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文学家吴少微简介,吴少微的诗词有《古意》等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4收藏

唐朝诗人、文学家吴少微简介,吴少微的诗词有《古意》等,第1张

人物简介

吴少微,唐文学家,是季札的第61世孙,他的诗文雄迈高丽,与富嘉谟合称“吴富体”。武周长安中(701—704)累授晋阳尉。中宗神龙初,由吏部侍郎韦嗣立称荐,升任左台监察御史。与富加谟特相友善,神龙二年(706)三月,加谟去世,病中少微,闻讯大恸,赋诗哀惮,不久亦卒。与加谟、谷倚,皆以文词著称,誉为“北京三杰”。唐初,文士所撰文章碑颂,皆宗徐(陵)、庾(信),浮俚不竟,少微与加谟一反流俗,文章皆以儒家经典为本,崇雅黜浮,浑厚雄迈,时人争效之。号为“吴富体”。少微所作《崇福寺钟铭》,尤为时人所推重。著录有集十卷,已散佚。《全唐文》收录其《为并州长史张仁进九鼎铭表》等六篇文。《全唐诗》收录其《哭富加谟》、《长门怨》、《古意》等诗六首。

富吴体

“富吴体”是唐代古文运动中最早出现的新式散文文体,由初唐文士富嘉谟、吴少微在晋阳为官时所创。富嘉谟,雍州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以进士入仕。武后圣历年间,武则天令张昌宗“尽收天下文词之士”修撰大型类书《三教珠英》,富嘉谟参与了该书的编撰。长安年间(公元701至704年)富嘉谟出任北都晋阳尉,后入朝为左台监察御史,不久病逝。身后留有文集五卷,今佚。《全唐文》存其文四篇。

吴少微,新安(安徽歙县)人,与富嘉谟同时,“亦举进士,累至晋阳尉”,后入朝,官拜右台监察御史。富吴二人在晋阳为官时,情投意合,相与莫逆,他们的文才受到了并州长史的赏识,“待以殊礼,坐必同榻”。初唐之时,因受六朝骈文影响,“文人撰碑颁,皆以徐(徐陵)、庾(庾信)为宗,气调渐劣。嘉谟与少微,属词皆以经典为本,时人钦慕之,文体一变,称为富吴体。”富、吴二人由此声振文坛。

富嘉谟、吴少微任官晋阳时,有魏郡(今河北处大名县)人谷倚任太原主簿,三人“皆以文词著名”,人称“北京三杰”。据《旧唐书·文苑传》记载,“富吴体”的代表作是富嘉谟的《双龙泉颂》、《千(虫蜀)谷颂》和吴少微的《崇福寺钟铭》。三篇文章,“词最高雅、作者推重”。惜富嘉谟的两篇文章今已佚失。

双龙泉、千(虫蜀)谷均为北都晋阳附近名胜。双龙泉即今太原市阳曲县西北的南、北龙泉。两泉相距仅五百米,周围山峦起伏,林木荫翳。泉旁有大安寺,建于唐初,寺内有佛塔一座,俗称“唐僧宝塔”,为贞观年间高僧玄奘法师传经之所。千(虫蜀)谷是太原西北的一条峡谷,古代为晋阳通西北诸州的孔道,其东口为著名的天门关,隋炀帝曾在此开辟交通,修设栈道,故名杨广道。此地山崖如削,谷径幽深,“天门积雪”为古代晋阳八景之一。由此可见,富嘉谟的西篇文章都属山水游记类散文。富的文章曾受到盛唐文坛的推崇和赞许,开元文坛领袖张说赞其文章“如孤峰绝岸,壁立千仞,浓云郁兴,震雷俱发,诚可畏也,若施于廊庙,骇矣。”这样的风格,正和“纤靡*丽,嫣然如妇人小儿嘻笑之声”的骈文形成鲜明对照。

吴少微《崇福寺钟铭》(全唐文作《唐北京崇福寺铜钟铭并序》)是仅存的“富吴体”代表作。崇福寺在晋阳南五里,为唐代晋阳名刹。《崇福寺钟铭》是吴少微为崇福寺铜钟撰写的铭文。文章继承了先秦、西汉散文的写作特色,文字上简淡清新、朴质幽雅,毫无雕琢和浮华;句式上一反当时的四六文固定格式,用灵活多变的两字句、三字句、五字句,读起来节奏明快,起伏跌宕,语气上浑厚雄迈,气势不凡.显示了吴少微出众的才华和“富吴体”独特的风格。

“富吴体”做为唐代古文运动创作实践上最早出现的新的散文文体,开唐代古文运动之端绪。初唐时期,“天下文章尚徐、庾,俘俚不竞”,“气调渐劣”。武则天时,陈子昂挺身而出,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文学复古的主张。但陈子昂的文学复古主张有其局限性:一是体裁上仅限于诗歌,二是复古口号仅停留在理论方面,在创作实践上并未摆脱六朝文风的羁绊。而和陈子昂几乎同时的富嘉谟、吴少微,一反六朝骈文“纤靡*丽”的陈腐习气,独树一帜,创立了“雅厚雄迈”的新式散文文体,其文章“人争慕之”,天下传颂,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果说陈子昂是唐代文学复古的最早提倡者,那么,富嘉谟、吴少微则是唐代文学复古的最早实践者。富、吴用新式散文取代骈文的大胆尝试,走出了唐代古文运动最为重要的一步,是对古文运动的突出贡献。

“富吴体”“以经典为本”的创作特色,对其后的古文运动影响至深。盛唐的散文作家萧颖士、李华、元德秀、元结,中唐的独孤及梁肃、韩云卿、韩会等,无不受富嘉谟、吴少微影响,以至最后在中唐时出现了韩愈、柳宗元,最终把古文运动推上了 。因此,我们可以把唐代古文运动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唐开始阶段、盛唐发展阶段、中唐 阶段,正如宋代欧阳修所述;“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江左余风,句绘章,揣合低昂”“玄宗好经术,群臣稍厌雕琢,索理致,崇雅黜浮,气益雄浑”,“大历、贞元间,美才辈出,哜道真,涵泳圣涯,于是韩愈、柳宗元、李翔、皇甫等和之,排逐百家,法度深平,抵轹晋、魏,上轧汉、周,唐之文完然为一王法,此其极也。”“富吴体”的出现标志着唐代古文运动正式兴起,并对其后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富吴体”在当时北都晋阳出现决非偶然。晋阳是李唐王朝的肇基之地,又是女皇武则天梓乡,是当时全国最大城市之一。北都晋阳物华天宝、地灵人杰,战略地位重要,唐廷派驻这里的地方官员多为朝中出将入相的辅弼重臣,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文学英才,这些人在一起酬唱应和、激扬文字,为繁华的晋阳城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唐北都晋阳还是南北文化交融的中心,从三国两晋到十六国北朝,这里是民族融合的中心,旱地农业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在此碰撞交融。隋唐以降,南朝清绮艳丽的文风传到北方,从而促进了西北文化交流,使晋阳文化更加繁荣。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出现了富嘉谟、吴少微这样的优秀文才,从而创作出独树一帜的“富吴体”散文文体,使晋阳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发祥地。

