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是怎样的一个人
清光绪年间曾有人写过一部《武则天四大奇案》(又名《狄梁公四大奇案》),是延续古代公案侠义小说的模式,集中讲述了唐人狄仁杰在任昌平令尹时的断案传奇,其中充满了不少迷信和封建说教成分。狄仁杰在小说中被塑造成一位清正廉洁、大公无私、为国为民、断案如神的“超级大神探”,深受人们推崇。
一直到今天,有关狄仁杰断案的故事依旧为人津津乐道,甚至还被搬上荧幕,拍成了悬疑侦探类的电视剧,收视率颇高,受到了无数观众的追捧。比如有“鬼才编剧”之称的钱雁秋,就根据《武则天四大奇案》这部小说改编出多个电视剧版本的《神探狄仁杰》,曾火遍大江南北,一时间形成了一股“狄仁杰热”。
“狄仁杰热”中的狄仁杰,已然成为无所不能的神通人物:他是武则天时期的良相,在面临内外危机时,他一次又一次力挽狂澜,扶危济困,救民于水火;同时他又是一个断案奇才,一个又一个扑朔迷离的奇案,被他一一解开;他还精通医学,救伤解毒,疑难杂症,皆能手到病除;他的贴身保镖李元芳,武功超凡入神,简直高到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每次深陷危机,只要李元芳出马,妖魔鬼怪亦不能挡。不仅狄仁杰被全面神化了,就连李元芳,也近乎于神人。
当然,这只是影视剧中的狄仁杰。影视剧属于艺术作品,艺术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有神化、夸张的成分,不足为奇。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还如影视剧中那般神乎其神吗?
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历史学家渠船福在《破解狄仁杰家世之谜》中,考证他的祖先是羌人,到他这一代已完全被汉化了。他曾任汴州判佐,后被人诬告,结果被贬职。时任工部尚书的阎立本十分欣赏狄仁杰,对他大加赞赏,称他是“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于是提拔他为并州都督府法曹。唐高宗时期,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昭陵的柏树,险被高宗处斩,是狄仁杰据理力争才使权善才幸免于死。武则天称帝后,他先后出任过宁州、豫州刺史,和睦族群,百姓安居,他也因此得到一个“狄使君”的美称,深受武则天器重。
不久,他以洛州司马转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宰相之职。由于他刚正不阿,不愿依附武三思、武承嗣,更不同意武三思或武承嗣做太子以继承帝位。所以,武承嗣唆使酷吏来俊臣诬陷狄仁杰谋反。狄仁杰知晓法律,承认谋反的人,即可收监待死,这样可免受酷刑。他一面承认谋反,一面又暗写血书,让儿子将血书送到武则天手中,从而得到武则天的召见。武则天问他:“你为什么要承认谋反?”狄仁杰回答:“不承认谋反,臣恐怕早就被鞭笞致死了。”武则天又问:“那你写的 《谢死表》又是怎么同事?”狄仁杰肯定地回道:“臣从未写过此表。” 事后验证是别人代写,冤情大白,但还是被贬为彭泽令。武承嗣几次向武则天进言要处死他,武则天都没有同意。
公元696年,契丹贵族率部入侵,河北震动。狄仁杰调任魏州刺史,安定百姓,积极备战,契丹闻其名,不战自退。不久,他又调任幽州都督,并于697年再次入京为相。为相期间,他走访边郡,稳定国内民生,举措得当,甚得民心,使武则天得以成为盛世之君。当时武三思、武承嗣极力进谏武则天册立皇位继承人,而狄仁杰从母子亲情的角度,几次劝说武则天召回亲生儿子李显,立他为储君,并说:“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也。”武则天闻其言,甚为动心,于是立李显为太子。任相期间,他先后举荐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忠贞廉洁而又精明干练之士入朝为官。狄仁杰大功于朝廷,不仅被誉为“唐朝砥柱”,也被史学家称赞为“再造唐室之忠臣义士”。
公元700年,70岁的狄仁杰病死,朝野哀恸,连武则天也哭道:“朝堂空也!”他死后赠文昌右承,谥号“文惠”,唐中宗李显追赠“司空”,唐睿宗李旦又追封为“梁国公”。终其一生,狄仁杰不愧为封建社会时代卓越的政治家,他在上承唐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特殊时段,为唐朝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狄仁杰生于武则天时期,上有武则天为帝,下有武氏家族势力正盛,能举措不失其正,百折不挠地达到目标,非有大智慧不可。林语堂在《武则天正传》中评价狄仁杰“足智多谋,善于自处”,说他的才智不在武则天之下,是武则天的克星 。林语堂的评论是公允的。狄仁杰在后世武侠小说以及当下的一些影视剧中被神化,虽未免夸大,但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的确是不争的历史真实。
