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姓的由来谁知道?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2收藏

但姓的由来谁知道?,第1张

源流一

源于公孙氏,出自轩辕黄帝之二子含宏,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但氏在中国是十分古早的姓氏之一。原始汉语部族在连续不断的东迁过程中,逐渐散布整于个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西半部,在那片土地上,他们创造了发达的前仰韶文化。原始汉人与原始东夷经过多年的征战和文化交融,形成了太昊(伏羲氏)文化。太昊文化是仰韶文化与海岱文化的融合,所以太昊被公推为黄河流域上中游和下游所有居民一致认同的人文始祖。公元前三十世纪,原始汉人进入了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经济生产的阶段,首领称神农氏。神农氏文化也是原始汉人与东夷文化的融合。

神农氏末期,原始汉人中出现一个强大汉语部族少典氏(有熊氏),有熊氏和原始汉语部落的有牛氏分别通过婚姻与另一个原始汉部族的有娇氏繁衍成黄帝和炎帝部落。黄帝与炎帝这两个亲缘部落后来为了争夺地域霸主,在汾河下游的阪泉地区发生;了激战。炎帝被打败,归服了黄帝,以两个部落为基础,华北平原西部、汾河平原南部、渭河平原东部的诸多远古汉语部落逐渐融合成华夏族。后来,原居山东的东夷族首领蚩尤率部众西进,原居淮南的三苗族(苗、瑶先祖)首领夸父也率部众北进中原。东夷族与三苗族结成联盟,由炎帝一族的原属臣蚩尤任盟主,共同对付华夏族。传说,在公元前2700年,华夏族领袖黄帝在今河北省的涿鹿平原指挥部族军队大败蚩尤与夸父的联军,当场将夸父杀之。联军残众向冀州撤退,黄帝穷追不舍,在“涿州之野”捕获并斩杀了蚩尤。随后,东夷族、三苗族(九黎氏)余众渡黄河南迁,三苗族一直南退至长江中游,东夷族则东退至胶东的临海山区(今山东泰山),黄帝领导的华夏族由此占领了河南大部,定都有熊(今河南新郑)。后来经过与东夷族之间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适合汉语特点的文字即汉字正式开始出现。

据传,轩辕氏黄帝本姓公孙氏,有二十五个儿子,得其赐姓者有十四人。黄帝的次子名叫含宏,生来就十分奇异,他的双手掌纹似字,左手掌纹似“人”字,右手掌纹似“旦”字。含宏成年后,身长九尺,虎背熊腰,威武骁勇,但十分仁义守信,很得黄帝的喜爱和信赖。后来,在黄帝氏族与蚩尤氏族间爆发的争战中,含宏率主力军与蚩尤氏大战于逐鹿平原,杀得天昏地暗,终得全胜。由于含宏在逐鹿之野决战中大有功勋,群臣钦佩,纷纷奏请黄帝给含宏赐姓封功。黄帝摆摆手说道:“我早就已经赐姓给他了!”群臣不解,问道:“帝给四母二十五子中的十四子十二姓氏,已分化成十二个胞族,分别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任、僖、嬽、依。不过,这十二个赐姓里没有给二王子的赐姓呀!”黄帝笑笑说:“吾子左手生人字,右手生旦字,两手合来就是一‘但’字。这不就是早就赐给他的姓吗!”‘但’字,就是人之初始,预示含宏将来是他自己那一族人的始祖。群臣皆恍然。

据《但氏宗谱》记载:“但氏一姓乃上古姓,轩辕黄帝公孙氏之裔也。黄帝二十五子,得赐姓者十四人。惟次子名含宏者,生而奇异,左手掌有人字,右手掌有旦字,及壮,身长九尺,仁而威惠而信,奉命与当时诸侯名蚩尤氏者战于逐鹿之野,大有功勋,群臣奏请赐姓封功,黄帝曰:‘吾子左手生人字,右手生旦字,两手合来成一但字’。以但姓之本,非同于百家姓之编也,惟司马《资治通鉴》及《五代之志》纪载之甚详。迨至前汉文帝朝,有讳忠者赠十万禄,封河间候,即今郡望称为河内者是也。家居洛阳之浦,其后子孙散而之四方者,多有讳钦者。汉授西域都尉候有讳巴者,汉明帝时奉临朝议大夫、济阴太守有讳兴者,居汉阳是东晋惠帝时,人授金吾上将军之职,在西土交州提调六州都护府,与土番兵接界。北齐昭帝时有讳宝者,授晋阳州太守,有讳旺者授黄州路太守,有讳隆者任九江府太守,固居罗汉坛之地,即今称为莲花洞者是焉。后徙居麻城县,有讳珍者任李唐黄州麻城县令,有讳威者唐末授金紫光禄大夫,领江南道副史,生子广,世居中州洛阳之浦邑,授德化县令,生子三:曰操、捷、拘,为南康都昌县令,因从而家焉,操为永兴县令,迁居武昌崇阳黄州之地捷,僖宗时拜嘉议大夫,官刺史,因黄巢兵变,迁瑞邑五仙乡庄舍,即今称为大湖庄但家桥者是焉。后复取颜阳山水之秀而卜宅焉,生子四曰:耕、荟、蕃、讷。人杰地灵而家道昌炽,瓜瓞绵绵,面蔓延南北,可胜言哉。立四书堂,两客馆东西二层楼,南北二蚕室,立社于东南,建先祠于水口,规模宏远,迄今基址尤。存后嗣有能兴之者,殆未可量也。越三代后有讳卿者,在后唐李庄宗时为殿前直御史,赠新邱公,传至十八世孙讳全者,娶蒲塘马氏,生元伯,伯娶武宁双溪熊氏,生子四:宗裕、成功、盛茂、明。自后族大繁衍,难以尽述。宋末年间,吕氏文德以襄阳城池归伯颜,丞相领兵下江南,逃移迁徙居外郡者多究而言之,远则郎河黄州、郧、安陆、京山等县,四川则青草、重庆,湖广则兴国、通山等县。近则建昌、德安、武宁、星子等处。皆系族焉。后世有能从面推考者。则祖宗之脉、尊卑之分,可得而明矣。”

但氏一族得姓至今,已经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虽然人口稀少,却是非常古早、神圣的姓氏之一。该支但氏正确姓氏读音作dàn(ㄉㄢˋ)。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子周公旦之孙,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姬旦,在周成王姬诵即位后出任周公,与另一弟弟姬#93;(召公)共同辅佐周成王。周公旦有个孙子名叫姬但,接继周公旦为周公,其后裔子孙世为周王室大夫,与召公#93;的后裔子孙轮流为周公、召公之职。在姬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但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但氏正宗。

