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百年战争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3收藏

宋夏百年战争,第1张

宋夏百年战争

宋仁宗颁布诏书剥夺李元昊所有官职与爵位引起西夏王朝的不满,举兵对北宋西北边境地区进攻。

1040年1月,西夏军队攻下金明寨,与延州城外三川口将宋军一举击溃,兵临延州城。但当年冬季逢天下大雪,长期在外作战的夏军缺少兵粮和抵御寒冷的衣物,再加上西夏境内受到宋军进攻不得不回师,延州得以解围。

宋朝委任夏竦、韩琦、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使,共同对西夏战事进行抵御,韩琦负责泾原路,范仲淹负责鄜延路。

宋将周美发发动收复失地金明寨的行动,环庆兵马副总管任福攻破西夏在宋朝境内的重要据点白豹城,天下的战局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但居于朝廷之上的文臣们仍然在对西夏战事是攻是守的问题上进行无休止的讨论,迟迟无法决定出兵。

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王朝,实行决策与统军分离的政策,军事制度的弊端十分明显,“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城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一、宋朝儒臣一再反对出兵西夏导致并对无法集结,李元昊决定主动出击

康定二年,即公元1041年1月,朝廷为解决西夏一再对西北边境的侵扰问题,打算采纳副使韩琦联合主动出击的策略。但范仲淹进行对其进行反驳,“大军一动,关乎万人性命。”群臣再次进行辩论,韩琦的计划没能实行,宋军没有集结兵力。

西夏皇帝李元昊可没有闲着,原本打算与宋军在边境进行决战,但由于宋军的计划搁浅,得到消息后召集10万大军主动出击。

2月,夏军兵分四路南下进入宋朝境内后会合,军队埋伏在六盘山好水川,试图攻取渭州。李元昊再次采用攻打延州的计谋派人向韩琦求和,试图引诱宋军进入埋伏圈。但韩琦可不是庸碌之臣,识破计谋命令兵马严阵以待,快马请来大将任福前来助阵。

任福到达后韩琦决定主动出击,动员1万8千名乡勇,驻军1万,同时泾州都监王珪4千5百人,都监武英与朱观近万人,都监赵津铁骑2千,总兵力达到4至5万。

2月13日,韩琦命令任福率兵向怀远城进军,向西至羊牧隆城,两城相聚40里,设伏对西夏军队发起袭击。但任福没有等人马会合便率军西进,到达怀远城后由都监武英率兵驻守。

他继续进军,在张家堡与西夏东路军进行遭遇战,宋军气势如虹,击败无数西夏士兵。

西夏军队佯装逃跑,其实是向六盘山好水川的主力军埋伏圈逃跑,沿途丢下无数兵器财物。但任福偏离了韩琦制定的进军路线,带领骑兵与弓箭手沿六盘山追击。

都监朱观作为后军驻扎龙落川,王珪与赵津军队分别驻扎北好水川与姚家川西侧,这时的宋军已经分散为三队兵力。督粮官耿傅建议任福小心敌军在附近设下埋伏,任福不以为然下令所有兵马在好水川口会合,向原定路线的羊牧隆城出发。

这显然是一个致命错误,因为好水川是西夏主力军对埋伏的地点。

李元昊得知遭遇战中西夏军队战败,宋军进行追击的消息后,埋下伏兵严阵以待。

二、宋军西行深陷埋伏圈,虽奋勇杀敌但难挡规模庞大的西夏军队

2月14日,任福、桑怿率军向西出发,到羊牧隆城的东方5里之地后,发现路边有许多银泥盒。任福以为这是西夏军丢下的物资,便打开查看。谁知这竟然是李元昊的计谋,里面装满了鸽子,任福打开盒子后后上百只鸽子飞向天空,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西夏军看到信号后,立即用重骑兵对宋军进行攻击,任福受到突然袭击没能来得及布阵,军队出现混乱。

桑怿率领骑兵部队迎敌,战斗十分胶着。任福军队经过整夜行军非常疲惫,再加上遭受袭击难免乱了阵脚,企图占据附近山头作为制高点继续对抗夏军。李元昊在附近高处洞悉了宋军的动向,突然竖起信号旗,原来宋军后退的山头也已经被他设下伏兵。