驭风者骑兵为沙漠中的杀手军团,遭吉利可汗率鹰师主力围剿,被贺鲁收留。其首领乌勒质使用剔骨匕首,此匕首产于西域吐火罗国,上度有水银,刀面弯曲45度,与人的肋骨相平,可以剃成白骨。其手下骑兵,皆用西域马刀,成半月状,适合狙杀、近战。 也因他们刀法精湛飞快,所以有此效果
狄仁杰(630-700年)生于唐贞观四年(63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
原)人,字怀英。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后人据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更是以此为题材,编了一本《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
狄仁杰-出生
狄仁杰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他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内,狄仁杰通晓了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这对他一生的政治活动都有重大影响。
狄仁杰-经历
狄仁杰执法刚正廉明,执法不阿,以身护法,甚至敢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立唐嗣。有知人之明,也常以举贤为意,凡举之臣,皆为唐朝中兴之臣。先后举荐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位干练的官员,朝中政风为之一变,皆为中兴名臣。有人对他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回答:“举贤为国,非为私也”。
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
狄仁杰
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7万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为了维护封建法律制度,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颜直谏。仪凤元年(676年),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唐高宗大怒,命令将其杀死。狄仁杰奏罪不当死,唐高宗疾言厉色地说:“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狄仁杰神色不变,据法说理:“犯言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通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终于迫使唐高宗改变了主意,赦免了权善才的死罪。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当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深得人心。 狄仁杰被唐高宗任命为侍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任职期间,狄仁杰恪守职责,对一些巧媚逢迎,恃宠怙权的权要进行了弹劾。调露元年(679年),司农卿韦弘机作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宽敞壮丽。狄仁杰上奏章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追求奢泰,韦弘机因此被免职。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杰毫不留情的揭露其为非作歹的罪行,请求交付法司审理。唐高宗想宽容包庇王本立,狄仁杰以身护法:“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王本立最终被定罪,朝廷肃然。后来,狄仁杰官迁度支郎中,唐高宗准备巡幸汾阳宫,以狄仁杰为知顿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征发数万人别开御道。狄仁杰说:“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罢,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唐高宗闻之赞叹说“真大丈夫矣!”抚和戎夏,内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为他勒碑颂德。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宁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后上表举荐,狄仁杰升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狄仁杰针对当时吴、楚多*词的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