但氏族人大多尊奉姬但为得姓始祖,该支但氏正确姓氏读音作dàn(ㄉㄢˋ)。

源流三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桓公之后裔,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桓公姜小白为首任春秋霸主,九合中原诸夏,讨伐戎、狄、徐、楚诸方,安定周室,一时势力遮天。周惠王姬阆十四年(燕庄公二十八元年,公元前663年),山戎民族击败燕国,都城亦被攻破,燕庄公失国逃亡,向齐桓公求救。至周惠王十五年(公元前664年),齐桓公出兵北伐山戎,将山戎击溃并驱赶向西远遁,遂救了燕国。在此期间,齐桓公乘火打截,借机占据了燕国的大片领土不归,燕庄公恼在心里却也莫可奈何。之后,两国君主在燕国都城相互致谢后,燕庄公就亲送齐桓公回国,并假装不知不觉,热情十分地一直送齐桓公入齐国之境。按周王朝典制,诸侯国君不得随意进入他国之境,待齐桓公醒悟时,燕庄公已经入齐国之境五十里了。齐桓公已经占据了燕国大片领土,因此很有些不好意思,干脆就将齐国这边境五十里之地赠送给了燕庄公。燕庄公好歹也捞回了一点损失。雷旦(今河北沙河),原是燕国之地,在漯水与灅水之间,这次就被齐国借击戎救燕之际所霸占了。齐桓公回国后,就将自己的一个儿子封在雷旦。

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雷氏、旦氏,到了春秋中期以后,旦氏族人中有将姓氏加“亻”偏旁,遂称但氏,世代相传至今,与姜姓雷氏、旦氏同宗同源,史称燕山但氏。该支但氏正确姓氏读音作dàn(ㄉㄢˋ)。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古代帝王仪仗官吏但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但马”,亦称䩥马、诞马、徒马,是古代官制仪仗中的先导引马,骑于特别装饰的马队吹竽引导王室、官府的仪仗向指定地点。这种官仪形式在秦朝时期兴起,至汉、唐、宋时期大盛,成为声威显赫的象征,逐渐演变为后世的国家级仪仗队。先导马队的首领亦称作“但马”,归少府制,即由太子衙门管辖。这在史籍《程式·演繁露》中有记载:“诞马犹徒马。今外官仪从有散马前行,名坐马。亦曰引马,即但马也。<辽史>中作䩥马。”

在但马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但马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但氏、马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但氏源出官职,姓源繁复,不可一论,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其姓氏读音皆作chú(ㄔㄨˊ),不读作dàn(ㄉㄢˋ)。

源流五

源于国名,出自传说中的西域古国但国,属于以国名汉化为氏。传说,在强汉、盛唐时期,西域地区有一古但国,国民为犹太民族,曾一度依附于中原王朝,其国人中后来有通商于中原者,留居不返,后按汉俗以原国名的谐音汉字为汉化姓氏,称但氏,逐渐融入汉族大家庭,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但氏正确姓氏读音作dàn(ㄉㄢˋ)。

她是一位出身农家的普通妇女。

她一生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在自己并不广阔的天里默默而顽强地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她的家乡很穷,由于养不起牲口,农忙时节,妇女也要下田劳作。这样的农家生活,给了她一副能经受生活磨难的结实的体格。她一共生育了七个孩子,长大成人的却只有一女二男。丈夫早逝,她独自挑起生活的重担,肩负起养育儿女的责任。她用自己的辛劳,给女儿换得稍好些的生活和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力;她更用自己的言行,给儿女们以生命的教育,成为他们真正的老师,使他们与她一样,勤俭、诚实、坚毅,不怕吃苦、乐于助人。

她,就是著名作家老舍的母亲马氏,一位慈爱、坚韧、勤劳能干的满族妇女。

独自挑起生活的重担

这是一座狭长的小院,坐落于北平(今北京)小羊圈(今小杨家)胡同。院中,有两株枣树、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每至夏季,便杂花满树,给破旧的小院落增添了无限生机。

已以40多岁的马氏,整日在这座小院子里操劳。她的丈夫是清朝一名保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与入侵中国的八国联军作战中负伤阵亡。当时,老舍才一岁半。丈夫死后,马氏靠替人家缝洗衣物和做杂工的收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拉扯着三个未成的孩子,还要照顾一位性格古怪的大姑子。

白天,是两大绿瓦盆的衣服;晚上,是油灯下没完没了的缝补。为了一家人的衣食,为了让儿女们有稍好些的生活。她总是夜半方睡,黎明即起,终年没有休息。在老舍幼年朦胧的记忆里,母亲的双手总是鲜红微肿的。就是这双手,把最大的十二三岁、最小的才一岁半的一女二男三个孩子抚养成人;就是这双手,把一个因丈夫早逝而愈加困顿的家,操持得井然有序。贫穷破旧,却清清爽爽,永远弥漫着“家”所特有的安定与温馨。

在马氏的影响下,孩子们很早就学会了劳动、谋生,养成了勤劳、爱清洁的生活习惯,也继承了母亲热情好客、宽以待人的高尚品德。

十来岁的大男孩,已经开始学徒、做小买卖;稍大些的女孩,更早已成了妈妈的得力帮手,洗衣、缝补、裁剪,母女俩一起操劳;就连刚刚学会走路的最小的孩子老舍,也很早就知道跟在大人们后帮忙。大人们浇花木,他忙着取水;大人们扫地,他帮着撮土……儿时的艰辛生活,母亲的言传身教,给老舍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成年以后直到晚年,老舍始终保持着儿时的生活习惯,他总是自己动手收拾屋子,自己取水浇花,像母亲在时一样,房间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他穿衣不讲究,却很整洁,就连他的手稿,也总是那么清楚、规规矩矩。马氏是一位宽怀大度、倾已所有帮助别人的热心人。家庭生活的窘困,并不能改变她淳朴好客的天性。

有客人来,无论手头多么困难,马氏总要设法弄一点东西来款待客人;遇上亲原邻居家中有红白喜事,马氏一定前去贺吊。家中清苦,一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但她却一定要换上洗得干干净净的大褂,诚心诚意地前去表达贺吊之情。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家中有呈,马氏听说,总是第一个前去帮忙。她会给婴儿洗澡,会刮痧,会给孩子们剃头,会给**们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

母亲好客、热诚、乐于助人的品德,使老舍从小耳濡目染,深受影响。与老舍接触过的人,无不为他那对待朋友的热情、诚恳所感动。以诚待友,为朋友不惜倾已所有,这在老舍是天性使然。这种天性,正来自幼时母亲的身教。老舍曾说:“到如今,我的好客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马氏乐于助人,爽直大方,她给予别人的很多,却不知道计较,她从不与人斗气,宁可自己吃亏。

