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岗竹园祠堂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2收藏

河岗竹园祠堂历史,第1张

1家族祠堂的宗祠历史

中国古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最能体现这种等级差距的是对祖先的祭祀上。宗祠是宗家血脉所系,也是宗家盛衰的标志。因此历代帝王将相都将宗祠看作国家权利的象征,统治人民的支柱。所以建造宗祠是皇室的特权。祠堂的出现,与家庙,神庙有极大的联系。中国最大的家庙当属皇帝家的太庙,其次是各诸侯,王公的宗庙,这是按照《周礼》的规定,一级一级下来,到了士大夫,还有资格建家庙,普通庶民就没资格建家庙,只能路祭。民间的祠堂是从西汉开始出现并逐渐兴起的,汉代祠堂是建筑在墓前的祭祀场所,祠堂多为石质,又称石室。此后数代由于等级制度的禁锢,有资格拥有宗祠的人依然寥寥无几。中国允许民间建立宗祠始于1536年,明代嘉靖皇帝允许民间“联宗立庙”诏令的颁布,民间建立宗祠终于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从此,宗祠与家谱一起成为家族最重要的象征。

2全国唯一的岳飞生祠有着怎样的历史呢

靖江生祠镇岳庙原称“岳王生祠堂”,俗称岳王庙,建于岳飞在世之时,为天下最早,故有“天下第一岳飞庙”之说。

《宋史》记载: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诏飞退守通、泰,有旨可守即守,如不可,但于沙洲保护百姓,伺机掩击。飞以泰无险可恃,退保紫墟,战于南霸桥,大败金兵,渡百姓于沙上,飞于精骑二百殿护,金兵不敢近。

”这里的通,指南通;泰,指泰州,而沙洲、沙上就是指靖江了,百姓就是跟随岳飞的难民。 南宋年间,金兵进犯中原,岳飞时任军队的元帅,率兵抵抗。

岳飞率领的军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可南宋王朝采取卖国求荣的政策,要与金兵媾和,一天之内连发12道金牌命令岳飞班师回临安(今杭州),无可奈何的岳飞只好率兵南回。

当地百姓依依不舍,紧随岳飞军队后退,一直退到扬子江畔的靖江地区驻扎营寨。此时的岳飞忧国忧民,寝食难安。

一天,当他忙到深夜,踱出帐篷,看到孤山地区这块土地有山有港,濒临长江,平畴百里,这里开垦后适宜植桑种粮,可建成一处鱼米之乡。拂晓,岳飞召集老百姓,说:你们就不要随我渡江了,“沙洲”是块好地方,你们就此生息吧,“我愿沙洲八百年无水灾,八百年无旱灾,八百年无兵灾”。

岳飞的话鼓励众百姓安居下来。老百姓送岳飞到港边一座桥头才不得不停住了脚步,目送岳飞远影消失。

这座桥后被命名为“望岳桥”。后来,老百姓为怀念岳飞,就在望岳桥旁建起了一座祠堂,曰“岳王生祠堂”供奉岳飞长生牌位,后人亦称“武穆王生祠堂”。

1968年,岳王庙重修,赵朴初先生题书为“岳忠武穆生祠堂”。 庙为全宋式结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气势雄伟,蔚为壮观。

庙内岳飞塑像栩栩如生,其英武神态中隐有一丝抹不去的苦思与忧戚,据说这是全国唯一一座带有忧戚神态的岳飞塑像。当年,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于大理寺狱。

消息传到马驮沙(靖江古名马驮沙),靖江人民纷纷走上昔日送别岳飞的桥上,遥望江南,思绪万千,于是“望岳桥”又改名为“思岳桥”。

3肇庆高要河台对田陈氏宗祠历史

陈氏宗祠简介

据村中老人说,对田村的陈氏宗祠始建于清代中后期。是一座中国祠堂建筑,位于肇庆市高要区河台镇对田村,该祠坐南朝北,依中轴线渐次排列有照璧、天井、大殿及后厅、大戏台等建筑,大殿前有回廊,两侧有厢房。其整体结构保存较为完整,是一座具有浓郁的广东地方特色的艺术建筑群。

陈氏宗祠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和彩绘等装饰艺术。其题材广泛、造型生动、色彩丰富、技艺精湛,雕刻技法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相互映托,在庄重淡雅中透出富丽堂皇,是一座民间装饰艺术的璀璨殿堂。

可惜,自2005年集资修缮后,由于年久失修,几十年来,历经战乱等人为性毁坏,加上多年的风吹雨蚀,墙皮剥落,飞檐损坏,屋面漏水,白蚁侵蚀,村集体经济薄弱和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等原因,宗祠面将临毁坏的可能。现急需筹资重修陈氏宗祠,希望陈氏宗亲看到此文后,能集思广益,集腋成裘,慷慨乐助,让这座艺术瑰宝早日重放光彩。

4长沙许家老祠堂的历史是什么

过新桥社区集镇,过常新桥后左转,沿河上溯500多米,即见常家祠堂。该祠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9),为常氏家族的一支从衡阳迁居长沙后所建。祠堂早些年为常新学校,现为新桥村部所在地,办公室空无一人,祠堂里面也是空荡荡的。

常家祠堂,青砖封火墙,硬山顶,大堂内原悬挂有清大臣常大淳的肖像。祠堂总长598米,宽48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祠堂面对白沙河,后依低山,面阔七间,进深三栋,各栋顺地势逐渐抬高,沿中轴线依次为大门、前厅、天井、中厅、戏台、上厅,全由花岗石柱头支撑,气势恢宏。大门有三,均由花岗石作框架,今左、右两门已封。门廊前有花岗石阶级,中厅宽大,戏台、天井等由花岗石砌边,两侧有厢房、天井,宽敞古朴。

