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文登刘氏的家谱?
刘氏家谱:
12766江苏武进国营刘氏宗谱十卷 (清)刘宏概 刘景舆等增修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刻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2767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卷 (清)刘突等修 清咸丰五年(1855)刻本 十二册 美国 12768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二卷 (清)刘堃 刘炳照等重修 清光绪二年(1875)木活字木 科图 吉林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 1-4、8-12)四川图 日本 美国 12769江苏武进西严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正松主修 清光绪二年(1876)五忠堂刻本 八册 美国 12770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大分老七房支谱二卷 (民国)刘如辉 刘租浚等纂修 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 北图 江苏常州市图 美国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刘汉卿。 12771江苏武进西营刘氏二分支谱二卷 (民国)刘煊 刘尚德编纂 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 中央民院 江苏常州市图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刘汉卿。 12772江苏武进西营刘氏五福会支谱不分卷 (民国)刘氏五福会修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美国 12773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八卷 (民国)刘琛 刘善强等修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十册 北图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 苏州大学 注: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刘汉卿始修, 此为七修。 12774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十四卷 (清)刘佑南等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五忠堂刻本 十二册 美国 12775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叙正 刘正协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注:此为八修本。 12776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叙正 刘维晋等九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五忠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 日本 美国 注:此为九修。 12777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刘金宝等修 民国四年(1915)五忠堂刻本 二十册 江苏档(存卷21) 美国 12778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越甫纂修 清光绪三年(1877)武进刘氏守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2、4-6) 12779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姚安纂修 刘荫福主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守三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历史所 注:清雍正十年始修。 12780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三十六卷 民国二十二年(1934)守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5-8、11-14、24 -27、30、33-36) 12781江苏武进毗陵新安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善亨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佩三堂刻本 二十六册 人民大学 美国 12782江苏武进毗陵刘氏宗谱十二卷 (清)吴治允修 清光绪二年(1876)五忠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12783江苏武进毗陵戚墅堰刘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清)刘宸等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贻远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2784江苏武进毗陵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树屏等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五忠堂活字本 十六册 美国 注:此为七修。 12785江苏武进晋陵闸头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开林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序九如堂木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12786江苏武进青山里刘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民国)刘兆桐续修 民国八年(1919)静思堂木活字本 十册 南闭大学 注:始修於清康熙九年。 12787江苏武进刘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刘尔福等纂修 民国十二年(1923)五忠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宋靖康元年始修。 12788江苏金坛刘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三卷末一卷 (民国)刘封扬等修 民国五年(1916)忠孝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人民大学 12789江苏无锡五牧刘氏重修宗谱二十卷 (清)刘文寿等重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木活字本 二十册 日本 美国 12790江苏无锡刘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刘锦球纂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享睦堂活字本 二十七册 历史所 注:宋靖康元年(1126)始修。 12791江苏无锡锡山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宏福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12792江苏无锡柳荡刘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刘荫福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守三堂木活字本 二十 八册。 日本 美国(缺卷19) 12793江苏无锡邹祁刘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刘裕成主修 民国十年(1921)享睦堂木活字本 三十册 美国 12794江苏江阴江城花塘合修宗谱四卷 (清)刘锦超等编 清嘉庆十三年(1808)序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12795江苏江阴刘氏宗谱二十卷首末各一卷 (清)陈宣铎纂修 刘敦安主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树德堂活字本 二十 二册 历史所 注: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刘道祥始修。 12796江苏江阴花塘刘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刘源汝主修 民国十四年(1925)德润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12797江苏吴县刘氏世谱四卷首末各一卷 (清)刘世祺纂修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刻本 六册 历史所 吉林大学 注:此为始修谱。 12798江苏刘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刘楚宝 刘玉珂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忠堂活字本 二十 八册 人民大学 12799浙江萧山刘氏宗谱不分卷 (清)刘云彪 刘凤丹等重修 清光绪八年(1882)序木活字本 六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12800浙江萧山崇化刘氏宗谱八卷 (民国)刘端高 刘邦铨等重修 民国十一年(1922)木活字本 八册 美国 12801浙江馀姚开原刘氏宗谱五篇十四卷首一卷 末一卷 (清)刘敝廷等修 清宣统二年(1910)敦睦堂铅印本 十四册 历史所 12802浙江鄞县悬慈刘氏宗谱七卷 (民国)刘祁尹 刘人琮等纂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仁本堂木活字本期 二册 天一阁 12803浙江奉儿北山刘氏宗谱十五卷 (清)戴兆楠修 清嘉庆十一年(1806)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谱始修於宋代刘仁忠。 