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人的祖先是谁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3收藏

朝鲜人的祖先是谁,第1张

现代韩国人(朝鲜人)的祖先是半岛南边的三韩部落。三韩部落发展的国家有百济和新罗,领土只占据半岛南部。百济和新罗同时代的高句丽是大陆民族高句丽族建立的国家,高句丽国名来源于大汉朝辖下的高句丽县;那时的半岛北部是汉朝的领土,高句丽国是汉的属国。高句丽国的国土是在西晋后才接收了西晋在半岛北部的领土,从此成了半岛北部的主人;此时高句丽已进入王朝的后期。最后高句丽被大唐所灭,半岛北部领土被唐接收。当然隋朝曾三次征高句丽,不过没成功。半岛北边从来都是大陆民族的领土。不管是商朝人,燕国人,秦朝人,汉朝人,西晋人,高句丽人,唐朝人,渤海人,契丹人都是大陆民族,并都曾拥有过半岛北部领土,上下有2000多年。韩国人(朝鲜人)真正拥有半岛北部领土是在契丹之后,也就是王建建立的高丽王国后才占有半岛北部领土。 然而现代韩国人(朝鲜人)只把高句丽人看成他们祖先,为什么其他的拥有过半岛北部领土的商朝人,燕国人,秦朝人,汉朝人,西晋人,唐朝人,渤海人,契丹人,他们却不认祖?因为高句丽人已经消失在其他民族中,他们说高句丽人是他们祖先,更好赖帐!!另外,韩国人(朝鲜人)的祖先新罗人王建在高句丽灭亡200多年后建立了高丽王朝,取代新罗。而灭亡的高句丽在唐书上被称为高丽。但是王建本人不是高句丽人后代,韩国史书说他用高丽的国号是想把他的王国建成高句丽那样的强国。就是这个王氏高丽使韩国人(朝鲜人)自认为高丽民族。这就是三韩人成了高丽人的经过。但是这个高丽民族和高句丽民族根本是两个不同的民族。但是韩国人(朝鲜人)有意把他们的高丽和高句丽扯在一起,这种历史观才使他们如此顽固! 真正的高句丽王国是由大陆民族构成,贵族阶层是高句丽族,而高句丽族在唐灭高句丽后绝大部份被移民到大唐的中原。 中国史书的朝鲜是指商朝人萁子建的朝鲜国,后来燕国人卫满取代了萁子后人,建卫满朝鲜国。而韩国人(朝鲜人)在14世纪李氏朝鲜之前从没建立过国号朝鲜的国家。但中国史书在14世纪李氏朝鲜之前就记录过大陆民族建的朝鲜国。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国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这就是三韩人成了朝鲜的来历! 三韩人在20世纪以前,因为国家的弱小,大陆王朝文化先进历史悠久。而且三韩人精英都受中华文化的教育,所以把中国史书中的萁子朝鲜国看成他们的祖先,从而把自己的夷的出身抹掉。中国皇帝对于这样的“亲戚”当然也乐于接受。这种历史观误导了两国。 三韩人脱离日本人统治后,民族主义兴起,他们为了摆脱历史文化与中国王朝的联系,竟编造了5000年的文明,并把萁子朝鲜国看成他们的历史和国家。 由于大多数中国人对萁子卫满朝鲜,三韩,高句丽,新罗,百济,高丽,李氏朝鲜之间的关系不清楚。也许是因为《大唐英烈传》的影响,很多都知道高丽(其实是高句丽);但他们误认为高丽(高句丽)人就是现在的韩国人(朝鲜人)。三韩人利用了这种误会,并把这种误会作为历史教育他们的学生。因为他们要让自己的后代知道韩国人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之一,有6000年历史,从古到今都是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主人。正因为他们想证明自己是中国东北的主人,所以死拉着高句丽不放。现在韩国学者又把手伸向了商朝人,东夷人。呵呵,看他们玩什么花样!! 韩国学者很清楚高句丽和韩国没有历史的传承。但以民族主义为荣的韩国学界绝不会认错的。他们的梦就是打造没有自虐的光辉的独立的强大的“历史”。为了这个历史,他们可以否认一却!

