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的族谱叫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2收藏

皇家的族谱叫什么,第1张

皇家的族谱叫作玉牒。中国历代皇族族谱称为玉牒,唐代已有,宋代每十年一修,沿及明清。清代玉牒分满、汉两种文本,自顺治十三年(1656年)题准,每十年编续一次,在清代共编26次,民国后到1921年又修两次。分帝系,支系等。清代玉牒现存1070册,是中国唯一完整系统保存的皇族族谱,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家谱。

玉牒的历史意义

皇家玉牒记载的数量之庞大,不光有人口繁衍的连续记录,还有大量的女性人口资料,并不像普通百姓以父系为主,皇家玉牒有着完整的人口记录,由于编撰玉牒的重要性,因此可以将玉牒作为查阅皇室关系和人口背调的重要资料。在几千年的朝代更替中,玉牒的存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历史学家眼里,玉牒就是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宝库。

俄罗斯魔僧—拉斯普金的故事:

尤斯波夫把拉斯普金诱到了自己宫殿的地下室,然后用下了剧毒的蛋糕招待他。那些蛋糕应该须臾之间就能要了他的性命,但是它们却没发挥作用。拉斯普金不但没死,还管尤斯波夫要酒喝,说是要把蛋糕冲进胃里。酒里也是下了毒的,可是拉斯普金灌了两大杯之后居然还站着,并要求尤斯波夫为他弹吉他唱歌。愿望落空的杀手唱着歌,拉斯普金在一旁高兴地打着拍子,后来尤斯波夫形容这个意外时说:"我的头嗡的一下就大了。"尤斯波夫给自己的猎物唱了两个多小时的歌,心里几乎绝望了。他借故离开,冲到楼上去找同谋们商量对策。有人递给他一支左轮手枪,让他下去把还在嚷着要酒喝的拉斯普金解决掉。尤斯波夫返回的时候,藐视死亡的拉斯普金提议说要去找吉卜赛女郎玩玩。"上帝在心,凡人肉身嘛。"他边说边眨眨眼睛。尤斯波夫没带他去找吉卜赛女郎,而是把他引到了一间饰有华丽十字架的密室。拉斯普金说比起十字架来,他更喜欢这间屋子。尤斯波夫答道:"你最好看着十字架做个祷告吧。"然后举枪打中了拉斯普金的后背。拉斯普金尖叫一声,栽倒在白熊皮地毯上。这时,其他同谋者们也涌了进来,其中一名医生(就是他向尤斯波夫说蛋糕里的毒药足够毒死一整支军队的)摸了摸拉斯普金的脉搏,宣布他已经死亡。

没过一会儿,拉斯普金的脸骤然抽搐了一下,他的眼睛忽然一下子就睁开了。"后来我就看见那双眼睛,那双毒蛇般绿色的眼睛死盯着我,里面充满了穷凶极恶的憎恨。"尤斯波夫写道。拉斯普金嘴里泛着血沫,突然蹭地跳了起来,伸手抓住了凶手的喉咙。吓破了胆的尤斯波夫挣脱了他的双手,夺路而逃,向楼上跑去,而拉斯普金在后面紧追。尤斯波夫呼喊着他的同谋们快开枪,另一个杀手弗拉基米尔·普里什科维奇(Vladimir Purishkevich)被下一幕发生的事情惊呆了。"半个小时之前还躺在地上等死的拉斯普金现在正飞快地穿过大雪覆盖的院子朝大门跑去,"普里什科维奇回忆道,"我无法相信我的眼睛,但是一阵刺耳的喊叫划破了深夜的寂静,告诉我这一切都是真的。'菲利克斯!菲利克斯!我要把这一切都告诉皇后!'那的确是拉斯普金的声音。几秒钟以后他就要跑到大门了……我开枪了。枪声在夜空中回荡,我没打中。我又开了一枪,这次还是没打中。我恨我自己这么不争气。这时,拉斯普金离大门很近了,我把全身的力量都凝聚在左手上,然后强迫自己全神贯注地开了第3枪。子弹打中了他的肩膀,他停住了脚步。我第4次开了枪,这次也许打中了他的头。我跑过去猛踢他的太阳穴。他终于倒在了雪地里,但仍挣扎着想爬起来,但也只能是磨磨牙了。"

