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的字辈排行是如何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1收藏

周氏的字辈排行是如何的?,第1张

周姓不同地区以及支源不同,其家谱的字辈排行是不同的。如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张店镇牛三门村周庄,其字辈排行是机、奎、濂、树、炳、城、锡、永、松、焕、培、铭、源、本、熙、桃、钊、淮、桥、照。

如山东周氏(济南市济阳县)族谱辈序:师、建、传、吉、昌、培、成、瑞、吉、祥、行、家、尊、孝、友、玉、国、安、民、良。湖南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等。

再如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

扩展资料:

周姓起源:

1、出自周昌、周任之后。《河图运录法》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有大将周昌,商代有太史周任,两人后代均以周为姓氏。

2、出自姬姓,始祖后稷。西周初年人们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周姓主源另有东周时期周公黑肩一说,曾率军协助周桓王讨伐郑国。后周王朝发生内乱,周公黑肩卷入其中被杀,后辈子孙改姓周。

3、少数民族改为周姓。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改为周氏。代北(今山西东北部)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4、他姓改为周姓。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五代后梁成油死后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并迁移台湾新竹。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子孙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

-周姓家谱

家谱之体现,能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为副,但一张好的、照片仍是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

将、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记录、整体概念也变得鲜明而生动起来。

只要是能让人对家谱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古地图或老照片,均应该被收入家谱里,包括:

1.老照片:家中存有的古老黑白照片、一家人的合照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见证家谱的最原始材料。

2.祖先(遗像、人物画、肖像画):中国历代以来多有大量之人物画及肖像画,其中有大部分是为了纪念先人,或表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也有些家谱将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启迪后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载一些先人手泽遗墨。

3.风水图(祠堂图、墓图):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有些更是附刊墓图,有些甚至详记地理方位。人们相信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埋葬的地点有很深的关系,这些都蕴涵着丰富的“风水”内容,所以也被称为“风水图”。

4.故居/村庄图:明清族谱中不但记述居址迁徙,很多富家所修的谱书中,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他们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明清以来,祠堂成了宗族祭祀先祖、议决大事的重要场所。每个祠堂大凡都有自己的堂号,从某种意义上讲堂号是宗族的标志。堂号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具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如王氏“三槐堂”、赵氏“半部堂”等;另一类是没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如“世德堂”、“崇本堂”等。具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其来源大都伴有寓于某些含义的典故,它重复出现于该姓氏的不同支族。没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大部分分别为某一支族特有或与其他宗族的堂号甚少重复,其馀少量的堂号则在同姓和异姓宗族中间着较高的重复出现率。而其他的堂号辅以姓氏、地域的限制,也能在判断宗族方面起一定的作用。如“世德堂”,杨、丁、王、李、吴、何、沈、邵、周、胡、秦、徐、陆、陈、孙、黄、曹、许、张等数十个姓氏都有此堂号,而且同姓中的不同支派也有,出现的重复率极高,但加以姓氏、籍等条件限制,就可缩小范围。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体例的变化与内容丰富是此前谱牒所少有的。正德元年所纂《余氏会通谱》内容包括新旧序、跋、辨、图、外传、外纪图、世系图、茔域图、卷末跋、后序。《休宁文昌金氏世谱》内容已较全面,包括序、凡例、列士、金氏该国、世系、事略、行实、行状、墓志铭、杂著、记、诗、赞、规约。嘉靖十八年许璞、许汉纂《许氏统宗世谱》内容涉及序、名人传记、行状、墓志、世系。嘉靖三十四年朱世恩纂《朱氏统宗世谱》内容涵括历代谱序、敕命、凡例、像赞、祠屋图、墓图、传、世系图。嘉靖三十七年黄侍、黄仁德纂《左田黄氏孟宗谱》内容包括序、图、地理志、姓氏源流、世系、文翰。隆庆六年许可复、许凤翔纂《新安歙北许氏东支世谱》吸收并总结了嘉靖以前家谱的有关内容,且有所扩展。该谱涉及历代谱序、目录、世系图、考、先世文翰、序、说、传、记、寿叙、赋、诗、歌、词、挽诗、行状、赞、祭文、谱说、后骗子、领谱字号等诸项内容。万历以后,字谱内容较前更为丰富。隆庆、万历年间歙县殷氏宗族“始为谱,其大凡有姓氏、本原、世系三考”,其后内容又扩充了“世德、规范、训典、文献、宅第、丘墓、遗文、遗迹、里社九考。”万历五年吕仕道纂《吕氏续修宗谱》涉及目录、书法、凡例,历代谱序、像赞、迁源源流、祠墓寺图表、里居图、姓氏来源、世系、世德、规范、训典、文献、遗事、丘墓、祭田、家规、修谱衔名、修谱总论、后序、跋等内容,该谱的列诸项涵盖了后世家谱所具备的基本内容。万历十八年程弘宾纂《歙西严镇百忍程氏本宗信谱》分谱序、谱例、纪源、传疑、传信、世系、世传、内传、保莹、遗翰、族约、续后十二篇。万历末年修成的休宁《曹氏统宗世谱》涉及序列、题辞、谱引、谱歌、谱诗、恩荣录、曹氏先达、迁徙源流、坟墓、后序、跋、谱约、支谱图、统宗谱系小叙、系图、事略、重修族谱叙略、家乘序、诗集序、遗嘱、跋等内容,名目纷繁,同万历以前所修宗谱相比,内容得到大规模扩展,几乎囊括了与宗族相关的所有事项。通过对上述明代宗谱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与宋元谱相比较,明谱新增加的内容主要体现为家规家训、祠产族产等宗族制度的相关方面,这也正是明代宗族制度较前有所发展的一个反映。

