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友廷紫砂壶真品特征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4收藏

邵友廷紫砂壶真品特征,第1张

邵友廷制作的器物,大多盖有“友廷”两字的椭圆形阳文篆印。它的特质集中地表现在两点,一点是绝,在近几十年之前紫砂壶一直是作为家居日用品存在,很多具有艺术价值的紫砂壶就是这么损耗了,传世的几近没有;一点是有文化,有品味,具有艺术性。

邵友延,他造壶形制古朴敦厚,深静稳健、姿态端庄完美、口盖严合。他善制鹅蛋壶、掇 球壶、汉扁壶、矮蛋宝壶、半瓢壶、一粒珠壶等等。他造壶线条流畅,泥色滋润、胎骨厚重、小者秀巧玲珑、大者美观幽雅,可以说每件作品都是珍品。

紫砂壶的主要是在和重点须知:

清末邵家壶名家邵友廷继承了邵家壶的优良传统,经过多年的磨练,从而形成了友廷壶的造型周正、风格质朴的艺术风格。宜兴紫砂壶造型丰富,变化多端。在清代光货、花货、筋纹货的三大类造型中,有高贵华丽的宫廷壶、气韵儒雅的文人壶、惟妙惟肖的象生壶、浑厚简朴的茶客壶。

而在清中后期善制矮蛋壶的众多名家高手中,第一高手非邵家壶名家邵友廷莫属。关于邵友廷的生卒年月,国内紫砂界与港台的所有紫砂资料对此均无明确交代。有的说邵友廷为清道光同治人,有的说为咸丰同治人,还有说是清末民初人,各种说法,不一而足。

——邵友廷

邵姓族谱辈分查考

“邵姓氏是黄帝哪代查考表”部分代序表叙如下,供“邵氏家园”中邵康节后裔族人查照。表中顶行是各祖先讳名,表中数码为相关先祖的代数。举例查照:“珠”字辈:应是:邵雍41代,黄帝116代,周文王99代,姬奭98代,邵平(东陵)67代,邵执中59代。其他辈分不予累赘,请自行查照。

辈分;邵雍; 黄帝; 文王; 姬奭; 邵平;执中;

文 30 105 88 87 56 48

景 31 106 89 88 57 49

贞 32 107 90 89 58 50

元 33 108 91 90 59 51

会 34 109 92 91 60 52

性 35 110 93 92 61 53

理 36 111 94 93 62 54

世 37 112 95 94 63 55

泽 38 113 96 95 64 56

长 39 114 97 96 65 57

明 40 115 98 97 66 58

珠 41 116 99 98 67 59

光 42 117 100 99 68 60

先 43 118 101 100 69 61

照 44 119 102 101 70 62

彩 45 120 103 102 71 63

羽 46 121 104 103 72 64

翼 47 122 105 104 73 65

夏 48 123 106 105 74 66

成 49 124 107 106 75 67

安 50 125 108 107 76 68

定 51 126 109 108 77 69

修 52 127 110 109 78 70

鸿 53 128 111 110 79 71

业 54 129 112 111 80 72

宗 55 130 113 112 81 73

功 56 131 114 113 82 74

永 57 132 115 114 83 75

克 58 133 116 115 84 76

昌 59 134 117 116 85 77

家 60 135 118 117 86 78

追溯浙江省鄞东梅江邵氏居地有浙江会稽(绍兴)--山东福山(烟台)。确认邵氏始祖为忠宪周公。凡符合以上条件的邵姓人士,可按自家辈分顺序运用此表进行查阅,也可以从邵雍相关的宗脉中去推断自已现在是黄帝、周文王第几代。