大量的西夏军队从山上对宋军冲击,宋军再次遭受袭击很多人马纷纷坠崖身亡,伤亡惨重,桑怿战死。李元昊见宋军已经溃败,立即派出数千人马阻断宋军的退路。

宋军小校劝身负重伤的任福突围逃跑,但任福岂是贪生怕死之徒,手持铁矛,杀向敌军,不料弓箭刺穿他的喉咙,任福为国捐躯,宋军战死1万3百余人。

但是残酷的战争仍在继续,李元昊重整军队攻击后军所在的姚家川,王珪、赵津看到战争开始迅速赶来援助。

王珪是宋朝的著名勇士,安顿好家人之后,决心与西夏军队决战。他来到阵前,看到任福的军旗仍然高挂,以为任福还活着,带领精兵杀入重围。

王珪手持武器身骑战马杀死了大量西夏士兵,因为连续战斗连手掌都被武器震裂,战马也因为中箭更换多次。他奋勇杀敌锐不可当,但奈何刀剑无眼,一支弓箭射中王珪的头部,战死沙场。

武英的军队也在作战,双方战斗8个小时,宋军的补给已经全部耗光。李元昊见宋军顽强抵抗继续施加兵力,宋军东边的步兵被攻破,耿傅亲自督战。武英见大势已去劝耿傅逃跑,但他仍没有后退半步,继续战斗,武英着急说道,“君文吏,无军责,奈何与英俱死。”可耿傅的脚步坚定,最终战死,武英身负重伤无法继续指挥,最终和赶来增援的赵津殉国。

三、双方均损失惨重,西夏为避免腹背受敌极力与宋朝求和

至此好水川战役结束,宋军战败并损失了大量兵力和优秀的将领,使宋朝损失惨重。韩琦因为战争失败被降职,夏竦、范仲淹被贬,西北地区各城寨交通断绝。西夏虽然获得了胜利,但也是损伤惨重,与宋军的伤亡相当。

宋朝不再对西夏进行银、绢、钱的赏赐,关闭边境要塞,禁止西夏商品进入宋境,导致西夏失去了经济来源。

西夏的粮食、布匹及生活用品稀缺,物价十分昂贵,连年的战争更是让西夏耗尽财力,民声哀怨,矛盾情绪加重,很多西夏人民逃往宋朝,甚至出现了西夏多地的战争。

李元昊意识王朝人才大量损失,经过苦战的西夏也没有得到任何利益,而且想要战胜庞大的宋朝并不容易,他试图与宋朝求和。

真正使西夏与北宋议和的原因是宋、西夏和辽的关系变化。李元昊和辽有亲,始终贯彻联辽抗宋的策略;而辽利用宋夏的战争牺牲西夏从宋朝得到利益,引发了李元昊的不满。西夏与辽之间也时常因争夺部落发起纠纷,关系迅速恶化,夏辽联盟破裂。李元昊深感孤立无援,为了避免两面受敌,他必须与宋朝议和。

议和后,李元昊被剥夺帝号,受封夏国主。两地边境设立市场恢复贸易,在后来的几十年中双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唐朝结束之后,进入长达五十余年的五代十国战乱时期。宋太祖赵匡胤雄才大略,凭借非凡的胆识和才干,逐一扫灭群雄,中原大地重归一统,饱经战火流离之苦的亿兆黎民,终于重见太平,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北宋,由此拉开帷幕。然而,五代十国乱世虽已结束,但却留下一个严重的后遗症,深刻影响了之后的宋朝几代皇帝。

这个后遗症,就是皇帝与武将之间的君臣关系问题。五代时期,将骄兵惰,军阀遍地,武将们拥兵自重,个个野心勃勃,“一不小心”就会废掉皇帝取而代之。包括宋太祖赵匡胤本人,也是从后周武将位起家,废掉幼主柴宗训自立为帝。因此,为了防止部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从赵匡胤开始,北宋几代皇帝,都对武将满怀戒惧之心,千方百计以各种手段“重文抑武”,百般压制武将的地位与权力,使得北宋武将的自主能动性、作战积极性越来越差,北宋武备虚弱的局面由此形成。

包拯包青天的老领导、北宋第四任皇帝宋仁宗在位时,北宋武备不振终于导致严重后果。当时,北宋的西北方向有一个强敌西夏。西夏人世代游牧为生,其地富产良马,民风彪悍好战,拥有精锐的骑兵部队。北宋初中期,西夏在杰出首领李元昊等人带领下,日渐强大,不再甘心充当北宋藩属国,悍然起兵造反,自立为帝,公开与北宋决裂,并且屡屡出兵侵扰宋朝。

