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桐西支束氏家族渊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2收藏

寻找桐西支束氏家族渊源,第1张

桐西支束氏源于枞阳疏束氏。

迁桐枞始祖文二公,于元朝末年背母携妹,由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辗转流落到原桐城东乡白杨里(现枞阳),随后定居落户,历几百余年,后代从此地繁衍开来,遍布枞阳多个乡镇及周边地区。

文二公生子二,长子兴祖公,次子兴宗公,兴宗公无嗣。

兴祖公生子四:良一、良二、良三、良四。

良一公九传而止,良三公乏嗣,唯以良四公裔孙最多,现枞阳境内及庐江、桐城北部区域的束姓都为良四公后裔。

独良二公迁居桐西 寺庄沟保 (老桐城的一个地名)鹿儿城,为迁桐城(桐西支)始祖。迄今六百余年,后代遍及桐城境内及岳西、霍山部分地区。

桐西于明国年间(1924年)曾单独六修宗谱,堂号为《乐善堂》,尊良二公为一世祖。

桐西支束氏字辈派行: 良志仲伯正     炳尚敬大佳    国世宗盛永    清静福寿长    忠孝传家远     荣华自显扬

建国后因水灾及多种历史原因,六修谱多已遗失,难寻其踪。

岳西、霍山近年发现一套六修谱中的三本残谱,全谱遗失大部。族人长和、中平曾多年寻觅全谱,迄今未果。

现存仅清朝光绪八年(1882年)的五修宗谱复印件比较完整。五修谱为 桐东桐西合修 而成,桐西部分只记载到 静字辈 的生辰年月,大多在光绪或同治年间出生。我手头没有六修谱残存资料,静字辈以下无法查考。

族人长和记得上辈曾提过蒋山束家冢祖坟山,他对这个地理位置也有个大致的了解,只是不知蒋山的祖山到底是不是良二公的墓地所在。

蒋山这个地名五修谱上有过记载。

十六世盛礼公,系宗积公四子,字鹤隝,生于乾隆庚辰年九月二十日戍时,卒于嘉庆庚辰年九月二十日戍时,葬蒋家祖山有碑。

盛辉公,系宗琛公长子,字鹤巢,生于乾隆乙酉年十月初九日,卒失考,葬祠堂北首有碑。配刘氏葬祠堂北首有碑。(祖山是否在祠堂附近,祠堂位置又在哪里?待考。)

十七世永芬公,系盛文公次子,字遇风,生于雍正辛亥年五月十三日午时,卒失考,葬寺沟庄保蒋家山下首,无嗣。

永旺公,盛韬公次子,字在高,生于乾隆戊寅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失考,葬蒋家山下首酉向。

南阳疏束氏五修谱记载:兴祖公次子(良二公)字任寰,号胜一,生于至正丙午年十月初二日寅时,卒于永乐甲辰年七月初八日戍时(公元1424年),葬寺庄沟保唐宅旁,左首乌桕树葵向有碑。

找到这个墓碑的可能性有多大?因为时隔年代太久,墓碑是否尚存?

桐西束氏第一代祖山的位置是否还能找到?这个对桐西支能否续谱成功很关键。

岳西一支,据说是从金神墩迁出,我估计说的是以前的金石保,现在的嬉子湖镇和金神镇交界地带,以前都属于金神镇(俗称金神墩)范围。

五修谱多次提到朱家桥保洪公桥东首祖山,或金石保束家嘴祖山,二者的距离应该不是很远,初步估计在今天的嬉子湖镇朱桥村一带。

岳西族人及长和前辈提出,先要准确寻出始祖良二公墓地所在,二是挂牌成立桐西束氏家族文化研究中心,以获取更多的线索来源,同时持续寻找桐西六修谱全谱。

桐西支束氏家谱传承,任重而道远,需全体族人共同努力,方成大事。

桐西支续谱,如果仅从五修谱来衔接,距今已一百三十多年,健在的老人除非在百岁左右,也许能记得上辈的名讳,续谱的难度是很大的。

但现实情况是,如果这一代不能续谱成功的话,再过几十年,恐怕再也不会有人问津此事了,那时桐西支束氏家族可能就会真的成了无根的浮萍。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

