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家谱,如兴长在世,大道明本元是徐州哪个地方的家族
徐州市贾汪区大吴镇湖里村的。从丰县梁寨镇李新集迁来湖里。徐州李:李正居1世(总84世)--湖里村 李德(李正居10世孙)(总93世)--湖里道字辈(李正居21世孙)(总104世)我们是正宗的皇室血统,世界李氏。
起源世系
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昌意(黄帝次子)—颛顼—皋陶(李唐皇帝的始祖,也是天下李氏家族的得姓始祖,其子孙被封于英、六,)
起源世系(此排列为歆博查阅资料得出)
(本人世李--唐皇血统-徐州李--丰县李新集--开基祖:七公正居)
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昌意(黄帝次子)—颛顼—皋陶(李唐皇帝的始祖,也是天下李氏家族的得姓始祖,其子孙被封于英、六,)
皋陶→ 伯益(次子) → 恩成(三子) → 仁道 → 知周 → 义集 → 忠卿 → 勇元 → 孝生 → 友儒 → 睦顺 → 任长 → 谦吉 → 让泉 → 中正 → 和丰 → 纯粹 → 懿宗 → 恭怀 → 俭实 → 庄严 → 敬修 → 齐心 → 肃炳 → 平明 → 康强→理徵(皋陶的26世孙)→李利贞(皋陶的27世孙)(李姓1世)→李昌祖(2)→李彤德(3)→李庆(李彤德次子)(4)→李承(5)→李硕宗(彤德的曾孙)(6)→李显(7)→李奭(8)→李环鼎(9)→李爵(10)→李寅龙(11)→李熙宏(宠)(12)→李尧性(13)→李辉(李尧性长子)(14)→李连顺(李辉长子)(15)→李乾(16)→李耳(老子)(皋陶的43世孙17世)(一说皋陶的37世孙11世)→李宗(李耳之子,字尊祖)魏干木大夫 封于假(18)→李同(李耳之孙、李宗之子)赵将军(19)→李兑 赵相(20)→李跻(李耳的曾孙)赵安阳君(21)→李恪(李跻次子)(22)→李洪(李恪之子)秦太子太傅 (23)→李兴族(李恪之孙)秦将军(24)→李昙(李兴族之子)秦御史大夫(25) →李崇陇西李氏始祖 陇西守 封南郑公(26)→李瑶(李崇之次子)秦南郡守 封狄道侯(27)→ 李信秦国大将军 封陇西侯,助秦王政消灭六国。为汉飞将军李广的五世始祖(29)→李超 (29) → 李仲翔(李超次子)(30)→ 伯考(31) → 尚(伯考长子)(32) →李广(33) →李敢(34)→李禹(36)→李丞(36)→李先(37)→ 李长宗(38) →李君况(广)(39)→李本(李君况长子)(40)→ 李次公(李本长子)(41) →李轨(李次公长子)(42) →李隆(43)→李艾(44)→李雍(45)→李柔(46)→李弇(47)→李昶(48)→西凉武昭王李暠(也作李皓)(49)→西凉后主李歆(50)→李重耳(51)→李熙(52)→李天锡(也作李天赐)(53)→李虎(54)→李昞(55)→唐高祖李渊(56)→唐太宗李世民(57)→唐高宗李治( 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58)→唐睿宗李旦(高宗第九子母为武则天)(59)→唐玄宗李隆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60)→唐肃宗李亨(唐玄宗第三子)(61)→唐代宗李豫(唐肃宗长子)(62)→德宗李适(唐代宗长子)(63)→顺宗李诵(唐德宗长子)(64)→唐宪宗李纯(唐顺宗长子)(65)→唐宣宗李忱(唐宪宗李纯十三子)(66)→唐懿宗李漼(唐宣宗的长子)(67)→唐昭宗李晔(李漼的第7子)(68)→李仲(69)→李瑞(70)→李文(71)→李思源(72)→李明(73)→李相(74)→李兆(75)→李兴(76)→李乔(77)→李邴(78)→李训(洲)(79)→李朝(80)→李楷(81)→李旭(82)→83世为大元公→李正居(唐昭宗李晔的17世孙 83世为大元公的第7子)(84)→恭、宾、谨、让、武(85)→(86)→(87)→(88)→(89)→(90)→(91)→(92)→李德(李正居的10世孙 长子)(93)→(94)→(95)→(96)→(97)→李如x(98)→李星x(四子)(99)→李长x(100)→李在田(101)→李世刚(102世)→李大慈(103)→李道强(伏羲的136世孙)(皋陶的131世孙)(李利贞的104世孙)(李正居的21世孙)(李德12世孙)→(105)
