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姓汝南郡德字辈属几世
北京大兴邵氏宗谱两卷,首一卷,(清)邵绶名续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天津邵氏宗谱,(民国)邵作荣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天津宜文斋铅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天津市图书馆。
天津宁河邵氏宗谱,(民国)邵连胜等重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天津官文斋铅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北容城邵氏宗谱邵作荣等修,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铅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江苏丹阳邵氏宗谱二十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锡胤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十四卷、第十八~二十卷下册。
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熟虞山邵氏宗谱,(清)邵松年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颐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熟虞阳邵氏宗谱三卷,(民国)邵松年重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颐学堂重修铅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江窦武进北上袁邵氏九修宗谱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邵泽南纂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天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宜兴钟溪邵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邵国俊修,陆海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棣鄂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卷。
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档案馆。
浙江重修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淳安东井登云邵氏宗谱六卷,(清)邵惟金等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宁波月湖邵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邵槐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世显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三卷、第十二~十四卷、第十七~二十一卷。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淅江余姚邵氏宗谱,(清)邵弘仁辑,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北京大学(今仅残存十册)。
浙江余姚邵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贻编七卷,(清)邵曰濂、邵友濂续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有二部)。
浙江余姚邵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贻编七卷,(民国)邵是同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铅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三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缺贻编)。
浙江鄞县鄞东梅江邵氏家乘十六卷,首一卷,(民国)邵和贵、邵晓方纂修,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德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四明章溪邵氏宗谱六卷,(民国)邵国裕、邵邦英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四明平水潭邵氏宗谱四卷,(清)刘乙照、邵修鋕等纂修,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绳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三卷。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四明平水潭邵氏宗谱八卷,(清)应文炳纂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绳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四卷。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绍兴山阴天乐邵氏宗谱六卷,(清)邵敬富续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绍兴绍邑邵氏续修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邵荫棠等修,朱心裁、郑君乐编辑,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安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兰溪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兰溪椒石邵氏宗谱五卷,(民国)方西庚纂,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和平乡。
浙江兰溪兰江邵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姚圹下乡大丘田。
浙江兰溪江潭邵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和平乡。
浙江兰溪邵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兰溪邵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登胜乡文化站。
