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式家谱
湖北仙桃葛家湾<葛氏宗谱>
从湖北省仙桃市葛家湾“文纪堂”《葛氏宗谱》提供给我们的信息,看葛姓之源流。
葛氏系出赢姓,自赢天为伏羲东相,受采于葛。民风浑朴。历数传至虞(指:虞舜。笔者注)时,赢伯翳事舜有功,以葛赐伯翳姓,为顿邱始祖。
源流世系:
第一世:伯翳,秩伯爵,子二:源、伦。
第二世:源,受伯爵,子无记载;
伦,子三:桓、樗(chu)、相。
第三世:桓,受伯爵,子一:焕;
樗,子一:藩;
相,子一:煜。
第四世:焕,子无记载;
藩,子无记载;
煜,子一:垣。
第五世:垣,子一:铠。
第六世:铠,子一:廉。
第七世:廉,子一:东乙。
第八世:东乙:子二:启力、宜力。
第九世:启力,子一:仲名;
宜力,子一:仲顷。
第十世:仲名,子无记载;
仲,受伯爵,子一:亿先。
第十一世:亿先,子二:旻(min)、昊。
第十二世:旻,子二:诠、话;
昊,子一:发。
第十三世:诠,子无记载;
话,子无记载;
发,子一:祀。
第十四世:祀,子一:玢(读bin:玉名)。
第十五世:玢,子一:量。
第十六世:量,子一:圭。
第十七世:圭,子一:农。
第十八世;农,子一:萃。
第十九世:萃,子一:懿。
第二十世:懿,子一:云。
第廿一世:云,受伯爵,分居南阳,81岁而终,子一:开。
第廿二世:开,居河南城,子一:彦。
第廿三世:彦,子一:西阜。
第廿四世:西阜,子一:巍。
第廿五世:巍,子一:洁翘。
第廿六世:洁翘,为商司寇,后隐居不仕(笔者注:具体年代无考,但根据该谱所载人口繁衍平均30年为一代的情况推测,二十六代约为780年之内,从舜帝算下来,可知年代大约应在公元前1300年之前,即前商时期)。
第廿七世:覃华,子一:荫夏。
第廿八世:荫夏,子一:扶元。
第廿九世:扶元,子一:继。
第三十世:继,子一:揖。
第三一世:揖,子一:宸。
第三二世:宸,子一:精。
第三三世:精,子一:监。
第三四世:监,为商司徒左牧,子一:宜。
第三五世:宜,子一。
第三六世:仓野(野的异体),子一。
第三七世:敦,子一。
第三八世:则,子一。
第三九世:江,子一。
第四十世:成木,迁居南京花城句容都吉阳里,子一。(笔者注:这里成木迁居南京句容的说法及其年代与前面所述的葛庐迁居南京句容,不知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或者两个都是真的。但若成木迁居是真的,则时间上按30年一代推算起来约在公元前9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比葛庐的东汉初要早900年左右。抑或是葛庐投奔早已在那里的葛氏族人也是有可能的)。
第四一世:盈陌,腴产饶富,子一。
第四二世:南离,受周子爵,年二十九而终,子一。
第四三世:蒙,子一。
第四四世:细,子一。
第四五世:豫,子一。
第四六世:会,子一。
第四七世:盘模,子一。
第四八世:芾,子一。
第四九世:熙,智诚绝伦,年髦力健。
第五十世:高烈,子一。
第五一世:原,子一。
第五二世:昌,周封司植(笔者注:司植,掌管农业的官),子一。
第五三世:载稽,子一。
第五四世:景,子一。
第五五世:倚封,子一。
第五六世:琅(琅的异体),子一。
第五七世:陵,子一。
第五八世:新莪,子一。
第五九世:猷,子一。
第六十世:藏,子一。
第六一世:儒,为周赧王司,子一。
第六二世:乔,子一。
第六三世:渠,子一。
第六四世:章,子一。
第六五世:钺,子一。
第六六世:雍,为周大夫(笔者注:66世祖与61世祖从任职时间上看有矛盾,61世祖为周赧王司,查周赧王时期为公元前314年--256年,就算61世祖是在周赧王初任职,则到66世祖时间至少也要过去一百二十多年,此时已是秦代,如何仍为周大夫?),子一。
第六七世:雯,子一。
第六八世:教明,博经解文,名震京苏,子一。
第六九世:诞,子一。
第七十世:龙,子一。
第七一世:御,子一。
第七二世:璞,子一。
第七三世:闵,子一。
第七四世:绩,结庐数里,名号逸士,子一。
第七五世:苏,子一。
第七六世:颖,子一。
第七七世:龚,字元甫,拜汤阴县令,子一。
第七八世:观,子二:芄、艾。(笔者注:如果此谱记载是准确的,那么,至此我葛氏才结束七十七代几乎是单传的局面,好危险!)
第七九世:芄,子二:兴、弥。
艾,“未详”(笔者注:原谱记载如此,我认为可能是有后,因情况不明无记)。
第八十世:兴,颖川太守,子一:邕;
弥,“未详”。
第八一世:邕,山阴令散骑常侍大尚书,子一:。
第八二世:玄,字孝先,号怀冰,封祁侯,配孔氏(注:这是第一个有配偶的记载。此与前面葛氏名人中所叙述的葛玄也对上号了),子一。
第八三世:绥贵,配曹氏,子一。
第八四世:和,晋中大夫,配闵氏,子一。
第八五世:洪,字稚川,平服交趾,封侯爵,职勾漏令,配鲍太史之女(注:这也和前面所叙述的葛洪对上号了,由此说明,仙桃葛家湾这部宗谱是“南葛”谱系),子一。
第八六世:逢吉,关内侯,配苏氏,子一。
第八七世:淇,配袁氏,子一。
第八八世:逵,配吴氏,子一。
第八九世:琐,配王氏,子一。
第九十世:廷谅,配施氏,子一。
第九一世:强,封服远侯,配周氏,子一。
第九二世:职,封服远侯,配蒋氏,子一。
第九三世:田,配却氏,子一。
第九四世:福顺,唐羽林大将军封国谷侯,配黄氏,子一。
第九五世:立方,唐学士,配郭氏,子二:炳、同。
第九六世:炳,子一:琮(cong);
同,配费氏,子二:从周、从夏。
第九七世:琮,子一:涛;
从周,封陈留郡王,子未详;
从夏,配李氏,子一:蕙谷。
第九八世:涛,唐避孙阳之乱徙江阴,子一:庸;
蕙谷,配徐氏,子一:苍野。
第九九世:庸,宋初赐爵,子一:高士;
苍野,配倪氏,子一:兰岩。
第一百世:高士,富甲江阴,子一:详;
兰岩,配涂氏,子四:庚明、启明、越兴、鼎兴。
第百一世:详,子一:惟甫;
庚明,子孙分迁繁衍;
启明,居江阴;
越兴,居会稽山阴,子二:澄、瑞。
鼎兴,?后周显德初年徙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彭…,殁于宋淳化五年(公元990年),配唐氏,生于梁贞明元年(915年)殁于宋至道元年(995年),享年81岁,子二:德延、德褒。
第百二世:惟甫,子一:宓;
澄,子未详;
瑞,字大木,?,子二:长子不详,次子植;
德延,?,配陈氏,生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殁于宋详符九年(1017年),夫妇具葬青山冈,子一:继芳;
德褒,字盘训,幼工字画南郡皆称,配杨氏,夫妇具葬东山,子未详。
第百三世:宓,庆历(1041年--)进士,仕至太子占喜大夫,子一:思书;
植,字正始,子:通、(其余?);
继芳,配蒋氏,夫妇具葬青山冈,子四:桢、祥、安、泰。
第百四世:思书,煕宁进士,仕至朝奉郎,赠鲁国公,子一:次中;
通,植长子,字汝智;长子竣()?
