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闯王是谁
李自成
有人说,李自成失败,是因为到北京之后,刘宗敏夺了陈圆圆,恼了吴三桂,投降了清朝,造成李自成的失败。这个说法对不对呢我是不同意这个说法的。一方面从事实上不同意。大顺朝经过了十六七年的斗争,占领了河南、陕西,明朝的陕西包括现在的宁夏、甘肃,也包括青海的一半。往东去,他的人马到了山东;往南,到了湖南边界的常德附近。这么大一个局面,会不会为了一个女人(而且这女人是个妓女)就失败了,这是不是历史唯物主义你们想想。这丢掉了阶级分析,丢掉了当时具体的军事、政治、经济情况,而把原因放在一个妓女身上,理论上讲不通。从事实上说,陈圆圆被吴三桂买去,已经到了宁远,宁远现在称兴城,在锦州南边。当李自成进北京时候,陈圆圆已经不在北京,在宁远。但是吴三桂的父母和家里的人(大概有三十几人)还在北京。难道吴三桂不为父母生命着想,不为全家生命着想难道吴三桂不为千秋名节着想当了投敌汉奸,仅仅为着一个妓女,这种事情我们今天会不会做呢尽管我们今天与历史不同,但是,我们了解今天的人情,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的问题。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文化大革命”后,林彪摔死以后,我对“文化大革命”的许多斗争,看得更深了一步。回过头来看历史问题,也就更清楚了。今天可能不可能不可能。何况古时讲对父母之孝,比今天高得多。今天我们把满族看成兄弟民族,但是明朝时不是这么看,以汉族为代表的明政权,和以满族为代表的清政权,这有一个民族对立啊!那个时候不讲兄弟民族,是势不两立的民族。难道吴三桂以一个汉族人,为一个妓女被刘宗敏霸去了,竟然不顾其父母,不顾其三十口亲人被杀害,也不管千秋名节,落一个汉奸之名,你们想他肯不肯,到底肯不肯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在封建时代,你要把他的妻子夺走,这认为是奇耻大辱。你要把他的姨太太、妾夺走了,这不算个事情,甚至可以送人。你看中了,看中了可以送给你,所以有“爱妾可以换马”的说法。看中了一匹马,骏马,非常好,没有钱买,好,把姨太太换一换。如果吴三桂要是真的知道刘宗敏把他的陈圆圆夺去,这个阔公子出身、二十几岁就当了总兵官、挥金如土的人,他就会想,算了,把陈圆圆给他刘宗敏。反过来说,真要是吴三桂为此叛变,那好,刘宗敏和李自成就抬举他,以重礼把陈圆圆给他送回去,这个问题好办。为什么产生这个战争,原因很多也很深。政治原因、阶级原因、军事原因……科学的历史家,应该从这些原因来探讨事物的本质,只有唯心主义者,才会放过了这个历史的本质,把这么大一个生死斗争归结到一个姨太太身上,这个道理站不住,何况陈圆圆此时不在北京。�
又有人说,是因为进北京之后,这个刘宗敏抓了许多做官的人(据史料说是几百人),要钱,拷打要钱,追赃。这是不是一个失策在策略方面有错误,是一个失策。但是不是刘宗敏的责任刘宗敏究竟担负多大责任大顺朝是刚刚建立的新的朝代,皇帝是开国皇帝,不是已经坐了几十年、几百年的一个末代皇帝。开国皇帝必然把军权、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然不能成为开国皇帝。李自成也不是一个昏庸之辈。刘宗敏敢这么胆大包天,抓那么多人要钱,道理在什么地方我提出了问题,暂不解释。所以把这个罪状归结到刘宗敏,是忽略了当时大顺朝的政权构成,和大顺皇帝李自成的为人,忽略了这个基本问题。�
还有人说,都怪在牛金星当了丞相,别的好事不作,尽劝李自成登基,劝李自成赶快做皇帝。坏就坏在牛金星,这事也不合理。做皇帝是李自成的目的,农民起义最后必然是建立封建帝国。当时还不能,农民起义以后,他变成一国之君,当然是当皇帝。当皇帝是李自成打了十几年的最终目的。有没有牛金星,他都当然要当皇帝。这个账不能算在牛金星身上。�
第四个说法是,由于他错杀了李岩,所以他站不住脚了。这个说法也不可靠。李岩到底是个什么人到今天还没有解决。过去说他是河南杞县人,是个举人,是兵部尚书李精白的儿子,这完全不对。杞县没有这个人,李精白也不是杞县人,明朝末年举人、乡宦纪事录没有李岩的名字。首先不是李精白的儿子。李精白是安徽富阳东门内人,他们安徽富阳人称李精白家为“都堂李家”。李精白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姑娘。有一个儿子病死,死得早;又一个儿子,崇祯十五年被袁时中杀了。从来没有一个儿子叫李岩,现在没有铁板钉钉的证据。所以说他是李精白的儿子,没有历史根据。《杞县县志》否认,《开封府志》否认。随县有一个人跟他同时,写了一本书,否认杞县有这个李岩,证据确凿。我们现在这个李自成死在九宫山下,而湖南要争,说他隐居石门夹山。湖南的材料他们都送给我了,我看了,都不能自圆其说。历史是科学,不能随便解释。解释历史是解释科学,应该是越解释越符合科学,而不能越解释越背离科学。所以现在无法证明李岩这个事情,不知是怎么回事。但大顺军里确有个李岩,据我看确有,我们常常因为史料不足,没有占有,难以下定论。大顺朝迅速灭亡,许多档案都被敌人毁了。史料不够不要结论。没有根据,我决不说没有李岩这个人,只能说李岩有,情况不清楚。我们搞审干,还要查证落实嘛!还派许多人调查调查。我们现在对李岩这个人没有调查,查不出来。但李岩并不重要,这一点可以肯定。因为大顺朝建立中央政权,他有六部,叫六政府。尚书,没有李岩,侍郎也没有他。武官分好几级,现在有个问题我们还搞不清楚。有人说元帅算一级,我看不对。大概权将军算一级,上将。制将军算一级,中将,李岩部队的军衔是个制将军。李过都是权将军,李岩是制将军,闹了那么久,只搞了个中将,而且每次重大战役,什么人带兵去打仗,大概都清楚。还没有查到哪一次打胜仗,是李岩带兵打的。所以不要把李岩估计那么高,没有证据。退一步说,纵然李岩不死,也不会起重要作用。原因在什么地方呢胜败,军事上的胜败决定于历史的形势,而不决定于某一个人。杀李岩的时候是崇祯十七年,甲申年六月间,可能是六月下旬。这个时候,李自成已从山海关溃败,退出北京。以后又在正定一带打了两个败仗,他自己也受了伤,精锐部队差不多光了,河南到处反对大顺政权。在这个局面之下,就算给李岩两万人马(据书上说李岩要求给他两万精兵),纵然给他两万精兵到河南,茫茫中原,到处叛乱,能起多大作用古代军队跟现在不一样,现在我们的军队掌握机关枪,掌握迫击炮,各种大炮,还有飞机、坦克,那比老百姓的武装强得多。在三百多年前,主要战斗武器是弓箭、刀矛。你有,老百姓也有。千万不要唯心主义,认为李自成是起义的,老百姓就拥护,不见得。