李德(李正居的10世孙)随母在1670年左右迁居东郊大吴湖里村。李蟠续的20字辈:如星长在世,大道明本元,广盛继先志,立发可佑传。
李虎早年是太保贺拔岳的旧部。李虎少时倜傥,有大志,喜好读书而不存章句,特别善于射箭,轻财重义,雅尚名节,因此深得贺拔岳的器重。元颢进入洛阳,李虎跟随贺拔岳将其平定。李虎因功受封晋寿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官拜宁朔将军、屯骑校尉。后随贺拔岳击败万俟鬼奴,留镇陇西,累次升迁至东雍州刺史,不久改任卫将军。贺拔岳镇守陇右,任命李虎为左厢大都督 (一作左军大都督),并将内外军事委托给他。
永熙三年(534年),贺拔岳遭侯莫陈悦杀害,李虎哭的很悲痛,诸将谋议拥戴宇文泰,李虎不同意而星夜直奔荆州,劝说贺拔岳之兄贺拔胜来接收贺拔岳手下的人马,贺拔胜没有接受他的意见。此时李虎听说宇文泰已经代替贺拔岳统率全体将士,便从荆州往回赶,路过阌乡的时候,被高欢手下的将领俘虏,然后给送到洛阳。北魏孝武帝元修正准备谋取关中地区,得到李虎欣喜万分,当即任命他为卫将军,并赐给他一大笔财物,派他到宇文泰那里辅佐镇守关中。 后与宇文泰平定侯莫陈悦,恰逢高欢进入洛阳,李虎率军迎接北魏孝武帝到潼关,因功授任骁骑将军,加任仪同三司。同年十二月,灵州(今宁夏灵武县北)刺史曹泥谋反作乱,宇文泰派遣李虎与李弼、赵贵前往灵州攻打曹泥。
大统元年(535年)正月,宇文泰拥立元宝炬登基称帝,建立西魏政权,是为西魏文帝。同月,李虎等人招抚费也头(一作破野头)的兵马,与他们一道攻打灵州,共持续四十天,曹泥坚守不住,于是请求投降。 大统四年(538年),当时西魏与东魏交战,两国布置的军阵非常庞大,头尾相距很远,从早晨到晚上,双方一共交战几十次,直打得烟雾尘土四处弥漫,相互都看不清楚。独孤信与李远处在右面,赵贵与怡峰处在左面,交战过程中都失利,而且他们还不知道西魏文帝与丞相宇文泰身在何处,于是都扔下自己率领的士兵先跑回来。李虎与念贤等人属于后续部队,看到独孤信等人退却,就和他们一道离开战场。宇文泰因此只好烧掉营帐返回,留下仪同三司长孙子彦镇守金墉。
西魏此次攻打东魏,在关中地区留守的兵员很少,前前后后俘虏的东魏士兵都被分散在民间,他们一听说西魏的部队遭到失败,纷纷图谋作乱。李虎等人来到长安,想不出好的对策,便和太尉王盟、仆射周惠达等人侍奉太子元钦出城,到渭北地区驻防。百姓们相互掠夺,关中地区惊扰得非常厉害。在沙苑之战中被俘虏的东魏都督赵青雀,雍州的百姓于伏德等人趁机造反,占据长安所属的小城,接着于伏德占有咸阳,与咸阳太守慕容思庆各自召集东魏的降兵,以便抵抗从战场上返回的西魏将士。长安主城中的百姓互相组织起来,共同抵抗赵青雀,每天同他交战。大都督侯莫陈顺袭击东魏的那些降兵,多次打败他们,吓得降兵们不敢出城。 大统十七年(551年)五月,李虎去世。 北周建立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谥号襄。
隋文帝杨坚担任北周相国时,还复李虎本姓李氏。武德元年(618年),李虎的孙子李渊受禅登基,建立唐朝,追谥李虎为景皇帝,庙号太祖,陵墓称作永康。
一、当然,李唐的家族有可能就是这么传承下来的,也可能不是
李唐对其家族的起源记载得还是很清楚的,远到上古时期的圣王,乃至于神话传说人物,李唐都找到了他明确的祖先。和上古大禹同时代的刑法官皋陶,因为身为理官,与李同音,被认为是李姓的始祖。同时,唐朝认老子李耳(老君)为玄祖,也认为是他们的祖先。认西凉王李暠为先祖,基本定性了李唐皇家陇西李氏的身份。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李唐实际是赵郡李氏。不管陇西、还是赵郡,都是望族,原本也没太大区别,而且陇西李和赵郡李其实在秦朝的时候是兄弟俩人。
二、说一说李渊认可的比较近的先祖和世系
西凉开国王李暠——西凉后主李歆——北魏弘农太守李重耳——北魏金门镇将李熙——北魏幢主李天锡——西魏八柱国之一、追封唐国公李虎——北周唐国公李昺——李渊。
这就是从李暠到李渊的世系传承了。从李重耳之后的世系应该都是真实的,但其官职可能有问题。而李重耳到底是不是西凉国主之后,这点有疑问。
根据陈寅恪先生的考证,李重耳应该是如今河北邢台市隆尧县的汉人,但因为在北魏当官,被北魏赐予了鲜卑名字,他的儿子李熙也是如此。这两个人的官职、以及唐朝自己所说的他们的履历,其实大有问题。李熙应该死于南北朝之间的交战。