12804浙江奉化重修文昌刘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 (清)刘声扬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木活活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存卷首、卷10-15) 12805浙江象山茅洋刘氏柴溪房谱一卷 民国三十六年(1947)重修钞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12806浙江永嘉刘氏宗谱四卷 (清)刘登庸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联溪乡裕溪村 12807浙江永嘉刘氏宗谱 民国二十九年(1940)增修本 浙江松阳县联溪乡裕溪村 12808浙江泰顺刘氏族谱 清光绪四年重修抄本 二册 浙江泰顺县文博 12809浙江嘉兴南浔刘氏支谱六卷 (民国)刘锦藻编纂 刘承干补录 民国南浔刘氏刻蓝印样本配钞本 复旦大学(存卷1-3、5、6) 12810浙江嘉兴南浔刘氏支谱不分卷附祠祭题名 册不分卷 (民国)刘锦藻编纂 刘承干补录 稿本 复旦大学(残存世谱、家传、寿序、祠规、祝 文、祖墓图记、义庄记、祠墓对联祭器用具 书录、义庄议案、祠祭题名册) 12811浙江蝈兴山阴鲫氐宗缯不分卷 明正德刻本 北图 12812浙江绍兴山阴石城里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文章等辑 清咸丰七年(1857)敬爱堂刻本 八册 文学所 12813浙江绍兴水澄刘氏宗谱一卷 (明)刘宗周纂修 明崇祯八年(1635) 北图 浙江图 天一阁 12814浙江绍兴水澄刘氏家谱不分卷 (清)刘大申等再续 清乾隆忠乐堂刻本 十三册 中央民院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12815浙江绍兴水澄刘氏支谱不分卷 (清)刘瀚重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序刻本 中央民院 辽宁图 美国 12816浙江绍兴木澄刘氏家谱十卷 (明)刘宗周原编 (清)刘大观等续 清末抄本 七册 北图 12817浙江绍兴水澄刘氏家谱十二帙 (民国)刘应桂 刘锟鼐编辑(五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绍兴广文印书馆铅印本 十二册 北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浙江图 杭州大学 12818浙江诸暨暨阳西安白浦刘金氏宗谱八卷 (清)刘春标等修 清同治七年(1868)忠孝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1z819浙江诸暨暨阳安俗刘氏宗谱十卷 (清)刘珏人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敬爱堂刻本 十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康熙甲子,此为七修。 12820浙江诸暨暨阳安俗刘氏宗谱十卷 (民国)张希孟撰 民国五年(1916)敬爱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注:书签题《研塘金氏宗谱》。 12821浙江诸暨暨阳岩螺山刘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清)刘茂华等续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绳武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注:续同治壬申谱。 12822浙江诸暨紫岩螺山刘氏家乘十七卷首一卷 (民国)刘吉成总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绳武堂活字本 十八册 北图 12823浙江诸暨暨阳浮邱刘氏重修宗谱二十卷 (民国)刘少祀重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永言堂活字本 二十册 吉林大学 12824浙江诸暨暨阳刘氏宗谱 (民国)刘氏公修 民国木活字排印本 二十册 杭州大学 12825浙江新昌刘氏宗谱四卷 清咸丰五年(1855)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注:初修於清康熙三十二年。 12826浙江新昌天宝刘氏元公支兰玉集六卷 (清)刘氏族人纂修 清同治六年(1867)活字本 三册 北图 注:卷六有毛笔增补,记事至民国三十年。 12827浙江新昌刘氏宗谱四卷 (清)刘廷松纂 清光绪十七年(1891)木活字木 浙江新昌县文管 12828浙江新昌刘氏宗谱四卷 (民国)刘林全等纂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12829浙江上虞古虞刘陈世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陈蕙等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旌义堂刻本 四册 美国 12830浙江上虞古虞刘氏宗谱十四卷首末各一卷 (民国)刘守铭纂修 民国九年(1920)怀贤堂活字本 十三册 历史所 浙江图 注:宋嘉定五年(1212)刘昌宗始修,此为十修。 12831浙江上虞古虞义门刘陈世谱十一卷首一卷 (民国)谢馨吾纂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旌义堂铅印本 四册 历史所 注:宋嘉定十五年(1222)刘良知始修,此为七修。 12832浙江兰溪椒石刘氏宗谱十一卷 (民国)刘润钊纂 民国十年(1921)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和平乡 12833浙江兰溪桃源刘氏宗谱八卷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白沙乡 12834浙江兰溪刘氏宗谱六卷 民国间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黄店乡刘家 12835浙江兰溪刘氏宗谱十五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高潮乡后同沈花里 12836浙江永康永祥刘氏宗谱二卷 清嘉庆三年(1798)木活字本 浙江缙云县档 注:刘元祥、刘恩林等首纂於康熙间。 12837浙江东阳刘金氏合谱□□卷 (清)卢炳彪纂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续修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巍屏乡新屋(存七册) 注:谱始修於宋太平兴国二年。 12838浙江衢州刘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刘启义修 民国二十年(1931)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衢州市文管 注:首修於清雍正八年。 12839浙江常山浙常刘氏宗谱不分卷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桥坑村庙后 注:始修於宋庆元四年胡宪,此为五修。 12840浙江常山昔山刘氏智房谱三卷 清同治九年(1870)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芳村镇岭后田村 12841浙江常山桂阳刘氏宗谱□□卷 清光绪二年(1876)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东鲁乡西张村(存卷2) 12842浙江常山刘氏宗谱□□卷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球川镇杨家村上窑村(存卷2-5) 12843浙江常山遂安刘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徐大炳续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东案乡摒坞大岭背 注:清康熙七年始修。
刘氏家谱:
12766江苏武进国营刘氏宗谱十卷 (清)刘宏概 刘景舆等增修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刻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2767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卷 (清)刘突等修 清咸丰五年(1855)刻本 十二册 美国 12768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二卷 (清)刘堃 刘炳照等重修 清光绪二年(1875)木活字木 科图 吉林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 1-4、8-12)四川图 日本 美国 12769江苏武进西严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正松主修 清光绪二年(1876)五忠堂刻本 八册 美国 12770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大分老七房支谱二卷 (民国)刘如辉 刘租浚等纂修 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 北图 江苏常州市图 美国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刘汉卿。 12771江苏武进西营刘氏二分支谱二卷 (民国)刘煊 刘尚德编纂 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 中央民院 江苏常州市图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刘汉卿。 12772江苏武进西营刘氏五福会支谱不分卷 (民国)刘氏五福会修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美国 12773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八卷 (民国)刘琛 刘善强等修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十册 北图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 苏州大学 注: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刘汉卿始修, 此为七修。 