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姓的字辈排行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3收藏

靳姓的字辈排行,第1张

山西雁门地区靳氏:“宝、存、如、万、永、长、贵”

河南新密靳氏字辈:“文道久云曰宗克永六书崇德成咸士光心裕来世怀仁明无典型作本乃立”。

河南巩义靳氏字辈:“同 心 协 力 勤 俭 治 家”。

河南禹州党寨靳氏字辈:“富 学 全 德 光 天 克 永 书 听 宗 普 代 顺 风”。

河南焦作靳氏字辈:“法怀思尚古克继祖宗志”。

山东夏津靳氏字辈:“祖宗立法善,源泽召庆长。忠厚志为本,孝敬荣万芳。”

山东聊城莘县字辈:廷洪学子

安徽铜陵靳氏字辈:“永重伦常,义而深翻。”

靳氏自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自“万”字起统一字辈:“万世绍祖德继开振绪丰学修望骏敏儒业庆巍隆席珍广居裕舒锦懿闻洪贞淑金宝韫仑瀛仁礼通同应义汲务师锡孝炳先锽晋怀严训钜献彰安全麟龙腾云显鹏风渐奎联崧泰观景慕元成绵嘉传”。

资料有待补充。

河南太康县张集乡张所庄有靳姓 辈份排为 <思 学 庆 如 树 馥>

江苏宿迁靳氏世序排辈用字:玮祖首创族谱之前,先人已公议八字从五世排辈命名。明成祖三修族谱续三十二字,三百年来,族人起名有章可循。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前修族谱均为手抄。人口繁衍,居住分散,离谱改字命名时有出现,导致重祖辈“撞车”不断发生。六十年前四修谱石印奉送,仍有人“拔高”或“自降”班辈。对先人离谱、“撞车”用字无可追究,然今之“拔高”、“自降”者理当自我纠错。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特委派对文字较有研究的族人,研讨先人留下的四十字,摒弃个别、删改少数、保留多数、续添八字,预计可用至前年末。并谱的族人谱牒多已遗失,命名各行其是,用字“撞车”难免。为避免错辈,以同音字入谱。族众上学,存档,交往等用字仍维持现状,但应懂得自己辈分世序,要教育后代使用班辈通字。

现将辈分用字列表如下:

世序 辈分用字(同一世序的字班辈相同)

五 福、守

六 起、从、得、封

七 尔、臣、勇、大、文

八 玉、三、乃、永、世

九 廷、有、士、统、闻、尚、珍

十 允、怀、存、宗、炆、九、凤、虹

十一 明、学、朝、友、元、中

十二 良、宝、泳、耀、开、书、林、孟、亭

十三 克、长、继、化、成、砚、相、平、攀、葆、树、红、光、锝

十四 绍、维、荣、以、保、云、俸、纹、万、懋、五、首、裕、峃(xue)

十五 如、锡、寿、崇、棕、弘、仰、洸、启、玮、堂、奉、雯、恺、铕、鸴、家、珏

十六 聿、益、言、育、仕、政、鹤、茹、钰、同、漴(zhuang)、韶、其、圣、哗、富、云、宜、震、伟、踊、慨

十七 鸿、景、洪、宏、立、德、延、涌、菖、御、纪、炜、凯、名、钲、桂

十八 修、亚、振、安、冒、召、咏、希、西、春、桄

十九 知 二十 方 廿一 炳 廿二 怡 廿三 正 廿四 华 廿五 群 廿六 贤 廿七 伟 廿八 帮 廿九 广 三十 康

卅一 贵 卅二 体 卅三 金 卅四 殿 卅五 现 卅六 光 卅七 承 卅八 佩 卅九 仙 四十 智 四一 宗 四二 业

四三 胜 四四 昌 四五 顺 四六 善 四七 惠 四八 发 四九 恒 五十 浩 五一 云 五二 祥

注释:峃(xue),鸴(xue),漴(zhuang)

山东安丘靳氏字辈:“春风学华……”