以上资料为邵启龙根据史记燕世系、河南博陵堂邵氏宗谱、浙江龙游志棠邵氏宗谱、浙江鄞东梅江邵氏宗谱、浙江鄞县县志(光绪)(民国)等分析后而成。

始太爷:柴桂

宗祠:万、亿、青、芳、振、洪、传、纪、永、昌、古、军、琦、兰、丰、林、松、乐、秀、荣

始太爷:柴举

宗祠:连、振、国、庆、作、云、兴、文、路、古、青、月、永、朱、东、宝

始太爷:柴用

宗祠:立、昌、书、梓、仲、连、传、纪、家、远

始太爷:柴进

宗祠:桂、林、明、宇、新、爱、云、洪、光、显、华、永、万、年、昌

始太爷:柴天英

宗祠:树、振、雨、青、显、欣、芳、万、家、乐、永、桂、明、福、宝、传、纪、立、作、胜

始太爷:柴芳

宗祠:西、颜、功、书、成、洪、文、振、路、远、兴、亿、传、纪、广、照、显、庆、帆、祥、玲、国、卫、春、佑、芹、邵、年、显、阳、怡、文、幻、京、芮、茂、秀、兆、雨、常、田、心、凤、守、云、可、福、珍、家、声、连、道、明、安、定、永、旭、诗、喜、昌

始太爷:柴慎

宗祠:八、志、经、国、永、喜、文、玉、良、青、茂、守、凤、俊、树、志

始太爷:柴弘

宗祠:连、志

始太爷:柴青

无宗祠

始太爷:柴信

无宗祠

始太爷:柴施旋

宗祠不详

始太爷:柴治民

宗祠不详

分类: 娱乐休闲

解析:

邵逸夫

邵逸夫,“影业大王”,邵氏兄弟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香港电视(无线)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邵逸夫是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人。1907年生,在弟兄4人中为小弟弟。父亲在上海经商,先从事漂染业,后经营戏院并兼营影片进出口发行业务。

老大邵醉翁在上海原从事律师工作,业余写作剧本。1924年,邵醉翁投资开办天一影片公司--中国最早的**制片公司之一。邵逸夫同他的两个哥哥邵屯人、邵山客都参加了天一公司的工作,开始了开创其**帝国的生涯。

靠“大众化的**”的经营要诀,他每年拍摄**40部,共拍摄影片已超过1000部;他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泰国、越南、柬埔寨、美国、加拿大及欧洲等地,拥有影院200余家,每天光顾的观众在100万人次以上。他个人拥有的财产在100亿港元以上,是香港华商“十大富豪”之一。

1990年6月1日,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代表中国科学院和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的证书,颁授给邵逸夫,这是历史性的荣誉。

英国女王授予他爵士勋衔,这是港英社会的最高荣誉地位。

**皇帝邵逸夫

在香港,邵逸夫是家喻户晓的人物。香港以至东南亚的居民,虽然不一定都认识他,但谁也不敢说没同他发生过"业务"上的往来。因为,邵氏**公司的**院遍布多处地方,总计达200家左右。每一天光顾这些**院的观众就大约有100万人!在过去半个世纪以至未来的岁月中,只要你看**,免不了遇到邵氏**公司的影片!

邵逸夫从事**事业长达半个多世纪,邵氏公司拍摄的影片已无法精确统计,单说他设在香港的邵氏**制片厂,20多年来所摄制的影片就有1000余部。邵逸夫真是名副其实的"**皇帝"!

邵逸夫名列香港十大超级富豪之中,曾有记者问他到底有多少财产,邵逸夫自己都说不清楚。不过据知情人估计,他的财产总数当在90亿港元以上。

**皇帝邵逸夫的祖籍是浙江镇海。他1907年出生在上海,是家里的第六个孩子。他的父亲邵玉轩是上海有名的染坊老板,生意经营得很好,家里很有钱。邵玉轩好像就和**有缘,有一次他与朋友出去游玩,一块看了场**,立刻被**吸引住了。当时**刚刚进入中国,虽然还是无声**,也被老百姓看成神奇的玩艺,谁都弄不懂那么一块白布上,怎么会凭空出现山水树木、活人畜牲!但邵玉轩与众不同,他在惊叹之余,马上去打听**的知识,把它当作一个有利可图的行当!当别人还在为**作口头义务宣传的时候,邵玉轩已经捷足先登,打起了**的主意。1920年,上海"笑舞台"剧院的老板因为无力还债,只好把"笑舞台"抵押出卖。邵玉轩便派当律师的长子邵醉翁接收了"笑舞台",不久就经营起**片子的进出口生意,开创了邵氏家族**事业的先河,充分体现了他作为精明商人的心计。