12774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十四卷 (清)刘佑南等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五忠堂刻本 十二册 美国 12775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叙正 刘正协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注:此为八修本。 12776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叙正 刘维晋等九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五忠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 日本 美国 注:此为九修。 12777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刘金宝等修 民国四年(1915)五忠堂刻本 二十册 江苏档(存卷21) 美国 12778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越甫纂修 清光绪三年(1877)武进刘氏守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2、4-6) 12779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姚安纂修 刘荫福主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守三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历史所 注:清雍正十年始修。 12780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三十六卷 民国二十二年(1934)守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5-8、11-14、24 -27、30、33-36) 12781江苏武进毗陵新安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善亨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佩三堂刻本 二十六册 人民大学 美国 12782江苏武进毗陵刘氏宗谱十二卷 (清)吴治允修 清光绪二年(1876)五忠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12783江苏武进毗陵戚墅堰刘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清)刘宸等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贻远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2784江苏武进毗陵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树屏等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五忠堂活字本 十六册 美国 注:此为七修。 12785江苏武进晋陵闸头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开林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序九如堂木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12786江苏武进青山里刘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民国)刘兆桐续修 民国八年(1919)静思堂木活字本 十册 南闭大学 注:始修於清康熙九年。 12787江苏武进刘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刘尔福等纂修 民国十二年(1923)五忠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宋靖康元年始修。 12788江苏金坛刘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三卷末一卷 (民国)刘封扬等修 民国五年(1916)忠孝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人民大学 12789江苏无锡五牧刘氏重修宗谱二十卷 (清)刘文寿等重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木活字本 二十册 日本 美国 12790江苏无锡刘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刘锦球纂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享睦堂活字本 二十七册 历史所 注:宋靖康元年(1126)始修。 12791江苏无锡锡山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宏福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12792江苏无锡柳荡刘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刘荫福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守三堂木活字本 二十 八册。 日本 美国(缺卷19) 12793江苏无锡邹祁刘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刘裕成主修 民国十年(1921)享睦堂木活字本 三十册 美国 12794江苏江阴江城花塘合修宗谱四卷 (清)刘锦超等编 清嘉庆十三年(1808)序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12795江苏江阴刘氏宗谱二十卷首末各一卷 (清)陈宣铎纂修 刘敦安主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树德堂活字本 二十 二册 历史所 注: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刘道祥始修。 12796江苏江阴花塘刘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刘源汝主修 民国十四年(1925)德润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12797江苏吴县刘氏世谱四卷首末各一卷 (清)刘世祺纂修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刻本 六册 历史所 吉林大学 注:此为始修谱。 12798江苏刘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刘楚宝 刘玉珂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忠堂活字本 二十 八册 人民大学 12799浙江萧山刘氏宗谱不分卷 (清)刘云彪 刘凤丹等重修 清光绪八年(1882)序木活字本 六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12800浙江萧山崇化刘氏宗谱八卷 (民国)刘端高 刘邦铨等重修 民国十一年(1922)木活字本 八册 美国 12801浙江馀姚开原刘氏宗谱五篇十四卷首一卷 末一卷 (清)刘敝廷等修 清宣统二年(1910)敦睦堂铅印本 十四册 历史所 12802浙江鄞县悬慈刘氏宗谱七卷 (民国)刘祁尹 刘人琮等纂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仁本堂木活字本期 二册 天一阁 12803浙江奉儿北山刘氏宗谱十五卷 (清)戴兆楠修 清嘉庆十一年(1806)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谱始修於宋代刘仁忠。 12804浙江奉化重修文昌刘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 (清)刘声扬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木活活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存卷首、卷10-15) 12805浙江象山茅洋刘氏柴溪房谱一卷 民国三十六年(1947)重修钞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12806浙江永嘉刘氏宗谱四卷 (清)刘登庸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联溪乡裕溪村 12807浙江永嘉刘氏宗谱 民国二十九年(1940)增修本 浙江松阳县联溪乡裕溪村 12808浙江泰顺刘氏族谱 清光绪四年重修抄本 二册 浙江泰顺县文博 12809浙江嘉兴南浔刘氏支谱六卷 (民国)刘锦藻编纂 刘承干补录 民国南浔刘氏刻蓝印样本配钞本 复旦大学(存卷1-3、5、6) 12810浙江嘉兴南浔刘氏支谱不分卷附祠祭题名 册不分卷 (民国)刘锦藻编纂 刘承干补录 稿本 复旦大学(残存世谱、家传、寿序、祠规、祝 文、祖墓图记、义庄记、祠墓对联祭器用具 书录、义庄议案、祠祭题名册) 12811浙江蝈兴山阴鲫氐宗缯不分卷 明正德刻本 北图 12812浙江绍兴山阴石城里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文章等辑 清咸丰七年(1857)敬爱堂刻本 八册 文学所 12813浙江绍兴水澄刘氏宗谱一卷 (明)刘宗周纂修 明崇祯八年(1635) 北图 浙江图 天一阁 12814浙江绍兴水澄刘氏家谱不分卷 (清)刘大申等再续 清乾隆忠乐堂刻本 十三册 中央民院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12815浙江绍兴水澄刘氏支谱不分卷 (清)刘瀚重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序刻本 中央民院 辽宁图 美国 12816浙江绍兴木澄刘氏家谱十卷 (明)刘宗周原编 (清)刘大观等续 清末抄本 七册 北图 12817浙江绍兴水澄刘氏家谱十二帙 (民国)刘应桂 刘锟鼐编辑(五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绍兴广文印书馆铅印本 十二册 北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浙江图 杭州大学 12818浙江诸暨暨阳西安白浦刘金氏宗谱八卷 (清)刘春标等修 清同治七年(1868)忠孝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1z819浙江诸暨暨阳安俗刘氏宗谱十卷 (清)刘珏人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敬爱堂刻本 十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康熙甲子,此为七修。 