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响应,武则天平定了这次宗室叛乱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受越王株连的有六、七百人在监,籍没者多达5000人。狄仁杰深知大多数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军中服役的,因此,上疏武则天说:“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武则天听从了他的建议,特赦了这批死囚,改杀为流,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其时,平定越王李贞的是宰相张光弼,将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杰没有答应,反而怒斥张光弼杀戮降卒,以邀战功。他说:“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而万贞生。”“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兵暴横,无罪之人,肝脑涂地。”“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如得上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狄仁杰义正辞严,张光弼无言可
狄仁杰
对,但怀恨在心,还朝后奏狄仁杰出言不逊。狄仁杰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入为洛州司马。
长寿元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结酷吏诬告狄仁杰等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狄仁杰立刻服了罪:“反是实!”仁杰拆被头帛书冤,置棉衣中,请狱吏转告家人去其棉,得其冤状。仁杰子狄光远持书上告朝廷。武则天召狄仁杰等大臣面询:“承反何也?”狄仁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也。”又问:“何为做谢死表?”答曰:“臣无此表。”武则天才弄清楚是伪造的。于是释放此案七人,俱贬为地方官,仁杰贬为彭泽令(今江西彭泽)。
狄仁杰的才干与名望,已经逐渐得到武则天的赞赏和信任。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职,狄仁杰谨慎自持,从严律己。一日,武则天对他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谮卿者乎?”狄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武则天对他坦荡豁达的胸怀深为叹服。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临漳)。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与冀州相邻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带)刺史。
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杰被武则天招回朝中,官拜鸾台(门下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
圣历元年(698年),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 李显。武则天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唐朝得以维系。 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数次使人游说太后,请立为太子。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李显。当时,大臣李昭德等也曾劝武则天迎立李显,但没有为武则天接受。对武则天了解透彻、洞烛机微的狄仁杰从母子亲情的角度从容地劝说她:“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武则天说:“此朕家事,卿勿预知。”狄仁杰沉着而郑重地回答:“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位备宰相,岂得不预知乎?”最终,武则天感悟,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唐祚得以维系。狄仁杰因此被历代政治家、史学家称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义士。
