴,社学和私熟也纷纷建立。此后邑人对文化的追求经久不衰,明代全县书院57所,居省内前列。清光绪间邑人首建毓才坊女校,开创安徽女子学校的先河。重视教育的结果必然是人才辈出,文化氛围日深;人文荟萃,名士如林。绩溪的历代名人有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汪华,唐代神策将军汪节,宋代文学大家胡仔、名臣胡舜陟,元代诗人舒由页,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工部尚书胡松、兵部尚书胡宗宪,清代宦海“三奇士”邵绮园、程秉钊、胡铁花,还有两大墨家、一代巨贾和礼学“三胡”。近代名人首推国学大师、五四运动的先驱胡适,还有图书馆学家洪范五,古典小说标点创始人汪原放,小说家章依萍,建筑学家程士范,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许家朋

绩溪旅游景点推荐

绩溪旅游景点推荐如下:

1、龙川是坑口村古称,村前有龙须山,村中有一条小溪(称川)穿村而过,古称龙川。后人认为小溪(又称坑)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龙可以畅溪,故改为坑口。这个传说至今仍在百姓中流传。距绩溪县城约10公里,是一个古老的徽州村落。

2、鄣山大峡谷旅游区,地处安徽省绩溪县东南部。皖赣线、芜屯公路穿城而过,距县城22公里,距黄山机场仅55公里,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位于北纬30°线上的鄣山大峡谷历经亿万年来的孕育和呼唤,今日才显露出与金字塔、百慕大、神农架、黄山等同是这一神秘线上的奇迹。

3、在绩溪,耳边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古朴”,当地居民讲的最多的地方是太极湖村。走近太极湖村才感到“藏在深闺人未识”,惊叹这个古镇带给我们的美。

4、徽杭古道西起徽州绩溪县伏岭镇,东至浙江省临安市马啸乡,位于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侧,北靠黄山,南依天目山,全长25千米,是古时联系徽州与杭州的重要纽带,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是绩溪县境内的盘山石阶小道,是徽杭古道的精华所在。

5、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安徽绩溪“劳模徽菜文化园”位于绩溪县城北郊的风景名胜区,背靠青山,前依绿水,距离县城仅有15公里。园区以徽派建筑为主体、以黛瓦、粉墙、马头墙为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

6、绩溪紫园位于安徽绩溪县东的上马石村,绩溪紫园距县城18公里,往龙川景区的必经之道。绩溪紫园浓缩了徽州民居构建的各种风格,为绩溪紫园古民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所创。绩溪紫园全园面积1万多平方米,绩溪紫园是集游览、住宿、餐饮、会议、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景区,也是绩溪挂牌的农家乐旅游经营户。

绩溪县属于安徽哪个城市?

属于宣城市管辖。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为“徽厨之乡”,“无徽无成镇,无绩不成街”,现隶属于宣城市管辖。县境总面积1126平方公里。

绩溪位于皖南山区,地处黄山山脉和西天目山山脉结合带,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分水岭,东与临安市交界,北与宁国市、旌德县毗连,西与旌德县、黄山市黄山区及歙县接壤,南与歙县相邻。

绩溪因水而得名,据县志记载,“县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故名绩溪”。绩溪风光秀丽,历史久远,人文璀璨,文化底蕴极为厚重,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和谐之源、文化名城、名人故里、徽菜之乡。

截至2014年,绩溪县辖8个镇、3个乡:华阳镇、长安镇、伏岭镇、上庄镇、扬溪镇、临溪镇、瀛洲镇、金沙镇、板桥头乡、家朋乡、荆州乡;县政府驻地华阳镇。

扩展资料

绩溪介于北纬29°57′~30°20′,东经118°20′~118°55′之间,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适宜,年均气温1599℃。绩溪山连皖浙、水分南北,是黄山山脉与天目山山脉的结合带,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新安江、青弋江、水阳江的源头。

这里有山皆奇,无水不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森林覆盖率达755%,境内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6座,其中大鄣山主峰清凉峰海拔17874米,为华东地区第二高峰,鄣山大峡谷中突兀巍峨的百丈岩、维妙维肖的伟人头像,徽杭古道上的江南第一关,佛教胜地小九华。

以及古华阳十景等秀丽景色,历来为世人瞩目并歌咏诗赞。绩溪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和多样,现有种子植物120科1000余种,其中属国保植物30余种;陆栖脊椎动物135种,其中属国保动物13种。

参考资料-绩溪县

参考资料绩溪县人民政府-绩溪县县情简介

周氏起源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儿子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周赧王之后。周公旦之后。

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的。如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元时,有苏氏改姓周的。唐末有叫成纳的,后梁时赐姓周。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汉字单姓周氏。

家乘谱牒

江苏:周氏族谱六卷、周氏家谱十八卷、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江都周氏家谱六卷、润东周氏族谱三十二卷、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

浙江:周氏家谱不分卷、周氏宗谱不分卷、武林周氏家乘不分卷、余邑周氏宗谱三卷、汝南周氏宗谱四卷、姚江孝义周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周氏宗谱、谷阳周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周氏族谱一卷、周氏续修家谱十一卷首一卷、周氏四修族谱十二卷、小云南周氏宗谱一卷

一、周姓来源:

1、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2、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儿子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另有周赧王之后,周公旦之后。

3、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如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汉字单姓周氏。南朝陈时,有一著名将领叫项猛奴的被周荟抚养改姓周,名文育。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唐末有叫成讷的,后梁时赐姓周。元时,有一位叫苏卓周的改姓周。又有喜同、术忽、哈刺歹等蒙古人改姓周。明代江苏吴县人吴健7岁时家贫卖身同县周家,也改姓周。

二、迁徙分布:

周氏早期主要在河南发展繁衍。居住在河南临汝的周氏,部分人于秦代迁往沛郡,成为当地著姓,西汉大臣周昌、周勃、名将周亚夫即属此支。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汝南安城周氏有一支迁居今安徽庐江。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士族随晋室同渡,有一支周氏迁往姑熟[又称姑孰、南洲,今安徽当涂]。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这是周姓入福建最早者。唐僖宗时,河南周氏族人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的。南宋大臣周必大,自称其先祖为郑州管城人。汝南周氏有一支直接迁往福建宁化石壁乡,还有一支徙居永定。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唐代元和年间,除沛国周氏、长安周氏为周赧王的后代,河南周氏为鲜卑族改姓外,大都是西汉汝坟侯周仁的后裔。周仁5世孙周燕,子孙繁盛,分衍出许多支脉,如周燕之子周忠因任太山太守而在当地定居,形成太山周氏。