12820浙江诸暨暨阳安俗刘氏宗谱十卷 (民国)张希孟撰 民国五年(1916)敬爱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注:书签题《研塘金氏宗谱》。 12821浙江诸暨暨阳岩螺山刘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清)刘茂华等续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绳武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注:续同治壬申谱。 12822浙江诸暨紫岩螺山刘氏家乘十七卷首一卷 (民国)刘吉成总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绳武堂活字本 十八册 北图 12823浙江诸暨暨阳浮邱刘氏重修宗谱二十卷 (民国)刘少祀重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永言堂活字本 二十册 吉林大学 12824浙江诸暨暨阳刘氏宗谱 (民国)刘氏公修 民国木活字排印本 二十册 杭州大学 12825浙江新昌刘氏宗谱四卷 清咸丰五年(1855)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注:初修於清康熙三十二年。 12826浙江新昌天宝刘氏元公支兰玉集六卷 (清)刘氏族人纂修 清同治六年(1867)活字本 三册 北图 注:卷六有毛笔增补,记事至民国三十年。 12827浙江新昌刘氏宗谱四卷 (清)刘廷松纂 清光绪十七年(1891)木活字木 浙江新昌县文管 12828浙江新昌刘氏宗谱四卷 (民国)刘林全等纂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12829浙江上虞古虞刘陈世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陈蕙等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旌义堂刻本 四册 美国 12830浙江上虞古虞刘氏宗谱十四卷首末各一卷 (民国)刘守铭纂修 民国九年(1920)怀贤堂活字本 十三册 历史所 浙江图 注:宋嘉定五年(1212)刘昌宗始修,此为十修。 12831浙江上虞古虞义门刘陈世谱十一卷首一卷 (民国)谢馨吾纂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旌义堂铅印本 四册 历史所 注:宋嘉定十五年(1222)刘良知始修,此为七修。 12832浙江兰溪椒石刘氏宗谱十一卷 (民国)刘润钊纂 民国十年(1921)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和平乡 12833浙江兰溪桃源刘氏宗谱八卷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白沙乡 12834浙江兰溪刘氏宗谱六卷 民国间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黄店乡刘家 12835浙江兰溪刘氏宗谱十五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高潮乡后同沈花里 12836浙江永康永祥刘氏宗谱二卷 清嘉庆三年(1798)木活字本 浙江缙云县档 注:刘元祥、刘恩林等首纂於康熙间。 12837浙江东阳刘金氏合谱□□卷 (清)卢炳彪纂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续修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巍屏乡新屋(存七册) 注:谱始修於宋太平兴国二年。 12838浙江衢州刘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刘启义修 民国二十年(1931)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衢州市文管 注:首修於清雍正八年。 12839浙江常山浙常刘氏宗谱不分卷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桥坑村庙后 注:始修於宋庆元四年胡宪,此为五修。 12840浙江常山昔山刘氏智房谱三卷 清同治九年(1870)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芳村镇岭后田村 12841浙江常山桂阳刘氏宗谱□□卷 清光绪二年(1876)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东鲁乡西张村(存卷2) 12842浙江常山刘氏宗谱□□卷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球川镇杨家村上窑村(存卷2-5) 12843浙江常山遂安刘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徐大炳续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东案乡摒坞大岭背 注:清康熙七年始修。
刘氏家谱:
12766江苏武进国营刘氏宗谱十卷 (清)刘宏概 刘景舆等增修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刻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2767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卷 (清)刘突等修 清咸丰五年(1855)刻本 十二册 美国 12768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二卷 (清)刘堃 刘炳照等重修 清光绪二年(1875)木活字木 科图 吉林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 1-4、8-12)四川图 日本 美国 12769江苏武进西严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正松主修 清光绪二年(1876)五忠堂刻本 八册 美国 12770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大分老七房支谱二卷 (民国)刘如辉 刘租浚等纂修 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 北图 江苏常州市图 美国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刘汉卿。 12771江苏武进西营刘氏二分支谱二卷 (民国)刘煊 刘尚德编纂 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 中央民院 江苏常州市图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刘汉卿。 12772江苏武进西营刘氏五福会支谱不分卷 (民国)刘氏五福会修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美国 12773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八卷 (民国)刘琛 刘善强等修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十册 北图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 苏州大学 注: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刘汉卿始修, 此为七修。 12774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十四卷 (清)刘佑南等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五忠堂刻本 十二册 美国 12775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叙正 刘正协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注:此为八修本。 12776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叙正 刘维晋等九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五忠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 日本 美国 注:此为九修。 12777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刘金宝等修 民国四年(1915)五忠堂刻本 二十册 江苏档(存卷21) 美国 12778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越甫纂修 清光绪三年(1877)武进刘氏守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2、4-6) 12779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姚安纂修 刘荫福主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守三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历史所 注:清雍正十年始修。 