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的后人现居住哪里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1收藏

潘美的后人现居住哪里,第1张

绍兴潘氏,潘美后裔,支系

据《歙县迁苏潘氏家谱》引《徽州潘氏家谱》载:潘美灵柩葬于江南,潘氏始移家安徽婺源。潘氏家谱以潘美为立谱一世祖。至六世迁于歙县仁爱乡村,改为上下潘村。根据潘氏家谱旧谱——《徽州潘氏家谱》记载,旧谱创修于宋代,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两次重修。

中国有多少潘姓人口 最少也有千万人

潘姓现有多少人口 潘姓现有多少人口

潘姓是一个汉字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3位,潘氏在2007年中国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二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八百万,占全国人口总数048%。

潘姓人口有多少 郡望堂号  1、郡望

荥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年)始置郡。古荥阳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北魏移至今县。曹魏曾置荥阳郡。北齐为成皋郡。隋唐为郑州荥阳郡。此支潘氏为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之族所在。

广宗郡:东汉永元五年(93年)置县,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隋仁寿元年(601年)避太子广讳,改名宗城。十六国后赵为建兴郡治;北魏为广宗郡治。此支潘氏,出自潘勖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广宗太守潘才。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205年)改秦三川郡治。治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此支潘氏,多出自鲜卑破多罗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潘威。

豫章郡:楚汉之际始置郡。治南昌,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世所辖渐缩为南昌附近一带。又隋改南昌县为豫章县。唐后期改钟陵县,又改为南昌。此支潘氏为潘崇之后。

2、堂号

黄门堂:西晋潘岳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故以其黄门侍郎之职称为堂号,又因其为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也称为“荥阳堂”。

此外,潘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承志堂”、“如在堂”、“花贤堂”、“笃庆堂”、“优肃堂”、“永言堂”、“司谏堂”、“春茂堂”、“花果堂”等。

宗族特征

1、汉代以后,潘姓的知名人士不绝于史书,堪称济济多才,仅收入《中国名人大辞典》者就有二百多人。

2、潘姓外表多俊秀。西晋潘岳以“美姿容”著称,潘妃以妖艳著称,喻男人英俊有貌比潘安之喻。

3、潘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如江苏溧阳潘姓一支字行为:“忠武贲威,峻卿辅乾,程皓策楚。”又浙江新昌潘姓一支字行为:“炳其宣慈,承先继泽。”

姓氏源流  潘(Pān)姓源出有四:

1、出自芈姓,[mǐ ]为春秋时楚国公族潘崇之后,以祖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颛顼后裔陆终生有六子,第六子名季连,赐姓芈。周成王时,封其后裔熊绎在荆山建立荆国,公元前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前689年改国号为楚,称楚文王。据《姓氏寻源》和《潘氏家谱》及《史记・楚世家》所载,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师,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为潘氏。从此,潘姓在楚国成为有势力的家族,潘姓因此而来。

2、出自姬姓,为周代周文王裔孙伯季之后,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让其子伯季食采于潘邑(今陕西省西安、咸阳一带),其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为潘氏。

3、出自姚姓,为上古舜帝之后,以国名为氏。据《中国姓氏》载,舜帝生于姚墟称姓姚,建都潘(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后潘地移至今陕西省兴平北。商朝时,舜的后裔建潘子国,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潘氏。

潘国静字齐佑4、出自他族改姓: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改鲜卑破多罗氏为单姓潘。

② 清康熙末年,台湾岸里大社(今台湾省台中市神岗)酋长阿穆归顺清廷,被赐姓为潘;光绪时,台湾高山族相率归化清廷,也被赐姓潘(这也就是台湾高山族人大多姓潘的重要原因)。

③ 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如满、水、京、蒙、土家、彝、瑶、仫佬、回、壮、布依均有潘姓。

潘崇。楚成王时,潘姓中有名为潘崇者曾为太子商臣之老师,在楚成王预谋另立太子时,潘崇极力支持太子商臣,并成功地使之继位为楚穆王。潘崇因助商臣继位有功,被封为太师,楚穆王并且还把自己任太子时的财产全部赐给他。从此潘姓在楚国成为有势力的家族。后人念潘崇兴潘姓有功,便尊他为潘姓的得姓始祖。这种观点,其正确性可能是相当高的,因为古籍中出现的春秋时代的潘姓人>>