圣历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骚扰河北。武则天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征讨突厥。时太子不行,武则天命狄仁杰知元帅事,亲自给狄仁杰送行。突厥默啜可汗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余人退还漠北,狄仁杰追之不及,武则天改任他为河北道安抚大使。面对战乱后的凋残景象,狄仁杰采取了四条措施:一、上疏请求赦免河北诸州,一无所问,使被突厥驱逼行役的无辜百姓乐于回乡生产。二、散粮运以赈贫乏。三、修驿路以济旋师。四、严禁部下侵扰百姓,犯者必斩。很快恢复了河北的安定。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升为内史(中书令)。这年夏天,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请她观看安葬舍利(佛骨),奉佛教为国教的武则天答应了。狄仁杰跪于马前拦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橘,直欲邀致万乘所宜临也。”武则天遂中道而还。是年秋天,武则天欲造浮屠大像,预计费用多达数百万,宫不能足,于是诏令天下僧尼日施钱以助。狄仁杰上疏谏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在虚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罢免了其役。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赠文昌右丞,谥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
狄仁杰-才能
作为一名精忠谋国的宰相,狄仁杰很有知人之明,也常以举贤为意。一次,武则天让他举荐一名将相之才,狄仁杰向她推举了荆州长史张柬之。武则天将张柬之提升为洛州司马。过了几天,又让狄仁杰举荐将相之才,狄仁杰
狄仁杰
曰:“前荐张柬之,尚未用也。”武则天答已经将他提升了。狄仁杰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由于狄仁杰的大力举荐,张柬之被武则天任命为秋官侍郎,又过了一个时期,升位宰相。后来,在狄仁杰死后的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趁武则天病重,拥戴唐中宗复位,为匡复唐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狄仁杰还先后举荐了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位忠贞廉洁、精明干练的官员,他们被武则天委以重任之后,政风为之一变,朝中出现了一种刚正之气。以后,他们都成为唐代中兴名臣。对于少数民族将领,狄仁杰也能举贤荐能。契丹猛将李楷固曾经屡次率兵打败武周军队,后兵败来降,有关部门主张处斩之。狄仁杰认为李楷固有骁将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效节,于是奏请授其官爵,委以专征,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果然,李楷固等率军讨伐契丹余众,凯旋而归,武则天设宴庆功,举杯对狄仁杰说“公之功也”。由于狄仁杰有知人之明,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狄仁杰-地位
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重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名。狄仁杰喜欢面引廷争,武则天“每屈意从之”。狄仁杰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则天不许,入见,常阻止其拜。武则天曾告诫朝中官
狄仁杰
吏:“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历任县令、司马、大理寺丞、大理寺卿等职,武则天时代为宰相(称“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死后追封为梁国公。狄仁杰断案如神,《旧唐书》记载,狄仁杰任大理寺丞时“周岁断滞狱1万7千人,无冤诉者”,清代便有话本小说《狄公案》(又称《武则天四大奇案》)问世,讲述狄公破案故事。此外,狄仁杰还是公正廉明、大气磅礴的政治家,他机智果断,运筹帷幄,辅佐武则天的同时,又巧妙安排接班人张柬之,在狄公死后促使武则天让位于李唐,为稳定武则天身后的政局以及大唐中兴作出了杰出贡献。文学大师林语堂在他的作品《武则天正传》中称狄仁杰为“一代巨人”,应该说一点也不夸张。其实狄仁杰在历史上的地位决不亚于诸葛亮、包公等人,只是狄仁杰缺少在文学方面的传播,小说《狄公案》的艺术性和文学价值比不上《三国演义》和《七侠五义》,因此狄公未能像孔明和包公那样家喻户晓。“仁杰者,人杰也”,正如电视剧《狄仁杰断案传奇》主题歌所唱:“大唐中兴天子臣,断狱如神父母官”,在狄仁杰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广博、深邃的人文精神。