国盛修志,族旺修谱。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谱书、家牒、族牒。是记载家族长期发展变化史实的原始记录,透过族谱,不但可以追溯本姓的根源世系,还可以看到变幻的历史风云以及跌宕起伏的人世沧桑。

宗谱还有一个重要的含义是承前启后,上对先人,下对后辈,续谱成功才能世代传承。

梅花拳起始时间,众说不一。有云春秋战国时有之;有云秦汉时有之;但都无文可考。有文字可考的是流传在平乡后马庄的手抄本梅花拳秘本《大文底》。该文记载梅花拳起始于南宋末年,开派祖师是邹宏义,家住江苏徐州府北门外六里朱家桥村。秘本《大文底》记载:“收法老爷大道,心直量大,存心忍耐,养成真性结聚成练一处,言必有德有道,去后赐下明香一柱,老爷领下传道,要有事发起信香,四叩头师徒见面”“弥勒(腊)勤佛下界”。

“元顺宗甲子年三月三日,江苏省徐州府铜山县度化二辈老师张朕书,弥勒勤佛下界,一炉行事”。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一辈祖师朱永元出生在南宋末年,并在元顺宗(名达刺麻刺)甲子年(公元1264年)三月三日度化二辈祖师张朕书。朱祖师以忍耐养出真性而得道成佛、成圣,仙羽后赐下明香一柱,二辈老师接领传道,一炉行事,有事一请,师徒既能见面。

梅花拳邹氏墓地在平乡县后马庄村,从邢台市区出发沿S325东行,大约走40公里,路南有梅花拳墓地指示牌右拐,沿乡间公路大约走4公里,向左看就能看到墓地,在马庄村村北。

梅花拳自邹宏义始,才正式传播民间。清康熙年间,邹宏义的文武功法已练至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名声大振,他为了将梅花拳推向社会,便离开徐州云游到开州(今河南濮阳),先后收蔡光瑞、王西征、孟有德为徒,尽授文功武法。三人艺业学成,便分路传拳授艺。蔡光瑞在开州收韩化礼、孙盘龙后,便北上开道传拳,途经内黄县时,收八里庄杨炳为徒,即后来康熙壬辰年(1712)的武探花。之后继续北上,来到顺德平邑(平乡县)马庄桥(后马庄)收张复为徒。遂在马庄传授武艺,后收徒孙李进德、徐进德、郑玉德。清康熙乙酉年(1705)蔡光瑞命李、徐、郑三人去河南迎请师祖邹宏义,这就是被武林界传为佳话的三德请师。邹宏义被请到马庄后,便定居下来,在此设场收徒,传拳授艺,一时从学门徒不下百人。自此,梅花拳才正式在民间公开广为传播。

一时间,平乡、广宗、南和、威县、巨鹿、鸡泽、曲周、永年、沙河、邢台等县弟子纷纷来马庄拜师学艺。清乾隆九年(1744)邹宏义之子邹文聚思父心切,遂率全家北上寻父,几经辗转:头站南和三关店,二到广宗魏村,魏村无有站脚地,平乡马庄扎根(《根源经》记载)。邹文聚全家来到马庄时,其父已故去数年,遂在其父墓前祭拜之后,定居在后马庄,秉承父业,专心拳艺,以马庄为中心,把梅花拳推向冀、鲁、豫三省。邹文聚在续写《邹氏家谱》时写到:于已卯年迁于平邑北十里许,马庄桥,人但知余自南而迁于北,不知余却归还故土也。

其后,邹氏祖孙皆葬于今后马庄村北,即邹氏墓群邹宏义之孙邹克 (传拳四方不知所归)、邹克让、邹克谐、邹克诚继承祖父遗志,终身职业传授梅花拳。据邹克诚碑文记载:邹克诚文武双全,以言武略,为国所共宗,足以辅世而强国,以言文教,化周易为神奇,可以测往而知来,支脉相传,渊源有绪,受其教者十数省,被其德者亿万家。