桢,?配李氏,与夫同年同月日生,后夫5日殁,子一:高;
祥,字嗣春,生于至道三年二月十五,天资奇敏十岁能文,于天圣年间登进士调蒲圻县后又调柳州府,配刘氏;
安,字嗣康,生于咸平元年,配杨氏,继何氏;
泰,嗣宁,配沈氏,子一:茂。
第百五世:次中,绍圣进士,赠吴国公,子一:立象;
竣,通的长子,字子恭,子二:怀敏、怀俊;
高,伤命于至和元年,配朱氏守节抚子尽天年而终,子二:元、杰(夭);
茂,字如松,生于(宋)天禧五年,美秀俊雅,府郡庠生在学,年十九而觞。
第百六世:立象,吉安府正堂,子一:郧;
怀敏,号云岭,精五经七书,补幕府参谋,出师战灵寇败死,配章氏,子二:常、纂;
怀俊,子未详;
元,字人(大?)魁,生于送宝元三年,殁于大观二年,配王氏,生于宝元?年,殁于大观?年,子五:淳、美、敬、约、逊。
第百七世:郧,子一:日华;
常,字居敏,举宋仁宗至和进授颖卅团练,配谢氏,子三:敏修、攸修、敬修;
纂,字居简,配林氏,子未详;
淳,字舜温,生于宋嘉佑五年,殁于绍兴九年,配李氏,子三:栋、重、登;
美,字舜良,配雷氏,子一:儒;
敬,字舜恭,生于绍兴四年二月十六日,配黎氏贤淑无嗣;
约,字舜俭,配黄氏,子一:名辅;
逊,字舜让,配毛氏,继易氏,具外出不知所终。
第百八世:日华,子一:钧;
敏修,字孚庵,宋宣和进士授诏卅牧,配黄氏,子二:邵、宓(mi);
攸修,配韩氏;
敬修,号盛唐,贡生,配盛氏,子一:邛;
栋,字良才,早夭;
重,字良贵,生于元丰六年,殁于绍兴廿年,配熊氏,子四:处敬、处义、处仁、处智;
登,字良用,生于元丰八年,殁于绍兴二十五年,配魏氏,嗣子:处义;
儒,字显佐,配雷氏;
名辅,字良弼,配熊氏,子二:处确、处素。
第百九世:钧,祖立象致仕未归,公遂落籍(江西)吉水,殁葬庐陵城北,子一:俊彦;
邵,字秉恭,配黄氏,子二:燖、烬;
宓,字秉良,宋淳熙年间进士,知枢密院事擢右丞相,配徐氏,子一:炽(chi);
邛,字秉植,配杨氏,子二:焕、烜;
处敬,字必恭,生于宋元符三年,迁巴陵道塘?配陈氏,子孙蕃衍;
处义,字必谦,生于崇宁二年,殁于淳熙五年,配徐氏,与夫同年同月日时,先夫一年而殁,子二:远、浩(奉登公禋祀);
处仁,字必爱,生于崇宁五年,到省城应试舟中溺水而亡,配张氏;
处智,字必达,生于大观四年,配丰氏,子一:宽;
处确,字必识,配王氏;
处素,字必朴,配张氏。
第百十世:俊彦,子一:宗臣;
燖,字叔溢,配曾氏,子一:勅(chi);
烬,字叔亮,通五经为当世名儒,享年八十三岁,配胡氏,子二:勃、勅;
炽,字叔敬,配夏氏,子未详;
焕,字叔章,配王氏,子一:劬(qu);
烜,未详;
远,字可久,精医,著有十药神书传世,生于宋建炎三年,享年百三十一岁,历十七主;配聂氏,生于建炎二年殁于景定三年,享年百三十五岁,历十八主,子六:自坎、自银、自离、自晋、自济、自观;(笔者注:奇怪,这个葛远与前面所引资料中明代那个葛乾孙的字相同,都是“可久”,又都精医,但两个人字同而名不同,朝代也不同,到底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被误传?)
宽,字可厚,配黄氏,子四:自乾、自复、自巽、自泰;
浩,字可大,配徐氏,子三:自震、自坤、自兑。
百十一世:宗臣,子一:延直;
勅(注:此字为别字借用,原字为“朿”字右边加个“力”旁,电脑和辞典中都找不到故用“勅”字代替),字熙爵,配左氏,继范氏,子一:齐;
勃,字熙绩,配陈氏,子一:楚;
勅,配周氏,子未详;
劬,字熙谟,进士,配臧氏,子一:泰;
自坎,字清元号智叟,迁武昌蒲圻县新店,配谢氏,继杨氏,子一:伯士;
自银,甘肃守备,(其余未详);
自离,配熊氏,子四:德卿、真卿、俊卿、懋卿;
自晋,徙通城麻布市,配李氏,子二:伯六、仲三;
自济,配朱氏;
自观,子二:令卿、御卿;
自震,配陈氏,子一:名卿,迁咸宁;
自坤,配杨氏,子三:华苑、美清、洪清;
自兑,迁荆州;
自乾(谱无载);自复(谱无载);
自巽,配苏氏,迁浙江,子未详;
自泰,迁清江,配李氏。
百十二世:延直,子一:文龙;
齐,事实未详;
楚,字点天,配陆氏,子三:广汝、广渊、广润;
泰,字晓溪,配何氏,子二:广济、广潮;
伯士,蒲圻县平予,配骆氏,子孙蕃衍;
德卿,真卿,俊卿,三人俱迁蒲圻;
懋卿,迁丰城县;
伯六,仲三,随父迁通城后情况不详;
令卿,未详;
御卿,居桃源县城南;
名卿,配刘氏,子一:兴情;
华苑,未详;
美清,配谢氏,子一:光化;
洪清,配孙氏,子二:兴仁、兴让。
百十三世:文龙,子一:幼敏;
广汝,德佑年间进士(1275-)任德州正堂,配叶氏,子二:翘然、卓然;
广渊,广润,隐梧桐岭;
广济,进士,配康氏,子未详;
广潮,情况不详;
兴情,迁淦州;
光化,配余氏;
兴仁,配邹氏,子一:英;
兴让,幼贫奇英迁湖南长沙(笔者注:此句费解,原文如此)。
百十四世:幼敏,子二:天声、天瑞;
翘然,卓然,均未详;
英,未详。
百十五世:天声,子三:以义、以礼、以智;
天瑞,字思舜,生于元至元十九年三月初三(1282年),配罗氏,子四:仕贤、仕贵、仕昌、仕安。
百十六世:以义,居庐陵县;
以礼,配方氏,子一:道亮;
以智,配李氏,子一:清隐;