山东平阴靳氏字辈:“衍宗在德,绪士维贤,铭新立正,庆寿纯泉……”

山东菏泽靳氏字辈:“德效法起祥”。

山东福山靳氏字辈:“德国保仁卫”。

山东新泰靳氏字辈:“永昌绍祥光兴”。

山东淄博靳氏字辈:“兆基毓圣承化恒昌”。

山东烟台靳氏字辈:“万世永昌仁义礼智”。

山东夏津靳氏字辈:“太自成祖宗立法善”。

山东东营靳氏字辈:“之明永天克云震乐复相”。

山东章丘靳氏字辈:“玖武友端文,邦登元如之,癸士思精懋,云儿化成启……

山东济宁靳氏字辈:

一支:“登风起全连道义庆天古”;

二支:“大德开玉广昭宪庆合祥”;

三支:“高宗兆吉子孙衍余士有大庆家传诗书林震伟图”。

山东东阿靳氏字辈:“廷成全长保守广玉庆荣华”。

山东聊城靳氏字辈:“廷仕云孟太(树)良道春福晓”。

山东枣庄靳氏字辈:“由秉化开连庆西春光兴隆计昌”。

山东宁阳靳氏字辈:

一支:“清以润庄兴德茂恩荣灿明良西福昌”;

二支:“思天从居应文崇清以秉兴德懋恩荣”;

三支:“汉成士法一年廷东大立百兆茂贻荫”;

四支:“汉成魁法一州奉化光克百瑞征贻荫”;

五支:“汉成魁法一洪奉化永(培)庆(有)百世贞贻荫”。

山东嘉祥靳氏字辈:

一支:“世知庭中广传德方兆庆继道宏玉灵”。

二支:傅德方兆庆继道显居隆诏衍怀其大作承于汝宏”。

山东邹城靳氏字辈:“世崇欣兴福明宝廷开克怀尚庆继广泳传现发祥”。

山东曹县靳氏字辈:“焕盛耀钦佩旭茂岢岚岑颜从晋顺章魁盟庆紫春普泮镇江月仁义增宁彤富贵珍珠宝琪诚献芳隆鹅翔翱云飞忠兴傅英豪百繁杰精绪全宗恩爱亲”。

山东靳氏一支字辈:“洪毓奉先得开来常世基”。

河南商丘靳氏字辈:“连启立玉……”河南虞城靳氏字辈:“登永传家久”。

河南开封靳氏字辈:“风景学汉……”

河南夏邑靳氏字辈:“景继孝友传甲久”。

河南邓州靳氏字辈:“文学保玉传甲庆”。

河南项城靳氏字辈:“培书红(庆)玉义仁”。河南淮阳朱集时集村靳氏字辈:“天庭华思文”。

河南方城靳氏字辈:“国庆良发成如长永万福”。

河南焦作靳氏字辈:“法怀思尚古克继祖宗志”。

河南博爱靳氏字辈:“文得□□□发兴生荣学”。

河南封丘靳氏字辈:

一支:“立昌开景运士”;

二支:“宗林世清太展延天文明”。

河南南阳靳氏字辈:“中西电九长青正志永本”。

河南民权靳氏字辈:“克明玉方(广)学成凤华正茂”。

河南沁阳靳氏字辈:“元善孝为本次贤以悦亲显扬表顺德继续作忠臣”。

河南新乡靳氏字辈:“国宗复(观升斗震)文理(财宝柱钥)登(思)五耀金同玉长青天发祥”。

河南原阳靳氏字辈:“万世绍祖德继开振绪丰学修望骏敏儒业庆巍隆席珍广居裕舒锦懿闻洪贞淑金宝韫仑瀛仁礼通同应义汲务师锡孝炳先煌晋怀严训钜献彰安全麟龙腾云显鹏风渐奎联崧泰观景幕元成绵嘉传”。

河南靳氏一支字辈:“元善孝卫本资贤乙月钦”。

河北成安靳氏字辈:“然克增志……”

