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姓 顿氏家谱 顿姓起源 顿姓名人 顿姓的来源 顿姓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1收藏

顿姓 顿氏家谱 顿姓起源 顿姓名人 顿姓的来源 顿姓简介,第1张

顿[顿,读音作dùn(ㄉㄨㄣ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族姬弱的封国顿子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周初期,姬姓周族有王裔名弱,受封于顿(今河南商水),建立顿子国,也称弱顿子。到了西周末期,顿国为妫姓的陈国所逼,被迫南迁至今河南项城西南一带,因而又称为南顿国。

南顿国(顿子国)最后的确是被楚国所灭亡的,但时间是在河南省项城市 所说鲁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29年)的一百三十四年后的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顿国从公元前1046年建立,经历了比较稳定的西周时期至春秋早期,自春秋中期开始,在陈、楚、鲁、宋、晋等大国争霸中原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或失或续,到公元前496年终为强楚所灭,总共存在了五百五十来年。顿国的存续,是西周至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幻。

到了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顿国故地设置了南顿郡。到了汉朝时期,汉高祖刘邦将其改置为南顿县。

亡国后的南顿国(顿子国)王室子孙和国民们,以原国名为姓氏,称顿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 。

中国西北地区除了有较多的马氏外,还保留了许多 的传统姓氏和稀僻姓氏,如:拉氏、陕氏、摆氏、靠氏、者氏、喜氏、牙氏、乜氏、糟氏、绽氏、扇氏、底氏、朵氏、敏氏、勉氏、把氏、初氏、满,洒氏、撒氏、尕氏、阿氏、讷氏、塔氏、纳氏、哈氏、虎氏、沙氏、喇氏、宝氏、和氏、贴氏、鲜氏、计氏、水,亢氏、仁氏、且氏、腊氏、百氏、花氏、冶氏、妥氏、黑氏、佑氏、拜氏、咸氏、茹氏、顿氏、芥氏、海氏、消氏、铁氏、笪,轿,密氏、查,朝氏、雒,踏氏、剡氏、销氏、终氏、阐氏、锁氏、母氏、明氏、嗽氏、邺氏、乍氏、佘氏、弥氏、元氏、帖氏、弭氏、来,脱氏、禹氏、关氏等姓氏。其中就有顿氏。

在这些姓氏中,有许多是汉族姓氏中所也没有的,这就大大地丰富了中国姓氏的文化,也为 姓氏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

不过, 顿氏起源于何时、何地,有待进一步考证。

二迁徙分布:

目前,天津,河南博野顿家庄,内蒙古,山东平度,山西太原、大同、阳泉,甘肃酒泉,黑龙江嫩江县,河南卢氏,湖北武昌,湖南芷江等地,均有顿氏族人分布。

三历史名人:

顿 肃:(生卒年待考),魏郡人。为邵阳长。

顿 琦:(生卒年待考),广州人。著名西汉孝子。

据《广州先贤传》记载:顿琦至孝,母丧感慕,哀声不绝,飞凫白鸠庐侧,见人即去,见琦而留。

顿 起:(生卒年待考),蔡州人。宋朝泰州通判。

顿 钦:(生卒年待考),明洪武年间举人

顿 锐:(生卒年待考),字叔养,号鸥汀;涿州人(今河北涿州)。著名明朝学者。

明正德年间进士。著有《鸥汀集》十卷。

顿嵩元:(公元1932~今),河南郾城顿庄人。著名基础教育家。

曾执教小学,并任校长。

1953年考入许昌师范,1956年考入河南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中文系。曾从国学大师黄侃和词学专家吴海的高足高文先生攻《说文》及宋词。毕业后任教于南阳农专。农专停办,调入桐柏高中。三下放时,回郾城完中、二中。后为驻马店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

兼许慎研究会副会长、省社科院郾城许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许学研究集刊》主编、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驻马店地区方志协会理事。并为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终身会员。协助成立许慎研究会、许慎研究所,创办《许学研究集刊》。还协助举办许镇与说文学及中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为许学做出了贡献。

