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诸葛亮为什么写这封家书?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1收藏

《诫子书》,诸葛亮为什么写这封家书?,第1张

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时对儿子诸葛瞻写下的“家书”,教育儿子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珍惜光阴,务求“接世”。

《诫子书》:流芳千古的廉政文化

05-11-07 10:32 出处:浙江日报

今年10月的一天,古老的兰溪诸葛八卦村内,阵阵的鞭炮声,咚咚的锣鼓声响彻云霄。4000多名诸葛后裔欢聚在“三荣堂”前。随着大门缓缓打开,浙江省首个以廉政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廉政文化馆开馆。进入馆内,“公于用人”、“廉于律己”等一个个历史故事展现在人们面前。泥塑的,蜡像的,上千个历史人物集中在一起,勾画出上百个历史故事。参观者络绎不绝,开馆当天就达上万名。在人头攒动的人群中,一名来自上海的公务员,边看边对记者说:“这里的廉政文化内容丰富,表现手法新颖,说服力强,我们百看不厌。”

诫子书声入人心

一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诫子书》,在诸葛后裔繁衍生息中代代相传。古色古香的“三荣堂”内,时时散发出朗朗的《诫子书》声。据讲解员介绍,这是诸葛亮晚年时对儿子诸葛瞻写下的“家书”,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珍惜光阴,务求“接世”等丰富内容,成了诸葛后裔上千年来做人、为官的生活准则。

不刻意追求名利,不趋炎附势的诸葛家风,始终贯穿在后裔们从政、从军、从医、务农等生活之中。兰溪诸葛村4000名嫡传后裔,家家户户都珍藏着《诫子书》。在景点内设摊书写《诫子书》的诸葛高嵩对记者说:“对《诫子书》我情有独钟,百读不厌。怀着对先祖诸葛亮的崇敬,我天天书写着。来这里的游客也对诸葛家书十分感兴趣,每天能卖出30多幅。”由此可见人们对诸葛文化的推崇。

廉政文化独有的魅力,使诸葛《诫子书》从家庭教育走上了学校课堂。据记载,后裔诸葛韵笙等人,1919年创办了兰溪中医专门学校。规定新生到校第一天,就要求熟读《诫子书》,并开设修身课陶冶情操。坐落在村庄旁的诸葛小学,校门口醒目处也设立了《诫子书》的碑文,让学生常常驻足观看。丰富内容成了学校课本教材的重要内容。据校长徐小勇介绍,学校把小学思想品德课中“专心致志”、“从小爱学习”等内容,渗入到诸葛文化故事中进行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诸葛廉政文化推陈出新。去年,兰溪市纪委以《诫子书》为原本,谱写了一首廉政歌曲,今年参加了浙江省纪委组织的反腐倡廉歌曲评选活动,荣获了一等奖。歌曲旋律清晰,优美流畅,易于传唱。将此歌曲刻制成了CD光盘播放,更吸引着参观者。苏州游客李云浩对记者说:“读读《诫子书》,唱唱廉政歌,加深了人生观的认识,更增强了在浮躁环境中保持宁静心态的信心。

清廉之风代代传

诸葛廉政文化融入在日常生活之中,在代代相传中得到了发扬光大。先祖诸葛亮,虽然功劳盖世,却是一位物质贫乏者。诸葛亮在《又与李严书》中写到:“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从此可看出,诸葛亮家里没有余财清贫可见一斑。“受赐八十万斛”的俸禄,从历史记载显示:十升为一斗,五斗为一斛,这是一个巨大的数额。这个钱财哪里去了呢?据诸葛文化研究者介绍,大约有两种可能:一是没接受。二是上交国库或奖励有功军士。诸葛亮家中“内无余帛,外无赢财”,却将清正廉洁的精神财富留给了后世。

羽扇纶巾,决胜千里。诸葛亮在身经百战中,发明了霉干菜与猪肉混合炒成的“诸葛行军菜”,确保军需供给。不会变质长期保存,味道鲜美的诸葛行军菜,从三国时期一直保留到今天。兰溪诸葛村家家户户都必备诸葛行军菜,保持着节俭持家的习俗。随着该村旅游业的兴旺发达,孔明大酒家、卧龙饭店等纷纷登场,“诸葛行军菜”更成了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游客喜食的家常土菜。

