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姓的祖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1收藏

“任”姓的祖先,第1张

任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七。

寻根溯源

任姓来源有六:

1、出自黄帝的后代,为天子赐姓。

2、出自黄帝少子禹阳后裔。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相传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周朝时,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十国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

3、由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

4、出自风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日皋氏之后,故址在今山东济宁一带,其后子孙以国为氏。

5、其他改姓而来。如元代王倍子之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姓。

6、少数民族改姓而来。据《魏书》所载,巴 (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任不齐。春秋时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女吉、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任姓尽管得姓很早,但在发展中由于一直深埋不显,所以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上述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同时,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乐安”为其堂号,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另据《史记•南越列传》所载,南海尉任嚣曾矫诏使赵佗立国,这说明秦代已有任姓徙广东。至汉时,任姓已散居于我国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一带,南方则居四川、江苏、广东等地。可见,任姓在汉之前即已南迁。汉时有世居沛地(今江苏徐州)之任敖,其后有子孙迁陕西渭南。魏晋南北朝之际,军阀混战,夷族入侵,中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任姓族人为避战乱,开始大举南迁至今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并有任姓人迁入福建。唐时,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使留居河南、山东的任姓又兴旺起来。南宋末期赵姓末代皇帝四处逃亡,元蒙古骑兵南下,使任姓逃难于我国南方各地。元末明初,旱涝蝗疫施虐,农民起义军四起,造成中原、江南人口锐减,任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别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大约自清代开始,闽、粤任姓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现有任姓华人,并建立有宗亲组织。如今,任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尤以河南、山东多此姓,两省任姓约占全国汉族任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

郡望堂号

任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望如下:

1、乐安郡,东汉时治所在临济(今山东省高青县高苑镇西北),三国时移治高苑(今山东博兴西南);

2、东安县,治所在今浙江富春县。

堂号:

“水薤”、“玉知”、“叙伦”、“吏部”等。

宗族特征

1、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任姓来源虽众,但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其来源主要可归纳为两种。一为源自黄帝。具体可直接追溯到黄帝的少子禹阳,跟《元和姓纂》的说法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以国为氏”与“黄帝赐姓”,但究其实质,都是黄帝的亲骨肉。二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虽血缘不同,却说明任姓由来已久。

2、任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如一九二九年任守正修《任氏族谱》,江苏如皋任姓一支字行为:“允远士大中,万正吉顺太”。

名人精粹

任峻:河南中牟人,三国时魏国典农中郎将。曾主持屯田,数年中,所在积谷,仓廪皆满。任棠:上圭阝(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有学问,不做官,他修居教书,有气节,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广行仁政,故有“任棠之情”之佳话。任延:宛城(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名吏。十二岁时,熟读《春秋》、《易经》等,有“任圣童”之称。二十三岁时任九真(今属越南)太守,延教以垦关配匹之道,五年之后,粮食丰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为名。任日方: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南朝梁大臣、学者。历任宋、齐、梁三朝,当时以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擅名,因沈约以诗著称,时人号曰:“任笔沈诗”,明人辑有《任彦升集》。任雅相:唐高宗时宰相,在位时间不长,六五九年,以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安乐县公,两年后卒于军中。任伯雨: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经学家。其深通经述,文力雄健,著有《春秋绛圣新传》。任仁发:松江青龙镇(今属上海青浦)人,元代著名画家、水利家。他曾主持过疏浚吴淞江工程,官至浙东道宣慰副使。善画花鸟、人物,尤以画马为最,著名《二马图》为代表作。任环:今山西长治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一五五五年,与俞大猷在陆泾坝等地连破倭寇,以敢战著称。著有《山海漫谈》。任熊:浙江萧山人,清代著名画家。工书善画,长于人物。他承陈洪绶之传统,造形古硬,敷彩鲜艳,富有装饰意趣。《大梅山房诗意图册》是其代表作。任大椿: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学者。任礼部主事,兼《四库全书》修纂官。有《弁服释例》、《字林考逸》等。任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清代著名画家。他擅画鸟、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独到之处,所作写照,神采奕奕,其与任熊、任薰合称“三任”。