每一朝,比较有名的是吧。

====努尔哈赤时期===========

皇帝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谥号太祖高皇帝,年号天命

后妃

·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扎青,生长子褚英、次子代善,长女东果格格。

·继妃富察氏衮代,生子莽古尔泰、德格类,女莽古济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孟古哲哲,皇太极生母。

·大妃乌拉纳喇氏阿巴亥,生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

儿子

·长子广略贝勒褚英,嫡出,生母元妃佟佳氏。

·次子礼亲王代善(铁帽子王),嫡出,生母元妃佟佳氏。曾被视为继承人,但因为

同继母阿巴亥的绯闻问题失去这一地位。

·七子饶余敏郡王阿巴泰,庶出,生母册封伊尔根觉罗氏。其第四子为安亲王岳乐,

深受顺治帝信任。

·八子皇太极,即太宗皇帝。

·十二子原封英亲王阿济格,嫡出,生母大妃纳喇氏。顺治间因造反赐死削爵逐出宗

室。

·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嫡出,生母大妃纳喇氏。顺治间为摄政王。

·十五子豫亲王多铎,嫡出,生母大妃纳喇氏。顺治间为辅政王。

女儿

·长女,东果格格,嫡出,生母元妃,嫁五大臣之一何和礼。

·三女,莽古济,嫡出,生母继妃,皇太极时期曾与其同母兄弟莽古尔泰一起谋逆,

被处死。

·四女,穆库什,庶出,第二次嫁给五大臣之一额亦都,生了康熙四大辅臣的遏必隆

,额亦都死后嫁给额亦都的第八子图尔格,后来又因为女儿的问题离婚。

·六女,嫁给海西女真的苏纳,生了康熙四大辅臣的苏克萨哈。

=====皇太极时期===================

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谥号太宗文皇帝,年号天聪、崇德。

后妃

·元妃钮祜禄氏,元配大福晋,生一子,被休。

·继妃乌拉纳喇氏,继福晋,生两子一女,豪格生母。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皇后,生三女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永福宫庄妃,生三女一子,一子为世祖皇帝。

·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关雎宫宸妃,生一子夭折。

·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麟趾宫贵妃,生一子一女,一子即襄亲王博穆博

果尔。

儿子

·长子肃亲王豪格,嫡出,生母继妃乌拉纳喇氏。

·五子承泽亲王硕塞,庶出,生母侧妃叶赫纳拉氏。其长子为庄亲王博果铎,过继康

熙第十六子胤禄为嗣。

·第八子未命名,庶出,生母宸妃博尔济吉特氏。

·第九子福临即世祖皇帝。

·第十一子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庶出,生母贵妃博尔济吉特氏。

女儿

·五女阿图,与顺治同母,最受孝庄宠爱,嫁喀尔喀蒙古巴林部郡王,人称巴林郡王

,先后受封固伦和顺公主、固伦淑慧公主。

·十四女,庶出,生母庶妃。嫁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先后受封为和硕建宁长公

主、和硕恪纯长公主。

太监宫女

·苏麻喇姑(苏墨儿),庄妃博尔济吉特氏的侍女。顺治时参与宫廷仪制服色设计,

曾教导幼年康熙满文,康熙间抚养十二阿哥胤禟,时候以嫔礼葬。

============顺治时期============

皇帝

爱新觉罗·福临,谥号世祖章皇帝,年号顺治。

太后

·母后皇太后,即顺治嫡母,孝端文皇后,无徽号。

·昭圣皇太后,即顺治生母庄妃,孝庄文皇后。

后妃

·废后静妃博尔济吉特氏,元配皇后,无生育。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继后,无生育。

·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即董鄂妃,生第四子荣亲王。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佟妃,生康熙皇帝玄烨。

·贞妃董鄂氏,庶妃,孝献皇后族妹,殉葬。

·恪妃石氏,第一位汉妃。

儿子

·次子裕亲王福全,庶出,生母宁悫妃董鄂氏。

·三子玄烨,即康熙帝。

·四子荣亲王未命名,嫡出,生母孝献皇后董鄂氏

·五子恭亲王常宁,庶出,生母庶妃陈氏。

女儿

·次女,和硕恭悫长公主,庶出,生母庶妃杨氏,顺治唯一成年的女儿。

·养女,和硕柔嘉公主,安亲王岳乐次女,嫁靖南王耿继茂子耿聚忠。

·养女,固伦端敏公主,简亲王济度次女,嫁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公主性情骄纵,与