当时与马氏母子同住的,还有一位脾气很坏的大姑子。她嗜好吸鸦片,喜欢摸纸牌,还常常无理取闹发脾发,鸡蛋里挑骨头。但是,无论在丈夫生前还是丈夫过世后,马氏总是尽心竭力地照顾这位大姑子,即使有时她闹得很凶,马氏也总是默默地承受着,把委屈深埋在心底。

人要活得硬朗

马氏吃苦耐劳,以德报怨,但她的性格中却并不缺乏坚强。

丈夫死在八国联军的炮火下,联军进入京城,挨家挨户搜刮新丧,儿女幼小,一家人生活无着。这接踵而至的打击没有把马氏压倒,她不慌乱,不哭洋,不怨天尤人,她横下一条心,泪水往肚子里流。她要把儿女养育成人,她要在绝境中坚强地活下去。她终于做到了:给大儿子娶了媳妇,把第三个女儿嫁了出去,送小儿子去念书。为了儿女们的前途,她自己咬着牙去给有钱人家当女仆,又到第四女子小学当工友。

年关到了,马氏和女儿更加紧干活,穷人也想在年节里吃上一顿有肉的饺子,虽然是菜多肉少。

每当不太懂事的小儿子老舍向母亲报告某家宰了两口大肥猪,某家请了两座供佛的“蜜供”,像小塔那么高时,马氏总会摸着幼子的头说:“咱们家的饺肉少菜多,但最好吃!”是啊,这饺子是他们自己劳动挣来的,是自己亲手煮的,怎能不好吃呢?

到了年底,把手里的活计交了出去,家里也该收拾过年了。扫房子,给灶王龛上面换副新的对联,每至此时,马氏总要把平时不知藏在哪儿的一张“王羲之爱鹅”图找来挂上,还要把破桌子、破柜门上的早已不齐全的铜佛件再擦上几遍。马氏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女儿:咱们穷,可要活得硬郎!她更要女儿知道:只要手脚不闲着,人就不会走绝路,而且会走得“噔噔”响。

老舍毕生实践着母亲的人生教诲。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奋写作,从不投机取巧。为了专心写作,他甚至不惜辞去报酬甚丰的大学教职,靠稿酬维持很不宽裕的生活,他坚持认为作家应该靠社会养活而不是由大学养活。晚年,为了维护自己心中的净土,为了保持人格的尊严,他更是宁折不弯,用最决然的方式,向丑恶宣战,向愚昧抗争!他铭记着母亲的话:人要活得硬朗。

在亲友的帮助下,老舍终于读完了小学。

根据当时的家庭状况,他能够读完小学,已经是十分难得了,小学毕业,孩子应该去学手艺、谋生了。

老舍心里十分明白,他知道母亲的难处,但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坐卧不安。终于,他偷偷地报考了师范学校。因为在那里,制服、饮食、书籍、住宿都由学校供给。但当他被学校录取后,他还是踌躇了,因为,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

十元的保证金,对于这个为贫穷所困扰的家庭,简直是一笔巨款!但母亲知道孩子的心愿,面对儿子这唯一的请求,她又怎能拒绝呢?不能因为家里穷,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啊!马氏答应了孩子,开始筹措这笔“巨款”。

半个月以后,费尽心思筹到的十元钱交到爱子手中,母亲含泪把儿子送去学校,没有更多的言语。但老舍何尝不知道这十元钱对母亲意味着什么。母亲是宁可自己一人多操劳,只要儿子有出息。

五年过去,老舍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任命为京师公立么十七高等小学校校长。那一夜,母子二人一夜不曾合眼。儿子望着因操劳而显得疲惫、苍老的母亲,千言万语只汇成一句:“以后,您可以歇歇了!”母亲的回答,只有一串串无声的眼泪。

母亲的寂寞

长大的儿女陆续离开了母亲独立生活。终于,家中只剩下马氏一人。她理解儿女,仍然每日劳作、忙碌,默默地承受着寂寞。

有一年快过年了,儿女们还没回来,马氏仍在为过年而准备着。除夕,在读师范的小儿子老舍回来了。马氏露出欣慰的笑容。

当时,国民政府提倡用公历,不准过旧历春节,老舍是为了安慰母亲特地请了两小时假回来的。看到母亲满是皱纹的脸上泛着幸福交彩,老舍实在不忍心立即告诉母亲真相。

但是,学校有规定,时间到了,老舍不得不告诉母亲自己还要回学校去,马氏愣住了,笑容僵在脸上,半晌,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她默默地把儿子送到街上,从口袋里掏出一把花生——那是她专为儿子准备的年夜吃的杂拌儿,装进儿子的衣袋:“去吧,小子1”街上,正是热闹的除夕之夜,马氏一个人孤孤单单地站在院门前,目送着爱子走出街巷,消失在黑暗里。寒冷的夜风吹来,她只是呆呆地立着,似乎什么也没有觉到。

这一场景,后来屡次在老舍的回忆中出现。这只是马氏度过的无数孤寂的夜晚中的一个。清炉冷灶,苍颜孤灯,马氏永远没有抱怨,她只是在默默地思念着不能回到自己身边的儿女,默默地咀嚼着孤独。

马氏也有伤心的时候。儿女的生活轨迹并不全是按照母亲的意愿前进的,尽管母亲能够理解,却总免不了失望、流泪。

老舍23岁时,马氏希望儿子能够成家。老人钟爱自己的幼子,希望他就此安顿下来,好好地过日子。但儿子有自己的主见,没有答应,请来姐姐为自己说情。马氏十分失望,难过了很久,终于含着眼泪,点作罢。

后来,老舍离开了母亲,远涉重洋,去英国留学,这在马氏,也是难以理解的,但她仍然没有怪罪,只是日夜思念身边在他乡的游子,不能释怀。在老人70大寿的那一天,身边的儿女都来祝寿,但老只喝了两口酒,便早早地独自睡了,因为还有一个孩子不能来,她牵挂着他。

抗战期间,为免遭沦陷之辱,老舍撤退到重庆,远离家人,远离母亲。1942年,马氏去世,流亡在外的老舍一年后才得到这一消息,悲痛之情,难以抑,几乎无法工儿。怀念之余,老舍决意写自己的母亲,写出母亲的音容笑貌,写出她的慈悲爱、坚毅,但只写了二三千字,泪水就遮住了双眼,几乎无法往下写。这篇文章就是感人至深的《我的母亲》。老舍在文中满怀深情地写道: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几十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龚氏家谱(总)

