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有哪些名人?
问题一:元朝的名人有哪些 元朝的文伙名人有:赵孟\、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马可波罗、、、等
问题二:元代有哪些名人? 朱思本
赛典赤・赡思丁
志费尼
钟明亮
赵孟\
周达观
札木合
哲别
张养浩
张留孙
张士诚
张文谦
张弘范
者勒蔑
颖德八刺
懿U质班
也孙铁木儿
马致远
元好问
元脱脱
月赤察儿
虞集
燕铁木儿
杨赛因不花
余d
耶律阿保机
耶律留哥
玉昔帖木儿
耶律楚材
耶律大石
牙忽都
许衡
信苴日
旭烈兀
肖乃台
武仙
王实甫
王祯
王和卿
王文统
王汗
窝阔台
兀良合台
汪德臣
汪世显
吴澄
吴d
吴U
完颜仲德
完颜承晖
完颜合达
完颜阿骨打
完颜宗弼
完颜杲
完颜宗辅
完颜赛不
塔察儿
塔思
妥灌帖睦尔
妥欢贴睦尔
图帖睦尔
铁穆耳
陶宗仪
土土哈
塔出
拖雷
蛇节
硕德八剌
苏天爵
速不台
唆都
史天泽
史天泽
石抹也先
石抹明安
术赤
术虎高琪
问题三:元朝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欧阳贞 周德清 出光育 张柔 铁木真,础阔台,忽必烈,耶律楚材,元好问,关汉卿,白朴,郭守敬,赵孟俯,黄公望,郭子兴,施耐庵 王冕 王实甫 司居敬 刘福通 关汉卿 黄道婆 揭兴 窝阔台 察合台 乃马贞氏 耶律楚材 张柔
托雷 兀良哈台 张养浩 也速该 屈出律 丘处机 铁木真 博尔术 博尔忽
直鲁古 镇海 木华黎 哲别 速不台 术赤 赤老温 忽必来 旭烈兀
史天泽 元定宗 刘秉忠 张弘范 拔都 兀良合台 阿术 赛典赤赡思丁 脱脱
笃哇 伯颜 失吉忽秃忽 乃马真 乃颜 王汗 札木合 方国珍 海都
脱斡里勒汗 王罕 台不花 太阳汗 长春真人 塔塔统阿 巴而术阿而忒的斤 李杲 史天倪
王鹗 李冶 赵复 窦默 姚枢 王蒙 王磐 杨惟中 贵由
元定宗 钟嗣成 蒙哥 元宪宗 许衡 王文统 李f 刘整 高智耀
问题四:元朝的名人有谁,都叫什么名字? 其实元朝还有很多名人的啦,政治方面,比如后来的忽必烈、元脱脱 文化方面,元曲的作者一大堆,马致远、关汉卿之类的喽~
问题五:元朝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欧阳贞 周德清 出光育 张柔 铁木真,础阔台,忽必烈,耶律楚材,元好问,关汉卿,白朴,郭守敬,赵孟俯,黄公望,郭子兴,施耐庵 王冕 王实甫 司居敬 刘福通 关汉卿 黄道婆 揭兴 窝阔台 察合台 乃马贞氏 耶律楚材 张柔
托雷 兀良哈台 张养浩 也速该 屈出律 丘处机 铁木真 博尔术 博尔忽
直鲁古 镇海 木华黎 哲别 速不台 术赤 赤老温 忽必来 旭烈兀
史天泽 元定宗 刘秉忠 张弘范 拔都 兀良合台 阿术 赛典赤赡思丁 脱脱
笃哇 伯颜 失吉忽秃忽 乃马真 乃颜 王汗 札木合 方国珍 海都
脱斡里勒汗 王罕 台不花 太阳汗 长春真人 塔塔统阿 巴而术阿而忒的斤 李杲 史天倪
王鹗 李冶 赵复 窦默 姚枢 王蒙 王磐 杨惟中 贵由
元定宗 钟嗣成 蒙哥 元宪宗 许衡 王文统 李f 刘整 高智耀
问题六:元朝的名人有哪些 元朝的文伙名人有:赵孟\、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马可波罗、、、等
问题七:元代有哪些名人? 朱思本
赛典赤・赡思丁
志费尼
钟明亮
赵孟\
周达观
札木合
哲别
张养浩
张留孙
张士诚
张文谦
张弘范
者勒蔑
颖德八刺
懿U质班
也孙铁木儿
马致远
元好问
元脱脱
月赤察儿
虞集
燕铁木儿
杨赛因不花
余d
耶律阿保机
耶律留哥
玉昔帖木儿
耶律楚材
耶律大石
牙忽都
许衡
信苴日
旭烈兀
肖乃台
武仙
王实甫
王祯
王和卿
王文统
王汗
窝阔台
兀良合台
汪德臣
汪世显
吴澄
吴d
吴U
完颜仲德
完颜承晖
完颜合达
完颜阿骨打
完颜宗弼
完颜杲
完颜宗辅
完颜赛不
塔察儿
塔思
妥灌帖睦尔
妥欢贴睦尔
图帖睦尔
铁穆耳
陶宗仪
土土哈
塔出
拖雷
蛇节
硕德八剌
苏天爵
速不台
唆都
史天泽
史天泽
石抹也先
石抹明安
术赤
术虎高琪
问题八:元代著名人物 元曲大家:
关汉卿 戏剧有《窦娥冤》、《拜月亭》》《救风尘》《望江亭》、 《单刀会》,元曲《南吕-一枝花-不服老[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
王实甫 戏剧有《西厢记》