三、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跋扈邕。有汝南周氏遍天下之说。

沛国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

2、堂号:

细柳堂:汉文帝六年冬,匈奴6万兵马犯汉。文帝令周亚夫驻兵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几日后,文帝御驾亲往劳军。走近军营,只见甲兵森严,个个持刀执戟,张弓挟箭,如临大敌。当令门岗传报,营兵却直挺挺地站着,一丝不动,并喝令车驾停住,说:“军中闻将令,不闻天子令!"文帝亲自来到营门,又被哨兵拦住,文帝只好交出天子的符节,让哨兵进帐回报。亚夫验了证件,才下令开门放入车驾。一面嘱咐:"营内不准跑马。"车驾和随从骑兵只好按辔徐行。进入营门,亚夫才不慌不忙地出帐迎接,文帝慰问后,一出营门,兵士仍关上营门,严整如故。文帝回头看了看,高兴地说:"这才是真将军呀!象亚夫这样的将军,和他练的兵,才使敌人无缝可钻呀!"

爱莲堂: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一生清正廉洁,一生最爱莲花。曾作《爱莲说》,通篇百余字:“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他把莲花比成君子,推崇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

四、家乘谱牒:

湖南:濂溪周氏七修族谱共八十九卷。 江苏:周氏族谱六卷、周氏家谱十八卷、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江都周氏家谱六卷、润东周氏族谱三十二卷、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 浙江:周氏家谱不分卷、周氏宗谱不分卷、武林周氏家乘不分卷、余邑周氏宗谱三卷、汝南周氏宗谱四卷、姚江孝义周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周氏宗谱、谷阳周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周氏族谱一卷、周氏续修家谱十一卷首一卷、周氏四修族谱十二卷、小云南周氏宗谱一卷

五、历史名人:

周亚夫[?一前143],西汉名将。沛县(属今江苏)人。周勃子,初封条侯。文帝时,匈奴东进,他以河内守为将军,防守细柳(在今陕西咸阳),军令严整,被誉为“真将军”。景帝时,任太尉,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迁丞相,谢病免。后以子私买御物所累下狱,绝食死。

周 处[约236-297]:西晋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氏,字子隐,吴时为东观左丞,晋平吴后,历任新平太守,迁御史中丞,后任建威将军,封平西将军、周孝侯,当地至今流传着他改恶从善、射南山虎、斩长桥蛟之传说,京剧传统剧目《除三害》就是表现他的故事。

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氏,曾官大理寺丞,国子博士。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小溪上,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后人称其濂溪先生。他依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理学大师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创始人。著有《爱莲说》。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氏。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写法新颖,被词学界推誉为“巨擘”,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周 昉:唐代以画肖像、佛像著称的名画家,出身显贵家族。其画风为“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宋代的米芾将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三人并称为"四大人物画家"。

周 瑜[175-210]:三国吴之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氏,建安13年[208年],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大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精音乐,时称“曲有误,周郎顾。”

周树人[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本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氏。周敦颐的第三十二世孙。《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06月17日第四版)

周信芳[1895-1975]:字士楚,艺名麒麟童。浙江慈溪人,生于江苏清江浦。京剧艺术家。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化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淮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建立了丰功伟绩,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周敦颐的第三十三世孙。

周培源[1902828-1993]:江苏宜兴人氏。192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理学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7年参加爱因斯坦领导的广义相对论讨论班并进行相对论引力论和宇宙论的研究。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协主席、名誉主席。

六、姓氏典故

周瑜打黄盖 《三国演义》故事:黄盖诈降于曹操,进行火攻,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这一场打既是事先商量好了的,自然是两相情愿。所以“周瑜打黄盖”成为歇后语,其下一句就是“两相情愿”。