倡导丧事简办更是诸葛后裔生活节俭的一大特点。诸葛亮所处年代厚葬之风盛行,对此他深感不满。在弥留之际,诸葛亮嘱咐后人:“遗命葬于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报,不须器物”。生不奢侈,死不厚葬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明、清两代,兰溪诸葛后裔中有京官和七品以上的地方官23人,其中也有三品、四品的高官。村中却没有建过一座功德牌坊,更没有一座豪华的墓穴。

廉洁自律人敬仰

每当人们漫步在诸葛村的大街小巷时,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纯朴的民风。据现任村党支部书记诸葛坤亨介绍,三十多年来,诸葛村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实践经验总结,这得益于以德治村。翻开《诸葛氏家谱》,明、清两代,诸葛村可以说是科第蝉联。共有进士5人,举人11人,分别占兰溪全县同期进士和举人总数的5%和48%;各类贡生43人,仕途出身的官吏多达50人。在《兰溪县志》上有列传的16人,列入人物传略的23人,真可谓群星灿烂,光彩照人。在保持完好的200多幢古建筑中,“进士第”、“乡会两魁”、“大夫第”等门联比比皆是,见证了诸葛后裔们从政做官,继承先祖遗风,公而明察,勤于职守,留下了良好口碑的历史。

走进诸葛廉政文化馆内,最为耀眼的应是“廉洁自律”故事了。明洪武初年,第28代子孙诸葛伯衡,出任北平织染杂造局大使。赴任不带家眷,公差出入不骑马坐轿,如遇雨天,脚穿草鞋在泥途中行走。关心百姓疾苦,厉行改革,更深受百姓的爱戴。消息传到京城,明高祖朱元璋亲自召见,商讨治国之道。诸葛伯衡直言:“圣明之世,纲纪正而法度修,民皆安业,但廉耻之道轻耳。”朱元璋听后大喜,诸葛伯衡被提拔为陕西参议(正四品)。据《兰溪县志》记载:诸葛伯衡享有“持名节”、“清修直谅之士”之誉称。朱元璋对诸葛遗风十分钦佩,后来将武侯庙钦定为“帝王庙”,由此诸葛亮跃入了帝王行列。

一个接着一个清正廉洁的故事,历历在目。如今,人们对“鞠躬尽瘁”、“勤于职守”、“廉于律己”等上百个历史故事更加津津乐道了。

传颂诸葛廉政文化,其目的在于教育后人。今年,兰溪市纪委组织力量对古老的“三荣堂”进行了修缮,通过挖掘整理,建起了我省首个廉政文化馆。同时,以诸葛村丰富的人文古迹为载体,兰溪市纪委着力抓好廉政教育工程建设。

古老的《诫子书》、“乡会两魁”牌匾、“廉洁自律”的历史故事等都蕴含着诸葛廉政文化的丰富内容。(徐宪忠)

参考资料:

http://wwwjxcntcom/news/files/0511/051107_103437php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我觉得应该是参加过同一个作品吧。对于年轻的相声演员张康来说,许多人既熟悉又陌生。他说他很熟悉,因为在综艺节目《笑傲江湖》的舞台上,他刚刚上台,当他在评委席上看到郭德纲时,他恭敬地喊道:“师父好!”郭德纲马上笑着回答:“张康管我叫师父,我徒弟……”结果,许多人对张康的身份感兴趣。但是我不熟悉它。既然张康是郭德纲的徒弟,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他在德云社表演?

问题是张康已经在2009年加入了相声大师冯春玲,他和年轻的相声演员高晓攀是同一位大师。也是在今年,张康邀请了他的主人冯春玲,他的相声园“乐活卉”第二次开放。冯春玲在现场发表了讲话:快乐地生活,快乐地生活。 原来是冯春玲大师,但张康又叫郭德纲大师。这是怎么回事?