白朴 戏剧有《梧桐雨》、《墙头马上》,散曲有《阳春曲・题情》、《天净沙・秋思・孤村落日残霞》
马致远 戏剧有《汉宫秋》,散曲有《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双调夜行船・秋思 》
纪君祥 戏剧有《赵氏孤儿》
郑光祖 戏剧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c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
张养浩 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
张可久 散曲《卖花声・怀古 》
睢景臣 套曲《哨遍・高祖还乡》
画家、书法家:
赵孟\ 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书法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汲黯传》、《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
画作遗存的有《重汉叠嶂图》卷(在台湾),《双松平远图》卷(在美国〕,《鹊华秋色图》卷(在台湾),《秋郊饮马图》卷(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红衣罗汉》图卷(在东北)其《人骑图》,人物雍和,意态从容,很有韵味
黄公望
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代表作《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
倪云林
元代大画家,代表作有《六君子图》《虞山林壑图》《苔痕树影》《江亭山色图》等
王冕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诗作代表有《伤亭户》《江南妇》《对景吟》《吴姬曲》《墨梅》《剑歌行次韵》等
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
刘贯道
元代画家,传世作品《忽必烈出猎图》,绢本,设色,画中忽必烈穿白裘跨青鬃马,从者九人,猎于广漠,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积雪图》轴,绢本,水墨山水,图录于《故宫书画集》;《消夏图》卷,绢本,设色,为元画中上乘之作,藏故宫博物院;《梦蝶图》卷,绢本,设色,纵30厘米,横65厘米,藏美国王己千先生怀云楼
另,列几首无名氏的好曲
《正宫・醉太平》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方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醉太平・夺泥燕口》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问题九:元朝的名人有谁,都叫什么名字? 其实元朝还有很多名人的啦,政治方面,比如后来的忽必烈、元脱脱 文化方面,元曲的作者一大堆,马致远、关汉卿之类的喽~
1、河北正定县历史名人
仅列入“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河北名人”就有7位:百岁帝王赵佗 、三国名将赵云 、范仲淹 、医学家李杲、苏天爵、元代戏曲作家白朴 、梁清标。还有中国五代末、宋朝初勇将高怀德、汉末黄巾起义军首领张燕等。
有据可谈的历史名人占148位,正定历史上曾有95位考中进士,著名学者百余人,著作500篇。正定不光出才子还出佳人,像三国时期薛灵芸,被曹丕看中,15岁就纳为贵妃,派3000将士拿着聘礼浩浩荡荡到正定迎娶。
周朝杨淑妃,张贵妃,宋朝元德李太后,明代神宗吴才人等。四位正定历史名人,两个百岁两个完人。名人中百岁非常少,在中国称为完人的非常少,而在正定有两位百岁老人:一是个百岁帝王赵佗、一个是百岁院士张香桐。两个完人一个是常胜将军赵云,一个是一代名臣范仲淹。
2、无极县历史名人
刘琨
刘琨(271-318年)字越石,西晋中山魏昌县人。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26岁为司隶从事。因以能文善诗,与石崇、欧阳建、陆机等文人攀附于贾后弟贾谥周围,号曰京师“二十四友”。 永嘉元年(307年),怀帝起早琨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兼领匈奴中郎将,率兵平息北北战乱。