常大淳(1794-1853),号南陔,湖南衡阳人,明朝开国将军常遇春之后,道光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安徽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浙江巡抚等。咸丰二年(1852)任湖北巡抚期间,为防扼太平军入鄂,加强水陆设施,招募水军,不遗余力。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克武昌后,投井自殉。诏赠总督,谥文节。

5大岭村的发展历史

大岭是典型的岭南古村落,现保存较完好的岭南风格建筑群约9000平方米,这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是难得一见的。大岭村背依菩山;三面环玉带河,各式古石桥跨于河上;古塔立于村西南角;祠堂、门楼、牌坊、麻石巷、古树、蚝壳墙等在村中皆可见。

大岭村的显宗祠门前有两个石鼓墩,其上均镌刻着垂卷发、紧身衣、束马裤、高皮靴、佩长剑的西洋人,村中老人指出,该村在明代已有人任礼部主客清吏司郎,返乡时就在祠堂外立了“送财洋童子”。

6胡氏宗祠的历史文化

宗祠文化

宗祠文化具有自身的特色和特殊作用。它是古代民间建筑专家的杰作、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有些宗祠建筑具有“天人合一”、人文与生态和谐统一之功。

从内涵作用看,绩溪古宗祠通过纪念祖先、弘扬祖德这个机制,又成为古近代社会农村团结人、教育人、培养人的学校,成为推动村落社会公建公益事业建设的组织者。一是知根知源,凝聚本族。二是引导修德,正人正已。绩溪古宗祠文化突出的地方在于:许多立在宗祠、写在族谱中的“族规”、“家训”,都是教育子孙注意社会公德、家庭道德、从政官德、经商道德等等的修炼。提倡以孝事亲、以诚待人、以信为本、以忍处世。可以说,宗祠是古代落实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从所提倡的道德内容看,不少东西在今天仍不失为值得传承、弘扬的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不相悖。三是培育人才,耀祖光宗。在古代,绩溪有“两多”:为官者多,商贩者多。这应当归结于古宗祠文化的作用。在祭祖“拜图”时,准入祠堂者除长辈外,得需有功名者,明显鼓励读书,鼓励成才,鼓励建树功名以光宗耀祖,这样自然人才济济,龙川胡氏宗祠就是典型代表。龙川村在历史上先后出了20位进士和举人。

胡氏文化

绩溪龙川胡氏,于东晋年间由中原世家大族迁居于此,聚族而居。自宋以后,受徽文化熏陶,家族崇尚儒学,重视教育,耕读相伴,贾儒并举,族人多知书达理,厚积薄发,代有人才。仅在明代,家族中就出了10多为进士,被称之为的“进士村”。其中有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中戊戌科进士、官至太子少保和南京户部尚书的胡富,还有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戊戌科进士、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的胡宗宪。龙川胡氏家族在医学、商业领域也多有建树。

龙川传说

龙川是坑口村的古称。村前有龙须山,村中有一条小溪(称川)穿村而过,古称龙川。后人认为小溪(又称坑)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龙可以畅溪,故改为坑口。这个传说至今仍在百姓中流传。

副祠传说

据传说,龙川是船形,全村清一色胡姓,而船在大海行驶如没有铁锚就无法停航靠港,故从外村请来一位丁姓住此护祠,丁姓好比铁锚把大船钉住就稳当了。但这家丁姓16代中代代单传却是一个“谜”。古祠的“谜”,又何止一个。古祠大修之后距今400多年,可找不到一只蜘蛛。有人说,古祠选用优质木料有关,也有的说,关键是古祠地处风水宝地的缘故。

7英德彭家祠的历史

在一座高三十五米左右的山上,整个村落依山而建,共分三层,仅北面有一条石阶路出入,每层均只有一个小门可通往上层,其余三面全是悬崖峭壁,凸现了建筑的防御功能。它就是英德市黄花镇(原明迳镇)坑坝村的彭家祠,位于清远市着力打造的五条旅游热线之一———英西奇特峰林走廊风景区内。从远处粗略看,有点像布达拉宫,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小 ”。

彭家祠其实是当地彭姓人家的祖祠堂,座南朝北,整个建筑封闭,自成一体。房屋从山脚至山顶共分三层,除了北面一条平均宽约一米半、用石灰石打制成条铺至顶层的石阶路,其余三面均是悬崖峭壁。

这个古村落共分三个层次。首层建有房屋五栋,座南朝北三栋,东西两边各一栋,房屋用不规划的石灰石作基础起砌至三米高,再上用青砖,然后接砌泥砖,顶部均盖普通青瓦。大门用花岗岩石砌,门楣上楷书阴刻“明义知方”四个大字,其上绘有三星图、花开富贵图、松鹤延年图(1991年重画);大门两侧各有一个了望窗口。

拾级而上到了二层,二层为书堂。共有房舍五间,中间为厅,厅内檐壁下有山水人物画和古诗词壁画等。书堂外建筑了一栋矮小的平房。中间为天井,天井两旁各有一个金鱼池(已毁),天井侧的三面墙上分别用灰浆雕刻梅花、菊花、人物等图案,浮雕下有一只用泥胚烧制未施釉的大花窗。这一层的左边还设有哨楼和炮楼。

最顶层为彭氏宗祠,建筑风格为硬山顶配火锅耳风火墙,与首层一样,房舍五栋,座南朝北三栋,东西各一栋。首栋大门门楣上有一匾,上写“驰封中宪大夫”,落款为“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二栋为祠堂,檐壁部分有壁画或灰浆抹雕花草图案。这一层的围墙用青砖或砖石混砖,上面有多个了望眼。