吴氏宗谱

吴义方在唐初以博学闻名,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朝廷大招天下名儒讲字于新安歙州(今安徽休宁),吴义方也参加了这一盛会,由于喜爱当地的山水之美,遂举家由豫章(今江西南昌)迁居于此。至此,祯字宗始祖吴猛的一支后裔由江西豫章迁入新安歙州。吴义方娶程氏,生3子,长子吴太微、次子吴少微、三子吴宝微。次子吴少微,字促材,号迁谷,嗣圣元年(公元684年)进士,授晋阳尉,累官至左台监察御史。史载吴少微以文学见长,与富嘉谟、魏谷倚并称“北京三杰”。当时天下文人撰写文章皆以徐、庾为宗,文风浮俚不竞,唯独吴少微、富嘉谟的文章以经典为本,雅厚雄迈,文风为之一变,受到当时人的推崇,被称为“吴富体”。吴少微对宗族历史非常关注,曾主持修纂《吴氏正宗谱》。吴少微移居休宁石舌山(今称凤凰山),离年87岁,卒葬新安休宁北郭外老柏墩,后代世居于此,子孙繁衍,形成了左台吴氏。左台吴氏是吴姓宗族中发展颇为兴盛的一支,枝繁叶茂。据《左台吴氏大宗谱》的记载,新安的左台苗裔就有70余支,总支为五大派,分别为莲塘派、金竺派、石岭派、城门派、丰溪派,其宗族发展之繁盛由此可见。所谓左台吴氏是指奉唐代左台监察御史吴少微为始祖的吴氏支派,新安是左台吴氏分布的重要地区,吴姓人口数以万计,人丁极为兴旺。据《左台吴氏大宗谱》的记载,新安的吴姓中,奉吴少微为始祖的占了九成。吴少微娶武阳公李大亮之女,生3子,长子吴隆术、次子吴巩、三子吴筠。吴筠,字文彬,曾任河东节度使,后裔迁居四川。豸岭吴就是次子吴巩的后人,属于左台吴氏五大派中莲塘派下桐城(枞阳)吴氏中的一支(桐城(枞阳)吴氏包括豸岭吴、麻溪吴和高甸吴)。

茗洲吴氏家典

茗洲是研究徽学的人绕不过去的一个弯,因为这里有一本《茗洲吴氏家典》,《家典》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徽州休宁吴氏家族编著的一部礼书,就是这样一部乡野里的《家典》也不知道有多少中外学者在研究。

茗洲吴氏是唐代左台御史吴少微的后裔,被称左台吴氏。吴少微,字楚材,号迁谷,嗣圣元年(公元684年)进士,授晋阳尉,累官至左台监察御史。一说吴少微的父亲吴义方由豫章迁新安。贞观十四年,朝廷大招天下名儒讲学于新安歙州。吴义方也参加了这一盛会,由于喜爱当地的

山水之美,遂举家由豫章迁居于此。一说吴少微由饶州(今波阳县)迁休宁。左台吴氏分支极多,而且休宁凤凰山是吴少微的始居之地。所以后来世居休宁的吴氏都认为是左台吴氏。即使无法考证是不是真正的吴少微的后代,但是明清以来修家谱都认可了。

由于程朱理学是明清王朝钦定的官学,明清两代六百年间,读书讲学之风遍及徽州六邑,书院与家塾星罗棋布,世家大族科第蝉联,人才辈出。《茗州吴氏家典》上说“我新安为朱子桑梓之邦,则宜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以邹鲁之风自持,而以邹鲁之风传若子孙”。《茗州吴氏家典》又说“族内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膏火,培植得一个两个好人作将来楷模,此是族党之望,实祖宗之光,其关系匪小。”

吴氏正宗谱序

古者大宗,百世不迁,别子之道,群弟宗之。衰哀相承,家子之殁,必制服焉。后世无大宗,士大大得祭四室。有四小宗,五世必过,故属及五世祖外则无服。溯其源,一人之身,未至化为路人,盖由宗法不立,莫知所始也,吾实惧焉。原吴氏本长沙王吴芮,自黄帝之后,姬姓、姬周之隆始于后稷,至于公刘,传绪于古公父,父追尊为大王。长子泰伯,让德封于吴,子孙以国为氏,因为著娃。世笃忠贞,服劳王家,锡爵胙田,土在延陵之地。积厚流光,蔓延天下,枝繁派衍,殆不可纪。家藏谱系,肇自长沙王王子钱得新安山水之胜,贻后子孙居焉。衍至我考,历二十九世,距千百余年,委蛇节次,班班著见。予博采稽评,证以经传。其巍庙古篆,火华华丰珉,拔萃莫奇,积代茔域,罔不具备,敬编家乘,庶古之宗法仿佛,其余顾非幸欤。

元和八年九月七日后裔左右监察御更少微敬辑拜书。

史料记载

少微字仲材,号遂谷,义方次子,唐长安元年辛丑进士(戴府志),初为晋阳令,与武功富嘉谟同官友善,并以经术为文章,雄迈高雅,一振徐庾之委弱,当时推为吴富体。唐中兴初公与富嘉谟同拜左右台御史,公着文集五卷(见艺文志及罗鄂州传),行世事具载新旧唐书,文献通考一统志,南畿志,新安文献志,郡县志,名族志,山西陕西通志,罗鄂州传,文苑英华唐文粹,郭茂倩乐府,翰墨全书,全唐诗集等书。是为吾君乡贤之首,又为甲第之首,缘母叶太夫人葬休宁之龙源,乃自篁爱居莲塘之东石叶之麓。厥后发派六邑,支裔繁衍,散居四方者,不可胜纪,又实为甲族之首。公生于唐高宗龙朔三年(664年)癸亥八月十三日,卒于明皇天宝八年(750年)己丑六月初七日,寿八十有七。夫人朱氏合葬石叶山(后改名凤凰山),,继程氏又赵氏王氏刘氏(一说赵氏葬龙源),生三子:隆术,巩,云。赞曰:文自六朝趋向绮靡盖兢,以徐庾为宗而气调益弱巳,公与富嘉谟起源本经术,力挽颓风,公作崇福寺钟铭,嘉谟作双龙泉及千烛谷颂,于是文体为之一振,称为吴富体云,又有太原主薄,公倚亦以文辞著名,时号北京(唐时太原称北京)三杰。呜呼公之文盖,先昌黎而拯其哀巳,所谓其次立言者非耶。