关于体例方面,明谱在因袭欧苏谱例的同时,增加了“志”“图”“考”“录”等项新内容,这是明修宗谱进一步吸收正史和地方志编纂学上成果的重要体现。据翟屯建先生研究,明代宗谱体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纲目体,以纲统目;二是条目体,一事一目,互助统辖;三是纲目与条目的混合体。且愈往后,这种混合体的方法在宗谱编纂中愈益得到广泛的运用。与明代以后所修宗谱相比较,有明一代所修宗谱的体例已比较完备,且大体上已定型,此后清、民国年间所纂宗谱在体例上基本承袭明谱,变更甚微。

2016年3月媒体报道:仙桃市张沟镇新西村81岁陈江培老人保存的《义门陈氏江州老谱》。扉页楷书“义门陈氏江州老谱”字体古朴苍劲,纪年“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清晰可见。族谱为黄绫质地,手工抄写。族谱记载了义门陈氏牛公庄的3位先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江西吉水迁至湖北沔阳越舟湖,世袭至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的家族历史。现在这一支系已发展到近2万人,分布于仙桃各地。全国“非遗”评审专家、江西师大历史系教授梁洪生认为这部《义门陈氏江州老谱》是迄今发现的成书最早、保存最好的谱牒,极具史料价值,够得上“国家级历史文物”。

此谱记录了湖北西部宜都县与松滋县交界地区易姓的二十多代系

据传,此支易氏的祠堂位于松滋县赶子幽 本资料由易绍生手抄自易绍文(松滋丫叉铺子)处,经易发德整理并录入而成

辈分 世系排列

1 (一世祖) 贵三(张氏); 贵六(鲁氏)

2 思志 思亮

3 洪

4 永忠 永用 永礼 永明

5 珩 珍 瑾 湖

6 景臣 景宗 景棠

7 文林 文明

8 尚定

9 为政

10 帮仁 帮玉 帮志

11 正朝 正乾 正瑜 正端 正琦

12 士坤 士伦 士系

13 大秀 大魁 大明 大贤 大元 大才

14 吉开 吉太 吉富

15 昌德 昌仑 昌彦 昌健

(无后)

16 运科 运魁 运会 运炳(过继给吉太) 运联 运升

(以下将第16代: 运科; 运魁; 运会; 运炳; 运联; 运升分别列出)

第15 代 昌德, 昌伦,昌健三公后代世系表

辈分排列顺序: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运 开 远 绍 法(发) 继 宗 长 懋

远云 绍培 发锦

远华 绍林

运科 开冲 远富 绍全

(昌德公之子) 远文 绍海 发芹 继宗

远贵 绍万 发云 继富

绍芳 继元

绍先 法明

远武 绍洪 法美

绍茳

远祥 绍炳 法兴

法圣 继运

远侦 绍唐 法玉 继才

法仁

开典 远佩 (过继给开选) 继昆

绍金 法信 继仑

绍成 法礼 继祥

绍玉 法志 继昆

远福 法全 继乾

绍章 杜可祯

(去杜家) 周宇朴

运魁 绍科 张祯

(昌德公 (去张家) 易法祥

之子) 法金

远传 绍文 法修

法常

绍武 法祥

法富

远高 绍松 法贵

法权

开莫 绍元

绍亨

远明 绍礼

绍信

绍志

远寿 绍定 法芹 继海

远清 绍玉

绍美

绍富 法坤

远太 绍松 法能

法明

绍福

远发 绍寿

开华 绍春

远才 绍金

远兴 绍松 (立祠)

