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荣宁二府的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3收藏

红楼梦中荣宁二府的家谱,第1张

这个是贾家的贾府旁支:  贾代儒(司贾家私塾)(孙--贾瑞)  贾琼母(贾琼--子,四姐儿--女)  贾王扁之母(贾王扁--子,喜鸾--女)  娄氏(贾菌--子)  周氏(贾芹--子,)  五嫂子(贾芸--子,五嫂子的兄弟--卜世仁)  贾璜(妻--金氏,金氏嫂--胡氏,胡氏子--金荣)  贾府宗族:  贾敕,贾效,贾敦,贾衍,贾珖,贾璎,贾琛,贾璘,贾菖,  贾菱,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菌,贾芝,  贾荇,贾芷;  贾氏族亲:香怜,玉爱  宁国府:  贾演(宁国公)--焦大(奴,老仆)--来(赖)升(宁国府总管,来升媳妇)  乌进孝(黑山村)--俞禄(小总管,张财家的,丫环--万儿,兴儿)  贾代化(贾演子,神威将军)  贾敷(贾代化长子)(无情节)  贾敬(贾代化次子,进士)  贾珍(贾敬子,威烈将军)(妾--佩凤,携鸾)  (妻--尤氏,尤氏继母--尤老娘,丫环--茄官--优伶之一)  (丫环--银蝶、文花、炒豆儿,小廝--喜儿、寿儿)  (尤二姐--贾链私房妾--吞金自尽)  (仆--鲍二、鲍二家的,丫环--善姐)  (尤三姐--未婚自杀)--柳湘莲(仕子,小廝--杏奴)  贾蓉(贾珍庶子,五品龙禁尉)(后续弦)  (妻--秦可卿,丫环--瑞珠,宝珠)--(秦业--养父--营膳郎)  秦钟(秦业养子,秦可卿之弟)  (智能儿--水月庵小尼姑,智能儿师父--水月庵净虚)  (净虚徒弟--智善、智通)  贾蔷(贾珍养子)--龄官(贾府十二优伶之一)  贾惜春(贾敬女,出家)(丫环--入画、彩屏、彩儿--彩儿的娘)  史家:  史侯(保龄侯尚书令)  史侯女--贾母(荣国公子妻,丈夫--贾代善)  史侯子(三子中有二子为侯,保龄侯史鼐,忠靖侯史鼎)  史湘云(父非侯,丫环--翠缕--缕儿,葵官--优伶之一--韦大英)  (奶妈--周奶奶,丈夫--卫若兰)  王家:  王公(都太尉统制县伯)  子(王公连宗宗侄--王成父)  (王成,子--王狗儿,子妻--刘氏--刘氏母--刘姥姥)  (孙子--王板儿,孙女--王青儿)  长子(王公孙)  (王仁--子,王熙凤--女--贾链妻--王夫人的侄女、侄媳)  王子腾(王公孙,京营节度史,九省都检点)  (婿--保宁侯之子)  王夫人(王公孙女)--(贾政妻,王熙凤的姑妈)  薛姨妈(王公孙女)--(薛公孙妻,薛宝钗、薛蟠母,王夫人、王子腾妹)  薛家:  薛公(紫嶶舍人)  子--子(薛公孙一)  薛蝌(子)(妻--邢岫烟--邢夫人侄女,丫环--篆儿)  薛宝琴(女)(丈夫--梅翰林之子,丫环--小螺,豆官--优伶之一)  子(薛公孙二)--(妻--薛姨妈,当铺总管--张德辉)  薛宝钗(女,贾宝玉妻)  (丫环-莺儿-黄金莺,文杏,蕊管-优伶之一,莺儿母)  薛蟠(子)(妻--夏金桂,丫环--宝蟾,小舍儿)  (夏母--夏奶奶,乳父--老苍头)  (妾--香菱--甄英莲--秋菱,丫环--臻儿)  (香菱父--甄士隐)  (香菱母--封氏,封氏父--封肃--后接济贾雨村)  荣国府:  贾源(荣国公)--赖大的母亲--赖嬷嬷,荣府总管--赖大--赖大家的  (赖大子--赖尚荣--州县官)  (柳二媳妇的妹子,厨房中柳二媳妇,柳二女-五儿)  (荣国府其他仆役:来兴、单大良、单大良家的--单大娘)  (吴兴登、吴兴登媳妇,戴良、钱华、余信、余信家的)  (王荣、张若锦、赵亦华,钱启吴兴家的、郑华家的)  (来喜家的、王兴媳妇、郑好时媳妇、张材家的、老祝妈)  (老田妈,丫环--喜儿--非贾珍处小厮)  (丫环--可人、彩鸾、靛儿、良儿)  (宝官、玉官、药官--优伶之三)  拢翠庵妙玉  贾雨村(连宗宗侄)(怀疑有误--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  (原黛玉家师)(后续弦杏娇--封肃丫环)  贾代善(荣国公子)(妻--贾母)--(三子:贾赦,贾政,贾敏--女)  (丫环--鸳鸯,鸳鸯父--金彩,金彩子--金文翔及媳妇)  (丫环--鹦鹉、琥珀、翡翠、玻璃、珍珠--非袭人)  (丫环--文官--优伶之一,丫环--傻大姐--傻大姐的娘)  贾赦(贾代善长子,一等将军)(妻--邢夫人)--(邢夫人胞弟--邢德全)  (邢夫人兄嫂--邢忠夫妇,邢忠女儿--邢岫烟)  (妾--嫣红、翠云,丫环--娇红、秋桐)  (陪房--费婆子、王善保家的)  贾链(贾赦庶子、同知)(妻--王熙凤)(女儿--巧姐)  (仆--来旺儿及媳妇)  (来旺儿儿媳--彩霞--贾政妾周姨娘丫环)  (妾--秋桐--邢夫人丫环)(丫环--平儿、丰儿、小红-红儿-林红玉)  (林红玉父--林之孝--总管,林之孝家的)  (乳母--赵嬷嬷)  (赵嬷嬷子--赵天梁、赵天栋)  (小廝--兴儿、隆儿、庆儿、彩哥儿,仆人--昭儿,王信、王信媳妇)  贾琮(贾赦庶子)  贾迎春(贾赦庶出)(夫--孙绍祖--指挥)  (迎春乳母,乳母儿媳--王住儿媳妇)  (丫环--司棋--王善宝的外孙女儿,丫环--绣桔、莲花儿)  (司棋婶娘--秦显家的,司棋姑舅兄弟--潘又安)  贾政(贾代善次子,工部员外郎--怀疑有误)(妾--赵姨娘)--(兄弟--赵国基)  (丫环--小鹊、小吉祥)  (妻--王夫人、妾--周姨娘,陪嫁--周瑞家的,周瑞及婿冷子兴)  (丫环--金钏儿、玉钏儿)(金钏儿、玉钏儿母--白老媳妇)  (丫环--彩云、彩霞、绣鸾、绣凤)  贾珠(贾政长子,病死)--(妻--李纨,丫环--素云、碧月)  贾兰(贾珠遗腹子)  贾元春(贾政长女,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丫环--抱琴)  贾宝玉(贾政次子)(寄名的干娘--马道婆)  (丫环--花袭人--珍珠,媚人)(袭人母及子花自芳、袭人两妹子)  (丫环--晴雯、麝月、绮霰、秋纹、碧痕、檀云、紫绡、茜雪)  (晴雯姑舅哥哥--多浑虫,多浑虫妻--多姑娘儿--灯姑娘)  (丫环--芳官--优伶之一--又名耶律雄奴、温都里那、金星玻璃)  (芳官干娘--春燕姨妈,其女--小鸩儿)  (丫环--四儿--蕙香)(丫环--佳蕙、坠儿、篆儿、春燕)  (春燕母--何婆)  (小廝--茗烟--焙茗、小廝--锄药)  (茗烟娘--老叶妈)  (小廝--扫红、墨雨、引泉、扫花、挑云、伴鹤、双瑞、双寿)  (乳母--李嬷嬷、赵嬷嬷、张嬷嬷、王嬷嬷,仆--宋嬷嬷)  (李嬷嬷子--李贵)  贾探春(贾政次女,赵姨娘女)(丫环--侍书、翠墨、艾官--优伶之一、小蝉)  (小蝉外祖母--夏婆子--黛玉丫环藕官干娘)  贾环(贾政三子、赵姨娘子)(小廝--钱槐--赵姨娘内侄)  贾敏(贾代善女)(林如海--夫--巡盐御史)  林黛玉(丫环--紫鹃--鹦哥--贾母丫环--鹦鹉)(贾雨村曾为其师)  (雪雁、春纤、藕官--优伶之一)(奶娘--王嬷嬷)  (藕官干娘--夏婆子--探春丫环小蝉的外祖母)回答人的补充 2010-04-26 09:24 红楼梦》中究竟写了多少人物, 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共四百四十八人。 