仕贤,仕贵,仕昌,以上三祖子孙繁衍,系庐陵巨族;
仕安,生于元至治三年,殁于明洪武二十八年,配陈氏,子二:子覃、永年。
百十七世:道亮,迁江南六合县,配黄氏,子一:应期;
清隐,授湖广武昌府正堂;
子覃,生于元至正二十三年九月初二,殁于明宣德三年,配涂氏,子一:浚哲;
永年,生于明洪武五年十月十九日,殁于永乐二十年,配唐氏,子三:浚川、浚渊、浚源。
百十八世:应期,配冯氏,子一:显祖;
浚哲,生于明洪武十八年腊月初十,殁于宣德九年,配李氏,子一:延广;
浚川,生于明建文元年,配邹氏,子一:清保;
浚渊,浚源,情况不详。
百十九世:显祖,迁湖广汉川县麻河,配云氏,子二:荣、华;
延广,名蔓,生于明永乐九年十月初一,配罗氏,子二:荣英、荣美;
清保,情况不详。
百二十世:荣,居汉川城,配刘氏,子四:春旸、春旺、春昭、春明;
华,居汉川麻河,配王氏,子二:春芳、春莠;
荣英,生于明正统九年五月初五,配罗氏,子二:长生、载生;
荣美,生于明正统十三年五月十三日,配李氏,子一:同生。
始迁祖自吴入楚,散居湖广各地。道亮公徙江南六合县,亮公孙显祖公复迁汉阳府,汉川县麻河葛家门。亮公五世孙,春旸公次子铭公移居汉川葛家塘。道亮公五世孙春莠公子鸾公仍居麻河渡。东旸公徙仙桃市大福乡葛家湾村。毓秀公徙汉阳府汉川县道人桥葛家台。光霞公徙安陆府天门县俞家畈。我族自伯翳而后子孙繁衍,辗转迁徙,遍布神州。然代远年湮,无从详考,自始迁祖起,详纪以示后代。
四、观葛家湾《葛氏宗谱》的几点思考
第一,历经4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在那样艰苦原始的历史条件下,能够传抄并保留一部从得姓之初一直到现在一脉相连的完整的宗谱,可以说,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姓氏所没有的,真是不可思议,真是伟大!这使得我们后裔,不得不对我们的先人所做的贡献表示深深的敬意。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部完整的宗谱,就为我们弄清葛氏源流提供了最宝贵的基础。
第二,正是有了这部宗谱,使得我们完全可以该谱为纵线,来收集其历史上的各分支了,这就明确的多,省事的多了。比如,该谱中主要分支线索有:
1、第21世祖葛云,“受伯爵,分居南阳”。可考的问题是,既然是分居南阳,那说明他还有兄弟辈,如查明他在祖籍的兄弟的分支谱系,就接上头了。
2、第40世祖葛成木,“迁居南京花城句容都吉阳里”。可考的问题是,他的迁居南京句容的时间约在公元前900年左右,比葛庐南迁要早900多年,而且所迁的地点吉阳里又非常具体,那么现居句容的葛氏族人就可以到吉阳里访查一下,是否在葛庐之外另有成木后代,二者的关系便可弄清楚。
3、第74世葛绩,“结庐数里,名号逸士”。可考的问题是,我怀疑,这个74世祖葛绩可能就是前面所引资料中葛洪所说的那个把官让给弟弟自己渡江的“曏祖浦庐”,因为从时间上推算七十四代也差不多正是东汉开国时期。是否是后人在资料传写的过程中把曏祖渡江结庐误读为人名浦庐了?当然我的这一推测也有疑点,那就是如果74代祖就是那个渡江的先祖,那么为什么在这部谱中没有对他佐光武帝起兵并且让官不做渡江这么重要的事件只字未提呢?
4、第77世葛龚,字元甫,“拜汤阴县令”。谱上和前面所引的资料中都记载了他,这就相互印证了谱和资料的真实性。那么,以谱为纵线查分支的想法就是正确而又简便的。
5、第82世葛玄,与前面葛氏名人所引资料中的葛玄对上了号,第85世葛洪也与前面所引资料中的葛玄对上了号,对不上的是,谱中葛玄的儿子是第83世葛绥贵,在资料中却是葛系,谱中孙子是第84世葛和,在资料中是葛悌。到底孰是孰非,还需要从其他资料考证。
6、第97世祖葛从周,封陈留郡王,子未祥。该祖的后代情况可从古陈留郡考。
7、第98世祖葛涛,唐避孙阳之乱徙江阴。可考江阴的葛氏情况。
8、第101世葛庚明,子孙分迁繁衍。迁哪里去了?有其后代可据此接上。葛启明,居江阴。江阴的葛氏后代据此可接上。
9、第102世葛澄,葛瑞,子未详。有其后代可据此接上。
10、第103世祖叫葛宓,第109世祖又有个葛宓,是谱在辗转传抄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写错,还是祖孙两代重名?
11、从第103世葛宓、第104世葛思书、第105世葛次中、第106世葛立象,到109世葛宓,与前面葛氏名人资料中所引的葛宫、葛书思、葛胜仲、葛立方,葛邲五代比较,我觉得有某些相似之处。请看:第一,他们都是江阴人;第二,经历相象,第103世葛宓为庆历(1041年--)进士,葛宫举进士;葛思书与葛书思名字一字不差只是颠倒,葛思书为煕宁进士,葛书思登进士第;葛次中与葛胜仲名字一字之差,均为绍圣进士;葛立象与葛立方名字又是一字之差;葛立方孙葛邲,隆兴进士,绍熙四年(1194年)拜右丞相,而该谱第109世葛宓,淳熙年间进士,知枢密院事擢右丞相,二人名字相似,官职相同,只是登进士的时间记载不同;第三,他们生活的年代相同,都在宋煕宁、绍圣年前后。为此我怀疑,他们是否就是一家人,只是名字有一方在传写中写误了?