A 安氏 阿氏 艾氏 爱氏 奥氏 敖氏 嗄氏

B 世界白氏联谊会 柏氏 班氏 包氏 暴氏 鲍氏 百里氏 布氏

薄氏 炎黄卜氏宗亲网 步氏 秘氏 别氏同姓会 巴氏 宝氏 补氏

贝氏家网 贝氏家族 贲氏家族 毕氏族谱 毕氏 边氏家族 卞氏 邴氏

卜氏文化 卜氏家园 卜商联谊会 宾氏家族

C 程氏网 程氏家谱网 程氏家谱 淳氏 从氏 中华崔氏网 崔氏家园 崔氏宗亲网

仓氏 天下一蔡 蔡氏宗亲联谊会 蔡氏宗祠 蔡氏寻根之旅 新加坡蔡氏公会 巢氏 广西岑氏宗亲网

岑氏寻根 单氏 台山陈氏宗亲网 义门陈氏宗亲网 中华陈氏宗亲网 陈氏宗亲网 陈氏大宗祠 陈氏利川家族会

下坑陈氏续修谱志 陈氏家园网 曹氏网 曹氏家谱查询网 中国曹氏网 中国成氏宗谱 新马成氏宗亲会 成氏宗亲信息驿站

苍氏 晁氏宗亲网 柴氏网上家园 柴姓网 车氏 池氏宗亲 储氏 中华褚氏家族网

常氏家族官方博客 昌氏 畅氏

D 邓氏宗亲联谊总会 华夏邓氏 戴氏宗亲网 狄氏 刁氏 丁姓人家 东氏 东方

董氏 窦氏 都氏 堵氏 杜氏宗亲网 中华杜氏宗亲 澹台 达氏

笪氏 丹氏 钭氏 段氏宗亲网 顿氏 多氏 第五 东门

东郭 端木世家 段干 党氏 段氏宗亲网

E 阿氏 鄂氏 恩氏文化

F 中华房氏 中华费氏宗亲会 封氏 世界冯氏宗亲会 中华冯氏网 凤氏 伏氏 富氏

符氏 扶氏 中华傅姓文化网 贲氏 法氏 方氏谱牒学 风氏 逢氏

酆氏 樊氏 范氏 丰氏

G 郭氏之源 干氏 甘氏 盖氏 郜氏 戈氏 葛氏 龚氏

弓氏 贡氏 巩氏 公氏 公羊氏 公冶氏 公孙氏 谷氏

顾氏 谷梁氏 公良氏 公西氏 归氏 广氏 缑氏 勾氏

宫氏 耿氏 国氏 高氏 桂氏 妫氏 昝氏 关氏

管氏 顾氏 辜氏家园

H 贺氏 韩氏 杭氏 郝氏中华 何氏英才网 和氏 洪氏 弘氏

中华侯氏家族 侯氏家族 胡氏宗亲网 汉川胡氏 花氏 黄氏 宦氏 滑氏

桓氏 皇甫氏 惠氏 霍氏 哈氏 海氏 衡氏 后氏

扈氏 怀氏 赫连氏 呼延氏 红氏 华氏

J 姬氏 计氏 纪氏 季氏 暨氏 冀氏 中华贾氏网 简氏

江氏 姜氏宗亲网 蒋氏 焦氏 揭氏 解氏 金氏 靳氏

井氏 景氏 琚氏 鞠氏 具氏 吉氏

K 卡氏 阚氏 柯氏公会 孔氏宗亲网 寇氏 匡氏 邝氏 阔氏

康氏

L 兰氏详解 兰姓名人 蓝氏 郎氏名人 劳氏 雷氏 冷氏 黎氏

李氏公会 李氏族谱 李氏族谱网 练氏 梁氏 廖氏 蔺氏 林氏宗亲网

凌氏 刘氏家园 汉家刘氏网 隆氏 娄氏 楼氏 卢氏 芦氏

鲁氏 陆氏 鹿氏 路氏 吕氏 栾氏 罗氏通谱网 骆氏

联氏 连氏 赖氏 廉氏 龙氏

M 麻氏 马氏家族网 买氏 满氏 毛氏网 枚氏 梅氏 美氏

中国孟子 米氏 苗氏 闵氏 缪氏 莫氏 牟氏 母氏

牧氏 睦氏 慕氏 穆氏

N 中华牛氏家族 乃氏 南氏 倪氏 聂氏 宁氏 农氏 努氏

O 欧氏 区氏 欧阳氏

P 潘氏宗亲网 盘氏 裴氏 彭家网络 濮氏 朴氏 浦氏

Q 秦氏文化网 戚氏 漆氏 祁氏 齐氏 强氏 乔氏宗亲网 钱氏

青氏 邱氏 秋氏 裘氏 曲氏 屈氏 中华渠氏 全氏

权氏 瞿氏 邱氏宗亲网 乔氏宗亲网

R 任氏宗亲网 冉氏网 饶氏 戎氏 荣氏 茹氏 阮氏 芮氏

瑞氏 闰氏

S 商氏 赛氏 桑氏 沙氏 山氏 尚氏 烧氏 邵氏

申氏 沈氏 中华余氏网 孙氏宗亲论坛

盛氏 师氏 施氏 时氏 石氏 束氏 史氏 舒氏

司氏 斯氏 苏氏 宿氏 宋氏 索氏 生氏 隋氏

栗氏

T 唐氏 邰氏 谈氏 覃氏 谭氏 汤氏 唐氏 涛氏

桃氏 通氏 陶氏 滕氏 天氏 华夏田氏网 田氏宗亲网 田氏论坛

佟氏 量氏 中华涂氏 屠氏 托氏 脱氏 铁氏

W 魏氏魏网 韦氏 王氏源谭 王氏家谱网 王氏中华 汪氏 危氏 威氏

卫氏 温氏宗亲网 闻氏 文氏 翁氏 乌氏 邬氏 巫氏网

毋氏 吴氏 吾氏 伍氏 武氏 宛氏 万氏 邬氏宗亲网

X 夏氏 奚氏 锡氏 席氏 夏氏 鲜氏 洗氏 向氏

项氏 漳州萧氏网 霄氏 小氏 肖氏宗亲网 肖氏家族网 辛氏 欣氏

邢氏 幸氏 熊氏 胥氏 须氏 徐氏 许氏文化网 序氏

宣氏 中华薛氏家族 寻氏 中华谢氏网

Y 叶氏 焉氏 鄢氏 延氏 闫氏 严氏 言氏 阎氏

颜氏 晏氏 燕氏 羊氏 阳氏 杨氏 姚氏 野氏

衣氏 依氏 易氏 栾氏 殷氏 尹氏译站 应氏 雍氏

尤氏 由氏 游氏 右氏 于氏 余网 俞氏 虞氏

禹氏 玉氏 郁氏 喻氏 无氏 原氏 袁氏 岳飞网

云氏 运氏 云氏宗亲网 于姓的天空

Z 新加坡张氏总会 中华张氏网 张姓论坛 泽氏 曾氏宗亲网 扎氏 翟氏 詹氏

占氏 湛氏 章氏文化研究网 赵氏宗亲 针氏 甄氏宗亲网 甄氏集团 郑氏

支氏 中华郅氏网站 自贡钟氏 中华周氏网 朱氏家族 诸氏 竹氏 竺氏

祖氏 邹氏宗亲网 中华邹氏族谱网 自氏 潮汕卓氏宗亲会 壮氏 庄氏宗亲会 祝氏宗谱

中华左氏 宗氏 正氏 昝氏 臧氏家谱

其《岳氏宗谱》以岳飞的父亲岳和为第一代,至今已历37代,800余年,谱书记载岳云是岳飞的“长子”。所以,岳飞的第36代即是岳氏的第37代。

岳飞的第28代孙岳朝亮,岳飞第29世孙岳邦杰,岳飞的嫡传第30世孙岳顺元,岳飞31代世孙岳修利,岳飞32代嫡孙岳蕴朴,岳飞33代孙岳老中,岳飞第34代嫡孙岳瑞霞,岳飞第35代孙岳岱衡,岳飞第36代孙岳先广,还没有到37代。