甄洛
甄洛(182-221)三国魏中山毋极县人。出身名门望族,汉太保甄邯后代,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令甄逸之女。母张氏,常山人。
甄琛
甄琛,(524年)字思伯,北魏中山毋极县人。汉太保甄邯后裔。甄琛少年聪敏颖悟,放荡不羁,在家与兄弟们嬉戏玩笑,不拘礼法。通晓经史,著文有“刀笔”之称。
甄鸾
甄鸾,字叔遵,北周中山毋极县人。武帝宇邕(561-578年)时任司隶校尉、汉中郡守等官职;主要著作辑存于《算经十书》,是中国数学史上第一位系统研究军事数学的学者。
扩展资料:
无极县民间艺术有“无极剪纸”、“七汲全羊宴技艺”、“无极刘琨的传说”、“无极饸饹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无极吹歌”、“无极泥模”被列入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棉花画、绒纸画、刺绣、真皮工艺品等。
京外名刹之首,三国子龙故里,佛教临济祖庭,世界冠军摇篮。石家庄市正定县荣获“省级文明县城”荣誉称号。古建筑艺术宝库、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农业普查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参考资料:
正定县-
人物生平 幼学勤奋 张养浩张养浩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平民家庭,其曾祖以上的事迹已无可考。所可知者就是其祖父张山曾经从戎,其父张郁弃儒从商,所以积攒了一定的资产,为幼年张养浩的就学创造了经济基础。后因子贵,追封通议大夫(正三品) 、吏部尚书(正三品)、上轻车都尉(正三品)、济南郡侯(正三品);母亲许氏,后追封济南郡夫人。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寒食节前后,张养浩生于济南历城县一户富裕人家。根据其后来作品《双调胡十八》中自述:“从退闲,遇生日,不似今,忒稀奇。正值花明柳媚大寒食,齐歌着寿词,满斟着玉杯,愿合堂诸贵宾,都一般满千岁。”判断其生日大约在寒食节前后。
至元十三年(1276年),外祖父许氏一家从济南迁徙至江南,7岁的张养浩随母亲送行到城西。在路上捡到别人丢失的财物,失主已经走远了,养浩又追上去交给失主。
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岁的张养浩,读书学习非常,经常昼夜不辍,父母担心他太过用功累坏身体就制止他,而他白天把书默默地背诵,晚上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读书。
至元十九年(1282年),母亲,外祖父相继去世,父亲又续娶尚氏,为养浩的继母。
崭露头角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十七岁的张养浩游济南舜祠作《过舜祠》一诗。舜祠,古祠名,相传舜耕历山(今济南千佛山)下,后人为舜立祠。《过舜祠》为张养浩诗文作品中可考第一文。原文:"太古淳风叫不还,荒祠每过为愁颜。苍生有感歌谣外,黄屋无心揖让间。一井尚存当日水,九嶷空忆旧时山。能令子孝师千古,瞽叟元来不是顽。"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十九岁的张养浩游济南白云楼,作《白云楼赋》。白云楼,元代济南名胜,为张荣所建,原址在今济南珍珠泉畔。这篇文章写成后,人们争相传抄,文章传到山东按察使焦遂那里,他的眼睛为之一亮,破例接见了张养浩,并推荐他做了东平学正。
大都求仕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二十三岁的张养浩遵从父亲的意愿离开东平,到京城大都求仕。当时的平章政事不忽木看过张养浩的文章后,大为欣赏,便力荐他做了礼部令史。后来又推举他进了御史台。
至元三十年(1293年),张养浩经不忽木推荐为御史台掾吏。有一次,张养浩生病了,不忽木听说后前去探望他。当他看到这位堂堂的御史台家中竟朴实无华,别无长物。禁不住脱口赞叹道:“此真台掾也!”