12、第109世祖葛处敬,迁巴陵道塘?配陈氏,子孙蕃衍。古巴陵姓葛的后裔可据此续接。
13、第110世:葛炽,葛烜,子未详。有此二公谱的可接上。
14、葛远,字可久,精医,享年百三十一岁,配聂氏,享年百三十五岁,,而前面所引资料中说明代有个葛乾孙也是字可久,明医。奇怪,这两个人字同而名不同,朝代也不同,到底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被误传?有此谱的可据以考证。
15、第111世葛勅,配周氏,子未详。有此公谱的可接上。
第111世葛自银,甘肃守备。因远离家乡而情况不明,甘肃有姓葛的可据此续接家谱。
葛自济,配朱氏。葛自兑,迁荆州。葛自乾(谱无载);自复(谱无载)。葛自撰,配苏氏,迁浙江,子未详。葛自泰,迁清江,配李氏。其后代均可据此续接谱。
16、第112世葛齐,事实未详;葛伯士,“蒲圻县平予”,配骆氏,子孙繁衍;葛德卿、真卿、俊卿,三人俱迁蒲圻;葛懋卿,迁丰城县;葛伯六,仲三,随父迁通城后情况不详;葛令卿,未详;葛御卿,居桃源县;
葛华苑,未详。以上诸公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17、百十三世:葛广渊,广润,隐梧桐岭;广济,进士,子未详;广潮,情况不详;兴情,迁淦州;光化,配余氏;兴让,迁湖南长沙。以上诸公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18、第114世:葛翘然,卓然,均未详;英,未详。以上诸公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19、百十六世:以义,居庐陵县;仕贤,仕贵,仕昌,以上三祖子孙繁衍,系庐陵巨族。以上诸公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20、百十七世:葛清隐,授湖广武昌府正堂;其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21、百十八世:葛浚渊,浚源,情况不详。其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22、百十九世:清保,情况不详。其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1.专用词语。家谱记载人物时,常常会使用字数不等的词语,以区别人物的身份或状况。比如对人物的称呼,记录的用词就有严格的规定。以丈夫之配偶为例,可分为原配、续娶、妾,分别书写为“配”、“续”、“侧室”。在继嗣问题上,书“继子”者表示以本宗之子为嗣,书“抚子”者表示所立嗣为异姓之子,书“寄子”者表示系跟随改嫁母亲来的并还未立嗣的异姓子。又如对女子的婚姻状况,已嫁书“适”,许配书“字”,未许配书“待字”。甚至在墓葬上,也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措词加以区别,例如子孙从祖、父葬书“拊”。妻从夫葬书“合”,弟与兄同葬书“并”或“同”。这些特定的词语,多用于记载特定的人物,表明被书对象的尊卑与亲疏状况,在家谱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各有含义,不可错用。此外还有一些词语只是单纯地对同类情况加以区别,无关尊卑亲疏。如对迁居在外的族人,在同省的书“迁”,异省的则书“徙”,以此区分地域的远近。中国史书中也有采用专门的字或词以示对人物事件的褒贬,宣扬王权与华夏的“正统”史观,即所谓的“春秋笔法”,如本国之臣杀君称“弑”,他国之臣杀君称“戕”,南方的少数民族称“蛮”,东方的称“夷”,北方的称“狄”等,但总体上,这些词语仅使用在少数的对象之上,施用面不广,出现的绝对数量不多。然而在家谱中,这个现象特别突出,称得上无处不有。特别在世系图录中,由于纂修者在记述每个族人简历时强调尊卑亲疏关系,导致这些词语充斥其间,比比皆是。
湖北仙桃葛家湾<葛氏宗谱>
从湖北省仙桃市葛家湾“文纪堂”《葛氏宗谱》提供给我们的信息,看葛姓之源流。
葛氏系出赢姓,自赢天为伏羲东相,受采于葛。民风浑朴。历数传至虞(指:虞舜。笔者注)时,赢伯翳事舜有功,以葛赐伯翳姓,为顿邱始祖。
源流世系:
第一世:伯翳,秩伯爵,子二:源、伦。
第二世:源,受伯爵,子无记载;
伦,子三:桓、樗(chu)、相。
第三世:桓,受伯爵,子一:焕;
樗,子一:藩;
相,子一:煜。
第四世:焕,子无记载;
藩,子无记载;
煜,子一:垣。
第五世:垣,子一:铠。
第六世:铠,子一:廉。
第七世:廉,子一:东乙。
第八世:东乙:子二:启力、宜力。
第九世:启力,子一:仲名;
宜力,子一:仲顷。
第十世:仲名,子无记载;
仲,受伯爵,子一:亿先。
第十一世:亿先,子二:旻(min)、昊。
第十二世:旻,子二:诠、话;
昊,子一:发。
第十三世:诠,子无记载;
话,子无记载;
发,子一:祀。
第十四世:祀,子一:玢(读bin:玉名)。
第十五世:玢,子一:量。
第十六世:量,子一:圭。
第十七世:圭,子一:农。
第十八世;农,子一:萃。
第十九世:萃,子一:懿。
第二十世:懿,子一:云。
第廿一世:云,受伯爵,分居南阳,81岁而终,子一:开。
第廿二世:开,居河南城,子一:彦。
第廿三世:彦,子一:西阜。
第廿四世:西阜,子一:巍。
第廿五世:巍,子一:洁翘。
第廿六世:洁翘,为商司寇,后隐居不仕(笔者注:具体年代无考,但根据该谱所载人口繁衍平均30年为一代的情况推测,二十六代约为780年之内,从舜帝算下来,可知年代大约应在公元前1300年之前,即前商时期)。
第廿七世:覃华,子一:荫夏。
第廿八世:荫夏,子一:扶元。
第廿九世:扶元,子一:继。
第三十世:继,子一:揖。
第三一世:揖,子一:宸。
第三二世:宸,子一:精。
第三三世:精,子一:监。
第三四世:监,为商司徒左牧,子一:宜。
第三五世:宜,子一。
第三六世:仓野(野的异体),子一。
第三七世:敦,子一。
第三八世:则,子一。
第三九世:江,子一。
第四十世:成木,迁居南京花城句容都吉阳里,子一。(笔者注:这里成木迁居南京句容的说法及其年代与前面所述的葛庐迁居南京句容,不知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或者两个都是真的。但若成木迁居是真的,则时间上按30年一代推算起来约在公元前9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比葛庐的东汉初要早900年左右。抑或是葛庐投奔早已在那里的葛氏族人也是有可能的)。
第四一世:盈陌,腴产饶富,子一。
第四二世:南离,受周子爵,年二十九而终,子一。
第四三世:蒙,子一。
第四四世:细,子一。
第四五世:豫,子一。
第四六世:会,子一。
第四七世:盘模,子一。
第四八世:芾,子一。
第四九世:熙,智诚绝伦,年髦力健。
第五十世:高烈,子一。
第五一世:原,子一。
第五二世:昌,周封司植(笔者注:司植,掌管农业的官),子一。
第五三世:载稽,子一。
第五四世:景,子一。
第五五世:倚封,子一。
第五六世:琅(琅的异体),子一。
第五七世:陵,子一。
第五八世:新莪,子一。
第五九世:猷,子一。
第六十世:藏,子一。
第六一世:儒,为周赧王司,子一。
第六二世:乔,子一。
第六三世:渠,子一。
第六四世:章,子一。
第六五世:钺,子一。
第六六世:雍,为周大夫(笔者注:66世祖与61世祖从任职时间上看有矛盾,61世祖为周赧王司,查周赧王时期为公元前314年--256年,就算61世祖是在周赧王初任职,则到66世祖时间至少也要过去一百二十多年,此时已是秦代,如何仍为周大夫?),子一。
第六七世:雯,子一。
第六八世:教明,博经解文,名震京苏,子一。
第六九世:诞,子一。
第七十世:龙,子一。
第七一世:御,子一。
第七二世:璞,子一。
第七三世:闵,子一。
第七四世:绩,结庐数里,名号逸士,子一。
第七五世:苏,子一。
第七六世:颖,子一。
第七七世:龚,字元甫,拜汤阴县令,子一。
第七八世:观,子二:芄、艾。(笔者注:如果此谱记载是准确的,那么,至此我葛氏才结束七十七代几乎是单传的局面,好危险!)