相关史料

《御史台记》中记载的吴少微

原文

吴少微,东海人也。少负文华,与富嘉谟友善。少微进士及(“友善少微进士及”七字原缺,据《唐诗纪事》六补。)第,累授晋阳太原尉,拜御史。时嘉谟疾卒,为文哭之。其词(“嘉谟疾卒为文哭之其词”十字原缺,据《唐诗纪事》六补。)曰:“维三月癸丑,河南富嘉谟卒,于时寝疾于洛阳北里。闻(时寝疾于洛阳北里闻“九字原缺,据《唐诗纪事》六补。)之投枕(“枕”字原缺,据《唐诗纪事》六补。)而起,泪沾乎衽(“泪沾乎衽”原作“疾行乎衫”,据《唐诗纪事》六改。)席。匍匐于寝门之外,病不能起。仰天而呼曰:‘天乎天乎,予曷所朋。曷有律,曷可得而见。’抑斯文也,以存乎哀。”太常少卿徐公、~州刺使尹公、中书徐、元二舍人、兵部张郎中说,未尝值我不叹于朝。夫情悼之,赋诗以宠亡也。其词曰:“吾友适不死,于戏社稷臣。直禄非造利,常怀大庇人。乃无承明藉,遘此敦春。药砺其可畏,皇穷故匪仁。畴昔与夫子,孰云异天伦。同病一相失,茫茫不重陈。子之文章在,其殆尼父新。鼓兴干河岳,真词毒鬼神。可悲不可朽,东没荒榛。圣主贤为宝,吁兹大国贫。”词人莫不叹美。既而病亟,长叹曰:“生死人之大分,吾何恨焉。然官职十分未作其一,乃至是耶。”慷慨而终。

译文

吴少微,是东海人。少年时就很有才华文彩,与富嘉谟是好朋友。吴少微是进士出身,步入仕途后,连续升到晋阳太原尉,最后官为御史。遇上少年时的好朋友有病去世,他写一篇祭文哭祭亡友。祭文的大意是这样的:是年三月癸丑,友人河南富嘉谟因病去世。当时我也病卧在洛阳北里家中,听到这一噩耗后,扔掉枕头坐起来,眼泪沾湿了衣襟。后来,爬到卧室的门外,想去奔丧,但身体病得实在起不来了。我仰天大呼:“天啊天啊!你怎么这样对待我的朋友?你有的是什么样的规则?怎样让我再见到我的好朋友?”于是写这篇祭文,用以寄托我的哀思。太常少卿徐公,~州刺史尹公,中书省徐、元二位舍人,兵部郎中张说,都曾见过我在朝中不叹息你的才天不得施展。现作诗一首,来悼念我的亡友。这首诗是这样的:我的好友富嘉谟如果不去世,他完全可以和朝廷重臣比试一下才华能力的高低。他要作官不是为了拿取俸禄,而是关心天下的黎民百姓。无奈他还没有跻身仕途,在这太平盛世就过早地去世了。医药真是让人不信任它,连我好友的病都治不好。皇天啊你一点也不仁慈,早早地就让我的好友离开了人世。从前,我和你是好朋友,就象是亲兄弟一样。现在同卧在病床上,一个却先走了,茫茫人世间再也不能相见畅谈友情了。但是,你生前写的那些文章依然存留在世上。这些文章如同孔子老先生的新作一样啊!它们的力量可以撼动山岳江河,它们的真诚可以使那些虚幻的鬼神至死。你过早的离开人世是件让人悲伤的事情,但是你的文章与天地共存,永世不朽。此时,大概你丧车上的饰物都已经没入荒野中了。你是圣明皇上的贤臣至宝,就象我们这样的泱泱大国也很少有你这样的人才啊!这首悼词,没有人不赞美它写得真诚而富有情感。吴少微写完这首悼词后,病越来越沉重了。他长叹一声,说:“生死是人生的大限,我死了没有什么遗憾的。但是,我所从事的事业十分还没有完成一分,这是最大的遗憾啊!”吴少微慷慨陈词,说完就死去了。

诗词欣赏

古意

洛阳芳树向春开,洛阳女儿平旦来。流车走马纷相催,

折芳瑶华向曲台。曲台自有千万行,重花累叶间垂杨。

北林朝日镜明光,南国微风苏合香。可怜窈窕女,

不作邯郸娼。妙舞轻回拂长袖,高歌浩唱发清商。

歌终舞罢欢无极,乐往悲来长叹息。阳春白日不少留,

红荣碧树无颜色。碧树风花先春度,珠帘粉泽无人顾。

如何年少忽迟暮,坐见明月与白露。明月白露夜已寒,

香衣锦带空珊珊。今日阳春一妙曲,凤凰楼上与君弹。

哭富嘉谟

吾友适不死,於戏社稷臣。直禄非造利,长怀大庇人。

乃通承明籍,遘此敦春。药厉其可畏,皇穹故匪仁。

畴昔与夫子,孰云异天伦。同病一相失,茫茫不重陈。

子之文章在,其殆尼父新。鼓兴斡河岳,贞词毒鬼神。

可悲不可朽,车没荒榛。圣主贤为宝,吁兹大国贫。

和崔侍御日用游开化寺阁

左宪多才雄,故人尤鸷鹗。护赠单于使,休轺太原郭。

馆次厌烦R,清怀寻寂寞。西缘十里馀,北上开化阁。

初入云树间,冥蒙未昭廓。渐出栏n外,万里秋景焯。

岁晏风落山,天寒水归壑。览物颂幽景,三乘动玄钥。

但敷利解言,永用忘昏著。

长门怨

月出映层城,孤圆上太清。君王眷爱歇,枕席凉风生。

怨咽不能寝,踟蹰步前楹。空阶白露色,百草寒虫鸣。

念昔金房里,犹嫌玉座轻。如何娇所误,长夜泣恩情。

相和歌辞·怨歌行

城南有怨妇,含情傍芳丛。自谓二八时,歌舞入汉宫。

皇恩数流眄,承幸玉堂中。绿柏黄花催夜酒,

锦衣罗袂逐春风。建章西宫焕若神,燕赵美女三千人。

君王厌德不忘新,况群艳冶纷来陈。是时别君不再见,

三十三春长信殿。长信重门昼掩关,清房晓帐幽且闲。

绮窗虫网氛尘色,文轩莺对桃李颜。天王贵宫不贮老,

浩然含泪今来还。自怜春色转晚暮,试逐佳游芳草路。

小腰丽女夺人奇,金鞍少年曾不顾。

归来谁为夫,请谢西家妇,莫辞先醉解罗襦。

  吴襄,清代大臣,著作家,安徽青阳人,字七云,号悬水,1661年生。康熙52年(1713年)中进士,由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对诗文尤其喜爱,无书不读。晚年因患有眼疾,目难久视,常常令后人或者侍人为他朗诵。他曾任《明史》《八旗通志》等书的编修总裁,并著有《锡老堂诗抄》15卷(安徽省图书馆藏通志馆抄本),《锡老堂文集》5卷,《畿辅河渠考略》2卷,1735年去世。