1993年7月,邹氏墓群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河北省副省长王祖武为邹氏墓群题词:梅拳圣地。1997年7月,河北省体委、河北省体育总会授予平乡县、广宗县为河北省梅花拳之乡称号,随后邢台梅花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982年,河北省武协主席南仆同志,受中国武协委托,挖掘整理梅花拳这一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他花费三年多心血,踏遍冀、鲁、豫等地,在黄河两岸走访考察中,当地梅花拳老拳师们说:我们玩的都是邹家拳,老家在河北邢台平乡马庄桥。1985年正月终于在平乡县后马庄找到了梅花拳的老家。1993年7月,邹氏墓群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河北省副省长王祖武为邹氏墓群题词:梅拳圣地。1997年7月,河北省体委、河北省体育总会授予平乡县、广宗县为河北省梅花拳之乡称号,随后邢台梅花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谈到梅花拳的发展不能不提到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开辟了另外一片新天地的梅拳名师燕子杰。燕子杰,1936年出生,梅花拳第十七代传人。燕子杰是中国著名的学者武术家师承梅花拳大师韩其昌。1955年去燕子杰毕业后到西藏气象局工作,在那艰苦的环境下,他凭卓绝的武功,无数次化险为夷,留下了一段传奇般的经历。1982年燕子杰调至山东大学任副教授、教授等,从此开始了他在数学和梅花拳两个园地的耕耘。燕子杰多次拜访梅拳前辈,从广宗县谷场相谷景华前辈探求梅花拳理,根源记载,文理功法,深受启发。曾发表过多篇武术论文,正式出版过《五势梅花桩》、《中国梅花桩文武大法》等六本专著。二十多年来在全国上百所高等学校中不计辛劳的义务传授梅花桩武功,弟子几千人,遍布世界各地。在学界政界商界成名者不计其数,可谓桃李满天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曾多次访问欧洲、中东和北美各国,他是欧洲梅花桩协会名誉主席,加拿大、台湾地区梅花拳组织的顾问。他对梅花拳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梅花拳在全国各地的大学校园中扎稳了脚跟,使大量高级知识分子得以真正实践传统武术与传统文化,培育了大量文武双全的人才,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梅花拳起始时间,众说不一。有云春秋战国时有之;有云秦汉时有之;但都无文可考。有文字可考的是流传在平乡后马庄的手抄本梅花拳秘本《大文底》。该文记载梅花拳起始于南宋末年,开派祖师是邹宏义,家住江苏徐州府北门外六里朱家桥村。秘本《大文底》记载:“收法老爷大道,心直量大,存心忍耐,养成真性结聚成练一处,言必有德有道,去后赐下明香一柱,老爷领下传道,要有事发起信香,四叩头师徒见面”“弥勒(腊)勤佛下界”。

“元顺宗甲子年三月三日,江苏省徐州府铜山县度化二辈老师张朕书,弥勒勤佛下界,一炉行事”。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一辈祖师朱永元出生在南宋末年,并在元顺宗(名达刺麻刺)甲子年(公元1264年)三月三日度化二辈祖师张朕书。朱祖师以忍耐养出真性而得道成佛、成圣,仙羽后赐下明香一柱,二辈老师接领传道,一炉行事,有事一请,师徒既能见面。

梅花拳邹氏墓地在平乡县后马庄村,从邢台市区出发沿S325东行,大约走40公里,路南有梅花拳墓地指示牌右拐,沿乡间公路大约走4公里,向左看就能看到墓地,在马庄村村北。

梅花拳自邹宏义始,才正式传播民间。清康熙年间,邹宏义的文武功法已练至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名声大振,他为了将梅花拳推向社会,便离开徐州云游到开州(今河南濮阳),先后收蔡光瑞、王西征、孟有德为徒,尽授文功武法。三人艺业学成,便分路传拳授艺。蔡光瑞在开州收韩化礼、孙盘龙后,便北上开道传拳,途经内黄县时,收八里庄杨炳为徒,即后来康熙壬辰年(1712)的武探花。之后继续北上,来到顺德平邑(平乡县)马庄桥(后马庄)收张复为徒。遂在马庄传授武艺,后收徒孙李进德、徐进德、郑玉德。清康熙乙酉年(1705)蔡光瑞命李、徐、郑三人去河南迎请师祖邹宏义,这就是被武林界传为佳话的三德请师。邹宏义被请到马庄后,便定居下来,在此设场收徒,传拳授艺,一时从学门徒不下百人。自此,梅花拳才正式在民间公开广为传播。