12780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三十六卷 民国二十二年(1934)守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5-8、11-14、24 -27、30、33-36) 12781江苏武进毗陵新安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善亨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佩三堂刻本 二十六册 人民大学 美国 12782江苏武进毗陵刘氏宗谱十二卷 (清)吴治允修 清光绪二年(1876)五忠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12783江苏武进毗陵戚墅堰刘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清)刘宸等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贻远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2784江苏武进毗陵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树屏等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五忠堂活字本 十六册 美国 注:此为七修。 12785江苏武进晋陵闸头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开林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序九如堂木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12786江苏武进青山里刘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民国)刘兆桐续修 民国八年(1919)静思堂木活字本 十册 南闭大学 注:始修於清康熙九年。 12787江苏武进刘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刘尔福等纂修 民国十二年(1923)五忠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宋靖康元年始修。 12788江苏金坛刘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三卷末一卷 (民国)刘封扬等修 民国五年(1916)忠孝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人民大学 12789江苏无锡五牧刘氏重修宗谱二十卷 (清)刘文寿等重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木活字本 二十册 日本 美国 12790江苏无锡刘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刘锦球纂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享睦堂活字本 二十七册 历史所 注:宋靖康元年(1126)始修。 12791江苏无锡锡山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宏福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12792江苏无锡柳荡刘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刘荫福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守三堂木活字本 二十 八册。 日本 美国(缺卷19) 12793江苏无锡邹祁刘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刘裕成主修 民国十年(1921)享睦堂木活字本 三十册 美国 12794江苏江阴江城花塘合修宗谱四卷 (清)刘锦超等编 清嘉庆十三年(1808)序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12795江苏江阴刘氏宗谱二十卷首末各一卷 (清)陈宣铎纂修 刘敦安主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树德堂活字本 二十 二册 历史所 注: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刘道祥始修。 12796江苏江阴花塘刘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刘源汝主修 民国十四年(1925)德润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12797江苏吴县刘氏世谱四卷首末各一卷 (清)刘世祺纂修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刻本 六册 历史所 吉林大学 注:此为始修谱。 12798江苏刘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刘楚宝 刘玉珂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忠堂活字本 二十 八册 人民大学 12799浙江萧山刘氏宗谱不分卷 (清)刘云彪 刘凤丹等重修 清光绪八年(1882)序木活字本 六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12800浙江萧山崇化刘氏宗谱八卷 (民国)刘端高 刘邦铨等重修 民国十一年(1922)木活字本 八册 美国 12801浙江馀姚开原刘氏宗谱五篇十四卷首一卷 末一卷 (清)刘敝廷等修 清宣统二年(1910)敦睦堂铅印本 十四册 历史所 12802浙江鄞县悬慈刘氏宗谱七卷 (民国)刘祁尹 刘人琮等纂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仁本堂木活字本期 二册 天一阁 12803浙江奉儿北山刘氏宗谱十五卷 (清)戴兆楠修 清嘉庆十一年(1806)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谱始修於宋代刘仁忠。 12804浙江奉化重修文昌刘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 (清)刘声扬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木活活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存卷首、卷10-15) 12805浙江象山茅洋刘氏柴溪房谱一卷 民国三十六年(1947)重修钞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12806浙江永嘉刘氏宗谱四卷 (清)刘登庸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联溪乡裕溪村 12807浙江永嘉刘氏宗谱 民国二十九年(1940)增修本 浙江松阳县联溪乡裕溪村 12808浙江泰顺刘氏族谱 清光绪四年重修抄本 二册 浙江泰顺县文博 12809浙江嘉兴南浔刘氏支谱六卷 (民国)刘锦藻编纂 刘承干补录 民国南浔刘氏刻蓝印样本配钞本 复旦大学(存卷1-3、5、6) 12810浙江嘉兴南浔刘氏支谱不分卷附祠祭题名 册不分卷 (民国)刘锦藻编纂 刘承干补录 稿本 复旦大学(残存世谱、家传、寿序、祠规、祝 文、祖墓图记、义庄记、祠墓对联祭器用具 书录、义庄议案、祠祭题名册) 12811浙江蝈兴山阴鲫氐宗缯不分卷 明正德刻本 北图 12812浙江绍兴山阴石城里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文章等辑 清咸丰七年(1857)敬爱堂刻本 八册 文学所 12813浙江绍兴水澄刘氏宗谱一卷 (明)刘宗周纂修 明崇祯八年(1635) 北图 浙江图 天一阁 12814浙江绍兴水澄刘氏家谱不分卷 (清)刘大申等再续 清乾隆忠乐堂刻本 十三册 中央民院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12815浙江绍兴水澄刘氏支谱不分卷 (清)刘瀚重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序刻本 中央民院 辽宁图 美国 12816浙江绍兴木澄刘氏家谱十卷 (明)刘宗周原编 (清)刘大观等续 清末抄本 七册 北图 12817浙江绍兴水澄刘氏家谱十二帙 (民国)刘应桂 刘锟鼐编辑(五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绍兴广文印书馆铅印本 十二册 北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浙江图 杭州大学 12818浙江诸暨暨阳西安白浦刘金氏宗谱八卷 (清)刘春标等修 清同治七年(1868)忠孝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1z819浙江诸暨暨阳安俗刘氏宗谱十卷 (清)刘珏人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敬爱堂刻本 十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康熙甲子,此为七修。 12820浙江诸暨暨阳安俗刘氏宗谱十卷 (民国)张希孟撰 民国五年(1916)敬爱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注:书签题《研塘金氏宗谱》。 12821浙江诸暨暨阳岩螺山刘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清)刘茂华等续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绳武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注:续同治壬申谱。 12822浙江诸暨紫岩螺山刘氏家乘十七卷首一卷 (民国)刘吉成总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绳武堂活字本 十八册 北图 12823浙江诸暨暨阳浮邱刘氏重修宗谱二十卷 (民国)刘少祀重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永言堂活字本 二十册 吉林大学 12824浙江诸暨暨阳刘氏宗谱 (民国)刘氏公修 民国木活字排印本 二十册 杭州大学 12825浙江新昌刘氏宗谱四卷 清咸丰五年(1855)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注:初修於清康熙三十二年。 12826浙江新昌天宝刘氏元公支兰玉集六卷 (清)刘氏族人纂修 清同治六年(1867)活字本 三册 北图 注:卷六有毛笔增补,记事至民国三十年。 