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朋友王友开突发疾病去世,张养浩为其撰写了墓志铭。通过这件事,结识了元代著名政治家元明善。
元贞二年(1296年),御史台掾期满,在家闲居。期间,上书于御史中丞董士选,以求官职。
元贞三年(1297年),张养浩被任命为中书省掾属。同年2月,改元大德元年。儿子雁奴出生。
张养浩大德四年(1300年),雁奴弟强出生。同年恩师不忽木去世。
大德六年(1302年),子雁奴夭亡,暂厝于文明门外广度寺之南原。作《子雁奴圹铭》。
大德七年(1303年),元明善因故免职出京,寓居淮南。张养浩送别,并作《送元复初序》。
出任堂邑大德九年(1305年),张养浩由中书省掾,选授堂邑县尹,作《初拜堂邑县尹》。在堂邑县张养浩带头捣毁各种滥设祠堂三十余所,并惩处强盗,保境安民,受到人民的称颂。
大德十年(1306年),张养浩在堂邑县辛劳任职,期间作《三事忠告》中《牧民忠告》篇。
大德十一年(1307年),在堂邑县任上,后权理博平县事。
回京任职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武宗即位后,封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后为元仁宗)为皇太子,张养浩被东宫召至司经,未至,又改为太子文学,随即拜监察御史。作《三事忠告》中《风宪忠告》于御史任上。同年,元明善与张养浩同为太子文学。
至大二年(1309),朝廷议设立尚书省。张养浩上书说不支持设立。尚书省设立之后,张养浩又上书说这是变法乱政,将祸害天下。而御史台大臣压制了这些奏章而装作没有收到。后,武宗进行南郊行祭祀大礼,到了时辰他又推说身体不舒服,让大臣代替,结果,当天刮起大风,冻死了许多人。张养浩说道:“找错误的人来替代祭祀,所以上苍变化气候以示皇帝。“
至大三年(1310),张养浩在监察御史任上。上一封万言书,进献给皇帝,直陈时政“十害”,包括赏赐太多、刑禁太疏、名爵太轻、台纲太弱、土木太盛等,因为“言皆切直”,结果为“当国者不能容”,先是免除了翰林待制,后又编织罪名,将他贬为平民,永不得复用。张养浩深知后果严重,遂改换姓名,出走大都。
至大四年(1311),正月武宗驾崩,仁宗即位。旋即罢尚书省及之前的一系列变法。仁宗爱惜张养浩之才,召其出任中书省右司都事,随后为翰林待制。同时,元明善亦为翰林待制。
尽职尽责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元明善迁翰林侍讲学士,张养浩以翰林直学士代替元明善。在张养浩,元明善等人的积极推动下,皇庆二年11月,朝廷下诏将在皇庆四年(1315年)举行科举考试。
延佑二年(1315),元朝举办了第一次科举考试,张养浩以礼部侍郎的身份,与元明善、程钜夫等一起主持。为广纳人才,激励后学,张养浩建议这次考试不宜过严,即使对落榜考生也应给予一定照顾。他的主张得到了朝廷认可,由此网罗了诸如张起岩、许有壬、欧阳玄、黄玫刃矶嘣代名士。恢复科举开启了读书人入仕的大门,登科的士子非常感激,纷纷要登门拜谢,却被张养浩婉拒,只是告诫他们说:“只要想着怎么用才学报效国家就好了,不必谢我,我也不敢受诸公之谢。”
延佑三年(1316),张养浩以礼部侍郎身份为朝廷征船舶于泉南(泉州)。一路游历 诸地,诗作《游西湖》、《游灵隐寺》、《过钱塘》、《建宁道中》、《兴化道中》、《福州》、《泉州》等。
延佑五年(1318),张养浩被擢为陕西行台制书侍御史,后改右司郎中。后张养浩任礼部尚书,主持当年科举考试,忽都达儿、霍希贤等五十六人及第。
延佑六年(1319),张养浩以礼部尚书的身份,奖掖后学。
延佑七年(1320),张养浩被任命为参议中书省事,作《加封孔子制词记碑》。仁宗去世,仁宗子硕德八剌即皇帝位,是为元英宗。
闲居故乡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正月初七,适逢元宵节,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张养浩就上奏给左丞相拜住。拜住将奏疏藏在袖子里入宫谏阻,奏疏说:“世祖执政三十多年,每当元宵佳节,民间尚且禁灯;威严的宫廷中更应当谨慎。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我认为玩乐事小,影响很大;快乐得少,忧患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英宗大怒,看过奏疏之后又高兴地说:“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于是取消了点燃花灯的计划。下令赐给张养浩钱财布匹,来表彰他的正直。六月,时任参议中书省事的张养浩突然辞了,理由是父亲年迈,需要奉养,遂还乡。后朝廷召出任礼部尚书,张养浩不拜。十二月二十八日,张养浩父亲张郁去世,享年八十岁。其子张强,也在这一年去世。