宋仁宗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史书称赞他“宽仁恭俭”,可是面对西夏的猖狂挑衅,他的面子也挂不住了,于是调集重兵,先后出动三路大军迎击西夏,史称第一次宋夏战争。宝元二年三月,西夏大军攻击宋朝西北重镇延州。延州守将范雍势单力孤,朝廷派遣大将刘平和石元孙星夜驰援。双方在延州城外三川口遭遇,经过一番激战,宋军将士全军覆没,史称三川口之败。

三川口之败,震撼了北宋朝廷。宋仁宗再不敢掉以轻心,派出韩琦。范仲淹等名臣赶赴西夏前线,指挥对西夏作战。康定二年,西夏再度出兵侵宋。李元昊狡黠凶悍,善于用兵,他这次采用了围点打援之策,把主力埋伏在好水川,以部分兵力佯攻怀远城,诱使宋军主力出援。宋军前线总指挥韩琦不知是计,派出大将任福出兵迎战,结果在好水川陷入重围,再度全军覆没。

庆历二年,宋夏战火重开。西夏转变攻击方向,派兵突袭宋军防御相对薄弱的渭州,宋将葛怀敏率军迎战。葛怀敏志大才疏,面对西夏的诱敌深入之计却浑然不觉,孤军深入,结果在定川寨遭到西夏骑兵突袭。经过前两次大战的失败,宋军将士已经畏敌如虎,心无斗志,很快就全面崩盘,葛怀敏战死,部下九千多士卒伤亡殆尽。这就是北宋历史上有名的“镇戎三败”,三次大战中,宋军将帅表现出的战术素养之低下,士卒战斗力之薄弱,尽显无疑。

宋仁宗面对战场败局,焦头烂额,一筹莫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武将们搞不定的问题,最终却被一个文臣解决。这个文臣就是大名鼎鼎的包拯包青天。世人皆知,包拯清正廉明,秉公执法善于断案,号称古代福尔摩斯,其实这种说法大大低估了他的能力。

看看包拯的履历就可知道,断案抓贼对他而言仅仅是雕虫小技。包拯历任监察御史、御史中丞、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使,是北宋核心重臣之一,而在他赖以成名的开封府任上,才呆了仅仅两年。他一生更多的时间,都直接参与决定北宋军国大事,堪称宋仁宗的股肱之臣。

面对北宋在西夏战场上的颓势,包拯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包拯集》记载,包拯曾向宋仁宗献上一条对付西夏的狠招。西夏境内有面积广大的天然盐池乌白池,盛产青盐。众所周知,盐是一种国民必备基本生活物资,日常消耗量巨大,西夏就把特产青盐当成一种出口资源,大量向邻国包括宋朝出口贩卖,获取丰厚利润,再用以购买西夏紧缺的布匹、粮食、铁器等资源,盐这种普通调料,几乎成为支撑西夏经济的“支柱产业”。

包拯认为,既然西夏“财用所出,并仰给于青盐”,应该严格控制从西夏进口青盐。北宋人口众多,是西夏的青盐最重要的进口国之一,如果大幅削减甚至禁绝进口西夏青盐,西夏人的青盐只能是一堆毫无用处的废品,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就会断绝,马上会面临财政困境。而北宋国内有山西解州盐池,产量丰厚,足以保证宋朝国内食盐供应,减少禁绝西夏青盐进口,对北宋国计民生并无多大影响。因此食盐这种调料,完全可以被利用为对抗西夏的利器。

包拯的见解可谓是真知灼见,一针见血戳中西夏的死穴,迅速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共鸣,很多大臣都表达了类似见解,宋朝君臣对此终于达成了共识。从此,宋朝开始把控制西夏青盐的进口量,作为对付西夏人的终极必杀技,关闭了宋夏双方边境的贸易场所“榷场”,禁绝双边贸易,西夏青盐最重要的出口途径之一由此被切断。西夏王李元昊,虽然在战场上威风八面,击败宋仁宗三路大军,但面对包拯提出的“调料战术”,却束手无策。