潘姓的人口分布 如今,潘氏族人分布广泛,尤以浙江、江苏、安徽、山东、广东、内蒙古、河南、四川、湖北等省区为多,这九省潘氏族人约占全国潘氏人口的69%以上。

世界上有潘姓人口多少 这事你要问人口调查局了

越南国有多少潘姓人口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英语: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越南语:Cng hòa X hi Ch ngha Vit Nam),简称越南(Vietnam),是亚洲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潘姓在百家姓排第几? 潘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3位。

姓氏简介:

潘姓是一个汉字姓氏,潘氏在2007年中国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二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八百万,占全国人口总数048%。朝鲜半岛及越南亦有潘姓氏族居住。

姓氏起源:

(一)始于芈姓

源于“芈”(mǐ )姓,出自春秋时楚国公族“芈潘崇”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公讳崇字道安,楚成王时大夫,穆王立,以其太子宫予公,使为太师,掌国事,环列之尹,楚国大治,有认楚公族后以字为氏,列公为潘姓始祖之一。

潘崇家族由于受到楚王的特别恩宠,故发展特别快,其后裔子孙的足迹几乎遍布楚国各地,在古籍中所记载春秋时代的潘氏名人,几乎都是楚国的人物。今天山东、江苏、浙江、河南等地,皆有该支潘氏的后裔。

(二)以国为姓

以国名为姓,出于姬姓。毕公高的小儿子季孙封邑在潘。春秋后国灭,其子孙不以姬为姓而以国名为胜,奉季孙为潘姓始祖。又,番,邾国也。夫差取番者,番首姿,又音蒲。还音烦,音盘者即潘氏。

(三)源于姚姓

源于姚姓,是上古舜帝姚重华后裔,是以国名为姓。《史记》《中国姓氏》记载,舜帝生于姚墟,因姓“姚”,建都于潘地(今北京延庆)。后将潘地移至今陕西省兴平。商王朝时期,舜帝后裔建有潘子国,到殷商末期被周文王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氏而姓潘。

(四)因地得姓

因地而得姓。水在河南,住在潘水边的人以水地名为姓。下雒城西南故潘城,有以地为氏者 。

(五)鲜卑改姓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改鲜卑破多罗氏为单姓潘。 清康熙末年,台湾岸里大社(今台湾省台中市神岗)酋长阿穆归顺清廷,被赐姓为潘;光绪时,台湾高山族相率归化清廷,也被赐姓潘(这也就是台湾高山族人大多姓潘的重要原因)。

(六)汉化改姓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今水族、京族、土家族、彝族、瑶族、仫佬族、 、壮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潘氏族人分布。

2015年潘姓有多少人 几百万!不到一千万

紫砂潘姓有多少人 潘持平,江苏宜兴人,生于1945年,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中国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常务会员。师从名艺人徐盘大、陈福渊学艺,代表作品有《四方段玉壶》、《方舟壶》、《方钟壶》等,有论文在香港《中华传统陶艺及现代陶艺论坛》、《紫砂春华》等刊物上发表。

民间艺人姓潘的很多的,成百上千位潘姓艺人。

潘姓的始祖是姚重华。

潘姓源于姚姓,是上古舜帝姚重华后裔,是以国名为姓。《史记》《中国姓氏》记载,舜帝生于姚墟,因姓“姚”,建都于潘地(今北京延庆)。

后将潘地移至今陕西省兴平。商王朝时期,舜帝后裔建有潘子国,到殷商末期被周文王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氏而姓潘。

扩展资料:

迁徙分布

汉时,有潘姓北迁至荥阳中牟(今属河南省),三国时发展兴旺而为荥阳郡一大望族,以东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为始祖。东汉灵帝有潘乾因仕宦而迁江苏溧阳,此地以潘乾为始祖。

晋时,潘勖之裔孙潘才因任广宗太守,而落籍广宗(今河北省威县),后又发展成为潘姓历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期亦有潘姓人播迁广东。

宋时有潘节后人迁广东、云南。韩国潘氏的祖先都是从福建莆田迁过去的。由宋朝大理学家朱熹作序的《莆阳潘氏族谱》记载,潘源于唐仪凤二年入闽平乱,定居福建莆田。

如今,潘氏族人分布广泛,尤以浙江、江苏、安徽、山东、广东、内蒙古、河南、四川、湖北等省区为多,这九省潘氏族人约占全国潘氏人口的69%以上。

-潘姓

「潘」源出 ;

一 :「潘」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广韵》和《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后毕公之子季孙,食邑于「潘」,其子孙以邑名为氏。