河北石家庄靳氏字辈:“仕进文明……”

河北临漳靳氏字辈:“学兆保守吉”。

河北邯郸靳氏字辈:

一支:“艾然克增志计”;

二支:“生思希长书光”。

河北河间靳氏字辈:“天文云庆广宝玉万朝恩”。注:该支靳氏字辈循环使用。

河北南宫靳氏字辈:“朕清树祖功宗德世泽勉扬”。

河北霸州靳氏字辈:“果恩家庆汉文崇光元善孝卫本子贤以月亲”。

安徽明光靳氏字辈:“天元克守万国和平”。

安徽龙舒靳氏字辈:“先祖传兆文运洪开世学林立家道永昌厚德广积”。

安徽靳氏一支字辈:“宗保其春灿培”。

安徽靳氏一支字辈:“殊长九家其仁伟道”。

安徽靳氏一支字辈:“明红远长立代加邦”。

安徽靳氏一支字辈:“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

安徽靳氏一支字辈:“大店渐桂灼培”

四川达县靳氏字辈:“高仕朝伦大”。

四川射洪靳氏字辈:“先方辉永焕文化开天”。

四川成都、重庆靳氏字辈:“国召德文良朝玉绍启方仁义礼智信”。

四川靳氏一支字辈:“良宪国穆奉洪廷彰云朝太开中心”。

江苏徐州靳氏字辈:“由秉化开连庆西春光兴隆计昌”。

江苏丰县靳氏字辈:“存如香同道义传永远和平继世长”。

江苏靳氏一支字辈:“大开如昌登帮国家常庆”。

山西太原靳氏字辈:“鸿增传广……”

山西古交靳氏字辈:“鸿增传广习青应祥”。

山西阳泉靳氏字辈:“殿发广云职能达成”。

山西孝义中阳靳氏字辈“德世有明殿发广云职能达成”

湖北襄樊靳氏字辈:“化立志军新”。

湖北随州靳氏字辈:“永从德义云文明”。

辽宁大连靳氏字辈:“声德盛业万”。

辽宁靳氏一支字辈:“焕玉超白美”。

辽宁抚顺靳氏一支字辈:“田山云高峰兴安太平营”。

云南楚雄靳氏字辈:“尊元家国……”

黑龙江佳木斯靳氏字辈:“玉兴继道……”

贵州盘县靳氏字辈:“意龙忠林尤”。

天津北辰靳氏字辈:“怀树(立)广(玉克)春(景占)华”。

重庆靳氏一支字辈:“永昌佰荣丛德帮家志”。

靳氏一支字辈:“宝凤瑞增天”。

靳氏一支字辈:“应立得三才”。

靳氏一支字辈:“嘉帮明良继(纪)美”。

靳氏一支字辈:“松克文贵如百续演”。

靳氏一支字辈:“克草如义红秀子邦”。

靳氏一支字辈:“学正西汝树天才首”。

靳氏一支字辈:“万世邵祖德吉克振绪风”。

靳氏一支字辈:“家宝富利广文武德思尚”。

靳氏一支字辈:“世永昌百云从德光家知邦”。

靳氏一支字辈:“国荀芝儒永世宗开胜文德昭祥学海大启苍客山云首飞善续(绪旭)科举灯(登)明耀春光”。

资料有待补充。

某支靳姓字辈:先祖传兆,文运洪开,世学林立,家道永昌,厚德广积。

山东济宁靳姓字辈:世知庭中广,传德方兆庆,继道弘毓灵。

四川巴州靳姓字辈:宗开文盛德召祥,学海超元大启光,克守云山成太奇,春明科举耀秋芳。

河南南阳靳姓字辈:公正和平立义方,保德固恒启灵长,嘉谟广树开隆运,钟玉书香万世昌。

我们介绍家乡时喜欢袭用“历史悠久”这样的套话,如果再追问一句:苇泊村的历史究竟“悠”得有多久?这当然是一笔任谁也不容易说清楚的糊涂账,因为苇泊先民没有为后人留下任何详细的历史资料。