岳云:岳云系岳飞长子,字应祥,号会卿,宋宣和元年(1119年)六初五日生于河南汤阴县,母刘氏。于宋高宗绍兴十一年 (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被奸臣秦桧诬陷,与父和张宪同时被害于杭州西湖,岳云张宪被害于杭州官巷口枣木巷,死年岳云仅二十三岁.岳云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少年将军,十二岁随父从军(张宪部),慷慨忠义,颇有父风,飞各次征伐,未尝不与,多得其力,军中呼“赢官人”。岳云每战手护两铁椎,重八十斤,数立奇功。飞辄隐之,绍兴四年(1 1 3 4年)收复随州(今湖北隋县),岳云首先登上随州城恒;攻下随州;又攻破邓州;岳云为军中勇将,享有“勇冠三军”的声誉,其功不小,飞不报,平襄汝,岳云功在第一,飞又不言,过了一年方按朝庭铨叙规定。任命为武翼郎。绍兴五年(1 1 3 5年),平杨么,岳云又立大功,飞仍不上报,都督张俊听后说:“岳候避庞荣,廉则廉矣;然也太不公平也”,绍兴七年(1 1 3 7年)七月十四日,颖昌大战,岳云带兵(背嵬军)冲锋陷阵, 与金兀术女婿三品官统军上将夏金吾恶战,从早晨战到中午,战了三个时晨,数十回合,身上受伤百余处,人为血人,马为血马,杀死夏金吾和千户五人,俘官七十八人,杀伤不及其数,金兀术惊呼:“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五十万众”!“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云绍兴五年(1 1 3 5年)十六岁,因随、邓战功升武翼郎,后又因功升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提举体泉观,一一六二年孝宗皇帝为岳飞父子平反昭雪时,岳云附葬杭州西湖栖霞岭下。宋宁宗追赠安远军承宣使、武康军节度使、左武大夫,安边将军。 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加封继忠侯。岳云妻巩氏赠相德夫人,淳熙十四年,加封忠烈夫人。 岳雷:岳雷系岳飞次子,刘氏生,字发祥,号夏卿, 又号声甫。 宋靖康元年(1216年)三月十七日,生于山西平定县军中,据河南夏邑县《岳氏宗谱》记载:岳飞宣和六年(1124年)赴平定任偏校二年,至靖康元年(1126年)刘氏生岳雷后离开平定,金南侵中原时失散。建炎三年(1129年)寻回军中。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月,“莫须有”冤案起,万俟莴严刑逼供,“飞久不伏,因不食求死,命其子雷视之。雷入侍奉看,飞始复进食,岳飞被难后,十六岁的岳雷随同母亲李氏夫人被发配流放岭南。岳雷妻赵氏,生四子二女,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孝宗皇帝为岳飞平反的前一年,岳雷全家从岭南归回时,长女岳二娘,二十二岁,长子岳经二十岁,二子岳纬,十九岁,二女岳三娘,十六岁,三子岳纲,十三岁,四子岳纪,十一岁,一一六二年四月初三到潭州(今长沙市、)北裹厢居住。同年,七月十三日,冤案昭雪后,岳雷封忠训郎,阁门祗侯,又蹭武略郎,翰林院大学士。景定二年(1261年)追封绍忠侯。岳雷晚年居丹阳培棠,归岳琛(岳霖子)就养。卒于嘉定三年(1210年)八月二十二日,寿年七十八岁,葬丹阳城东四十里鹤迹寺岳雷坟。岳雷妻赵氏,封辅德夫人。 岳霖:岳霖为岳飞三子,号商卿。宋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十五日, 生于宜兴唐门军中。母李氏,岳飞与李氏结婚是一一三O年春,在宜兴张渚,婚后居唐门,生岳霖。 岳飞遇害时,岳霖年十二岁,孝宗皇帝昭雪时,岳霖三十二岁。(详见“岳娩南渡蒙冤”编) 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二十三日,圣旨复岳霖为右承事郎。后又授南赣都督,食邑宜兴。 淳熙三年, 岳霖任广西钦州知县,淳熙五年(1178年)孝宗皇帝便殿诏见岳霖时说:“卿家纪律,用兵之法, 张、韩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之”。岳霖稽首涕泣说:“仰蒙圣察抚念,故家臣不胜感激”!岳霖遂上疏请求归还高宗当年所赐岳飞的御札,手诏, 孝宗皇帝诏令准左藏南库还之。 岳霖与朱喜、张拭为友,在各方的帮助下,即着手搜集岳飞遗文,修编成书。 因年老多病, 尚未完稿即病卒。岳霖卒于绍熙三年(1192年)十月,其时岳霖在广州做官(知广州), 故时岳珂年方十岁,随父官游。岳霖寿年六十二岁。临终执其三子岳珂手遗嘱:“先公之忠未显,冤未白,事实之在人耳目者,日就湮没。余初罹大祸,漂泊囚螺。及至仕途,而考于见闻,访于遗卒,掇拾而未及上,余罪也。苟能卒父志,雪尔祖之冤,吾死瞑目矣”!岳霖卒后由岳珂从岭南护丧北归。 岳珂在 《程史》卷二《赵希光节概》条明言:“绍熙壬子冬,先君子损馆于广,余甫十龄,护丧北归”。护丧北归是为了安葬岳霖。岳霖葬江苏宜兴县城东四十里之唐门村显祖庵侧,伴岳飞衣冠冢之北。岳飞衣冠冢安葬在唐门桥后的一个天然的“金钩钓月”地上。岳霖淳熙三年任广西钦州知县,淳熙十二年任川转运判宫,淳熙十六年任太常卿、左司郎中和提举封椿库等官职,官至朝请大夫、敷文阁侍制,兵部侍郎,广东经略安抚使,赠太中大夫,景定二年(1261年)追封缵忠侯。 岳霖墓碑为,(缵忠侯霖公之墓)。妻钮氏、封助德夫人。岳霖子三:长子岳琮飞又名璞,赐各旗,授承信郎飞致仕封尚书。次子岳琛,授承信郎,任海宁县尉。三子岳珂,进士出身,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历官嘉兴军府,总领浙西财赋,通城开国伯等,晋封邺侯,官至正三。岳霖女一:岳璎,适陈址。 岳震为岳飞四子, 号东卿宋绍兴三年(1135年)四月生于军中,母李氏。岳飞被难时,岳震年仅七岁,与弟岳霆同时居九江庐山下沙河家中,父兄遇害的噩耗传来,家人闻变拥其兄弟二人过长江,改姓鄂,潜于黄梅大河之滨,后迁聂家大湾。岳飞冤案昭雪后,岳震历任朝请大夫,提举江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 户部度制司郎中, 江东提举等职,宁宗赠保义郎,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加封缉忠侯。岳震卒后葬黄梅县苦竹乡杨梅岑村老树坡山上, 与霆侯合冢,墓碑曰《大宋岳飞之子岳震岳霆之墓》,为黄梅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震妻周氏,封翊德夫人,生六子:长子岳瓒,字念一,授从事郎,任无为军安抚使;次子岳琯,字念三,授承直郎,任广州知录侍班;三子岳玭,字念四,授迪功郎,任汀洲连城使;四子岳琚,字念六,授将士郎;五子岳踌,字念七,授将士郎;六子岳璇,字念九。 