至治二年(1322年),张养浩在家丁忧守孝。二月七日,好友元明善去世,作《挽元复初》。三月己巳,中书省大臣上书:“国学废弛,请令中书平章政事廉恂、参议中书事张养浩、都事孛术鲁等官员监督恢复。"张养浩未从之。
至治三年(1323年),张养浩继续在家丁忧,未终丧,朝廷又以吏部尚书之职召其任职,张养浩以能力不足请辞。清江人谕仁慕名张养浩,前来学习。八月,铁失与铁木迭儿之子锁南、知枢密院事也先帖木儿、大司农失秃儿等十六人发动政变,以阿速卫军为外应,杀死元英宗和拜住。随后,迎立晋王也孙铁木儿(泰定帝)即位。史称此事件为「南坡之变」。
元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年),朝廷以太子詹事丞,兼经筵说书之职召张养浩赴大都任职。张养浩准备赴任,到通州后又称病请辞。八月,济南会波楼圮坏,重修而成,张养浩游之,作《重修会波楼记》。
泰定二年(1325年),朝廷以淮东廉访使之职召张养浩,张养浩依旧不赴。为友元明善作《元公神道碑铭》,谕仁本学成归,作《送谕仁本序》以送之。
至治元年(1321年)至天历二年(1329年),八年间张养浩居故乡筑云庄(今济南市天桥区张公坟村),多与士人,文人,故人交往游玩,收集金石,著作有多部诗文曲赋游记碑铭等作品。居家八年间,朝廷七召不起。
泰定五年(1328年)七月,泰定帝驾崩,元文宗即位,其后朝廷发生多次政变,政局动荡。九、十月间,元文宗平定元天顺帝等人叛乱,改元天历。
劳卒任上元文宗,元明宗天历二年(1329年)正月,陕西大旱,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二月,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途中作《辞聘侍亲表》,欲归乡赡养老母。三月,路过华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来。二十九日作《西华岳庙雨文》,三十日,《西华岳庙催雨文》,以向上天求雨。四月一日,下雨后,作《谢雨文》等诗文以言欣喜之情。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没有回到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没有丝毫的懈怠。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贯只给五贯,而且等了好几天还是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得到一千八百五十多万贯,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小额钞票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便可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张养浩又率领富人家出卖粮食,为此又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实行纳粮补官的法令。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七月二十七日,张养浩“得疾不起”,病逝于任上,享年60岁。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元朝廷下诏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谥文忠。后人尊称为张文忠公。
主要成就 政治方面推动恢复科举
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在在张养浩、元明善等人的积极推动下,元朝廷于仁宗延v二年(1315年)农历三月七日,在京城大都皇宫举行殿试(廷试),这是元朝开国以来举办了第一次科举考试。张养浩、元明善等人亦主考主持本次考试,最终录取护都答儿、张起岩等五十六人为进士。
延佑五年(1318年),张养浩再次主持当年科举考试,忽都达儿、霍希贤等五十六人及第。
关中赈灾