狄仁杰-死因
在封建社会,一个司法官员的公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个人的道德品质。狄仁杰一次在赴任途中,登上太
狄仁杰
行山,远远望见一片白云孤飞,狄仁杰告诉同行的人说:“我的亲人就在那片白云的下方。”说完注视良久,直到白云飘去才又重新上路。狄仁杰的同僚郑崇质将要被派往西北绝域持行公务,而他的母亲年迈多病,狄仁杰劝道:“你怎么可以让年迈的母亲在万里之外为你担忧。”于是进见并州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远行。蔺仁基被他们二人的友谊所感动,联想到自己与同僚李孝廉之间的种种不和,深感惭愧,主动与李孝廉和解。狄仁杰后来被酷吏来俊臣诬陷下狱,有人让他指证宰相杨执柔也是同谋以求免死,狄仁杰气愤地说:“皇天后土在上,我狄仁杰怎么能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说话间,用头撞向柱子,血流满面,吓得游说者连忙安慰他。从以上可知,至亲至孝的狄仁杰不仅是一个相当合格的司法官员,而且也堪称是封建社会的道德楷模。
狄仁杰-评价
纵观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狄仁杰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现在狄仁杰祠堂碑位于河北大名县孔庄村北,狄仁杰墓位于洛阳市东十二公里的白马寺附近。
狄仁杰-电视剧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神探狄仁杰》
总策划:高建民
出品人:朱彤
监制:汪国辉 谭湘江
制片人:张文玲
编剧、导演:钱雁秋
美术:靳喜武
摄像:张远
化妆设计:马淑英
音乐:程大兆
服装设计:史延芹
主要演员
狄仁杰——梁冠华
虎教辉——祝延平
李元芳——张子建
真、假方谦——严燕生
郡主、金木兰——彭丹
第一部
《使团惊魂》(幽州案)
唐武则天时代,十几年对突厥的战争结束了,天下太平举朝欢贺。此时的狄仁杰,已因故被贬为彭泽县令。这一天,满朝文武齐集太极殿,准备迎接突厥议和使团的到来。武则天俯视群臣,为狄仁杰未能到场深感遗憾。武三思却认为,狄仁杰被贬彭泽是罪有应得,若不是武皇天恩,他早就粉身碎骨了。
突厥使团终于到来,为了表示诚意,还献上了一枚价值连城的多宝珠。武则天则将长乐亲王李永之女,翌阳郡主李青霞嫁给吉利可汗,以示永久和亲之意。
就在使团逗留期间,京城接连突发了几件举国震惊的大案。先是关押朝廷要犯的土窑突然失火,犯人刘金失踪。而刘金手中掌握着一份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要名单,这份名单一旦落到逆党手中,天下就要大乱。接着,是随使团和亲的郡主和随嫁的美女、侍从及护卫突然遇刺,议和使团趁乱出城后已不知去向。再就是甘南道六百里加急文书送到,言称前来议和的突厥使团刚一入境,就全部被杀死在戈壁之中,只有迎护使团的护卫队队长李元芳下落不明。
放下土窑和刘金暂且不说,一支庞大的匪徒队伍,竟然在朝野众目睽睽之下,假冒使团混进长安,而且到了朝上议事,这样的作为也太惊心动魄了。匪徒的气焰如此嚣张,朝廷还有什么安全可恃。再说真使团,一个一百四十六人的组建,一百二十人的卫队,竟然全部被害于道,普通的匪帮和马贼能有这样的能力吗?突厥使团被杀,郡主遇刺身亡,一旦吉利可汗得知,刚刚熄灭的两国战火必将重燃。严峻的内忧外患令武则天忧思如焚,心身憔悴。她一面紧急布置边防战备,在全国范围内通缉刘金、李元芳,一面急调狄仁杰进京火速破案……
《蓝杉记》(湖州案)
湖州郊外,狄公与护卫李元芳正在乡间暗查民情,二人来到县衙,看到县令曾泰正在审案,案情是附近一天之内接连发现两具尸体,两个被害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北方人,死前都自称姓吴,都是在湖州被害,却都没有身份文牒,罪犯于现场也没留下一丝可供分析的线索,那么这起真正的无头案是怎么破的呢?
《滴血雄鹰》
武则天晚年,剑南、陇右、河东三道同时发生了恶性案件,死了十七八条人命,各地官府在勘查现场时,没有发现任何有力的线索,只在案发现场发现一幅用鲜血图画的滴血雄鹰,是什么原因令他们惨遭杀戮?那出现在现场的滴血雄鹰又代表了什么……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第二部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第二部总策划:高建民
出品人:朱彤
监制:汪国辉 谭湘江
制片人:张文玲
编剧、导演:钱雁秋
梁冠华饰狄仁杰
吕中饰武则天
第二部