一世

遂公,字少卿,西汉南平阳(今山东邹县)人,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一位

龚姓名人。西汉时任渤海太守,敢于谏诤。渤海临郡饥荒时,曾开仓

借粮。后世把他和黄霸作为封建“循吏”代表,称为“龚黄”。

宣帝即位-73年,不久,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

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

七十余,可能生于-150年,以上引自《汉书》

二世

谔公,仕参军,妣刘氏,子一,廷。

三世

廷公,妣李氏,子一,林。

四世

林公,妣高氏,子二,讳、旭。

五世

讳公,妣杨氏,

旭公,妣练氏,子三,胜、舍、金。

六世

胜公,字君实,哀帝时三举孝廉,仕谏议大夫,享年79,王莽召不仕,

不食而卒。妣陈氏,子四,仲达、秀达、吉达、志达。

王莽建新朝,公元10年去世,79,可能生于-69年。

舍公,字君清,仕光禄大夫,享年68,与夫人合葬小高山子午向,

与胜公合传,妣李氏,子一,著礼。

金公,子三,伯达、显达、叔达。

七世

仲达,子三,轼、辙、辂。

吉达,子一,昌期,妣梁氏。

著礼,妣周氏,子一,昌济。

显达,子二,辅、轺。

八世

轼,子二,云梯、云集。

辙,子一,云技。

昌期,妣张氏,合葬竹庄山,子一,歆。

昌济,妣郗氏,子一,绰。

辅,子三,云栋、云标、云榜。

九世

云梯,子一,珍。

云集,子一,珠。

歆,妣杨氏,子一,虔。

绰,妣杨氏,子一,乘。

云栋,子二,珊、瑚。

云榜,子二,璋、瑜。

十世

珍,子二,德仁、德义。

珠,子一,德忠。

虔,妣伍氏,子一,玉舒。

乘,妣江氏,子二,孟璘,孟夔。

珊,子二,德信、德彰。

瑜,子一,德文。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0:58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龚氏家谱(总)

十一世

德仁,子三,景、旻、昱。

德仪,子一,旦。

德忠,子二,都、郁。

玉舒,妣杨氏,子二,易、直。

德彰,子二,邦郢。

德文,子一,邦礼。

十二世

景公,青州太守,子一,居思。《三国演义》有此人。

旦公,子一,居正。

都公,献帝时为汝南侯,子一,居易,沔邑远祖。《三国演义》有此人。

郁公,竞陵远祖,子一,居士。

易公,妣梁氏,子一,履素。

直公,妣孙氏,子一,履高。

礼公,潜江远祖。

十三世

居思,子二,祖威、祖武。

居正,子二,祖德,祖宽。

履高,妣李氏,子二,实、崧。

十四世

祖威,子二,坚、基。

祖德,子一,褆。

祖宽,子二,坤、坦。

菘公,妣唐氏,子二,资、浒。

十五世

坚公,子三,邦基、邦定、邦实。

基公,子一,邦昌。

坤公,子二,邦国、邦和。

资公,妣周氏,子二,祚、祈。

十六世

邦基,子二,俊、杰。

邦昌,子一,例。

邦国,子二,修、征。

祈公,妣白氏,子一,岳。

十七世

俊公,子一,吉人。

杰公,子二,吉卿、吉臣。

修公,子一,吉士。

岳公,妣尹氏,子二,廉公、晋仙。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0:58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龚氏家谱(总)

廿二世 南朝齐时人

柏秀,子二,谏、诗。

柏吉,子一,训。

柏祥,子一,诚。

柏昌,子一,论。

柏共,子一,说。

柏有,子一,讲。

聪公,妣刘氏,子一,鼎臣。

廿三世 南朝梁时人

谏公,子二,秉行、秉圻。

训公,梁武帝时封侯伯

诚公,子一,秉文。

说公,子一,秉辅。

讲公,子一,秉玢。

鼎臣,子一,秉宏。

廿五四世

秉行,子二,祯、祥。

秉圻,子一,祉。

秉文,子二,福、祺。

秉辅,子一,禄。

秉玢,子一,礼。

秉宏,子二,节、涣

廿五世

祯公,子二,大富、大贵。

祉公,子二,大宝、大贤。

祺公,子二,大广、大方。

节公,妣吉氏,子一,郏。

涣公,妣高氏,子一,义。

廿六世 隋时人

大贵:子一,起龙。

大常,子二,起鹏、起鲲。

大方,子二,起凤、起鸣。

郯公,妣闵氏,子二,潮、瀚。

义公,妣章氏,嗣子瀚。

廿七世,唐时人

起龙,子三,文权、文广、文亮。

起鹏,子二,文富、文华。

起鲲,子二,文贵、文忠。

起鸣,子一,文荣。

瀚公,妣舒氏,子一,宋。

廿八世

文权,子一,锡。

文广,子二,链、铬。

文亮,子二,钟、铸。

宋公,豫章太守,官御史,丞相翰愈题有像赞,妣褚氏,子二,琂、达。

廿九世

锡公,子一,春。

链公,子三,懋云、懋元、懋龙。

钟公,子二,懋鹏、懋鹤。

达公,妣贾氏,生子一,开。

三十世

春,子二,愉、恂。

懋元,子二,怡、性。

懋鹏,子一,恪。

懋鹤,子一,快。

开公,妣马氏,子二,婴、束。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0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龚氏家谱(总)

三十一世

愉公,子一,泽明。

性公,子二,泽长、泽远。

恪公,子三,泽厚、泽仁、泽宏。

快公,子一,泽源。

束公,妣洪氏,子二,肃、培。

卅二世

泽明,子一,岭。

泽远,子二,岸、峰。

泽仁,子一,嵩。

肃公,妣包氏,子一,权。

培公,迁朝鲜。

卅三世

岭公,子二,懋道、懋英。

岸公,子一,懋祉。

嵩公,子二,懋云,懋宦。

权公,妣熊氏,子一,淑。

泉山,字国瑞,唐大中辛未进士,为建安令,生子一,延朗。809

卅四世

懋道,子一,松。

懋英,子一,柏。

懋祉,子二,樟、榔。

懋云,子一,桂。

懋宦,子二,柱、杭。

淑公,妣袁氏,子一,友福。

延朗,乾符乙未进士,子一,仲淹。

卅五世

松公,子二,儒仁、儒义。

桂公,子一,儒礼。

樟公,子一,儒智。

榔公,子二,儒信、儒吉。

友福,妣吴氏,子一,茂。

仲淹,为鱼台令,子一,琪。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2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龚氏家谱(总)