从建筑结构上看,彭家祠凸现了极强的防御功能。据陶人杰(时为英德县知县)为彭珠光、彭宝光、彭应能立的匾额记载:在甲寅(公元1854年)之秋,明迳(现黄花)一带土匪猖獗,闹得百姓不得安宁。彭氏兄弟自告奋勇,配合官兵剿匪有功。陶人杰为表彰彭氏兄弟,特授“明义方知”匾额。

有专家认为,目前在英德境内,建在山上凸现防御功能的祠堂绝无仅有。它对研究该市古代建筑和如何防御外来侵略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995年12月,彭家祠被列为“英德市文物保护单位”。

8庄子祠的历史传说

庄子祠始建于宋元丰元年(1078),当时蒙城县令、秘书丞王竞,有感于一千多年来,庄子的家乡竟没有给庄子建一个纪念的地方,于是多方筹款,为庄子建祠,并请好友苏轼撰文纪念。

苏轼撰写了《庄子祠堂记》,文曰:"庄子蒙人也,尝为蒙漆园吏。没千余岁而蒙未有祠之者,县令、秘书丞竞始作祠,求文以为记……。"此祠堂建于涡河北岸旧县衙东漆园故址中,主要建筑有逍遥堂、梦蝶楼、观鱼台等。每年祭祀,从未间断。《庄子祠堂记》收在《苏东坡全集》中。

这里有一个问题,即为什么一千年后庄子故里蒙城才给庄子建祠呢?

大家知道,庄子生活在战国末年,死后80年(206)即开始了西汉统治。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虽向道,但求的是黄老养生长寿之术,政治上仍尊儒。东汉末,道教盛行,老子的地位被道教确立,庄子虽然也被道教追封为教主,但地位远不及老子。魏晋时期,庄子以其超俗的人生观、玄妙的宇宙观和虚无的人生观,受到当时玄学的追捧,名声大振,但由于社会的动荡,为名人建祠尚未形成风气,因而也不曾有人建庄子的纪念场所。唐代只祭老子,不祭庄子。宋真宗(998--1022)崇道,全国大兴建道教活动场所之风,宋神宗(1068--1078)元丰八年(1078),神宗过世,神宗的母亲高太后因其孙哲宗年幼,而垂帘听政。高太后是蒙城小涧人,聪明的县令王竟,此时建庄子祠,既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当时的社会风尚,更有向高太后表示效忠和庆贺的含义。

9家族祠堂的祠堂文化

常州著名文史专家、常州祠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之光说,祠堂有五大功能:一是尊祖敬宗,纪念祖先的场所,发扬祖先的爱国主义,艰苦创业的精神;二是寻根问祖,接待来访,联络宗亲的场所,加强民族团结,发扬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三是道德教育的基地,通过祠堂文化内涵,匾额、楹联、碑记,以及族规家训,如爱国、孝悌、敬业、诚信、友善,勤劳、俭朴等道德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等,发扬文明道德、和谐友好新风尚;四是陈列书画,阅读书报,增进知识,联络感情,增进宗亲邻里情谊,喝茶聊天休闲,发扬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的作用;五是民俗文化、民间收藏的陈列馆,收藏陈列旧宗谱、旧碑记、旧石器、旧家具、旧农具,是新旧历史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修缮祠堂的工作刻不容缓。

彭家村是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60121100205,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60121。邮政编码为330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91,车牌号码为赣A。彭家村与府前路社区、向阳路社区、公园路社区、南井路社区、农贸街社区、莲南社区、斗柏路社区、莲垦社区、莲塘镇体育馆社区、定岗社区、澄湖西路社区、南农社区、莲武路社区、昌南客运站社区、王家社区、澄湖北路社区、手拖社区、小蓝社区、玺园社区、康莲路社区、澄湖中路社区、莲水巷社区、正荣大湖社区、城南路社区、莲安南路社区、彭家社区、富锦社区、澄碧湖社区、正荣南岸社区、莲西路社区、振兴路社区、莲塘村、斗门村、定岗村、王家村、小蓝村、墨山村、埂头村、街上村相邻。

彭家村附近有莲塘革命烈士纪念塔、墨山邓氏宗祠、墨山村民居、凤凰沟风景区、江西国鸿生态园等旅游景点,有金乔花卉苗木、黄氏肚包鸡、罗汉狗肉、水库团鱼、鄱阳湖狮子头等特产。

三万有余。

1、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无量山镇卫国村委会二铺地有彭氏一门三百多人。

2、云南省昭通市彝良系彭家社组。小草坝镇,师奭房,全族约一万九千多。

3、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富乐镇天水村彭姓。

彭州旅游景点有哪些景点

有丹景山、宝山旅游景区、九峰山风景名胜区等。

一、丹景山

丹景山位于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镇(古九陇),距成都西北50公里,海拔1147米,境内山川形势奇异,文物、古迹众多。素有“丹岳岱宗”,“古唐胜迹”,“丹景第一”之称。

丹景山为中国天彭牡丹的发源地,宋代尤其南宋时期,花特盛,与洛阳、菏泽齐名。丹景山是龙门山前沿景区,以牡丹文化、宗教文化和古彭蜀文化著称于世。自唐代开始大规模种植牡丹,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花特盛,与洛阳齐名。

二、宝山旅游景区

宝山旅游景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景区地处神奇的北纬30°,一个地球上最神奇的纬度带,海拔1000米-4300米,背抵龙门山脉,依傍湔江流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奇妙宝山,年均温仅157℃,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风光秀美,舒适宜人。

三、九峰山风景名胜区

九峰山位于彭州西北部的大宝乡境内,距成都市约97公里,海拔3315多米,乃彭州诸山之冠,神圣奥妙之区,道佛共享之地。由九峰山、银厂沟和丹景山三个景区组成。峰顶有明代天启年间始建的雷音寺。

晴天可观日出、云海、佛光,阴天可见“瀑布云”奇观。主要开发了东北麓景观较集中的银厂沟景区。

彭州周边有什么旅游景点?