岳霆系岳飞第五个儿子, 字应时, 号君锡。 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二月生于军中,母李氏。父兄遇害时,岳霆岳震在江州故居居住,噩耗传来,家人闻变引岳震岳霆兄弟二人潜过长江,改姓鄂,隐居于黄梅大河镇后迁聂家湾。 二十一年后, 孝宗皇帝为岳父子平反昭雪时,才恢复岳姓。岳霆初名岳霭,孝宗皇帝赐名岳霆,官授朝散大夫,监潭州(今长沙市)守宗正节使,宁宗赠修武郎、阁门祗侯、举直大夫等。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追封续忠侯。 卒后葬黄梅县苦竹乡杨梅岑村老树坡山上,与震侯合墓,碑名为《大宋岳飞之子岳震岳霆之墓》,今为黄梅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妻刘氏,封佐德夫人。昭雪时,孝宗皇帝赐张信女配。岳霆子三,长子岳蹯,字念二,授朝请大夫,监承知金州兼内安抚使,次子岳与,字念五;三子岳琨,字念八。岳霆后裔,有长子岳蹯系例一支居湖南邵阳,一支居安微阜阳;次子岳与系例一支经山西洪洞转迁河南获嘉等县,三子岳琨一支留黄梅县,现散居黄梅、广济两县。 岳珂:岳珂是岳飞之孙,岳霖三子,字肃之,号亦斋、东几,又自号倦翁。母陈氏,生于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年),即岳飞冤后四十二年。 岳珂自幼聪明, 童年随父官游, 四处迁徒,淳熙十五年(1188年)六月,岳珂六岁, 随父岳霖官居湘南时, 岳霖任湖南漕。 绍熙元年(1190年),岳珂八岁,随父过当涂,绍熙三年(1192年),岳珂十岁, 随父官居广州,由于岳霖于绍熙三年十月病故于广州,岳珂即扶丧北归,将父亲安葬在宜兴唐门后, 于庆元元年(1195年)便回到庐山脚下的江州老家, 并在九江读书。 庆元二年(1196年), 岳珂去福建泉州石龟外婆家住了一年多,多得母教,岳珂母亲陈氏出身书香门弟很有学问, 一一九八年岳珂回到江州, 同年八月,岳珂参加洪州(今南昌)漕试中举。嘉泰三年,岳珂二十岁,一边读书一边整理岳飞遗文,撰写《吁天辨诬录》、《天定录》并五言百韵上之于朝。嘉泰四年(1204年)五月二十日, 理宗追封岳飞为鄂王,时年岳珂二十一岁,赴京省试,开始在京都与岳飞祖老友接触, 更广泛搜集岳飞遗文, 开禧元年(1205年),岳珂二十二岁,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仑从官九品二年,期间考中进士,以超群之才在京口与辛弃疾等名家交游。开禧元年(1205年),开禧北伐战幕之前, 岳珂向江陵知府吴猎写了一封很有战略眼光的信。开禧三年(1207年), 岳珂二十四岁,被提拨为中朝,在京师做过光碌丞、太官令、邑寺主簿等官。 嘉定六年(1213年), 岳珂三十岁丧母, 依宋制服丧二十七个月,服除后, 岳珂于嘉定八年(1215年)任军器监丞。 嘉定九年(1216年)三月, 岳珂三十三岁,任司农寺丞。嘉定十年(1217年)十月,岳珂三十四岁, 升奉议郎权发遗嘉兴府兼管内勤农事官职,出守嘉兴。他一边做官勤于政务,一边搜集整理岳飞遗文,为其祖辨诬,向宁宗上书《金佗粹编》二十八卷、《程史》四卷。嘉定十二年(1219年)八月五日, 岳珂三十六岁,升承议郎权发江南东路转运判台。嘉定十四年(1221年)九月,岳珂三十八岁, 任朝奉郎军器监承总领淮东,移节京口,至绍定六年(1233年)的十二年间,岳珂在京口的官阶逐步上升, 职任范围亦不断扩大。嘉定十五年(1222年)岳珂三十九岁,任朝奉郎守军器监淮东总领, 官品为正七品,三年后的宝庆元年(1225年),理宗谥岳飞忠武,时年岳珂四十二岁,升朝奉大夫司农少卿总领浙西江东财赋淮东军马钱粮专一报发御前军马文学兼措置屯田, 官品为从六品, 二年后的宝庆三年(1227年), 岳珂四十四岁,升为户部侍郎依前淮东总领兼制置使。又一年后的绍定元年(1228年), 岳珂升为朝请大夫权尚书户部侍郎总领浙西江东财赋淮东军马钱粮专一报发御前军马文字兼提领措置屯田通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②。官禄巳非常人可比, 然顺途之中也有坎坷,绍定六年(1233年)正月十五日,岳珂门生镇江郡守韩正伦张灯以庆元夕,岳珂应景作诗曰:驾轺老子久婆娑,从听笙歌拥绮罗。十里西凉忆如意,百年南国比流梭。吞声有恨哀蒲柳,纪节无人废蓼莪。寂寞丹心耿梅月,挑灯频问夜如何”这本是一首怀旧伤时之作,不料却被韩正伦借之诬害于朝,请治岳珂重罪⑧。韩正伦原为岳珂门生,因未曾受岳珂提拔,不意而夹私诬害,人心不古,自古有之。绍定六年冬,岳珂淮东饷印归,罢归庐山。 从事写作, 端平元年(1234年)岳珂撰《金佗续编》三十卷, 系之以谱。岳珂蒙冤居家五年, 直到嘉熙二年(1238年>二月才被起用,时年巳55岁,任卢部侍郎湖广总领一年多。嘉熙三年(1239年)八月二十一日, 岳珂拜宝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并晋升为邺侯④。嘉熙四年(1240年)三月,岳珂守当涂, 七月岳珂任权户部尚书淮南、 江、 浙、荆湖八路制置茶盐使,兼镇姑苏(当涂),官品为正三品,转官为通议大夫。岳珂的一生仕途还算是很顺利的,政绩也是很大的,做官所在之地的地方志对他都有很高的评价。由于勤奋,岳珂成为南宋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继承父志,向朝廷收集整理了岳飞的抗金行实,洗刷了秦桧一伙诬陷岳飞的不实之词,先后写有:《金佗粹编》二十八卷、《金佗续编》三十卷、《程史》、《九经三传治革例》、《愧郯录》、《宝真斋法书赞》、《玉楮集》、《棠湖诗稿》、《东陲事略》、《读史备忘捷览》、《吁天辨诬集》五卷,《天定录》、《玉楮》、《玉楮集后记》等历史著作。是留给后人研究岳飞最重要的史料之一。岳珂卒于何年,考证不一。他自己在《玉楮集后记》中记载:淳佑元年(1242年)二月十日,五十九岁之年,开始自己抄写手稿,能写作和长途访友⑤。 岳珂晚年居吴门。太原岳氏宗谱讲,岳珂寿年六十一岁,具体卒年尚待进一步考证。 岳聪一:岳飞第九世孙,是琮的后代。原籍江苏宜兴,于明朝初期避阉选之难,携一男(岳长泰)二女逃往新郑具茨山(今改名始祖山)之山阴,定居下来,繁衍生息。越五世生二子曰大,二。后代主要居住在新郑及周边县市。 岳野:(1920- ) 山东郓城人。原名岳喜瑞。作家。早年参加救亡剧团,先后在香港、泰国、新加坡、马来亚等地演出,直至1949年。后到长春**制片厂任编剧。1950年后,任中央文化部**局艺术处编剧、**局**剧本创作所编剧、编辑部主任。1954年加入中国***。