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了一部《红楼梦人物谱》,共收七百二十一人,人各有传,字数长短不一,此书中又收《红楼梦》所述及的古代帝王二十三人,古人一百一十五人,后妃十八人,列女二十二人,仙女二十四人,神佛四十七人,故事人物十三人,共二百六十二人,每人略考其生平及传说。连上二者合计,共收九百八十三人。 近年,徐恭时作新统计。基础工作是:在历年阅读过程中,先以庚辰本作底本,逐回逐段地把人名材料作成札记,广览诸家表谱,相互核对,最后把人物归类。统计出:(一)宁荣两府本支:男十六人,女十一人,宁荣两府眷属女三十一人。(二)贾府本族:男三十四人,女八人。(三)贾府姻娅:男五十二人,女四十三人。(四)两府仆人:丫环七十三人,仆妇一百二十五人,男仆六十七人,小厮二十七人。(五)皇室人物:男九人,女六人。宫太监二十七人,宫女七人。(六)封爵人物:男三十七人,眷属十四人。(七)官吏:有姓名及职名冠姓的男二十六人,只有职称的三十八人,胥吏男三人。(八)社会人物:各阶层男一百零二人,女七十一人。医生男十四人,门客男十人。优伶男六人,女十七人。僧道男十七人,尼婆四十九人。连宗男四人,女四人。(九)外国人:女二人。(十)警幻天上:女十九人,男六人。总计:男四百九十五人,女四百八十人,合计:九百七十五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三十二人,无姓名称谓的二百四十三人。 有人将《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归谱如下:十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十二丫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十二儿:庆儿、昭儿、兴儿、隆儿、坠儿、喜儿、寿儿、丰儿、住儿、小舍儿、李十儿、玉柱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七尼:妙玉、智能、智通、智善、圆信、大色空、净虚。 七彩:彩屏、彩儿、彩凤、彩霞、彩鸾、彩明、彩云。 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四宝:贾宝玉、甄宝玉、薛宝钗、薛宝琴。 四薛:薛蟠、薛蝌、薛宝钗、薛宝琴。 四王:王夫人、王熙凤、王子腾、王仁。 四尤:尤老娘、尤氏、尤二姐、尤三姐。 四草辈:贾蓉、贾兰、贾芸、贾芹。 四玉辈:贾珍、贾琏、贾环、贾瑞。 四文辈:贾敬、贾赦、贾政、贾敏。 四代辈:贾代儒、贾代化、贾代修、贾代善。 四烈婢:晴雯、金钏、鸳鸯、司棋。 四清客:詹光、单聘仁、程日兴、王作梅。 四无辜:石呆子、张华、冯渊、张金哥。 四小厮:茗烟、扫红、锄药、伴鹤。 四小:小鹊、小红、小蝉、小舍儿。 四婆子:刘姥姥、马道婆、宋嬷嬷、张妈妈。 四情友:秦锺、蒋玉菡、柳湘莲、东平王。 四壮客:乌进孝、冷子兴、山子野、方椿。 四宦官:载权、夏秉忠、周太监、裘世安。 文房四宝:抱琴、司棋、侍画、入画。 四珍宝:珍珠、琥珀、玻璃、翡翠。 一主三仆:史湘云--翠缕、笑儿、篆儿。贾探春--侍画、翠墨、小蝉。贾宝玉--茗烟、袭人、晴雯。林黛玉--紫鹃、雪雁、春纤。贾惜春--入画、彩屏、彩儿。贾迎春--彩凤、彩云、彩霞。(文章原摘自香港《广角镜 要图的话看一楼的,或者看这个,不过不太清楚