老百姓只看现实,你对他有好处,就拥护你。对他没有好处,就不拥护你。何况正统观念深入人心,尽管崇祯死了,直到康熙年间,许多地方起义反清,还拿明朝后代当旗号。这封建的正统观念,看起来是思想意识,但在进行武装斗争的时候,他就变成了物质力量了。难道当时的地方势力就那么拥护你李自成已经摆脱了封建的正统观念,可能不可能它是不可能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占领了巴黎,巴黎以外的农村,农民纷纷武装起义,进行战斗。农民是保皇主义者。拿破仑失败之后,被流放到一个海岛上,后来拿破仑带了少数人,坐船从法国南部登陆,形势危险极了。还是农民崇拜他,每到一个地方,皇帝来了,农民就跟着他向巴黎进军,越走人越多。所以不管是中国的、外国的,农民总是保皇主义者,在保皇主义者的农民看来,李自成不过是个流贼。我们今天看是农民革命英雄,这是我们今天的观念,农民不那么看。在这种情况下,李岩回河南,两万人马,能不能扭转河南的局势另外,清兵很快过黄河了,南明高杰的部队很快进入了豫东。所以说因为杀李岩造成李自成的最后失败,这话是没有估计到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忘掉了当时的形势。简单地说,过去的看法,都是经不起推敲的。那么到底李自成为什么失败,就现在从正面谈我的意见。然后,顺便还继续谈谈反对的意见。
李自成是崇祯十三年,大概是旧历十月间进入河南。在进入河南的时候,他曾隐伏在汉水以南,郧阳府的大山里(包括现在郧阳地区、汉水以南部分)。人数很少,暂时隐蔽对他有好处,因为当时对明朝危害最大的不是李自成,而是张献忠。明朝几乎以最大的力量来进攻张献忠,这就给李自成造成了机会,可以避开了战争,休息人马。等到十月间,他突然出现了,以最快的速度,从郧阳地区进入河南。走河南的淅川县进入河南,人马不多,河南地区当时没有多少军队。明朝的军队都调走了,全部被张献忠牵制了。明朝的后方空虚,又值河南一带灾荒连年。李自成进入河南以后,就号召饥民提出一个口号,大家都知道“随闯王,不纳粮”。跟随他可以不向官府纳粮,三年免征。他到的地方,三年以内不征粮。提出这个“均田”,我不同意历史家把“均田”口号强调得太过火了。为什么不同意呢“均田”,必然是政权稳定之后才提出来。李自成虽然提出来,并没有实行。没有政权,你怎么实行“均田”局部地区的战争停止了,也不行。必须建立巩固政权才能谈“均田”。“均田”也不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暂时一个改良主义。如果不从具体问题出发,我首先问你,什么地方实行过“均田”恐怕谁也答不出来。他没有巩固政权,没有占领过地方,“均田”从何谈起呢最有效的是三样法宝:一个是三年免征;一个是随闯王不纳粮;还有一个开仓放赈。还有第四个也有效,就是不杀知识分子。举人秀才,只要你不反对我,不杀。为什么放在第四广大群众才能决定历史的方向。当时是三年免征,“随闯王,不纳粮”这个口号,非常有效。明朝财政枯竭,除地丁粮赋之外,还有各种苛捐杂税,老百姓负担重极了。“随闯王,不纳粮”对号召农民,号召中小地主,非常有效。所以李自成的力量,不仅建立在贫农身上,那个时候,阶级观念不像现在这么清楚,力量也建立在中小地主身上。中小地主对纳粮负担,感到特别痛苦,我们说李自成代表农民,代表贫民,这话不符合封建社会的情况。我们今天有阶级分析,阶级路线非常清楚。农民起义,缺乏这种阶级觉悟。农民是个自在的阶级,而不是个自为的阶级。他没有一套“农民的哲学”。所以他的力量,除建在农民身上之外,也建立在中小地主身上和小商小贩商人身上。但是封建社会怎么构成的,他将来做皇帝还是依靠大地主,还要依靠官僚。不可能不依靠官僚。事实上,后来证明,他到处拉拢官僚。所以说他到了河南,提出“随闯王,不纳粮”这个口号,非常有效。三年免征是给人一个希望,如果闯王站稳脚,这三年不纳粮的确给人以希望,这有效,这叫做乱久思治,大家痛苦久了,痛苦了十几年,现在来这么个人物,替老百姓着想。这老百姓,包括中小地主、包括农民,希望他成功。还有这第三个:开仓放赈,那时明朝政府没有力量来赈济饥民。李自成力量从哪里来呢李自成专破山寨。他在伏牛山中,破了四十八个山寨,这个数目确不确,不敢说。他进入河南以后,没有破一个县城,专破山寨。为什么不破县城我们有一句老话:大乱住乡,小乱住城。如果小乱,那个地方有小股土匪出来,住在城里边比较保险。如里是大乱,住城里不保险,一攻就破。当时大地主、绅士都住在山寨里,住在山里,粮食财产集中在山寨里,山寨有地主武装保护,所以攻破了山寨就有粮食,有钱来赈济饥民。这样,饥民到处来跟随他,来欢迎他。另外作些宣传,编写歌谣,“随闯王,不纳粮”这条歌谣都出来了,所以力量壮大很快。这是崇祯十三年冬天。到了崇祯十四年春天,正月间就破了洛阳,不是用武力打开的,而是内部叛变,没有经过激烈战争就进了洛阳。洛阳有个福王,是崇祯的叔父,是当时最富的一个王。进洛阳以后,就杀了福王,用福王的钱来赈济饥民,来扩建部队。所以,李自成是这样起来的。那么明朝是不是没有军队跟他打呢不是的。从整个战局说,明朝失败的因素很多,从局部条件来说,明朝还是有军队的,可是明朝在一开始就两面作战。北边跟满族作战,国内与各个地方农民武装作战。对满族作战是明朝最大的一个负担。许多精兵都要对付满族,而常常打败仗。对农民起义武装作战,决不仅仅李自成一个,起义的地方很多,李自成只是一部分。这样搞了十几年,搞得明朝财源枯竭,兵源枯竭,一点办法没有了。而李自成趁这个机会进入河南扩大力量。破了洛阳之后,就把明朝末年农民战争史划分为两个阶段。从这以后,农民起义部队,特别是以李自成为代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而明朝被动了。这是李自成的黄金时代。但是,任何事物在胜利中常常滋长着失败的因素,李自成悲剧的因素也从他胜利中产生了。李自成在军事方面不断胜利,可是忽略了一条,不懂得每占一个地方,建立初步的政权,这设官理民关系着政权的巩固。李自成有没有这个力量设官理民呢有,但没有做,这是形成他最后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你要设官理民,才能够恢复生产。因为没有设官理民,所以生产继续破坏。刚刚进入河南,老百姓对你是欢迎的,拥护的。但过了两年,老百姓没有恢复其生产,负担继续加重,你说不向老百姓征粮,你向地主豪绅们要钱,豪绅、地主的钱、粮是从哪里来的还是从农民出来的。因封建生产就靠农业,地主自己不种地,土地所有权还是地主的。所以看起来不直接向农民要钱要粮,但每到一地,向豪绅地主下令,限期给多少骡马,给多少粮食,给多少钱,实际上豪绅地主的粮食,还是农民生产出来的。