第七九世:芄,子二:兴、弥。
艾,“未详”(笔者注:原谱记载如此,我认为可能是有后,因情况不明无记)。
第八十世:兴,颖川太守,子一:邕;
弥,“未详”。
第八一世:邕,山阴令散骑常侍大尚书,子一:。
第八二世:玄,字孝先,号怀冰,封祁侯,配孔氏(注:这是第一个有配偶的记载。此与前面葛氏名人中所叙述的葛玄也对上号了),子一。
第八三世:绥贵,配曹氏,子一。
第八四世:和,晋中大夫,配闵氏,子一。
第八五世:洪,字稚川,平服交趾,封侯爵,职勾漏令,配鲍太史之女(注:这也和前面所叙述的葛洪对上号了,由此说明,仙桃葛家湾这部宗谱是“南葛”谱系),子一。
第八六世:逢吉,关内侯,配苏氏,子一。
第八七世:淇,配袁氏,子一。
第八八世:逵,配吴氏,子一。
第八九世:琐,配王氏,子一。
第九十世:廷谅,配施氏,子一。
第九一世:强,封服远侯,配周氏,子一。
第九二世:职,封服远侯,配蒋氏,子一。
第九三世:田,配却氏,子一。
第九四世:福顺,唐羽林大将军封国谷侯,配黄氏,子一。
第九五世:立方,唐学士,配郭氏,子二:炳、同。
第九六世:炳,子一:琮(cong);
同,配费氏,子二:从周、从夏。
第九七世:琮,子一:涛;
从周,封陈留郡王,子未详;
从夏,配李氏,子一:蕙谷。
第九八世:涛,唐避孙阳之乱徙江阴,子一:庸;
蕙谷,配徐氏,子一:苍野。
第九九世:庸,宋初赐爵,子一:高士;
苍野,配倪氏,子一:兰岩。
第一百世:高士,富甲江阴,子一:详;
兰岩,配涂氏,子四:庚明、启明、越兴、鼎兴。
第百一世:详,子一:惟甫;
庚明,子孙分迁繁衍;
启明,居江阴;
越兴,居会稽山阴,子二:澄、瑞。
鼎兴,?后周显德初年徙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彭…,殁于宋淳化五年(公元990年),配唐氏,生于梁贞明元年(915年)殁于宋至道元年(995年),享年81岁,子二:德延、德褒。
第百二世:惟甫,子一:宓;
澄,子未详;
瑞,字大木,?,子二:长子不详,次子植;
德延,?,配陈氏,生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殁于宋详符九年(1017年),夫妇具葬青山冈,子一:继芳;
德褒,字盘训,幼工字画南郡皆称,配杨氏,夫妇具葬东山,子未详。
第百三世:宓,庆历(1041年--)进士,仕至太子占喜大夫,子一:思书;
植,字正始,子:通、(其余?);
继芳,配蒋氏,夫妇具葬青山冈,子四:桢、祥、安、泰。
第百四世:思书,煕宁进士,仕至朝奉郎,赠鲁国公,子一:次中;
通,植长子,字汝智;长子竣()?
桢,?配李氏,与夫同年同月日生,后夫5日殁,子一:高;
祥,字嗣春,生于至道三年二月十五,天资奇敏十岁能文,于天圣年间登进士调蒲圻县后又调柳州府,配刘氏;
安,字嗣康,生于咸平元年,配杨氏,继何氏;
泰,嗣宁,配沈氏,子一:茂。
第百五世:次中,绍圣进士,赠吴国公,子一:立象;
竣,通的长子,字子恭,子二:怀敏、怀俊;
高,伤命于至和元年,配朱氏守节抚子尽天年而终,子二:元、杰(夭);
茂,字如松,生于(宋)天禧五年,美秀俊雅,府郡庠生在学,年十九而觞。
第百六世:立象,吉安府正堂,子一:郧;
怀敏,号云岭,精五经七书,补幕府参谋,出师战灵寇败死,配章氏,子二:常、纂;
怀俊,子未详;
元,字人(大?)魁,生于送宝元三年,殁于大观二年,配王氏,生于宝元?年,殁于大观?年,子五:淳、美、敬、约、逊。
第百七世:郧,子一:日华;
常,字居敏,举宋仁宗至和进授颖卅团练,配谢氏,子三:敏修、攸修、敬修;
纂,字居简,配林氏,子未详;
淳,字舜温,生于宋嘉佑五年,殁于绍兴九年,配李氏,子三:栋、重、登;
美,字舜良,配雷氏,子一:儒;
敬,字舜恭,生于绍兴四年二月十六日,配黎氏贤淑无嗣;
约,字舜俭,配黄氏,子一:名辅;
逊,字舜让,配毛氏,继易氏,具外出不知所终。
第百八世:日华,子一:钧;
敏修,字孚庵,宋宣和进士授诏卅牧,配黄氏,子二:邵、宓(mi);
攸修,配韩氏;
敬修,号盛唐,贡生,配盛氏,子一:邛;
栋,字良才,早夭;
重,字良贵,生于元丰六年,殁于绍兴廿年,配熊氏,子四:处敬、处义、处仁、处智;
登,字良用,生于元丰八年,殁于绍兴二十五年,配魏氏,嗣子:处义;
儒,字显佐,配雷氏;
名辅,字良弼,配熊氏,子二:处确、处素。
第百九世:钧,祖立象致仕未归,公遂落籍(江西)吉水,殁葬庐陵城北,子一:俊彦;
邵,字秉恭,配黄氏,子二:燖、烬;
宓,字秉良,宋淳熙年间进士,知枢密院事擢右丞相,配徐氏,子一:炽(chi);
邛,字秉植,配杨氏,子二:焕、烜;
处敬,字必恭,生于宋元符三年,迁巴陵道塘?配陈氏,子孙蕃衍;
处义,字必谦,生于崇宁二年,殁于淳熙五年,配徐氏,与夫同年同月日时,先夫一年而殁,子二:远、浩(奉登公禋祀);
处仁,字必爱,生于崇宁五年,到省城应试舟中溺水而亡,配张氏;
处智,字必达,生于大观四年,配丰氏,子一:宽;
处确,字必识,配王氏;
处素,字必朴,配张氏。
第百十世:俊彦,子一:宗臣;
燖,字叔溢,配曾氏,子一:勅(chi);
烬,字叔亮,通五经为当世名儒,享年八十三岁,配胡氏,子二:勃、勅;
炽,字叔敬,配夏氏,子未详;
焕,字叔章,配王氏,子一:劬(qu);
烜,未详;
远,字可久,精医,著有十药神书传世,生于宋建炎三年,享年百三十一岁,历十七主;配聂氏,生于建炎二年殁于景定三年,享年百三十五岁,历十八主,子六:自坎、自银、自离、自晋、自济、自观;(笔者注:奇怪,这个葛远与前面所引资料中明代那个葛乾孙的字相同,都是“可久”,又都精医,但两个人字同而名不同,朝代也不同,到底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被误传?)