一(yī)姓源出有:

第一个渊源

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的汤,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古老的商王朝缔造者子履,号成汤,字天乙,其后代子孙便取其字为姓氏,称乙氏。在成汤的支庶子孙冢,有按齿序排行者,取壹为姓氏,称壹氏,后简文为弌氏、乙氏、一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该支弌氏、乙氏、一氏同宗同源,皆尊奉成汤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

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乙弗氏部,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有乙弗氏。北魏政权入主中原后,在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乙弗氏多改为汉姓娄氏,但亦有人取原姓氏首音之汉字谐音改为一氏、乙氏,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

源于匈奴族,出自西域古匈奴奚王,属于帝王赐姓后改姓为氏。 据史籍《五代史》记载,在后唐时期,后唐明宗李嗣源(李亶,公元926~933年在位)曾赐当时库莫奚王的副使格斯齐宜为汉姓“乙”,其后代因而世称乙氏。

在该支乙氏族人冢,后有人因避难而改姓为谐音汉字“一”,后皆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

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一那娄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中有个一那娄氏部落(壹那娄氏、乙那娄氏)。在北魏王朝于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在北魏孝文帝元宏(拓拔·宏)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一那娄氏大多被改为汉姓娄氏,但亦有人取原姓氏首音之谐音汉字改为弌氏、或乙氏。弌氏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名人辈出。据记载,弌氏家族中最为显赫的人物名叫弌瑰,亦称乙瑰。北魏世宗太武帝拓跋·焘执政时期的北魏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弌瑰出任镇南将军、驸马都尉,赐爵西平公,后又出任侍中、征东将军、定州刺史,进爵为王,后又为西道都将。弌瑰逝世后,得赠太尉公,谥号为“恭”。

在古代,“弌”就是“一”的古体汉字,因此,后有弌氏、乙氏族人干脆简笔为一氏,皆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谯国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

东阳郡:即古缙州,后称婺州。西汉时期置郡,三国时期孙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再分会稽郡置东阳郡,郡治在今浙江省金华分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金华市一带。以郡在瀫水(今衢江)之东、长山之阳得名。金华设立郡府建置自此始。东阳郡属扬州,领长山(今浙江金华婺城、金东、兰溪)、乌伤(今浙江义乌)、永康、吴宁(今浙江东阳)、丰安(今浙江浦江)、太末(今浙江龙游)、新安(今浙江衢州柯城、衢县)、定阳(今浙江常山)、平昌(今浙江遂昌)九县,治设长山。南朝梁绍泰二年(丙子,公元556年)置缙州,陈天嘉三年(壬午,公元562年)撤州,东阳郡改名金华郡,郡名金华自此始。隋朝开皇十三年(癸丑,公元593年)改置婺州。故城区有婺城之称,后历为州、路、府治和专署驻地。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东阳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改东阳郡置婺州,并于信安县(今河南新安)分置衢州。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婺州为东阳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婺州,一直沿续到宋、元时期。元朝至元十三年(丙子,公元1276年)改为婺州路,元朝至正十八年(辛巳,公元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名宁越府,元朝至正二十年(癸未,公元1283年)改为金华府。明朝成化七年(辛卯,公元1471年)金华府领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八县,故有“八婺”之称。