农民的负担并没有减轻,反因战争一年年继续,农民继续痛苦。原来农民把他看成救星,日子久了,不能满足农民的愿望,只依靠战争胜利一步步前进。老百姓就拥护你生产就搞好了不会!这一套很简单的政策,进不了李自成的脑子里,你看怪不怪到底为什么没有,我不能完全肯定。我研究这个问题,与李自成内部矛盾有很大的关系。李自成部队到崇祯十四年加入了一个罗汝才,绰号曹操,跟他的武装力量相差不多,这是一个性子猛烈的人。当时合作的条件,是每攻破一地,所得的财产四六分,李自成得六成,罗汝才得四分。李自成如果不能紧紧抓住罗汝才,罗投降明朝,这是个不得了的事情。如果罗汝才与张献忠合作,对李自成的危害也很大,所以紧紧抓住罗汝才,这个矛盾一天不解决,就会影响到建立政权。你说这几个府、几个州、几个县的地方官,那罗汝才是不是要放呢他要放,原来四六分么!这个矛盾没有解决,一直到崇祯十六年正月间,占领了襄阳、钟祥、荆州这一带,五月间杀了罗汝才,这个矛盾解决了,开始在一些地方上放官,但时间就晚了。这时是一直没有建立政权,没有恢复生产,使老百姓对他失望。这是他失败的很重要的原因。我们说老百姓判断一个事物的观点,不像我们现在。今天,我们认为你是农民起义英雄,就拥护你,那时则不然。老百姓不喜欢说话,他讲物质条件,任何人都讲生儿育女,讲吃饭穿衣。这些物质条件满足了他,他就拥护你;你不满足他,他不拥护你,这是非常现实、起码的唯物主义。而李自成就没有满足农民这些地方的要求。在战略上犯了很大的错误。在襄阳的时候,讨论下一步怎么办,才建立政权,叫新顺朝。他成为新顺王,开始建立中央政权。建政权以后,就讨论下一步用兵怎么用法。当时,有人提出来从汉水长江东下,占领南京,以南京为京城,然后北伐。这个战署是有道理的。因明朝末年,北方农村破产,而南方比较完整,江南财富还是没有破坏,连北京的供应都主要靠南方。如果先占南京然后北伐,也许是着好棋。现成例子:朱元璋占领南京,然后消灭了群雄。我们这一带是陈友谅的地方,包括江西。长江三角洲是张士诚的地方,浙江一带是明玉珍的地方。朱元璋占领南京之后,先消灭了浙江一路,随后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打败了陈友谅。陈友谅死了,朱元璋继续向西进军,占领了长江上游。回过来进攻张士诚,张士诚建都在徐州,整个长江中下游变成了朱元璋的领土。这个优势很重要,首先是财政方面,经济方面有了一个巩固的基础。然后再统一中国,再北伐。先消灭了元朝在长江流域的势力,这是成功的道路。当时,李自成如果进攻南京,是符合这个经验的。至于将来会不会失败,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可是在讨论的时候,李自成认为太缓慢了。经营长江以南,然后再北伐太缓慢了。有人提出个冒进的方法,从襄阳出兵,通过河南,直往北京。这个办法,快是快,可是有人感到不妥当,因为明朝还有一个总督叫孙传庭,这个人很能干,住在西安。如果是大军北伐,通过河南直攻北京,万一北京城攻不下,而孙传庭从潼关出来,退都不好退,怎么办所以这个战署也放弃了。第三个战署据说是钟祥人顾君恩提出的。首先占领西安,以关中作根据地,然后出兵北伐,进攻北京。这个战略好,因为他可以退,可以守、可以攻,特别是适合李自成和他的将领们的乡土观念。因为他大部分是陕西人,乡土观念很重,如果以西安作为京城,这个他满意,同时,以他家乡的人民作为兵源,办法也好。这一年十月间,再至河南,在郏县一带打败了孙传庭,进入西安,改西安为长安,恢复唐朝都城的名字。这一年十二月间,开始以一部分部队在韩城一带渡过黄河,第二年正月间,以大批部队过黄河向北京进军,主力部队走大同阳和进居庸关。一部分军队由刘芳亮率领越过太行山,走曲阳往北到保定。这个战略好不好过去历史学家都认为是非常好战略,甚至是伟大的战略。一切事情都是辩证的,都是活的。如果不采取这个办法,不急于进攻北京,两年不进攻北京,局面就完全不同了。占领西安,就连宁夏、甘肃都占领了,汉中一带占领了,四川也占领了一部分,按兵不动,巩固河南、山东、关中地区,花两年时间恢复生产,恢复秩序。北京是个死城,为什么说北京是个死城呢北京靠江南粮食和财赋、钱。当时李自成的部队已经到山东了,截断了运河,北京成了死城。还有满州的威胁。北京像一个果子在树上,随时去采都可以,何必那么急呢从西安出兵攻北京是个好的战略,但在运用方法上,犯了冒进主义。好战略变成了坏战略。
李自成为什么要急于拿下北京呢在西安已经是皇帝了,但是没有正式登基,用欧洲的话说,还没有进行加冕典礼,好像加冕典礼非到北京才是正式的。用现在的词汇,北京是个政治首都,从元朝到明朝都在北京建都。明朝在南京建都不久,明成祖十五年就搬到北京。所以北京是政治首都,西安早已不是政治首都了。好像必须到北京,这个皇帝才名正言顺。所以把做皇帝的主谋推到牛金星身上,是不知道当时具体情况。在西安,李自成已经是皇帝气派了,每三天也出来到教场观察练兵,这个时候他穿着黄衣服,前头没有仪仗队,但是有把黄伞,这是皇帝的标志。老百姓一看见黄伞,就赶快躲起来,如果躲不及,就跪在街两边,头低下去,这是皇帝身份了。许多人不了解皇帝身份,不了解封建社会制度,好像他还是农民兄弟。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有关李自成进北京的画作,画面是老百姓抱住李自成马头,欢迎李自成,拱手表示还礼,这是不晓得什么是封建社会。李自成到了北京,没有马上进城,先由李过派军队清宫,在宫院里头清查一遍,守卫工作做好,然后李闯王才进北京城。不要以为农民起义,他一定是跟农民是兄弟,跟农民是朋友,哪有那么回事。这个问题要从现实出发考虑历史,不要从空想出发考虑历史。历史唯物主义最起码的条件是从实际出发,不从空想出发。这个时候,李自成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到米脂县修他的祖坟。带了一万骑兵,随他回米脂。首先出去的是李过,李过带骑兵沿路修桥修路,在米脂县北门外,把一座很好的庙改成行宫。在城内大宴地方父老,宴会三天。修了祖坟,派五百夫看守。免去一些钱粮。向乡里的亲戚、乡邻和他本族宣布,愿意随我去做官的,跟我到长安去,愿意留在家里的,另外赏赐你们钱,这就走了一批。这大概是崇祯十六年十一月间,办了这个事情。回去以后,准备北伐,到了北京城,最主要一个问题,就是筹备登基。欧洲的话就是行加冕典礼,登基日期不断改变,为什么呢吴三桂的威胁,吴三桂在北京东边的玉田县。放下这一头暂且不说,且说吴三桂是怎么来的。崇祯十七年二月间,决定调吴三桂兵来保卫北京。为挽救当时的恶劣局面,崇祯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一个措施是派李景泰督师,来对抗李自成。李景泰是个文人,刚出北京不敢走了,派了一个大将中军官在居庸关一带守备,抗击李自成。还有一个办法,是迁都逃走,当时有一批人建议崇祯逃往南京,如果是逃往南京,以后局面怎么变很难说。因为明朝有两个京城,实际京城搬往北京了,南京还设有一套六部衙门,只是办事,决策以北京为主。南京作为陪都。如果崇祯当时逃到南京,以崇祯皇帝的威望,经营江南。李自成与他作战,而清兵从沈阳过来,那就变成清兵和李自成的正面作战,南京有个休息机会。以后中国历史怎么发展,不知道,因为它没有变成事实。有人反对崇祯往南京逃。有人又提出另一个意见:
崇祯可以不逃,把太子送到南京去,万一北京失守,太子在那里监国,然后当皇帝,有号召力。又有人反对。崇祯这个人死要面子,他的个性,他的悲剧性格促使他只要有人一反对,他就决定不逃走了。按照中国春秋以来的话,叫“国君死事社稷”。就是一个国家的皇帝、国王为他的社稷而死,这是正统的。不逃走了。不逃走,守城的军队靠什么呢光靠北京的部队北京的部队腐化了,不能作战。只有吴三桂的精兵可以,这就决定调吴三桂的军队。调走吴三桂的军队,关外的城池就要放弃,不放弃怎么办,有人唱高调,说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此城不可放弃,放弃了后人要骂的。崇祯又动摇了。是的,我既是英明皇帝,如果在我手里放弃了东北的一份土地,这可不行。后来,实在没有办法,才决定调吴三桂。地方放弃了,要把老百姓都带到关里去。吴三桂一出发,后边就带着几十万老百姓,据说是五十万老百姓。可能数字没有这么多,一天走几十里,如果老百姓不带这么多,轻身前进,吴三桂以骑兵为主,几天就可以到北京。吴三桂如果到了北京,李自成进攻北京决不能成功,可是吴三桂带了几十万老百姓背井离乡,一天走几十里路,把时间耽误了。当李自成到居庸关的时候,吴三桂到了山海关,就差这点远,李自成进攻北京,北京不能守,三天就进了北京。而吴三桂本人走到玉田县,也是差这么一点远。非常严重,前进不能,北京已经被人占了,后退没有办法退。山海关以外,被清军侵占了。带着老百姓他自己还有五万多精兵,给养从那里来有皇帝在,给养的供应都有办法,皇帝没有了,怎么办所以吴三桂这时进退都失去了抉择。成了这个形势,要他投降李自成,他不肯。为什么不肯首先得解决问题。吴三桂的父亲是总兵官,吴三桂年轻轻的做总兵官,总兵官是方面大将,一品官,武一品,吴三桂的舅舅有几个总兵官,他的亲舅舅祖大寿投降清朝,他的亲戚、朋友、舅舅在东北形成了一武力集团。吴三桂的家叫武将世家,代代武将。他父亲是总兵官,老了,他当总兵官。这种世家,与李自成这个“流寇”是势不两立的。所以有人说吴三桂本来想投降李自成,后来听说陈圆圆被刘宗敏夺去了,不投降了,确实是不研究当时的阶级情况、阶级斗争的情况。他代代是明朝大将,已经两代,总兵官下边还有副将、副总兵、游击将军等等,这些那就更多了,形成武装集团,是明朝皇帝的集团,当然不肯投降,他没有写过一封信给大顺皇帝说他要投降,大顺皇帝派人去,他应付一下。为什么他想摸摸底,因为他没有根据地,没有后方,兵源、财源没有来源。这时候有个政治投机的好题目:如果他能把太子弄到手,拥护太子登基,号召天下人拥护他,他就是复兴明朝的一个最大功臣,当时要求把太子弄到手,这个时候不是因为他要求清兵,清兵才来。这一头暂且放下,来谈第三头,谈清朝兵。事物是错综复杂的,清朝的第一代皇帝叫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死了之后,第二代皇帝叫皇太极,是顺治皇帝的父亲,即清太宗。他们都是满族,特别是皇太极这个人,对中国的威胁最大。作为今天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来看这个问题,皇太极是个英雄,对中华民族有重大贡献。原来满族,北到黑龙江是一个地方,一个城、一个小城的国家,完全是部落的社会。通过皇太极把满州统一起来,又通过他把蒙古大部分统一起来。他把北方乱七八糟的部落,统一成一个整体,归到中国版图,所以说皇太极贡献很大。满族原是游牧部落,由游牧部落演变到了奴隶社会,逐步进入封建社会,皇太极作用非常大。当然也有不可取的,他占领了朝鲜,所以他后来跟明朝作战,许多粮食是朝鲜来的,有的船只是朝鲜的船只。皇太极崇祯十六年八九月间突然死了,没有遗嘱,引起了内部争权的斗争。多尔衮这时28岁,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有人劝多尔衮当皇帝。因为他是皇太极的弟弟,他不干,他把那一派想夺取皇帝的人来个很大打击,杀了几个人,就拥护顺治当皇帝,当时顺治是个6岁的孩子,拥护他当皇帝,有三个人成为辅政王,他是辅政王之一,但这个人非常有手腕,也有兵力。八旗,他兄弟三人占了两旗,皇太极留下一旗,在兵力上他占绝对优势,就拥护这6岁的孩子继承皇位,结果他很快由辅政王变成摄政王。这个名一变可不得了,他可以真正代表皇帝。他的地位是步步高升,进了北京后,他是叔父摄政王,摄政王前头加两个字,叔父摄政王,实际上这个头街等于皇父摄政王。相传顺治的母亲皇太后,嫁给多尔衮,皇太后下嫁,到底嫁了没有,说法不同。多尔衮这个人很有办法,李自成进攻北京,他得到情报,就马上动员武装,进长城,兵已出动
如果是一张纸一个的大字几十元平尺是可以的,是四个大字一百元平尺也是可以的,可是如果是小字就不止了,如果是抄经书或者是诗词,字数在几百几千,就是千元平尺,甚至几千元平尺都是要的。还要看纸张,用墨,以及写得怎样等等;当然名人的又要贵些。另外,艺术品价格高低都得市场说了算,有的买高档的,有的买低档的。另外相同与不相同的字画在不同的人眼里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谁的书画都有好差,都有值钱与不值钱的,有贵的和相对便宜一点的,所以不能笼统用平方尺来论,只能说某一张是多少钱一平方尺。润格也没有什么准头,只是一种参考,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判断和对他的书画的了解,以及当时的市场的炒作情况而定。一幅字画,在不同地点、不同时刻、不同的拍卖人手里,价格都会不一样。比如,同一个人的书画有的值10元或者20元一平尺,有的值50元或者100元一平尺,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万、几万平尺······;而且换另一个拍卖商、中介又是别一种情况······所以是很难判断的,更不是绝对的一个价格。任何个人的评价都只是片面的、个人的观点。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别喜欢的买家想要,这些都可能使得价格更高。但是如果只是因为某个人现在有职务,或者纯粹是炒作才使得书画价格高;那么等他退了,或者没有人炒作了,价格很快会降下来,甚至不值钱。其他任何艺术品均如此。只要是还好,都有收藏价值。这里特别提出的是——润格是不靠谱的一种参考,主要还是看市场,还有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说的。还有仿品和印刷品及行画都是不值钱的,除了年代久远同时是名人作品、名人仿品才会值点钱。不好意思,主意还是要自己拿,别人说的都只能作为参考。一己之见,说得不对请原谅。