随着青盐出口量大减,西夏人收入锐减,怨声载道,都认为李元昊与宋朝开战得不偿失。明明家里有堆积如山的青盐,卖给宋朝人,轻轻松松就能让白花花的银钱流水一般到手,却非要伤兵损将、大动干戈去宋朝硬抢,简直是吃饱了撑的。现在可好,人家宋朝一斤盐也不要了,难道让西夏老百姓把盐当米吃。

在此背景下,一向骄横霸道的李元昊,也被迫低下了头。庆历四年,宋夏双方订立《庆历和议》,西夏李元昊取消帝号,向宋朝俯首称臣,尊奉宋朝正朔。宋夏双方紧张局势得以缓解,关系暂时趋于缓和。

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奇葩的一场战斗:以一群信鸽发出信号开始鏖战,打了整整一天,最后一支号称铁鹞子的重甲骑兵加入战斗而结束。这一仗,两万宋军损失了一万零三百人,主将副将死战不降,全部殉国。按照正史记载,宋军在这场战斗中失利,居然是从主将任福的一次轻率的好奇引发的——如果不是任福好奇害死猫,李元昊就是再狡猾,也拿他没招儿。

大家都知道,宋朝曾经先后向西夏、辽、金纳岁币买平安,但是却有本质的区别:跟辽国可以称兄道弟,见了金国得叫大爷,而送给西夏的钱帛,叫岁赐,因为李元昊不重虚名只捞实惠,只要给钱,他就肯称臣。所以后来元朝丞相脱脱主持修史,并没有把西夏单拉出来列为一本,只是在《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四百八十六以列传的形式,记载了一个“夏国”。

在当时,宋朝唯一能打得过的,可能也就是这个夏国了——如果西夏能打得过宋朝,以李元昊桀骜不驯的性格,是不会俯首称臣的。

咱们今天说的这场鸽子发信号铁鹞子打冲锋的战役,史书称之为“好水川之战”,此战发生的时间是宋仁宗康定二年(史书称庆历元年,因为当年十一月改元了)二月。按照《宋史·卷三百一十二、卷四百八十五》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三十一》的记载,宋军总指挥是名将名相韩琦,前方主将是行营总管任福,先锋官是都监桑怿,合后大将是钤辖朱观、都监武英,总兵力二万;西夏方面总指挥是西夏王李元昊,兵力是西夏倾巢而出的十万大军。

本次战役属于宋军自卫反击,因为是李元昊带着西夏抢劫团伙攻击渭州,兵锋直指宋军战略重镇怀远城。时任陕西安抚使的韩琦决定给李元昊一点颜色看看,就驰檄各部,要把李元昊的劫掠部队包了饺子,而且韩琦还下了死命令:“苟违节度,虽有功,亦斩!”

按照韩琦的战略部署(琦面授方略),是让任福等人合兵一处,绕到李元昊背后,在险要之地设伏,打满载而归的李元昊一个措手不及(出贼之后,据险设伏,待其归而邀击之)——很奇怪当时不管是西夏还是辽金,一开始总是抢够了就回老巢,并不想灭宋,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养肥羊。

韩琦的计划是周密的,任福一开始也是遵照执行的:“福申令持重,其夕宿三川,夏人已过怀远东南。翌日,诸军蹑其后。”好像一切都按照韩琦的计划进行,只要任福悄悄地跟着,就可以找一个好地方,偷偷地打李元昊一闷棍。

可惜韩琦聪明,李元昊也不傻,韩琦给李元昊设好了陷阱,李元昊却给任福挖了一个大坑。任福跟诸将约好第二天铁壁合围消灭李元昊,却不知道最后被包围的会是他自己:“期以明日会兵,不使夏人一骑遁,然已陷其伏中矣。”

大战之前互相挖坑,又生怕打草惊蛇,所以双方的骑兵侦查员都不敢抵近侦查以免打草惊蛇,等于大白天上演了一出“三岔口”。如果这一仗是韩琦亲自指挥的,那么李元昊未必能够得逞,但是任福对阵李元昊,就有点不够看了,所以就中了圈套。

在古代,川不是一马平川并不单指河流,两山夹一沟也叫川:“两山之间,必有川焉。”好水川就是这样一个险恶之地,宋军侦察兵没有发现西夏军,西夏军也不知道宋军在哪,看起来双方都是盲人骑瞎马,啥时候碰上啥时候开打。但是李元昊却大大地狡猾,任福没有办法,他有办法,他的办法就是一群鸽子。