然后尤斯波夫下来了,他看到拉斯普金颓然倒在地上,但是还在喘气,于是就用短棒拼命地打他。最后,他的身体不动了。杀手们把他捆了起来,在冰封的涅瓦河上钻了个洞,把他扔了下去。3天以后,人们发现了他的尸体,他的肺里全都是水-拉斯普金其实是淹死的。虽然他死得很不体面,但沙皇一家很快也步了他的后尘。 ‘ 希望对你有帮助

皇家的族谱叫做皇室世系,它记录了皇室成员的出生、婚姻、死亡等重要信息,是皇室的重要历史资料。皇室世系的历史和意义非常深远,它不仅是皇室的家谱,更是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

皇室世系的历史

皇室世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皇室世系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夏朝和商朝时期。在古代,皇帝和皇后的婚姻是政治联姻的重要手段,因此皇室世系也成为了政治的重要工具。在欧洲,皇室世系也是国家政治和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皇室世系的编制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方式。在古代,皇室世系主要是由皇帝和皇后的后宫女子编制,后来逐渐演变为由专门的编纂机构负责编制。在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皇室世系的编制也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皇室世系的意义

皇室世系不仅是皇室的家谱,更是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它记录了皇室成员的出生、婚姻、死亡等重要信息,是研究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的重要资料。同时,皇室世系也是国家政治和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国家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历程。

如何查阅皇室世系

皇室世系是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因此一般不对外公开。但是,如果你有一定的研究需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查阅皇室世系:

1到国家档案馆或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国家档案馆和图书馆收藏了大量与皇室世系相关的资料,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

2在线查询相关资料。一些政府机构和学术机构会在网上公开一些与皇室世系相关的资料,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询相关信息。

3参考相关书籍。一些历史学家和皇室研究专家会出版相关书籍,可以通过购买或借阅相关书籍来获取相关信息。

  俄国皇室有活下来的。

  罗曼诺夫王朝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这个家族从伊凡雷帝时代开始,统治了俄罗斯300多年,罗曼诺夫家族的嫡系也就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七口在1918年被处决。

  他们的尸体被随意埋葬在两个无名坟墓中,长达70多年无人问津,罗曼诺夫的嫡系就此失传。

  虽然嫡系血脉断绝,但罗曼诺夫的旁支还是有成功逃出国的,目前罗曼诺夫王室的继承人是玛利亚·弗拉基米洛芙娜·罗曼诺娃女大公(Mariya Vladimirovna Romanova)。

  她是流亡到西班牙的俄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基里洛维奇的独生女儿,于1953年在西班牙出生,远离了曾给罗曼诺夫带来灭顶之灾的地方,世界上拥有罗曼诺夫血缘的人并不少,目前来看,英国王室的菲利普亲王是最近的一支,他无论从父系还是母系论,都和末代沙皇一家有血缘关系,所以,菲利普亲王既是末代沙皇的侄子,也是皇后的侄子,被处决的沙皇儿女们是他的表哥和表姐。

欧洲政治版图中,现有的44个国家中有12个保留了君主制(包括国王、大公等)。

但如果将时间前推100余年,20世纪初的欧洲更是王权遍地,90%以上的国家实行君主制。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摧毁了包括俄罗斯、德国等国的君主王座,他们的后裔成为流亡贵族。

圣以撒大教堂的婚礼

2021年10月1日,曾统治俄罗斯近3个世纪的罗曼诺夫家族再度吸引了媒体的目光。家族继承人乔治迎娶意大利女子丽贝卡。

但如果让时间回流,在1917年被赶下皇位前,掌握实权的罗曼诺夫王朝统治者对意大利女人或许不会感兴趣。

俄国沙皇们

从1762年来自德意志的彼得三世成为俄国沙皇,至1917年沙皇制取消,罗曼诺夫家族(及支系)共有8位君主(7男1女)统治过沙俄。7位男沙皇中有6位均迎娶德意志的公主为皇后,另外一位也是拥有德意志血统的丹麦公主。