到李天锡时,李家仍然生活在赵郡李氏聚居地河北隆尧附近,看他的官职,已经不太高,李家似乎衰落了不少。但到李渊祖父李虎时,因为北魏末年的风云变化,一批中下级军人阶层崛起,李家在李虎时期再次腾飞。
三、李唐家族重要的奠基人——李虎
李渊祖父李虎对李家的重要性在于,他让一个生活在河北的中等军人家庭,一跃而成为天下数一数二的贵族。这得感谢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北魏末年,六镇军人造反,天下大乱。北齐的奠基人高欢、北周的奠基人宇文泰都崛起于这个时代,开始的身份都很低。李虎和宇文泰的活动交集在一起,又和宇文泰的好朋友独孤信交集在一起,在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李虎在西魏成为了最上层。这其中的机缘,也不是一句话可以说清。反正他和宇文泰的关系很微妙,但是和独孤信成了儿女亲家。西魏的八柱国,他们后代几乎荣耀了北周、隋、唐三朝,李虎有幸成为八柱国之一。
李虎的儿子李昺和独孤信的四女儿成婚,从而让他们的儿子李渊,成为了隋文帝和隋朝独孤皇后的外甥。
四、李渊的一生,在玄武门之变爆发前,其实很有福气
李渊很小就继承了其父唐国公的爵位,这个爵位是从他祖父李虎那儿传下来的。再加上他是北周帝国和隋帝国的双料外甥,因此五十多岁前都是公子哥儿的命,金钱、高官都不用他去发愁,自然而来的。李渊在这些贵族子弟里人缘很高,关键这人看似不咋的,其实很有能力,他亲自教养的几个儿子都很厉害。
马桶是现而今的人们一日都离不开的东西,尤其是在卫浴入户之后,卫生间里的抽水马桶几乎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早在一千多年之前,马桶并不“姓”马。因为一个人的出现,马桶才被迫“改姓”了马,这个人就是唐太祖李虎!
众所周知,唐王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庙号是高祖、不是太祖,那么唐太祖又是个什么玩意儿呢?唐太祖李虎——唐高祖李渊的亲祖父,早在唐王朝、甚至北周政权还没有开元建国之前,李虎便去世了。原本李虎和皇帝八竿子也打不着,他生前连国公都不是,只是西魏政权的陇西郡公!直到去世多年之后,才被北周政权追封为了唐国公。可怎么着也架不住人家生了一个好孙子呀!在隋末的乱世之中,李虎的孙子李渊脱颖而出,最终建立了唐王朝、成为了唐王朝的开国皇帝。
在唐王朝开元建国之后,唐高祖李渊按照惯例追尊自己的多位先祖为皇帝,这其中就包括已故的李虎。李渊给自己这位已故祖父上了一个通常只有开国皇帝才配享受的庙号——太祖!谥景皇帝。就这样,已经成了一具冢中枯骨的李虎摇身一变成了唐王朝的太祖景皇帝。
前面说了那么多关于唐太祖李虎的事情,可李虎和马桶又有什么关系呢?一千多年前的马桶根本不“姓“马,它叫虎子!说马桶是虎子其实也并不完全准确,最初的虎子实际上是类似于后世夜壶的一种东西,并不是后来的那种马桶。虎子最早出现于何时已经无考,它为何要虎子也是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在唐王朝开元建国之前很多很多年,虎子就已经叫虎子了,而且一直都叫虎子!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王朝之后,心里不乐意了:“虎子、虎子,那我爹李昺(李虎之子)不成夜壶了?改名,虎子必须改名!”当然,这是本人编出来的,李渊肯定没有这么说过,至少史籍之中没有这样的记载。那么,虎子改名究竟为了哪般呢?简单说其实就三个字——避帝讳。所谓避帝讳,古已有之。为了避秦始皇的帝讳,政月被改成了正月;为了避汉高祖刘邦的帝讳,相邦被改成了相国;为了避汉武帝刘彻的帝讳,彻侯被改成了通侯……总而言之,皇帝名字里出现的字,除了姓之外,一般人是不能随便使用的!即便因不得已或因其他原因需要使用,也必须要缺笔以示避讳,直至清末依然如此。清宣统元年,为了避宣统帝溥仪的帝讳,江苏省的仪征县被改为了扬子县,直到民国初年才重新改回了仪征县。
唐王朝开元建国之后,李虎成了太祖景皇帝,其名讳中的虎字,其他人自然是不能再随便使用了。连正常使用都不行,就更别说是虎子这个名称了!于是,虎子就这样被迫“改姓”了马,成了后世所熟悉的马子。时至今日,本人老家的方言中也依然称呼结婚时陪嫁用的马桶——“子孙桶”为大马子。