天历二年(1329年)朝廷以“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召其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灾时,他却不顾高龄体弱,随即“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星夜奔赴任所。“无多惭,此心非为官。”(《西番经》)使他赴召的不是官爵,而是灾情严重激发起他为民承重的精神。赴官途中经洛阳、渑池、潼关,直达长安。一路行来,目睹灾民惨状,感历代兴废,写了数首怀古曲,意绪苍凉,流露出对本朝前景暗淡的哀叹,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到任之后,“凡所以力民者,无所不用其至”(危素《张文忠公年谱序》)。在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终因劳累过度卒于任上。消息传开,“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元史》本传)。
编写《三事忠告》
张养浩遵循儒家学说,始终言行一致。《为政忠告》代表了他一生主张为官清廉的主导思想。《为政忠告》又名《三事忠告》,其中《牧民忠告》作于当地方官员时,《风宪忠告》作于当监察官员时,《庙堂忠告》作于当中央官员时。三事忠告,就是对地方官员、监察官员、中央官员的真诚劝告。《为政忠告》(《三事忠告》)是元代吏道专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当时的政治思想、上下政务以及社会风气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后世的封建统治观念亦有相当影响。
以《牧民忠告》为例,分述拜命、上任、听讼、御下、宣化、慎狱、救荒、事长、受代、闲居之要义,“采比古人嘉言善行,自正心修身,以至事上惠下,除奸决疑,恤隐治赋,凡可为郡县楷式者,无不曲尽其宜,且简而易行,约而易守,名之曰《牧民忠告》”(林泉生《<风宪忠告>序》)。在“事长”篇中,张养浩提出六条准则,即各守涯分、宁人负我、处患难、分谤、以礼下人、不可以律己之律律人。论述言简意赅,如“不可以律己之律律人”指出,“同官有过,不至害政,宜为包容。大抵律己当严,待人当恕,必欲人人同己,天下必无是理也。”寥寥数语,尽得要领。无怪乎当时很多地方官吏“家藏一书,遵而行之”。这部著作虽非巨制,但对今天的领导者亦颇有启迪作用。
文学方面散曲大家
张养浩是元代散曲的代表作家之一,散曲创作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他的散曲结集为《云庄闲居自适小乐府》,简称《云庄乐府》,共收录他的散曲作品一百五十多首。另有多首题为“张云庄作”的艳曲,收在其他选本中。
内容决定形式。张养浩宽广的艺术视野、丰富的创作题材决定了他的作品不可能以婉约、缠绵为主。张养浩从学习前期豪放派散曲作品入手,因此也被视为元散曲豪放派的代表作家。特别是他的代表作《山坡羊·潼关怀古》,气势恢弘,感情沉郁,寓意深远,大大提高了散曲的表现力,堪称元曲中的一流佳作。作者在大部分散曲中表现的勤政爱民兼善天下的人道精神,全身远害寄傲林泉的避世思想,观照历史针砭现实的批判意识,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张养浩美善兼具的人格情操和拯物济世的高尚襟怀。
张养浩从51岁赋闲故里,前后八年多时间。这期间,他“视荣华如风花之过目,鸟声之悦耳。以六合为家,四时为友,寄傲林泉,纵情诗酒”,写出了不少“接于目而得于心”的优美动人的诗文和散曲,《归田类稿》即是其闲居在家时的代表作品集。
诗文名家
张养浩不仅以散曲知名,他的诗歌成就也很高,能够与“元诗四大家”相媲美,并且内容充实,题材广泛,在咏史纪游、反映现实政治、民生疾苦方面,都有上乘之作。而且语言优美成熟,特别善于写景抒情,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其散文也风貌独特,体裁繁多。在他长期的政治生涯中,他结合实际写的很多政论文大都有感而发,论述精辟,条理清晰,不但在当时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我们今天的政治、经济、生活各方面也能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张养浩的诗文,晚年编定为《归田类稿》四十卷,今存二十四卷,收录于《四库全书》中。他的政论集名《三事忠告》,包括《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他还曾有一部词集《江湖长短句》,可惜今已散佚。
人物评价 政治方面苏天爵在《七聘堂记》中赞张养浩:“执法牧民为贤令,入馆阁则曰名流,司台谏则称骨鲠,历省台则号能臣,是诚一代之伟人欤!”
李士瞻赞其:“禀天地正大之气,学圣贤正大之学,蕴之而为道义,发之而为文章,推之而为政事、功业,无一而非正大之寓也。
危素《张文忠公年谱序》:"观公之去就大节,从容得宜,非所谓有志之君子者耶?使公得君而行乎国政,所至又可量耶?"