二 :出自「芈」,以字为氏。据《通志.氏族谱》及《潘岳家谱》载,春秋时楚之公族,潘崇氏也。楚成王时任世子商臣之太师。

三 :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潘」氏。

==================================== 潘氏来源有两支。

一支源出于姬姓:周文王将其弟“季孙”,封在“潘”这个地方,季孙的后代就以潘为姓氏,称为潘氏。

一支源出于芈姓:春秋时,楚国的潘 氏是楚国的王公贵族。

而在台湾,许多潘姓居民皆有原住民血统、甚至无汉人血统。此因早期汉人称原住民为“番”,再转为“潘”的缘故。

潘姓原不是平埔族的名号,据传说潘姓的由来,是有位潘大老,从唐山来台湾平番(因是传说,所以没有明确的时间与姓名)。但其军夫,都是招募平埔族人,后来相处久了,大家产生了感情,潘大老就说你们也没有姓,不如就来跟我姓潘,大家同意了,这就是平埔族潘姓的由来。据说目前台北县石门乡老梅、苗栗、屏东、埔里与我们北投潘姓的平埔族人,都是同一因缘而姓潘的。

资料来源: 潘:南北两大渊源 在中国民间,潘姓,一直是一个为人所熟知的姓氏,历史上的著名美男子潘安,"步步生莲花"的绝世美人潘妃,乃至专门跟杨家将作对的潘仁美等,都是老少咸知的著名人物。

历史悠久的古姓 这种现象,当然也间接说明了潘姓的古老。实际上,潘姓的确是一个其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姓氏,早在三千年以前的春秋时代,就有人开始以潘为姓,并且,潘姓的始祖,还是出身光彩夺目的周朝王室。 关于潘姓的姓源,《姓纂》上面是这样记载的:"周文王后毕公之子季孙,食采于潘,因氏焉。有广宗,河南两望。" 毕公,就是毕公高,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被他当天子的兄弟武王封在毕地,也就 是现在陕西省长安和成阳以北的一带。后来,他又让自己的儿子季孙食采于潘,于是,后来周文王的这一支子孙就按照当时的习惯,纷纷以国为氏,统统都姓了潘,潘姓的最早发源地,当然也是在陕西的北部。大约四、五百年以后的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又有人以潘为姓,这是根据《姓氏寻源》的记载。《姓氏寻源》上是这样说的: "楚公族芈姓之后,以字为氏,潘崇是也。" 这一支潘氏,很显然是颛顼帝高阳氏的后代,他们的发源地,大致是在今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分别发源于中国南方和北方的两支潘氏,姓源虽然看起来有所不同,但认真推溯起来,根本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因为,周文王固然是黄帝的姬姓嫡裔,而楚国所出的芈姓则是传自黄帝之孙颛顼,在血统方面实际上同出一源,没有太大的分别。

潘姓多源于楚国 不过,后世却有许多人认为,中国的潘姓主要是源自南方的楚国,《通志氏族略》就是采认这种看法的,该书指出:"潘氏,楚之公族,未详其始……晋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 《通志》所持的这种看法,正确性可能是相当高的,因为,历来在古藉上出现的春秋时代的潘姓古人,几乎统统都是楚国的人物,譬如,《史记》所提到过的潘党和潘尪,就全是楚国的大夫。所以,如果说以后中国的潘姓主要是曾经在春秋时称霸的楚国的后代,应该也是未尝不可。 潘党和潘尪,是最早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著名人物,不但证明了潘姓的古老,也留给了后世子孙无尽的光彩--潘党,是楚国的大夫,也是一名勇猛的战将,据传,他与养由基练武不辍,深受楚王的激赏,曾经赞美他们说:"君有二臣如此,何忧于战!" 潘尪,则是曾经为楚庄王出奇计破灭庸国的大将。

汉晋间人才辈出 汉代以后,潘姓的知名人物不绝于史书,堪称济济多士,譬如,三国时代东吴的名将潘浚和潘璋,就是千百年来民间所熟知的人物--潘浚曾经为孙权大破五溪蛮,信赏必罚,获虏数万,使得事变自此衰弱,与蜀、魏鼎足而三的孙吴得以无后顾之忧;潘璋,则曾屡平寇盗,领兵数千而所在常如万人,大家都熟知的《走麦城》的故事中,关公父子就是被潘璋所捉并加以杀害的,后来,平剧里还有另一出《活捉潘璋》的戏,演的是开公显圣,潘璋被活捉的故事,当然,这根据的也是《三国演义》,与事实并不相符,因为,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潘璋建此大功之后,曾被封公,荣华富贵了一辈子呢! "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应用的一句话,用来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这位潘安,就是晋代的大才子潘岳,因为他的字为安仁,所以才会被唤作潘安,结果,后来潘安两个字反而比他的原来名字要响亮些。这位历史上出了名的男子究竟是美到什么程度,后人很难从文字上的形容揣摩出他的实际容貌,但是据传他常常挟弹出洛阳道,妇女见到了都联手萦绕,并投之以果,则当时他以美貌风靡女性的情形,实在不难想见。后来,有一位诗人杨亿也曾写诗形容当时的情形说:"犹记潘郎掷果时"。