先后参加八次国际学术会,四次在大会宣读论文,七篇论文被选入论文集。出版《许慎与郾城》、《许慎生平事迹考辨》等论著。发表《浅谈训诂学与古籍整理》、《杨雄方言及对说文的影响》、《中原胡姓与北方胡人考》等论文四十余篇,其中《范缜生平事迹考》等四篇论文转载于台湾《中原文献》。

《许慎故里考辨》获1990年省语言学会论文二等奖,《浅谈训诂学与古籍整理》获1991年省社科院优秀成果奖,《许慎年谱》获1991年河南驻马店地区地方志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许慎生平事迹考辨》获1992年省语言学会优秀论著一等奖。撰有十余万字的《许慎年表》待出版。还协助写出十集《字圣许慎》电视剧。其事迹被收入美国ABI《世界名人录》。

顿铁军:(公元1938~今),河南漯河人。著名石油地质专家。

任西安工程学院教授兼工程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稠油研究所所长,系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学会、地球物理学会、陕西科技学会会员。

兼任西北地质出版社特邀编委、中国波浪镶嵌构造委员会终身理事、中国地学哲学委员会陕西分会副理事长等职务。被誉为中国当代地球科学家。

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及中国稠油研究,先后在辽河、玉门、新疆、长庆、鄂尔多斯、河南、苏北等油田进行过科学研究,承担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其成果多次获得省、部、局级奖励。

发表论文八十余篇,出版有《中国稠油油藏》、《地学的哲理》等专著,开创了中国稠油研究之先河。召开了两次全国石油地质新进展学术会,1995年赴加拿大参加国际重油会议,被中外石油界称为石油地质专家。

顿长庚:(公元1955~今),天津人。著名铁路集通正镇白旗工务段职工。

毕业于内蒙古包头铁工校。现任内蒙古集通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正镇白旗工务段段长。

主要业绩:白旗工务段成立于1994年,现有正式员一千五百七十人,临聘员工三百十五人,担负着集通线西部三百九十五公里正、站线,四百三十八座桥涵及附属房建的养护维修任务。

集通铁路是全国最长的一条合资铁路。地处内蒙古大漠腹地,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设备质量差,人员素质低,开通运营时,任务最为艰巨的首届工务系统。为提高设备质量,1995~1997年带上检查锤徒步行走一千四百多公里,先后多次检查了管内线桥设备,发现问题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并组织工区及时进行解决,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全段线路优良率大幅度上升,设备质量显著提高,轨检车动态检查时全部达到优良。

他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起草并制定了白旗工务段的“奖惩制度”及各项“管理办法”共计九个重头文件。严格经济责任制,实行科学的侧重于“险、苦、累”的按劳分配制度,为企业适应改革开放,进入市场,走向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顿耀武:(公元1946~今),湖北江陵人。国家首批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荆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总农艺师。

1963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农学系,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先后成功地推广了“敌稗”、磷肥、红兰花草子、水稻高杆改矮杆、“IR”、杂交稻、优质稻、两膜秧、趸秧下水田、温室有土秧、无土秧、两段秧、多效咄育秧、百万亩碳按全层深施、水稻白叶枯病栽培防治、双季稻、麦(油)稻两熟制、麦田盖草、大秧无土地植等新技术。

1989年参加“全省百万亩杂交稻丰收计划”,获农业部一等奖。先后发表论著24篇(本),其中,几种不同育秧方式的比较效应研究被《中国农业文摘》摘用。《荆门县农业区划报告(农作物)》获1983年省一等奖。1993年获国务院 特殊津贴。

1、广东潮州字辈:

惠泽益千万,尚学士应光。淑德在儒修,诗书敏以求,邦家瞻硕范,平治裕鸿猷。

2、福建福州市郊卢滨洲村字辈:

天蔚日宏,世代兴隆,诗书济美,忠孝连芳,

文章启运,礼乐传家,积德为宝,作述辉明,生财有道,卿相贤良,才能俊秀。

成功可永,修善克昌。学宗孔孟,邦国时光。

3、福建顺昌榜山卢氏字辈:

甲辛生金,玉贤成德。均齐方正,安富尊荣,

文章礼乐,爵鼎冠裳,功丰绩伟,祚永泽长。

4、江西修水卢氏字辈:

崇儒重道从先进,盛德鸿才作大方,忠厚传家昌世绪,文章华国启贤良,二协懿亲为令嗣,恩培吉士佐中邦,谷贻早幸前谟永,祥发同瞻福祚长。

5、江西铜鼓县卢氏字辈:

日新全美德,礼义振人纲。道通和顺性,雍睦裕嘉祥,忠贤方晋拔,泽远庆源长。

6、浙江灵山卢氏字辈:

礼义廉能,惠爱慈谨,雅淑淳清,尊荣显耀,

谟烈鼎新,肃雍敦睦,伦叙修明,渊源昭穆。

7、河南商丘卢氏字辈:

文友新田,齐圣广渊,明允笃诚,仲肃恭懿,宣慈惠和,民庆贞祥,久卫太平。

8、江苏南京卢氏字辈:乾正仕有益,春后发大枝。

扩展资料:

据卢氏家谱记载,卢姓是我国的百家姓氏之一,排名第42名,约占中国汉族人口的047%,卢姓的起源有六:

1、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裔,齐太公后裔孙高傒而来,以邑为姓,据《元和姓纂》所载:“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之孙高傒(人称傒公),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西周时炎帝后裔姜尚,字子牙,因辅佐周武王兴周灭商有功,被周公(周武王之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春秋时代,齐太公的后裔高傒食采于卢,“因邑为姓”,故其后裔姓卢也,此居卢姓主要来源之首位。

2、出自复姓改单姓为卢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代,齐桓公之后,有一支取卢蒲氏,后来改成姓卢;又据《魏书·氏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卢氏为卢姓,是为河南洛阳卢姓,还有一支取“葛卢”为姓的,后来也改姓为卢。

3、古代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部有姓“莫芦”的,后来改为姓“芦”,再后来则去掉草字头,归于卢姓,又有少数民族姓“吐伏卢”、“豆卢”或“奚什卢”的,也改为姓卢。

4、出自他姓赐卢氏,据《隋书·卢太翼传》所载,隋炀帝赐河间人章仇(复姓)太翼姓卢,很有才华,备受隋炀帝看重,受赐姓“卢”,子孙也就随之归于卢姓,此支是为河间郡(治今河北献县东南)卢姓。

5、出自他姓改卢姓,如祖籍河北省范阳(后望于河南省光山)的雷姓人氏在北周之初改为卢姓;唐代有三原(后望于陕西省三原)的闾姓,经当朝皇帝特批,改姓为卢。

6、春秋时代的庐子国,有人以“庐”为姓,后则改为卢。

参考资料来源-卢氏家谱

制作家谱用什么软件好,修谱王是专业修谱软件,为各姓氏提供更快捷、更方便、更简单服务。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

1百度搜索“修谱王”点击下载,下载完。

2世系关系录入:省去手绘世系图、手动排版的现状,将修谱方式变成信息录入方式,版式自动生成。

3谱头信息上传:通过一键上传的方式,将整理好的谱头信息上传到修谱王中,所有数据云存储;

4世系关系查询:只要录入了人员信息,就可以查询世系关系;

5家谱预览和导出:可以选择多种版式,如:五世清、一世清、一支清;可以设置各种导出要求,如:是否显示女儿、是否显示配偶、是否显示页码、设置导出起始页码、纸张设置,等等。

一、姓氏源流

游(Yóu 游)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以祖上之字命姓。春秋时期,周历王姬胡的儿子姬友,被其兄周宣王姬静封于郑,建立郑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叫偃,字子游,他的孙子游皈以祖父之字命姓,其后皆以“游”命姓,称游姓。