唯一可靠的证据是苇泊村的天齐庙现存的石碑等器物。天齐庙始建于何时,已经不可考了,但庙内留有一长方形石盆,其铭刻“大元泰定二年(1325)岁次乙丑年巳月戊戌午时祭。”元泰定帝出生于山西晋邸,后继承父亲晋王之位,是元朝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时间是从1323年至1328年。1324年泰定帝改元泰定,他在位4年,活了52岁。从泰定元年即1324年至2016年,有692年。据此,我们至少可以断定元泰定二年苇泊村东就有了天齐庙。古人移民定居一处,总要修个庙,以祭祖宗敬鬼神,估摸苇泊村的历史大致有700余年。距今700余年是什么朝代?即元朝时期。从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元,至1324泰定元年,有50余年。苇泊村大约是从元朝建立后,才逐渐有人定居于此,几十年间,至泰定年间渐成村落,始于村东天仙台修建天齐庙。

除了苇泊天齐庙的石盆为证之外,另一个比较有力的证据就是家谱。家谱或族谱是以血缘亲情为脉络,以姓氏作标记而编就的特殊历史资料,是姓氏的生命史。“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要寻找姓氏的起源、发展和传承的轨迹,从寻找家谱入手;而寻找一个村落的起源、发展、繁衍、变迁,家谱或族谱也是比较客观的依据。苇泊村东头的靳家、韩家、史家等可能是苇泊村较早的原住民。理由有二:一是我曾写了《苇泊村的大街》,说苇泊街“只贯通村子东半边”,且像北斗七星,曲曲弯弯,意即村子整体骨架不太好,显然村西的窑洞是后来迁徙的村民陆续修建的,与村东大街未能融为一体;二是村内几个大姓家族皆有家谱传续。以靳氏家谱为例,据其家谱记载,从迁居苇泊村至今已经25世,古人说的“一世”是30年,那就有700余年历史,正与天齐庙元代石盆记载相吻。

其三是在对父亲的称呼隐藏着历史符号。平定方言称父亲为“大大”(dà da)。称父亲为“大大”是从元代始见于文字,主要是元朝时汉族平民对父亲的称呼。元代张国宝杂剧《罗李郎》:“还不够一两日,他将唾盂儿不见了,必然递盗与他大的拿去。”元朝之前的宋朝,称呼父亲为“父翁”或“爹爹”。陆游有诗句“家祭无忘告乃翁”。不但“大大”,就连“哥哥”这个词也是来自北方游牧民族语言;汉族人称为“家兄”或“兄长”。元代对同辈男子常以“哥哥”相称,中学课本有元杂剧《窦娥冤》,“哥哥”之称随处可见。平定地区同辈男子也习惯于以“哥”相称。元代年长的男性称为“老汉”,也用以自称; 年青的男性则称为“后生”;而“老汉”、“后生”也正是平定一代村民最一般的称呼;已婚女子对丈夫称谓也是“汉”。而宋代,“汉”与“老汉”是对男人与老年男人的蔑称。

其四是从给孩子起名也可看出元朝浓重的痕迹。元代的汉族人起名字比较复杂。首先有小名与大名之分。小名是幼年使用的名字,元朝汉人取小名方法有三:一是取吉利的字样,如福童、安童、喜童等;二是喜欢以动物名为小名,希望孩子容易养活。这样的起名习惯也一直延续下来,我上辈的人中,叫驴小、牛小、狗小、狗孩、牛孩、虎孩、猫妮、狗妮的太多了;三是以数字为小名,经常以父母年齿合计为小名,或以爷爷年齿为小名,如七十、六八、五小、六小等。有专家讲,用数字作人名元代独盛,这应该是元朝老百姓缺乏文化所致。这种取名习惯在苇泊村司空见惯,譬如我父亲弟兄四个,小名依次为福宝、福成、驴小、六七。大名又称官名,是正式的名字,在社会交往中使用。元代人们的大名,有二字,有一字,而以二字居多。元朝起官名中排辈的现象很普遍,即同一辈的人使用同一个字作为标帜。譬如我父亲一辈,“鸿”即兄弟们官名中同用的字。