绝世才华潘安仁 实际上,潘岳之所以留名于史籍,并不仅仅是由于他的美姿容而已,主要还是因为他的绝世文学才华。他的文章文辞艳丽,与当待的陆机、谢灵运、及颜延之齐名,现在一般人常用的《赋闲》一词,就是出自他所作的《闻居赋》,大诗人骆宾王还作词赞美他是"潘、陆词锋络绎飞"呢! "潘"这个字,是由一个"番"字加上水旁组成的,所以常常有人会对姓潘的人开玩笑说,他们的祖先一定是住在水边的潘人。实际上,潘姓是最正统的黄帝后裔,已如上述,然而,到了南北朝的时期,却的确有外族冒姓为潘,所以此后的潘姓,也有一小部份并非黄帝的后代。这段记录是见诸《魏书官氏志》的:"改破多罗为潘氏"。 宋代的大将潘美,也是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人物,不过大家对他的印像都不好,把他列入"坏人"之林,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在著名的"杨家将"故事中,"潘仁美"扮演的是反派的角色,处处跟杨家过不去的缘故。

宋初的名将潘美 实际上,这真是冤枉了他了。正史上的潘美,是宋大祖赵匡胤的一名大将,战功辉煌异常,曾经在大祖受禅之初,为宋室收复凶悍的陕帅袁彦,而巩固了赵家的天下。后来,他并又平定泽路扬州,下江南广东、云南,以大功累官至忠武军节度使,还被封为代国公。像这 样一位杰出的名将,竟被"杨家将"的作者,随便地在他的名字中加个"仁"字,就把"潘仁美"塑造成了一个反派的角色。 宋代,潘姓的知名人物相当不少,而以潘大临、潘异、潘中等人最享盛名--潘大临,就是与苏轼、黄庭坚交好,以一句"秋来景物件件是全句"而传名后世的大诗人,潘翼,是贯穿诸子百家之书,凡礼乐、制度、传注、杂说,乃至天文、地理无所不通,无所不精,他的学生王十朋曾时时感叹不能竟其学的大学者;潘中,则是当徽、钦二帝被执,曾经拜诏泣涕,有过许多可歌可泣事迹的著名忠义之士。

明清多学人名士 明清以后,潘氏也是名士辈出,譬如,明代曾教民行朱子家礼,躬行郊野劳疾问苦,为此后的"父母官"塑立良好典型的名臣潘府;清代曾奉诏纂修明史,学问淹贯,既工诗文,又长于史学,并又旁及历法、算术的大学者潘来;乃至以金石收藏著名,光绪年间曾官至工部 尚书,勤政爱民,所至有声的潘祖荫等,都是为潘家子弟创造光辉的先人。 中国南方福建的潘姓,据传是从河南光州(今潢川县)来的,最初是在漳州诏安五都繁衍,只是开于他们的迁移年代和经过,却缺少确实的资料可查,这对于福建和台湾的众多潘姓来说,无疑是一项很大的遗憾。 不过,潘姓自闽迁台的资料,却十分的完备,据台湾省文献会表示,他们来得很早,也来得很多,怪不得台湾的潘姓人士,处处可见。

台湾处处有潘姓 省文献会所提供的潘姓入台资料是这样的:永厝廿八年,有一位潘涉曾在旗后盖寮捕鱼;康熙廿年,有潘、蔡、王、洪、李、白六姓,倡建今高雄市旗后妈祖宫;有潘冬随淡水通事赖科,入崇文(今花莲县)说番输赋;乾隆末年,有漳州人潘盛清、潘恭人入垦今台北县 石门乡的德茂、富基、七股三村,以及有潘碧公入垦同乡的老梅村;嘉庆七年,有潘肾文入垦今宜兰县罗东镇;道光廿年,有潼州人潘定民倡建今台北县士林镇的惠济宫;咸丰初年,又有安溪人潘海恙等十一人,入垦今台北县坪林乡渔光村。 现在,以人数上来说,潘姓是台湾的第三十一个大姓,而且大多聚居在北部的台北县一带,跟当初他扪的移民路线比较起来,就显而易见这种情形不是偶然的。