襄阳郡:东汉朝建安十三年(戊寅,公元198年)分南郡、南阳两郡各一部份置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宜城县、当阳县、远安县等一带,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晋朝时期入为荆州治所。南北朝时期梁国置为南雍州,西魏改为襄州。隋朝时期改为襄阳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高宗李渊平定王世充后,改为襄州,因原隋朝旧名而领襄阳、安养、汉南、义清、南漳、常平六县。州置山南道行台,统交、广、安、黄、寿等二百五十七州。唐朝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撤酂州,以阴城、谷城二县来属于。唐朝武德七年(甲申,公元624年)罢行台为都督府,督襄、邓、唐、均、淅、重七州。唐朝贞观元年(丁亥,公元627年)废重州,以荆山县来属于。唐朝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废都督府。唐朝贞观八年(甲午,公元634年)废鄀州,以率道、乐乡二县来属于。又撤常平入襄阳,撤阴城入谷城,撤南津入义清,撤汉南入率道。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襄阳郡。唐朝天宝十四年(乙未,公元755年)置防御使。唐朝乾元元年(甲午,公元874年)复为襄州。唐朝上元二年(乙亥,公元675年)置襄州节度使,领襄、邓、均、房、金、商等州,自后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辖领襄阳、邓城、谷城、义清、南漳、乐乡诸县。以后襄阳为历朝郡、州、道、府之治所。

平原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期的西汉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地。东汉以后,或为国,或为郡。北魏时期废黜。隋、唐两朝曾以山东德州为平原郡,治安德,即今山东省陵县。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下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一带。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黎阳郡:西汉高祖年间设黎阳县,属冀州魏郡,这是浚县设县之始,治所在大伾山东北。王莽时改名黎蒸,东汉恢复黎阳县名。东晋永和七年(辛亥,公元351年)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晋太元十四年(己丑,公元389年)属黎阳郡,黎阳县属汲郡。北魏孝昌年间(公元523~528年)分汲郡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魏天平元年~武定八年(公元534~550年)间置黎州,辖黎阳郡。北齐废黎州,北周宣政元年(戊戌,公元578年)复置黎州,辖黎阳郡。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黎州、黎阳郡并废,黎阳县属卫州。隋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置黎州,辖黎阳县。隋大业二年(丙寅,公元606年)废黎州,黎阳县属汲郡。唐朝武德二年(乙卯,公元619年)置黎州总管府,辖殷、卫、澶、洹四州。唐武德六年(癸未,公元623年)置总管府,黎州属相州都督府。唐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废黎州,黎阳县属卫州。宋朝端拱元年(戊子,公元988年),置通利军,治所在今大伾山与紫金山之间,辖黎阳县。宋天圣元年(癸亥,公元1023年)改安利军,治所迁至浮丘山西。宋熙宁三年(庚戌,公元1070年)废军,黎阳县属卫州。宋元佑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复置通利军,辖黎阳县。宋政和五年(乙未,公元1115年)军升为浚州,治所在浮丘山巅,辖黎阳县。金国皇统八年(戊子,公元1148年)改浚州为通州。金天德三年(辛卯,公元1151年)复名浚州。明朝洪武三年(庚戌,公元1370年)农历4月,降州为县,始称浚县,治所迁至浮丘山东北平坡。清朝顺治元年(甲申,)浚县属大名府,清雍正三年(乙巳,公元1725年)改属卫辉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3月,废府设道,浚县属河北道。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废道改行署。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改属第十三行署。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年)秋,浚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属冀鲁豫边区行署。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7月,民国浚县政府改属第四行署。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5月,浚县全境解放。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浚县民主政府改为浚县人民政府,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11月15日撤销平原省。12月1日,浚县改属河南省安阳专署。1958年4月18日,撤销安阳专区,浚县划归新乡专区。1961年12月19日,恢复安阳专属,浚县归安阳专署。1970年安阳专区改为安阳地区。1983年10月撤销安阳地区,改设安阳、濮阳两个市,浚县属安阳市。1986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将浚县划归鹤壁市。1986年,浚县辖10乡1镇,即城关乡、善堂乡、王庄乡、屯子乡、白寺乡、钜桥乡、大赉店乡、卫贤乡、小河乡、新镇乡和城关镇。1992年4月24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复,撤销善堂乡、大赉店乡,设立善堂镇、大赉店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行政区域不变。1995年6月12日,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新镇乡、小河乡,设立新镇镇、小河镇。1997年7月15日,省政府批准,将浚县大赉店镇划入鹤壁市郊区。1997年12月29日,屯子乡撤乡建镇。1998年10月8日,钜桥乡撤乡建镇。2000年末,浚县辖六镇四乡,即城关镇、善堂镇、屯子镇、钜桥镇、新镇镇、小河镇和城关乡、王庄乡、白寺乡、卫贤乡。