而这期间唯一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本人,就是一位德意志的公主。

强大的俄国君主为何都倾心于德意志小国的公主?这些来自德意志的贵族女性又给俄国政治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公元3世纪,强盛一时的罗马帝国一分为二,西罗马帝国最终在476年亡于日耳曼等蛮族的入侵,而东罗马帝国在动荡的 历史 中暂时延续了下来。

罗马帝国分裂,引来了许多“继承者”

公元961年,东法兰克(日耳曼人建立)国王奥托一世占领罗马。次年,在教皇主持下他加冕为帝,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奥托一世及其继承者宣称自己的冠冕来自罗马帝国,作为西罗马帝国的法理继承者是名副其实的皇帝(emperor),而不是英法那样低一等级的国王(king)。

德意志是神圣罗马帝国(紫色)主体

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后,自12世纪起就有大量德意志人向东迁徙,与东欧的斯拉夫人发生联系。德意志文化渗透到斯拉夫文化中,地理位置方便了德意志文化的传播,这种距离上的优势是英法等国不具备的。

1240年,蒙古大军侵入东欧,东斯拉夫人被蒙古人征服并分化成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大支系。

俄罗斯人的精神基因中渗透进了蒙古人对扩张领土的执念,随着蒙古人实力的衰减,以莫斯科公国为代表的俄罗斯邦国开始积攒力量意图崛起。

1453年,奥斯曼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延续千年的东罗马帝国宣告灭亡。被看作东正教核心、有“第二罗马”之称的君士坦丁堡落入穆斯林手中,这给了基督教世界极大的震撼。

君士坦丁堡沦陷

1472年,东罗马末代皇帝的侄女(一说侄孙女)索菲亚·帕列奥罗格在其教父——教皇保罗二世的安排下,嫁给了统治莫斯科大公国的伊凡三世。虽然东罗马帝国已灭亡,但其在基督(东正)教世界的 历史 地位依然被欧洲国家承认。

1480年,伊凡三世击败蒙古人取得了国家的独立。但西欧国家仍将莫斯科大公国看作是蒙古人的继承者是“野蛮的化身”。索菲亚与伊凡三世的结合,弱化了俄罗斯人在西欧人眼中的“野蛮形象”。

索菲亚

东罗马灭亡后,神圣罗马帝国成为距离莫斯科最近的欧洲“帝国”。在封建秩序下,神圣罗马帝国试图在欧洲构建自己的“天朝体系”,帝国皇帝把莫斯科看做“蛮邦”希望他们能够归化。

1479年,神罗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派人出使莫斯科公国。希望莫斯科接受皇帝的册封。

伊凡三世认为弗里德里希三世不应该把手伸到莫斯科。但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影响巨大,在拒绝接受册封的同时,伊凡三世还是尽可能强化与神罗的外交联系。

另一方面,索菲亚为莫斯科公国带来了东罗马帝国的血统,莫斯科大公借此构建自己的正统地位,莫斯科取代君士坦丁堡成为“第三罗马”的思想被不断宣扬。

伊凡三世(黄袍者)

1547年,索菲亚的孙子——素有“雷帝”之称的伊凡四世将莫斯科大公国改名为俄罗斯,自己的封号也由大公升级为沙皇。沙皇一词来源于罗马皇帝的称号“凯撒”,伊凡四世借此表明自己的强大的实力和正统的地位。

作为俄国的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的感情史也不平凡。根据东正教教规,信徒一生中最多只能有三段婚姻。但根据史料记载,伊凡四世有8位妻子(其中2位待考)。

伊凡四世

除了这一堆妻子,伊凡四世还曾写信给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希望迎娶女王的亲戚玛丽·黑斯廷斯。后来,伊凡四世干脆写信向英格兰女王“吐露心意”,但女王以冷漠作回应,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1598年,统治沙俄的留里克王朝绝嗣。国家随即在权力斗争和波兰入侵下陷入混乱。直到1613年,罗曼诺夫家族重新收拢权力。