轻手蹑脚地跟在李元昊身后的任福大军,在路上捡到了几个木头箱子。封得严严实实的木头箱子,上面还有小小的出气孔,仔细一听,箱子里好像还有活物的声音。

看了标题和前文的读者诸君,已经猜到了箱子里装的是鸽子,但是任福却不知道。好奇心驱使他下令暴力拆箱,这一拆就拆出祸害来了:“悬哨家鸽百余,自盒中起,盘飞军上。”这下坏了菜了——李元昊马上知道宋军到了什么地方了。飞起的鸽子就是总攻命令,李元昊十万骑兵以鸽群为目标蜂拥而至,想包饺子的任福自己变成了饺子馅儿。

看所有的史料,我们都会发现宋军其实并不弱,武器也十分精良,以步制骑也不是毫无办法,任福的两万步兵,硬是顶住了李元昊十万骑兵的猛烈冲击:面对西夏的重兵合围,先锋桑怿率先发起了反冲锋,任福挥动四刃铁锏(史书为四刃铁简)带领主力跟进,准备突出重围。

西夏骑兵就像蝗虫一样,杀退一群又围上来一群,“自辰至午酣战”,宋军冲不出去,西夏军也冲不散宋军阵型。

十万对两万,骑兵对步兵,仗打成这个鸟样,李元昊恼羞成怒,祭出了杀手锏——“铁鹞子”。这铁鹞子,不用过多解释,因为这个兵种在金国叫“铁浮屠”,也就是重甲骑兵。

铁鹞子一出,已经苦战一上午的宋军就有点扛不住了,先锋桑怿、西路巡检刘肃、任福之子怀亮先后牺牲,主将任福也多处负伤(身被十余矢)。

一个叫刘进的小校提出让任福率先突围,但是任福抱定了战死沙场的决心:“吾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耳!”《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任福挥四刃铁简,挺身决斗,枪中左颊,绝其喉而死。”

即使主将牺牲,宋军依然没有溃散,而是一直打到天黑,直到西夏军精疲力尽主动撤退:“钤辖朱观以千余人保民垣,发矢四射,会暮,夏军引去。”

这一仗宋军损失一万零三百人,但同时也重创了西夏军。其后宋军增援部队陆续赶来,跟李元昊多次交战,虽然败多胜少,但是毕竟国力强大兵力占优,打得起消耗战,打到最后是李元昊吃不消了:“元昊虽数胜,然死亡创痍者相半,人困于点集,财力不给,国中为‘十不如’之谣以怨之。”

李元昊被宋军死缠烂打搞得焦头烂额,再加上西夏又闹了天灾(夏境鼠食稼,且旱),只好向宋朝求和,并且最后约定管宋仁宗叫爹,自己称子:“称男(儿子)邦泥定国兀卒上书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而不称臣。”

李元昊在给宋仁宗的上表宋中起誓发愿:“乞颁誓诏,盖欲世世遵守,永以为好。倘君亲之义不存,或臣子之心渝变,使宗祀不永,子孙罹殃。”

宋仁宗得了面子,却丢了里子:“赐对衣、黄金带、银鞍勒马、银二万两、绢二万匹、茶三万斤。”

现在想来,如果宋朝君臣不允李元昊求和,而是乘着西夏闹天灾的时候痛打落水狗,一战而灭西夏,可能就会重树宋军声威,还可以通过对西夏的持久战,培养出属于那个时代的精兵良将。

但是偃武修文强干弱枝的国策,即使是一代明君宋仁宗,也没有要改变的意愿。能花钱摆平的事情,宋朝是绝对不肯动刀兵的。

西夏小国胃口小,很容易满足,宋朝手指缝里洒下一点金银,就够他们活的了。可是金人胃口大,给多少钱都喂不饱;元军更是贪得无厌,花钱能买一时平安,却买不来永久太平。

人口第一、经济第一、文化第一、武器第一、兵力第一的宋朝,有一统天下的实力,就是因为有话语权的君臣都是鸽派,才造成了长久被动挨打的局面。

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这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作出的又一伟大贡献。毕升用一种细胶泥刻成单个反体字,一字一印,字的笔画凸出的高度像铜钱的边缘那样厚薄,字刻好后,把印泥放入火中烧硬。然后取一块铁板,在上面涂一层松脂、黄蜡和纸灰等制成的固着剂,再将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把要印的文字一个个有序地排列在铁框放在铁板上,把要印的文字一个个有序地排列在铁框内。排满了字的铁框就为一版,放到火上烘烤,等脂蜡稍稍熔化,就用另一块很平的铁板压在字面上,字面即被压平,待其冷却后,泥活字便粘在一起,成为活字版了。这样的活字版即可施墨铺纸印刷。印完之后,再经烘烤,取下活字,又可再用。