虽然因为唐太祖李虎的原因,虎子被改称为马子,但这不仅仅是一个虎子的问题,但凡涉及到虎字,在唐王朝都要避讳。因此,古代用于男性大便和女性大小便的桶状器具也被称为了马子或马桶并沿用至今。后来,虽然唐王朝灭亡了,但马子和马桶这两个词一直流传了下来,反倒是它们原先的名称——虎子却消失在了 历史 长河之中。试想,如果没有唐太祖李虎,恐怕刘德华先生的那首歌曲就得唱作“亲爱的虎桶”了……
李世民的爷爷叫李虎,按照唐代的习俗,对帝王及其尊长的名字不能直言,因此也就没人敢提起这个“虎”字。
李世民的父亲是唐高祖李渊,而李渊的父亲便是李虎了。说起李虎他的故事其实一点都不比他儿子和他孙子差。李虎是北魏的武川镇人,也在一定程度上称得上是文武双全的才子,后来成为西魏八柱国之一,地位实在是尊贵无比。
李虎这个人虽然死的比较早,但他后来也还被追封成为唐国公。等到李渊当了皇帝后,便开始根据这个,让所有人不得称呼“虎”字,以免冲了晦气,让人不开心,但李渊那会确实重心还是放在人民上面,因此这样的事情也就关心的比较小,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到了李世民的时候,大唐盛世要开始了,因此这个习俗也就广为人知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唐代的时候,没有人敢说“虎”这个字。
可是不能说虎的话,那么有些地方怎么办呢。没办法,于是在唐代用了武字换了虎字,把所有需要用到虎的地方都换成武,有的词语也基本都用了另一个词语进行代替。这里就不得不说武松打虎的一个梗了,在当时人们把老虎也称作大虫,其实也是出自于此。此外上著名的虎牢关也在当时被改成了武牢关。既然地名改了,自然也会改官名,当时的虎牙将军也被改为武牙将军。其实类似被修改的还有很多。
《周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九》
《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
《北史·卷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三》
《北史·卷九·周本纪上第九》
《旧唐书·卷一·本纪第一》
《新唐书·卷一·本纪第一》
《册府元龟·卷一·帝王部》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十六至一百六十四
李世民后代:
1、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贞观十七年谋反按律应赐死,因太宗不舍,最后只废为了庶人,后卒于黔州。
2、楚王李宽:母不详,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
3、吴王李恪:母隋炀帝女杨妃。
4、魏王李泰:母长孙皇后,争夺皇位被贬后,又重新进封为濮王。永徽三年,逝于郧乡县。
5、王李佑:母阴妃,贞观十七年发动叛乱。事败,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国除。
6、蜀王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后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巴州。
7、蒋王李恽:母王氏,妃元氏。诬告谋反,惶惧自杀。
8、越王李贞:母燕德妃。参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
9、唐高宗李治:母长孙皇后。
10、纪王李慎:母韦贵妃,妃陆氏江殇王李嚣:母燕德妃,贞观六年薨。
11、代王李简:母不详,贞观五年薨,无后,国除。
12、赵王李福:母杨贵妃,贵妃之位是否为追封待考,妃宇文氏。
13、曹王李明:母巢刺王妃,妃元氏。永淳年间,因为和废太子李贤通谋,降封零陵王,贬至黔州。都督谢佑逼李明自杀。
贞观之治
隋朝杨广造成隋末严重大乱,导致人口锐减,使得武德年间、贞观初只有200万户 [11] ,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李氏家谱,如兴长在世,大道明本元是徐州哪个地方的家族
本文2023-10-07 20:14:5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00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