邵逸夫兄弟后来纷纷投身**事业,无疑是父亲的影响。

邵逸夫的大哥邵醉翁,本来就十分喜爱戏剧艺术,常常自己写个剧本,让家里养着的演员排演。接触到**之后,他就开始筹拍**。几个小弟弟邵屯人、邵仁枚和邵逸夫更是高兴地整天围着他转。后来邵醉翁创立"天一影片公司",几个弟弟也都加入进去。

天一影片公司所拍的第一部影片,就是邵醉翁自己编排的戏剧。这部影片花了邵家2000大洋,但就是这白花花的2000大洋,像雪球一样,滚出了邵家不可一世的**事业!

邵逸夫进入"天一",哥哥并没有让他当小老板,而是把他当成普通员工,分配他去干后勤。戏院的后勤很难搞,除了打扫卫生,管理演员的道具,还要随时打杂。摄影师和演员总是派头很大,把后勤人员支使得团团转。有时为了借一件道具,邵逸夫要跑几十里路。弄得不好就要挨骂,还不敢向哥哥诉苦,因为哥哥不但不会袒护他,还会责备他:"谁叫你那样笨?这点事情都做不好,还想干大事业?"邵逸夫是个好强的人,每次后勤出了问题,他总是自己承担责任,主动向演员、职员征求意见,取得演员的支持。半年以后,邵逸夫终于成了个好后勤!

后来,哥哥又把他派去放映组,专跑片源。两年以后,邵逸夫几乎于遍了天一公司的所有部门。正是这种全面的基本训练,使他后来主持**公司时,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他!

天一影片公司属于小影片公司,这类公司当年过于追求商业利润,拍起影片来粗制滥造,弄得整个**业的名声都不好,生意一落千丈,引起了其它影片公司的不满。1927年,领导中国影业的"明星公司"老板周剑灵联合"大中华"、"百合"、"民新"、"友联"、"上海"和"华剧"6家大公司,联手组成"六合影业公司",与南洋影片商集团订合同,一致不买天一影片公司的影片。这就使邵家的天一公司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之中。

这时,邵逸夫的三哥邵仁枚接管了天一公司的营业经理职务。他比大哥更多些经营头脑,首先想到的是为公司的产品找到销路。他对着地图苦苦思索,究竟该向什么地方去谋求发展呢?邵逸夫在一边笑话他说:"你的手已经划到外国去了!"这句话反而提醒了邵仁枚。他说:"外国怎么啦?外国人也要看**的么!"他认真分析说,东南亚一带华人多,中华文化影响也大,久离祖国的华侨思念家乡,也许那里正是国产影片的好市场呢!大哥邵醉翁也动心了,当即一拍桌子,说:"去!我们就是要打到国外去!"

邵仁枚带上几部天一公司的影片,乘船去了新加坡。可是,新加坡的各个**院却像约好了一样,都不接受他的影片,理由是从来没听说过这家公司。邵仁枚焦头烂额地回到旅馆,一筹莫展。幸亏后来有热心人把原因告诉了他,原来新加坡的华侨多数是广东、福建人,排斥其它地方的人。邵仁枚一听有了办法,他发现新加坡华英戏院老板孔先生是宁波口音,便与孔先生攀乡亲。孔先生终于答应把戏院租给邵仁枚放**。为了打响第一炮,邵仁枚煞费苦心,在影片上映之前大造舆论,使当地华侨都知道要放中国**了;同时票价特别低廉,这果然吸引了大量观众,**院所有座位爆满,还有人买"站票"进去。散场之后,这些人回去一宣传,使更多的观众拥来,情况比邵仁枚预想的还要好!