康熙不合,与承袭父亲爵位的庶弟简亲王雅布不合。

太监宫女

·吴良辅,顺治宠信的太监,曾交通内外干预朝政,又说代顺治出家的,也有说康熙

即位将其处死的。

·苏麻喇姑,见皇太极时期。

·李佳氏,顺治乳母,封佑圣夫人。

·叶黑勒氏,顺治乳母,封佐圣夫人。

·朴氏,顺治乳母,又抚养幼年康熙,封奉圣夫人。

==========康熙时期===================

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谥号圣祖仁皇帝,年号康熙。

太后

·昭圣太皇太后,即康熙祖母,孝庄文皇后。

·仁宪皇太后,即康熙嫡母,孝惠章皇后。

·慈和皇太后,即康熙生母佟妃,孝康章皇后。太后康熙二年去世。

后妃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元配皇后,生两子,其次子为废太子胤礽。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继皇后,无生育。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三继皇后、皇贵妃,生一女,雍正皇帝养母。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德妃,生三子三女,其长子为雍正皇帝,其次子为十四阿哥胤

祯。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敏妃,生一子两女,其一子为十三阿哥胤祥。

·悫惠皇贵妃佟佳氏,贵妃,无生育,孝懿皇后妹,同和妃抚养乾隆皇帝。

·敦怡皇贵妃瓜尔佳氏,和妃,生一女,同贵妃抚养乾隆皇帝。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贵妃,生一子一女,其一子为十阿哥胤我。

·惠妃纳喇氏,生两子,其次子为大阿哥胤褆,抚养八阿哥胤禩。

·宜妃郭络罗氏,生三子,其次子为九阿哥胤禟。

·荣妃马佳氏,生五子一女,其幼子为三阿哥胤祉。

·良妃卫氏,生一子即八阿哥胤禩。

·顺懿密妃王氏,密嫔,汉族,生三子,其次子为十六阿哥胤禄,其三子为十八阿哥

胤衸。

·纯裕勤妃陈氏,勤嫔,生一子即十七阿哥胤礼。

儿子

·长子原封直郡王胤褆,第五子,庶出,生母惠妃,因魇镇太子被削爵圈禁。

·次子废太子理密亲王胤礽,第七子,嫡出,生母孝诚仁皇后,两立两废,圈禁。

·三子诚亲王胤祉,第十子,庶出,生母荣妃,揭发胤褆魇镇太子。

·四子胤禛即雍正帝。

·八子原封廉亲王胤禩,第十六子,庶出,生母良妃,雍正四年结党妄行削爵圈禁,

逐出宗室。

·九子原封贝子胤禟,第十七子,庶出,生母宜妃,雍正四年结党妄行削爵圈禁,逐

出宗室。

·十子原封敦郡王胤我,第十八子,庶出,生母贵妃,雍正间圈禁,乾隆初释放。

·十三子怡亲王胤祥,第二十二子,庶出,生母敏妃,雍正即位封怡亲王,八年卒,

命爵位世袭罔替。

·十四子恂郡王胤祯,第二十三子,与雍正帝同母,康熙末年贝子大将军,雍正四年

禁景山,乾隆初释放。

·十六子庄亲王胤禄,第二十六子,庶出,生母密嫔,雍正初出继庄亲王博果铎为嗣

·十七子果亲王胤礼,第二十七子,庶出,生母勤嫔,雍正初封郡王,六年晋亲王,

乾隆初任总理王,无嗣,过继雍正第六子弘瞻为嗣。

·十八子胤衸,第二十八子,庶出,生母密嫔,康熙四十七年八岁卒(痄腮),成为

一废太子导火索。

·二十子慎郡王胤禧,第三十一子,庶出,生母熙嫔,少年与乾隆为同学。

女儿

·三女,固伦荣宪公主(二公主),生母荣妃,唯一在康熙朝被封为固伦公主的女儿

,嫁给淑慧公主的儿子巴林郡王,其女嫁给废太子胤礽长子弘皙为嫡福晋。

·九女,固伦温宪公主(五公主),与雍正帝同母,初为和硕公主,嫁佟国维之孙。

公主二十岁卒(中暑),雍正元年追封固伦公主。

·十女,固伦纯悫公主(六公主),生母通嫔,初为和硕公主,嫁成吉思汗二十世孙

策凌,感情深厚,公主婚后五年去世,额驸因战功封超勇亲王,公主因额驸功追封固

伦公主,额驸卒于雍正间,遗愿与公主合葬,公主子袭爵札萨克亲王兼盟长。

·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九公主),生母袁贵人,嫁散秩大臣孙承运,公主子娶八

阿哥胤禩之女。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大公主),康熙五弟恭亲王常宁之女,为首位与皇帝亲生女