苇泊村虽然形成于元初,但现在的天齐庙,应当与最初的庙宇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天齐庙存有明正德、崇祯,清顺治等朝的碑记。明正德十一年(1516)重修,清乾隆、嘉庆年间曾修缮,光绪十八年(1892)再次重修并建戏台乐楼。尤其乐楼戏台雕剔精湛,造型优美,没有相应的财力物力,不可能建成;也间接证明此时苇泊村富人渐渐多了。天齐庙在明清两代都进行了“重修”,为何重修呢?是原先的庙宇规模太小,造型不美?还是原先的庙宇毁于战火或自然灾害?我们不得而知。现在的天齐庙是清代光绪十八年的建筑,光绪十八年距今已经120多年了,估摸此时的苇泊村基本形成如今的规模了。因为村西西沟居住的郭氏家族,至今也13世了,也就是将近400年的历史。

为什么我们的先民会举家迁居苇泊村呢?古代百姓的迁徙流动,一是战乱,二是灾害。古代,一有战乱,繁华一点的城镇首当其冲,饱受蹂躏,居民就会离开较为繁华的郡县,向更偏僻的地方移居。唐诗人杜荀鹤所咏“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就是当时的现实。苇泊村古代属于平定州管辖,那时的平定县管辖范围很大,基本囊括如今的昔阳、平定、阳泉、盂县等地。县治所“石艾”在今张庄镇新城村,归属太原郡。后来县治所迁至广阳村(今属昔阳县)。从元至明清,苇泊村距离周边的县府都有百里之遥:距石艾100余里,距昔阳120余里,距寿阳100余里,距井陉150余里。在古代交通十分不便的情况下,苇泊村应当属于比较偏僻荒凉之处。幼时听传说,苇泊村天齐庙正殿有根殿梁是砍伐清漾沟中的荆条做的,这当然是夸张,荆条即使生长千年,也长不成殿梁那么粗大;但这恰恰说明修建天齐庙时,此地荒无人烟,荆条都能长成殿梁那么粗大了。

另外,就是北方的旱灾。山西位于华北东部有太行山阻挡,湿润气候难以到达,降水少。地形位于黄土高原上,谷地地形,河流流经此地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多大风,加速水分蒸发。故而,苇泊这片区域十年九旱。譬如,130多年前的光绪三年(1877年)、光绪四年(1878年),史称“丁戊奇荒”,因为1877年为丁丑年,1878年为戊寅年。连续两年毁灭性的旱灾,让有1600多万人的山西,剩下不到900万,饿死和渴死的有500万人。山西巡抚曾国荃在奏议中说灾区“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旱奇灾,古所未见。”(《曾忠襄公奏议》卷8) 。幼时在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水窖,每逢下雨,天上下来的雨会从窑洞顶流下来,汇聚在院坝里,再汇入水窖,经沉淀,留作不下雨时候用。文革时我在村里劳动了五年,1971年至1975年,没有一年不抗旱。

苇泊村地势较低,苇泊,顾名思义,芦苇丛生,水泊荡漾;古有“小盆地”之称。在十年九旱的北方,苇泊这块地方起码是不缺水,显然比较适合人们生存。所以,迁居至此的人们越来越多,村民依苇泊河谷由东而西修房建窑,聚族而居,休养生息,繁衍传承,一直延续到今天~

入潮鄞氏始祖仁公,字见山,諡号义翁,元代至元年间自(1335年—1340年)自河南汴梁(历史上称汴梁只有79年,1289年—1368年)来潮州府任海防同知,龙溪都置室。祖妈鄞陈氏,娘家蓬州都鸥汀村。