  六十一 吴曙东,当代林学家,教育家,安徽桐城人,1902年生,家庭十分贫穷,在宗族的资助下在桐城中学毕业。1921年去日本鹿儿岛高级农林学校攻读林业学,1925年回国,先后任浙江省林场技术员,浙江大学农学院,安徽学院皖南分院教员,教授,安徽东流高级农林学校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安徽大学,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林学系教授。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主要著作有:《森林苗圃学》(上海永祥印书馆,1952年),《造林学本论》,《森林经营学》,《农田防护林》,《城市公害防治》等。1982年逝世。

  六十吴德修,当代农学家,安徽宣城人,1926年生,194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农学专业,1953年后从事农业技术工作,历任安徽省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主持“淮北小麦大面积增产途径及栽培技术”课题研究,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主要著作有:《小麦栽培》(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治碱改地造良田》(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董建议谈养猪》(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另有《郑州一号高产栽培技术探讨》等数十篇论文发表。

  五十九伍蔚曾,现代外国语文学家,安徽定远人,1906年生,193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英文系。建国后,曾任四川大学外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现代英语简单陈述句的常用句型》《英汉语法词典》《英汉科技常用短语词典》等。

  五十八吴瑾光,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安徽歙县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后在该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历任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教师,化学系教授,从事溶液络合物及萃取机理的研究,近年来,用傅立叶交换红光谱方法研究稀土络合物化学萃取化学和生物无机络合物,开展稀土复合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萃取机理与稀土络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此论文获得国家科委科技成果奖)等论文100多篇。

  五十七吴震生,清代戏曲家,安徽歙县人,号可堂,寄寓浙江杭州,1692年生。曾任刑部主事,与历鹗交情很深。虽然为官刑部,但是对戏曲独有情钟,创作了大量的戏曲作品。其主要著作有:传奇《换身荣》《天福降》《世外欢》《秦洲乐》《成双谱》《乐安春》《生平足》《万年稀》《闹华州》《临濠喜》《人难赛》《三多全》《地行仙》等,合称《玉屋书屋十三种传奇》,又名《太平乐府》,清代乾隆年间刻本刊印,现多家图书馆有收藏,1752年病逝。

  五十六吴澄,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著名医学家,安徽歙县人,字鉴泉,号师郎。少年时期勤奋好学,熟读经书,特别喜爱《易经》。后因多次应试不中,随弃文学医。他关门闭户,攻读医书达十年之久,并拜师学习,能博采众长,结合临床,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医疗技术,治好的病人不可记数,一时名声大振。后结合自己的医疗经验,汇集各家学说,于乾隆四年(1739年)著成了五十卷的医书《不居集》,并刊行于世。这是一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直至今日,仍然是中医学不可不读的著作,并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作用。另外,他还留下《伤寒症治明条》,《推拿神书》,《易医会参》,《师朗医案》等著作。

  五十五吴蔚光,清代著作家,安徽休宁人,寄籍江苏常熟,字哲甫,号执虚,自号竹桥,别号湖田外史,1743年生,乾隆45年(1780年)中进士,官礼部主事,后因身体不佳,辞官回归家乡(常熟),居家20多年,潜心读书著述,并将家中书楼命名为“素修堂”,擅长古文,诗词尤佳。主要著作有:《古金石斋诗前后集》六十卷,《素修堂文集》二十卷,《小湖田乐府》十四卷,《杜诗义法》八卷,《唐律六长》四卷,《寓物偶留》四卷,《毛诗臆见》四卷,《春秋去例》四卷,《读礼知意》四卷,《方言考据》二卷,《洪范音谐》二卷,《诗余辨讹》二卷等。1803年病势。

  五十四吴嘉棠,当代著作家,编辑学家,安徽歙县人,号自惜楼主,笔名楼自惜。1913年生,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1934年去美国密苏里大学新文学院留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上海英文报刊《大陆报》编辑,总编辑;《大美晚报》(英文)执行编辑兼任《申报》采访主任。1949年去日本,创办泛亚通讯社。1956年后,任香港《英文虎报》主编,《中国邮报》编辑;1967年任香港贸易发展局北美区代表,1983年在香港去世。

  五十三吴颖芳,清代著作家,安徽休宁人,,字西林。年幼时赴童子试,为衙役所训斥,后决心不再应试。与历鹗交游,从之学诗。为学宗守汉代章法,特别深于乐律,六书,音韵的研究,晚年学习佛教,精心研究唯树论,自号树虚。闭户村居,不愿外人知晓,潜心著作,收获甚多。主要著作有:《吹幽录》五十卷(清代抄本,现藏北京图书馆),《金石文释》六卷,《说文理董后编》六卷,《临江乡人诗附拾遗》五卷等。

  五十二吴新智,当代古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安徽合肥人。1928年生,1953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57年--1961年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攻读研究生。毕业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古人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中国解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解剖学会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人类学学报》副主编等。主要著作有:《周口店山顶洞人化石人种类型的研究》《陕西大荔的早期智人古老类型的一个保存完好的头骨》,《中国汉族髋骨的性别差异和判断》《中国古人类的年代学》《中国早期智人》《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人类》《人体测量法》《中国和欧洲早期智人的比较研究》等。

  五十一吴景超,当代社会学家,安徽歙县人,字北海。1901年生,1923年毕业于清华,1923年--1928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学习,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金陵大学教授兼任社会学系主任;清华大学教授,社会学系主任,教务长;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新经济》《社会研究》《新略》等杂志主编。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大学的教授,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主要著作有:《都市社会学》《社会组织》《第四种国家的出路》《劫后灾难》《马克思论危机》《中国人口新论》《中国社会学向何处去》等。1968年去世。

  五十吴敬梓,清代著名小说家,安徽全椒人,字敏轩,一字文木,康熙末诸生一七零一年生,吴敬梓十三岁丧母,跟随在江苏赣榆县任教谕的父亲吴霖起(康熙二十五年拨贡)生活,生性豪放,放荡不羁,曾畅游大江南北。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荐举博学宏词,不就,后屡次考场失意,心灰意冷,只好变卖家产,于三十三岁迁居金陵(今江苏南京),靠典当变卖衣物和朋友接济生活。一七五四年在贫困中去世。但是,他在贫困中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讽刺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五十卷,五十六回),另外还著有《文木山房集》四卷,《文木山房词集》一卷。新中国成立后,又发现吴敬梓诗文三十九篇。一九五四年在北京举行了吴敬梓逝世二百周年纪念大会;一九八一年在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举办了吴敬梓诞生二百八十周年纪念大会和《儒林外史》学术讨论会,编辑出版了《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如今,《儒林外史》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在国内外出版,吴敬梓也成为举世闻名的伟大的文学家。