卅六世

儒仁,子二,冠、惠。

儒礼,子一,志。

儒信,子二,忠、悫。

儒部,名琪,字季藩,迁居邵武邵陇口即移涧,子二,愈, 潮。

燔公娶吴院吴氏十一娘,又娶城西周氏五娘,二人皆有娠, 887年三月十三日,

公夜梦见一神谓之曰:“子不识我乎?昔谏迎佛骨

者我也,汝祖国瑞亦曾谏迎轩辕集,今特来汝家投胎。”公曰:“谏迎佛骨者,

乃韩吏部也,圣贤精英,百世不爽,今来我家投胎

,亦缘因果之。”神拂衣而去。公思二夫人将临,始悟梦中之言,因名一子为

卅七世 愈,一子为潮。愈后封越国公,知发祥之有也。

龚姓为吴地望族,祖籍福建邵武。

一世龚质美(南唐赠光禄大夫同中书门下三品)起家邵武和

二世龚愈(仕南唐官太子傅)迁居钟陵外,从

三世龚慎仪迁居吴地(仕南唐历礼部郎中给事中,终歙州刺使宋赠正议大夫)开始,

以后的十八代人中,大多数散居在吴地的苏州、昆山葛隆、嘉定、石冈、华

亭等。并且均在官府中担任较高地位的官职。薪俸颇厚。如

四世龚识 字默甫,为北宋端拱元年(988年)进士,官殿中侍御史,终平江军节度副使

四世龚纬,为北宋淳化三年922进士,入嘉定籍;

四世龚纪,为北宋咸平三年(1000)进士,至中奉大夫职方郎中;

五世龚宗元(字会之)为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官至都官员外郎迁居黄姑湾入籍嘉定

五世龚会元(宗元弟)为北宋咸平三年(1000)进士;

六世龚程(字信民)为北宋熙宁六年(1073)进士;历西安丞终桐庐令卒赠左朝议大夫

七世龚况(字俊子),为北宋崇宁五年(1106)进士,仕终祠部员外郎;

八世龚明之(字熙仲),为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终宣教郎;

十世龚天定,为南宋咸淳七年(1271)进士;

十六世龚弘(字元之)为明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工部尚书致仕,恩眷赐金存问。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2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龚氏家谱(总)

卅七世 五代时人

冠公,子二,朝宰、朝相。

惠公,子二,朝文、朝忠。

忠公,子一,朝佐。

悫公,子一,朝信。

愈公,居福建邵武府光泽县牛田里,仕南唐,金紫光禄大夫,大子太傅,封越国公

,赐紫金 鱼袋,食邑千户,子五,朂、慎仪、保贞

卿耀、定言。

卅八世

朝宰,子一,云

朝相,子二,霹、雳。

朝文,子一,霞。

朝信,子一,霆。

朝佐,子一,雪。

朂公,仁房,迁居牛田,妣危氏,子二,颖、顺,侧室苏氏,子五,仲传、仲偃、仲兴、仲制、仲镇。

慎仪,义房,南唐勤政殿大学士,礼部侍郎,妣李氏,同葬姑苏山,子一,颜、茂、诵

保贞,理房,南唐大理寺丞,妣黄氏,子四。续妣蔡氏,同葬严寺,子一,绘。

耀卿,智房,博学多识,细行不苟,轻财重义,南唐司户参军,人呼为铁使军,子六,谊、询、谈、顼

定言,信房,南唐卫尉少卿,妣张氏,同葬游舍林,子八,纬、纪、维、绩、绍、神、经、继。

卅九世,宋时,以前多居福建,以后多居江西。

云公,子二,茂林、茂宗。

霞公,子三,茂芝、茂兰、茂莲。

霆公,子二,茂芳、茂云。

颖公,仕宋,加上柱国,晋爵琅琊侯,子三,桂、梓、权。

顺公,宋淳化壬辰进士,仕镇南节度判官,转隆兴郎,为江西戟溪始祖,子三,槐、椿、杞。

颜公,迁歙州,扈州汉县令

伟公,子二,邦兴、邦杰。

康公,子一,本仁。

识公,居岳州平江,宋端拱己丑进士,官监察御史,子一,宗元。

诵公,宋淳化壬辰进士,官太常少卿,子一,会元。

凯公,宋至道间为处州功曹。

缓公,宋端拱已丑进士,官礼部尚书。

淑公,为湖口令。

绘公,宋著作郎

谊公,由封建官临川,家洛安,子一,懋。

赞公,宋军州令,子一,士元。

颢公,宋端拱已丑科进士。

纬公,宋连州桂阳令,子四,高、宏、

福公,妣呈氏,子一,茂。

四十世

梓公,子一,

权公,殿中丞,子八,茂、左、贤、真、贵、室、庆、贺。

槐公,端州教授,子三,焕、璨、杰。

椿公,端拱已丑进士,官吏部侍郎,子二,宋、宥。

杞公,至道乙未进士,殿中侍御史,子二,宝、实。

宗元 宋天圣丁卯进士,员外郎,子一,饼。

士元,子一,

茂公,字实之,号德泉,宋淳化进士,仕秘书省,官至参政,吏部、

礼部尚书,拜丞相,子六:日新、日政、日严、日堪、日堤、日安,

继妣陶氏,子五,日章、日宣、日华、日元、日秀,后九子八尚书,

享年75,夫妇同葬甫田城外金凤山西南十五里,未丑向。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2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龚氏家谱(总)

四一世

进公 属福建

简公

寰公

戈公 兄弟八人,后代无考

焕公,迁长港。

述公,迁木山。

炯公,迁宜黄。

宋公,迁西洛。

宥公

宝公

实公,家戟溪,官至光禄寺寺卿,文天祥替有像赞。

饶公

禄公,子一,丰,由福建赘江丰城李坊。

日新,官朝奉大夫,妣易氏,子一,慎仪。

日顷

日安

日章

日宣

日元

日秀

四二世

丰公

慎义 仕大申大夫,陆秀夫题有,妣杨氏,子一,颖

慎肃

慎太

慎明

慎宋

慎言

慎懿

慎武

慎诰

端公

四三世

颖公

颤公

灏公

政公

颢公

述公

瑞公

珍公

珠公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3 回复此发言

--------------------------------------------------------------------------------

9 回复:龚氏家谱(总)

四四世

孛良

吏良

士良

遂良

友良

均琮

均尧

均瑶

四五世

元公

元爵

元祜

元威

元太

元威

元佐

元鲁

元鲜

元麟

静古

静英

静齐

宋元宗太

宗杰

宗宝

宗临

宗兴

宗本

宗相

宗楫

宗显

宗尧

太镇

元镇

亨镇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3 回复此发言

--------------------------------------------------------------------------------

10 回复:龚氏家谱(总)

四七世

定公

琦公

伦公

球公

徐公

球公

琛公

瑜公

瑗公

瑛公

奉公

四八世

丰公

共卫生 和公

枢公

礼公

桐公

利公

枧公

贞公

享公

艮公

震公

民公

乔玲

文?