远春 绍先

运魁 开富

(续) 绍成 法礼 继祥

开选 远佩 法信 继坤

(由开典过继) 继伦

绍玉 法志 继坤

法权 继权

远凤 绍金 法榜

绍伦 法文

开国 绍正

远林 绍顺 法明

远启 法清

开云

开祥

开兴

继良

远坤 绍尧 法志 继文

继明

运会 开祯 继成

(昌德公之子) 法林 继春

远培 绍禹 法贵 继伟

法皇

远进

远精

远林

开明 远剑

远才

远明

运炳 远锡

(昌伦公 远去

之子) 远兴

开良 远芹

远富

祠堂,在家谱中尚有宗庙、宗祠、家庙、宗堂、享堂、神坛、祠宇等名称,是朝拜祖先、家族议事的场所,在家族中居于非常神圣的地位。祠堂也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谱中居重要位置。� 家谱中的祠堂内容由图、文两部分组成,图主文辅,文字注释祠堂图画。� 祠堂图大多为建筑式样、框架结构图案,也有的称祠堂山水图,不仅将祠堂图样,而且将祠堂周围的住房、山水形貌也勾画在图内,使人对整个祠堂全貌一目了然。有的祠堂图还将祠堂祭器、祖先牌位次序勾画在图内。就祠堂所辖范围来说,多为一家族的祠堂,有家族总祠图,有支祠图。通谱、统谱中的祠堂图,则是涵盖全省乃至跨几个省区的一个大家族的合祠图、统祠图。 一、简介祠堂位置、建筑。� 如《(浙江嘉善)香湖丁氏家乘》(乾隆三年)"丁公祠"后释文:"丁公祠一所,在南号圩之南汀,去住宅东南仅一里许。向南厅犹五三公所建,后德昭公、德威公以父荐举海鹤公孝义起家,奉主于中厅,专祀之。而邑侯夙感海鹤公好义,又嘉诸子之孝,因赐邑丁公祠匾云。"又如《(湖南湘潭)中湘宾氏五修族谱》(民国37年)《重修祠堂记》,揭示原祠堂因历年既久,岌岌欲坠,乃于嘉庆"五年春,遂倡捐资,鸠工营葺,自携饮食,朝夕督课,其基赴则较前稍上数步,其经制则经十四丈,横八丈,中为正寝,奉始祖考妣神主居之;中之左偏,奉累代昭祖考妣神主居之;中之右偏,奉累代穆祖考妣神主居之。前为回廊、为疏楼。推祀祖之意,以祀神,则前之左为文昌帝君祠,前之右为关圣大帝祠。推祖宗之意,以联系姓之欢,则于后建倒厅一,横厅二,以为燕集之处"。将整个祠堂祖先牌位及各厅室位置作了全面介绍。二、论述设立祠堂以及祠堂著二、祠堂的布局。� 明清时期,民间祠堂大都根据朱熹《家礼祠堂》的设计来进行布局。祠堂大殿正中设一正龛,左右两边相对各设一配龛。所谓"龛",本是附着在墙上的小殿阁,祖先的神主牌位摆在阁中,前面用帷幕掩饰,后来简化成一种特制的巨大的长方形木桌,将神主放在桌上。所谓神主,就是一种嵌在木座上的长方形小木牌,有的白底黑字,有的红底黄字,上面写着某某祖先名讳、生卒年月,原配继配氏姓,子、孙、曾孙名字,每一对祖先(夫妇)一块。正龛放的神主是本家族始祖,左右两边按左昭右穆次序,摆放家族现在的最长辈算起的祢、祖、曾祖、高祖四世的神主。超过四世的则将神主迁到配龛上去,而始祖是不迁的,永居正龛中间。这也就是明清时期民间理解的"百世不迁"和"五世则迁"。� 这类独立于居室之外的祠堂,其中轴线上的一般布局为:大门-享堂-寝堂。享堂也称祭堂,是拜祭祖先神主、举行祭祀仪式及族众团聚之所;寝堂为安放祖先神主之所。一些名宦世家,在祠前还建有照壁或牌楼,雕梁画栋,煞是壮观。歙县棠樾鲍氏因孝悌而闻名乡里,其祠堂位于村口,在祠前道路上建有皇帝恩赐匾额的七座石牌坊及一座方亭,两旁配植桃花,其优美的环境和雄壮的气氛为民间所罕见。� 三、祠堂的功能。� 祠堂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祭祖。祠堂既然是祖先神灵聚居之地,自然也是全族祭祀祖先的场所。家谱祠堂礼仪中规定:每年春秋祭祀,全族聚集祠堂,由族长或宗子主持,作礼设祭。清明扫墓时,一般先到祠堂祭神主,然后到各房各家的墓地祭扫。有的家族还规定,每逢朔望,都开祠设祭,祠堂活动比较频繁。�于谱的重要性。