这个家族(及其分支)将带领俄国跻身世界强国之林,沙皇的后宫也将成为德意志女人的天下。

波兰入侵俄国

在罗曼诺夫王朝统治前期,沙皇们依然是从本国王公大臣的女儿中挑选妻子,事情在18世纪初发生了改变。

1696年,经过多年政治斗争的彼得一世掌握了俄国的最高权力。彼时的西欧在经过文艺复兴洗礼后,经济文化愈发繁荣。

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等地虽然政治上陷入分裂,但千百年的文化积累使当地具有较高发展水平。大西洋沿岸的西葡英法等国也把握住大航海时代的机遇,通过对新大陆的殖民和对新航路贸易的掌控后来者居上。

相比之下,地处东欧腹地的俄国还是一个地理闭塞、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波雅尔贵族在地方上拥有巨大权力,沙皇对土地的控制受到贵族掣肘。农奴制也让农业生产毫无生气,庞大的国土与落后的官员制度无法协调,行政效率极其低下。

彼得一世决定效法西欧,推行改革。1697年,彼得一世派遣使团出使西欧各国。沙皇本人隐藏身份,跟随使团游历了荷兰、德意志和英格兰。

彼得一世

彼得设立元老院、推行行省制、完善官员体系。原有旧贵族的权利被大大削弱,土地的管理权被集中起来,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贵族在官员队伍中的一部分位置,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俄国的经济 社会 和文化面貌也为之一新。凭借对俄国的贡献,彼得一世被加尊“大帝”称号。

在俄国贵族婚姻制度上,彼得也把西欧通行的贵族通婚制度照搬过来。即贵族只能与贵族通婚,这样才能保证血脉的纯正。

彼得一世认为贵族通婚应该成为俄国贵族伦理道德的一部分,这样可以让俄国的贵族在精神上与西欧国家更加贴近,有利于为俄国去除“野蛮”的标签。

俄国在西欧国家眼中仍十分落后

除了文化元素,贵族通婚还能给沙皇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有了贵族通婚制,俄国贵族就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挑选伴侣,普通俄国女性生下的孩子也不具备继承权。这就提升了俄国贵族家庭绝嗣的风险,而贵族一旦绝嗣,他的封地就会落到沙皇手中。

再次,站在西欧式“伦理制高点”的沙皇能够以“不合规制”为由,利用贵族通婚制的“最终解释权”加强对俄国贵族的控制。

彼得大帝本人不想被贵族通婚制束缚,早在1689年,17岁的彼得就迎娶了比自己大3岁的洛普希娜。

洛普希娜并不是贵族,她的父亲曾是彼得一世父亲的宫廷事务官,这段婚姻在1698年以两人离婚而告终。洛普希娜不会想到,她将是俄国 历史 上最后一位本族本土的皇后。

洛普希娜

与洛普希娜离婚后,彼得于1700年发起了大北方战争,旨在从瑞典手中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不久后俄国便在这里营建新都圣彼得堡,为俄国打开了一扇西方化的窗口。

战争中,一个名为玛尔塔(日后的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的立陶宛农家女孩被俄军俘获,她成为彼得大帝的御用厨娘之一。玛尔塔很快得到了彼得的欢心,并在不久后成为皇后。

叶卡捷琳娜一世

虽然自己不遵守规定,但彼得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与西方国家的公主通婚。在彼时的西欧,贵族通婚已成常态,这也是封建贵族们积累财富、强化实力的重要手段。贵族通婚制要求贵族等级匹配,能配得上俄国皇室的必须是外国的公主。

但英法等国的公主对远嫁俄国这种“蛮邦”并无兴趣,而俄国则把突破点放在了邻近的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身上。因为在英法等国不断强化中央集权的同时,神圣罗马帝国却陷入了权力分散的困境。

早在中世纪时,神罗皇帝为远征意大利,亟需德意志诸侯们为他提供资金和兵员支持。而皇帝一般会给予诸侯们一些特权作为回报。

内部分裂的神圣罗马帝国(红圈)