四五九世

朝选

朝政

朝思

朝宝

朝栋

朝宝

朝栋

朝实

路四

怀七

路六

和秀

中彦 (1413年明永乐,一代2578)

位秀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7 回复此发言

--------------------------------------------------------------------------------

11 回复:龚氏家谱(总)

五十世

明元

茂良

用之

得之

茂兴

茂卿

茂相

茂言

茂新

宣公

安公

宣公

五十一世

克尧

克礼

克孝

克昌

位顺

位庆

位太

位圣

位龙

德昌

德升

德早

五十二世

珀公

光公

凝公

实公

谋公

宽公

宝公

宗公

灾公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7 回复此发言

--------------------------------------------------------------------------------

12 回复:龚氏家谱(总)

五三世

谅公

许公

晋公

通公

通惠

通语

通志

隐士

述士

五四世

铃公

洞公

铃公

铸公

铁公

五五世

景万公

宏公

用卿

常公

用宝

天韶

天凤

志远

志道

成旺

五六世

绫公

愚公

辉公

公野

公及

公普

仕诚

仕伟

仕杰

仕彰

春镇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7 回复此发言

--------------------------------------------------------------------------------

13 回复:龚氏家谱(总)

五七世

达夫

祥夫

煜公

学公

昱公

昴公

吴公

景公

志林

志和

志忠

志信

志仪

志宝

有杰

普贵

金祥

腠公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8 回复此发言

--------------------------------------------------------------------------------

14 回复:龚氏家谱(总)

五九世

显才

显仪

显文

显祖

显爵

显达

显荣

显魁

显伏

显元

显朝

显明

显耀

福慧

福贵

福澄

福渊

福祥

福祯

福雄

福隆

福京

福广

援御

付清

伏胜

伏贵

述公

必显

六十世

修公

敞公

微公

微答对

孜公

敬公

益公

敏公

牧公

洪公

武公

文公

岁次庚寅是哪一年

(一)

之一次去上村,是1979年冬。那时,我在三门峡市第二中学复读。我家在农村,几次周末回不去时都是和班上同学到他上村的家里过夜。那个年代,上村属城郊村,比较富裕,同学家境也好,住宿宽裕,他们一家人很是关照我。

真正了解上村,缘于虢国。1956年冬,建设三门峡大坝时,文物部门在三门峡上村岭发掘了著名的1052号太子墓,确认了虢国所在地。1990年至1999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又进行了第二次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其中两座国君墓中出土了很多珍贵的一级文物,有“之一剑”的玉菱铜芯剑、有“缀玉面罩”等……最终确定这是中国发现的一处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虢国国君及贵族。1990年、1991年度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6年11月,虢国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2月至2000年10月,在虢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座遗址博物馆——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从1985年调回三门峡工作以来,我曾上百次到上村看望同学、参观、检查工作、进行调研、观光村容村貌、参加义务劳动……尤其是2001年左右,市里规划黄河湿地公园建设,我有幸参与。可以说我是看着上村由纯农业生产的体,到后乡镇企业的明星村,到土地被渐渐占用征收、村民进城打工做生意、靠房屋出租收入,到黄河公园建成,到村庄,再到新村建成……

真正有想写点有关上村 的念头是2022 年冬季。那时我已退二线,上村又在火热的中。一方面有了空闲时间,为留下记忆我十几次走村串巷、进院入户,拍下了几百张照片;另一方面真心想研究城中村是如何消失的,仔细探索未来的村民是如何融入城市和生活的……

上村是有文化的。上村岭上的虢国,村北的黄河,明朝的刘娘娘,村里的灵山,明万历年间还出过高姓知州……

2022 年东京跆拳道冠军高盼是上村人。她2006年入选三门峡体育运动学校跆拳道队;2022 年入选队;2022 年、2022 年连续跆拳道世界杯团体锦标赛冠军。她所开的陕州传统拉面馆,我从参加工作起整整吃了30余年……

2022 年9月3日下午,我再一次走进上村。到村部找同学刘绍良,未见。通了,他有公差在外。我便一个人又一次参观了灵山。

(二)

上村,位于三门峡市区北侧,南靠市区(现上村已成为市区),北临黄河,属湖滨区会兴街道管辖。湖滨区志记载:上村原名卧龙岗(对于此名的由来, 很是疑惑,也未找到出处),明万历年间村北黄河对岸有茅津渡。因此,远近商贾纷至,游客不断。因明神宗刘昭妃故居,便更名为灵山镇。后来渡口转移到黄河下游的会兴村,遂称之为上村。村落呈蛇盘状,上世纪90年代,面积约三公里,1723口人,村东有昭妃祖墓。 认为,明代之前上村应该为陵山乡,可能与虢君及虢君有关。明《陕县志》:“上村镇,在州(陕州)东十里,即古陵山乡。”清《陕州志》载:陵山,州境东。

据《中国后妃制度研究》、《明史·列传第二·后妃二》、《明季北略·卷二十二》记载:刘昭妃(1556年-1642年),明陕县上村人。明万历年间入选,万历六年(1578年)封为昭妃。刘昭妃性情谨厚,诸王。天启(明熹宗年号)、祟祯(明毅宗年号)年间(约1621年-1642年),在慈宁宫先后为孝和王太后和懿安皇太后掌管玉玺,主管宫中诸事。王太后为信王朱由检选妃周氏,疑其体弱,犹豫不决,刘昭妃进言:“今虽弱,后必长大”。王太后方同意立周氏为信王妃。信王即祟祯帝,立周氏为皇后,尊刘昭妃为太妃,敬如太母。刘昭妃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卒,谥号宣懿康昭。在明史中记载的孝宗的后妃中有:“神宗孝端王皇后,刘昭妃”等。神宗四妃墓中有“葬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皇贵妃李氏(李敬妃)、李顺妃、刘昭妃、周端妃。”的记载。《明代后妃的选择与册立》中也有:“神宗刘昭妃,性谨厚,诸王,于天启祟祯时掌太后玺”的记载。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是明朝的第十三个皇帝。上村,在明代时叫“河南府陕州上村镇”。现保存的明代三块石碑:万历十年(1582年)十一月十三日皇帝的《制诰》;万历岁次庚寅(1590年)孟夏吉旦,刘娘娘刘应节为他祖父刘钿所立的《皇明戚里明威将军刘公神道碑》;万历岁次岁丁酉(1597年)季春吉旦,由三个为官的陕州人即赐进士弟文林郎工科都给事中郡人赵完璧撰文、赐进士文林郎知山东掖县事郡人卫三省书丹、乡进士任陈留县儒学教谕郡人高天命篆头为她祖父所立的《大明诰赠锦衣卫指挥佥事刘墓表》,都对刘昭妃的身世提供了资料。

《中州人物考》忠节106页有昭妃其弟刘岱的记载:“刘岱,明陕州人,神宗昭妃弟,袭父爵为左都督,从一品。寇陷燕京,岱阖门举火,男女百余口无一存者。”