  四十九吴涫,明代著作家,安徽歙县人,字仲虚,隆庆年间进士。主要著作有:《唐诗纪》一百七十卷(明刊本,现北京国家图书馆收藏);《古今逸史》五十五种(校辑,现江苏南京图书馆藏三十一种九十九卷,安徽省图书馆藏六种十一卷);《合刻山海经水经》(明刊本,现北京国家图书馆收藏)。

  四十八吴道新,明代末官吏,诗人。安徽桐城人。字汤日,号无斋。天启七年举人,官至工部主事。明朝灭亡后,隐居白云山,人称无斋先生。主要著作有:《潜德居诗集》五十卷;《龙眠风雅》一卷(录诗七十五首);《桐旧集》一卷(录诗十七首);《潜德居文集》十卷;《浮山志》十卷。

  四十七吴谦,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医学家,安徽歙县人,字六吉。博学多才,精通各科。熟读今古医书,临床经验丰富,曾被誉为清初三大名医之一。官至太医院判供奉内廷。乾隆时与刘裕铎为总修官,主编综合性大型医学丛书《医宗金鉴》,包括医学各科共十五种九十卷,其中《订正伤寒论注》和《订正金匮要略注》为他自己撰写。全书注重临床实用,图说方论具备,附有汤头歌诀,曾作为太医院教本。由于简明扼要,切合实际,流传很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曾多次出版。

  四十六吴绮,清代官吏,词人,安徽歙县人,号丰南,又号红豆词人。顺治九年贡生,授中书舍人曾任湖州知府。主要著作有:《宋金元诗咏》二十卷补遗二卷;《林惠堂全集》二十六卷;《六怀词》一卷;《红豆记》一卷,《选声集附词韵简》四卷;《扬州吹鼓词序》一卷;《岭南风物记》一卷。

  四十五吴立真,当代地质学家,安徽省金寨县人,系吴氏阳山分支著名科学家。一九二八年生,高级工程师职称。一九四九年五月参军,在二野军政大学获一等学习模范称号;进军大西南后在昆明市政府工作。后去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学习,获得优秀学生称号。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大庆油田,江汉油田,海洋石油研究中心工作,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称号,并荣立三等功两次。在编写的众多报告中,有八篇在国家级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十多篇研究报告结集出版,参加了《中国陆相大油汽田》,《中国近海大海气田》两部专著,有中国石油出版社出版;撰写的《流花11-1大油田》一文,获得部级优秀论文奖,负责研究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个,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两个,中国海洋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一个;中国海洋石油研究中心科技进步一等奖两个,并荣获全国第四届发明展览会金牌奖,与吉林大学合作研制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评价专家系统”,经专家评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他负责制定的勘探部署和方案中,经钻探有五个地区发现油田。现已经从中国海洋石油研究中心离休。

  四十四吴泰昌,当代文学评论家,作家。安徽当涂人,一九三七年生,一九六零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考取该校文艺理论研究生。历任《河北文艺》《人民文学》编辑,《文艺报》文学评论组组长,副主编副编审编审,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散文世界》常务编委,《儿童文学》编委等。参加过《中国文学史》《中国小说史》等专著的编撰,出版的散文集和文学评论集有《八方集》,《艺文轶话》,《文学情思》,《文艺随笔>>,<<吴昌泰散文选>>,选编和主编的有<<阿英文集>>,<<十年散文选>>等。

  四十三吴勉学,明末清初著作家,刻书家。安徽歙县人,字肖愚,号师古。生卒年月不详。博学多识,家富藏书。明代万历年间,曾校刻经史子集及医学书籍数百种。其闻名于世的有:《二十二子全书》一百六十九卷,《初唐诗汇》七十卷另有目录十卷,《盛唐诗汇》一百二十四卷另有目录二十二卷,《河间六书》二十七卷,《类证活人书》二十一卷,《对类考注》二十卷,《唐乐府》十八卷,《十三经》《四史》《资治通鉴》《性理大全书》《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医学六种》《痘症大全》《师古斋汇聚简便单方》《东垣十书》等。在刊刻这些书籍时,许多都有他进行校订,校注。

  四十二吴铠生,近代学者,著作家,安徽桐城人,号北江,字辟疆。吴汝纶之子。自幼随父亲习文,诗文继承父业,曾任大使幕僚。民国后,入总统府任秘监至终。主要著作有:《吴门弟子集》十四卷,《左传微》十二卷,《左传文法读本》八卷,《孟子文法读本》七卷,《北江先生文集》七卷,《北江先生诗集》五卷,《诗义会通》四卷,《汉碑文范》四卷,《晚清四十家诗抄》三卷,《尚书大义》二卷,《周易大义》二卷,《古文范》二卷。

  四十一吴昶,宋代学者,著作家,安徽歙县人,字叔夏,号友堂,生卒年月不详,师朱熹而友洪迈,程大昌。曾以征荐为郡校书,经史皆有著述,很得朱熹的喜爱和嘉勉。主要著作有:《吴友堂诗文》五十卷,《吴氏书说四十卷》(十分可惜的是此书已经失传),《易论》四十卷,《史评》七卷。

  四十吴柄南,当代作家,安徽泾县人,一九二九年生,一九四九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九五零年进入华东军区文艺干部训练班学习,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七年跟随苏联专家学习戏剧理论,表演导演,一九五七年后历任安徽省话剧团安徽省文化局(厅)创作员,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政协委员,主要著作有:剧本《茶棚会》《春》等十多部,电视剧本《大江潮》等,并有散文随笔等近二百多篇文学作品发表。

  三十九吴建国,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五五年生,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现任安徽省金寨县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安徽省图书馆学会理事,六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一九九八年晋升副研究馆员职称。曾三次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会议,其中一九九八年在全国第八届中青年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公共图书馆创收活动之反思》获得中国图书馆学会优秀论文奖;两次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学术年会。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文学作品六十余篇,图书馆专业学术论文十多篇,创作小品《兰兰的小红帽》,参加安徽省小品大赛演出,参与《吴氏阳山分支宗谱》(八修)的编撰工作并为之作序。

  三十八吴组湘,当代著名作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安徽泾县人,原名吴组襄,笔名寄谷,野松等。一九零八年生。一九二九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一九三一年参加社会科学研究会和中国人民反帝大同盟。一九三五年后任冯玉祥的国文教师和秘书,抗日战争期间中央大学国文系任教。曾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并加入中国***,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全国《红楼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山洪》,《鸭嘴唠》;中短篇小说《一千八百担》,《天下太平》,《樊家铺》,《某日》;短篇小说集《西柳集》,《饭余集》;以及《吴组湘小说散文集》,《吴组湘选集》,《吴组湘全集》等。