浙江衢州邵氏宗谱三卷,(清)邵辅周等重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甘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临海邵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四卷。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邵永渡乡庄头山乡。
安徽徽州华阳邵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清)邵玉琳、邵彦彬纂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今仅存卷首、第一卷)、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绩溪县伏岭村。
安徽休宁邵氏宗谱,著者待考,明万历年间朱色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残本)。
山东荣成邵氏宗谱,(民国)邵连胜、邵作荣等重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铅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山东济南邵氏家谱,于清朝在泰山以北的山上给清代皇帝治病而被流传至今近。
河南辉洛邵氏家谱,(清)邵述祖重修,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南邵氏家谱,著者待考,布制两幅,现被收藏在河北省青县王镇店乡小邵庄。
邵氏世谱一卷,家谱一卷,外谱一卷,先世遗事一卷,先莹志一卷,(元)邵桂子纂修,元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邵氏宗谱十卷,(清)邵恒仁纂修,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崇西邵氏族谱,(清)邵树棠纂,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塘洋邵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邵于魁纂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天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紫溪邵氏房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天津市图书馆。
博陵邵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溪县文物管理局。
漳湟邵氏宗谱二十卷,(民国)邵龙海等重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青门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永康江头村志邵氏宗谱,(现代)邵理静等修,1998年修胶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余姚姚江邵氏宗谱,(民国)胡宗铣等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邵氏史志,(现代)《邵氏史志》编纂委员会编,1997年修胶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胡姓家谱目录
5022北京延庆胡氏宗谱六卷
(清)胡崧等续编
清光绪十一年(1885)木活字本 六册
美国
5023河北霸县胡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胡春煦等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油印本 一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清光绪间。
5024辽宁本溪胡氏谱书一卷
(民国)胡玉文纂
民国十年(1921)手写本
辽宁本溪市富家楼乡富家楼村
5025上海安定胡民族谱不分卷
(清)胡鹏撰
清康熙六十年(1795)序写本 二册
日本 美国
5026上海胡氏家乘家传不分卷
(民国)胡祖德纂修
民国七年(1918)石印本 二册
上海文管
5027江苏丰县胡氏家谱四卷
(清)胡敬敷撰
清光绪四年(1878)钞本
江苏丰县传
5028江苏泗阳江南淮安府桃源县胡氏宗谱四卷
(清)胡锡椿五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江苏泗阳县档
5029江苏兴化泉溪胡氏宗谱
清这光二十九年(1849)木刻本 六册
江苏兴化县昭阳镂南沧办事处
注:谱首修於宋乾道九年胡淡谷。
5030江苏如皋胡氏世谱八卷
(民国)胡宗淦续修
民国五年(1916)木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5031江苏镇江海陵胡氏支谱不分卷
(清)胡彬等重修
清咸丰元年(1851)翼经堂恭订写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注:版心作《润城胡氏宗谱》。
5032江苏镇江润南官塘桥胡氏重修宗谱四卷
(清)蒋茂柚纂修 胡名士倡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活字本 四册
5033江苏丹徒胡氏支谱四卷
(民国)胡煜续辑 胡炘协修。
民国十年(1921)安定堂活字本 四册
历史所 吉林大学 江苏镇江市博
美国
5034江苏常州安定胡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胡耀 胡荣庭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思贻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缺卷25)
民国间刻本
上海图
5035江苏常州胡氏宗谱十二卷
(清)胡英续修
清光绪二年(1876)乐善堂刊本 十二册
南开大学
注:谱始修於清嘉庆二十五年,此为三修。
5036江苏常州毘陵胡氏宗谱十二卷
(清)胡焜主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乐善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宋元佑四年胡宗愈始修。
5037江苏常州毘陵修善里胡氏宗谱五卷
(清)胡伯良修
清光绪五年(1879)敦本堂刊本 六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清嘉庆二十年,此为三修。
5038江苏常州胡氏宗谱八卷
(民国)胡绍瑷纂修
民国五年(1916)大雅堂铅印本
江苏常州市图
5039江苏常州东安胡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胡玉霖 胡生奎等纂修
民国十年(1921)世德堂木刻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
5040江苏武进毘陵山东桥胡氏宗谱六卷
(清)胡雅堂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序木活字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5041江苏武进毘陵胡氏世牒十卷
胡裕清等修
民国七年(1918)木活字本 十册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2) 美国
5042江苏武进毘陵胡氏重修宗谱六卷
(民国)胡福留纂修
民国十六年(1927)敦本堂活字本 六册