12827浙江新昌刘氏宗谱四卷 (清)刘廷松纂 清光绪十七年(1891)木活字木 浙江新昌县文管 12828浙江新昌刘氏宗谱四卷 (民国)刘林全等纂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12829浙江上虞古虞刘陈世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陈蕙等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旌义堂刻本 四册 美国 12830浙江上虞古虞刘氏宗谱十四卷首末各一卷 (民国)刘守铭纂修 民国九年(1920)怀贤堂活字本 十三册 历史所 浙江图 注:宋嘉定五年(1212)刘昌宗始修,此为十修。 12831浙江上虞古虞义门刘陈世谱十一卷首一卷 (民国)谢馨吾纂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旌义堂铅印本 四册 历史所 注:宋嘉定十五年(1222)刘良知始修,此为七修。 12832浙江兰溪椒石刘氏宗谱十一卷 (民国)刘润钊纂 民国十年(1921)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和平乡 12833浙江兰溪桃源刘氏宗谱八卷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白沙乡 12834浙江兰溪刘氏宗谱六卷 民国间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黄店乡刘家 12835浙江兰溪刘氏宗谱十五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高潮乡后同沈花里 12836浙江永康永祥刘氏宗谱二卷 清嘉庆三年(1798)木活字本 浙江缙云县档 注:刘元祥、刘恩林等首纂於康熙间。 12837浙江东阳刘金氏合谱□□卷 (清)卢炳彪纂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续修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巍屏乡新屋(存七册) 注:谱始修於宋太平兴国二年。 12838浙江衢州刘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刘启义修 民国二十年(1931)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衢州市文管 注:首修於清雍正八年。 12839浙江常山浙常刘氏宗谱不分卷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桥坑村庙后 注:始修於宋庆元四年胡宪,此为五修。 12840浙江常山昔山刘氏智房谱三卷 清同治九年(1870)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芳村镇岭后田村 12841浙江常山桂阳刘氏宗谱□□卷 清光绪二年(1876)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东鲁乡西张村(存卷2) 12842浙江常山刘氏宗谱□□卷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球川镇杨家村上窑村(存卷2-5) 12843浙江常山遂安刘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徐大炳续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东案乡摒坞大岭背 注:清康熙七年始修。
杨姓起源主要有三:
一、出自姬姓
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的直系后裔,因此,杨姓的起源,要从黄帝说起。
1世,黄帝:世嗣少典氏。少典氏为诸侯(有熊国君)。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24个月,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国于有熊,故号为有熊氏。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纳4妃,生25子。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昌意、玄嚣、龙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恶而德充,生苍林、万阳。其众妾之子 16人而已;已得姓者14人,为12姓。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桥山,年110岁,传子玄嚣。
2世,玄嚣:名挚,黄帝次子。母螺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清之祥而生帝。黄帝之世,降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84年崩,寿100岁,葬于云阳,故后世又曰云阳氏。生子曰娇极。传位于兄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
3世,娇极:玄嚣子,未继位。生子麦嗣位,是为帝喾。
4世,帝喾:娇极子,名(俊-亻)。生而祥灵,年15,佐颛顼帝受封于辛。年30,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子。以其肇于帝,故号高辛氏,都于亳。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女原),与帝礼祀上帝而生稷;陈锋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祥,孕14月,而生尧于丹陵;有娥氏女曰简狄,祈于高襟,有飞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仪,生子挚。帝喾在位70年崩,年105岁,葬于顿丘。子挚嗣立。
5世,后稷:名弃,母有邵氏女,曰姜螈,为帝喾元妃。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而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而不践;徙置平林,适会山林
多人迁之;又弃之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之。姜螈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因初欲弃之未果,因名为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则之。帝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于邵,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卒,子檠玺立。
6世,檠玺:后稷子,袭父职,务稼穑。
7世,叔望:檠玺子,袭父职,务稼穑。
8世,不窟:叔望子,当夏太康政衰失国,不窟不务稼穑,遂失其官,逃窜西北戎狄间。生子曰鞠。
9世,鞠:不窟子。生子曰公刘。
10世,公刘:鞠子,虽在戎狄间,复修后稷之业。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迁国于豳,百姓怀之,多从而保焉。周道之兴,实自此始。公刘卒,子庆节立。
11世,庆节:公刘子,国于豳。庆节卒,子皇朴立。
12世,皇朴:庆节子,嗣位豳国。
13世,弗差:皇朴子,嗣位豳国。
14世,毁喻:弗差子,嗣位豳国。
15世,公非:毁喻子,嗣位豳国。
16世,辟方:公非子,嗣位豳国。
17世,高圉:辟方子,嗣位豳国。
18世,侯侔:高圉子,嗣位豳国。
19世,亚圉:侯侔子,嗣位豳国。
20世,云都:亚圉子,嗣位豳国。
21世,太公:云都子,嗣位豳国。
22世,组绀:太公子,嗣位豳国。
23世,诸益:组绀子,嗣位豳国。
24世,公叔祖:诸(幸攵皿)子,嗣位豳国。
25世,古公直父:公叔祖子。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因熏鬻、戎狄攻扰,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山之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幼,尽归古公于歧下。及其傍国,闻古公贤,亦多归之。古公有长子曰泰伯,次日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太任生子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卒,季历立,是为王季。
26世,季历:古公三子,修古公遗道,笃于仁义,诸侯顺之。王季卒,葬鄂县之南山,寿98岁。子昌立,是为西伯文王。
27世,文王昌:季历子,母曰太任。太任之性,诚一端庄,维德之行。及其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声,口不出傲言,而生文王。王生而圣瑞。及长,受殷纣命,为诸侯领袖,得专征伐,称西伯。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王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以此士多归之,诸侯响之,天下三分有其二。以服事,即位50年,被囚羡里,后6年自歧下,迁都于丰邑,7年而崩,寿97岁,谥为文王。葬雍州万年县西南28里毕原上(今陕西省咸阳西北18里处,有周文王陵)。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28世,武王发:文王太子。商纣五十三年(前1122年),西伯(文王)崩,太子发继位,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爽、毕公高之徒皆左右。武王率修文王绪业。时纣王无道,武王以姜尚为师,遂率戎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孟津,诸侯咸会,陈师牧野。商纣闻武王来,亦发兵70万人拒武王。武王使帅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太公卒,驰于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心。武王亟人,纣师皆倒兵,不战以归,武王驰之,纣兵皆岸畔。纣走,登鹿台自焚而死。于是诸侯尊武王为天子。十有九年十月,王有疾,后崩,寿93岁。葬雍州万年县西南28里毕原上。太子诵立,是为成王。
源于西周唐叔虞次子杨杼