一时间,平乡、广宗、南和、威县、巨鹿、鸡泽、曲周、永年、沙河、邢台等县弟子纷纷来马庄拜师学艺。清乾隆九年(1744)邹宏义之子邹文聚思父心切,遂率全家北上寻父,几经辗转:头站南和三关店,二到广宗魏村,魏村无有站脚地,平乡马庄扎根(《根源经》记载)。邹文聚全家来到马庄时,其父已故去数年,遂在其父墓前祭拜之后,定居在后马庄,秉承父业,专心拳艺,以马庄为中心,把梅花拳推向冀、鲁、豫三省。邹文聚在续写《邹氏家谱》时写到:于已卯年迁于平邑北十里许,马庄桥,人但知余自南而迁于北,不知余却归还故土也。

其后,邹氏祖孙皆葬于今后马庄村北,即邹氏墓群邹宏义之孙邹克 (传拳四方不知所归)、邹克让、邹克谐、邹克诚继承祖父遗志,终身职业传授梅花拳。据邹克诚碑文记载:邹克诚文武双全,以言武略,为国所共宗,足以辅世而强国,以言文教,化周易为神奇,可以测往而知来,支脉相传,渊源有绪,受其教者十数省,被其德者亿万家。

1993年7月,邹氏墓群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河北省副省长王祖武为邹氏墓群题词:梅拳圣地。1997年7月,河北省体委、河北省体育总会授予平乡县、广宗县为河北省梅花拳之乡称号,随后邢台梅花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982年,河北省武协主席南仆同志,受中国武协委托,挖掘整理梅花拳这一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他花费三年多心血,踏遍冀、鲁、豫等地,在黄河两岸走访考察中,当地梅花拳老拳师们说:我们玩的都是邹家拳,老家在河北邢台平乡马庄桥。1985年正月终于在平乡县后马庄找到了梅花拳的老家。1993年7月,邹氏墓群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河北省副省长王祖武为邹氏墓群题词:梅拳圣地。1997年7月,河北省体委、河北省体育总会授予平乡县、广宗县为河北省梅花拳之乡称号,随后邢台梅花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谈到梅花拳的发展不能不提到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开辟了另外一片新天地的梅拳名师燕子杰。燕子杰,1936年出生,梅花拳第十七代传人。燕子杰是中国著名的学者武术家师承梅花拳大师韩其昌。1955年去燕子杰毕业后到西藏气象局工作,在那艰苦的环境下,他凭卓绝的武功,无数次化险为夷,留下了一段传奇般的经历。1982年燕子杰调至山东大学任副教授、教授等,从此开始了他在数学和梅花拳两个园地的耕耘。燕子杰多次拜访梅拳前辈,从广宗县谷场相谷景华前辈探求梅花拳理,根源记载,文理功法,深受启发。曾发表过多篇武术论文,正式出版过《五势梅花桩》、《中国梅花桩文武大法》等六本专著。二十多年来在全国上百所高等学校中不计辛劳的义务传授梅花桩武功,弟子几千人,遍布世界各地。在学界政界商界成名者不计其数,可谓桃李满天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曾多次访问欧洲、中东和北美各国,他是欧洲梅花桩协会名誉主席,加拿大、台湾地区梅花拳组织的顾问。他对梅花拳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梅花拳在全国各地的大学校园中扎稳了脚跟,使大量高级知识分子得以真正实践传统武术与传统文化,培育了大量文武双全的人才,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寻找桐西支束氏家族渊源

桐西支束氏源于枞阳疏束氏。 迁桐枞始祖文二公,于元朝末年背母携妹,由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辗转流落到原桐城东乡白杨里(现枞阳),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