历史所
注:清羸庆二十年孔昭始修。
5043江苏武进石安胡氏宗谱八卷
(民国)胡纪荣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庆宜堂活字刊本 八册
美国
5044江苏无锡安定胡民宗谱不分卷
民国七年(1928)思贻堂刊本 三十八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明嘉靖间,此为五修。
5045江苏江阴澄江香山胡氏宗谱四十二卷首一卷
(清)胡景堂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荣寿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
美国
5046江苏江阴澄江香山胡氏宗谱五十卷首一卷
(清)胡本坤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荣寿堂木活字本
三十四册
日本 美国
5047江苏昆山安定胡氏世谱十一卷
(清)胡口时修辑
清嘉庆中刊本 十册
上海图
5048浙江宁波蛟东胡氏重宗谱四卷
(清)胡丹书 王予藩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敬爱堂木活字木 二册
天一阁
5049浙江宁波慈东田湖村胡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朱宗燮 胡开科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永言堂木活字本
十册
天一阁
5050浙江宁波)慈溪田湖胡氏宗谱十三卷首一卷
(民国)胡昌龙 胡方锷等纂修
民国十七年(1928)永言堂木活字本 十四册
天一阁
5051浙江宁波鉴桥胡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民国)董祖义 陈师蕃等纂修
民国七年(1918)立爱堂木活字本 五册
天一阁
5052浙江馀姚蜀溪胡氏宗谱□□卷
(清)胡启俊撰
清嘉庆十七年(1822)继亭堂刻本
浙江馀姚县文(存卷1、2)
5053浙江馀姚蜀溪胡氏宗谱六卷
(清)胡林垣纂辑
清光绪二十四年(1908)继序堂活字本 六册
北图 历史所 河北大学
注:清嘉庆十七年胡启俊始修。
5054浙江馀姚蜀溪胡氏宗谱八卷
(清)胡乃诚 胡丹耀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念祖堂木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5055浙江馀姚柏山胡氏宗谱二卷末一卷
(民国)胡临川等修
民国三年(1914)享裕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5056浙江馀姚南门清风里胡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末一卷
(民国)杨荫寰 胡聚星纂修
民国九年(1920)豫萃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5057浙江鄞县文山胡氏宗谱不分卷
(清)胡禄沧 胡仍霖等纂修
清道光二十年(1840)宋敕忠义堂木活字本
九册
天一阁(存八册)
5058浙江奉化鲒崎胡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乾隆钞本 一册
天一阁
5059浙江奉化鲒崎胡氏下宅房宗谱二卷
(清)马元度 胡世治纂修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钞本 一册
天一阁
5060浙江奉化鲒崎胡氏宗谱□□卷
清道光钞本
天一阁(存卷2、4)
5061浙江奉化鲒崎胡氏思议公下下宅开四公派
世传不分卷
清同治钞本 一册(残)
天一阁
5062浙江奉化重修胡氏龚原西岙派宗谱不分卷
(清)周南性纂修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钞本 一册
浙江奉化县文管
5063浙江奉化重修胡氏西溪宗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严澄卿纂修
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四十一年周性和。
5064浙江奉化蓬岛胡氏大房谱
(民国)董舒文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手钞本 一册
浙江奉化县文管(共二部)
注:谱始修於清道光三十年孙焕堂。
5065浙江奉化蓬岛胡氏西族房谱
(清)胡山隍 胡马元辑
手写本 一册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四十年周南性。
5066浙江象山田洋湖胡氏宗谱三卷
(清)胡经邦纂
清道光十二年(1832)木刻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5067浙江象山田洋湖胡氏宗谱八卷
(清)胡日灌重修
清同治六年(1867)木刻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5068浙江象山田洋湖胡氏宗谱六卷
(清)黄和 重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刻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5069浙江象山田洋湖胡氏族谱六卷
(民国)秦英鉴重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5070浙江象山象西胡氏宗谱二卷
(民国)陈寿龄重修
民国二年(1913)钞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5071浙江象山象西胡氏宗谱□□卷
(民国)叶华重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钞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存卷1)
5072浙江象山茅沿胡氏宗谱□□卷
民国五年(1916)石印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存卷l)
5073浙江平湖胡氏宗支记略不分卷
(清)胡家相等纂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铅印本 一册
北图
5074浙江德清武康胡氏宗谱□□
木刻本
浙江德清县清退办
注:胡氏明正德间由歙县迁。
5075浙江长兴安定胡氏宗谱□□卷
(民国)胡玉庭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刻本
浙江长兴县博(存一博)
5076浙江绍兴山阴张川胡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
胡以谦 (清)胡光文等修
清嘉庆十七年(1812)刊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5077浙江绍兴山阴张川胡氏宗谱二十六卷
(清)胡光文纂修
清道光十年(1830)敦睦堂活字本 二十册
科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日本 美国
注:明天顺元年胡遐胡暹始修,此为五修。
5078浙江绍兴续修山阴张川胡民宗谱三十卷首
一卷
(清)胡广慈辑
清光绪十二年(1886)敦睦堂活字本 二十四册
北图 日本 美国
注:明天顺元年胡遐胡暹始修,此为六修。
5079浙江绍兴张川胡氏宗谱四十卷