宽,字可厚,配黄氏,子四:自乾、自复、自巽、自泰;
浩,字可大,配徐氏,子三:自震、自坤、自兑。
百十一世:宗臣,子一:延直;
勅(注:此字为别字借用,原字为“朿”字右边加个“力”旁,电脑和辞典中都找不到故用“勅”字代替),字熙爵,配左氏,继范氏,子一:齐;
勃,字熙绩,配陈氏,子一:楚;
勅,配周氏,子未详;
劬,字熙谟,进士,配臧氏,子一:泰;
自坎,字清元号智叟,迁武昌蒲圻县新店,配谢氏,继杨氏,子一:伯士;
自银,甘肃守备,(其余未详);
自离,配熊氏,子四:德卿、真卿、俊卿、懋卿;
自晋,徙通城麻布市,配李氏,子二:伯六、仲三;
自济,配朱氏;
自观,子二:令卿、御卿;
自震,配陈氏,子一:名卿,迁咸宁;
自坤,配杨氏,子三:华苑、美清、洪清;
自兑,迁荆州;
自乾(谱无载);自复(谱无载);
自巽,配苏氏,迁浙江,子未详;
自泰,迁清江,配李氏。
百十二世:延直,子一:文龙;
齐,事实未详;
楚,字点天,配陆氏,子三:广汝、广渊、广润;
泰,字晓溪,配何氏,子二:广济、广潮;
伯士,蒲圻县平予,配骆氏,子孙蕃衍;
德卿,真卿,俊卿,三人俱迁蒲圻;
懋卿,迁丰城县;
伯六,仲三,随父迁通城后情况不详;
令卿,未详;
御卿,居桃源县城南;
名卿,配刘氏,子一:兴情;
华苑,未详;
美清,配谢氏,子一:光化;
洪清,配孙氏,子二:兴仁、兴让。
百十三世:文龙,子一:幼敏;
广汝,德佑年间进士(1275-)任德州正堂,配叶氏,子二:翘然、卓然;
广渊,广润,隐梧桐岭;
广济,进士,配康氏,子未详;
广潮,情况不详;
兴情,迁淦州;
光化,配余氏;
兴仁,配邹氏,子一:英;
兴让,幼贫奇英迁湖南长沙(笔者注:此句费解,原文如此)。
百十四世:幼敏,子二:天声、天瑞;
翘然,卓然,均未详;
英,未详。
百十五世:天声,子三:以义、以礼、以智;
天瑞,字思舜,生于元至元十九年三月初三(1282年),配罗氏,子四:仕贤、仕贵、仕昌、仕安。
百十六世:以义,居庐陵县;
以礼,配方氏,子一:道亮;
以智,配李氏,子一:清隐;
仕贤,仕贵,仕昌,以上三祖子孙繁衍,系庐陵巨族;
仕安,生于元至治三年,殁于明洪武二十八年,配陈氏,子二:子覃、永年。
百十七世:道亮,迁江南六合县,配黄氏,子一:应期;
清隐,授湖广武昌府正堂;
子覃,生于元至正二十三年九月初二,殁于明宣德三年,配涂氏,子一:浚哲;
永年,生于明洪武五年十月十九日,殁于永乐二十年,配唐氏,子三:浚川、浚渊、浚源。
百十八世:应期,配冯氏,子一:显祖;
浚哲,生于明洪武十八年腊月初十,殁于宣德九年,配李氏,子一:延广;
浚川,生于明建文元年,配邹氏,子一:清保;
浚渊,浚源,情况不详。
百十九世:显祖,迁湖广汉川县麻河,配云氏,子二:荣、华;
延广,名蔓,生于明永乐九年十月初一,配罗氏,子二:荣英、荣美;
清保,情况不详。
百二十世:荣,居汉川城,配刘氏,子四:春旸、春旺、春昭、春明;
华,居汉川麻河,配王氏,子二:春芳、春莠;
荣英,生于明正统九年五月初五,配罗氏,子二:长生、载生;
荣美,生于明正统十三年五月十三日,配李氏,子一:同生。
始迁祖自吴入楚,散居湖广各地。道亮公徙江南六合县,亮公孙显祖公复迁汉阳府,汉川县麻河葛家门。亮公五世孙,春旸公次子铭公移居汉川葛家塘。道亮公五世孙春莠公子鸾公仍居麻河渡。东旸公徙仙桃市大福乡葛家湾村。毓秀公徙汉阳府汉川县道人桥葛家台。光霞公徙安陆府天门县俞家畈。我族自伯翳而后子孙繁衍,辗转迁徙,遍布神州。然代远年湮,无从详考,自始迁祖起,详纪以示后代。
四、观葛家湾《葛氏宗谱》的几点思考
第一,历经4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在那样艰苦原始的历史条件下,能够传抄并保留一部从得姓之初一直到现在一脉相连的完整的宗谱,可以说,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姓氏所没有的,真是不可思议,真是伟大!这使得我们后裔,不得不对我们的先人所做的贡献表示深深的敬意。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部完整的宗谱,就为我们弄清葛氏源流提供了最宝贵的基础。
第二,正是有了这部宗谱,使得我们完全可以该谱为纵线,来收集其历史上的各分支了,这就明确的多,省事的多了。比如,该谱中主要分支线索有:
1、第21世祖葛云,“受伯爵,分居南阳”。可考的问题是,既然是分居南阳,那说明他还有兄弟辈,如查明他在祖籍的兄弟的分支谱系,就接上头了。
2、第40世祖葛成木,“迁居南京花城句容都吉阳里”。可考的问题是,他的迁居南京句容的时间约在公元前900年左右,比葛庐南迁要早900多年,而且所迁的地点吉阳里又非常具体,那么现居句容的葛氏族人就可以到吉阳里访查一下,是否在葛庐之外另有成木后代,二者的关系便可弄清楚。
3、第74世葛绩,“结庐数里,名号逸士”。可考的问题是,我怀疑,这个74世祖葛绩可能就是前面所引资料中葛洪所说的那个把官让给弟弟自己渡江的“曏祖浦庐”,因为从时间上推算七十四代也差不多正是东汉开国时期。是否是后人在资料传写的过程中把曏祖渡江结庐误读为人名浦庐了?当然我的这一推测也有疑点,那就是如果74代祖就是那个渡江的先祖,那么为什么在这部谱中没有对他佐光武帝起兵并且让官不做渡江这么重要的事件只字未提呢?
4、第77世葛龚,字元甫,“拜汤阴县令”。谱上和前面所引的资料中都记载了他,这就相互印证了谱和资料的真实性。那么,以谱为纵线查分支的想法就是正确而又简便的。
5、第82世葛玄,与前面葛氏名人所引资料中的葛玄对上了号,第85世葛洪也与前面所引资料中的葛玄对上了号,对不上的是,谱中葛玄的儿子是第83世葛绥贵,在资料中却是葛系,谱中孙子是第84世葛和,在资料中是葛悌。到底孰是孰非,还需要从其他资料考证。
6、第97世祖葛从周,封陈留郡王,子未祥。该祖的后代情况可从古陈留郡考。
7、第98世祖葛涛,唐避孙阳之乱徙江阴。可考江阴的葛氏情况。
8、第101世葛庚明,子孙分迁繁衍。迁哪里去了?有其后代可据此接上。葛启明,居江阴。江阴的葛氏后代据此可接上。
9、第102世葛澄,葛瑞,子未详。有其后代可据此接上。
10、第103世祖叫葛宓,第109世祖又有个葛宓,是谱在辗转传抄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写错,还是祖孙两代重名?
11、从第103世葛宓、第104世葛思书、第105世葛次中、第106世葛立象,到109世葛宓,与前面葛氏名人资料中所引的葛宫、葛书思、葛胜仲、葛立方,葛邲五代比较,我觉得有某些相似之处。请看:第一,他们都是江阴人;第二,经历相象,第103世葛宓为庆历(1041年--)进士,葛宫举进士;葛思书与葛书思名字一字不差只是颠倒,葛思书为煕宁进士,葛书思登进士第;葛次中与葛胜仲名字一字之差,均为绍圣进士;葛立象与葛立方名字又是一字之差;葛立方孙葛邲,隆兴进士,绍熙四年(1194年)拜右丞相,而该谱第109世葛宓,淳熙年间进士,知枢密院事擢右丞相,二人名字相似,官职相同,只是登进士的时间记载不同;第三,他们生活的年代相同,都在宋煕宁、绍圣年前后。为此我怀疑,他们是否就是一家人,只是名字有一方在传写中写误了?