任姓来源有六: 1、出自黄帝的后代,为天子赐姓。 2、出自黄帝少子禹阳后裔。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相传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今山东省济宁市),其后裔以国为氏。周朝时,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十国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 3、由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 4、出自风姓。《通志·氏族略》记载,认为任姓子孙是太昊之后:为风姓之国,故址在今山东济宁一带,其后子孙以国为氏。 5、其他改姓而来。如元代王信之子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氏。 6、少数民族改姓而来。据《魏书》所载,巴(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二、播迁 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任姓来源虽众,但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其来源考证,有两个不同的记载:一是《通志·氏族略》记载:任姓子孙是太昊之后;二是《唐书·宰相世系表》载之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便以国为氏。也就是说,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有伏羲氏的后裔,也有黄帝的后裔。 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同时,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乐安”为其堂号,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 据《史记·南越列传》载,秦始皇时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县(今广东广州市),有南海尉任嚣,所以秦代已有任氏徙居今广东。 至汉时,任姓已散居于我国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一带,南方则居四川、江苏、广东等地。可见,任姓在汉之前即已南迁。汉时有世居沛地(今江苏徐州)之任敖,其后有子孙迁陕西渭南。 三国以后,任氏分布更为广泛,如西晋任旭为章安人(今浙江临海),东晋任延皓为平州人(今山西太原)。魏晋南北朝之际,军阀混战,夷族入侵,中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任姓族人为避战乱,开始大举南迁至今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并有任姓人迁入福建。 唐时,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使留居河南、山东的任姓又兴旺起来。 南宋末期赵姓末代皇帝四处逃亡,元蒙古骑兵南下,使任姓逃难于我国南方各地。南宋有绍兴进士任文荐,为闽县人(今福建福州市),这说明至迟在宋代已有任氏迁闽。 元末明初,旱涝蝗疫施虐,农民起义军四起,造成中原、江南人口锐减,任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别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 大约自清代开始,闽、粤任姓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现有任姓华人,并建立有宗亲组织。 如今,任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尤以河南、山东为多,两省任姓约占全国汉族任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 三、郡望 任姓在长期的繁衍过程中,形成的郡望如下: 1、乐安郡:东汉永元七年(95年)改千乘郡置国,治所在临济(今山东省高清县高苑镇西北)。三国魏改为郡,移治高苑(今山东博兴),南朝移治千乘(今山东广饶),隋初废。 2、东安郡:治所在今浙江富春县。 堂号有“水薤”、“玉知”、“叙伦”、“吏部”等。

任姓来源有六:

1、出自黄帝的后代,为天子赐姓。

2、出自黄帝少子禹阳后裔。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相传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今山东省济宁市),其后裔以国为氏。周朝时,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十国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

3、由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

4、出自风姓。《通志·氏族略》记载,认为任姓子孙是太昊之后:为风姓之国,故址在今山东济宁一带,其后子孙以国为氏。

5、其他改姓而来。如元代王信之子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氏。

6、少数民族改姓而来。据《魏书》所载,巴(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任姓来源虽众,但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其来源考证,有两个不同的记载:一是《通志·氏族略》记载:任姓子孙是太昊之后;二是《唐书·宰相世系表》载之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便以国为氏。也就是说,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有伏羲氏的后裔,也有黄帝的后裔。

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同时,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乐安”为其堂号,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

详情:族谱录

春秋代序,中华崛起,任氏家族更是兴旺发达。山水有源,落叶归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上有祖宗,下有后人,血肉联情,承前启后,任氏家族的每一位成员在自己的大家庭中都拥有自己的位置 。

清代康熙年间,先祖任科夫妇携家自山东登州莱阳大槐树底下辗转迁居承德湾子村,后代又分支居住于槽碾沟村,后沟村,柴河窄道沟村。历时三百余载,族传十四代,先祖为后世设定家族承传字辈,以中间字为序,分别为自、绍、焕、国、先、作、受、万、久、长十代,迁居承德后又排出延、兆、文、书、显、克、井、治、家、昌十辈。并修族谱,立家规,以传后人。