所谓特权,即皇帝不在国内时诸侯们可以在自己的领地上修建宫殿。名为供奉皇帝,而诸侯们借此在封地内成为了“土皇帝”。到18世纪时,随着皇帝对地方控制力日益削弱。

除了普鲁士、奥地利两大强邦(王国级)外,依据封建等级排序,神罗陷入分裂,领土上存在大量选帝侯国、大公国、侯国、伯国以及上百个骑士领地。可谓是邦国林立、公主遍地。

对于俄国皇室来说,德意志就是自己突破“贵族通婚制”限制的一把钥匙。一方面,德意志遍地的邦国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公主群体。

按照通婚原则,德意志境内的选帝侯国、王国、大公国贵族女性都可成为沙皇的结婚人选,这让沙皇的婚姻等同于“自由恋爱”。

另一方面,德意志邦国大都国小民寡,德意志中央集权也不像英法那般强大,公主嫁到俄国后,背后不会有强大的“娘家势力”,有利于沙皇的“乾纲独断”。

俄国的皇宫——冬宫

最后,随着俄国的扩张,波罗的海等德意志人的聚居区成为帝国领土。德意志的文化对俄国的影响日益增强,这种文化吸引力也提升了沙皇对德意志公主的认可。

1709年,彼得大帝的长子阿列克谢在德意志的德累斯顿完成学业的同时,结识了夏洛特·克里斯汀。夏洛特是神圣罗马帝国一个邦国的公主,而她的姐姐是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后伊丽莎白。

阿列克谢与夏洛特在1711年完婚,夏洛特成为俄国 历史 上首位德意志出身的皇储妃。只可惜夏洛特在1715年去世,阿列克谢皇储也因与父亲反目,3年后死在了彼得保罗要塞。

父子反目

彼得大帝去世后,俄国的皇位在罗曼诺夫家族内几经流转,由于罗曼诺夫家族直系绝嗣。

1762年,彼得大帝的外孙——彼得三世继承了俄国皇位。彼得三世的父亲是一位德意志公爵,彼得三世本人自小生活在德意志,几乎不会说俄语。

彼得三世

彼得仅仅在位185天,便因不顾及俄国贵族利益而被推翻。彼得三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成为俄国新的统治者,即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也是德意志人,出身于萨克森的安哈尔特家族。因其父拥有“亲王”封爵,叶卡捷琳娜出生就自带贵族身份。

但由于领地狭小,收入无法供养家人,叶卡捷琳娜的父亲只得去另一个德意志邦国普鲁士的军队中服役。虽然叶卡捷琳娜是德意志人,但她在位期间,俄国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欧洲的主要政治力量,叶卡捷琳娜二世被俄国人奉为“大帝”。

叶卡捷琳娜二世

俄国人对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德意志身份并不在意,只要她讲俄语、信东正教、将俄国利益放在首位,那么她就是俄国人。

叶卡捷琳娜二世去世后,其后的4位沙皇都迎娶了来自德意志的公主。俄国皇室的德意志血统比例不断升高。而随着德意志各邦国政治力量的变化,沙皇的迎娶对象也在不断调整。

1801年至1855年,叶卡捷琳娜大帝的两位孙子亚历山大一世与尼古拉一世先后成为俄国沙皇。二人的妻子都来自不断崛起的普鲁士,这也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俄国争取普鲁士的外交方针。

尼古拉一世与皇后(普鲁士的夏洛特)

德意志的女人们也积极融入俄国生活,为俄国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例如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的皇后,来自德意志黑森的玛丽亚就是俄国红十字会的创始人。

当然,并不是说沙皇对俄罗斯的女性失去了兴趣,毕竟除了皇后外,宫廷里的女官大都是俄罗斯人。亚历山大二世就爱上了妻子身边的女官多尔戈鲁科娃,二人育有2子2女。

1880年玛丽亚皇后去世后,亚历山大二世随即与多尔戈鲁科娃结婚。但1年后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多尔戈鲁科娃“情妇转正”的身份让俄国皇室难堪。在皇室要求下,多尔戈鲁科娃带孩子搬到巴黎,直到1922年在那里去世。

亚历山大二世与多尔戈鲁科娃

1871年,普鲁士通过3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曾经虚弱的德意志崛起成欧陆强权。