仁公长寿百岁,见证明朝之创建。并可能于明太祖元年12月後(1368至1382年)14年间曾调任明州太守,1382年(即明太祖14年)避讳“明”字改为宁波府,所以印证见山公墓碑上刻“原任官浙江宁波府”。

明朝260年(从1368年至1628年)鄞氏子孙蕃衍,曾是潮汕大族、望族。龙溪都辖下之仙溪、文里、官里、开濠、鄞厝埔都曾有鄞氏产业和宗祠。不幸者,鄞氏一族历史上两次惨遭血洗,几近散乡绝种。

清初顺治七年(1650年),有鄞氏家族个别凶勇,偷窃郑成功部队物资,事败露,祸及一族,郑军围剿庵埠,逢鄞必杀,声称要“斩草除根”。讵料鄞氏生命力真如草芥般强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二百年间又复兴发达。谁料刚盛即衰,又遭厄运。清咸丰年间,1855年闰七月一日潮安发生吴忠恕民变事件,占领龙溪都,鄞氏给予吴军大力支助(这一史实有待考证),惹恼清廷。未几,吴忠恕事败,清廷出兵对鄞氏抄斩灭绝,逃脱者少,遇难者多,死者无数。仙溪王氏族长出於人道,劝苟且偷生且不愿出逃之鄞氏乡亲,门上改挂王氏灯笼,逃过劫数。改姓容易复姓难,如今庵埠王氏淳朴公门下一脉,原为鄞氏子孙。自清初到咸丰200年间,鄞氏两次惨遭灭族之祸,这在潮汕众姓氏中,可能是绝无仅有。

或谋生,或逃祸,鄞氏宗亲数百年间有徙迁到海丰海城、汕头达濠、司马浦、陆丰、揭阳榕城、丰顺留隍、饶平三饶等地自立门户者,已蔚然成族。至於散居新加坡、马来西亚及国内各地者,偶有所见,未加记核。

鄞氏宗亲,自遭惨变之後,慎独处世。虽无显达者,也无狂妄之徒,安份守纪,克勤克俭,低调无闻,一如小草品格,虽无大树显赫华冠,却也常为大地添翠绿,以报日月雨露沐浴滋润之恩。

时移世易,天灾人祸,庵埠各乡鄞氏宗祠俱毁,族谱无修,只遗辈序牌一块,宗亲间只知辈份,不知族源;至於客居外地之宗亲,更不知根系何方。

鄞氏可能与靳氏同宗。依据有三:

一、古人对汉字重音不重义,随意通假,“鄞”与“靳”韵母同,是否同韵通假?《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身边有一参军鄞祥,有的版本作“靳祥”。

二、庵埠、揭阳两地一些50岁以上的宗亲曾听老辈人说过,“我们的祖先原姓靳”,“战国时期楚国的靳尚大夫是我们的祖先”(靳尚,原姓熊,封地靳,其後人以封地为姓,认熊为靳姓始祖)。

三、潮汕地区部分靳姓同胞将“靳”读为“鄞”,主动与鄞姓连宗,据靳姓同胞称,其先辈一直传言“靳鄞一家”。

  靳姓源流

  一、出自芈姓。据《古今姓氏书辩证》云:春秋时楚国有大夫靳尚,食采于靳,以邑名为氏。靳姓起源于楚国上官大夫靳尚,这已为各种姓氏书所确认,系以地为氏。靳尚因功封于靳江,其地在今湖南长沙、宁乡一带,今此地还有靳江河、靳江村、靳家冲、靳家祠等地名,足可见我靳氏确发源于这一地带。

  靳氏的三个来源:

  1、东晋十六国时匈奴族有一部分改靳姓,其代表人物即十六国时前赵国大将军、汉天王靳准。 2、元末有一支朱姓因避兵乱改靳姓(见龙舒《靳氏宗谱》,北图藏)。 3、近代少数民族改靳姓。少数民族改靳姓,系少数民族改从汉俗,采用汉姓而来。据笔者了解,少树民族取靳姓的情况,在北方有满族、蒙古族、回族,在南方有苗族、彝族、仡佬族等