(清)胡钟生等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敦睦堂活字本 二十六册
北图 历史所 日本 美国
注:明天顺元年胡遐胡暹始修,此为七修。
5080浙江绍兴山阴胡民族谱不分卷
(清)胡焴草辑
清道光九年(1829)铅印本 二册
美国
5081浙江绍兴山阴江塘胡氏宗谱四卷
(清)胡启贤等修
清光绪六年(1880)联桂堂活字本 四册
美国
5082浙江绍兴山阴江塘胡氏宗谱四卷
(民国)胡锦奎等续修
民国十七年(1928)聊桂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河北大学
5083浙江绍兴胡氏家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清)胡裕燕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铅印本 十册
北图 哈尔滨师大(缺二卷) 日本 美国
注:题签作《胡氏省元公宗谱》。明成化八年胡
智创修。
5084浙江诸暨上金胡氏宗谱不分卷
(清)周钧纂辑
清乾隆九年(1884)清润堂木活字本
浙江图(存一卷)
5085浙江诸暨暨阳上金胡氏宗谱五卷
(清)胡鹏起总理
清咸丰十年(1861)清润堂活字本 五册
历史所
注:胡嘉靖二十八年始修。
5086浙江新昌胡氏宗谱六卷
(清)胡忠谅纂(序)
清嘉庆十二年(1808)木刻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注:此谱初修於宋嘉熙四年。
5087浙江新昌胡氏宗谱八卷
(清)胡梦麟 胡知人 胡亮工等撰
清道光二十年(1840)垂裕堂木刻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注:本书初纂於宋嘉熙四年。
5088浙江新昌胡氏宗谱八卷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刻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存卷4-8)
5089浙江新昌胡氏宗谱十卷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存卷9、10)
5090浙江上虞古虞胡氏长者山支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胡如淇 胡肇彬等重修
清咸丰元年(1851)思成堂刻本 四册
北图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清康熙四十四年,此为四修。
5091浙江上虞长者山胡氏家谱十卷首一卷末一
卷徽信录
(清)胡舜琴 胡增祥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刻本 十一册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浙江图
注:版心作《古虞胡氏长者山支宗谱》,始修於
清康熙四十四年,此为五修。
5092浙江嵊县剡北胡氏宗谱四卷
(清)胡元茂等续修
清咸丰四年(1854)五峰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5093浙江嵊县横路胡氏宗谱四卷
(民国)刘中喜重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木活字本
浙江嵊县明山乡横路村
注:本谱始纂於元大德十年。
5094浙江兰溪胡氏宗谱□□卷
民国五年(191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高潮乡黄公埠老应山(存卷3)
5095浙江兰溪坦峰胡氏宗谱九卷
民国十年(1921)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殿山乡张塔头(不全)
5096浙江兰溪胡氏宗谱六卷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岩山乡
5097浙江兰溪胡氏宗谱七卷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钱村乡后胡
5098浙江兰溪胡氏宗谱十五卷
(民国)胡继章增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水阁乡里胡村
注:明万历十四年初纂。
5099浙江兰溪青阳胡氏宗谱□□卷
民国三十四年(1945)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文管(存一册)
5100浙江兰溪胡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胡镜刚 胡文壬重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盂湖乡(不全)
5101浙江兰溪白山胡氏宗谱四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汪高乡
5102浙江兰溪胡氏宗谱四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汪高乡
5103浙江兰溪胡氏宗谱四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登胜乡胡店村
5104浙江武义安定胡氏宗谱三卷
(民国)何元顺纂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重修木刻本 二册
浙江金华市文管
5105浙江东阳兰岑胡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张振坷纂
清光绪十四年(1888)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虎鹿乡大路(存卷1)
注:谱始修於宋宝佑四年。
5106浙江义乌尚湖胡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胡廷桢 胡和学等纂修
民国二十九年(1940)排印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
5107浙江常山胡氏宗谱二卷
(清)吴树筠重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阁底螂山头村
5108浙江常山胡氏宗谱十二卷
(清)陈修重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蒙圩村流泉坞
注:始修於清光绪七年。
5109浙江常山田村胡氏宗谱四卷
(民国)胡大龙续修
民国二年(1913)木刻本(序)
浙江常山县湖东乡朱家坞田村
注:首修於清乾隆五年。