明代进士郑瑛称赞:"其(指张养浩)为国为民,忧勤惕励之心,蔼然溢于文章政事之间。"
文学方面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曾称赞张养浩曲风:“如玉树临风”
个人作品 轶事典故 治理堂邑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张养浩被任命为堂邑县尹。堂邑位于今山东聊城西北,当时天灾人祸多,社会秩序很混乱。张养浩到任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整顿。当时的县衙有“官舍不利”的说法,即住在里面的人会遇灾祸。张养浩不信邪,安然入住。就任后,他首毁*祠,把官绅欺骗乡民、用以敛财的*祠一下子毁掉了三十余所;然后惩恶霸,将地方上为非作歹的恶人绳之以法。据史料记载,当地有一暴徒名叫李虎,拉帮结伙,危害一方,前任县尹也不敢动他。张养浩上任后,将他们一网打尽,百姓称颂。他还把被诬为“盗贼”的饥民释放回家,解除了不合理的“朔望参”制度———即被释放的犯人须每月初一、十五去县衙前点名听取教诲。这一措施也深受百姓欢迎。被释放的犯人更是感激涕零,都用辛勤劳动、自食其力来报答他的信任。于是三年之间,县内自治。期间,张养浩还以自己的从政经验写成《牧民忠告》一书,提出了县官应“省己”、“劝农”、“戒贪”等要求。堂邑百姓感恩戴德,为他立碑颂德。
提携人才张起岩(1285—1354年),元朝首届科举状元。延v二年(1315年),张起岩参加科举考试。这届科举考试张养浩主持科举考试,坚持举人唯贤,录用了张起岩等大批人才。张起岩等士子非常感激,要登门拜谢,却被张养浩婉拒,张养浩给他们一张字条要求他们只要“想着如何让用才学报效国家就好了,不必谢我,我也不敢受诸公之谢。”之后,张起岩作为张养浩的学生,助手和同乡,一直在官场中受到张养浩的关怀与提携。
七聘堂在济南市的老城区里,有一条叫做县西巷,西巷中的“县”,指的不是县一级的行政区划,而是指古时的历城县署,也就是历城县衙。因这条街所处位置特殊,历代有许多官吏都在这里建造府邸。其中,元代著名文学家张养浩的“七聘堂”就曾建在这条街上。
张养浩曾做过监察御史,他为官清正,屡抨时政,为当时的权贵所不容。辞官归隐后,他在大明湖边建造了一所住宅。白天与三五好友泛舟湖上,饮酒赋诗唱曲,夜里则秉烛思读,过着神仙般的悠闲生活。后来,朝廷因吝惜他的才学,曾七次下诏征用,前六次他都不为所动。第七次时,因当时发生灾害,张养浩才为救灾重返仕途。为百姓服务,最终累死在救灾岗位上。朝廷也追封他为滨国公,谥文忠,令他的次子张引袭其官,扶柩归葬家乡,还建了祠堂,初名“张公祠” ,为纪念他曾七聘而后起,后改名为“ 七聘堂”。
后世纪念 张养浩济南市天桥区清河北路东,北园路高架桥西侧下面,柳云小区附近。有一处清静场合。那就是元代诗人张养浩的墓,墓园门口牌坊上书有“水月松风”四个大字,园内有麟石一块,石碑数尊,松柏青翠,杂树林立,野草茁茁。深处有一直径10米左右的圆形土坟,即是张养浩的安息之所。
虎年初九,以虎虎生威之势,闲散于正定古城。过南城门,北行至阳和楼,在新砖老城之中感受着曾经的正定古城。
环阳和楼环道至西南角,一间静雅的古民居跃入眼中,正门上方黑底金字的牌匾,上书四个大字“滋溪书院”。
进前院,到后院,入北厢房,一张长5米,宽15的书画台,散落着学生们的笔墨,阵阵墨香拨动着到访者记忆深处的心弦,仿佛看到了自己孩提时代随父笔墨的时光,眼神中点燃了一份慈祥。四块梅花映雪绢布从屋顶垂下,将书院院长的茶台与书画操作台分开。庭泾分明,将生活与雅趣孑然一室又难以割舍。
恰遇非遗拓片展示,进南厢房。。。。。。