一同排行的养女公主。

太监宫女

·梁九功,自幼侍奉康熙,性情伶俐,渐次升至总管太监,与朝臣交结,疑似与八阿

哥党有交通,于康熙中后期失宠(疑三十九年已有失宠先兆),大约于五十年后处于

半隐退状态,雍正元年于禁所自尽。

·魏珠,为康熙晚年随身太监,深受宠信。

·顾问行,乾清宫总管兼敬事房总管,为康熙心腹太监。

·苏麻喇姑,见皇太极时期

·朴氏,见顺治时期

·瓜尔佳氏,康熙乳母,封保圣夫人

·孙氏,康熙乳母,曹寅之母

==============雍正时期===============

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谥号世宗宪皇帝,年号雍正

太后

仁寿皇太后,即雍正生母德妃,孝恭仁皇后。太后雍正元年去世。

后妃

·孝敬宪皇后乌拉纳喇氏,元配皇后、嫡福晋,生一子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熹贵妃、格格,生一子即乾隆帝。

·敦肃皇贵妃年氏,皇贵妃、侧福晋,生三子一女

·纯悫皇贵妃耿氏,裕妃、格格,生一子即五阿哥弘昼

·齐妃李氏,齐妃、侧福晋,生三子一女

·谦妃刘氏,谦嫔,生一子即六阿哥弘瞻,出继康熙十七子果亲王胤礼为嗣。

儿子

·长子追封端亲王弘晖,嫡出,生母孝敬宪皇后,幼殇。

·三子弘时,庶出,生母齐妃,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

·四子弘历即乾隆帝

·五子和亲王弘昼,庶出,生母裕妃,好言丧礼。

·六子果郡王弘瞻,庶出,生母谦嫔,雍正年间生于圆明园,又称圆明园阿哥,出继

康熙十七子果亲王胤礼为嗣。

·怀亲王福惠,庶出,生母皇贵妃,盛宠,乳名六十阿哥,八岁殇。

女儿

·次女,和硕怀恪公主(大公主),生母齐妃,为雍正唯一成年的女儿,初封郡主,

嫁纳喇氏星德,公主卒于康熙末年,雍正即位追封公主。

·养女,和硕和惠公主(四公主),雍正十三弟怡亲王胤祥女。

太监宫女

·苏培盛,总管太监

·王氏,雍正乳母,封顺善夫人

·谢氏,雍正乳母,封恭勤夫人

·刘氏,雍正乳母,封安勤夫人。

=============乾隆时期====================

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谥号高宗纯皇帝,年号乾隆。

太后

·崇庆皇太后,即乾隆生母熹贵妃,孝圣宪皇后。

后妃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元配皇后、嫡福晋,生两子两女,其长子为二阿哥永琏。

·皇后乌拉纳喇氏,继皇后、侧福晋,生两子一女,其长子为十二阿哥永璂。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令懿皇贵妃,生四子两女,其第三子为嘉庆帝。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贵妃、侧福晋,无生育。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哲妃、格格,生一子一女,其子为乾隆长子。

·纯惠皇贵妃苏佳氏,皇贵妃、格格,生二子一女 ,其次子为六阿哥永瑢,出继康熙二十一子慎郡王胤禧为嗣。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嘉贵妃、格格,生四子,其第三子为十一阿哥永瑆。