  三十七吴绍青,当代医学家,安徽巢湖人,一八九五年生,一九二一年毕业于国立湘雅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一九二九年赴美国讲学并进行医学研究,一九四六年回国,历任重庆中央医院副院长,上海医学院教授,解放后,任上海第一医学院教授,附属医院肺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结核病和呼吸》杂志副总编。一九五五年在第十四届国际结核病防治联合会年会上,发表《结核菌对异菸肼的耐药性和致病力之间的关系》的学术论文,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主要著作有:《肺功能测验在临床上的应用》,《实用内科学》,《实用结核病治疗学》等,在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一百多篇(部)。一九八零年逝世

  三十六吴昆,明代著名医学家,藏书家,安徽歙县人,一五五二年生,字山甫,号鹤皋。生于书香门第,祖父吴正伦医名颇著,家有数世藏书。至吴昆时,家中藏书数万卷,其中以医书居多。他十五岁开始学医,除向祖父及家父学习外,还伯同乡余午亭为师,并悉读家中所有医书。成人后,又遍走江浙,宛陵(今安徽当涂)姑溪(今安徽和县)等今安徽大部分地区行医,结交名医,拜师七十多人,取各家之长,兼收并蓄,以致医术精湛,名声大振。主要著作有:《内经吴注》二十四卷,《素问注》二十四卷,《医方考》六卷,《针方六集》六卷,《脉语》二卷,《十三科证治》,《药纂》,《参黄论》等。

  三十五吴孟复,当代古籍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安徽庐江人,一九一九年生。别名吴常焘,吴山萝。一九三七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科学校,民革成员。一九三七年后,曾任上海政法学院暨南大学副教授教授,上海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纂。一九五六年回安徽工作,历任合肥师范学院教授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教授图书馆副馆长中文系主任古籍研究室主任,爱好教育学院教授,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安徽省语言学会文学学会考古学会。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训诂通论》,《古书读校法》,《唐宋八大家概述》,《宋词鉴赏词典》(合著)等。

  三十四吴承仕,近代经学家,教育家,安徽歙县人,字检斋,号茧斋,一八八四年生,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三岁参加殿试为一等第一名。章柄麟弟子。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精通音韵训诂及古代名物制度,旁及群经各史诸子佛经道藏。三十年代初,接受马列主义,是中国第一个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经学的学者。曾在北平创办《文史》,《时代文化》等进步刊物,参加“一二九运动”,一九三六年参加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天津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支持进步刊物,宣传抗日救亡运动。一九三九年因遭受汉奸迫害而逝世。主要著作有:《经典释文序录疏证》《经籍旧音辨证》《三礼名物》《尚书古文辑录》《礼服释例》《淮南旧注校理》《六书条例》《唐写本尚书舜典释文》《监狱解蔽篇》等。

  三十三吴肃公,清代学者,著作家,安徽宣城人,字雨若,号晴岩,别号街南,自署匏道人。从叔父吴垌学,又随同沈寿民游学。为学以明诚为宗,慎独为枢,其文章格调似韩愈而简洁,近似《左传》《史记》体裁。主要著作有:《街南文集》二十卷《街南文集续集》七卷《阐义》二十五卷《明语林》十四卷《读书论世》十六卷《姑山事录》八卷。

  三十二吴学静,当代逻辑学家。安徽合肥人,一九三三年生,一九五八年华东政法学院政法系。曾先后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安徽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安徽省委办公厅政策研究室工作,担任过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系主任等职。兼任安徽省逻辑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形式逻辑》《形式逻辑研究》《逻辑学简明辞典数理逻辑部分》《形式逻辑学》等

  三十一吴定,清代文学家,安徽歙县人,字殿麟,号瞻泉,一七四四年生,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曾从方立中,李仲醇受经学,后与刘大魁由黟县教谕移主歙县问政书院,拜刘为师,学习古文辞,,刘归枞阳后,他五次渡江求教,并和姚鼐任大椿十分相好,姚鼐凡有新作,总是与他先睹为快。晚年回归故里歙县,精心研究经学,特别是对《周易》先秦诸子和《史记》研究颇有建树。主要著作有:《紫石泉山房文集》十二卷,《周易集注》八卷,《中庸注》二卷,《紫石泉山房诗抄》二卷。一八零九年去世。

  三十吴抗生,当代物理学家,一九三二年生,安徽桐城人,一九五三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一九五六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专门从事低温物理研究,曾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会奖,全国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主要著作有:《超导电性,第二类超导体与连接超导体》《超导电性基本原理》等,在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一百多篇。

  二十九吴应萁,明代政治活动家,文学家。安徽贵池人。一五九四年生,字风之,次尾,号楼山。崇祯十五年贡生,崇祯年间,与复社著士顾杲,陈贞慧声讨阮大铖,受到加害,逃回家乡,于一六四五年因响应金声抗清,被叛徒出卖,在家乡贵池石灰冲被害。他擅长今古文,意气纵横,激昂豪放,慷慨磅礴,一生著作颇多,题材多样。主要著作有:《宋史》五十卷,《楼山堂集》二十七卷,《启桢两朝复录》十卷,《读书观止录》五卷,《东林本末》三卷,《留都见闻录》二卷,《熹朝忠节死臣列传》一卷,《复社姓氏目录前卷》一卷,《北京察疏略》一卷等。

  二十八吴应宾,名代学者,作家。安徽桐城人,字尚之,号观我,万历十四年进士,官翰林院侍读,后隐居故里,四十多年,闭门著述。深于性命之学,潜心研究儒家经典,尤其擅长诗词创作,主要著作有:《中庸释论》十二卷,《大学古本释论》五卷,《学庸语释》二卷,《宗一圣论》二卷,《性善书》一卷,《学易斋诗文稿》,《方外游》等,另外《龙眠古文》收录其文章十七篇,《龙眠风雅》录其诗作一百二十三首。

  二十七吴华强,当代中医基础理论家,一九四三年生,安徽肥东人,一九六六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现任安徽中医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医多选题》(合著)《医述校注》《外科正宗校注》《王清任的医疗思想》等。

  二十六吴伟陵,当代信息学家,安徽省安庆市人,一九三八年生,一九六一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系,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四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进修,后在北京邮电学院任教曾担任北京电子学会信息专业学会委员,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主要著作有:《信息处理导论》《英汉信息论词汇》(主持修订)《英汉无线电电子学词汇》(主持修订)译著有:《数字卫星通讯》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和国际期刊发表专业论文一百七十多篇。

  二十五吴多桢,当代作家,安徽颖上人。一九三一年生,一九四八年毕业于安徽省立工业学校。先后任颖上县,治淮总队等单位秘书科长,编辑等职,一九八二年后历任颖上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县志总编辑,阜阳地区地方志学会副会长。颖上县第二。第三。第四届政协常委。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淮上风云》《颖上今古》《颖上县志》(主编)主要学术论文有:《管仲墓址钩稽》《颖上历代修志时间小考》《浅议资料考证工作》等。主编了《安徽颖上吴氏宗谱》。