彭州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

丹景山

丹景山位于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镇(古九陇),距成都西北50公里,海拔1147米,境内山川形势奇异,文物、古迹众多。素有“丹岳岱宗”,“古唐胜迹”,“丹景第一”之称。为中国天彭牡丹的发源地,宋代尤其南宋时期,花特盛,与洛阳、菏泽齐名。

银厂沟

银厂沟是龙门山大峡谷景区的精华,高峻的峰峦峭立云天,幽深的峡谷纵横交错。激流奔腾,峭壁如削,以悬桥栈道,峡谷怪石、飞瀑彩虹著称。

白鹿古镇

于四川省成都彭州市的白鹿古镇曾有“小成都”之称,是四川省的十大古镇之一。规划区内共有瓦房 180余间,大都沿河修建,南北长,东西短,形似甘薯,又似船形。全街东、南、西、北四栅子门俱全。镇中一条水渠穿街而过,并且,在正街与油房街的交会处聚成一汪水面,下面蕴藏着一个涌泉,水温冬暖夏凉。

白鹿上书院

白鹿上书院有一所历经百年沧桑的天主教神哲学院--“圣母领报修院”,简称“领报修院”,当地人称为上书院。

彭山有哪些旅游景点

彭山有以下旅游景点:

1、彭祖山

位于彭山区江口镇,古称彭蒙山、彭亡山、彭女山,因八百寿星商贤大夫彭祖和其女儿在此生息而得名。彭祖山海拔高度608米,相对高度158米,绿化面积超过90%,是中华养生文化发祥地,景区内仍完好保存有彭祖祠、彭祖墓、彭祖炼丹洞、玉女洞、拜谒石等历史遗迹。

2、李密故里

位于彭山区保胜乡龙安村,四面环山,是晋朝汉中太守李密故居,有龙洞奇观、唐代摩岸造像、龙门寺庙、龙谭春雨等人文自然景观。

3、江口汉崖墓

简称江口崖墓,是汉崖墓最集中的地区,共发现了5003座,实属国内罕见。岩墓大多凿于府河与岷江岸边的石崖上,结构分单室、双室、三室等多种类型,它不仅是古代建筑艺术、古代雕塑艺术文物宝库,也是研究古代政治、文化、经济、军事、民俗等方面的宝贵实物资料。

4、象耳寺

位于彭山区锦江乡象耳村,在距县城以北十五公里象耳山中。"象耳"旁有一岩约十丈余宽,上刻"象耳"二字,字径约二尺余。寺周有象鼻山、象耳山。寺前太白湖,主叉道总计长达10华里以上。

5、香山仙洞

在新津区梨花溪景区与彭山交界处,位于新津区南诸峰之油罐顶,与彭山区境相通。有一流洞,又名刘洞,或曰香山仙洞。据地质学家考证,该洞形成于亿万年前,属天然溶洞。洞曲折多变,除光怪陆离,意象纷呈之钟乳石景区外,尚有深潭、石岛错杂其间。

济南郊区旅游景点介绍

济南郊区旅游景点介绍

彭家峪水库

距济南约55公里。路线: 走锦绣川水库向西到西营,过西营桥向南直走,翻过长城岭即到,路近难走约45公路; 走仲宫柳埠上长城岭, 到黄前水库东拐到上港再到彭家屿。

小岸门水库

距济南约60公里。路线: 走仲宫柳埠上长城岭, 到黄前水库东拐到上港再到小岸门。

桃壳水库

距济南约40公里。路线: 走仲宫柳埠到四门塔, 向南拐弯直走。

曲里屿水库

距济南约35公里。路线: 走仲宫柳埠到四门塔, 向北拐弯既到。

玉符河漂流

地处济南南部山区卧虎山水库下游的,玉符河是锦阳川、锦绣川、锦云川汇集而成,上游连通济南南部风景区,源远流长,水量充足,环境幽雅,风光秀丽,山水相间,空气清新,河两岸树木茅密,郁郁葱葱是极好的天然氧吧、漂流起点距市区公有8公里,乡间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是您休闲娱乐、外出郊游的首选之地。漂流60元会员50元 ,济南市党家庄镇宅科村至土屋村(卧虎山水库下游15公里)济南可以从市内乘K65 K67 88路到大涧沟南下车;或做21路到终点下车 。

锦屏山

位于章丘市文祖镇与垛庄镇交界处,章丘市区南十二公里处,总面积约二十五平方公里,海拨近400米。山上松柏如海,苍翠如锦绣,横亘如画屏,“锦屏”一名即由此而得。锦屏山山顶平整,所以又名平顶山。锦屏山风景区,主峰海拔高度5635米,是东岳泰山的一支,素有“小泰山”之称。门票30元会员25元济南东南55公里解放桥或甸柳庄乘坐到章丘文祖汽车。

龙洞

在济南近郊东南15公里处的龙洞山上。相传,唐尧时,有孽龙在此兴风作浪,造成水患,大禹治水,前来捉拿,孽龙钻山逃遁至今留下深洞。故此山又称禹登山。这里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至宋代就成为游览胜地。清代著名学者孙星衍咏诗赞曰“我游龙洞惊奇绝,画不成图口难说”。该景区包括龙洞山、佛峪、马蹄峪。在济南乘62路115路公交车到龙洞路下,向南即到;自驾车从经十路向东,自龙洞路向南。门票10元

蟠龙山森林公园

是在济南市历城区黑峪林场的基础上规划设立的。该公园总面积5397公顷,距济南市区23公里,交通便利,园内山峦起伏,植被丰富,林木覆盖率达985%,一年四季峰青峦秀,绿意盎然。距济南市区23公里,济南从洪楼乘历城3路公交车到彩龙路口下车,往西行05公里票价3元;自驾车从经十路往东走走济王公路,前行23公里,在加油站处往南即是。蟠龙山门票36元/会员价30元。