平阳郡:亦称临汾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汉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与平阳县合并,设置为平阳郡,治所亦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其时辖地在今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境内为司州平阳郡,辖十县。西晋时期仍为平阳郡,辖十二县。西晋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刘渊自蒲子城(隰县)迁都平阳,称帝建汉,境内属之。东晋时先后属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时境内为东雍州,辖七郡二十县;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筑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因魏刑白马祭祀天地神灵筑城而名。北魏孝昌二年(丙午,公元526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阳故城(刘村);北魏建义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称晋州,移治自马城,与郡县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称平阳,是“邹鲁圣地”,为中国儒学发源地。夏王朝时期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时期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 谯国堂:以望立堂,亦称谯郡堂。

东阳堂:以望立堂。

襄阳堂:以望立堂。

平原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黎阳堂:以望立堂。

平阳堂:以望立堂。

贾府旁支:

贾代儒(司贾家私塾)(孙--贾瑞)

贾琼母(贾琼--子,四姐儿--女)

贾王扁之母(贾王扁--子,喜鸾--女)

娄氏(贾菌--子)

周氏(贾芹--子,)

五嫂子(贾芸--子,五嫂子的兄弟--卜世仁)

贾璜(妻--金氏,金氏嫂--胡氏,胡氏子--金荣)

贾府宗族:

贾敕,贾效,贾敦,贾衍,贾珖,贾璎,贾琛,贾璘,贾菖,

贾菱,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菌,贾芝,

贾荇,贾芷;

贾氏族亲:香怜,玉爱

宁国府:

贾演(宁国公)--焦大(奴,老仆)--来(赖)升(宁国府总管,来升媳妇)

乌进孝(黑山村)--俞禄(小总管,张财家的,丫环--万儿,兴儿)

贾代化(贾演子,神威将军)

贾敷(贾代化长子)(无情节)

贾敬(贾代化次子,进士)

贾珍(贾敬子,威烈将军)(妾--佩凤,携鸾)

(妻--尤氏,尤氏继母--尤老娘,丫环--茄官--优伶之一)

(丫环--银蝶、文花、炒豆儿,小厮--喜儿、寿儿)

(尤二姐--贾链私房妾--吞金自尽)

(仆--鲍二、鲍二家的,丫环--善姐)

(尤三姐--未婚自杀)--柳湘莲(仕子,小厮--杏奴)

贾蓉(贾珍庶子,五品龙禁尉)(后续弦)

(妻--秦可卿,丫环--瑞珠,宝珠)--(秦业--养父--营膳郎)

秦钟(秦业养子,秦可卿之弟)

(智能儿--水月庵小尼姑,智能儿师父--水月庵净虚)

(净虚徒弟--智善、智通)

贾蔷(贾珍养子)--龄官(贾府十二优伶之一)

贾惜春(贾敬女,出家)(丫环--入画、彩屏、彩儿--彩儿的娘)

史家:

史侯(保龄侯尚书令)

史侯女--贾母(荣国公子妻,丈夫--贾代善)

史侯子(三子中有二子为侯,保龄侯史鼐,忠靖侯史鼎)

史湘云(父非侯,丫环--翠缕--缕儿,葵官--优伶之一--韦大英)

(奶妈--周奶奶,丈夫--卫若兰)

王家:

王公(都太尉统制县伯)

子(王公连宗宗侄--王成父)

(王成,子--王狗儿,子妻--刘氏--刘氏母--刘姥姥)

(孙子--王板儿,孙女--王青儿)

长子(王公孙)

(王仁--子,王熙凤--女--贾链妻--王夫人的侄女、侄媳)

王子腾(王公孙,京营节度史,九省都检点)

(婿--保宁侯之子)

王夫人(王公孙女)--(贾政妻,王熙凤的姑妈)

薛姨妈(王公孙女)--(薛公孙妻,薛宝钗、薛蟠母,王夫人、王子腾妹)

薛家:

薛公(紫嶶舍人)

子--子(薛公孙一)