整个19世纪上半叶,主导俄国后宫的是2位来自普鲁士的公主,政治联姻让俄德之间有了天然的亲近感。俄国沙皇还联系德奥两国君主组建“三皇同盟”,借此维持君主专政体制。

由于俄德两国在地理上接壤,东欧形成了俄德两强并立的局面。且德国统一后境内仍保有一些小邦国。出于政治合作的考量和君主制国家的传统,俄国皇室和德意志贵族间的通婚仍在继续。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去世后,其子亚历山大三世即位。新沙皇的妻子是来自丹麦的达格玛公主,一举打破了德意志公主们对俄国后宫长达1个多世纪的“垄断”。

这种情况也并不让人意外。首先,俄国皇室并没有明文规定必须娶德意志公主;其次,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曾经一盘散沙的德意志消失了;最后,达格玛公主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德意志贵族,所以亚历山大三世勉强也算“德意志女婿”。

亚历山大与达格玛

1884年,亚历山大三世的弟弟与一位来自德意志黑森的公主举行婚礼。婚礼上,新娘12岁的妹妹阿莉克丝与16岁的俄国皇储尼古拉(即后来的尼古拉二世)一见钟情。

2人在1894年举行大婚,阿莉克丝把名字改为俄式的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同时皈依了东正教。

由于现实利益冲突,俄德两国最终走向对立。1914年一战爆发,俄德两国在东欧大打出手,拥有德国血统的亚历山德拉皇后饱受俄国民众质疑。

俄国宫廷和军队中还有大量波罗的海德意志人,这些德裔的俄军将领在前线表现不佳,亚历山德拉皇后也同他们一起被打上了“德国奸细”的标签。

一战局势

严谨来说,经过长期与德意志女性的通婚,刨除掉俄语与东正教信仰,从血统上来说俄国的沙皇自己就是“德国人”。

历史 没有给罗曼诺夫家族更多的机会,对德作战中俄军节节败退,伤亡和被俘人数超过300万。而俄国国内物资短缺、物价攀升,人们对腐败无能的沙皇政府失望透顶。

1917年3月8日(儒略历2月23日),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发生暴动。沙皇被迫退位,王朝在二月革命中被推翻。俄国内战爆发后,沙皇一家又被苏俄红军转移到乌拉尔山以东的叶卡捷琳堡。1918年7月16日,沙皇一家7口在伊帕切夫别墅被集体枪决。

尼古拉二世一家

一战结束后,欧洲大陆改天换地,俄国、德国、奥匈帝国皇室均被推翻,皇族们成为流亡贵族。德国在战后保留了资本主义制度,部分皇室成员回到了德国。

威廉二世的儿子(威廉皇储)曾和希特勒有过交集。威廉二世的长孙作为德军的一员,1940年在入侵法国的战斗中阵亡。

德国、奥地利等国的君主虽在一战后被推翻,但家人的生命得以保全,甚至在战后仍有部分家族成员生活在祖国。

但俄国皇室却没有这种待遇,出于消灭敌对势力的需要,苏俄(苏联)政府对前皇室成员十分敌视,除了遭处决的沙皇一家,另有大批贵族被杀,流亡海外的也不被允许回国。

由于亚历山大三世子嗣断绝,1924年,罗曼诺夫家族的族长之位流转到基里尔(亚历山大三世的侄子)手中。俄德流亡皇族还在继续通婚,基里尔的女儿基拉就嫁给了德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的次孙(日后德国皇室族长)。

希特勒与威廉皇储交谈

二战后,意大利、罗马尼亚等众多欧洲君主被推翻,他们大都被逐出母国,流亡贵族的队伍日益庞大。流亡在外的俄国皇室依然不受苏联政府欢迎,德国的分裂也让其皇室成员被逐出东德。

苏东剧变后,大部分被推翻的皇室成员被允许回国。俄国皇室虽被允许返回俄罗斯,但经济相对落后的祖国显然无法吸引这些“老贵族”,绝大部分俄国皇室后裔仍居住在其他欧美国家。