贤 明 荣 庆 俊 是这五个字 !

家族辈分排字有个名字叫-----二十四字字派名冠字,为四字一组,你说五字,可能是你就知道这五个字,应该是 朝廷顺世 子 等等,前后都有字的,你回家问问族人

另外,兄弟,你也不说你周氏一支属那个堂号?或者现在你们比较聚集的周姓族人住在何地?详细地址:省市县区等,历史上由湖广迁移至此的时间,历经几代?可有家谱族谍等家史纪录材料?全国周姓多啦,仅凭 清朝从湖广迁徙到四川万州开县和五个辈分字,实在无法判断

还有你可以到中华家谱网或有关家谱的网站去查或补充你的信息

家里的祠堂是什么意思

家里的祠堂是什么意思,祠堂是每个家族祭拜各自祖先的地方,以此来获得祖先的庇佑,当家里有重大事件的时候,全家人都会到祠堂里去,但是如今有很多年轻人不明白祠堂的传统,那么家里的祠堂是什么意思呢?

家里的祠堂是什么意思1

祠堂,旧时又称为“祠庙”或“家庙”,多建于墓所,故把祠堂称为“祠室”。按《礼记》规定,只有帝王、诸侯、大夫才能自设宗庙祭祖。直到明朝,朝廷才开始允许老百姓建“家庙”。后来,祠堂多建于家族的聚居地或其附近。最早由于家族尚不多,便置祠与宅中,随着族丁的繁衍,便开始专门建起宗祠乃至支祠。

祠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代表。从民俗学家的角度看,祠堂是“用自己存在的方式诠释时代文明”。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华夏祖先,从祠堂可知谱序流传。祠堂文化不仅独特,而且源远流长。祠堂文化作为地方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远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便开始萌芽,到宋代形成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发展到了高峰。从某种意义上说,祠堂文化的繁荣侧面反映了这个历史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具体体现。

一、祠堂的由来

祠堂起源与始祖社会逐步解体之后,是由同一个祖先所生、自成系统的血缘亲属集团与地缘组织统一而成的宗族组织,在居室外独立建造的祭祖、尊贤、求神的场所,汉代正式出现祠堂的名称。

宗族通过祠堂尊祖敬宗的功能来体现封建宗法的根本原则,显示宗族至尊的特权。祠堂也就成为宗族祭祀的圣地,它象征着宗族的团结。也有人祠堂理解为死去祖先的家,神灵所聚之地,祭祀祖神阴灵的场所。

凡祀帝王先师的祠宗庙,而祀公侯、先贤的称为祠,这些宗祠均为官庙公祠。只有宗族为先祖所建的祠庙,才是通常真正意义上的祠堂。

每姓必建祠堂,必安显祖,名门大族还建多处祠堂。如:杨、顾、朱、王等姓氏,又有总祠、支祠、分祠之别。较多的祠堂附近,就是他们的祠田、祠产。

二、祠堂的构成和分布

(一)祠堂建筑:它是全族祭祀的场所,是用来对族众进行尊祖敬宗为主题的礼仪宣教的所在,重在精神上教化族人。

(二)祠田族产,是全族的公产,大多由族内各界人士募捐义赠,也有的是族内某人的遗产或贤达受封爵、赏赐田产的一部分,祠田多寡不一,无锡地区有些宗族富甲一方,祠田广达数千亩之多,它主要用途之一是用来赈灾恤族、救济本族贫苦族人,它是古代社会福利保障的一种初级形式,重在从物质经济上团聚族人。