·庆恭皇贵妃陆氏,庆贵妃,无生育,为嘉庆皇帝养母。

·愉贵妃,愉妃、格格,生一子即五阿哥永琪。

·容妃和卓氏,即香妃,无生育。

·惇妃汪氏,生一女即和孝公主。

儿子

·长子追封定亲王永璜,庶出,生母哲妃,因孝贤皇后丧礼遭斥责忧惧卒,追封亲王。

·次子追赠端慧太子永琏,嫡出,生母孝贤纯皇后,已密立为太子,九岁殇,追赠太子。

·三子追封循郡王永璋,庶出,生母纯皇贵妃,同因孝贤皇后丧礼遭斥责,不足三十岁即卒,追封循郡王。

·五子荣亲王永琪,庶出,生母愉妃,为上所钟爱。封荣亲王,旋卒。

·七子追封哲亲王永琮,嫡出,生母孝贤纯皇后,两岁因天花夭折,谥悼敏皇子,嘉庆间追封亲王。

·八子仪亲王永璇,庶出,生母嘉贵妃。乾隆封郡王,嘉庆晋亲王。

·十一子成亲王永瑆,庶出,生母嘉贵妃,幼工书,上爱之,乾隆封亲王,嘉庆间军机处行走,为亲王领军机第一人。

·十二子追封贝勒永璂,嫡出,生母继皇后,卒于乾隆间,无封,无后。嘉庆间追封贝勒。

·十七子庆亲王永璘,与嘉庆帝同母。乾隆间封贝勒,嘉庆初封惠郡王,改庆郡王,临终前晋亲王。

女儿

·三女,固伦和敬公主,生母孝贤纯皇后。唯一成年的嫡女。

·四女,和硕和嘉公主,生母纯皇贵妃。嫁孝贤纯皇后侄子福隆安,公主子丰绅济伦。

·七女,固伦和静公主,与嘉庆帝同母。初封即超封为固伦公主,嫁超勇亲王,额驸为康熙六公主纯悫公主之子,夫妻感情深厚,公主婚后六年卒。嘉庆间额驸两度救驾。

·十女,固伦和孝公主,生母惇妃,为上所钟爱,幼年即指婚和珅之子丰绅殷德。

·养女,和硕和婉公主,乾隆五弟和亲王弘昼独女。

太监宫女

·吴书来,总管太监

·董氏,乾隆乳母,封温淑夫人。

新野县面积1062平方公里,人口86万。西汉初置县,历史上境内曾设过棘阳、淯阳、朝阳、义阳、百宁、黄冈、新都、交木、惠怀等县,还曾设过州郡或侯国。

姓氏资源

新野是姓氏文化资源富县,现有姓氏300余个,均为单字姓,无复姓和多字姓。历史上源于新野、得姓于新野或望于新野的姓氏有:岑、邓、阴、来、曹、庾等。

岑氏 受封于西周,得姓于岑亭,望于新野,今海内外岑姓华人皆奉东汉开国元勋之一的岑彭为得姓始祖,岑彭官拜征南大将军,征讨公孙述时遇刺于四川武阳,初葬于华阳东林山,2008年其遣蜕迁回故里新野下庙村新隆重礼葬,如今海内外岑氏已在岑彭故里举办过两次拜祖大典,每年来新野的寻根团组都有30来个。岑氏名人有唐代贞观名相岑文本,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清代的岑毓英、岑春煊父子。岑春煊民国早期几乎与袁世凯、孙中山齐名,为中华民国军 主席总裁(相当总统)。美国里根、布什总统顾问岑显利直认自己是岑彭后裔,访华期间曾专程来新野考察寻根。

邓氏 得姓于邓国。公元前678年邓国为楚国所灭,国人有以故国为姓者,邓国之都在今衰阳邓城镇,西汉时,有名邓况者,世居新野,渐成望族,东汉初新野人邓禹,辅佐光武帝刘秀,实现中兴,为东汉开国二十八名元勋之首,24岁时即被封侯,邓禹因此而被如今海内外邓氏共奉为得姓始祖。他们自豪地说,天下邓姓出新野,全球凡有华人聚居处,必有邓高密之后人。历史上邓氏名人众多,曾出了两位皇后,其中的和熹皇后邓绥,垂帘十七年,辅佐三帝,被史家称为“皇后之冠”。其它如邓廷桢、邓世昌、邓恩铭、邓中夏、邓稼先、邓颖超,就连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祖籍也是新野,也是邓禹后人。我一九九三年提出了 祖籍在新野这一观点,后来,李保铨先生据此丰富成了一篇鸿文,在南阳日报发了整版的长篇报道,在学术界影响较大。邓禹故里清咸丰年间官立之“汉高密侯邓元公故里”碑,至今保存完好。新野邓氏族谱自邓禹至今中间不断代。

阴氏 阴氏乃春秋时管仲之后人,西汉时,阴氏在新野繁衍成巨族,有阴子方者,岁末以黄羊祭祀灶神,因此而获福祉,他预言,后人必将富贵。新莽时,阴家出了个貌若天仙的女子,即阴丽华,她沉鱼落雁、倾国倾城,非但秀外,而且惠中,当时尚未称帝的刘秀曾向人感慨说,为官当作执金者,娶妻当得阴丽华。后来阴丽华果然被刘秀册立为皇后,身后赠谥光烈。后来阴家又出了一位皇后,一门二后,宠荣无比,应了阴子方之言。相传腊月二十三日祭灶之民俗,即始于阴子方。另外,以四川丰都为代表的中华鬼文化宣称,阎罗王(阴世之王)即新野人阴长生。新野历代县志对阴长生均有记载。