曾几何时俄国的沙皇们对英国、荷兰这些国家的虚位君主制嗤之以鼻,而如今英、荷等国的虚君仍安坐在王座上,甚至连德、意、奥等国的君主后裔也保全了家族血脉,而罗曼诺夫家族却在俄国的革命中人丁凋落,只能依靠愈来愈远的支系来延续罗曼诺夫家族的名望。

罗曼诺夫家族族长的传承

如今罗曼诺夫家族的族长(有争议)是基里尔的孙女玛丽亚女大公。在嫁到德国皇室的姑姑的安排下,玛丽亚与一位德国王子结婚,二人的儿子乔治出生后,这段婚姻便宣告结束。

2021年,在经过10年的爱情长跑后,40岁的乔治迎娶39岁的意大利外交官之女丽贝卡。包括意大利、法国(波旁派)、葡萄牙、保加利亚等在内的一众欧洲王室(大部分被废黜)参加了这场婚礼。

俄罗斯国内一时间刮起了恢复沙皇“仪式性地位”的风谈,但大婚带来的皇室热很快就消散了。

罗曼诺夫家族(支系)离开俄国权力中心已100余年,德国公主也不再是沙皇后裔们的首选新娘,但德意志公主留给俄国 历史 的日耳曼印记将永远流传下去。

俄国的6位德意志皇后

1918年,随着战争大幕拉下,一战终结了欧洲三大帝国。德皇流亡荷兰、奥皇流亡瑞士,而末代沙皇一家则下场凄凉,惨遭灭门。 1918年7月16日(此时一战尚未结束),身陷囹圄的尼古拉二世及其妻子、五个孩子半夜惊醒,被带到了地下室。 冲进来的秘密警察(契卡)在宣读了处决令后,开枪处决了尼古拉二世一家,延续数百年的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彻底被「 ”消灭”了。 尽管,俄国革命终结了俄罗斯帝国,导致了尼古拉二世一家惨遭灭门,但这样的结果看起来并非不可避免。 毕竟当时欧洲皇室大多都沾亲带故(这主要归功于维多利亚女王,其本人堪称欧洲祖母,当然也带去了血友病等负面影响),想要寻找一个庇护之所还是比较现实的。 例如英国国王乔治五世,他与尼古拉二世是堂兄弟关系,被认为是当时拯救末代沙皇一家的最佳选择。 那这种「 ”最佳选择”为何未能实现,就没有人能拯救尼古拉二世一家么? 1910年,欧洲9位国王的合影。他们间大多沾亲带故,甚至挪威国王还是丹麦国王的儿子 沙皇的没落之路 如之前所说,欧洲王室间大多都有着亲戚关系,有些甚至就是血缘至亲。例如挪威国王哈康七世,他实际上是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八世的次子。 而尼古拉二世与乔治五世则是堂兄弟,两人甚至连外表也十分相似。尽管大多数亲戚都很喜欢热情、外向的尼古拉二世,但他的皇后亚历山德拉举止傲慢,让人颇为不快,此举导致亲戚关系渐行渐远 堂兄弟二人合影。左侧的是尼古拉,右侧的是乔治 皇后亚历山德拉带来的麻烦还不止一点。在1905年俄罗斯革命,沙皇宣布「 ”君主立宪”后,他们公开露面的次数有所减少。 此时,皇后亚历山德拉笃信神秘主义,宠信妖僧拉斯普廷,不仅极大的加深了俄国皇室同各国亲戚间的隔阂。还干乱了俄罗斯帝国的政局,引发俄国内部的不满。 内忧外患之际,又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的屡战屡败彻底压垮了沙皇「 ”小父亲”的形象,人们对皇室的态度已是由怨生恨。终于在1917年的「 ”二月革命”大潮中,沙皇丢了皇位。 当军队都站在了沙皇的对立面,尼古拉二世已是回天无术了 错失流亡海外的最后机会 「 ”二月革命”沙皇退位,不过临时 对尼古拉二世一家还算客气,不断的督促亚历山德拉带着孩子迅速逃离,却被亚历山德拉拒绝了。 待到尼古拉二世从前线返回时,已经已逃离的最后时机,不巧的是他们再次错过了。待拖到退位一周后,尼古拉二世一家被控制起来没了自由,被软禁在沙皇村的亚历山大皇宫中。