讲述的三个故事,都是从神秘诡谲的气氛开始,事件扑朔迷离层层推进,情节惊险紧张跌宕起伏。侦查丝丝入扣毫厘不苟,推理开阖严密扣人心弦。最终是以悬念作为引导,吸引观众不断进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推理结果和戏剧境界,从而获得愉悦的审美感受。
《边关疑影》(崇州案)
唐武则天年间,契丹犯境,烽烟迭起。将军王孝杰、赵文翙奉命出征御敌,武则天设宴以待志在必得。不料赵文翙所部两万人在绕道敌后的军事行动中,遭逢不幸神秘失踪,导致王孝杰部十万主力全军覆没。噩耗传来,举国震悚。武则天当即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大总管,主持边事察查失败原因。对手奸诈诡谲,案情迷离百变。各色人等像走马灯一样神出鬼没,边情战事像霹雳火一样一触即发。狄仁杰凭着大智大勇,拨迷雾解疑团,挽危难战凶顽。终于挫败了一起分裂国家、引发战祸的巨大阴谋,受到举朝举国的赞美和爱戴……
《蛇灵》(蛇灵案)
崇州案告破后,蛇灵逆党销声匿迹隐遁江湖。但狄仁杰认为这种平静并不意味着天下太平,恰恰相反,他们兴风作浪再起波澜的时刻好像就要来了。果然,就在武则天准备驾临寒光寺进香之际,蛇灵的刺杀计划露出了端倪,一场刺杀与保卫的激烈较量由此拉开战幕……虽然,狄公得胜刺客落网,但是这一切不过仅仅是案件的开始,更大的阴谋和较量还在后头……
《血色江州》(江州案)
与蛇灵的斗争终于告一段落,狄公隐居江州,垂钓浔阳江上。这天,有江州薛府恶奴追捕逃逸女子锦娘来到江边,锦娘奋身跳江被狄公救起,不料此举竟得罪了薛家侯府,麻烦立至。狄仁杰将计就计除暴安良,与新任县令林永忠联手斩决恶奴杜二,灭了侯府薛青麟的威风,并由此发现了薛青麟府上的种种异常……接着,江州血案不断发生,狄仁杰最终还是放弃了休息,投入到紧张激烈的断案之中……
第三部
剧集名称:《神探狄仁杰第三部 》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第三部主要演员:梁冠华、吕 中、张子健、董 璇、关 悦
出产地区:大陆
剧情简介:唐武周年间,边事频仍,连年征战,大周朝国帑虚竭,守边将士军心不宁。 此时的狄仁杰,正带领着李元芳和四大军头蜿蜒在去往凉州的山道中。狄公自连破幽州、并州、蛇灵、江州等一系列大案后,几经恳请,终于得武皇允准回老家并州修养。他想于回家的路上,绕道去看望凉州刺史曾泰并向他辞别。想到老朋友,想到诗酒相会笑谈功过,想到回乡远离纷争的朝事,想到专心务农垂钓汾水,狄公倒是颇感自慰。但李元芳耿直地向他指出,他没有这等享清福的命。
狄仁杰可以说是神探,狄仁杰曾当了一年的大理寺丞,在他主政期间,处理了沉积多年的冤案旧案,涉及人员有一万七千余人,但是无一人上诉,因而称其为神探也不为过。狄仁杰断案如神只是他政绩的一部分,实际上狄仁杰在政治治理和人才推荐上更为出色。
狄仁杰是明经出身,起初就在并州当法曹,专门处理刑事案件,在这段时间里,狄仁杰积累了许多的办案经验,为日后入主大理寺奠定了基础。在仪凤年间狄仁杰因功改迁大理寺,在这里他的才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处理陈年冤案,一日之间风气都为之改变,不过一年后他就又被调走了,神探之名也从此终结。
狄仁杰一生宦海沉浮,几度拜相,但也差点命丧来俊臣之手,当时来俊臣污蔑狄仁杰造反,并且代写谢罪书,若非武后召见,狄仁杰已经冤死在狱中了。另外狄仁杰对李唐最大的贡献就是说服了武则天,将皇位重新传回了李氏,当时武三思得势,武后也有意将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儿,是狄仁杰的一番话,才让她打消了这个念头,但复辟后的李显却不以为然,认为狄仁杰是投机取巧之辈。
狄仁杰主政期间,举荐了荆州长史张柬之和姚崇,张柬之是政变的实施者,在他的指挥下歼灭了武氏,避免了给朝政带来更大的震荡,而姚崇则是开元年间的宰相,李隆基用姚崇为相,大力整顿吏治,肃清贪污之风,他是开元盛世的缔造者。
狄仁杰一生更多政绩是在当行政官员期间,在他主持下延续了贞观之风,主政大理寺只不过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罢了,不能以偏概全,但不能否认的是狄仁杰也是一个断案高手。
一开口就暴露年龄的问题: “你看过《神探狄仁杰》吗” ?
这一部火了六年、连载了四部、总数162集的系列连续剧在当年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把狄仁杰的“神探”人设扎根在观众心中的坚实基础。
在后来,大量有关于狄仁杰的影视作品前赴后继的搬上荧屏。如《少年神探狄仁杰》、《名侦探狄仁杰》、《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神探狄仁杰前传》等等,无一不在打造狄仁杰“神探”身份的路上越走越远。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狄仁杰已经是一代人心中“神探”的代名词。只要有狄仁杰在的地方,就没有解不出、破不了的谜案。他擅长推理、分析准确,探案风格自成一派,可以说是聪明绝顶、料事如神。更别提因为其中一部**中狄仁杰的扮演者——赵又廷的演绎,让万千少女对狄仁杰的美貌又增添了几分遐想。
然而, 对于“侦探”人设,狄仁杰只想说:“你们是认真的吗”?