刘璋最大的错误就是身居益州这个富饶的地方,却不思进取只图享乐,这样下去迟早会被人吞并。而当时天下大乱,很多有识之士都妄图借此建功立业,这也导致一些手下与他离心离德。这其中张松背叛刘璋,是因为他在刘璋这里本来就没有得到重用,而法正和李岩也是有能力之人,却只给了一些闲职,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当他们发现刘备是一个君主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支持。
汉高祖刘邦曾经以益州为基业,因为这是天下的粮仓,是他夺天下的根本,此时生逢乱世,刘璋身为汉室宗亲,却不思进取只想做自己的土皇帝,当曹操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时,他依然没有危机感,就连手下那些想要建功立业的将领都感到非常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像张松这样的人有很多,张松擅长绘制地图,这是他毕生的心血,他曾经找过曹操和孙权,结果这二人都看不起他,只有刘备认可了他,士为知己者死,他自然选择投靠刘备。
法正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在蜀汉阵营中,它是仅次于诸葛亮的存在,就像汉高祖时期的萧何,能够整理蜀汉的内务,只要有他在蜀汉就固若金汤,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才可以放心地去平定孟获之乱,他虽然对刘璋忠心,却也有着自己的一腔抱负,自己的主攻都选择了投降,他自然只能顺着对方,再加上刘备赏识法正的才华,刘璋也没有出头之日,他自然不会迂腐到继续效忠刘璋。
李岩曾经在诸葛亮北伐时期谎报过军情,但诸葛亮依然任用了他的儿子,这是因为李岩在蜀汉地区的势力根深蒂固,而且他也具有一定的能力,就连刘备都对他无比信任,把他当作托孤重臣,但通过他对诸葛亮的感恩戴德,也可以看出李岩的立场并不坚定,他只忠于对自己好的人。
1、 他的压力很大 男人是一种有趣的生物。在辛苦工作了一天之后,女人想要通过和丈夫或家人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来释放压力。但男人处理疲惫的方式不同。众所周知,男人在情感上是冷漠的,有时会在身体上远离女人。 因此,你的配偶不愿意拥抱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是因为他正在处理很多他可能没有讨论过的事情。但这就是他的性别应对压力的方式。 2、 你不允许他表达自己对爱的定义 我们都在不同的家庭长大,因此,我们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观点和意识形态。因此,当提到 "亲密关系 "这个词时,对一个人来说,它可能意味着情感联系,而不是身体联系。然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它意味着身体的结合,而不是情感。问题是,他们都是对的。 假设你让两个不同的人展示一下亲密关系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观点来做这件事。所以,如果你认为你的男人不再爱你了,再看一遍。他可能仍然在表达你的爱,只是你没有注意。 3、 你太粘人了 没有男人想要一个粘人的女人。一个独立的女人对几乎所有的男人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也许,你的丈夫不想碰你是因为你很粘人。男人喜欢自己的空间,而总是需要别人关注的女人就有点烦人。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这是因为你的丈夫会觉得无论他做什么都不够。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会停止努力。这是因为无论如何你都会唠叨他。这可能就是你丈夫不愿碰你的原因。 4、 他性欲低下 性欲低下是对性的兴趣降低。性亲密在每一段婚姻中都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它有助于维系夫妻关系。 我敢打赌,在你们结婚前(或开始约会时),你们无法把手从对方身上拿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频率在逐渐减少。根据科学研究,性欲低下是很常见的,而且时有发生。然而,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 它可能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包括抑郁症、衰老、医疗原因等。因此,你丈夫不碰你的一个可能原因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 5、 他对你不忠 如果你的男人没有和你上床,很有可能他是从别的地方得到了满足。大多数男人喜欢每周有两到三次亲密行为。而如果你已经观察到这种频率,如果他不像以前那样要求性生活,你就应该担心。 问题是你的男人是否会对他的不忠行为诚实。通常情况下,出轨者对关系之外的外遇不是很诚实。但你应该能够自己读懂这些警告信号。如果他在其他地方得到性满足,他可能不会对你表现出兴趣。 6、 有感情问题 没有一段感情是完美的。天堂里偶尔也会有麻烦的。这最终会影响夫妻关系的幸福程度。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的丈夫带着愤怒上床,你可以放心,他那天晚上不会拥抱你。众所周知,通常有亲密关系的夫妻会比没有亲密关系的夫妻感觉更亲近对方。 