  二十四吴兆棠,当代教育家,1905年生,安徽省休宁县人,毕业于同济大学,后留学日本德国获得博士学位。历任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教务长兼任中央大学教授,教育部督学,中等教育司司长,国民党中央执委委员。1949年去台湾任政治大学训导长,教育研究所主任,台湾省教育厅厅长。1964年在台北去世。主要著作有:《教育原理》《训练原理与实施》等。

  二十三吴兆洛,当代作家,安徽阜阳人,1931年生,曾当过教师报社编辑1962年调入文化部门工作,曾任安徽省阜阳地区群众艺术馆馆长。主要著作有报告文学,戏剧,小说,故事,曲艺等150余篇(部),近100万字,其中小戏《万分之一》获得安徽省文艺调演一等奖,并有安徽电视台拍成电视片,小说《赵赖五发愤》被多家报刊转载,并收入小说集。

  二十三吴则虞,当代哲学史家,历史学家版本学家,安徽泾县人。1913年生,师从章太炎,在章太炎的指导下,精研古籍,攻读音韵文字训诂诸学,造诣很深。曾任南岳师范学院重庆师女子范学院教授。解放后,历任西南师范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195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央党校讲授中国哲学史,文字学,校勘学等课程。他喜爱收藏古今书籍,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中国历史,中国藏书史,古籍校勘整理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工具书使用法》《版本校勘学通论》《版本通论》《晏子春秋集释》《晋书校勘记》《清真词校记》《稼轩词选注》《续藏书记事诗》等

  二十一吴式颖,当代教育史学家,安徽泾县人,1929年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后去前苏联列宁格勒赫尔岑师范学院学习。回国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外国教育史,苏联教育史,主要著作有:《外国古代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话》《俄国近代教育》《苏联当代教学理论中的教学过程问题》等。

  二十吴汝纶(前期已经上传,不再传。)

  十九吴立本,当代摄影家,安徽省怀宁县人,1919年生,早年在商店当学徒,1935年进入南京中央**厂,先后任放映员,录音员,摄影助理。1938年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1年加入中国***。曾在八路军总政治部**团摄影队任摄影助理,在东北**制片厂摄影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制片厂摄影师中央新闻**制片厂摄影师编导。北京科学教育**制片厂副厂长,中国**家协会理事,主要作品有:《百万雄师下江南》《中国人民的胜利》《逐个民族大团结》《五月的节日》等。

  十八吴玉晋,清代学者,著作家。字山夫,康熙时官安徽凤阳训导,生卒年月不详。精通六书假借之学,主要著作有:《金石存》15卷(清乾隆年间刊本题名为《金石癖》),《六书述部叙考》6卷,《别雅》5卷,《山阳志遗》4卷,《说文引经考附补遗》3卷,《十忆诗》1卷。

  十七吴正河,安徽巢湖市人,1952年生,现任安徽省巢湖市图书馆馆长。安徽省图书馆学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曾任巢湖市剧团团长。2002年晋升为副研究馆员职称。撰写了数十篇图书馆专业的学术论文,在省级报刊发表多

一、吴承恩 

吴承恩(约1500—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文学家,南直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一说安徽桐城人。祖籍安东。 

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神话故事。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举为岁贡生。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迁居南京,卖文为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任浙江长兴县丞,不久辞官归去。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书。

近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吴承恩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最后完成者。

二、吴三桂 (清朝平西王)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人,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明末清初政治、军事人物,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

出身将门,善于骑射。崇祯年间考中武举,凭借门荫,授都督指挥。屡立战功,累迁宁远团练总兵。崇祯十七年(1644年)归降大清,参加山海关大战,大败李自成,跟随清军入关,受封平西王。

此后平定农民起义,攻城略地,颇有功勋。顺治十六年(1659年)镇守云南,后攻入缅甸,擒获南明永历帝并将其处死,晋封亲王,与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不服朝廷撤藩,自称“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开启“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登基称帝,国号大周,年号昭武。同年秋病逝,时年六十七岁,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其孙吴世璠嗣位。

三、吴昌硕 (晚清民国时期艺术大师)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

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厉良玉、赵之谦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四、吴道子 (唐代绘画大师) 

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年(永隆元年) ,卒于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

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五、吴虞 (新文化运动人物) 

吴虞(1872-1949),原名姬传、永宽,字又陵,亦署幼陵,号黎明老人,四川新繁(今成都市新都区)龙桥乡人。近代思想家,学者。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任四川《醒群报》主笔,鼓吹新学。

1910年任成都府立中学国文教员,不久到北京大学任教,并在《新青年》上发表《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说孝》等文,猛烈抨击旧礼教和儒家学说,在“五四”时期影响较大。胡适称他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四川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

——吴承恩

——吴三桂

——吴昌硕

——吴道子

——吴虞

吴姓的历史和名人故事 吴泰伯

生于公元前12世纪,寿九十一岁。父古公澶父,次弟仲雍,三弟季历。季历子昌有圣瑞,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泰伯、仲雍为遂父志,而奔荆蛮,断发文身,建勾吴古国,从者千余家。筑泰伯城,凿伯渎港,传播中原文化。孔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吴姓后裔奉为始祖,卒后葬铁山(在鸿山镇),为江南第一古墓。

吴 起

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卫国人。初为鲁将,继为魏将,后奔楚国,任令尹,主持变法,后被杀。

吴 广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为部将田臧假借陈胜命令杀害。

吴 芮

秦朝时,吴芮以才能出众,当上了番阳(今江西鄱阳东)县令。他为政深得民心,百姓尊为“番君”。秦末农民起义。吴芮纵观天下大势,知秦必亡,遂率领当地越人起兵响应。后转战西北,与项羽等入关破秦,立下汗马功劳,项羽封他做衡山王。汉朝一统天下,分封功臣,吴芮被封为长沙王,建都临湘(今湖南长沙市),食邑3千户。

吴道子

唐代著名画家。被后人奉为画圣。其画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沿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来的物象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

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年未二十参德顺军,后移居水洛(今甘肃庄浪)。 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抚使。

南宋将领。字唐卿。吴之弟。他智勇双工,与他兄长一起成为著名的抗金大将军。

吴承恩

明朝小说家。著有《西游记》传世。

吴敬梓

清代人,以小说《儒林外史》而著称的杰出讽刺作家。

吴沃尧

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昌硕

清代著名的篆刻家、书画家。工诗,善书法,尤精篆刻。

吴其

清代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著有被誉为19世纪中国重要的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和《植物名实图考》38卷。

吴本傲

近代人文学家、诗人、作家

吴姓现代人物

、吴伯雄、 、 、吴学谦、吴基传、 、吴健雄、吴昌硕、吴运铎

吴氏从古至今的名人故事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被后人奉为画圣。其画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沿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来的物象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