不管从正史、野史以及的口碑看,刘娘娘德声并举,品性有佳。她一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个时代。尤其在万历的十五年间,没有屈从万历帝及郑贵妃,始终在维护宗法制度,支持朝臣为政,废长立幼。同时完善了宫中婚礼制度,依礼行事,备受尊崇。

在陕州,有关刘娘娘德绩的很多。如诰封小米,减轻生民负担,浩封故里,陕州地区闺女出嫁时采用的凤冠霞披,惩恶除害,诰封皇姨……

据《明史》、《清史》、上村刘氏祖传家谱等史料及考证:刘娘娘系上村其祖上第五世人,故宅在上村“刘家巷”中段,后改为刘家祠堂(战争时毁掉)。明代墓碑及清同治元年(1860年)榴月墓表碑记载:刘娘娘之父刘应节随她进京,三叔父应元、四叔父应秀少亡,家中留下二叔父应试,五叔父应和。其娘家人除居上村外,马家河底村、刘家山村也有分支。

刘昭妃的祖父刘钿,万历年间在上村开旅店,为人忠厚,仗义疏财,注重儿孙教育,后人品德端正。昭妃入选册封后,其父刘应节被封为锦衣卫佥士,祖父赐称号,祖母高氏和母亲马氏被赐为恭人。昭妃弟弟刘岱后,承袭父爵,后又被提升为少保正二品,两赐蟒玉袍。另弟刘化为左都督,亦赐蟒王袍。清《四库》中的河南通志(卷六十一)中记载: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闯王攻陷,崇祯煤山,刘岱率全家百余口,举火。《明季北略·卷二十二》记载:“刘岱,字林岗,河南陕州人,官少傅,左都督夹死。”《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后妃二》记载:“一百零八名后妃中,明神宗刘昭妃,八十六岁。”刘娘娘的具体名字,尚无资料查证。《明宫十六朝演义》说:小名秀华,这是演义,终不可信。

另有资料记载:刘娘娘的始祖刘顺,陕州上村人,配郭氏生子世泰,世泰配韩氏生子三:铿、镐、钿。刘世泰以曾孙岱贵赠右军都督府右都督。其祖父刘钿,行三。为人多善行讲信义,配高氏生子五,长子即刘娘娘之父刘应节。因上村是古盐道,又有渡口,生意做得好,家道殷实。刘应节生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半农半读,习文学武,娶马氏为妻。刘娘娘为长女,万历五年四月(1577年)被钦差司礼监太监张旁选中进京。同年八月初三日入元辉殿习礼八个月。万历六年三月初三日(1578年),才和十六岁的万历皇帝大婚礼,册封入主“承乾宫”,号曰“昭妃”。

刘应节随娘娘入京十二年后,于万历(1590年)奉命省茔回到故里,为其父母修坟祭祖时树“神道碑”。后因三门峡建市,该碑被加碑楼后移立于上村路口。乾隆《陕州志》记载:“刘昭妃之祖墓在州东上村东去十五里有碑记”。

还有资料《爝火录》记载:“兴让与都督冉悦孔、刘岱,俱夹死。”即“明亡后,刘娘娘嫡弟被李自成农民军”。

刘昭妃长神宗9岁,不太受宠。但她与世无争,静心养性,起居饮食有序,终很长寿。明思宗继位时她已70岁,思宗对她很是敬重。

顺治《陕州志》记载:上村在明朝万历时期,高家还出过一人高天命,万历戊子永宁知州。曾带兵出去打仗,头被割掉,万历皇帝下旨陪金头,葬于会兴山后村龙坡,又名高家坟。墓虽,但墓碑犹存,和刘娘娘的祖碑规制一样,龙头碑帽,只是没有龟驮。道光本《安定县志》记载:“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高天命,河南陕州举人,崇学校,爱编氓,恩威并用,升知州”。安定县志卷八文艺志录他任知县时写过的一首诗:

和畼谷韵

知县 高天命

安定孤悬绝塞隈,层峦叠嶂势崔巍。

登山直跻青霄上,俯视幽谷百尺洄。

巉岩鸟道惊虎豹,山风涧水相轰豗。

阴雨漂摇迨天未,间芟荆棘辟莓苔。

予手拮据予口瘏,那得空山乘兴来。

其人如玉经此地,白驹维系斟琼杯。

嘉寒才动投辖意,俄极烟烽起敌台。

仓皇督戎列剑戟,却道贤王涉猎回。

浮生险易皆前定,一麾西狩谁为推。

堂果建复套策,兵衅永消始快哉。

(三)

2022 年9月6日上午,在调研座谈中从77岁的刘守谦老人、53岁的杨建滨先生、49岁的兀刚茂先生得知,上村的历史上有7座:、关帝、河神、二郎神、娘娘、山神、灵山。目前保存下来的有两座古,应是明末清初所建,一是灵山,村民也叫二郎。一是娘娘。灵山内目前有价值的是内一块嵌入墙内的石碑,清咸丰八年所立。娘娘位于上村刘家巷,过去墙内有一块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立的《重修堂碑记》记载由七名山西籍、信士施银重修,敬,碑文中尚可认清“保雨顺风调”文字。娘娘是刘氏后人建的,在内为刘昭妃塑了像,纪念刘娘娘。

在《一九四九年前赈灾碑文》一文中的清·嘉庆二十二年岁次丁丑梅月谷旦立的由邑庠生高登封撰文、 邑儒士口毓文书丹的《重修堂碑记》中看到:清嘉庆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公元1815年10月23日)山西平陆县发生了68级,震中烈度九度。这次对河南西部地区影响颇大。与震中平陆仅一河之隔的陕州上村受到波及。“村民压毙一百三十余口”。碑中同时记载了时间、情况、村民防震措施,同时讲到刚修葺竣工的建造质量较高的堂也“崩塌破裂,绕崖愈甚”。至今村东头宽30-100米,深10-30米,直通黄河边的上村沟,可能就是那次形成的。

村东头的灵山(二郎),目前尚有较为完整的规模。大门尚存,院内原始石狮、石墩、碑座、经柱尚在。村民认为是二郎。

二郎神,又名郎君神、灌口神、灌口二郎,神保观神、二郎神君、灌口神王,是儒道释三家和古代 尊奉的神邸。俗称二郎、清源君、惠民大帝、尊号清源妙道、灵应王。他俊雅衣黄,力大无穷,无边,有千里神眼,手持三尖两刃刀。其神话有二郎治水、担山赶日、搜山、二郎擒龙、二郎斩蛟等。有安四方,护边锤,解民苦,助中兴之。宋时将二郎神纳入朝廷祀典,后代多有褒封。其生于农历六月二十四,又一说是六月二十六。