12、第109世祖葛处敬,迁巴陵道塘?配陈氏,子孙蕃衍。古巴陵姓葛的后裔可据此续接。
13、第110世:葛炽,葛烜,子未详。有此二公谱的可接上。
14、葛远,字可久,精医,享年百三十一岁,配聂氏,享年百三十五岁,,而前面所引资料中说明代有个葛乾孙也是字可久,明医。奇怪,这两个人字同而名不同,朝代也不同,到底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被误传?有此谱的可据以考证。
15、第111世葛勅,配周氏,子未详。有此公谱的可接上。
第111世葛自银,甘肃守备。因远离家乡而情况不明,甘肃有姓葛的可据此续接家谱。
葛自济,配朱氏。葛自兑,迁荆州。葛自乾(谱无载);自复(谱无载)。葛自撰,配苏氏,迁浙江,子未详。葛自泰,迁清江,配李氏。其后代均可据此续接谱。
16、第112世葛齐,事实未详;葛伯士,“蒲圻县平予”,配骆氏,子孙繁衍;葛德卿、真卿、俊卿,三人俱迁蒲圻;葛懋卿,迁丰城县;葛伯六,仲三,随父迁通城后情况不详;葛令卿,未详;葛御卿,居桃源县;
葛华苑,未详。以上诸公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17、百十三世:葛广渊,广润,隐梧桐岭;广济,进士,子未详;广潮,情况不详;兴情,迁淦州;光化,配余氏;兴让,迁湖南长沙。以上诸公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18、第114世:葛翘然,卓然,均未详;英,未详。以上诸公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19、百十六世:以义,居庐陵县;仕贤,仕贵,仕昌,以上三祖子孙繁衍,系庐陵巨族。以上诸公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20、百十七世:葛清隐,授湖广武昌府正堂;其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21、百十八世:葛浚渊,浚源,情况不详。其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22、百十九世:清保,情况不详。其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文 | 鹤湖风光
古今载籍,浩如烟海。其中有一部独树一帜的鸿篇巨著,牵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情怀。这部书,通古达今,谱写人生,编纂了几百上千年,依然续集长新。这部书的作者,即有古代的文人雅士,还有当代的乡彦族秀,家族精英。他们跨越了历史的距离,心怀虔诚,互相对话;笔著班美,共同传承。
这会是怎样的一部书籍呢?
这部典籍的名称,就叫家谱。
承上启下,家谱总是代代纂修。其中书写规则,就是家谱体例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家谱中的用词规范,所涉之面非常广泛,一代代族人,敬畏有加,续谱临文,相循相守,使家谱成为一种独特的历史典籍。
比如对人物的称呼等,就有大量的专用词语。尤其对男子的嫡庶、继嗣之分和妇女的家庭地位与婚姻状况,家谱的用词有着严格规定。
如旧时家谱中书写子嗣,原配所生为嫡出,侧室所生为庶出,绝对不能混淆。再如书“嗣子”表示以本宗之子为嗣,书“抚子”者表示所立之嗣为异姓之子,书“寄子”者表示为母氏带来的异姓子而未立嗣,各有各的含义。
宗谱中的“配”是男子结婚的专用词。当族谱中配和娶并用一谱时,“配”即元配,即对方为未婚,书“配某地某姓女”。“娶”则指对方为再婚女子,也称醮妇。书“娶某地某姓某公女”。在配和娶两字并用于一宗谱时,配和娶用词含义是有区别的,一字之差,意义不一样,所以不要随便把旧谱的配改为娶。少数宗谱只写娶或者只写配,这种情况另当别论,泛指男子婚况。个别家谱中配与娶还具有其他的引申含义,比如“配”为妻子过世,“娶”则妻子在世,这种现象一般会在凡例中注明。“继配”指前任妻子已死亡,与后任妻子结婚。“改配”指与前任妻子离异后,与后任妻子结婚。“聘”指男子定亲,双方夫妻关系已经确立,但未完婚。旧社会对定亲非常重视,一旦定亲,女方即为夫家人。故有“未婚卒,葬某地”之记载。现在修谱,一般不写聘,而以结婚为准,年近五十未结婚者,可写“未娶”。
书写族中女子也有一组专用词语,已嫁书“适”,许配书“字”,未许配书“待字”,而妻氏又有“配”、“续”、“侧室”等身份高低之别。
在墓葬和生死的表述上,同样也是如此。例如子孙从祖、父葬书“祔”,妻从夫葬书“合”,弟与兄同葬书“并”或“同”。族人中普通人去世书“卒”,忤逆不孝、寇乱盗贼、**兽行者,则书“死”以示惩戒。这些带有区别尊卑和寓意褒贬的专用词语,都有它的特定对象,书写时不能错用。
也有一些书法只是单纯地对同类情况加以区别。如对迁居在外的族人,在同省的书“迁”,异省的则书“徙”,以此区分远近。
与专用词语相应的是,家谱在表达人物的地位、辈分以及某种状况,则有特定的书写形式。
比如有些宗族规定“妇人改嫁不书”,即在其丈夫名下不书其人,以暗示不能“守节”。如生有子嗣,则在其子嗣下用小字注明“某氏出”,以示“子不可无母”。这种在子嗣下小字注“某氏出”的格式,仅限于有子嗣的改嫁妇人,是一种针对“妇人改嫁不书”的变通处理方法。这些表述,形式简单明了,易于掌握,便于遵行。
此外,纂修家谱还有一个重要的书写规则,就是记录内容的顺序有一定章法。如人物的名字,一般规定“名则首书,次书行,次书字”。清代学者纪昀纂修本族家谱时划分更细,书名书字的顺序,在不同的类目中有先后之别,世系图录中皆先书名,“佚名则字,佚字则次第(排行)”,但在述之文如序、传记等中,则“皆书字,佚字则名”。
传统家谱中,各种各样的书写规则,体现了宗法制约和道德伦理规范,需要我们认真阅读凡例,才能全面理解家谱内容,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
大藏春实于天庆三年平定了藤原纯友的反乱,朱雀天皇赐予锦之御旗及天国之短刀,拜为征西将军,领筑前。由此大藏氏(秋月氏)以筑前及北九州地区为根据地,存在了数百年。其家纹为三抚子与轮违唐花。三抚子表示天皇认其氏族为“大和抚子”,受天皇庇佑。唐花表示其氏源出自中国。后大藏氏嫡流原田氏因居住在三笠郡原田村而改姓原田。
延历二十四年,传教大师(最澄)从大唐归来,用古处山城的大木建造了七尊药师如来像。现位于朝仓郡朝仓町(此朝仓非本家朝仓)南淋寺的这七尊塑像是日本国家指定重要文化遗产。相传传教大师向这七位如来祈求渡海平安并许以归来之日塑造雕像,归来后他果然建造了这七尊雕像。这古处山的山顶便是后来秋月家世代的居城古处山城的所在。
纷争的镰仓时代与室町时代
建仁三年大藏氏的嫡流后裔原田种雄因将武田有义谋反的消息通报给当时的镰仓幕府二代将军源赖家,而被恩赏秋月庄为领地。种雄移住秋月庄,改姓秋月,成为筑前秋月家的初代当主。
文永十一年爆发文永之役,元军第一次入侵日本,却被“神风”击退。
建治二年后来的四代当主秋月种赖为防备元军再次来袭,在博多的海岸筑造防御工事。