张康,1986年出生于河北保定,是相声团体“乐活卉”的创始人之一。2006年,他带着一个热爱相声、热衷相声得勇气和热情来到北京。他去德云社学习。他曾与郭德纲“鹤”学科的一名弟子一起学习艺术。在三年里,他听现场直播,看现场直播,研究现场直播,并被认为是一名鹤字科学员。

2008年,从德云社毕业后,张康加入了由高晓攀、尤宪超创办的相声团队“嘻哈包袱铺”,与李欧搭档。2009年,他正式拜访了冯春玲老师。到了年底,他和贾旭明开始搭档,两人成了“捧哏霸气、逗哏憋气”的风格。《四大名着》《纠结》《TV秀》的演出反响良好。2012年,张康与贾旭明从嘻哈里出走,成立了一个新的相声团队“乐活卉”,以“态度相声”为特色。两人创作并表演了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的《新闻晚知道》《康康会客厅系列》《小明系列》等作品,尤其是他们以相声的形式播放新闻,成为他们的品牌节目的《新闻晚知道》。所以我觉得应该是参加过同一个作品吧。

四川资阳方氏字辈,明字辈后面是正。

1,四川资阳方氏字辈:“庭朝应志仕文如之从明正是同书于万中和泰起永耳汝洪心耀前入"。

2,安徽太湖方氏字辈:“一德向传明献点英才记昔”。

3,安徽天长方氏字辈:“高伦序定绍法敦行”。

4,安徽阜阳方氏字辈:“伸子建学万”。

5,安徽舒城方氏字辈:“良存仁茂德家道远昌”。

6,安徽寿县方氏字辈:“德茂登家庆贤良玉国华”。

7,安徽合肥方氏字辈:“观美善怀开宗明义孝友传家贤能继世”。

8,安徽淝南方氏字辈:“大宗延世则群秀正家申中孝成先德”。

9,安徽桐城方氏字辈:“世德延长曾元”。

10,安徽枞阳方氏、许氏字辈:“敬承宗系培植本支实修名立勋铭钟彜”。

-方姓

起源山西姓氏介绍(二十六)----南姓

按姓氏人口统计,南姓居全省第129位,共有20024人。南姓以地名为姓者,出自春秋时晋国。晋国有高士,隐居南乡,其后裔遂以南为姓,是为南姓。

南姓起源较为复杂:相传夏禹的后代有以南为姓者;商王盘庚的妃子姜氏,夜梦赤龙入怀,怀孕十二月生一子,手握“南”字,长大后主管荆州,号“南赤龙”,其曾孙南仲在周初时为大夫,此为南姓主源;春秋时卫国公子郢,字子南,其后代有以南为姓;周朝楚国有子南氏,也称南氏;春秋时晋中市国有高士陷于南乡,因改姓南。历史上南姓在汝南、河东(今山西永济)、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等地形成望族。历史名人:春秋鲁有南蒯。汉代算学家南季,唐代给事中南巨川、名将南霁云。明代陕西渭南南氏出现了数支大族,且显于世,有绍兴知府南大吉,南大吉之孙南企仲明末任南京吏部尚书,企仲子南居业、居仁也在朝任职,有清白之名。清代,云南昆明南氏一枝独秀,出现了江南提督南天祥、湖广提督南天章等到名人。

在我们河北、山东一带世代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明张皇后(河北沧县兴济人)修减河、建盘古庙,两兄弟占民田犯罪。1549年,子孙四处逃跑,后由张姓分东、南、西、北四个姓氏。明史含糊记载不祥。为此,有东南西北本姓张之说。在我们这里,南姓与东姓就论一家人。(此说限于河北、山东、天津一带,应与南方之南姓来源不同,)

去看看本网西姓的介绍,你们的说法是惊人的一致,证明传说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东西南北是一家!

南宝通0317--8864033河北省南皮县委宣传部

南姓起源较为复杂:相传夏禹的后代有以南为姓者;商王盘庚的妃子姜氏,夜梦赤龙入怀,怀孕十二月生一子,手握“南”字,长大后主管荆州,号“南赤龙”,其曾孙南仲在周初时为大夫,此为南姓主源;春秋时卫国公子郢,字子南,其后代有以南为姓;周朝楚国有子南氏,也称南氏;春秋时晋中市国有高士陷于南乡,因改姓南。历史上南姓在汝南、河东(今山西永济)、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等地形成望族。历史名人:春秋鲁有南蒯。汉代算学家南季,唐代给事中南巨川、名将南霁云。明代陕西渭南南氏出现了数支大族,且显于世,有绍兴知府南大吉,南大吉之孙南企仲明末任南京吏部尚书,企仲子南居业、居仁也在朝任职,有清白之名。清代,云南昆明南氏一枝独秀,出现了江南提督南天祥、湖广提督南天章等到名人。

《诫子书》,诸葛亮为什么写这封家书?

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时对儿子诸葛瞻写下的“家书”,教育儿子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珍惜光阴,务求“接世”。《诫子书》:流芳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