二郎神的地位比低的多。我们在查阅资料,走访群众,辨认碑文,又请教了史智民先生后认为:一、上村的地名“卧龙岗”,可能是误传。起因是“刘娘娘生在凤凰台,长在卧龙岗”的。凤凰台在今会兴街道王官西坡坪,村民说卧龙岗就是上村。二、“陵山乡”和“灵山”是两个概念,陵山乡是地名,灵山是名。三、之所以叫二郎,是因为二郎神是水神,上村临黄河,周边又有茅津渡、会兴渡,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尤其明清时期上村拉纤的人多,黄河漕运的纤夫和船工,很多都是上村和会兴人。人们出行祈求行船平安,求、二郎神。对村民来讲二郎神更接地气些。

上村村名还有一说:即黄河渡口上面的村。上村是沙土地,种庄稼靠天,收成不稳定。自古村民多以船业为生,男做纤夫,女从船上背货,靠水吃饭。古时船工风险大,商贾货物损失大,过往盐商与船工便捐款从四川青城山请赵昱水神(赵二郎),塑赵昱像以生命生计,即村民所说的“二郎神”。从前建在黄河码头附近的河神也是镇河之意。

灵山之初应是关帝。灵山内地上尚有一座康熙四年重修堂的石碑。村民所说的爷,即,也即灵山于中的一个冬天被拆除。2004年,湖滨区文化局批文成立灵山风景区。2022 年11月,空相代管灵山。2022 年7月因上村整体,娘娘也迁至灵山。

灵山属三门峡市文物保护单位。三门峡文广新局的资料显示:灵山位于湖滨区会兴镇上村西北部,坐北朝南,为清代建筑。现存戏楼一座,二郎一座,清代碑碣一通。内建筑总长度577米,宽25米,总面积1454米。戏楼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式建筑。两层阁楼式,下层为门洞,上层为戏台,戏台保存完好。时期和现代都有翻修,现仍能使用。戏楼梁架上刻有“二十一年岁次壬申九月戊戌十八日辛亥”字样。门楣上方砖雕缠枝牡丹,缠枝牡丹上方三个砖雕方木斗拱,门楣两侧开两个圆形气窗。二郎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两侧有二房,二郎为清咸丰年间重修建筑,基本框架保留,门窗及部分墙体经过翻修……二郎东侧墙上有碑碣一通,碑铭为:“重修大东崖院墙碑记”,落款:“咸丰岁次著”。

参考资料:

1、《忠诚守信的刘氏家族》 张红兵,中国文物报。

2、《探访上村古》 王旭国,三门峡日报。

3、顺治《陕州志》

4、《河南通志》

5、《明宫十六朝演义》

6、《湖滨区区志》

7、《中州人物考忠节·上卷三》

8、明《陕州志》

9、清《直隶陕州志》

10、《中国历代后妃大观》

11、《豫西水碑钩沉》

(文/图: 尚柏仁 牛占亚 朱家昊 编辑:曹安月)

以上就是与岁次庚寅是哪一年相关内容,是关于灵山的分享。看完庚寅年是阳年吗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祖籍在山东和山西,家谱主要在山东,河南一带。

梁氏,中国典型的南方姓氏。源流较多,或出自嬴姓、出自姬姓,或以国为氏、以地为氏、以邑为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28位。

2013年,根据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通过综合分析,发布的中国“百家姓”排行榜,梁姓人口排名22位。

梁姓名人有梁红玉、梁启超、梁实秋、梁思成和梁漱溟等。

扩展资料: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梁姓大约有44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57%,排在第三十七位。梁姓的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全国梁姓总人口的345%。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和陕西,这三省梁姓大约占全国梁姓总人口的61%,其次分布于广东、福建、湖南、浙江,这四省的梁姓又集中了26%。

全国形成了以鲁豫、陕西、粤湘、闽浙为中心的四大块梁姓聚集地。而广西是当时梁姓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

明朝时期,梁姓大约有43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46%,排在第五十三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而梁姓人口增长比值是负值,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山西,这两省梁姓大约占梁姓总人口的25%,其次分布于江西、江苏、山东、广东、福建、陕西,这六省的梁姓又集中了51%。广西在宋朝时梁姓十分稀少,进入明朝一跃成为梁姓第一大省,约占梁姓总人口的146%。

东南和两广地区的梁姓在这600年中有了稳健的发展。而宋朝的梁姓大省山东,此时梁姓人口却减少了七成。全国重新形成了桂粤闽赣、晋陕、苏鲁三大块梁姓聚集区,重心由东南部转向南部。

字辈排行:

1、江西铜湖锦溪梁氏族谱字辈:彦公肇世业嗣绪大显扬贻燕鸿图远传家厚德彰人文济凤美仕学启龙光祖烈冠裳茂孙谋钟鼎芳三元应捷发五桂永腾香宠命逢天锡云礽冀昌

2、天津市静海县梁氏字辈:朝学天元春秀继续正大光明

3、河南开封刘店东梁寨村梁氏字辈:纯道方成应远本中玉之昌锡福洪家泽明心广性源文光和有教钦景焕来贤

4、河南元岗梁氏字辈:永振洪万应殿作克中连建广耀生瑞明玉长承魁

5、河南坞西梁氏字辈:敬景节科魁国民其之直士永文浦荣作吉龙元恒

6、河南陕县梁氏字辈:公魁兴学希升祥乃顺安

7、河南伊川梁氏字辈:尚思一三喜,万帮修中正

8、河南新乡梁氏字辈:怀名孟志宝孔学圣贤泽成龙继先德世传宗家兴旺延万通苏锡常联海杭来忠臣永盛长

9、河南卫辉梁氏字辈:清林照埙镜汉桂熙增铭法松然在鉴满柏耀坤铜

10、河南洛宁梁氏字辈:幸有篁林万年青品兼南山苍劲松虚心向上翠挺秀一枝三叶抚育情

11、河南光山梁氏字辈:树德培家本维思世绍之光昭其可大建学庆贤熙

12、河南南阳社旗田庄大梁庄一支字辈:孟方先引飬崇道建儒勋师之功可立自为步朝臣尚绍魁光职象嗣景益新膂毓万元秀永定启昌明

13、河南南阳梁氏一支字辈:学文大成业传万

14、河南新安县五头梁村系东鲁一支字辈:应国人克永万守文作大金玉山堂至秉泰和丰士仁义传世道忠孝振家风宪信昭光明学礼书耀宗

-梁姓

但姓的由来谁知道?

源流一源于公孙氏,出自轩辕黄帝之二子含宏,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但氏在中国是十分古早的姓氏之一。原始汉语部族在连续不断的东迁过程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