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包括4个女儿和1个儿子 与此同时,英王乔治五世也很关心俄国局势,还在私人的信件中表达了对表兄弟的关心。但是乔治五世也不敢贸然行动、「 ”营救”尼古拉二世,因为他自己的处境也是堪忧。 当时英国国内反德情绪高涨,矛头甚至直指英国王室。以至于乔治五世不得不给王室改名,将德式的「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改为「 ”温莎王室”。 而同样与德国沾亲带故的尼古拉二世,自然也成为英国人讨厌的对象,当时很多人都称这位前沙皇为「 ”血腥的尼古拉”。如此,乔治五世也就只敢跟口头上关心一下 尼古拉二世留下的最后几张照片之一,此时他已经退位,没有了往日的神气 当时,英国 在「 ”接纳尼古拉”这件事上倒是很务实。他们的目标是,无论如何都要让俄罗斯留在协约国内,以便在东线牵制德军,对俄国临时 的态度比较友善。 俄国临时 则在想着,怎么将尼古拉二世尽快赶出俄国。因为他的存在,会让俄国保皇党折腾起来更有劲儿,严重威胁临时 地位。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英国 同意接纳尼古拉二世一家,但英国王室却忧心忡忡。国王的私人秘书斯坦福·德汉姆勋爵担心尼古拉二世的到来,会引发英国反君主革命。所以对接纳尼古拉二世一事持否定态度。 退位后在亚历山大宫,这位「 ”前沙皇”也得下地了 最终在国王乔治五世的亲自干预下,英国 取消了接纳尼古拉二世的承诺。显然,乔治五世为自家,抛弃了他的堂兄弟。 根据《拯救罗曼诺夫家族的竞赛:拯救俄罗斯皇室秘密计划背后的真相》一书,作者海伦•拉帕波特的表述:「 ”他本可以更有效地扮演一个角色,但关键时刻到了,他们必须做出选择。” 其实,一些其他欧洲国家的王室(包括西班牙、丹麦、瑞典和挪威),也都曾考虑过拯救尼古拉二世一家的方法,最终都因担心引发俄国 的反对而作罢。 十月革命与沙皇末路 1917年3月之后,尼古拉二世一家始终被软禁在亚历山大宫,期间谣言四起,出现种种关于他们结局的猜测。 1917年8月,他们一家被迁到了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此时他们在想方设法的接触一些「 ”保皇党”人,以图想办法脱身。 不过拉帕波特认为,这些「 ”保皇党「 ”组织分散,行动不一,根本不具备解救尼古拉二世一家的能力。最终在”十月革命「 ”后,这些人也就失去了希望,逐渐的淡去。 当布尔什维克掌权之后,尼古拉二世一家的命运几乎已无悬念。临时 有些「 ”同情”他们,只是想把他们赶走。但布什尔维克态度鲜明,就是想要他们的头。 很快他们就被迁往了叶卡捷琳堡市后,尼古拉二世一家连同仆人们被扔进了「 ”商人伊帕季耶夫的寓所”,一个不祥的「 ”特殊目的之家”。 尽管处境惨淡,不过他们似乎依旧抱有乐观的态度,甚至就在被处决的前几小时,亚历山德拉还写了一篇充满希望的日记。只是并没有什么用 尼古拉二世一家的末日 1918年7月16日,秘密警察在地下室里宣读了处决令,尼古拉二世一家再也没能走出那间地下室。直到数月之后,尼古拉二世被处决的消息才陆续传递到欧洲各国。 1919年,英国派船前往克里米亚,接走了罗曼诺夫家族剩下的人,包括尼古拉二世两个姐妹、老沙皇的一些后裔。 至于尼古拉二世一家,他们的遗骸直到苏联解体后,才被重新挖出并做了DNA鉴定。最终葬在了圣彼得堡的一处教堂中

皇家的族谱叫什么

皇家的族谱叫作玉牒。中国历代皇族族谱称为玉牒,唐代已有,宋代每十年一修,沿及明清。清代玉牒分满、汉两种文本,自顺治十三年(1656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