(三)宗谱、家谱、家乘等谱牒文献的编修。宗谱最直接反映该宗族及其成员的历史,它是通过对该宗族的祠堂组织、职能机构、血缘、世系、祭祀活动、宗规家训、宗族田产、恤义学等基本内容,作多方面的完整历史记载,使同族人明根论辈重在维系族众的血缘联系。

各地宗祠中比较大而完整的管理设置通常由:

宗长--主全族事;

宗子--管祭祀;

宗正--宗长协理:

宗司--掌伦纪;

--处理纠纷;

宗史--掌宗族史;

宗课--掌经济:

宗干--助宗长办具体事;

宗守--宗祠管理;

桐丁--守桐人;此外有的还有坟亲(守墓人)等杂役。祠堂设置的管理机构比较严密齐全。

自古以来祠堂祖庙有二大类型,一类为皇帝先师们祭祖的神坛、祖庙、宗祠,分布在全国各地名胜之地、以纪念属性的祭祀为主,血缘、地缘的属性次之。

另一类则是以紧密的血缘和地缘关系为主要属性的祠堂,是全族祭祀祖先的场所,以祭祀先祖为主要功能,并兼有其他宗族活动的功能,这类祠堂是中国广大地域普遍分布的类型,所谓聚族而居,族各有祠每姓必须建立祠堂以安先祖。

它在中国封建家族制的社会中极度发展,但它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耕读文化为特色的,所以无论在热闹的城镇,还是穷乡僻壤,也不管是在封闭的荒村野岭,还是在发达的水乡村邑只要那里存在同姓血缘体系的地缘组织或集团所形成的居住聚落、村舍,那里就必定有祠堂存在,虽然祠堂形式各异,但它们总是以分散式的、星罗棋布的总体分布格局为主,是中国大地上祠堂分布的基本特点。

二、祠堂的主要功能

祠堂里是祖先神灵聚居的地方,供设着祖先的神主,祭祀显祖就是祠堂最主要的功能。每逢春秋祭祀,全族聚会,齐集祠堂,由族长或宗主主持,作礼设祭。清明扫墓,先到祠堂,祭神主,然后分别至各房各家的墓地祭扫。通过祠堂祭祀,使族人常瞻仰先祖仪容,唤起家族团结。依靠血缘关系的纽带,维护和巩固家族权利和地位。

祠堂里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大殿正中设正龛,左右各设配龛。它像附着在墙上的小神殿,神主摆在阁中,前面用帷幕掩饰,后来有的用大长方形书桌,将神主摆设在桌上。

一般的家柯正龛往往是供从现在的长辈算起的考(父)、祖、曾祖、高祖四世的神主,五世后则将神主迁到配龛上去,始祖是百世不迁的,永远摆在正龛上。

古代为了增强血缘,宗族关系之间的团结,做到全族俱荣,利害与共,所以祭祀祖先活动较多,以东汉为例:

正月初一祭拜去世的父祖、敬酒会食;

二月日祭土地神,祭奉显祖;

三月开春向同族人救济义举;

四月清明祭扫,踏青;

五月、六月、八月用新鲜祭奉祖先

九月向全族中孤寡病老救济慰问

十月宗族人带头再次救济义举;

十一月用白狗、黄米糕祭祖;

十二月腊日用猎获禽兽作年终祭品。

祠堂的另一种重要功能是珍藏宗谱、纂修宗谱。宗谱是一种通过记传、论志、图表等形式,将宗族的血缘亲属、辈分、家规、家法等情况和谱系等记载下来,为本姓宗亲们掌握、遵照的特殊史籍。对一个家族来说,宗谱有教化、敬贤、理政、信史等功用。按照惯例,家谱十年一小修,三十年一大修,这个任务在祠堂里完成。通常要在祠堂里举行祭谱仪式,将一份家谱供在祠堂,其余按编号分给族人领谱保藏,家谱一般是一房一部,不得多印,掌谱人由房长担任,或推举本房贤能者为领谱人。