锦云川乐园

位于济南南部山区高而乡,东临锦绣川、四门塔,南临药乡森林公园,从市区前往约需30分钟即可到达。该乐园为极限运动游乐园,山体险峻,风景秀丽。围绕水库,兴建了国内较先进的极限运动等游乐项目。包括高空蹦极、欧式蹦极、攀岩、滑翔翼、溜索、彩弹搏击、快艇、电瓶船、水上自行车、飞天自行车等,是一处集休闲、观光、旅游、游乐为一体的新建游乐园。门票:10元/人。

彭州一日游最佳景点推荐

彭州一日游最佳景点推荐:

一、回龙沟

离成都最近的冰瀑奇观,回龙沟是个冬夏都适合去玩的地方。夏天避暑,冬天去看冰天雪地。沟内小河的水量都还不小,遇到断层水流喷涌而出,很壮观。但在平缓处也有平静的小潭可以耍水。沟内随处可见地震和泥石流的痕迹,路况复杂要注意安全。

二、宝山村

宝山村的地理位置很好,离龙门山、回龙沟和白水河都很近。所以不少人选择在这里度假或长住。配套设施很完善,夏天耍水冬天泡温泉,高兴了还能打个高尔夫,饭后逛逛农业观光园。

三、龙门山

龙门山的地质构造非常奇特,某种程度来讲,它和阿尔卑斯山很像,因为都有许多飞来峰和古冰川遗迹。传说治水英雄大禹就诞生在这里。

四、汉江燕翔洞生态旅游景区

汉江燕翔洞生态旅游景区,位于石泉境内。有燕翔洞天、熨斗古镇、灵雀禅寺、汉江三峡等景点,还有很多当地很 多特色吃的,如:蒸盆子、无筋白菜、鼓气馍、干菜、腊肉、五香豆干等原生态美食。

五、彭州丹景山风景区

丹景山以丰富的古蜀文化、宗教文化和牡丹文化著称,素有“丹岳岱宗”、“古唐胜迹”、“丹景第一”之称。彭州,又名天彭,为我国牡丹的主要原产地之一。天彭牡丹得名于丹景山麓天彭门。丹景山为天彭牡丹的发源地,宋代尤其南宋时期,花特盛,与洛阳齐名(陆游《天彭牡丹谱》云:“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曾一度成为“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

六、白鹿中法风情小镇旅游景区

白鹿景区有秀丽典雅的青山绿水,又有气势雄伟,构造奇特的冰川漂砾飞来峰,还有那千姿百态,纵横交错的大型溶洞群。白鹿镇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境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白鹿河如一条白练出冒水洞由北向南迤逦全境,两岸青山相对而出、婀娜多姿,白鹿顶宛如一口巨钟突兀于群山环抱之间,雄伟险峻的飞来峰、千姿百态的溶洞群,把龙门山地质公园装扮得熠熠生辉。

涪陵周边旅游景点推荐

涪陵周边旅游景点只要有:

1、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涪陵城北长江中,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资料宝库”、“水下碑林”,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2014年2月,涪陵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风景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2015年12月,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入选长江三峡30个最佳旅游新景观之一。

2、大木花谷。

大木花谷,景区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大木乡,地处武陵山山脉,海拔1000米左右,距重庆市区180公里。大木花谷景区观赏面积1000亩,林地面积8000亩,是少数未被破坏的自然谷底生态景区之一。景区内包含海棠花园、葵花园、百花园、人工湖、香草园、龙洞幽境等多个主要景点,展现出风格迥异的花卉景观。

大木花谷以全生态、未破坏的大自然山林景观为依托,利用花谷两边的群山延绵、绿郁葱葱,将景区内各种花卉成片种植,形成百花争艳、山水相依的谷地花卉景观,并以此作为景区的主题及观光亮点。大木花谷是国内鲜见的高山花卉主题公园。

3、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

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重庆市涪陵区国有大木林场,距重庆市区180公里,距涪陵市区64公里、2001年建园,面积为163333公顷,海拔980—1620米,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武陵山脉北段,呈喀斯特地貌,溶洞众多,最高海拔2000米。

4、武陵山大裂谷。

陵山大裂谷,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涪陵区城东南约40公里的武陵山旅游度假区中南段,系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武陵山大裂谷是一处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人间奇观。大裂谷景区面积近9平方公里,景区内山峰、台地、沟谷高低错落,层次丰富,海拔从600米到1980米,山势奇峻多姿,极具壮观之美。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27%以上,动植物种类超过2000种。

5、御泉河。

重庆涪陵御泉河旅游景区属千里乌江一脉,位于涪陵城区东南19公里天台乡境内,距重庆市区128公里。景区属峡谷型自然风景旅游区,主要以漂流和峡谷风光为主。

6、雨台山风景区。

雨台山南起乌江,西北起长江,东临紫炉溪,三川汇聚。三面都是悬崖峭壁,只在南端有一山脊与外相通,史称走马岭,是历史上有名的彭涪驿道。地势平缓,苍松蔽日,翠竹遍野,动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覆盖率达96%以上。山顶上12个山头围着一近百亩的仙鹤湖,常年湖水澄澈,已开放竹筏、天然浴场及湖边露营。

彭湃故居门票价格:20元

彭湃故居座落于海丰县中风景秀丽的龙津河东面的海城镇桥东社,悠悠的龙津水就绕彭家门前流过。彭湃故居坐北向南,面临龙津河,原始建于清末,主楼双层,面宽3间12.9米,进深10·9米,前廊子仿西式建筑,楼板加铺花砖。风火式山墙,总建面积266平方米。彭湃同志在这里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代代。彭湃的书斋“得趣书室”就在故居东侧。