弘安四年元军再度来袭,三代当主秋月种家率包括亲族一党在内的二千七百余人出阵博多之津,与敌浴血奋战立有功勋。竹崎季长在《蒙古来袭词绘》中生动的描述了秋月家军队乘小舟冲向敌阵的情景。
建武二年后醍醐天皇与将军足利尊氏爆发战争,足利氏获胜,开创了室町幕府。南北朝纷争时期的延元三年,六代当主秋月种贞跟着筑前守护菊池氏起兵讨伐足利氏,于多多良浜合战中被足利军击败,种贞讨死,随即足利直义率军包围了古处山城,秋月一族二十余人讨死。后七代当主秋月种高宣布向足利氏臣服,秋月家才免于灭亡。
正平十四年,秋月种高与足利方的小武赖尚在筑后川击败了菊池武光军。而到了应安元年,秋月氏又倒向菊池氏。
这个时代的秋月家被称为“作日足利,今日宫方”,因其全无节操而为世人所不齿。但是在这乱世之中,为自卫保身而不得不放弃立场和原则,尽管自己很讨厌却又不得不做,可能也是当时那个时代许多家族的写照吧。
战乱的战国时代
应仁元年,爆发了应仁之乱。十二代当主秋月种照于宽政五年从于西军的山名宗全,经过几年的战乱后,终于因东西军的统帅归天而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文明九年,种照修缮领内的古处山城,杉本城,并筑造新城。古处山城左前方的荒平城就是在这时建造的。相传天正十五年三月六日,丰臣秀吉曾在此留宿。
文明十八年,十三代当主秋月种朝于鸣门山谷中建造秋月山大龙禅寺。现在寺内保留有十四代当主秋月种时之墓。
此时的北九州,大友氏与菊池氏的势力正盛,两家联合对秋月家发动进攻。永正四年,种朝用计将大友义继,菊池武重之军诱至古处山下,击败了敌军。
大永四年,十三代当主种时与大友义继达成和睦,但这表面上的和睦绝不会持续很久,种时暗中仍对大友氏加强兵备严加防范。
享禄四年,秋月种时在对古处山城进行加强防御工事的行动中病逝。
天文十年,大内义隆在中国地方威势日盛,其积极开展与大明国的贸易,并从中获得巨大利益,使其有能力将势力延伸至北九州地区。
天文十二年,九州南端的种子岛传入了铁炮,这对九州地区的诸大名来说都是一个极好的机遇。
天文二十年,看似纵横无敌的大内义隆却被配下的重臣陶晴贤背反,于大宁寺自刃。
弘治元年,掌握了大内家的陶晴贤在严岛合战中败给了毛利元就,自刃身亡。大内氏灭亡后,十五代当主秋月种方与毛利氏交好,继续与大友氏相抗争。
而这时的大友家当主大友宗麟对前来传播天主教的葡萄牙传教士采取保护政策,并借此发展同外国的贸易,从而获得了大量的铁炮作为军事资源。
弘治三年七月,大友宗麟联合少弍,筑紫两家共出动兵力两万余人大举进攻秋月氏,欲一举灭亡秋月家。种方于古处山城笼城,拼死抵抗。十二日,城破,种方及其长男春种讨死,城中共讨死两千余人。只有种方的另外三子种实,种冬,种信被委托于僧人高音交给周防的毛利元就得以幸免。此时的种实年仅十三岁(一说九岁)。
在与大友氏长期的战争间,秋月家始终处于弱势。终于在弘治三年被大友军攻破了世代的居城古处山城,十五代当主秋月种方与其长男春种也在城破后讨死,秋月家到此可算是灭亡了。
英雄的秋月种实
(1545-1596.9.26官位正五位上太宰少式)
秋月家被大友氏攻灭后,种实逃往毛利家避难。种实虽年少却表现出英勇果敢的性格,可以预想今后会成为大将之才,是以毛利元就对他十分喜爱。其间种实还与元就长男隆元结为义兄弟,隆元赠与他太刀一振作为信物。
永禄二年,种实在毛利元就帮助下踏上归国复仇之路。《秋月家谱》中记载“毛利元就公借与(种实)援兵三千,使其得渡海归国。”关于种实归国的年代,分别有永禄二年,四年,十年之说。《大坪文书》中有资料推定为二至四年。种实于柳ヶ浦登陆,一夜间直驱筑前,夺回古处山城。
永禄十年七月,大友家臣宝满城城主高桥鉴种离反,倒向种实一方。
八月,秋月军在休松合战中夜袭大友军,大友军溃败,向筑后败退。
天正三年,秋月种实,龙造寺隆信,高桥鉴种在“打倒大友”的共同目标下走到了一起,结为盟友。此后,种实与九州岛上的诸大名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重要合战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天正六年,大友宗麟惨败于耳川合战,种实趁机夺回旧领的基平城,坂田城,岳城,观音寺城,道场山城,拓展了自己的领地。
十二月,爆发柴田川合战,秋月军被立花,高桥联军击败。
天正七年,二日市合战。八年,猪膝合战。九年,原鹤合战,八木山合战,英彦寺烧讨事件。十年,石垣山合战。
十二年,与岛津家,有马家联军在有马合战中击败龙造寺军,龙造寺隆信讨死,龙造寺家由此衰败。
十三年,秋月家的世仇,劲敌大友宗麟死。
十四年七月,种实攻打岩屋城,笼城的高桥绍运与六百名士兵全部讨死。
八月,毛利军渡海来攻,占据小仓,香春城,种实与岛津家联合击退了毛利军。
到此时为止,种实已是领有筑前,筑后,丰前三国十一郡二十四城共计三十六万石的北九州最强力大名了。
然而秋月家的运势也就到此为止了。十二月一日,丰臣秀吉正式发布九州征伐令,要求准备供三十万士兵,三万匹战马食用一年的粮草。
十五年一月,九州征伐第一,第二军出阵。三月,本军丰臣秀吉出阵。
三月间,秋月城被七万丰臣军围困。秋月忠美的家臣惠利内藏助畅尧提出假投降,种实应允。惠利于广岛谒见了秀吉,说道:“秀吉真是大人物,军容整齐,威风凛凛。秋月家绝不可与丰臣军敌对,愿能永世和睦。”
岂料此番话传到秋月城后,惠利的妻子信以为真,在鸣海大岩上切腹谏死,这块岩石就是保留至今的人称“腹切岩”的岩石。
四月四日,秋月城终于放弃了抵抗,种实与长子种长(十七代当主)在献出了家宝茶具梄柴肩冲和名刀国俊及十六岁的女儿后,开城投降。战后种实与种长被转封至日向的高锅城。
到此为止,从秋月种雄以来历时三百八十五年,相传十七代的筑前秋月家灭亡了。
如果根据我个人的喜好来看的话,我是比较喜欢秋月种实的。尽管他一如他的先祖一样从不曾与任何一家保持长期的盟友关系,但与先祖时的依附于某一家或某一势力而小心苟活已有了本质的区别,秋月家在他的带领下已成为九州的强力大名,并足以左右天下的局势。以毛利家的“借兵三千”起家,最后成为领有三十六万石的大名,种实的才能不容置疑。但不是每个人都有秀吉那样的机遇一跃成为天下人,在面对丰臣大军时,种实选择了投降。固然,悲壮的战死值得人们尊敬,但真正的英雄是不管何时都能做出正确判断的人,能够在残酷的环境中长久生存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秋月种实重要合战记
家谱是靠语言传播、沟通,将史料传下来的。
在我国最原始最古老的家谱也是靠口传的,口传家谱距今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家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有着强烈的家族观念,还流传和遗存着口传家谱的文化习俗,例如彝族、哈尼族、佤族、普米族、拉祜族、白族、纳西族、苗族等。口传家谱大多数连名家谱,上一辈名字的后一二个音节是下一辈名
葛式家谱
本文2023-10-08 16:02:5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04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