邵仁枚忙得不可开交,只得拍电报回国,要六弟邵逸夫来当帮手。

当时邵逸夫已中学毕业,见了电报,兴奋得立即赶到了新加坡。邵仁枚对弟弟抓得很紧,不是要他到报社去登演出广告,就是让他到街上去贴海报,尽量扩大天一公司的影响,招徕观众。最使邵逸夫终生难忘的,是和哥哥一起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搞流动放映。他们像苦力一样,扛着**机和影片,在烈日下长途跋涉,深入到华侨众多的农场去放露天**。那时的放映设备还很落后,要用手工一格格地摇片子,一场**放下来,放映人都累得腰酸手痛。更要命的是蚊虫叮咬,奇痒难过。邵逸夫只好坚持一天两次冷水浴,又用胡文虎的虎牌万金油涂抹全身,总算走遍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大小乡镇。

兄弟俩越干越有劲,在新加坡站稳了脚跟,挂牌成立了邵氏机构,先后买下了美芝路的新娱乐剧院和曼舞罗戏院,专门上映天一公司的新**。在艰难的创业过程中,邵逸夫明显地成熟了。于是,邵仁枚就把新加坡的事业完全交给了邵逸夫,自己又到马来西亚去开辟新市场了!

1929年到1933年,美国的经济危机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萧条。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受到冲击,许多工厂、商店相继破产倒闭,失业工人布满街头。人们连生活下去都感到困难,看**的人自然大大减少了。有些**院也不得不关门停业。邵氏机构同样面临着停业还是维持的问题。在这重大的抉择面前,目光远大的邵氏兄弟毅然决定坚持下去。他们认为,不管经济怎样困难,总还是有人要看**的。他们一边让华英等戏院降低票价,吸引观众,一边努力拍摄观众喜闻乐见的影片。

也就在这时,知难而进的邵逸夫,提出了拍摄有声**的建议。当时,西方已经有了有声**,但中国和东南亚还停留在"哑巴**"的时代。他说:"现在大家都困难,舍不得拍有声**,我们正好乘虚而入,捷足先登!"三哥邵仁枚沉吟了片刻,鼓励弟弟说:"那你就动手干吧,我们会支持你的!"

然而真正动手干,事情却不是那么简单。有声**究竟是怎么回事,邵逸夫头脑中也是一片空白,他要的演员没有,机器没有,音响设备没有,连资料都没有,他所知道的只有一点,就是这些东西在欧洲有、美国有。

邵逸夫决定去美国考察。没有飞机可乘,他只好坐轮船去,上了船就晕,吐得死去活来,差一点把命丢在太平洋上。到达旧金山时,他已经虚弱得不能走路,被人送进了一家黑人医院。可是他第二天就从医院里溜走了。

美国之行使邵逸夫大开眼界。他亲身体会到,美国确确实实是个富有的国家,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物资是美国生产出来的!这里不但有有声**,还有富丽堂皇的**院。想想东南亚那些一块白布当银幕、几排板凳坐观众的简陋影院,邵逸夫真是感慨万千!他发狂似地买了大批器材设备,又是一个月的远洋海轮,又是吐得昏天黑地。邵逸夫回到了新加坡,在他的**院里安上了有声设备。

放映设备是有了,可有声影片还没拍出来。邵逸夫不得不自己坐下来写剧本。一写半个月,可是连自己看了都不满意。两只腿被蚊虫咬得吃不消,他只好打上一桶水,把脚泡在水里。遇到了难题,连个请教的人都没有,这方面中国专家还不曾出现,"吃螃蟹"的他是第一个;外国专家身边又没有,要专门从西方请一个专家养起来,他又负担不起!他只好一边继续拍无声片,一边摸索有声片的拍摄技术,训练人员,包括他自己。

多年之后,邵逸夫谈到他当时的心境时说,如果有声**最后搞不出来,他就要去跳太平洋了!