冯氏家谱冯氏三修族谱十卷,末一卷,(民国)冯德錡主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湖南省湘潭市图书馆。冯氏四修族谱六卷,(民国)冯新交主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宁乡。冯氏支谱三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不详吴氏冯墅分宗听十卷,末一卷,(民国)吴越材等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山西洪洞晋洪洞冯张村段氏家谱一卷,(清)段成鸾纂,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段殿甲手抄本。现收藏在山西省洪洞县档案馆。江苏武进毗陵冯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冯爱恒主修,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宝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江苏武进毗陵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根奎等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江苏武进毗陵冯氏宗谱二十卷,(民国)冯汉南主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江苏无锡锡山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惠芳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江苏无锡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冯锦标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伦正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江苏无锡锡山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冯向荣主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大树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江苏江阴澄江冯氏宗谱八卷,(清)冯伯奇等修,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大树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江苏江阴澄江冯氏宗谱十卷,(清)冯汝冀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大树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浙江慈溪冯氏支谱不分卷,(清)冯祖恩辑,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浙江奉化吉奇冯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民国)胡次乾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浙江海宁大易冯氏谱不分卷,(清)冯秉良等编,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浙江海宁赫山冯氏家谱十八卷,(清)冯锦堂纂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浙江海宁赫山冯氏家谱二十二卷,(清)冯奕瑞主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浙江桐乡冯氏重修支谱六卷,(清)冯浩等纂,清朝时期手写本四册。现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浙江绍兴冯氏家谱不分卷,(清)冯锡曾修辑,清乾隆年间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浙江绍兴山阴柯桥冯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冯文金等纂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继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还有些传不上来,你去那里看吧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2215517html
留[留、畱,读音作liú(ㄌㄧㄡ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尹祁姓,出自古帝尧之子丹朱庶兄之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在史籍《姓源·韵谱》中记载:“留姓,出自周封内大夫食采王畿之留,以邑为氏。春秋郑国邑,后有人为姓。”
传说尧娶散宜氏女,生朱。朱受封于丹水(又名点心河,源出今湖北省长阳县西堡镇附近山区,东流经贺家坪、高家堰等地镇,在津阳口注入清江),称丹朱。
当尧之时,部落之间的战争仍不断,且很激烈。尧时曾对南方的三苗进行讨伐。尧本在北方,但尧的儿子丹朱却被封于丹水,到了南方的汉水流域去了。所以有尧子丹朱伐三苗到丹水的传说。
一说丹朱是尧之嗣子,尧说他“心既顽嚣,又好争讼”,深知其子丹朱之不肖,所以不用他,而把帝位禅让给舜。这是后人推崇尧舜禅让说之思想的反映。
丹朱是否果真不肖,已无可考证。但在史籍《山海经》一书中,记载古代首领有帝号的不多,而丹朱却有了帝号,称作帝丹朱。郑玄注释说:“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说明丹朱在汉朝时期人们眼里,是一位在古代很有德望、声名很显赫的人。
但在史籍《竹书纪年》中却记载:“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不与父相见。”是刻意指明,尧不传子而让位于舜似并非尧之本意,而是迫于舜的威力,或说是舜排斥了尧子丹朱而篡夺了尧位,说明尧并非不想传子,尧子也不一定不肖。
这说明,当尧之时,帝位传子还是传贤,家天下还是公天下,正处于激烈的社会争斗当中。
丹朱有九个庶兄,其中有被赐封于留邑(今江苏沛县)者,遂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留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留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姓源韵谱》记载:“留姓,出自周封内大夫食采王畿之留,以邑为氏。春秋郑国邑,后有人为姓。”
周王朝的王畿之留,在春秋时期属于郑国之留邑(今河南偃师),其住民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留氏。
在朝鲜佚史《留纪》中,也记载了留氏族人的历史,高句丽国王和大臣的王号和姓名多含“留”字,是西周王畿留人被逐后,有一支族人在西汉时期(公元前37年左右)迁至东北亚地区,以今辽宁省东部的桓仁满族自治县五女山城为都城,建立了高句丽国,国王和大臣多为留氏,并建有周留城。
第三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宋、元时期蒙古族留佳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留佳氏,亦称刘佳氏,世居察哈尔地区,后冠汉姓为留氏、刘氏、雷氏等。
第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宋、元时期蒙古族留佳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留佳氏,亦称刘佳氏,满语为Lingiya Hala,世居李佳和罗、瓦尔喀、乌拉、辉发、松花江等地,后冠汉姓为留氏、刘氏、雷氏等。
②满族留济理氏,满语为Linggirl Hala,汉义“黑狐皮”,世居黑龙江地区,后冠有汉姓留氏、李氏、理氏等。