得姓始祖:从《元和姓纂》一书考证,游氏起源于春秋时代的郑国,是郑穆公之子公子偃的后裔。由于公子偃字子游,所以他的子孙才有“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游。春秋时代的郑国,是周宣王的弟弟姬友所传,后世的游氏家族,既然是传自郑国的公族,则诚然是圣君周文王姬姓的后裔。古代的郑国在今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的地带,国都设于新郑。故子游就是游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游姓在大陆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排名三十六位。源出于姬姓。春秋时期,郑穆公有个儿子名为公子偃,字子游。子游的孙子皈为纪念他的祖父,就取祖父的字中一字“游”为姓氏,称为游氏。游皈的二子游吉号子大叔,继著名宰相子产后执掌郑国国政,游氏的声名也随之大张,传播更为广泛了。春秋时候,晋桓庄之族中也有游氏。另据部份族谱记载:由王氏改姓游,明朝永乐年间王先益为游家养子,其后以游为姓。游氏堂号有:冯翊、广平、立雪、东兴。自子游传至游道保,讳匹,号五丈,当李唐世乱之时,道保南迁南闽剑州建阳禾坪村(今长坪村),建家立业,子孙蕃衍,分布江西之赣州、于都、会昌、瑞金、兴国、庐陵等地。到南宋时,因兵荒马乱,游氏68世祖,字文珀,号二三郎(约生于1131年)于1175年从江西庐陵林息坑迁来汀州上杭县胜运里阔滩坝头(今稔田镇化厚村上游屋老屋子里)开基立业。游氏从唐末五代开始,游姓在今我国南方的福建地区,就已兴盛起来。由此可见,福建的游姓,是由河南而江西、再浙江、然后逐步播迁到南方的。游氏族人迁徙外地甚多,海外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大陆有重庆市,江西的赣州、遂川、黎川、龙南、定南、崇义,广东的河源,浙江的遂昌,福建的永定、三明、龙岩、武平、漳埔、宁化、明溪等县市。本县的歧坑、宫子前、灌子坑、沙子凹、石牌岗等乡村。台湾游姓以福建诏安移居者为多,现在分布较多的县市,有台北县、市,宜兰县,桃园县,彰化县等(余略)。

三、历史名人

游 吉:春秋时郑国正卿。据《左传》说,游吉即太叔,美秀而文,熟于典故,继子产为政,“不妨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按,指子产),不及此。’与徙兵以攻萑茌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游 恭:五代时期的吴国人,学问广博,文章很好。游恭的儿子叫游简言,后来在南唐朝中当丞相。

游 复:宋朝学者,他学识极富,言行儒雅,附近人都将青年送到他门下学习。

游 酢:北宋学者、哲学家,建州(福建省)建阳人。他拜理学家程颐为师,刻苦读书,学问渊博,是“程门四大弟子”之一。元封年间中进士,再为太学博士。他与杨时初次拜见程姬姓时,程姬闭目而坐,二人站在门外而不离去。等发觉时,门外已雪深三尺。,此即“立雪程门”成语典故的由来。游酢的主要成就,还在学术方面,被后世学者尊称为“若山先生”。他所著的《易说》、《中庸义》、《论语孟子杂解》等书,尤受学者的推崇。

游 芳:明代学者。通五经,精博物理,隐居授徒。著有《皇明正音》。

东晋十六国时赵有车骑大将军游子远,北魏有雍州刺史游雅,隋代有治书侍御史游元,宋代有丞相游似,明代有按察佥事游明。

游 寿:他愤恨清廷腐败,立志革命,素为孙中山所赏识。宣统三年(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时,随黄兴攻两广督署牺牲,年仅17岁,葬于广州黄花岗,为72烈士之一。