薛蝌(子)(妻--邢岫烟--邢夫人侄女,丫环--篆儿)

薛宝琴(女)(丈夫--梅翰林之子,丫环--小螺,豆官--优伶之一)

子(薛公孙二)--(妻--薛姨妈,当铺总管--张德辉)

薛宝钗(女,贾宝玉妻)

(丫环-莺儿-黄金莺,文杏,蕊管-优伶之一,莺儿母)

薛蟠(子)(妻--夏金桂,丫环--宝蟾,小舍儿)

(夏母--夏奶奶,乳父--老苍头)

(妾--香菱--甄英莲--秋菱,丫环--臻儿)

(香菱父--甄士隐)

(香菱母--封氏,封氏父--封肃--后接济贾雨村)

荣国府:

贾源(荣国公)--赖大的母亲--赖嬷嬷,荣府总管--赖大--赖大家的

(赖大子--赖尚荣--州县官)

(柳二媳妇的妹子,厨房中柳二媳妇,柳二女-五儿)

(荣国府其他仆役:来兴、单大良、单大良家的--单大娘)

(吴兴登、吴兴登媳妇,戴良、钱华、余信、余信家的)

(王荣、张若锦、赵亦华,钱启吴兴家的、郑华家的)

(来喜家的、王兴媳妇、郑好时媳妇、张材家的、老祝妈)

(老田妈,丫环--喜儿--非贾珍处小厮)

(丫环--可人、彩鸾、靛儿、良儿)

(宝官、玉官、药官--优伶之三)

拢翠庵妙玉

贾雨村(连宗宗侄)(怀疑有误--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

(原黛玉家师)(后续弦杏娇--封肃丫环)

贾代善(荣国公子)(妻--贾母)--(三子:贾赦,贾政,贾敏--女)

(丫环--鸳鸯,鸳鸯父--金彩,金彩子--金文翔及媳妇)

(丫环--鹦鹉、琥珀、翡翠、玻璃、珍珠--非袭人)

(丫环--文官--优伶之一,丫环--傻大姐--傻大姐的娘)

贾赦(贾代善长子,一等将军)(妻--邢夫人)--(邢夫人胞弟--邢德全)

(邢夫人兄嫂--邢忠夫妇,邢忠女儿--邢岫烟)

(妾--嫣红、翠云,丫环--娇红、秋桐)

(陪房--费婆子、王善保家的)

贾链(贾赦庶子、同知) (妻--王熙凤)(女儿--巧姐)

(仆--来旺儿及媳妇)

(来旺儿儿媳--彩霞--贾政妾周姨娘丫环)

(妾--秋桐--邢夫人丫环)(丫环--平儿、丰儿、小红-红儿-林红玉)

(林红玉父--林之孝--总管,林之孝家的)

(乳母--赵嬷嬷)

(赵嬷嬷子--赵天梁、赵天栋)

(小厮--兴儿、隆儿、庆儿、彩哥儿,仆人--昭儿,王信、王信媳妇)

贾琮(贾赦庶子)

贾迎春(贾赦庶出)(夫--孙绍祖--指挥)

(迎春乳母,乳母儿媳--王住儿媳妇)

1姓氏娄不是起源于姓氏姜。

2娄中国姓氏之一,读音lou,现分布较为广泛。

娄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9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25位;且其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的行列。

娄姓两个主要源流分别为:一,远祖始于周代,是古代帝王颛顼之后。二,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后代。大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传至第五王为少康。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先代贤王的后裔,把少康的后裔东楼公封于杞(今河南省杞县),遂为杞国。春秋时,杞国在周围大国的压力下被迫东迁,后来定居于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市东北)。杞君有一支子孙封在娄邑(今山东省诸城市西南),遂以地名为姓。

3姜姓源出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秦汉时,姜姓以关东大族向西迁徙充实关中,之后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如今姜姓广泛分布于中、朝、韩、菲、泰和印尼等国。

姜姓在《百家姓》排第32,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60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4%。据考证,从齐国第一代国君姜太公起到现在,共有102个姓氏由姜姓繁衍而来,包括吕、许、谢、纪、丘、卢等64个单姓和淳于、东郭、高堂、子雅、雍门、公牛等38个复姓。