好水川之战

宋朝政府极想派遣大军深入西夏本土,庆历元年(1041)、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宋仁宗诏令环庆路副部署任福前往泾原路商议此事。恰恰正在此时,陕西路经略安抚使韩琦听说元昊正在折姜会(今宁夏同心东)检阅军队,准备进攻宋朝渭州(今甘肃平凉)。于是韩琦迅速到达镇戎军(宁夏固原),调集镇戎军的所有军队,又临时召募一万八干余名士兵,由任福率领,进攻西夏军队。任福委派泾原路驻泊都监桑怿为先锋官,钤辖朱观、泾州都监武英殿后,王珪、耿傅等高级将领亦随军出征。任福临行之际,韩琦面授机宜,要求任福等人从怀远城(今宁夏固原西)直抵德胜寨,向羊牧隆城(今宁夏固原西南)进军,出其不意,从背后袭击西夏军队,倘若不能成功,则在半路上埋伏,偷袭敌人等等。二月,任福按照韩琦的行军路线进军,果然旗开得胜,打死西夏军队几百人,首战告捷。而西夏军队伪装失败,狼狈而逃。先锋官桑怿信以为真,率领宋军乘胜追击,任福也率领主力军随即赶到,屯军好水川(甘肃平凉市北)。宋军由于深入敌后,将士缺粮以达三天,但任福等人仍不知是计,骄傲轻敌,全力追击西夏军队,宋军到达龙竿城(今宁夏隆德)时,西夏军队倾巢出动,从六盘山中冲了出来(今宁夏六盘山)。任福等人如梦初醒,方知中了西夏的埋伏。宋军尚未排列成阵形,西夏骑兵便发起冲击,同时,西夏另一支伏军从六盘山背后向宋军发动进攻,宋军腹背受敌,完全为西夏军队所包围。任福亲自率领宋军奋力杀敌,虽然他身受十余处箭伤,但仍然顽强地指挥着宋军进行殊死抵抗,有一名随身小将劝任福逃命,但他慷慨激昂地说:我身为大将,作战失利,当以身报国。任福最后被西夏军队砍断喉咙而死,宋军几乎全军覆没。此即宋夏好水川之战。

回鹘进攻西夏沙州

回鹘盛产珠玉、毛织品及宾铁刀、乌金、银器等,宋夏战争前,回鹘商人往往带着这些特产到宋朝或辽朝进行贸易活动。但他们往返都得经过西夏本土,西夏地方官往往从回鹘商人的物品中无偿取走十分之一作为税收,并总是将回鹘商人的优质物品取走,这就引起了回鹘商人的极大愤慨。元昊攻占河西地区后,回鹘商人要么受到西夏的奴役,要么被迫逃亡山林。曹玮任秦州(今甘肃天水)知州时,企图引诱回鹘共同对付西夏。沙州 (今甘肃敦煌)镇国王之子派人向宋朝进贡,并致书宋仁宗,表示愿意帮助宋朝进攻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1041),元年七月,回鹘军队向沙州发起进攻,但西夏军队坚守沙州,回鹘军队未能攻克沙州,西夏军队乘机反击,打退了回鹘的进攻。此后,回鹘又派兵攻击西夏唐隆镇,此镇本来是吐蕃的一个部族,本已归顺西夏,此时抵挡不住回鹘的进攻,其首领被迫投降回鹘。但元昊在与宋朝的战争中,宋军处处失利,因而西夏很快又收复了唐隆镇。

宋夏百年战争

宋夏百年战争宋仁宗颁布诏书剥夺李元昊所有官职与爵位引起西夏王朝的不满,举兵对北宋西北边境地区进攻。1040年1月,西夏军队攻下金明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