同理,如果你们的关系中有未解决的怨恨,你的身体也不会得到任何爱。 7、 他想要一种不同的体验 同样,你的丈夫不碰你可能是因为他对整个性体验感到厌烦。当你们两个人亲密接触时,总是老一套,没有任何乐趣,所以他在与你亲热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快乐。 争论的焦点是,他想和你一起探索不同程度的性行为,但你可能不喜欢这样。卧室里缺乏创造力和多样性会使他不想碰你。 8、 他有问题 也很有可能你的男人有一些健康问题,导致卧室里的性问题。男人通常喜欢把这样的事情留给自己。 他们不希望有人同情他们。这将使他们感觉到作为一个男人的无力感。男人通常喜欢在关系中感觉自己是老大。 而当这种通过性行为证明自己的能力丧失时,就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很多时候,他无法与你亲密接触可能是因为药物作用,导致他无法与你发生性关系。 9、 他不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 每个人都喜欢被需要的感觉。这种感觉并不限于一个性别。有可能你的男人并不觉得你渴望或需要他。 如果他不碰你,要么是因为你可能多次拒绝他的性暗示,要么就是他总是主动提出性要求。 这可能会让人感到厌倦。也许,他让你这样做是因为他害怕被拒绝,如果他想和你建立任何亲密关系的话。 10、 你没有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不可抗拒 男人会被他们看到的东西所引导。因此,如果你的丈夫在身体上没有给你的身体一些好的爱,这可能是因为你上床时的样子。你没有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性感。既然你总是穿得像个尼姑,别人就会把你当尼姑看待。 他对你不感兴趣也可能是因为你的卫生习惯。每个好妻子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在她丈夫的世界里总是默认的形象。你的视觉吸引力能让你做到这一点。 我老公不碰我的原因2 睡一起却不碰你的男人心理 1、舍不得碰你太爱你了 男人之所以和你睡在一张床上没有碰你,一种情况就是太爱你了,他会选择尊重你,如果你没有主动,他是绝对不会碰你的,他不想让你为难,不想强迫你,他希望和你的深入交流是你心甘情愿的,而不是自己强迫的,这有一个男人深爱这个女人,才会有这样的想法,才会懂得珍惜和保护。 2、男人对你没有兴趣没有感觉 如果男人和你睡在一张床上没有碰你,另一种说法是,男人对你没有兴趣,没有想和你睡觉的欲望,因为他对你已经没有爱了,自然身体上和生理上的需求和欲望也是没有的,所以会选择不碰你。还有就是和你的交往只是抱着玩玩的心态,对你已经完全的失去新鲜感了,所以对你没有任何的想法。 3、男人有别的女人 如果一个男人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那么现在自己的女朋友就算是一个出局得人,在男人心里女人已经不重要了,所以即使两个人就算是在一张床上,男人对女人的欲望也是没有的,所以不想对床上的女人做任何亲密的行为,也是不想对不起自己心中的那个女人。 4、男人想和你分手 作为一个女人一定要知道,男人可以忍住不碰你,其实可以肯定的说明男人想和你分手,你们之前肯定还有着一些问题,可能因为一些事情,男人想和你分手。男人曾经也像女人提过要分手的事情,对于想和你分手其实也是早有预谋的,所以这种情况男人是不会碰一个自己想分手的女人的。 我老公不碰我的原因3 男人说爱你,却不肯碰你,是什么心理? 有位作家曾说:“我们寻寻觅觅了那么久,遍尝每一次爱情的甜蜜与艰辛,而最后选择的爱人,不过就是在我们心意动时,经过身边的那一个。什么青梅竹马,什么心有灵犀,什么一见钟情,都不过是些锦上添花的借口,时间才是冥冥中一切的主宰。” 正如这位作家所说,爱情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 有的人,可以得到一见钟情的爱情,并且能够和相爱的人一起长厢厮守; 有的人,明明和相爱的人已经在一起了,却因为一两件小事让他们像两条直线相交过后,就相隔甚远; 而有的人,穷其一生会遇上很多的人,他会为喜爱的人付出了很多,但也不一定得得到一段真挚的情感。 有很多女人对于感情也会有很大的迷惘,特别是和一个男人在一起之后,互相表明了心意,男人也曾无数次地说起“我爱你”这三个字,可是你们感情却没有进一步的实质性发展,男人碰都不会碰自己一下,更不要说谈婚论嫁这样的进程,所以很多女人都不明白男人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带着这个疑问,我和身边的几位男性聊了聊,他们告诉从男人的角度告诉了我——男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三个男人的实话。 李岩,28岁,销售经理,他说:“不碰她,是因为我尊重她。”李岩认为,真正喜欢一个人,就要尊重她。平时的相处应该是发乎情止乎礼,最好不要越界。 如果两人的关系没有百分之百确定之前,是不会和她产生亲密关系的。 喜欢一个人一定要于情于理,没有实际的确定女人会和自己坚定的走下去,那就不要碰女人,否则万一以后两人没有走到一起,分手了这对女人就是一种伤害。 李岩和他的女友在一起有两年了,一直以来两人做得最亲密的动作,就是点到为止的亲吻。 女友也曾在情浓的时候,告诉过李岩自己接受发生亲密关系,但是李岩还是没有这么做,他觉得碰女友怎么也得要结婚以后。 李岩觉得,这个社会现在虽然变得发达起来,但是还是很多人对女人存在一种偏见,如果自己碰了女友,那别人就会对女友产生各种舆论,甚至在背后开一些让人难堪的玩笑话。 所以,李岩出于尊重,并不会在女友答应自己的求婚前,和她产生亲密关系。 汪洛,32岁,银行职员,他说:“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汪洛认为,爱一个人就要多为对方考虑。如果单单是喜欢一个人,那可以放肆做想做的事情,但真的爱对方的话,一定就要克制自己的行为,不给对方伤害。 如果在谈恋爱的时候,女人还没有做好准备,男人就去碰了女人的话,这就是不爱的表现。 虽然女人也会在情浓时,半推半就地答应,但这说到底还是一种强迫,真正的爱应该是克制,而不是放肆。 汪洛和他老婆在谈恋爱时,他就没有碰过老婆。 就算有时他们出去旅游同处一室,汪洛也会控制自己对老婆的欲望,绝对不会让老婆做不情愿的事,所以他们两人谈恋爱一年,就快速的步入了婚姻殿堂中。 