在家法族规中,对家谱的收藏有严格要求。必须将家谱装进特制的木匣供于柑龛之上,或藏于书室之中,不能霉烂,不能遗失。不得随意乱放,亵渎家谱。定期交检查。祠堂族人有权严厉查处造成宗谱损害的族人。家谱更不准私自纂录或借给外姓人观看;如果有人敢瞒众觅利,鬻谱卖宗,出卖家谱者,则视为不孝,从重惩治不怠。

祠堂有助学育才功能,祠堂里,在族人所捐赠的公田中,有助学的作用。专门用作对本族子弟助学、奖学或开设义学、义塾之用,通过读书走上仕途,也是光耀门庭、荣宗耀宗,提高整个家族声望的大喜事。

祠堂又是宣讲学教理法的课堂。祠堂在祭祀仪式开始之前,专门向族人进行“读谱”,讲述祖宗艰难创业的历史,定时读家法族规,宣讲劝诫训勉之辞和先贤语录。让族人了解社会的伦理道德,纲常教,使族人了解家谱的内容,知道自己同其它族人的血缘关系,加强家族团结。

祠堂还是讨论族中事务的`会场。族中凡大事,关系全族之厉害者,如推选族长、兴建祠堂、维修家变、购置大片族产、同邻族打官司等,都有族长召集全体成年人在祠堂开会讨论。族人可以各抒己见,但族权至上,最后决定权在族长手中。

祠堂又是家族的法庭。族长就像是家族法官,可以在祠堂执行家族的法律(家规家训)。在祠堂里,族中违反家法或族长认定违反家法的民刑案件,从公处分惩治。

祠堂是一个家族中的活动中心,用血缘关系作为纽带,把族众牢固地扭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严密的家族组织。

三、祠堂的文化意义。

祠堂是家族或宗族权利和经济文化的象征和标志,它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国家统治集团起着核心作用,宗族地域集团及家族血缘组织也起到了一定的历史作用,他们在对封建法制的辅助和补充,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也长期起到所谓治国安邦的社会作用,所以它仍然是历代统治者一种辅助统治。

祠堂文化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育和发展。宗祠谱牒文化和我国的编年国史、各地方志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文化。

祠堂文化所表达的内涵,其实也就是先民的传统生活中的一种记录形式,它的主体是尊贤,祭祖,是对这种思想精神的思考、理解和信仰的过程。它的 范围将就是一种有序的、丰富的祠堂文化,他是包容并蓄汇纳百川,又滋润万物化成一体的 知识体系,体现了封建社会宗族世家、同姓地域组织内特有的地域文化,也是历代世家大族宗族文化建设所留的遗存。它具体上是以血缘为基础的,以地域为标识的。

家里的祠堂是什么意思2

一、祠堂对女人的禁忌

祠堂是男权社会施展自己权威的场所,只有男人才能进入祠堂,进行各种家族的活动。女人出入祠堂,除非是是犯了宗族的禁忌,进祠堂接受家族人的惩罚,比如一些有了丈夫的女人,和其他男人发生了不好的关系,被人抓住,就得进祠堂接受家族长辈的惩罚,严重的绑在笼子里,和男人一起沉在水里淹死,也就是俗话说的“浸猪笼”。

二、祠堂的风水

1、祠堂要选好地址场所,要求注意龙脉和生气来源,明堂宽大,方正,背山面水,水口收藏,无冲突,无争斗等现象。左右互衬,四势匀和。坐北朝南。

2、尽量避开居民楼、学校、工厂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后有背山所倚的地貌,讲究山明水秀,地灵人杰,要求文运亨达,人丁两兴。 延伸阅读:村,庄,楼,寨,屯,堡,营等村庄命名有什么含义?

3、占龙脉,祠堂是先人的归宿,也就是庇佑子孙后代的地方,若想要人才辈出,就要选择在龙脉之上。

4、水塘是祠堂的关键所在,俗话说“遇水则发”,想要子孙满堂,财运连连,必须背靠为实,水抱宗门。

5、地势地形要前低后高,书曰:“前低后高,世出英豪。”最理想是靠山面水的地方。

6、祠堂内部结构、布局、尺寸都要十分讲究,建祠堂不同于建一般民宅,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7、格定坐向。天地分三元九运,建造有二十四山向。祠堂的坐向不可随便立,这关系到全村或一个家族的兴衰荣枯。