想要破除狄仁杰的“神探”谣言,第一步就是要追本溯源,抓住谣言的“制造者”。
实际上,声名赫赫的狄大人之所以能够得到一个“神探”的美名,这全都拜一个外国人所赐。
这位促成狄大人获得“神探”之名的外国人,他名叫罗伯特·汉斯·古利克,是一位荷兰人,这位荷兰人的名字你也许并没有听说过,不过他还有一个中文名字,大家或许就不陌生了,罗伯特·汉斯·古利克的中文名字叫做高罗佩(1910~1967)。
高罗佩的正当职业是荷兰的一位外交官,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颇有名气的语言学家、翻译家、小说家和汉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高罗佩作为外交官被派往日本。在日本的三个年头里,不知道这位外交官哪里来的兴致,竟在日本国内成功地翻译了一部中国的小说,那是中国清代的一部公案小说,名字就叫《狄仁杰破解三桩谋杀案》。
小说讲述的是唐朝名称狄仁杰断案的故事,而高罗佩所翻译的这部小说,最后也成为了他创作《大唐狄公案》的蓝本。 人们熟悉狄仁杰,并且使得狄仁杰获得“神探”之名,都要归功于这部《大唐狄公案》。
只是这部有着地道中国名字的《大唐狄公案》,名字也蕴含着中国文化的作者——高罗佩竟然是一个荷兰人。
原来狄大人的“神探”之美誉,竟是得益于一名外国人的“馈赠”。
荷兰人高罗佩不仅是狄仁杰“神探”谣言的制造者,而且还是一个出色的传播者。他的这一部《大唐狄公案》在世界小说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成功地把中国传统的公案小说改写成了富有西方特色的侦探小说,受到许多西方人的追捧。
不带一点夸张成分的说,近代荷兰乃至整个西方世界,他们愿意主动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唐狄公案》这本书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并非中国清代文人所写的《狄公案》,清代文人所写的《狄公案》属于中国传统的公案小说,而荷兰人高罗佩所创作的《大唐狄公案》则是向西方人刻画了一个中国的“福尔摩斯” 。
破除“谣言”的第二步,就是指明狄仁杰的真实身份,事实胜于雄辩。
手机游戏《王者荣耀》中狄仁杰的一句台词,就能够表明出他的真实身份:“代表法律制裁你!”
古往通今,除了国家的***,敢自诩为“法律的化身”的人只能是法官。
而狄仁杰是那刚正不阿,清明廉洁的大法官。
在凤仪年间,狄仁杰被任命为大理寺寺丞。所谓大理寺,其实与佛教的寺院并无关联,“理”是古代的一种官名,意思是掌刑;而“寺”有朝廷的“廷”之含义。简单说,大理寺就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寺丞狄仁杰就是里头的最高法官。
虽然狄仁杰确实在司法系统工作过,但是他的工作类似于今天的司法机关,而司法机关主要的工作的是审判,真正的探案是由公安机关进行的。所以 他的贡献主要存在于审判案件,而不是刑侦侦查 。所以,历史上的狄仁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侦探,虽然这二者的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侦探更像是古时候的捕快,而狄仁杰是寺丞,是依据捕快呈交上来的证据来审判案件的。
狄仁杰担任大理寺寺丞之时正是武则天统治时期。他明辨是非,秉公执法,解决了大量的奇案、冤案。到任一年,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余人,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狄仁杰也因此成为举朝闻名的“断案如神的大法官”,是我国历史上 以廉洁勤政著称的清官 。
大理寺寺丞是狄仁杰踏入仕途的开端,他先后经历了唐高宗和武则天两个时代,任过多个职位,而 他的政治生涯巅峰是在武则天时期 。
狄仁杰出生于唐太宗贞观是四年,这一年,唐太宗的儿子李治两岁,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他的皇后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
狄仁杰所处的唐前朝,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