后来,邵逸夫回到祖国,与粤剧表演艺术家薛觉生合作,终于拍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白金龙》。有声**放映出来,声情并茂,已经轰动一方;同时又能使许多买不起戏票的人能领略粤剧表演艺术家的风采,更是大受欢迎!观众对**中的人说话都十分惊奇,只要一有声音出来,就大声欢呼!据说有一次在泰国(时称逞罗)放映时,观众硬是把留声机砸开,要看看是不是有人藏在里面。害得邵逸夫以后每次放**都要派专人保护留声机。这部影片让邵逸夫赚了大钱,仅在广州放映的票房收入就是它全部拍摄成本的60倍。这一成功不仅使邵氏机构转危为安,而且也开创了中国**史上有声**的新纪元。

3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业的状况也同样有所好转。邵氏兄弟趁机放手大干,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建起了一家又一家**院。同时,他们又向娱乐业发展,先后买下了新世界娱乐场、大世界娱乐场、快乐世界娱乐场等,而且越办越红火。邵氏三兄弟,大哥邵醉翁坐镇上海,三哥邵仁枚坐镇新加坡,六弟邵逸夫坐镇香港,呼风唤雨,相互配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邵氏兄弟在东南亚一带已经拥有139家**院和9家娱乐场,成了声名显赫的大富豪。然而,残酷的战争彻底毁掉了邵氏兄弟苦心经营20多年创立的庞大产业。邵仁枚躲在一座古屋里,还是被日本侵略军找到,逼迫他到日军把持的新加坡戏院去服务,使他倍受屈辱。邵逸夫被扣上了"拍摄反日**"的罪名,抓进了日本宪兵队,差点被杀害,幸亏他过去的几个职员设法把他保了出来。

战争终于结束了。然而邵逸夫的两位哥哥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恢复旧业的重担几乎全落到了邵逸夫的肩上。邵逸夫考察了澳洲和美国,迫切地感到,世界**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邵氏的**事业不应该只是恢复旧业,而是要重新创立一个全新事业。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转眼10年过去了。邵逸夫也已年过半百。邵氏机构虽然早已重整旗鼓,但邵逸夫并不满意,他决心要寻找一个地方,实现他对**事业的理想。

他最后选中了香港。1959年,邵逸夫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为了打好基础,扎扎实实地推进他的事业,他决定先在香港建立自己的**王国。他乘着汽车在香港转了一整天,看中了清水湾附近一座半荒的山岗,于是投入巨资,将整个山岗买下来。紧接着,成队的机械开到了山下,将整座山岗削成平地,在这平地上筑起了一座**城——邵氏兄弟**制片厂。

拍**少不了导演和演员。再好的设施,没有好导演、好演员也是空的。邵逸夫深感自己最缺的还是人才。他在报纸上大登广告,招聘人才。广告中说:"本公司有感于当今**水准之低,决心改良设备,引进新技术,发掘制片人。本公司已选址清水湾建邵氏之影城,急需如下人才:制片、化妆、剪辑、配音及暗房等,公司将与同仁并肩奋斗,同甘共苦!"

尽管当时这类广告并不少见,但是邵氏公司的广告却收到了意外的成效。不久,陶秦、李翰祥、卜万苍、岳枫、罗臻、何梦华、严俊等名导演来了;林黛、李丽华、东蒂、张仲文、丁红、丁宁、陈厚、赵雷、关山等名演员也来了。此外,邵氏公司还物色到一大批摄影、制片、化妆、剪辑等方面的人才,不少剧作家也前来应聘。邵逸夫首先聘用邵文怀当他的《**周刊》主编。《**周刊》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特别是"影星生活"、"邵氏明星"、"国际影坛消息"等栏目,使影迷们如醉如痴,紧紧盯住邵氏公司的新影片先睹为快。