汪洛觉得就算是和老婆手牵手一起漫步在太阳下,在清扬的风里和对方闲聊平时的所见所闻,哪怕这是一些很无聊的事情,可是只要自己手里拉着老婆的手,那就是他所期盼的幸福。 张衡,27岁,公司员工,他说:“就是害怕负责,所以才不碰她。”张衡的观点和以上两位是完全不同的。他觉得,谈恋爱是可以发生亲密关系的,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如果相爱的话男人碰女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如果一个男人光说“我爱你”,又不去碰女人的话,那就说明女人身上有利可图,男人不碰她就是怕麻烦不想负责。 张衡听了太多次,自己朋友们一起讨论各自的女友时所说的话,有一个和他现在的女友在一起并不是因为相爱,而是因为这个女人对他很好,能够让张衡的朋友舒小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他这个朋友从来不和自己的女友发生亲密关系,原本张衡以为这是因为朋友真正很喜欢他的女友,但其实是男人担心自己若是同女人发生的亲密关系,女人以后部分的开销就要他负责,所以他要保持距离。 其实,他对女人说“我爱你”,只是为了让女友为他继续付出,而不碰女友就是避免以后自己惹麻烦。 男人说爱你,却不碰你,到底是为什么? 这或许是很多女人心里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当两个人感情到了深处的时候,发生一些亲密的行为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牵手、拥抱、亲吻,这些都是相爱的人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若男人抗拒这些亲密行为,相信女人的心里一定会很忐忑,甚至怀疑自己在男人心里地位。 当然,每一对情侣的相处情况不同,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分析。 其实,三个男人的答案都是千差万别的,但结果只有爱和不爱。 一个男人爱你,并且他有能力对你负责自然会在合适的时刻碰你; 如果一个男人不够爱你,又担心自己要肩负起男友的责任和义务,那他肯定不会在生活中做出正常情侣应该做的事情,女人千万要分得清这几种不同结果所表达出的深层含义。
我觉得其实就算是李自成,听取了李岩的建议,并且没有伤害他,他也不可能得到天下。因为其实李岩的一些建议,对于当时的情况来说,人们的看法仅仅只是片面的,虽然他的一些建议使得李自成的军队实力快速的膨胀,但是后勤保障一直都是一个问题。所以就算李自成一直听取他的建议,等待他们的结果也只能是败亡。
李岩虽然提出了迎闯王不纳粮这样的聚拢民心的策略,并且在攻入京城之后提出了安抚明朝全关以及一些绅士来收买人心,可是当时的李自成已经被巨大的胜利成果所迷惑,整个人已经十分的飘然,所以说在牛金星一等人的谗言之下,选择将李岩杀害。
而且其实李岩对于李自成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并不是特别的重要,因为李岩他在李自成一方地位并不是很高,他的职位也是十分的普通。一些李自成专门的谋臣比如说丞相牛金星以及宋献策的人地位之差更是云泥之别,那时候就算出主意李自成也是更加倾向于后者两人。
最重要的一点,李自成这个人本身的能力并不是特别的突出而且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妒贤嫉能而且心狠手辣,本身目光又十分的缺乏远见,所以说对于任用人才也仅仅只能够选用牛金星这样的无耻之徒,虽然说他作为起义军的首领,在农民军的帮助之下顺利夺取了京城,但是缺乏比较稳定及时的后勤补给,所以仅仅只是一个一时之主并不能长久的成事。
李岩
性 别:男
生 日:1992-09-17
国 籍:中国
居住地:黑龙江哈尔
开始练球时间:6岁开始接触台球 11岁开始练习斯诺克
握杆习惯:左手
比赛单杆:138
训练单杆:147
职业规划:赴英伦打职业比赛
座右铭:向丁俊晖学习
喜欢的**人物:打台球的周星驰
比赛情况 :
2005年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冠军;
2006年全国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季军;
2007年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亚军;2007年康鸿杯芜湖市斯诺克公开赛冠军;2007年山西太原斯诺克公开赛冠军。
2008年江苏省职业联赛苏洲站冠军;2008年参加上海大师赛。
2009年中国斯诺克公开赛张家港站季军;2009年中国斯诺克公开赛海口站季军;2009年中国斯诺克公开赛郑洲八强;2009年代表中国IBSF世界青年锦标赛伊朗第四;2009年上海大师赛进32强正赛。
现中国职业排名第九
有人说,李自成失败,是因为到北京之后,刘宗敏夺了陈圆圆,恼了吴三桂,投降了清朝,造成李自成的失败。这个说法对不对呢我是不同意这个说法的。一方面从事实上不同意。大顺朝经过了十六七年的斗争,占领了河南、陕西,明朝的陕西包括现在的宁夏、甘肃,也包括青海的一半。往东去,他的人马到了山东;往南,到了湖南边界的常德附近。这么大一个局面,会不会为了一个女人(而且这女人是个妓女)就失败了,这是不是历史唯物主义你们想想。这丢掉了阶级分析,丢掉了当时具体的军事、政治、经济情况,而把原因放在一个妓女身上,理论上讲不通。从事实上说,陈圆圆被吴三桂买去,已经到了宁远,宁远现在称兴城,在锦州南边。当李自成进北京时候,陈圆圆已经不在北京,在宁远。但是吴三桂的父母和家里的人(大概有三十几人)还在北京。难道吴三桂不为父母生命着想,不为全家生命着想难道吴三桂不为千秋名节着想当了投敌汉奸,仅仅为着一个妓女,这种事情我们今天会不会做呢尽管我们今天与历史不同,但是,我们了解今天的人情,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的问题。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文化大革命”后,林彪摔死以后,我对“文化大革命”的许多斗争,看得更深了一步。回过头来看历史问题,也就更清楚了。今天可能不可能不可能。何况古时讲对父母之孝,比今天高得多。今天我们把满族看成兄弟民族,但是明朝时不是这么看,以汉族为代表的明政权,和以满族为代表的清政权,这有一个民族对立啊!