由于彭湃投身革命运动,彭家的家财家产和故居,都为革命作过贡献。《海丰文物志》中记载:1925年3月,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到达海丰后,周恩来同志和革命军的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廷及加伦将军曾在此住宿,一起研究工作。

《海丰文物志》又记载:1925年6月,革命军回师广州,军阀陈炯明残部重陷海丰城,故居遭焚毁,只遗下墙基。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修围墙加以保护。1962年7月7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颁布该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得趣书室)。198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15万元按原貌重建,并陈列彭湃烈士生平文物展览。现在,彭湃故居正以新的面貌公开开放,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地前来瞻谒,也写下了许多优美诗词。

彭镇的走红,得益于马市坝街那座有着百年 历史 的观音阁茶馆。

观音阁的渊源很久,据传始建于明代末期,又或许稍晚。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彭镇曾遭遇一场火灾,大火使整座小镇几乎化为灰烬,唯独马市坝街的这幢老屋幸存下来。 镇上的百姓相信,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庇佑,于是它有了新的名字:观音阁。

彭镇的年岁又要比观音阁久些,早在明代永乐年间此地便设场,唤作彭家场,又作永丰场,当时是成都西面的一座水陆码头。两百年后,永丰场毁于明末战火,直到雍正、乾隆年间,当地人口增长,场镇才得以恢复,后来丹棱望族彭氏迁入永丰,永丰乡又改回彭家场。这一支彭氏中,彭端淑、彭肇洙、彭遵泗三兄弟皆在雍乾年间高中进士,名震蜀中。彭氏三兄弟中,又以彭端淑成就最高,《为学》即由其所作。

由打双流机场,向西行几公里,便到彭镇。在彭镇的游历,从一条沿河的公路——黄温路开始。

黄温路极窄,仅能容两车并行,路的东面一排深翠的古树直立,貌若参天,树的背后是一些低矮的民居,黑瓦粉墙,屋檐宽大,已上了年头。 路的西面,一条并不算宽的河流缓缓而过,水位不深,水色却深,如一江黛绿掺入墨汁,重过了水泥筑的堤坝,这便是杨柳河。

杨柳河自北面的温江玉石堤来,被同为岷江支流的金马河与江安河所夹,无论流域、水势,亦或是声名,杨柳河都远不及这两条河流,它只是自顾向南流去,纵贯双流后,由桃荚渡入新津花源,而后汇入岷江,全长不过百余华里。

杨柳河虽窄浅,然而在水运衰落以前,它是温江、双流与新津三县之间货物往来的重要通道。一百年前新津人吴克让所著《新津县乡土志》中记载, “河面不宽而终年不竭,油、麻、叶烟,舟楫往来相望。” 背靠杨柳河的彭家场,自然得到极大便利,舟楫往来、货物集散间,渐渐成就了渡口的繁华。一百年后,繁华尽落。

河流的两岸,东岸植梧桐与法桐,这季节正是衰败的时候,一片枯黄,另一面的枫杨,已然发出新绿,枝桠摇曳将要垂到河面,冬天就要过去。

不远处,一座石桥横跨柳河,桥身中央刻着它的名字:人民桥。 两边桥头的石柱上,各刻有一句口号,分别是“备战、备荒、为人民”“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1971年,人民桥取代被洪水冲毁的第一桥而建。清代乾隆年间,第一桥由时任知县徐樾所建,其时杨柳河屡屡泛滥,徐樾又命人沉一石牛于河中震水。彭端淑撰写《第一桥记》记录此事,并题写“第一春波”,第一春波亦是双流古八景之一,正所谓 “山光草色翠岚托,第一桥头春波多” 。上世纪中期,第一桥被洪水冲毁,这才在距原址三十米处又建人民桥。

人民桥的东头,便是那座观音阁茶馆。

未到茶馆,一旁的小院却使人驻足,一树梨花璨白似雪,嫩黄的花蕊、新绿的花托极素雅,树下是排列紧致的黑瓦,瓦檐下是雕花的木窗、朱漆的窄门,斗笠竖在窗前,院里虽无人,仍十分有序。这让我想到作家阿城在《古董》一文中回忆少年时去琉璃厂, “青砖墁地,扫得非常干燥。从窗户看得见后院,日斑散缀,花木清疏。冬天,店里的炉子上永远用铁壶热着开水,呼出一种不间断的微弱啸音。”

观音阁里的灶上,正用铁壶热着开水,水沸腾的啸音却被人声盖过。这是一间穿斗式的屋子,架构简单,东面伸出一堵封火墙。 老宅的木板门顶上印着十三个大字: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 茶馆内部的布局也简易,一角是泥巴垒的灶台,上面搁着几把水壶,温着热水,在煤与火的双重锻炼下,铁壶已与漆黑的环境融为一体,只有把手映着薄弱的光亮;一角是闲置的木质柜台,摆着些暖壶与瓷器,暖壶被细致地包在竹篾中。除了这两个角落,余下的大片空间,都置满木桌竹椅,留待茶客,承托房檩的几根木柱,又将这大片空间划成几块。

观音阁里没有窗户,只有南面本应是檐墙的地方,空了一块进光面出来,中间置着一颗硕大的木制五角星,十根木条散在周围,作光芒状。 改造它的人可谓煞费苦心,在晴天的时候,太阳刚好转到南方,阳光从这里射进来,真有一种光芒万丈的豪迈。 然而这些微之光,仍不能照亮观音阁,任外面阳光多烈,茶馆中还是极阴凉、极黯淡,处处都是黑黢黢的模样,伸手难见五指。