山东安丘娄氏族谱,著者待考,宋天禧年间(公元1017~102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宁乡娄氏族谱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娄显梁主修,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注:始祖为[唐]娄师德;始迁祖为[明]娄仁庆。

湖南湘潭中湘娄氏三修历牒,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浙江仙居戴砇娄氏宗谱八卷,(清)娄振声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注:始迁祖为[宋]娄世瘅。

浙江绍兴天乐娄氏宗谱十四卷:(清)娄世传等编,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始祖为[元]娄瀚;先祖为娄文冕;始迁祖为娄元十。

湖南浏沩娄氏合修族谱二十九卷,娄立騊等编,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注:始祖为[元]娄时逊;先祖为[明]娄景衡、娄景隆、娄景和;始迁祖为[明]娄景誉、娄景华。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刘为华人第四大姓。起源有三; 

①源出于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河北唐县),后代称刘氏。 

②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孙子士会在晋国任士师,晋襄公死后,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因晋国国内有变故而留在秦国,其后世取姓刘(即“留”之意)。 

③源出于姬姓。春秋时,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县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劈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刘氏你帝400多年;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两代称帝43年;南北朝刘裕建立宋,历时60年;元末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中国276年。可见刘氏善于建基立业。

刘姓家族较复杂 组成分子达五群 

这个家族,组织情形也比较复杂。据考证,他们的组成分子至少有以下的五群——滞帝之裔、王季(周文王之父)之裔、娄氏之改姓、项氏之改姓及匈奴之改姓。 

关于刘姓的得姓经纬,有一部《泰和刘氏先得录》的序文,记述得最为清楚:“惟刘姓出自祁,其后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事夏孔甲为御龙氏,子孙在商更为豕韦氏,又更为唐杜氏,至周又更为杜氏,杜氏生士荐为士师,因官命氏,又更为士氏,至晋,士会入秦,虽复归于晋,而子孙留秦者,遂稽刘累之名别姓刘氏,此得姓之所始。” 

距今4000多年前的圣君唐尧,大家都知道是“五帝”之一帝喾之后,乃是黄帝的姬姓子孙。因此,追本溯源,的刘姓家族,很显然也是最为道地的黄帝子孙。 

另外,在黄帝的其他子孙之中,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也还有一支以刘为姓的。该书指出:“周大夫食采于刘亦为刘氏,康公、献公,其后也”,而这项文献所谓“周大夫”,经过历来许多学者的考据,已知为周文王之父周太王的后裔,在周成王的时候,被封于刘邑,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偃师县西南的地方。换言之,这一支源自周太王的刘氏,是发于源河南。 

那么,上述源自帝尧的刘氏,最初又是发源于何处?《通志氏族略》上记载:“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就明白指出了这一支刘氏的老家是在现在的河北省唐县。 

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是出身于源自帝尧的那一支。据考证,这一支刘氏,初期是繁衍于现在的陕西、甘肃一带,到了公元前300年前,也就是周朝赧王的时代,开始向河南及江苏播迁。其中,辗转迁移到江苏丰、沛之地的子孙当中,有一位叫作刘端的人,生了4个儿子,依次为伯、仲、邦、交。老三刘邦,就是后来白手起家登上皇帝宝座的汉朝开国之主刘邦。 

刘邦以一介平民东征西讨地打下了天下之后,很快地分封同姓于各地。于是,其后支派繁衍,很自然地到处为刘氏家族札下稳固的基础,形成了2000多年以来刘氏在每一处地方的盛况。据说,有汉一代,刘氏的皇亲国戚是分布于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地。到了第16世纪的明、清之际,刘氏的繁衍中心已增至25处,大致就是《中华姓府》一书所详列的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堂、高密、竟陵、长沙、河南等地。

红楼梦中荣宁二府的家谱

这个是贾家的贾府旁支:  贾代儒(司贾家私塾)(孙--贾瑞)  贾琼母(贾琼--子,四姐儿--女)  贾王扁之母(贾王扁--子,喜鸾--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