在中国民间,潘姓,一直是一个为人所熟知的姓氏,历史上的著名美男子潘安,"步步生莲花"的绝世美人潘妃,乃至专门跟杨家将作对的潘仁美等,都是老少咸知的著名人物。 历史悠久的古姓 这种现象,当然也间接说明了潘姓的古老。实际上,潘姓的确是一个其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姓氏,早在三千年以前的春秋时代,就有人开始以潘为姓,并且,潘姓的始祖,还是出身于光彩夺目的周朝王室。 关于潘姓的姓源,《姓纂》上面是这样记载的:"周文王后毕公之子季孙,食采于潘,因氏焉。有广宗,河南两望。" 毕公,就是毕公高,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被他当天子的兄弟武王封在毕地,也就是现在陕西省长安和成阳以北的一带。后来,他又让自己的儿子季孙食采于潘,于是,后来周文王的这一支子孙就按照当时的习惯,纷纷以国为氏,统统都姓了潘,潘姓的最早发源地,当然也是在陕西的北部。 大约四、五百年以后的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又有人以潘为姓,这是根据《姓氏寻源》的记载。《姓氏寻源》上是这样说的:"楚公族芈姓之后,以字为氏,潘崇是也。"这一支潘氏,很显然是颛顼帝高阳氏的后代,他们的发源地,大致是在今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分别发源于中国南方和北方的两支潘氏,姓源虽然看起来有所不同,但认真推溯起来,根本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因为,周文王固然是黄帝的姬姓嫡裔,而楚国所出的芈姓则是传自黄帝之孙颛顼,在血统方面实际上同出一源,没有太大的分别。

潘姓多源于楚国 不过,后世却有许多人认为,中国的潘姓主要是源自南方的楚国,《通志氏族略》就是采认这种看法的,该书指出:"潘氏,楚之公族,未详其始……晋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 《通志》所持的这种看法,正确性可能是相当高的,因为,历来在古藉上出现的春秋时代的潘姓古人,几乎统统都是楚国的人物,譬如,《史记》所提到过的潘党和潘尪,就全是楚国的大夫。所以,如果说以后中国的潘姓主要是曾经在春秋时称霸的楚国的后代,应该也是未尝不可。

潘党和潘尪,是最早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著名人物,不但证明了潘姓的古老,也留给了后世子孙无尽的光彩--潘党,是楚国的大夫,也是一名勇猛的战将,据传,他与养由基练武不辍,深受楚王的激赏,曾经赞美他们说:"君有二臣如此,何忧于战!"潘尪,则是曾经为楚庄王出奇计破灭庸国的大将。 汉晋间人才辈出 汉代以后,潘姓的知名人物不绝于史书,堪称济济多士,譬如,三国时代东吴的名将潘浚和潘璋,就是千百年来民间所熟知的人物--潘浚曾经为孙权大破五溪蛮,信赏必罚,获虏数万,使得事变自此衰弱,与蜀、魏鼎足而三的孙吴得以无后顾之忧;潘璋,则曾屡平寇盗,领兵数千而所在常如万人,大家都熟知的《走麦城》的故事中,关公父子就是被潘璋所捉并加以杀害的,后来,平剧里还有另一出《活捉潘璋》的戏,演的是开公显圣,潘璋被活捉的故事,当然,这根据的也是《三国演义》,与事实并不相符,因为,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潘璋建此大功之后,曾被封公,荣华富贵了一辈子呢! "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应用的一句话,用来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这位潘安,就是晋代的大才子潘岳,因为他的字为安仁,所以才会被唤作潘安,结果,后来潘安两个字反而比他的原来名字要响亮些。这位历史上出了名的男子究竟是美到什么程度,后人很难从文字上的形容揣摩出他的实际容貌,但是据传他常常挟弹出洛阳道,妇女见到了都联手萦绕,并又投之以果,则当时他以美貌风靡女性的情形,实在不难想见。后来,有一位诗人杨亿也曾写诗形容当时的情形说:"犹记潘郎掷果时"。