族谱图表上书有一副对联:以清白贻子孙何必矜夸阀阅,唯诗书绵世泽尚祈勿坠萁裘。在这里,先祖勉励子孙要以清白忠厚为本,不能颓废堕落,以诗书孝悌为先,不可骄奢*逸。

适逢盛世,为缅怀先辈,传承优良家风,培养家族美德,发扬家国情怀,先有任长珍细化分支,重整家谱

QQ:576479403

1806河北卢龙任氏族谱三卷

(清)任保合纂

清咸丰六年(1856)钞本

河北卢龙县地名办

胶卷复制清咸丰六年(1856)钞本

河北卢龙县文

1807江苏江都任氏南渡分支 集族谱八卷

(清)任承烈纂修

清光绪九年(1883)铅印本 八册

历史所

注:任钦始修於明洪武三十年。

1808江苏江都任氏南渡后分支 辑族谱八卷

(民国)任承铸主修

民国十九年(1930)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任钦始修於明洪武三十年。

1809江苏如皋任氏大宗谱续修如皋支系十二卷

(清)任大时等辑 任为霖等续辑

民国十三年(1924)石印本 十二册

北图 吉林大学

1810江苏无锡梁溪任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任鸿声等修

民国十年(1921)乐安堂活字本 二十二册

美国

1811江苏宜兴荆溪任氏家乘十二卷

(清)任道镕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一本堂木刻本 三十二册

河北大学

注:朱仲始修於明景泰四年。

18i2江苏宜兴任氏家谱十六卷

(民国)任承弼编

民国十六年(1927)一本堂刊本 三十六册

南开大学

注:朱仲始修於明景泰四年,此为十三修。

1813江苏宜兴任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任葆仁 张大龄等六修

民国五年(19l6)诒谷堂木活字本

北图 日本 美国

1814浙江萧山任氏家乘十六卷

(清)任以治等重修

清嘉庆十二年(1807)永思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有钞补)

18i5浙江萧山任氏家乘二十卷

(清)任丙炎 任兰陔等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4)永恩堂木活字本

北图 美国

1816浙江萧山埭湖任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任荣光等四修

清光绪六年(1880)永恩堂木活字本 四册

美国

1817浙江馀姚姚江任氏宗谱十二卷

(清)任开诚 仟德增重修

清光给三十二年(1906)木刻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

注:版心作《东山任氏宗谱》。

1818浙江鄞县古堇任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任良球 张永睦纂修

民国十四年(1925)敦伦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天一阁

1819浙江鄞县鄞南梅阳任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末一卷

(民国)任尚修菜 任孝镛纂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报本堂木活字本 八册

天一阁

1820浙江嘉兴任氏宗谱九卷首三卷

(民国)任松年等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排印本 十二册

浙江图

1821浙江海盐任氏家谱五卷首一卷宗支全图三卷

(清)任昌运等纂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刊本 十册

上海图

1822浙江绍兴越城任氏家谱不分卷

(清)任元运编

清嘉庆元年(1796)序 清光绪七年(1881)重

修 钞本

台湾 日本(有后人增钞)美国(有后人

增钞)

1823浙江鄞县剡东乐安任氏宗谱五卷

(民国)任永谟重修

民国十五年(1926)木活字本

浙江鄞县图(存卷1一3) 浙江嵊县中爱

乡马鞍桥

1824浙江鄞县剡东方山任氏宗谱□□卷

民国十五年(1926)木活字本

浙江嵊县图(存卷4、5)

1825浙江浦江浦阳任氏宗谱□□卷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修刊本

浙江浦江县档(存卷7)

1826浙江黄 璜山任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民国)任尚歧等修

民国十二年(1924)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1827安徽旌德任氏宗谱六卷

(清)任有馀 任全松重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叙伦堂木刻本 六册

河北大学

1828安徽旌德任氏宗谱二十二卷

(民国)任起煃纂

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 二十二册

安徽博

1829安徽怀宁渌水任氏宗谱十三卷

(清)任鹳峰等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庆源堂木活字本 十三册

美国

1830福建闽候君山任氏族谱不分卷

(清)任朝宁重修

清雍止五年(1727)写本

福建师大

1831福建闽侯君山任氏支谱不分卷

(清)任正沛等续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1832山东东昌东郡任氏族谱五卷

(清)任春佑等修

清同治六年(1867)登瀛阁刻本 一册

北图 人民大学 美国

1833河南叶县任氏家谱不分卷

(清)孝思堂重修

清咸丰十年(1860)钞本

河南叶县档

1834湖北新洲任氏宗谱二十卷首四卷

(民国)任嗣黄 任万东续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红旗乡曾寨村

注:仟开恒、任开第等创修於清乾隆六十年。

1835湖北新洲任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任嗣黄纂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冯铺乡

1836湖北谷城任氏族谱三卷

(民国)任联芳撰

民国二十一年(1932)铜字本

湖北谷城县图

1837湖南宁乡沩宁任氏家谱四卷。

(清)任龙文修 任孟元纂

清道光十四年(1834)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

1838湖南湘阴任氏三修族谱□□卷

清嘉庆二十五年(1845)乐安堂刻本

湖南图(存一册)

1839湖南湘阴任氏族谱□□卷

(清)任月盛修 任正官纂

清光绪八年(1882)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上)

1840湖南湘陋任氏家谱九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任际盛修 任世鼎纂

民国七年(1918)乐安堂活字本 二十四册

湖南图

1841湖南常德任氏族谱□□卷首一卷

(民国)任月樵纂

民国六年(1917)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卷1)