真正使观音阁出名的,是那几墙毛主席像与毛主席语录, 四面墙由屋顶到墙脚,无一不有,“ 社会 主义”、“阶级斗争”、“万岁”之词不可胜举,殷红的大字在黢黑的墙上分外扎眼。然而茶馆中的这些场景,似乎并不是原生的。十几年前,《成都,我爱你》剧组到彭镇取景,为了演绎文革时期一对茶艺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剧组便在观音阁中布景,从那时起,原本生意惨淡的观音阁茶馆,渐渐有了起色。再后来,全民摄影潮到来,社交媒体普及,观音阁终于走红。

马市坝街上,与观音阁相对的,是一家伞铺。先前在杨柳河岸边走的时候,明月村里的屋墙上出现过几处广告,是用白粉笔写的“修伞、刻麻将”,和这家伞铺门板上的字一对,如出一辙!一问,果然便是。大姐将伞骨搭在条凳上,正在箍伞头,她做的是沿街遮阳挡物的大伞,只用竹竿、油布和几根铁丝。大姐做伞,极费时费力,一把伞每每总要三天,而至多能卖到二百多元,稍小些的就更加便宜。我有些狐疑,她却笑得开心:“我们平常也开茶馆,生意还是多好的,就是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不好开了,因为来这条街上喝茶的基本上都是外地的,现在不让开。”说着,她向屋里指了指,竹椅靠着墙摞成了一堆。

马市坝街很短,老街部分尚不足百米。永丰街、春波路、鸡市街亦是很有味道的地方,我会在下一篇中介绍自己在当地的见闻,请您关注。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据任氏谱牒记载,始迁祖有智公原有兄弟七人,名讳有仁、有义、有礼、有智、有信、有道、有德。惟长兄有仁留居守祖,其余兄弟六人分别迁徒落居直隶、山东一带(据十七世孙延耕说,始迁祖有智公为山西洪洞任氏第四十四世孙)。有智祖于洪武二年(1369年),由山西洪洞县迁徙至直隶保定府枣强县,又旋徙山东滨邑(今山东滨州市),洪武十三年(1380年)又从滨邑迁至青州府寿光县西北隅立南雷子埠村(今属东营市广饶县)。当时,这里土埠群起,村北有一雷公庙,故立村名为南雷子埠。村南有阳河流水潺潺,村北有淄河蜿蜓曲折。二水丰沛明澈,鱼蟹甚多。东有广阔的清水泊、巨淀湖,芦苇茂密丛生,故祖上家家从事编织苇席之手工业。站在土埠之上,向南远眺,云门山壮丽景色尽收眼底;向北遥望,广袤的原野蔚为大观。我雷子埠实属物华天宝之地、人杰地灵之乡。始迁祖有智,二世祖江,(据说还有二世祖海等,来源同上)三世祖盘、蓝,四世祖光祐、光祜(hu四声)、光先,五世祖钺、金、巩、鈗、镛、九忿、钲、锜、鋐、锖、铣、锋、谨、权、量、审、法、度、官,以上二十六祖百余年在南雷子埠以稼穑为业繁衍生息。

随着人口的增多,族人四处发展。明嘉靖四年(1525年),四世祖光祐、光先后裔在埠阴两侧分别东西立村,东边即现在的东雷子埠村,西边为现在的西雷子埠村。后来,以西雷子埠村为中心建了一座任氏祠堂,供族人奉仰先祖。每逢过年过节,族人轮流祭祀。明隆庆元年(1567年),五世量祖之后高六公相继迁往寿光羊角沟南任家庄子村,其后人相继迁往大家洼村、邵家村、西北河等村,同期,审祖后裔守道公迁岳庄村,后人分居风凰庄子村、斜庙村、高密市等地。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五世金祖之后裔迁淄河以东,因此处老淄河东岸有一过河道口,故村名为东河口村。万历末年(1620年),有任姓从西雷子埠村去河北岸的一片注地垦荒并立村,因当时条件艰苦,住茅草屋子,常年辛勤耕耘,后人故名北辛村。崇祯元年(1628年),五世铳祖之孙程万、凌霄等迁居寿光韩家庄子村。康熙十年(1671年),五世镛祖之后裔从西雷子埠村迁往淄河北岸定居,因西与西刘桥村相望,故名东流桥村。后来又有任姓迁入西河口村。南雷子埠村、西雷子埠村、东雷子埠村、东河口村、北辛村、东流桥村、西河口村合称五雷子埠。与此同时,三世蓝祖之后裔道、度去寿光饮马村、青州阳河村一带立村定居。

早在嘉庆六年(1801年)已查明,今昌色市ト庄镇南任、东任、北任村之任姓皆为我五世官祖之后裔,此次续修宗谱纳入谱系。据乾隆年间考稽,离始祖居住地雷子埠四十华里乐邑官仓后(今乐安街道钟家村、广饶街道十三村)的任姓,均为四世光枯祖之子征、锜、的后裔。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十五世祖绣春命其子象乾查稽老谱按世系修谱,考证了锋祖三兄。十五世贵初祖等在1990年又考稽锋祖四兄销、五兄统入谱。深感遗憾的是,谨、法二祖之后裔下落不详,难以记叙。

我任氏后裔主要分布在广饶、寿光、昌邑、青州境内。平度、昌乐、莱州、博山、莱芜、滨州、高密、东三省等地,也有我任氏后商分散居住。由于人口繁行众多,从五世祖开始分支脉,相继分家自立。其主要居住村落如下:

钺祖一支:主要居住南雷子埠村,部分住西雷子埠村。清康熙年间十二世润祖去南寨落居,清乾隆年间十一世河祖迁居大王孙庄村。

金祖一支:大部分住东河口村,少部分居住西雷子埠村。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七世如陵祖迁居辛罗营(现寿光稻田桂村一带),其后裔克和公于清同治八年入谱;如岐祖(字率西)迁青州刁桥数年,后辗转至广饶南寨村。