那个时候不讲兄弟民族,是势不两立的民族。难道吴三桂以一个汉族人,为一个妓女被刘宗敏霸去了,竟然不顾其父母,不顾其三十口亲人被杀害,也不管千秋名节,落一个汉奸之名,你们想他肯不肯,到底肯不肯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在封建时代,你要把他的妻子夺走,这认为是奇耻大辱。你要把他的姨太太、妾夺走了,这不算个事情,甚至可以送人。你看中了,看中了可以送给你,所以有“爱妾可以换马”的说法。看中了一匹马,骏马,非常好,没有钱买,好,把姨太太换一换。如果吴三桂要是真的知道刘宗敏把他的陈圆圆夺去,这个阔公子出身、二十几岁就当了总兵官、挥金如土的人,他就会想,算了,把陈圆圆给他刘宗敏。反过来说,真要是吴三桂为此叛变,那好,刘宗敏和李自成就抬举他,以重礼把陈圆圆给他送回去,这个问题好办。为什么产生这个战争,原因很多也很深。政治原因、阶级原因、军事原因……科学的历史家,应该从这些原因来探讨事物的本质,只有唯心主义者,才会放过了这个历史的本质,把这么大一个生死斗争归结到一个姨太太身上,这个道理站不住,何况陈圆圆此时不在北京。�
又有人说,是因为进北京之后,这个刘宗敏抓了许多做官的人(据史料说是几百人),要钱,拷打要钱,追赃。这是不是一个失策在策略方面有错误,是一个失策。但是不是刘宗敏的责任刘宗敏究竟担负多大责任大顺朝是刚刚建立的新的朝代,皇帝是开国皇帝,不是已经坐了几十年、几百年的一个末代皇帝。开国皇帝必然把军权、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然不能成为开国皇帝。李自成也不是一个昏庸之辈。刘宗敏敢这么胆大包天,抓那么多人要钱,道理在什么地方我提出了问题,暂不解释。所以把这个罪状归结到刘宗敏,是忽略了当时大顺朝的政权构成,和大顺皇帝李自成的为人,忽略了这个基本问题。�
还有人说,都怪在牛金星当了丞相,别的好事不作,尽劝李自成登基,劝李自成赶快做皇帝。坏就坏在牛金星,这事也不合理。做皇帝是李自成的目的,农民起义最后必然是建立封建帝国。当时还不能,农民起义以后,他变成一国之君,当然是当皇帝。当皇帝是李自成打了十几年的最终目的。有没有牛金星,他都当然要当皇帝。这个账不能算在牛金星身上。�
第四个说法是,由于他错杀了李岩,所以他站不住脚了。这个说法也不可靠。李岩到底是个什么人到今天还没有解决。过去说他是河南杞县人,是个举人,是兵部尚书李精白的儿子,这完全不对。杞县没有这个人,李精白也不是杞县人,明朝末年举人、乡宦纪事录没有李岩的名字。首先不是李精白的儿子。李精白是安徽富阳东门内人,他们安徽富阳人称李精白家为“都堂李家”。李精白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姑娘。有一个儿子病死,死得早;又一个儿子,崇祯十五年被袁时中杀了。从来没有一个儿子叫李岩,现在没有铁板钉钉的证据。所以说他是李精白的儿子,没有历史根据。《杞县县志》否认,《开封府志》否认。随县有一个人跟他同时,写了一本书,否认杞县有这个李岩,证据确凿。我们现在这个李自成死在九宫山下,而湖南要争,说他隐居石门夹山。湖南的材料他们都送给我了,我看了,都不能自圆其说。历史是科学,不能随便解释。解释历史是解释科学,应该是越解释越符合科学,而不能越解释越背离科学。所以现在无法证明李岩这个事情,不知是怎么回事。但大顺军里确有个李岩,据我看确有,我们常常因为史料不足,没有占有,难以下定论。大顺朝迅速灭亡,许多档案都被敌人毁了。史料不够不要结论。没有根据,我决不说没有李岩这个人,只能说李岩有,情况不清楚。我们搞审干,还要查证落实嘛!还派许多人调查调查。我们现在对李岩这个人没有调查,查不出来。但李岩并不重要,这一点可以肯定。因为大顺朝建立中央政权,他有六部,叫六政府。尚书,没有李岩,侍郎也没有他。武官分好几级,现在有个问题我们还搞不清楚。有人说元帅算一级,我看不对。大概权将军算一级,上将。制将军算一级,中将,李岩部队的军衔是个制将军。李过都是权将军,李岩是制将军,闹了那么久,只搞了个中将,而且每次重大战役,什么人带兵去打仗,大概都清楚。还没有查到哪一次打胜仗,是李岩带兵打的。所以不要把李岩估计那么高,没有证据。退一步说,纵然李岩不死,也不会起重要作用。原因在什么地方呢胜败,军事上的胜败决定于历史的形势,而不决定于某一个人。杀李岩的时候是崇祯十七年,甲申年六月间,可能是六月下旬。这个时候,李自成已从山海关溃败,退出北京。以后又在正定一带打了两个败仗,他自己也受了伤,精锐部队差不多光了,河南到处反对大顺政权。在这个局面之下,就算给李岩两万人马(据书上说李岩要求给他两万精兵),纵然给他两万精兵到河南,茫茫中原,到处叛乱,能起多大作用古代军队跟现在不一样,现在我们的军队掌握机关枪,掌握迫击炮,各种大炮,还有飞机、坦克,那比老百姓的武装强得多。在三百多年前,主要战斗武器是弓箭、刀矛。你有,老百姓也有。千万不要唯心主义,认为李自成是起义的,老百姓就拥护,不见得。老百姓只看现实,你对他有好处,就拥护你。对他没有好处,就不拥护你。何况正统观念深入人心,尽管崇祯死了,直到康熙年间,许多地方起义反清,还拿明朝后代当旗号。这封建的正统观念,看起来是思想意识,但在进行武装斗争的时候,他就变成了物质力量了。难道当时的地方势力就那么拥护你李自成已经摆脱了封建的正统观念,可能不可能它是不可能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占领了巴黎,巴黎以外的农村,农民纷纷武装起义,进行战斗。农民是保皇主义者。拿破仑失败之后,被流放到一个海岛上,后来拿破仑带了少数人,坐船从法国南部登陆,形势危险极了。还是农民崇拜他,每到一个地方,皇帝来了,农民就跟着他向巴黎进军,越走人越多。所以不管是中国的、外国的,农民总是保皇主义者,在保皇主义者的农民看来,李自成不过是个流贼。我们今天看是农民革命英雄,这是我们今天的观念,农民不那么看。在这种情况下,李岩回河南,两万人马,能不能扭转河南的局势另外,清兵很快过黄河了,南明高杰的部队很快进入了豫东。所以说因为杀李岩造成李自成的最后失败,这话是没有估计到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忘掉了当时的形势。简单地说,过去的看法,都是经不起推敲的。那么到底李自成为什么失败,就现在从正面谈我的意见。然后,顺便还继续谈谈反对的意见。
李闯王是谁
本文2023-10-08 06:38: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02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