1842四川剑阁任氏族谱一卷

(民国)周绍文撰

民国十六年(1927)钞本

四川剑开县张王乡

1843四川宣汉任氏宗谱六卷

(清)任有瑞编订

清同治四年(1865)木刻本

四川宣汉县档(缺卷1、4、5)

1844贵州任氏宗谱一卷

清光绪间钞本 一册

四川图

1845 任氏家谱

清乾隆间刻本

安徽徽州地区博(存一卷)

1846 东洲任氏宗谱不分卷

清光绪阅木活字本 一册

杭州大学

1847 高演任氏宗谱□□卷

民国十九年(1930)重修本

浙江兰溪县文管(存二卷)

二、家乘谱牒

江苏:任氏南渡后分支汇集族谱八卷、任氏大宗谱续修如皋支系

十二卷、无锡梁溪任氏宗谱二十卷、宜兴任氏家谱十六卷、荆溪任氏

家乘十二卷、任氏宗谱十六卷

浙江:萧山任氏家乘二十卷、萧山任氏家乘十六卷、萧山埭湖任

氏宗谱十卷首一卷、姚江任氏宗谱十二卷

湖南:任氏族谱、任氏家谱九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四川:任氏族谱一卷任氏宗谱六卷

贵州任氏宗谱一卷、任氏家谱、东洲任氏宗谱不分卷、高演任氏

宗谱

①抗倭民族英雄通州余西场曹顶

曹顶,通州余西场人。生于正德九年(1514),牺牲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

据曹氏家谱载:北宋末年,曹彬后裔,山东武惠堂曹姓、梁姓、开封府任姓、中原季、刁、姜、李等众姓,携家谱、典籍,举家携庄客南渡;元末明初,避兵火,自金陵、句容,经常熟北渡,迁通州余西场。

史载:余西场亭户曹大宾庄客,生儿发旋三顶,遂名“顶”,亦名“鼎”。及长,强悍豪爽,多膂力。受顾盐贩,驾舶往来江海。

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犯太仓。总督张经征兵于通州。曹顶应募,隶千户姜旦。江中战倭,顶以长叉刺其操舟者堕水,跃登其舟,沉其铁缆,焚其舟。倭乱,江南兵乘势奋击,贼大败去。由此,顶望著,统哨船30艘,卒500名,驻江南剿倭。

每战,顶亲冒箭矢,率部击寇。战酣,寇众,击落顶盾,长枪刺来;从卒未及呼喊,顶右腋夹定贼枪,左手飞拾盾,挡贼枪,奋进,寇遁。又,顶入贼阵,救回部卒,且俘一寇。曹顶率军,倭寇丧胆。

嘉靖三十三年(1554)四月初二,倭船百艘,自狼山江面乘潮而来,寇3000余登岸,烧杀掳掠,屠戮老幼数千人,通州遭空前惨祸。

贼锋锐,攻计百出。顶率水兵五百壁于城外江面,伺间叠出挠倭。相持两旬余,贼恶其逼,退至狼山。又4日,徐、宿、邳援兵至,合兵击贼。寇乘舟败走。通州城围始解。

鼎身被数十创,杀倭百余,辞赏,解甲还乡,操业刀切面。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倭寇自掘港登陆,再犯通州。顶偕官军,自辰至午,激战寇于通州城北50里,冒雨追寇于单家店(平潮),马蹶壕堑。鼎壮烈殉国,时年44岁。噩耗传出,天地同悲,万民敬仰!

通城南郊狠山脚北侧,建有曹顶墓、曹公祠;曹顶殉难地单家店(平潮)建有曹公亭;曹顶故里,余西镇武惠堂曹氏宗祠(在余西小学祠堂沟西岸)供奉有曹顶公祖先牌位。1956年,余西地方干部为建大会堂,(若直白建剧场,南通县政府不批准,)折除曹氏祠堂,仅存一埭朝西边屋,曹朝忠一家数口居住,现已圮废。一对祠门石狮,由季姓后人代管,后转入余西小学。

通州志,人物志中收有曹顶本传。建曹公亭时,费范九向全国征集诗稿,张謇、陈衍、梁启超等45人来稿;集53首诗词赋,汇编成《南通平潮曹公亭诗》一册出版。张謇还为曹公祠、曹公墓撰写楹联。