  靳姓发展

  靳姓自得姓后,或许因为宫廷内的斗争,子孙没有在起源地发展起来,而是避难逃往它国寻求生存。这从汉初两位开国功臣靳歙、靳强二人的传记记录可以看出来(见《史记》)靳歙,发迹起于宛朐(今山东菏泽);靳强,曲沃人,其先西河人氏。两地均在中国北方。自汉以后,靳氏世居西河一带,并于此形成了靳氏的西河郡望。 此后的一千年内,靳姓在中国大地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或影响。或许正因为这个原因,东晋汉族大规模南迁时,靳姓基本上没有人跟随,而仍滞留北方地区。这从两晋南北朝以至隋唐有关历史记载无南方靳姓人物可以佐证。 自宋以后,特别是元明清三代,靳姓人物渐多起来。江山代有人才出。此一时期是靳姓发展的重要时期,基本上奠定了今天靳姓发展的基础。如靳德进、靳荣、靳义、靳学彦、靳贵、靳辅等均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考察这一时期靳姓人物的祖籍,南北均有,说明此时靳姓已从北方流至南方,时间估计在宋元时期。

  靳氏家谱分部于三省山东、河南、江苏,十四县六十四个自然村

  具体分部如下:

  1 前项成大队、西李庄、赵庙

  2 安财楼南园曹县东南四十五里

  3 大张庄、前宋楼鄄城西十二里

  4 姚万楼曹县东南二十五里

  5 靳庄鄄城东南二十五里

  6 袁固集定陶东北三十里

  7 南靳庄定陶东六里定陶二街

  8 荷择南华街

  9 仿山刘庄定陶北十二里

  10 大张庄濮阳东六十里户部寨乡

  11 靳庄西辛庄项城西北十五里

  12 孟庄商丘东二十五里张阁乡

  13 北靳寨濮阳东南里四十五里八公桥镇北三里

  14 南靳寨濮阳东南里四十五里八公桥镇南三里黄庄

  15 睢县北六里田楼东明县西北二里柳寨

  16 中辛庄滑县赵营乡西南五里

  17 花园八公桥西北七里 贵州省

  18 民权县花园乡郭窑村许河乡大队

  19 宋集成武县西南二十五里九女婿乡

  20 蒋庄宁陵县西北十里石桥乡西六里

  21 郭庄民权县南五十里王桥乡

  22 沙村侯庄铺大张观城西关王庄集乡

  23 保安寺山东莘县西南九十里大张庄乡

  24 三里庄观城东三里

  25 靳楼山东荷择东北四十五里

  26 靳张庄定陶东北五十里孟垓乡北五里

  27 前李桥鄄南五里

  28 冉固集定陶东南四十五里

  29 靳营商丘市北二十五里

  30 徐楼商丘县西五十里飞机场南三里

  31 靳庄曹县东南三十里大集乡姚万楼

  32 韩庄黄楼曹县东南三十里闫店楼乡

  33 小付庄杨花庙曹县南六十里

  34 刘口商丘市北三十五里

  35 靳刘庄戚庄商丘县南五十里临河店乡

  36 郭村集商丘市西南四十里

  37 沟湘集宁陵县南四十里

  38 小孔集宁陵县北大孔集乡北五里

  39 后蕉固宁陵县北十里石桥乡东南三里

  40 刘川宁陵县东十二里

  41 中庄段庄商丘东二十五里张格乡北二里

  42 江苏丰县东南四十五里大张口小辛庄

  43 包庄丰县东南四十五里

  44 徐镇集濮阳东南六十里

  45 咸成于周屯濮阳东南五十里梁庄乡

靳姓的字辈排行

山西雁门地区靳氏:“宝、存、如、万、永、长、贵”河南新密靳氏字辈:“文道久云曰宗克永六书崇德成咸士光心裕来世怀仁明无典型作本乃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