游明根:字志远,南北朝时北魏广平任人。博学经史,孝文帝时官仪部尚书、大鸿胪卿,封新泰侯。做官五十余年,以仁和处世,以礼让接物。

游日章:明代廉州知府。嘉靖进士,在临川任了五年知县,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后任廉州知府。著有《骈语雕龙》。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广平郡:汉景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南部永年县一带。

冯翊郡:汉武帝时置左冯翊,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冯翊郡。相当于现在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2、堂号

广平堂:游氏春秋时期发祥地在原河南广平郡(今河北省鸡泽县东二十里)故堂号曰“广平堂”。古书《交际大全》载有广平郡望,其中有“声实俱茂(雅),秀美而文(吉),清德重名(酢),善诗卓识(诚之),独步六朝之伯始(肇),并膺三辟于高闾(明根)”的佳句。括号内是历代游氏先贤名,内涵深刻。

美秀堂:春秋时,有游吉(游皈的二儿子)貌美才秀,举止文雅,熟于典故。他继名相子产之后任郑国宰相,为政宽和。

仁和堂:北魏游明根任大鸿胪,处身仁和,接物礼让。故游氏又称“仁和堂”。

立雪堂:原于“程门立雪”,典出宋代学者游酢、杨时向儒学家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游酢(游氏66世祖),字定夫,号豸山,与学友杨时都已是40来岁的进士了,还要继续求学,从福建到河南洛阳拜著名儒学家程颐为师。游、杨来到程家,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蒙眬中知有二人来却不动声色,二人恭恭敬敬肃然侍立,一声不吭,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梦初醒,见是游、杨二人,装作一惊道:“啊!贤辈犹在此呼”那天正是严冬最冷的一天,门外已积雪三尺。“程门立雪”传为佳话,流传千古。

此外,游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冯翊堂”、“广平堂”、“追思堂”、“东兴堂”、“聚辉堂”、“聚顺堂”等。

============================================================

游姓宗祠通用对联

〖游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声实俱茂;

秀美而文。

——佚名撰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魏·游雅,累官雍州刺史,甚有惠政。下联典指春秋郑国大夫游吉,美秀而文,熟于典故。

尚书世第;

鸿胪名高。

——佚名撰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广平任人游明根,字志远,博学经史,孝文帝时官仪部尚书、大鸿胪卿,封新泰侯。做官五十余年,以仁和处世,以礼让接物。

-----------------------------------------------------------------

〖游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郑国家声远;

建阳世泽长。

——佚名撰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游姓的起源于春秋时郑国。下联典指北宋游氏名人、哲学家游酢,建州建阳人。

程门新世第;

立雪旧家风。

——佚名撰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游氏宗祠“立雪堂”通用堂联。

-----------------------------------------------------------------

〖游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大鸿胪仁和有礼;

贤卿士美秀而文。

——佚名撰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广平任人游明根,字志远,博学经史,孝文帝时官仪部尚书、大鸿胪卿,封新泰侯。做官五十余年,以仁和处世,以礼让接物。下联典指春秋时郑国正卿游吉,即子太叔,美秀而文雅,熟悉典故,继子产执政。

独步六朝之伯始;

并膺三辟于高闾。

上联典指后魏·游肇,字伯始,孝文初为内秘书侍御中散,外宽内刚,耽好经传。下联典指北魏·游明根。

-----------------------------------------------------------------

〖游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九言教晋卿,郑相声名周代震;

三尺尊程子,豸山著作宋朝芳。

——佚名撰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郑国正卿游吉。下联典指北宋哲学家游酢。

基开阔滩,分坝头九大房,星罗棋布;

派衍椷林,自建阳而庐陵,椒盛瓜绵。

——佚名撰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游氏宗祠“立雪堂”通用堂联。

绍定夫之徵,读圣贤书,方不愧建阳门第;