②曲艺开山祖柳敬亭。

柳敬亭 (1587-1672)曲艺开山祖。柳敬亭原名曹永昌,南通州余西场人,祖曹棆,父曹应登,皆在余西镇上经商。其叔父曹应科在泰州设有分号,往来于余西泰州间经商。永昌之父曹应登奉永昌之祖曹棆命,之泰州,助永昌之叔曹应科一臂。永昌少年好动,常随父至泰州叔父分号游。

曹永昌自幼强悍不羁,十四岁时得罪权贵,化名抑敬亭,往来于余西、通州城、如皋、海安、泰州、扬州、盱眙、金陵、苏州、北京、等地说书言志,意在反清复明。

曹永昌在金陵传有子嗣;曹棆长房长孙曹永昌寿高八十三岁,晚年贫困潦倒,落叶归根,终,葬余西场南祖茔。牌位供奉在余西场武惠堂曹氏宗祠。金陵城北,南通城柳家巷,余西龙城可寻其迹。

③任尧章-任焕文,(1861-1934)余西精进书院首任院长,著述颇多,有任焕文笔记余西场乡土教材,通州物产,通州民俗,通州称谓,小学算术,博物,等;并续修任氏家谱。任焕文为曹顶作传,载入任焕文笔记,编入乡土教材,有师山顾贵亭为之作序,并成为精进书院、余西小学、余中小学、通源小学等小学必读教材。

④顾怡生为余西小学作校歌:美哉我校,美哉我校,邻有夫子堂堂庙,乡有将军义勇曹。天风怒号,海潮狂啸。我保我卫先我教。夫子之道高,将军胡弗效?学生努力各有造,家邦真正生英豪。”

⑤曹彬--北宋开国大将,创曹姓武惠堂。

⑥任布--北宋儒将,甘肃总兵,创任姓五知堂。

⑦曹王--反清领袖,葬余西场运盐河南六甲镇。

⑧曹秀生--民间智者。

⑨唐汝峒--清官,兴办教育事业,重修余西龙城诚门,振兴余西镇。

⑩朱理治 --朱明勋,无产阶级革命家。

⑪马一行--革命前辈。

⑫任苯生--余西书画派书法领袖。以下是南通古梅山庄笔记。

和张謇先生对联-任苯生。

1922年夏,我从骑岸镇高等小学考入南通师范,求学期间,常聆听张謇先生演讲,,先生谆谆教诲,终身受益。

在一个星期六的午后,我们几个同学,正在朝东风琴室后壁外的一棵树上装矿石收音机天线, 一个同学忽然看到张謇先生正缓步跨上木桥,朝学校方向走来,立刻兴奋地告诉我们。四先生(张謇兄弟五人,他排行第四,后被称“四先生”)住在濠南别业。与博物苑有边门相通,与学校隔河相望。两岸坝肚子上架有木桥,桥栏上有“路不拾遗”四个大字,河里插有蟹簖。闲暇时,先生常独自从河西头踱过桥来。

我们顾不得装天线,立即跑回学,一路奔走相告,欢腾雀跃;师范主持于敬之急忙领着大家,打开常年落锁的学校后门,出来恭请四先生进校,迎至寿松堂。

先生结合自身坎坷历程,鼓励在场同学勤学苦读,争当栋梁之材,将来为国效力,为民服务,造福一方。

接着,我们随先生出寿松堂,来到校园。在一棵古银杏树旁,有一株灵霄。附树而上,直攀树梢。先生心情甚佳,驻足观之。随后,大家跟着赏景,边走边聊,信步来到荷花池旁,大家兴致盎然。先生一时兴起,收住脚步,要与我们对联,大家热情高涨,围拢过来。先生说出上联:“黄花菜,菜花黄,一花一酌”;( “菜花黄”-酒名)只有不多几位同学应了下联,还记得我应的下联是:”“鸡冠花,花冠鸡,边啄边哗”。先生笑着又出一上联:“梅兰芳演木兰从军,戏是女扮男,实是男扮女”。大家搜肠刮肚,无人能对。先生勉励我们:博学精思,互相探讨,自会开窍。

先生教导,铭记心中。后来读了蔡东藩明史演义,有所感悟,试作下联,以对四先生上联:“梅兰芳演木兰从军,戏是女扮男,实是男扮女”。下联:“朱元璋灭大元建明,祖从僧为帝,孙从帝为僧”。

谨以此联,记念恩师!

作者:南通余西古镇任苯生。

誊稿:通州市余西镇任侠家。

⑬江涛--江冠雄,余西书画派国画领袖。

“任”姓的祖先

任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七。寻根溯源 任姓来源有六:1、出自黄帝的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