1957年调任北京**制片厂编辑处处长、编剧、艺委委员。近为编剧。出版有《友与敌》、《同甘共苦》、《英雄司机》及**《在前进的道路上》等 岳俊鹏:河南新郑西岳庄村人,岳飞第二十七世孙。现就读于洛阳师范学院。 三。褒扬题字。 仁皇帝题:重开奇悉(秀),永佐朝邦,崇修喜彩,增(忠)要(耀)远贤(光)。 乾隆皇帝题:凤文声起万古闻,梧桐高歌鸣圣君,长羽时朝显大道,廷韶几成仪来勤。 四。岳飞后代字辈 岳氏文化研究会规定岳飞后代从二十一世孙开始用:“重开奇秀,永佐朝邦;崇修喜彩,忠耀远光。英贤辅弼,金玉其相;武穆家风,山高水长。”这三十二个字作为字辈。 五。岳飞后代分布 岳云二子一女:长子岳甫,女儿岳大娘,三子岳申。 岳甫字葆真, 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六月二十八日生,理亲嘉泰四年(1204年)九月二十四日卒,寿年六十七岁,葬西湖上。岳云遇害时,岳甫才四岁,随母巩氏及祖母李氏、叔岳雷流放岑南。一一六二年孝宗皇帝恤录时,岳甫二十五岁,从岑南回,初居潭州(今长沙市)北裹厢, 同年十月十八日, 圣旨补岳甫岳申承信郎。岳甫受寅教郎,宗正卿,供职吏部郎中。初居杭州钱塘奠厥古守岳飞岳云墓。袭神武后军统制。隆兴初元(1 1 6 8年)七月十九日,岳甫承务淮西时,向孝宗皇帘请复江州(九江)田宅,孝宗皇帝准奏发还。后岳甫刺使宁波。晚年归居杭州,相与置田,崇奉王祠,作中兴小历,善书法。历任朝请大夫,吏部尚书,赠中奉大夫。岳大娘适张宗本,授武进校尉。岳申授保义郎,官真州防御使。岳甫生子七:岳觐、岳觌、岳岘,岳规、岳靓、岳 冫见 、岳观。岳甫后裔初居苏杭,后散居各地。现初步考证,有二支的去向如下:岳甫长子岳觐湖南益阳一支,岳甫次子岳觌浙江杭州一支。 岳雷有四子二女。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十月十八日, 岳雷四个儿子岳经岳纬岳纲岳纪,圣旨封承信郎②。二个女儿岳二娘、岳三娘,景定二年(1261年)婿俱补进武校尉。后岳雷长子岳经、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授承事郎,监贺州银场③。其后裔居福建漳南。岳雷二子岳纬,景定二年授将士郎,任夔州将领,岳纬长子岳间见,景定二年授承信郎,后裔多居临安。岳雷三子岳纲,景定二年授武德郎,任江西副总领,封尚书,初居九江,后迁临安。岳雷后裔多由临安散居金坛金沙、白塔桥、溧阳城、青安桥、龙庄、汰塘等地。岳雷四子岳纪,景定二年授修武郎,任镇江提典医学,其后裔多居临安、常州现考证岳雷后裔从常州迁出后,有两支的去向如下:一支迁居河南安邱县解护庄,一支经湖广荆州转云南镇雄县太坪坝,后散居云、贵、川三省。 岳飞冤案昭雪后,岳霖由江州来宜兴,邑人感岳飞之德,争相奉迎,并置田宅于邑之东北四十里之唐门村留岳霖定居。以后岳霖虽历官在外,但总是以唐门为家, 于隆兴元年(1163年)将父亲的衣冠安葬在唐门桥后的一个天然的《金钩钓月地》上,这就是唐门村有名的历史古迹《岳飞衣冠冢》。岳霖卒后也伴葬岳飞衣冠冢之北,即是唐门有名的《缵忠侯霖公之墓》。岳霖留居宜兴的后裔,是长子岳琮之后,岳琮又名岳璞,赐名岳旗,授承信郎,致仕封尚书,居宜兴县,六传至岳浚(岳飞九世孙),博学好义,官百门尉,积书万卷,一时名士,卒于明洪武十年(1398年),寿年八十二岁 岳浚子三:长子岳岱,为万石支祖;二子岳岩,为湛渎支祖;三子岳崧,生子二:长子岳文升、迁居汤阴,次子岳文景, 为长沟、汤堰、唐门支祖。 岳文景三传至岳洵(岳飞十三世孙)由长沟迁居知义庄,传今巳有叫十七户,六十余人。今宜兴唐门智义庄二十七世孙岳宗雷,为宜兴县先进教师,二十八孙岳锦堂,一九二七年参加过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还有岳祖德迁居北京1070信箱;有岳柏荣迁居武汉市航空路青年大街四十三号,有岳风麟迁居北京大学任教,有岳呜嗥迁居上海市武进路247号;他们都是一九四九年后从宜兴唐门智义庄迁出外地工作的岳霖后裔。 岳霖长子岳琮永泰后裔,系由宜兴陈渡支经砒凌, 囚宫迁甘肃庄浪永泰堡繁衍,俗称永泰世系。十六世孙岳大舟,先任广西漓江卫指挥,后进驻甘肃临洮。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岳大舟子岳仲武赠荣禄大夫,传十八世孙岳文魁赠少保三等,传十九世孙岳镇邦、为清代左都督绍兴总兵。岳镇邦长子岳异龙,以功历任游山参将,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擢升为四川提督, 后转任山东省总兵,妻王氏封一品夫人,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因老母年高九十, 退休回川敬母,二年后岳升龙病逝于川,雍正四年(1716年)追谥敏肃。 岳升龙的弟弟岳超龙为天津总兵。岳超龙曾用名“刘杰”入伍,圣祖垂询,复本岳姓。 因功擢刀东川营游击,雍正二年(1724年)授河州协付将。雍正六年(1728年)任天津总兵,雍正八年(1730年)任湖南提督,雍正十年(1732年)病卒。岳超龙子岳钟璜任提督。岳升龙子岳钟琪,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九月二十三日生于河南新郑,雍正五年(1727年)升任四川大将军督总元帅。 岳钟琪字东美, 身长赤面、 临阵挟二铜锤,重百余斤,多智略,御众卒严、共甘苦。先任文职官, 后因战功晋升,清康熙、雍正、 乾隆三朝镇守边关、定乱丰功,清高宗称之为“三朝武臣巨擘”,诰授光禄大夫,奋威将军、三等公、四川提督、川陕总督、陕西巡抚、宁远大将军、加少保、复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衔,赐号威信。抱病平乱,乾隆十九年(1754年)二月二十八日死于军中,葬于成都,寿年六十九岁, 御赐祭葬,谥襄勤,清代以汉人拜大将仅他一人,列有《岳钟琪传》。妻宋氏封一品夫人。岳钟琪子五:长子岳溶,雍正六年(1728年)任山东巡抚。乾隆元年(1739)调江西光禄寺卿,后封为福建按察使, 广东巡抚。乾隆十八(1753)、授鸿胪寺卿,转通政使参议。岳钟琪次子岳氵田 , 任侍卫。 岳钟琪三子岳氵田 封主事。岳钟琪四子岳方任都司。岳钟琪五子岳静封大安营参将,一等轻车都尉,其后二传至二十四世孙岳嗣仪,任国史馆协修兼秘书, 岳嗣仪长子(飞二十五孙)岳开先为中华民国陆军少将,侍从武官。岳嗣仪次子岳涌先为政事堂法制局编译岳嗣仪三子岳畴先为河南省城东区警察署长。岳嗣仪四子岳豫先为北京大学分科学生。 岳霖长子岳琮,二传至岳遘(岳飞五世孙),字奉天, 迁居山西洪洞, 六传至岳宣(岳飞九世孙),号可道,著有《金华全集》,七传至岳芳(岳飞十世孙),号中有,为元时名儒。八传至岳峻(岳飞十一世孙)更名岳永清,