就在这座**城中,邵氏兄弟先后拍摄了1000多部**,其中不少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打响邵氏影城的第一炮,邵逸夫亲自挑选剧本,从几十部剧本中,最后选中了描写貂蝉故事的《江山美人》,因为他预测古装片会受观众欢迎。然而财务人员一做预算,便劝邵逸夫放弃这部片子,因为至少要花100万港币!财务人员想的是,万一这部片子拍得不成功,邵氏公司就有瘫痪的可能。但邵逸夫想的却是,大胆起用年仅30岁的李翰祥担任导演。李翰祥果然没有辜负邵逸夫的厚爱,《江山美人》一炮打响,创当时香港**票房最高纪录,并且囊括了第五届亚洲**节五项大奖。这部**不但使邵氏公司站稳了脚跟,也使李翰祥一举成名。

紧接着,邵逸夫又不惜重金,把《杨贵妃》、《梁山伯和祝英台》搬上了银幕。这两部倾注着邵逸夫心血的巨片上映后,在香港、台湾以至东南亚一带掀起了一股中国片的狂潮,观众简直为它着了魔。《梁山伯和祝英台》在台湾上映时,有位老太太居然连看了100多场。当时各种报刊争相发表文章评论邵氏出品的**,欧美人也纷纷前来订购邵氏的影片。到70年代初,日本、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00多家邵氏影片的发行网点,专门放映邵氏公司拍摄的中国影片。用邵逸夫的话说,邵氏公司挂起了"太平洋银幕"!

60年代,是邵逸夫开创**王国的黄金时代,邵氏公司网罗了大量编、导、演人才,每年都能拍40多部故事片。从1958年到1973年,邵氏公司拍摄的影片,在历届亚洲**节 得大小奖项46项,创下了中国**史上的高纪录。

有人说,邵逸夫是世界上拍**最多的中国人,也是世界上看**最多的中国人。他每天都要看几个小时的**,每年要看六七百部影片,最高纪录一天看9部影片。他投身**事业长达60年,谁也没法计算他一共看过多少影片。他不但看自己公司出品的影片,也看别人的影片作为借鉴。有时他晚上有空,还会自己开了车到街头的**院去买票看**,其实他不光为了看**,还注意看观众的反应。好的**和差的**,他同样注意看,因为他要了解,好**究竟是怎样好法,而差**又差在哪里。所以,他看每一部影片都是认认真真从头看到尾,瞪大眼睛注意银幕上的每一个细节。他在样片室中看样片时,不喜欢有人坐在他的前面,也不喜欢有人来打搅。据说有一次他正在看样片,有人从新加坡打长途电话来报告一说他的大儿子被绑架了,他也只是问了一句:"有没有受伤?能不能用钱解决?"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就挂了电话,继续看他心爱的**了!

作为亿万富翁的邵逸夫,早已不把赚钱放在心上,但他对怎样花钱却很注意。有人说他是"不为赚钱为花钱",他每年捐出的款都很惊人。早在1973年,邵逸夫就创立了香港"邵氏基金",用于提高社会福利,援助需要援助的人。据统计,邵氏基金历年来捐出的款项已超过8亿港元。1985年以来,邵逸夫又多次捐款支援中国大陆兴办教育事业,到1992年初,他捐资兴办的教育项目已达84个,总额达5亿多港元。

为了表彰邵逸夫多年来对中国内地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1990年6月,中国 在香港举行了"邵逸夫星"命名颁授仪式,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冠名为"邵逸夫星"。

这位**皇帝,将随着这颗行星的运转名扬千古!

邵友廷紫砂壶真品特征

邵友廷制作的器物,大多盖有“友廷”两字的椭圆形阳文篆印。它的特质集中地表现在两点,一点是绝,在近几十年之前紫砂壶一直是作为家居日用...
点击下载
上一篇:怎样写家谱族谱下一篇:郝姓的字辈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