前面的魏晋南北朝往往依赖于贵族势力,当官靠的是家族势力,王朝建国和延续统治也需要这些大贵族的拥护,即便改朝换代也不耽误各位的荣华富贵。
到了隋唐时期,情况就有了极大的而变化,尤其是在武则天时期。
武则天是在普通出身的官僚的支持下登上皇帝的位置,支持她的多半是以一些出身非贵族或者没落贵族家庭的普通中低级官员。武则天的成功即位,宣告东汉后期以来持续百年的贵族统治宣告瓦解,普通家庭出身的官员占据主流。
狄仁杰此时当官,可谓是恰逢其时。狄仁杰虽出身于名门望族太原狄氏,家族中人从南北朝时期就开始当官,但是到了十六国时期,家族没落,狄仁杰先祖从世代居住的甘肃举家搬迁到太原。在高宗闲庆年间进京赶考,从此开启它的政治生涯。
唐代科举,最主要的两个科目就是进士科和明经科,其中明经科主要考的是儒家经典,狄仁杰能高中,说明他的经学功底相当不错。
狄仁杰高中之后,出任汴州判佐, 早年间狄仁杰曾遭人诽谤暗算,诬陷谋反,但是狄仁杰仍然不改初心,勤勤恳恳履行自己的职责。 工部尚书阎立本时任河南道黜陟使,在审问之时发现狄仁杰是个德才兼备的人才,称赞道:“孔子说:‘观过知仁矣。’你真可以说是 沧海遗珠 啊。”后在阎立本的推荐下,担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等职,官至凤阁鸾台平章事、内史。
公元696年,契丹作乱,攻陷冀州(今河北临漳),一时间河北震动。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魏州(今河北大名)刺史。狄仁杰到职后,改变了前任刺史尽趋百姓入城,缮修守具的作法,让百姓返田耕作。契丹人听闻后,退兵而去。不久,狄仁杰改任幽州都督,获赐紫袍、龟带,武则天还在紫袍上书写了十二个金字,以表彰狄仁杰的忠诚。
后来,狄仁杰能够步步高升,依靠不仅仅是武则天的一路提拔,更是因为他自身过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
不过做武则天的宰相可不是一件美差。 武则天在位期间共杀了14个宰相,还“心慈”地流放了9个,堪称 “ 宰相杀手 ” 。 《旧唐书·狄仁杰传》中记载,狄仁杰上任时,武则天就先试探地问道,尽管你的工作很出色,却也有人告状,你想知道是谁吗?狄仁杰连忙谢罪,说:“陛下认为臣有过错,臣当改正;现在陛下明白臣本无过错,实是臣之大喜。至于说我坏话的人,臣不愿知道。”” 连武则天都认为狄仁杰实在是个忠厚长者,胸怀坦荡。
狄仁杰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 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 。 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后来狄仁杰病重,武则天无数次探望,最终狄仁杰还是先她而去。狄仁杰去世后,武则天痛哭道:“朝堂空矣!”并废朝三日。此后,朝廷每每遇到大事不能决断,武则天都会想起狄仁杰,叹道:“老天为什么要这么早夺走我的国老。”
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从进京赶考踏入仕途,到被一代女帝尊称为“国老”,他的政治生涯从来都不是一条坦途。
虽然他留给后世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来自于对李唐皇朝的恢复,但是他在武则天称帝期间,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狄仁杰是尽忠职守,公正廉明,不负其“国老”之名。 武则天当年为了篡权夺位而施行的诸多暴政、改弦更张,到晚年政治颇有起色,后称“贞观之治”,这里面狄仁杰担任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
不论是对史料的误读也好,还是影视剧的误导也罢,狄仁杰的一生绝不是仅仅用“神探”二字就能概括的,他的才能和智慧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狄仁杰是怎样的一个人
本文2023-10-08 05:20:4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02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