吴承恩:明朝小说家。著有《西游记》传世。

吴 起: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卫国人。初为鲁将,继为魏将,后奔楚国,任令尹,主持变法,后被杀。

吴 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为部将田臧假借陈胜命令杀害。

吴敬梓:清代人,以小说《儒林外史》而著称的杰出讽刺作家。

吴沃尧: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昌硕:清代著名的篆刻家、书画家。工诗,善书法,尤精篆刻。

吴其:清代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著有被誉为19世纪中国重要的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和《植物名实图考》38卷。

(名人故事 gushiting/mr)

历史上吴姓的名人 吴襄,清代大臣,著作家,安徽青阳人,字七云,号悬水,1661年生。康熙52年(1713年)中进士,由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对诗文尤其喜爱,无书不读。晚年因患有眼疾,目难久视,常常令后人或者侍人为他朗诵。他曾任《明史》《八旗通志》等书的编修总裁,并著有《锡老堂诗抄》15卷(安徽省图书馆藏通志馆抄本),《锡老堂文集》5卷,《畿辅河渠考略》2卷,1735年去世。

六十一 吴曙东,当代林学家,教育家,安徽桐城人,1902年生,家庭十分贫穷,在宗族的资助下在桐城中学毕业。1921年去日本鹿儿岛高级农林学校攻读林业学,1925年回国,先后任浙江省林场技术员,浙江大学农学院,安徽学院皖南分院教员,教授,安徽东流高级农林学校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安徽大学,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林学系教授。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主要著作有:《森林苗圃学》(上海永祥印书馆,1952年),《造林学本论》,《森林经营学》,《农田防护林》,《城市公害防治》等。1982年逝世。

六十吴德修,当代农学家,安徽宣城人,1926年生,194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农学专业,1953年后从事农业技术工作,历任安徽省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主持“淮北小麦大面积增产途径及栽培技术”课题研究,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主要著作有:《小麦栽培》(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治碱改地造良田》(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董建议谈养猪》(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另有《郑州一号高产栽培技术探讨》等数十篇论文发表。

五十九伍蔚曾,现代外国语文学家,安徽定远人,1906年生,193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英文系。建国后,曾任四川大学外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现代英语简单陈述句的常用句型》《英汉语法词典》《英汉科技常用短语词典》等。

五十八吴瑾光,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安徽歙县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后在该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历任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教师,化学系教授,从事溶液络合物及萃取机理的研究,近年来,用傅立叶交换红光谱方法研究稀土络合物化学萃取化学和生物无机络合物,开展稀土复合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萃取机理与稀土络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此论文获得国家科委科技成果奖)等论文100多篇。

五十七吴震生,清代戏曲家,安徽歙县人,号可堂,寄寓浙江杭州,1692年生。曾任刑部主事,与历鹗交情很深。虽然为官刑部,但是对戏曲独有情钟,创作了大量的戏曲作品。其主要著作有:传奇《换身荣》《天福降》《世外欢》《秦洲乐》《成双谱》《乐安春》《生平足》《万年稀》《闹华州》《临濠喜》《人难赛》《三多全》《地行仙》等,合称《玉屋书屋十三种传奇》,又名《太平乐府》,清代乾隆年间刻本刊印,现多家图书馆有收藏,1752年病逝。

五十六吴澄,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著名医学家,安徽歙县人,字鉴泉,号师郎。少年时期勤奋好学,熟读经书,特别喜爱《易经》。后因多次应试不中,随弃文学医。他关门闭户,攻读医书达十年之久,并拜师学习,能博采众长,结合临床,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医疗技术,治好的病人不可记数,一时名声大振。后结合自己的医疗经验,汇集各家学说,于乾隆四年(1739年)著成了五十卷的医书《不居集》,并刊行于世。这是一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直至今日,仍然是中医学不可不读的著作,并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作用。另外,他还留下《伤寒症治明条》,《推拿神书》,《易医会参》,《师>>

历史上姓吴的名人 吴 起: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卫国左氏(今山东省曹县)人。初为鲁将,继为魏将,后奔楚国,任令尹,主持变法,促进了楚国的发展,后被杀。

吴 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被害。

吴 芮:西汉初诸侯王,秦时任番阳(今江西省波阳东)县令,秦末率兵起义,因助汉高祖称帝有功,被封长沙王。

吴 汉: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人,东汉大司马,为南阳吴氏代表人物,因助汉光武帝平叛有功,被封为广平侯,使其家族成为东汉初吴姓中最为显赫的家族。

吴 均: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人,南朝梁时文学家,官奉朝请。通史学,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辞清拔,时称“吴均体”。

吴 兢:汴州浚仪(今河南省开封)人,唐代史学家,官至卫尉少卿兼修文馆学士,著有《武后实录》、《贞观政要》等书。

吴 炳:毗陵武阳(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南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画院待诏。光宗皇后李氏爱其画,恩赉甚厚,赐金带。工画花鸟,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谓其画“写生折枝,可夺造化,彩绘精致富丽”。所作谨守院体画风格。画迹有《春池睡鸭图》《山茶鹁鸽图》《鸳鸯瑞莲图》《宝珠玉蝶图》《折枝绛桃图》《折枝芍药图》《鸡冠花图》《玫瑰图》《长春图》《水仙图》等43件,著录于《南宋院画录》,均“简易有生趣”,“精彩如生”。传世作品有《出水芙蓉图》及《嘉禾草虫图》,现藏故宫博物院;《竹雀图》册页,绢本,设色,纵25厘米,横25厘米,画下侧署款“吴炳画”3字,是吴炳之代表作,藏上海博物馆。

吴 镇:嘉兴(今属浙江省)人,元代杰出画家,以山水、墨竹而著称,为“元四家”之一。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他所作人物、鬼神、鸟兽、台阁都冠绝于世,被后人奉为“画圣”。其画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沿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来的物象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

吴昌龄: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山西大同人。 鸡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人。以著有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而流芳于世。

吴三桂:江苏省高邮人,清代平西王,明末任总兵驻防山海关,因引清兵入关被封为平西王,后在康熙年间因叛乱被杀。

吴敬梓:清代著名小说家,安徽全椒人。以小说《儒林外史》而著称于世的杰出讽刺作家,其书从多方面揭露当时社会丑恶,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

吴沃尧:清代著名小说家,广东省南海(今广州市)人。著有小说影响最大的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昌硕:清代著名的篆刻家、书画家,浙江省安吉人。工诗,善书法,尤精篆刻,雄浑

唐朝诗人、文学家吴少微简介,吴少微的诗词有《古意》等

人物简介 吴少微,唐文学家,是季札的第61世孙,他的诗文雄迈高丽,与富嘉谟合称“吴富体”。武周长安中(701—704)累授晋阳尉。中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