周灭唐(其地约在今山西翼城西)后,周成王把唐地封给他的弟弟唐叔 (唐叔,姬姓,名虞,字子平),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唐叔的儿子燮继位后,改唐国为晋国,这样唐叔就成周代晋国的始祖。晋武公(唐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其世系为:
1世,杨杼(姬杼):周武王姬发之孙,唐叔虞之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海南《杨氏宗谱》称其又名平杼,并尊其为杨姓开派之始祖,生于周成王二十年丙辰(前1085年)七月十一日子时 (均为夏历,下同)。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杨侯,食采于杨国,始以杨为姓。卒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四月初八日丑时,寿85岁,谥忠廉。葬于弘农西门外金龟形,乾山巽向。
配姒氏,生于周成王二十五年辛酉(前1080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卒年不详)诰封贞静夫人。葬同夫山。生二子:伯沃、仲沃。仲沃,官拜中卿大夫,配政氏,生子唐。
2世,杨伯沃:生于周康王二十三年丙申(前1045年)三
月初三日子时,袭杨侯。卒于周孝王元年丁卯(前953年)五月十四日,寿92岁,谥勤简。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
配胥氏,生于周康王二十六年己亥(前1042年)六月初六日卯时,寿89岁,诰封专肃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庚。
3世,杨庚:生于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四月二十日丑时,卒于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54年)十月十六日卯时,寿68岁,谥闵惠。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寅山申向。
配贲氏,生于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六月十一日卯时,卒于前953年四月初八日酉时,寿76岁。葬同夫山。生子三:文、宜、亭。直,为邑宰,配郗(胥)氏,生子五:元始、元发、重邑、应春(青)、常五;亭,官中都宰,配胥氏,生子三:统伯(阮伯)、耀高(叔蒿)、谓明。
4世,杨文: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正月初八日酉时,袭杨侯,卒于周夷王二十年丙午(前913年)正月十六日戌时,寿86岁,谥清勤。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同父处。
配山氏,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三月初十日子时,卒于周孝王二十三年己丑(前930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寿69岁,谥端庄夫人。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生子昭成。
5世,杨昭成:生于周恭王元年甲辰(前974年)七月初十日子时,袭杨侯,卒于周夷王二十一年丁巳(前901年)六月初十日卯时,寿73岁,谥密察。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同母处。
配宣氏,生于周恭王七年乙巳(前967年)五月十一日寅时,卒于周夷王三十四年庚午(前882年)四月二十五日丑时,寿85岁,谥敬德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四:辛、康、京、襄。辛,配向氏,生子六:冉、沈(游)、杭(慨)、载(栽)、骞、颜;京,配万氏,生子二:羡明、羡光;襄,官太傅,配华氏,诰封紫阁夫人,生子四:丰、礼、鳌、鲁。
6世,杨康:生于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46年)九月十四日午时,官周王朝卿士大臣。卒于周夷王三十三年己巳(前 882年)十二月二十日未时,寿64岁,谥威烈。葬古塘坳牛形,庚山甲向。
配柳氏,生于周懿王五年己未(前952年)六月初十日亥时,,卒于周夷王三十六年壬申(前889年)正月二十日戌时,寿 73岁,封慈德夫人。葬同夫山。嗣祀子绍甲。
源于西周宣王少子尚父说
西周的王位由武王数传至宣王时,已是西周末年,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宣王有位小儿子,名尚父,因在宣王时未能获得封爵,直到周幽王时才被封于杨,为侯爵,所以史书也称他为杨侯,建立杨国,后为晋国兼并,原杨国侯族子孙从封邑命姓为杨氏。
源于春秋晋太傅杨(月八十)说
伯侨生文,文生突,食邑于羊舌,为羊舌大夫,这就成为后世的羊舌氏。羊舌辖有铜(革是)、杨氏、平阳三邑。突生职,职生赤,(月八十)、鲋、虎、季夙。其中第二子(月八十),字叔向,又称叔(月八十),是晋平公时的著名政治家,官居太傅之职,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今山西洪洞东南),其子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称杨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强宗祁氏,羊舌氏,食我有子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今属陕西),称为杨氏。其后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是为山西杨氏。又据《广韵》、 《通志·氏族略》所载,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一带),号曰杨侯,后并于晋,因为氏。
二、赐姓转姓
1因功赐姓
因为建树功勋而被统治者赐予大姓,以使其门庭生辉,光宗耀祖,是赐姓中最基本的类型。
隋代杨义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尉迟氏属西部鲜卑,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义臣之父尉迟崇,北周时为定州总管,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当时义臣年幼,养于宫中,数年后奉诏宿卫宫掖。由于常在隋文帝杨坚左右,不免引起隋文帝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于是下诏:“义臣可赐姓杨氏,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编之属籍,为皇从孙。”不仅赐予皇室姓氏,还确定了义臣在皇族的辈份,这在受赐姓者中,可谓极受恩遇。
2从其养主
最普遍的现象,是他姓之人因为养父或主人姓杨而转从其姓。
西晋时候,活跃在武都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一带的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有外甥令狐茂搜,茂搜为飞龙养子,遂从其养主转姓杨氏。后来杨茂搜继飞龙为氐族首领,被晋愍帝封为骠骑将军。
从其养主现象最频繁的时期,为唐末五代。唐代自“安史之乱”后,方镇势力不断膨胀,一些方镇逐渐成为与中央相抗衡的独立王国。或出于政治野心,或为了自保其土,藩帅纷纷招兵买马,一些凶悍勇猛之徒,成为藩帅的义儿假子,转从养主之姓。宫中宦官为扩展自己的势力,也纷纷养他人为己子。从其养主而转姓的风气,一时大盛。
唐代杨思(日助),本姓苏,因为杨家养子,遂从养父姓杨。杨思(日助)是唐玄宗时期人,从史籍看,那时这种转姓现象尚不很多。以后情况就大不同了。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唐僖宗时,杨复光因镇压王仙芝起义军有功,被封为弘农
郡公,而弘农(治今河南灵宝北)正是杨姓最显赫的郡望。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杨复恭,本姓林,因系宦官杨玄翼养子,遂转姓杨。杨复恭在唐僖宗时任左神策军中尉,后来定策立唐昭宗,权倾一时。
3改姓
在中国革命史上,屡有这样的情形,革命者为了工作需要,转改姓名,以后原姓不再起用,所转之姓一直使用下去。
中共党员杨靖远,满族人,原姓赵。1938年,任冀鲁边区抗日武装部队副司令员。次年元月,被伪保安司令孙仲文杀害。
中共党员杨林,朝鲜平安北道人,原姓金名勋。1936年任红15军团75师参谋长,在率先锋营强渡黄河的战斗中负重伤牺牲。
抗日名将杨靖宇将军,原姓马名尚德。
4回归旧姓
有的杨姓成员因为特殊的原因,改了姓,后来又改回杨姓。如杨老令公——杨业身上。杨业本名崇贵,后避北汉世祖刘崇名讳,改名重贵。杨重贵少年时投身刘崇,刘崇赐其姓刘,改名继业。刘崇之子刘承钧有养子刘继恩、刘继元、刘继忠,杨重贵赐姓名为刘继业,可能是因为刘崇长子刘(斌贝)早死无后,遂以杨重贵为刘继业而为其后嗣。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统兵攻北汉,围太原,北汉主刘继元降宋,而刘继业犹据城苦战。宋太宗喜其忠勇,喻刘继元招降继业。于是继业归宋,复姓杨氏,只名业。”杨业归宋复姓。
贵州台江巫脚乡的苗族杨姓。过去,有一户姓杨的迁到翁慕沟居住,由于那里是欧姓聚居区,这位杨姓苗民不久也改姓欧,以便同欧姓村民亲密相处。后来他的兄弟又恢复杨姓。解放后,他的儿子也改姓杨。
三、少数民族杨姓
白族杨氏 杨氏一直是白族中的主要姓氏,人口最多,唐代杨氏曾成为白族中的第一大姓。杨干贞,五代十国时大义宁国君主,白族,云南宾州人.先世为南诏权贵,大长和国时为剑川节度使,后为大天兴国权臣,1927年灭大天兴国,自立为主,改国号为大义宁国.因为暴虐,被杀,在位8年。元代以后,杨氏仍为白族大姓。杨鼐,白族,云南大理太和县(今云南大理市)人。明弘治二年(土489年)举人,任黄州府(治在今湖北黄冈县)通判,退休后居家四十余年,闭门读书,乡人都称他为长者。今天的云南喜洲地区是杨氏的聚居地。
满族杨氏 满族杨氏的祖先多为汉人。居住在吉林市的杨氏,祖先就居住在云南贵州,后迁居山东登州。康熙年间迁居吉林,耕种官田,因为能提前交纳5年的额粮,被批准入汉军镶黄旗,成为满人。这支杨氏自始祖杨荣至今已传十四世。
纳西族杨氏 杨昌,清代纳西族散文家,云南丽江大研里人。喜庆十二年(1807年)举人,任湖北天门等县知县,疏导江流和修筑大堤很有政绩。他的散文非常出众,著有《四下可斋》集。他还写有许多游记、杂记等,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深得士林叹服。他有大约三十篇文章被收入云南丛书《滇文丛录》《丽郡文征》等集中。杨元之,清代纳西族诗人,云南丽江大研里人。祖父杨本程,道光十四年(土834年)中顺天乡试举人,任刑部主事。杨元之以善写汉、纳两读的诗出名。