1、出自少昊金天氏

相传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即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所云:金姓是“少昊金天氏之后”。少昊是古代东夷部落首领,东夷部落以鸟为图腾,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

相传他因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土生金,他以金德王,故号为金天氏。《帝王世纪》上说:少昊自穷桑登帝,后徙曲阜。穷桑在今山东曲阜市北。少昊的子孙中,有一支简化他的号“金天氏”而为姓氏,就是金氏。

2、源于匈奴族

出自西汉时期匈奴休屠王之子金日磾,属于帝王赐姓为氏。西汉王朝时期,南匈奴休屠王的儿子名叫日磾,在汉武帝执政时期随母亲归顺于汉室,汉武帝因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赐其姓为“金”,曾为马监,后以功拜车骑将军。

金日磾的后代子孙,就以汉武帝所赐之“金”为姓氏,尽皆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3、源于改姓

出自五代时期吴越国刘氏一族,属于因谥改姓为氏。唐朝末期至五代时期,吴越大豪钱镠创建了吴越国,他成为开国第一任君主。

由于钱镠的“镠”与“刘”为同音字,为了令辖下皆避自己的名讳,钱镠便下诏将吴越国中所有的刘氏族人皆改为金氏,世代相传至今。

4、赐姓而来

明代蒙古王子也先土干,元人额森图克、阿尔哈特实哩等受赐金姓;清乾隆帝赐台湾土著七姓有金姓。

5、源于地名

出自汉朝时期西北金城郡,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在《前汉·地理志》中记载有金城郡。金城郡,是汉昭帝刘弗陵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开始设置的。原为古匈奴之地,后在农历7月,以边塞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郡各二县置金城郡。传说当初筑城得金,故称金城。

古代居金城之民,多为故匈奴、西羌之民,因而有取金城之名为汉化姓氏者,称金氏。

-金姓

如今,所有姓朱的人跟明朝的皇族同姓,其中部分是其后裔。

朱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祁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朱襄氏被尊为朱姓始祖。 