8、祠堂的修建,择定吉日吉时开工,祭祀。日课书有云:“不得真龙得日月,也应富贵旺人家”说的是巧用天时的重要性。

9、没有理想的地坪就要人工打造。包括堆山、掘池、填缺、放水、植树、种草,等。

10、现代祠堂从整体布局上也要讲坐势、朝案。最重要的地方,空间要大,建筑要高大,材质要好,采光要足。

家里的祠堂是什么意思3

一、祠堂入伙禁

1、选址禁忌

人们把祠堂风水的好坏看作是宗族兴衰的关键,所以新建祠堂选置十分讲究,一般要求注意龙脉和生气来源、背山面水、明堂宽大、方正、水口收藏、无冲突、无争斗等现象,再就是禁忌左右不衬,四势看起来不匀和。

要具有阴阳相济、虚实相生、刚柔互补、小中见大等涵构。最好的环境模式是四周群峰屏列,前有门户把守着,左右护卫,后有背山所倚的地貌,主要讲究山明水秀,地灵人杰,要求文运亨达,人丁两兴。按风水定律:“左环右抱必有气”。这是生气、灵气和福气择地通常背实向虚,十分讲究方位,一般坐北朝或者坐西朝东,也有根据特殊龙脉条件选择的其他方位的。

2、规模禁忌

祠堂建筑的组织和布局是有规制的,只是规模大小各有不同,但总体布局有共同之处,大体上可分为门前广场、戏台、大门、围墙、天井、享堂、拜堂、寝堂、辅助用房等几个部分。是根据其家族的经济实力而定。

一般祠堂以“四点金”和“八间头”为基本型制,所谓“四点金”就是小型三合院和四合院,三合院通常是正厅三开间双坡硬山顶,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木结构。“四合院”通常正房及到座均为三开间,左右各一开厢房,中间围合着天井。大门位于倒座的当心间,大门前面没有院落。

“八间头”的平面与“四点金”基本相同,只是左右是厢不是过廊,而是用格扇封闭成一间厢房,连上下正房共有八个封闭开间俗称“八间头”。另外也有“三纵三横”的布局,建筑形式以硬山为主,中路为三开间三进深的建筑群。

二、建祠堂的风水有何讲究

1、一般来说过于祠堂顶端的楼房的风水其实会很容易招来阳气,阳气过于的旺盛那么房子的磁场也就很难的稳定,在风水的格局中,楼顶如果是阳光过于的充足,也都会很容易产生光煞,一旦光煞受到了影响则会非常不利族人的健康。

2、祠堂楼顶中的风水也都讲究着方正不缺角,缺角的房子最不利的那就是财运的发展,如果在楼顶建房,房子最好是以方正形为主,否则在家居中容易会有破财和耗财的说法,很容易使房屋不聚财。

3、如果族人里有孕妇时是绝对不可以建修建祠堂的,就是小小的修造那也要避免,就算是换磁砖也不行,这属于大忌,它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对孕妇造成流产,而且也会影响着人的性格,给人造成一种压抑的性格,不利身心的健康。