苗族杨氏 杨再成,元代苗族教育家,湖南城步人。大约于元皇庆元年 (1313年)在城步建立儒林书院,对传播汉族文化、教育苗民子弟起过重大作用。杨洪,苗族,六合人,明朝将领。父亲杨(王景),杨洪初从明成祖北征,机警敏捷,以勇著称。正统三年(1438年)任都指挥同知,正统九年,击败兀良哈部,升任左都督,宣府总兵官,景泰二年(1451年)任镇朔大将军。
回族杨氏 杨应奎,明代诗人、书法家,回族,山东益都人,正德年间进士。此外在侗族、朝鲜族、蒙古族中也有杨氏。
介绍文件
杨姓迁徙史
杨姓迁徙史
杨姓的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内,后为晋所灭,其子孙因避乱,远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至秦汉之际,有的迁居河内,有的迁居冯翊 (今陕西大荔)。杨姓为晋所灭后,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今河南境。
至汉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杨姓入川也于此时,多由湖北、陕西迁去。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杨氏族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晋、唐这一时期,是杨姓在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由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和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及宋代的“靖康之乱”,中原社会动荡,许多杨姓子孙为了避乱,大举南迁,其中以福建为迁播中心。隋唐后便逐步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
至宋代起,杨姓已广布江南广大地区。南宋初有大商人杨垢,随康王南渡,自河南定居宝山白沙,“潜心经商,诚一无伪,商民共信,聚集成市”。宋末,杨荣从上虞迁至上海;另支杨氏,与钟王李三姓被流配到奉贤滨海地区;元代,渤海滨州人杨乘、嘉靖进士杨道亨的先人,相继自杭州和河南迁入青浦;元末,钱塘杨璃迁南汇下沙;著名诗人诸暨杨维桢避乱华亭天马山。
明代洪武初年,人们称之为“洪武落业”。据志书记载,在元末明初朱洪武“血洗湖南”的战争中,湖南土著居民遭受了空前浩劫,特别是长沙、岳阳、常德、益阳、湘潭等地区成为一片废墟。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复苏湖南,采取了“江西填湖广”的政策,因而大批的江西(包括浙江)杨姓宗族,迁往湖广地区。
总之,杨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于今河南、陕西、山西三省外,还有以甘肃天水为中心的一线,以湖南、江西为中心的一线,直至遍及全国各地。
台湾杨氏
台湾台南佳里杨氏
台南,即今台南市,是台湾省西南部的历史名城,1661至 1886年间为台湾政治、经济中心。市里有郑成功祠,为著名古迹。随郑成功人台的杨文科就落籍在台南佳里,成为望族。其后有杨文魁,字子伟,号逸齐,奉天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以都督佥事调任台湾镇总兵,到任即分布营讯,讲求军务,又立义塾,延聘内地名儒为师,设置学田资膏火,因之大陆去台湾者甚多,对开发台湾起了极大的作用。有一次蓝理入朝,康熙问台湾总兵如何蓝理对曰:“练兵马,兴学校,洁己奉公,兵民相安无事。自己每日所食惟腐莱。”第二天康熙对荐举文魁的巴泰说:“杨文魁身为封疆大臣,惟食腐莱,可谓廉矣!”当时蓝理奏言台湾实行兵屯,文魁亦疏言以为不可,谓台湾之田皆为民业,若夺为兵田万不可以,况兵皆由内地调来,父母妻子隔洋相望,谁肯举家渡海以事屯田乎?康熙从其言,兵民皆喜。及举军政,被劾者皆无怨言,而所拔将弁,多至镇帅,皆有声。故兵民念其德,绘像立祠以祀之。
台湾台北半线杨氏
康熙三年(1664年),人居台北的杨志申,字燕夫,祖籍福建。为拓建学宫,其父墓另择穴于魁年山麓,平坦如掌,约2.3亩,邑人说此地为“金盘摇珠”。墓毕后有人告之曰:“您素行孝义,子孙必昌,但您当远徙,十年之后可致巨富。”正是那个时候,半线初启,草莱未垦,志申遂往之,居于柴坑子庄,货番田而耕之,督率诸弟(有六兄弟,志申居二),尽力农耕,数年家渐富,辟田亦愈广。遂凿二八圳,引猫罗之水灌溉,润田数百甲,岁人谷万石。又凿福马及深圳,因之线东西两堡之田,皆为杨氏所有。又以余力开垦淡水、佳腊埔及金包里,岁亦人谷数千石,家畜亦多,佃农数千人,锄耕并进,半线景象是以日兴。雍正元年(1723年),台北建县治,志申移居东门街。他好行慈善事业,睦宗族,恤乡里,治桥梁,捐学田,邑人莫不称颂之。茔墓于彰化,后循众议,祀台邑孝悌祠。以长子振文,追封为中宪大夫。杨振文能识大体,人郡庠,捐资为知府衔,赏戴花翎。孙杨应选,亦有盛名。
台湾台中杨氏
台中县杨氏的开基祖为杨琏,字至器,号华堂。祖居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金门金沙镇官澳村下八巷。兄弟两人,至器居第二,其父杨鸿畔之嫡出。自幼抱有大志,嘉庆年间渡台。初时,身中仅有18铜钱,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不得已挑水度日,后改作厨司。每日克勤克俭,兼作生理,渐有积蓄,即开办船头行,即现时所称贸易商。他与内地各行店交接生理,店号杨合顺。其从商不但信用可靠,兼对贫民甚多援助,对政府亦多贡献,数十年间置田园数千甲,发大财。当时娶一妻两妾,育8个儿子,即现时8祧房亲,享年63岁。其次子润卿,进秀才及廪生;三子连卿,进秀才及廪生,至考中恩科进士,由吏部任官福建儒学正堂;五子瑶卿,日人时代为参事。其余各房子孙,皆勤俭,继续购有田园数百甲,亦皆昌盛。
台湾台中沙鹿镇杨氏
沙鹿镇人杨清钦,生于1934年2月23日。幼承庭训,受父亲经商影响。长大后,和昆仲合开味精厂,由小而大,逐渐扩大到今日的味丹集团,员工近5000人,工厂动力达3万匹马力,关系企业计20余家。
香港八闽弘农杨氏
孙中山先生的两名亲密战友民主革命先驱杨衢云和“四寇堂主人”杨鹤龄 (“四寇”指孙中山、陈少白、尤列和杨鹤龄)都是生活在香港的民族精英。在1997年,香港胜利回归的前夜,以寓居香港的福建各地杨氏为主体自愿结合而成的民间群众团体——香港八闽弘农杨氏宗亲联合会成立了,并推选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现任会长杨金溪,副会长杨友谊、杨慈意,理事长杨丕汉, 秘书长杨思敬。联合会的主要宗旨为:弘扬中华文化,光大杨氏正谊明道、廉洁奉公、清白传家等伦理道德规范;并肩负联络宗谊,增强民族凝聚力,互助互济,加强经济合作,促进闽港文化经贸交流,以及扶危济困,举办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等任务。建会初期,就有会员500多名,包含个人会员与团体会员两种。
移居海外
杨姓向海外比较大范围的移民,是在元末以后,尤其是在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后,这是中国南部特别是福建、浙江、广东等省的杨姓人向海外迁移的发轫时期。主要是为了避免天灾人祸而向海外谋生的。移居的主要地区是在今天东南亚一带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孟加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在鸦片战争以后直到 20世纪初叶,或因政治避难,或为追求西方科技,或为寻找革命真理,杨姓人迁居的主要地区则面向西方欧美一带,这也是杨姓人飘洋过海的第二个重要时期。
马来西亚沙巴州杨氏
这是杨姓人足迹踏遍东南亚的第一步。据史料记载,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的浙江绍兴人杨云川,曾随军渡海去北婆罗洲,即今马来西亚沙巴州。云川在此长期羁留,而与当地鲁顺族酋长女儿相爱而结婚。公主后因云川遇难而为夫跳海殉节,留下了“寡妇山”这一游览胜地。而后有原籍福建漳州长泰人杨原抄(1858—1925年),于1877年只身南渡,抵达新加坡,寄宿同乡宗亲会馆中,后又移居今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经过艰苦努力,创建立古晋市,成为当地著名的实业家和华侨领袖。目前这里已建立了沙捞越古晋董杨宗亲会。如今马
来西亚杨氏最活跃的要数沙捞越第三、六、七省的董杨宗亲会,他们的总顾问是拿督阿玛杨国斯。这个宗亲会成立于1971年,包括沙捞越的民丹莪、泗里街、加帛、加拿逸和诗巫等5个地区的杨姓,其次还有美里杨氏公会和雪龙杨氏公会。
孟加拉杨氏
清乾隆四十五年至四十八年间(1780—1783年),杨姓人杨阿秋去印度经商,在孟加拉胡格里河畔定居下来,并吸引、接纳中国的侨民,在当时的印度加尔各答建立了“中国城”,从而在印度和孟加拉繁衍生息。
缅甸仰光杨氏
始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至今已146年了。他们为谋团结、敦亲谊,于清光绪元年 (1875年)在仰光建立了“四知总堂”。嗣后,1922年旅缅侨领杨昭固,又倡议新建植德堂于仰光海滨街三若开恒头,门牌 75—76号第三、四楼,1925年冬落成。当时“四知总堂”的会址系租赁,岁时莅止、春秋祭祀,咸感局促。1957年由几位正副理事长倡议筹建会所,推举杨唐豪为建委会主任,着手劝募基金,幸得诸族亲热烈支持,踊跃捐献,数月之间,巨款立就。1958年购地于仰光海域街门牌400号,第二年己亥冬兴工,越三年辛丑告竣。内部雕刻布置,历时经岁,至1962年12月举行落成庆典。目前已在全缅各重镇、市区筹设分堂,宗旨是联系宗亲、加强团结,尽力推行族亲福利,并协助贫穷子弟就学或介绍职业。
菲律宾杨氏
杨姓人已散布在菲律宾全国各地区。宗亲总会成立于 1950年3月19日,会址设在马尼拉市,下面还有礼智三描分会(礼智市)、宿务分会(宿务市)、三宝颜分会(三宝颜市)、纳卯分会(纳卯市)、班乃西黑人省分会(怡郎市)和美骨区分会及五宝杨氏家族会等。这里的杨姓人大都来自中国福建的泉州市、厦门市及其附近的晋江、金门、同安、安溪等县。
新加坡杨氏
新加坡有70%以上的华侨,其中杨姓人占了较大的比重。他们最初去新加坡的具体时间虽然难以考证,但据记载,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在这里就成立了槟城杨氏植德堂公司。嗣后又在这里建立了新加坡杨氏总会及新加坡潮安仙乐杨氏互助社、星洲湖峰社杨氏公会、槟城杨氏公会和新加坡潮州弘农杨氏公会等宗亲会组织。
泰国杨氏
居住在泰国的杨姓人也不少,他们在这里建立了泰国杨氏宗亲总会。
谁有文登刘氏的家谱?
本文2023-10-08 03:29:2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02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