巩祖一支:主要居西雷子埠村,西河口村有一少部分。可靠记载,十世洙祖,于明天顺末年迁任楼村(今大王镇);新文祖居寿光县彭家道口。

鈗祖一支:其后裔一民祖之后多数住东雷子埠村民祖之子程万、凌霄等于明崇元年迁寿光韩家庄子;十三世天命祖于清乾隆五十九年自韩家庄子迁出,住广饶颜徐店姑母家,清同治八年考证,天命祖更名寿茂,其后裔去央上村居住;十四世岐岩祖、永样祖居寿光市韭巷一带。二民祖之后裔居住西雷子埠,十六世祖登元、登奎二人先去央上村,后居东常徐村;清末十五世祖维勇由西雷子埠村去义和村居住。

镛祖一支:多数居住东流桥村,部分住昌邑城北小任家村。

九忿祖一支:居住南雷子埠村。

钲、锜、鋐三祖各支:主要分布于现广饶县城西关十三村、钟家村。后来又有人自西关十三村迁居广饶封庙村、皮里村,但未能入谱,部分去向不详。

锖祖一支:其后裔昂祖居西河口村,孝孟祖居住北辛村,部分下落不详。

铣祖一支:其后多数居住寿光市马齐村,部分下落不明。

锋祖一支:其后裔三乐祖大部居住南雷子埠村,外出去黄桥者,部分旋即归宗,部分留居;仕宦后裔多数居济阳县五里后等村,部分下落不详

谨祖一支:老谱标注其后人住津邑,十世祖以后无考。

权祖一支:居东雷子埠村。

量祖一支:主要分布于寿光任家庄子村、大家洼村、邵家岭村、西北河村、风凰庄子村等处。

审祖一支:多数居住寿光岳庄村、斜庙村,部分去向不详。

法祖一支:后人去向不详。

度祖一支:其后裔居寿光饮马村,部分居青州阳河村一带。

官祖一支:据考证,自雷子埠迁出后几经银转,最后落居现在的昌邑市ト庄镇南任家村、东任家村、北任家村。官祖之后修祖,嘉庆六年曾前来我雷子埠祭祖。

                                          十九世孙    耀忠道记

广饶雷埠《任氏宗谱》付梓 跨越 90 年再度寻根续谱

2013年4月4日,广饶县稻庄镇西雷埠村聚集了近400位任氏族人、乡邻,不少族人来自寿光、昌邑和寒亭等地,参加雷埠《任氏宗谱》颁发庆典仪式。一位拿到新宗谱的任氏族人非常激动,抚摸着印刷精美、装帧古朴大方的宗谱说:“终于了了多年的心愿了。”

百人呕心沥血两年共续宗谱

2011年春节期间,任氏家族中的年长者提议续修宗谱。春节过后,数位任氏族人开始寻找旧谱资料,逐村走访、发动。2011年5月成立续谱委员会,开始筹备续谱工作。2012年8月,充实调整编委会成员并设立秘书处,开始全面宣传发动、筹集资金、资料搜集、老谱序文言文翻译、文字材料整理撰写等工作。

因为本次续谱时间跨度长,资料缺失多,族人搬迁广,且搜集到可供参考的资料仅有光绪二十年、民国十年续修的宗谱两册。宗谱续修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参与续谱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共有百余人参与到修谱工作中来。任氏族人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寻找宗谱资料,进行翻译工作,对材料进行整理。本次续谱,不仅重新梳理了雷埠任氏各系支的传承关系,续谱还与时俱进,将女性族人实名入谱。重新续订的雷埠《任氏宗谱》,新增族人27500人,涉及昌邑、寿光、寒亭、广饶县(市、区)的37个村庄。新续修的《任氏宗谱》,收录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时期为国捐躯的47名革命烈士的事迹,同时录入了传略人物33名,当代知名人物97名,使谱籍内容更加充实。

今年4月3日,续修的宗谱付梓成书,共5卷30万字,除族人收藏外,存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东营市史志办、广饶县史志办、山西洪洞县史志办各1部,东营市档案馆、广饶县档案馆各3部。

跨越九十年续谱         为了尊祖 寻根

“新谱修成,了却了宗亲族人期盼多年的夙愿。这既是我任氏族人尊宗敬祖的具体体现,更是我族宗脉和谐凝聚的最佳例证。”参与宗谱编撰的任氏族人告诉记者,跨越九十年再续宗谱,就是为了理清宗族承继关系,尊祖 寻根 。

据任氏族人介绍,任姓是黄帝的后代,为天子赐姓。任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中,位列第五十九位,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七。自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雷埠任氏始迁祖有智公迁此定居,至今已有632年之久。世事变迁,往事烟尘,而宗谱则可以见证宗族变迁的历史。

宗谱又称族谱、家谱、家乘,是记载一姓 世系 和重要人物事迹的谱籍。记者从东营市史志办了解到,编修家谱、族谱,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数典认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而且为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等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族谱还被称为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方志、族谱)之一,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参与雷埠《任氏宗谱》编纂工作的执行总编认为,宗谱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宗谱记载了家族的历史,从宗谱可以看到一个家族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历史足迹,也折射出国家的一段历史。宗谱中著名人物的优秀事迹,会激励后代子孙努力奋发上进,宗谱还是一座连心桥,族人可从中寻找归属感。宗谱编修,可以维系五千年中国文化的大小传统,维系国家和家族血脉的传承延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雷埠《任氏宗谱》的编修,可以进一步挖掘任氏家族史料,弄清宗族血脉关系,加深对故乡的感情,促进家族和谐。 (记者 孙娟)

河岗竹园祠堂历史

1家族祠堂的宗祠历史 中国古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最能体现这种等级差距的是对祖先的祭祀上。宗祠是宗家血脉所系,也是宗家盛衰的标...
点击下载
上一篇:家谱怎么编写?下一篇:族谱怎么续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