朱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为第17位;至2013年,按人口排序,朱姓在中国位列第13位,主要分布在江、浙、皖地区,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2%,总人口约有1500余万。 

在中国历史上,朱姓曾经建立过两个王朝,除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另一个则是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建立的后梁。

姓氏源流

1、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今河南商丘柘城),以赤心木朱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其后代以朱为姓氏。 朱姓的第一个名人是虞舜的大臣朱虎。朱虎氏族或为朱襄氏的后裔,朱虎的子孙表现不俗,西周的名隐士朱张、战国时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名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在先秦时一直活跃在冀鲁豫地区。

2、源于曹姓,以国名为氏(因得姓始祖是曹挟,该支系也被认为是源出于曹姓)。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氏。战国时,楚国灭了邾国,邾国的贵族四处逃散,为不忘祖国,因此去掉耳旁,改姓朱。 

3、源于子姓,以先祖名字为氏。出自宋国君主微子启的后裔公子朱之后。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以奉商祀。宋微子的后裔公子朱死后,公子朱的子孙后代就以其名字为氏,称“朱氏”。 

4、源于姬姓,以国名为氏。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

5、源于祁姓,以先祖名字为氏。源自尧帝之子丹朱,以丹朱为开姓始祖,属尧帝的嫡传后裔。当舜败丹朱于丹浦后,丹朱后裔分支中,有一支向中国西南迁徙,先秦时主要分布在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九嶷山一带)。他们在社会进化演变中生存下来,在隋唐时期还发展成沛国郡的望族,并构成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支派。

6、源于改姓而来:

①鲜卑族改朱姓: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诸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拓拔宏在迁都洛阳后,开始推行大规模的汉化改革政策。其中,将改北方胡人复姓为汉族单姓是一项重要举措,这一时期,有大量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将复姓改为汉姓朱氏。

②蒙古族改朱姓:出自元朝时期蒙古主儿乞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珠尔吉特鄂谟克氏,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蒙古族珠尔奇氏,世居萨尔哈占(今内蒙古通辽),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邓氏;蒙古族卓尔古特氏,世居科尔沁(今吉林科尔沁),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周氏、康氏等。 

③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仫佬族、苗族、瑶族、土家族、纳西族、东乡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朱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朱氏。

④源于改姓,属帝王赐姓为氏。当明朝建立后,便有赐他姓为朱氏以示恩宠之举。赐姓朱氏有两类,一为赐外族夷蛮为朱氏,借以笼络,以示怀柔;另一种赐姓是为了褒奖臣下,以示恩宠。

迁徙传播

朱姓发源于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一带。西周时,周武王封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后部分邾人南迁至安徽丹阳、江苏丹徒等地;战国中叶,楚宣王灭邾国,迁邾人于楚(今湖北黄冈西北)。

秦汉时期,朱姓已遍布于中原和华东地区。魏晋时期,朱姓继续南迁,但主要繁衍地仍在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唐朝时,朱姓已出现在广东。明朝是朱姓的鼎盛时期,朱姓迅速地向全国发展,居住在闽、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清朝时,进而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郡望

吴郡、梁郡、沛郡、凤阳郡、河南郡、丹阳郡、义阳郡、钱塘郡、柘城县、太康县、永城县。

堂号

白鹿堂:宋朝理学家朱熹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所以称为"白鹿堂"。居敬堂:朱熹讲学时主张"循序渐进、居敬持志"八个字的教学原则。居敬持志的意思是教师不但教书,还要育人;不但言教,还要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所以叫"居敬堂"。

折槛堂:汉代时有槐里令朱云,上朝奏本,请杀奸臣张禹,触怒了皇帝,令刽子手拉去执刑。朱云双手攀着金殿的门槛,刽子手用力拉朱云,结果把殿槛扮断了。

一本堂:朱氏的一支,迁至余姚,以望立堂。

紫阳堂:朱熹,别号紫阳,绍兴进士,宋国理宗时赠太师,追封信国公败徽国公。朱熹著作甚多,对后世影响很大。朱氏近代取“紫阳堂”,源此。

无锡鸿山杨氏,可溯源至春秋晋国大夫羊舌肸食邑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始传于南宋建炎、绍兴年间,蕃衍至今,已成为历经千年的煌煌大族。不但"枝繁叶茂",名人辈出,而且祠堂屡有兴建,宗谱几经修续。最近,由鸿山杨氏第三十世孙杨天龄先生主持编纂的《鸿山杨氏宗谱寺头分城支文叔公嫡长系春池公系谱传》(以下简称《谱传》)又已告成问世。这是继杨世奎先生编著的《慎终追远》和杨世纯、杨世缄先生主编的《双松百年》两书出版之后的又一部关于鸿山杨氏分支的续修谱传。

杨氏裔胄中的名人,大多是在勤奋读书、勇于治世、为社会作贡献中成长起来的。在历代科举考试中,荣登进士之榜者就有明代的杨璿、杨琛、杨文、杨淮、杨僎、杨成、杨应文、杨兆升和清代的杨兆鲁、杨又林、杨廷榕、杨栋、杨永谟、杨花、杨延俊(字菊仙)、杨楷(又名道霖)等16人。中举人者有杨震发、杨潮观、杨揆、杨熙之、杨楫、杨志濂、杨宗瀛、杨寿枬(字味云)等29人。中武举人者有杨宸鏣、杨志成、杨大崧等8人。被朝廷考选为贡生、博学鸿词、博学宏才者则有杨  、杨度汪、杨芳灿、杨铭敦、杨模、杨栻等20多人。此外,虽未经科举取得功名,仅由诸生入仕,但为官清正爱民,政绩卓著,或屡有重大义举、百姓称颂者如杨绍雍、杨德埙、杨春池等,也分别在邑志中或《谱传》中立有传略。

关于《鸿山杨氏宗谱》的主编,应该是上文提到的中举人的杨楫。以上文章是夏刚草先生写的文章节选(见附件)。另外南宋朱熹弟子中也有名为杨楫者,但显然不是家谱主编者。

安徽绩溪(安徽绩溪胡氏家谱)是什么职业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安徽绩溪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安徽绩溪胡氏家谱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安徽绩溪尚村古村落如...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