绝世才华潘安仁 实际上,潘岳之所以留名于史籍,并不仅仅是由于他的美姿容而已,主要还是因为他的绝世文学才华。他的文章文辞艳丽,与当待的陆机、谢灵运、及颜延之齐名,现在一般人常用的《赋闲》一词,就是出自他所作的《闻居赋》,大诗人骆宾王还作词赞美他是"潘、陆词锋络绎飞"呢! "潘"这个字,是由一个"番"字加上水旁组成的,所以常常有人会对姓潘的人开玩笑说,他们的祖先一定是住在水边的潘人。实际上,潘姓是最正统的黄帝后裔,已如上述,然而,到了南北朝的时期,却的确有外族冒姓为潘,所以此后的潘姓,也有一小部份并非黄帝的后代。这段记录是见诸《魏书官氏志》的:"改破多罗为潘氏"。 宋代的大将潘美,也是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人物,不过大家对他的印像都不好,把他列入"坏人"之林,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在著名的"杨家将"故事中,"潘仁美"扮演的是反派的角色,处处跟杨家过不去的缘故。

宋初的名将潘美 实际上,这真是冤枉了他了。正史上的潘美,是宋大祖赵匡胤的一名大将,战功辉煌异常,曾经在大祖受禅之初,为宋室收复凶悍的陕帅袁彦,而巩固了赵家的天下。后来,他并又平定泽路扬州,下江南广东、云南,以大功累官至忠武军节度使,还被封为代国公。像这样一位杰出的名将,竟被"杨家将"的作者,随便地在他的名字中加个"仁"字,就把"潘仁美"塑造成了一个反派的角色。 宋代,潘姓的知名人物相当不少,而以潘大临、潘异、潘中等人最享盛名--潘大临,就是与苏轼、黄庭坚交好,以一句"秋来景物件件是全句"而传名后世的大诗人,潘翼,是贯穿诸子百家之书,凡礼乐、制度、传注、杂说,乃至天文、地理无所不通,无所不精,他的学生王十朋曾时时感叹不能竟其学的大学者;潘中,则是当徽、钦二帝被执,曾经拜诏泣涕,有过许多可歌可泣事迹的著名忠义之士。

明清多学人名士 明清以后,潘氏也是名士辈出,譬如,明代曾教民行朱子家礼,躬行郊野劳疾问苦,为此后的"父母官"塑立良好典型的名臣潘府;清代曾奉诏纂修明史,学问淹贯,既工诗文,又长于史学,并又旁及历法、算术的大学者潘来;乃至以金石收藏著名,光绪年间曾官至工部尚书,勤政爱民,所至有声的潘祖荫等,都是为潘家子弟创造光辉的先人。 中国南方福建的潘姓,据传是从河南光州(今潢川县)来的,最初是在漳州诏安五都繁衍,只是开于他们的迁移年代和经过,却缺少确实的资料可查,这对于福建和台湾的众多潘姓来说,无疑是一项很大的遗憾。

不过,潘姓自闽迁台的资料,却十分的完备,据台湾省文献会表示,他们来得很早,也来得很多,怪不得台湾的潘姓人士,处处可见。 台湾处处有潘姓 省文献会所提供的潘姓入台资料是这样的:永厝廿八年,有一位潘涉曾在旗后盖寮捕鱼;康熙廿年,有潘、蔡、王、洪、李、白六姓,倡建今高雄市旗后妈祖宫;有潘冬随淡水通事赖科,入崇文(今花莲县)说番输赋;乾隆末年,有漳州人潘盛清、潘恭人入垦今台北县石门乡的德茂、富基、七股三村,以及有潘碧公入垦同乡的老梅村;嘉庆七年,有潘肾文入垦今宜兰县罗东镇;道光廿年,有潼州人潘定民倡建今台北县士林镇的惠济宫;咸丰初年,又有安溪人潘海恙等十一人,入垦今台北县坪林乡渔光村。 现在,以人数上来说,潘姓是台湾的第三十一个大姓,而且大多聚居在北部的台北县一带,跟当初他扪的移民路线比较起来,就显而易见这种情形不是偶然的。

「潘」源出

;

﹕「潘」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广韵》和《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后毕公之子季孙,食邑于「潘」,其子孙以邑名为氏。

﹕出自「芈」,以字为氏。据《通志.氏族谱》及《潘岳家谱》载,春秋时楚之公族,潘崇氏也。楚成王时任世子商臣之太师。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潘」氏。

潘美的后人现居住哪里

绍兴潘氏,潘美后裔,支系据《歙县迁苏潘氏家谱》引《徽州潘氏家谱》载:潘美灵柩葬于江南,潘氏始移家安徽婺源。潘氏家谱以潘美为立谱一世祖...
点击下载
上一篇:家谱内容下一篇:怎么排家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