继太叔之美,行忠孝事,乃克振郑国家声。

——佚名撰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哲学家游酢。下联典指春秋时郑国正卿游吉。

============================================================

附录:游姓典故、趣事

〖求字〗

游宗谦去探望书法家王百谷,王百谷当时正在写字,没来得及与游宗谦寒暄。游宗谦不由大怒,便指着王百谷的字大骂道:“你以为你写的字很好吗?哼!在我们莆中一带都把它看得如粪便一般。”

后来游宗谦将离开王家,想求王百谷一幅字,碍于面子,不便索取,便令侍儿范鹿去求。王百谷也不答话,提笔便写。写完,对范鹿说:“把字拿好了。见了你家相公,对他说:又担了几石粪便来家了。”

——明·姚旅《露书》

--------------------------------------------------------------------------------

中国人民 游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游好扬少将

游好扬(1916-1991),江西省赣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军部警卫排副排长,红1军团保卫局警卫排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特务团副连长,120师358旅716团连长、营长、副团长。参加了五台、张家庄、陈庄、宝鸡等战斗,为巩固和发展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第358旅716团团长,第一野战军第1军师长。率部参加了包头、沙家店、黄龙山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兵团某师师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任某军副军长、军长, 副司令员、顾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 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7月30日因病在沈阳逝世,终年75岁。

游胜华少将

游胜华(1912-1996),原名游辉贵,江西省赣县人。1927年参加农民运动,任乡农协书记长。1930年参加红军,任红4军11师军医处医兵。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卫生部医生,军团司令部卫生所医生,军团医院医务科科长,后方医院第二所所长,第1师3团卫生所所长,红1军团卫生部医务科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卫生部部长,第19兵团后勤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处长,防疫局局长,负责志愿军反细菌战、云南防疟、舟山防丝虫病工作。在朝鲜因车祸受重伤。一度转业任湖南医学院院长,河北省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后回到军界,任 后勤部副部长。1964年因病离职休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7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还有学者认为“活字本难以流传,是由活字印刷在传统印刷体系中长期担任的便捷印刷角色决定的”,倒是提供了看待活字印刷的另一种思路。

清代活字除印大部头书、部分新书外,适用于在小范围、短时间内流通的作品,比如公文、档案、“通书”(年历)等,具有“邸报”性质的《京报》(由官方特许的报房印行)基本上用活字排印,“以便屡印屡换”。

“邸报”相当于官办报纸,定期出版,内容与政务、人事安排有关,无非上谕、奏折、官吏升迁、某官谢恩、某官请假等,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士大夫,印数确定,形式是书本式小册子,薄薄一本,有时二三页,有时六七页,因为采用活字排印,内容出现讹谬也是情有可原的事。

据顾炎武回忆,“邸报”至崇祯十一年(1638)方有活板,而现在所能见到较早的则是同治四年(1865)的京报,对于这类缺乏长久保存价值的印刷品,时人往往阅后即扔,难以流传。

活字印刷还有一类应用情景是排印家谱,家谱被视为传家之宝,不许外传,印数不多,几十部即已足够。《中国古籍总目》史部谱牒类著录的16893部古代家谱中,活字印本达10902部(几乎占2/3),木活字技术尚存于浙江瑞安东源不是没有原因的,现存活字家谱中,绝大部分为南方印本,以江浙两省占压倒多数。

清代中后期,江浙各地都有专门的印谱作坊和流动的谱匠,他们忙时务农,秋收后便由包头(经理)临时组成5—10人的排印组织,挑着字担到各地接活印谱,字担里的木活字约2万多个,分大小两号,用梨木刻成,字体为宋体,每个人分工明确,负责临时刻字、排版、印刷等,工期依内容而定,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半年。期间谱匠们的食宿由客户提供,并供应茶水、烟等生活资料,印刷所需的纸、墨、装订用的面料、丝线、封套等物料也由他们负责。

顿姓 顿氏家谱 顿姓起源 顿姓名人 顿姓的来源 顿姓简介

顿[顿,读音作dùn(ㄉㄨㄣ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族姬弱的封国顿子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