  周氏家谱

  周 4505河北曲阳银台周氏家乘不分卷 (清)周斯亿辑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曲阳官廨刻本 一册 首图 4506河北故城周氏族谱不分卷 钞本 二册 河北故城县档 4507山西代县周氏族谱六卷 (民国)周玳 周士志等创修 民国十七年(1928)铅印本 一册 美国 4508上海嘉定周氏族谱不分卷 (清)周鼎调等修 清康熙七年(1668)写本 二册 美国 台北影印《清代稿本百种汇刊》本 苏州大学 4509上海周氏家世述不分卷 (清)周琢新 周宗璜等修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修 爱莲书屋钞本 四册 美国 4510江苏周氏世系传不分卷 民国间钞本 二册 日本 美国 4511江苏丰县周氏家谱十八卷 (民国)周兰真纂 民国十年(1921)铅印本 江苏丰县常店乡常娄村郭庄 4512江苏丰县周氏族谱六卷 (民国)周胍盛重修 民国二十年(1931)石印本 江苏丰县博 注:谱初修于明崇祯元年。 4513江苏泰县海陵丁巷周氏支谱□□卷 (清)周彝重修 清同冶六年(1807)重修本 江苏泰县图 注:书名一作《周氏族谱》。 4514江苏江都周氏家谱六卷 (清)周玉森 周文宽等纂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木活字本 江苏泰州市图 4515江苏江都周氏家谱六卷 (民国)周玉秀 刘嵩泉纂修 民国十三年(1924)木刻本 六册 北图(二部) 河北大学 江苏泰州市图 江苏江都县塘头乡周楼村 注:扉页作《周氏家乘》。周继濂首修于清乾隆元年。 4516江苏江都维扬江都周氏族谱四卷 (民国)周庆沛等主修 陈兴正编辑 民国三十八年(1949)活字本 四册 吉林大学 4517江苏镇江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 (清)周瀛等重修 清道光七年(1827)承敬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上海图 4518江苏镇江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 (清)周承景 周性生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承敬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吉林大学 4519江苏镇江润东洪溪周氏续修族谱六卷 (清)周舜全主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活字本 六册 历史所 注:明洪武十一年始修。 4520江苏镇江润东周氏十二次重修族谱二十四卷 (清)周玉府等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908)刊本 二十四册 美国 4521江苏镇江润东周氏族谱三十二卷 (清)周玉府 周志笃等重修 清光绪)十四年(1908)纂 清宣统元年 (1909)刻本 二十二册 哈尔滨师大 注:书名据书名页题,明万历十二年周邦奎始修。 4522江苏丹阳云阳周氏东分宗谱二十八卷首二 卷末一卷 (清)周友松修 清光绪八年(1882)刻本 二十册 中山大学 注:书口题《云阳周氏宗谱》,序目题《云阳周氏 东分十一修宗谱》。 4523江苏常州蒋湾桥周氏续修宗谱十卷 (清)蒋龙顺纂修 清同治八年(1869)爱莲堂活字本 十册 吉林大学 注:清顺治四年始修。 4524江苏常州蒋湾桥周氏续修宗谱十二卷 (清)周济棠复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爱莲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日本 美国 4525江苏常州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 (民国)周履云 周国梁等九修 民国四年(1915)爱莲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人民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存五卷) 美国 (民国)周履云 周国梁等九修 4526江苏常州周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三十六年(1947)爱莲堂刻本 十八册 历史所 哈尔滨师大 4527江苏常州临濠周氏宗谱十卷 (清)周等芳 周同谷纂修 清光绪七年(1881)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谱始修于明崇桢十五年周昌言。 4528江苏常州盐濠周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周虎臣主修 周锡甫编次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缺二卷) 美国 注:谱始修於明崇祯十五年周昌言。 4529江苏常州盐濠周氏宗谱十卷 (民国)周维翰主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常州周氏介福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谱始修於明崇祯十五年周昌言。 4530江苏常州周氏宗谱□□卷 清爱莲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3) 注:记事止清雍正十年。 4531江苏常州山桥周氏宗谱四十卷 (民国)周绍嘏主修 民国七年(1918)爱莲堂活字本 四十册 历史所 云南图 注:宋淳熙十三年周允桥始修。 4532江苏常州毘陵 湖里周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周洪梅主修 蒋廷华主稿 民国二十六年(1937)毘陵周氏爱莲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七年。 4533江苏常州毘陵周氏宗谱□□卷 民国间爱莲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5、8) 注:卷八记事止民国十年。 4534江苏武进毘陵周氏宗谱八卷 (清)周炳昌主修 清光绪元年(1875)新德堂 八册 北图 4535江苏武进毘陵周氏宗谱八卷 周炳昌等重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新德堂木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4536江苏武进暹阳湖周氏宗谱八卷 (清)周继宝等修 清光绪五年(1879)爱莲堂木活字排印本 八册 上海图 4537江苏武进渔庄周氏宗谱二十卷 (清)周庆荣等重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永思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 日本,美国 4538江西武进毘陵周氏宗谱十卷 (清)周觐扬重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五有堂木活字本 十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清康熙间,此为三修。 4539江苏武进毘陵周氏宗谱十卷 (民国)周懋照等续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五有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4540江苏武进毘陵邱墅周氏宗谱八卷 (清)周添寿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爱莲堂木活字本 十四册 历史所 日本 美国 注:清道光四年周考信始修

周氏的字辈排行是如何的?

周姓不同地区以及支源不同,其家谱的字辈排行是不同的。如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张店镇牛三门村周庄,其字辈排行是机、奎、濂、树、炳、城、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