③满族完颜氏,为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于唐朝末期女真族“通用三十姓”之一,满语为Wanggiya Hala,以部为氏。完颜氏在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国后为金国皇姓,分宗室和非宗室两支。明朝时期称其为“王甲部”,世居完颜、讷图、喀拉沁、英额、佛阿拉、新京等地。后冠有汉姓汪氏、王氏、鄢氏、张氏、完氏、颜氏、赵氏、顾氏、瀛氏、魁氏等。此外,在蒙古族、锡伯族中也有完颜氏族人,乃金国时期女真族人加入元籍者,同源同祖。清朝初期顺治皇帝执政时期,有正黄旗尚书完颜·留保,其后裔中有取汉姓留氏者。
二迁徙分布:
今内蒙古自治区、福建省、湖南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北京市、天津市等地,均有留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二十六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有十八县。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有浙闽之地。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份(仅天目山、淳安县西部小部分地区除外)、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带及福建全省。三国时期孙吴国分设临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后,其辖境缩小。西晋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为越州,后又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民国时期合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今为浙江省绍兴市。
四、留姓历史名人:
留正
1129-1206
字仲至,泉州永春人。乃五代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六世孙。生于宋高宗建炎三年,卒于宁宗开禧二年,年七十八岁。绍兴十三年,(公元一一四三年)第进士,授南恩州阳江尉。历权中书舍人,言记注进御,非设官本意,乞免奏御。从之。主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累官签书枢院密院事、右丞相、左丞相、少师观文殿大学士等职,先后受封申国公、卫国公、魏国公,卒赠太师,谥忠宣,绍熙初,拜左丞相,谨法度,惜名器,毫发不可干以私;引赵汝愚与之共政。孝宗疾革,数请车驾过宫。帝拂衣起,正引裾泣谏,退再上疏,言极激切。嘉泰元年,(公元一二o一年)封魏国公,进少师观文殿学士。卒,谥忠宣。正著有诗、文、奏议、外制二十卷,《宋史本传》行于世。
留正从政四十余年,清正廉明,直言敢谏;尤其是主政期间,谨法度,惜名器,举贤才,而且在宫廷斗争波谲云诡之中能宽容大度,一心为公毫发不干以私,孝宗称其“纯诚可托”,“真宰相也”,是为南宋前期一位贤相。他有诗文、奏议、外制20卷行世
留梦炎,浙江衢州(今浙江衢县)人,字汉辅。生年不详,卒于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甲辰科状元。
留梦炎为人奸诈,见风使舵。中状元后,历官宗正少卿,秘阁修撰,福建提举,吏部右侍郎,累官宣奉大夫,端明殿学士。德祐元年(1275),任同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并拜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总督诸路军马。虽受命于危难之时,但临事退缩,称病于家不出,直至太后亲临其家,才始出任左丞相。不久,即于端宗景炎元年(1276)降元。对此,文天祥作《为或人赋》诗云:“悠悠成败百年中,笑看柯山局未终,金马胜游成旧雨,铜驼遗恨付西风。黑头尔自夸江总,冷齿人能说褚公。龙首黄扉真一梦,梦回何面见江东。”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元世祖忽必烈十分敬重文天祥的才学与为人,待为上宾,多次派人劝降不成后,遂用酷刑,但文天祥仍坚贞不屈。一些降元宋臣请求元帝释放文天祥为道士,元帝亦有此心,留梦炎却阻止道:“天祥出,复为号召江南义士抗元,吾辈将置于何地?”从而坚定了元帝杀害文天祥的想法。
留梦炎后在元朝为礼部尚书,迁为翰林承旨,官至丞相。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留梦炎致仕,不久,病死家中。浙江人曾说:“两浙有留梦炎,两浙之羞也。”直至明代,凡留姓子孙参加科举考试,均需先声明非留梦炎后代,才有考试资格。
留双龙,男,汉族,大专文化,长沙市优秀教师,望城县黄金乡桐林中心小学校长。小教一级教师。1965年2月18日生于望城县黄金乡龙塘村;1991年毕业于长沙市教育学院历史产业。1982年参加教育工作、任教导主任四年、中学校长四年、中心小学校长3年,两次评为县化教师,一次评为县学雷锋优秀个人,一篇论文获省《程序导学》课题组一等奖,有多篇语文教学、思品教学、学校管理论文获市县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1993年被评为长沙市优秀教师。
留从效:(公元906~962年),字元范;南安桃林场人(今福建泉州永春桃城镇留安村)。著名五代时期晋江王。
幼年丧父,以孝顺母亲、尊敬兄长名闻乡里。好读书,尤好读兵书。少年时到泉州当衙兵,后升为散员指挥使,是闽王王审知手下的将领。
留金锁:(公元1935~今),蒙古族,内蒙古人。著名现代史学家。
1955年毕业于内蒙师大文史科。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中国历史学会理事、内蒙古历史学会理事长、国际蒙古学协会会员。
1955~1972年在内蒙古师大历史系任教。
1972年调到内蒙古语文历史研究所工作,曾任历史研究室副主任、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
1983年被评为内蒙古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2年开始享受 特殊津帖。
二十多年从事蒙古史研究工作,主持编写并审定三卷本《蒙古族通史》,著有《十三~十七世纪蒙古历史编纂学》、《蒙古历史概要》、《成吉思汗传》等。校注蒙文《白史》、《水晶鉴》、《黄金史纲要》,撰写论文多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组建了内蒙古历史学会,结合地方史编写,组织召开三次全区性的地方史学术讨论会。
现任内蒙古自治区《蒙古学百科全书》副总编、内蒙古民族教育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内蒙古师大蒙古史研究所 教授。
留展型:(公元1959~今),福建石狮人。著名地方贪贿官员。
原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土地规划管理局局长,因巨贪受贿六百万元而潜逃,至今仍被通缉。
五家乘谱牒:
清源留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福建省泉州市博物馆。
清源留安留刘氏族谱,著者待考,明嘉靖戊戌十七年(公元153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福建省泉州市博物馆。
查姓汝南郡德字辈属几世
本文2023-09-22 03:02: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0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