庄氏与严氏 东汉初高士严子陵,本姓庄,乃新野人,后隐居江南会稽之富春山下岑彭简介,拒不出仕,连刘秀也拿他没有办法。严子陵后来成为历代隐人高士的楷模。新野县志对严子陵也有记载。新野至今仍流传着“庄严一条根,新野连富春”之说。

来氏 东汉初新野人来歙,是光武帝刘秀的表叔,官拜太中大夫,在关西陇右一带少数民族中甚受拥戴,后为国捐躯。今华人来氏,至少有一支是来歙的传人,分布于江南多省。

宋氏 乃东汉名臣宋弘之后人。宋弘在东汉建武年间至大司空。他仪容伟岸,私操高尚,曾以“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之说拒绝刘秀之姐湖阳公主的暗恋与追求,为后世所称道。

曹氏 新野土著,世为望族。东汉末的十常侍之一曹节,官声虽然不佳,家门却是望族,相传是汉初名相曹参之后人。历代衙神祠民间俗称萧曹庙。敬奉的是萧何和曹参。成语“萧规曹随”,说的即是他二人。南北朝时的名将曹景宗,新野人,文武兼资,某次御筵赋诗,他以一首“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五言诗,豪气干云,令满朝文武对他顿时刮目相看。他的后人曹铭,廉冠一时,明史有传。

庾氏 南北朝时的新野人庾信,是当时词赋大家,与徐摛齐名,世称“徐庾”,是诗词发展史上由五言到七言时期承前启后的人物,李白、杜甫都对其推崇倍至。庾信雄于为赋,其《春赋》、《小园赋》、《枯树赋》、《哀江南赋》皆千古绝唱。当代伟人 直至去世前不久,已目不能视,仍请人读《枯树赋》给他听。庾信故里在今新野上港乡宅子村。民谣“陂汪汪,下田良,樊氏失业庾氏昌”,此庾氏即指庾信家门。

白氏 今新野王集镇白滩村村民,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之传人,有家谱为证。

郭氏 五代时的名将郭言,祖籍太原,落籍新野,善征战,多军功,《五代史》有其传。

齐氏 新野望族,名人甚多,最著名者如齐慎,乃晚清抗英名将,四任提督,被朝廷绘像于大内紫光阁,赠谥勇毅巴图鲁,是唯一入《清史稿》的新野人。

钱氏 2012年博鳌论坛例会期间,台湾前“外长、监察院院长”钱复会见郭庚茂,称自己的曾祖父钱绳祖在新野当过县令,自己的爷奶是在新野结婚的,自己的父亲是在新野出生的、自己先辈曾在新野居住了十几年,自己能算半个南阳人。新野有两通保存完好的古碑,证实了钱复之说。钱复夫妇已两次来新野寻旧怀古,第二次还带了长子钱国维和长媳胡家琪一同回来,其虔诚之意,在海峡两岸传为美谈。我们特意编写了《线绳祖在新野》画册。

新野如今尚有北宋时理学大师程颢、程颐之传人聚居。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之后人,如今在新野施庵镇已繁衍成相邻的五个岳庄,总人口有数千人。

新野施庵镇大营村之牛氏,乃唐代后期宰相牛僧孺之后代。

新野如今有许多姓氏,都称自己祖上是洪洞大槐树移民,但多系口传,无可信之硬件支撑其论点,此中恐有真有讹,尚有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待做。

新野之稀有姓氏

据不完全统计,主要有艾氏、边氏、钞氏、池氏、戈氏、海氏、呼氏、虎氏、淮氏、吉氏、简氏、阚氏、蓝氏、廉氏、蔺氏、骆氏、母氏、那氏、年氏、钮氏、肜氏、山氏、闪氏、厍氏、水氏、台氏、庹氏、卫氏、腰氏、喻氏、乐氏等。此中那氏与钮氏,系由满族之叶赫那拉氏和钮古禄氏汉化而成。

已有谱牒的姓氏

约有近百部岑彭简介,但多数是某姓中某一支的支谱,如张、李、王、赵、陈、曹、刘、黄、徐、魏、周、朱 等当代人口大姓,跨县跨省的统谱不多,也有不少是明清以来甚至民国以来的短线谱系,仅有20来代人甚至更短。其共性是侧重记载血缘脉络的连延,对姓氏文化的精髓发掘研究尚较肤浅。

太子刘据全家被杀,汉武帝怎么确定刘病己是曾孙?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因为当时皇室所有后代的出生,都会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记录登记的。当然,如果要说出点证据来,我们可以结合《汉书·宣帝纪》里面的记载分析一下。