“永和三年,无始造新不暂停,一往不在起……”,一套12年兰亭序拓片稿,将我拉到了曾经诗书礼乐的年代。轻抚汉砖,感受上边斑驳的纹络,历经千年的传承虽然没有语言,但是一代代的的寄托,一朝朝的沉淀,透过你的掌心,慢慢的传递到大脑。拉近了 历史 的年代,轻闭双眼。 历史 的厚重在你的内心慢慢的勾勒出一个雏形。汉砖上的每一个图形,每个凸起和凹陷都刻画在你的脑海,曾经的它们在大门边,在墙上,在井边,在牌坊。但是每一块 历史 的砖石都承载了一段或喜或悲,或平淡的故事。
以安徽宣纸覆盖。轻喷水雾,让纸面慢慢贴近砖体。再以经纱覆面,用麻刷轻轻锤击。这是一个期盼空气静止的世界。不是手臂的力量,而是全身贯注把握心性的过程。你的呼吸。你的力量,你的眼睛的每次变化。都需要你在抚触的时候在内心勾勒出的图案的打磨。不骄、不躁、不徐、不急。大脑勾勒的图案和拓片上宣纸的贴融必须一致。心到极致,仿佛给汉朝的美人穿衣,一定要那么的贴切,一定要那么的完美。汉砖上的宣纸,融合进砖体,变成了吹弹可破的皮肤。变成了自己可以看到的心性。
再用朱砂徽墨轻锤砖体宣纸,一幅美妙的印记凹凸着呈现于世,从画匠到石匠、从石匠到拓片师,他们通过一次次的击打和轻锤,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着不同年代不同的美。
我劝你要做一次拓片。因为我看到了我心脏的跳动,看到了我的呼吸。看到了我穿越到过去的那个年代,去感受汉朝子民的文化心性。
出院门,再回首牌匾“滋溪书院“,敬佩于元代正定大儒苏天爵老先生以正定滋河寄托于书满天下的壮志。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是以黄河长江为源头的隽永文化,以水为魂,以文为血,以千万文人为骨,才造就了这璀璨的文明。滋溪就是环绕着正定古城边,被黄河长江孕育出的小龙。
我想,滋溪书院,就是孕育这一方水土的文化摇篮
新市不仅战略地位重要,而且人才辈出。在战国时期,赵国以典故“完璧归赵”闻名、智勇双全的蔺相如,以典故“负荆请罪”中勇于改过的形象闻名、与蔺相如同被千古传颂的廉颇,富有韬略的名将李牧,都曾在新市安家立宅。元代翰林编修纳新的《河朔访古记》载:“《赵记》曰……(新市)城势作三曲。西北避相如宅,东北避颇宅,东南避牧宅”。并说《赵记》“又云相如祖茔皆在(新市)城中”。这就是说,蔺相如者,新市人也!
东汉末年,新市出了个大将颜良。颜良能征善战,武艺高强。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与后来被封为“关圣帝君”的关羽交战,被斩于马下,帽子上的飘带也被砍断。颜良后人为铭记此仇,此后孝帽上便不留长飘带。有书报介绍新城铺人不敬关公,是以讹传讹的说法。您不仅可以从清光绪元年的县志中看到新城铺村关帝庙的位置,还可以在每年的农历5月13日,赶赴这里的关帝庙庙会。随着历史的进步,颜姓对关公的看法也悄悄发生了变化。新建关帝庙的功德碑上,就赫然刻着两位颜姓人士的大名。
元代,新市出了个“清官”苏天爵。苏天爵学识渊博,著述颇多。他的《元文类》是古典文学研究生阅读书目。曾任监察御史、枢密院判官、吏部尚书等职。他刚直不阿,断案如神,清廉如水。《元史》称他:“上自人君,……其关乎大体,系乎得失者,知无不言”。一份奏章称他任奉使宣抚时“平反冤狱一十六,昭雪改正二十二,……断革凶冤三十六”,他一生弹劾了949名贪官污吏。当时的京畿人称之为“本朝包公,当代青天”,并有《苏御史治狱记》刊行于世。清代著名剧作家李芳桂编创的歌颂苏天爵的《白玉钿》,以秦腔、眉户戏等剧种已传唱200余年,并在解放后被改编成连环画出版。他被省社科院称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河北名人”。村委会现珍藏有苏天爵墓志盖及其先人墓碑龟趺座。
元朝有哪些名人?
本文2023-09-22 03:03:0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0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