汉宣帝剧照

首先,从时间上来说。《宣帝纪》是这么说的:“生数月,遭巫蛊事,太子、良娣、皇孙、王夫人皆遇害。”注意这里说的是生数月,也就是说巫蛊事发是在宣帝出生几个月以后,这就排除了因为巫蛊之祸,导致宣帝出生来不及登记,或者来不及让武帝知道的情况。

汉宣帝剧照

其次,关键人物邴吉的做法。从《宣帝纪》里可以看出,宣帝能够躲过巫蛊之祸,邴吉是有大功的:“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而邴吉为廷尉监,治巫蛊于郡邸,怜曾孙之亡辜,使女徒复作淮阳赵征卿、渭城胡组更乳养,私给衣食,视遇甚有恩。”可见这个尚在襁褓的孩子的身份,当时并不是什么特别机密的事情,邴吉能知道,武帝怎么就不能知道呢?

再次,邴吉把宣帝送到宣帝的姥姥史家,“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时掖庭令张贺尝事戾太子,思顾旧恩,哀曾孙,奉养甚谨,以私钱供给教书。”然后宣帝在民间长大,遇到许平君等人。可能有些朋友受影视剧影响,觉得长在民间,那就得是谁都不知道他的身份。实际上从这些记载能看出,身边的人是知道宣帝的皇曾孙身份的,而且也正式在宗正备案了。只是后来他能机缘巧合当上皇帝,这可能确实出人意料。

宣帝和许平君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4个儿子、7个女儿活到成年。

  家族列表

  父亲顺治皇帝

  长兄爱新觉罗•牛钮,早殇

  二兄爱新觉罗•福全,裕亲王

  五弟爱新觉罗•常宁,恭亲王

  母亲孝康章皇太后佟佳氏 (佟佳氏为汉军旗人,佟佳氏的弟弟为佟国维,佟佳氏的父亲是佟图赖,佟图赖的父亲是佟养正,佟养正是明末抗倭援朝的副总兵,后来在抗金的时候,战斗失败投降后金。)

  康熙后妃一览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1654——1674)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咯布拉之女,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康熙四年册封为皇后,时年13岁。康熙八年生皇二子(即废太子);康熙十三年生皇六子后因难产去世,享年22岁。谥号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1678),满洲镶黄旗人,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皇后,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谥号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的嫡亲侄女,是康熙的表姐妹。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贵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晋升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册为皇后,次日即去世。谥号为: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1660——1723), 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十八年封为德嫔。次年生皇六子;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康熙去世后,德妃被尊为皇太后,雍正五年五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64岁。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1699),满洲镶黄旗人,参领海宽之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允祥,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衬葬康熙帝之景陵。生二女,下嫁仓津,多尔济。

  定妃(1661——1757),万琉哈氏,满洲正黄旗人,郎中拖尔弼之女。康熙在时为嫔,雍正时尊为皇考定妃,后来随儿子履亲王允裪住,轮到自己的生日的时候,还会被迎进宫去祝贺,但再未进尊封,薨时九十七岁。

  通嫔,纳喇氏(?——1744),监生常保素之女。侍奉圣祖康熙时为贵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享年在80岁以上。二子皆殇(是康熙实际上第9和第12个儿子),一女。

  敦怡皇贵妃(1683——1768),三品协领祜满之女。瓜尔佳氏。侍奉康熙时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高宗乾隆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殇。她也时康熙诸妃中最长寿的。

  悫惠皇贵妃(1668——1743),佟佳氏,孝懿皇后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册为贵妃,雍正时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乾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岁。死后,谥为悫惠皇贵妃。

  顺懿密太妃,王氏。初为密嫔,后尊封为密妃。三子,允禑、允禄、允衸,允衸八岁夭折。

  纯裕勤太妃,陈氏。初为勤嫔,被雍正尊封为勤妃。一子,允礼。

  襄嫔(?——1746),高氏,高廷秀之女。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谨嫔,色赫图氏(1698——1739),员外郎多尔济之女。乾隆四年三月十六日薨,享年在41岁。一子,允祜。

  静嫔,石氏(?——1758)。一子,允祁。

  熙嫔,陈氏(?——1737)陈玉卿之女,乾隆二年正月处二日薨(刘心武认为她是《红楼梦》中去世的老太妃的原型),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禧。

  穆嫔,陈氏(?——1727前),陈歧山之女,享年在30岁以上。一子,允祢。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1694), 满洲镶黄旗人,孝昭皇后的妹妹,康熙二十年册为贵妃,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一子,允礻我,一女,夭折。

  惠妃,纳喇氏(?——1732),郎中索尔和之女,初为庶妃。康熙十六年册为惠嫔;二十年为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二子,承庆、允褆。

  宜妃,郭络罗氏(?——1733),满洲镶黄旗人,佐领三官保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宜嫔;二十年为宜妃。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三子,允祺、允禟、允禌。

  荣妃,马佳氏(?——1727),员外郎盖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荣嫔;二十年为荣妃。雍正五年闰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岁以上。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祉成人,一女下嫁乌尔衮。

  贵人郭络罗氏,宜妃的妹妹,满洲镶黄旗人,生皇六女、皇十九子允(礻禹)。卒年不详。

  慧妃,博尔锦吉特氏(?——1670),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幼年被选进宫,尚未册封,于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为慧妃。

  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诚仁皇后的妹妹,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时待年宫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玑(示字旁),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当月追封为平妃。

  良妃,卫氏(?——1711),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一废太子之时,皇八子曾被众大臣保举为皇太子,深受父皇厌恶。康熙曾说:“(皇八子)系辛者库贱妇所生。”(《清圣祖实录》第261卷)辛者库的意思是“管领下食口粮人”,也就是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清朝八旗官员获罪后,本人以及家属被编入辛者库,成为戴罪奴仆,以示惩戒。卫氏本人的祖先当有类似经历,才成为辛者库罪籍。她大约是整个清朝妃嫔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以此条件,她只能充当宫女,从事一些粗活、重活。与皇帝接触的机会也自然大大少于其他宫女。但她竟然被皇帝看中,生育皇子,说明她的自身条件十分优越,是一位美丽出众的女子。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里说:“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而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气”。这些传说并不可信,但是起码反映出卫氏的确是位美丽出众的女子,不仅在宫中闻名,在民间也有所耳闻。康熙三十九年,她和瓜尔佳氏(敦怡皇贵妃)一同册封为嫔。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享年当在40岁以上。

  宣妃,博尔锦吉特氏(?——1736),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顺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薨,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

  成妃,戴佳氏(?——1740),满洲镶黄旗人,司库卓奇之女,处进宫为嫔。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成妃。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当在70岁以上。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皇七子允佑(示字旁),生有残疾(脚跛),康熙三十七年封为贝勒,四十八年晋升为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晋升为亲王,八年四月初二卒,享年51岁,谥曰“度”。

  顺懿密妃,王氏(?——1744),知县王国正之女,母黄氏(1640——1709),为苏州籍人氏,可能是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时带回宫中的女子。康熙二十余年进宫,时年大约十六七岁,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四十年生皇十八子(八岁夭折)。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密嫔,雍正二年六月尊为皇考太嫔,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顺懿太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享年70多岁。次年同日奉安。

  纯裕勤妃,陈氏(?——1754),满洲镶黄旗人,二等侍卫陈希闵之女。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毅亲王允礼,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勤嫔。雍正四年二月尊为皇考勤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纯裕勤太妃。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享年当在60岁以上。乾隆下旨寇摘缨纬,祭酒行礼;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僖嫔,赫舍里氏 (?——1702),来贝(一个字,上面是来,下面是贝)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僖嫔,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享年当在40以上。

  端嫔,董氏,员外郎董达齐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端嫔。卒年不详,享年在60岁以上。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静嫔,石氏(?——1758),石怀玉之女。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被乾隆尊为皇祖静嫔,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享年当在60岁以上。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安嫔,李氏,汉军正蓝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敬嫔,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贵人,兆佳氏(即布贵人,?——1717),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贵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生皇六女和硕恪靖公主,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生允禹(示字旁),卒年不详。

  贵人,那拉氏。

  贵人,陈氏,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一生皇三十五子允援(示字旁),卒年不详。

  贵人,易氏(?——1728),雍正六年四月卒,享年约70多岁。

  庶妃,钮祜禄氏,满族。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生皇二十女。卒年不详。

  庶妃,张氏,汉族。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皇长女,十三年二月初十日生皇四女。卒年不详。

  庶妃,王氏,汉族。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生皇十六女。卒年不详。

  庶妃,刘氏,汉族。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生皇十七女,卒年不详。

  子女

  儿子(按出生顺序)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爱新觉罗•万黼

  爱新觉罗•允禶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废)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是在雍正时期封的,跟康熙皇帝没关),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殁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礻我,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单单十三子胤祥死后雍正将“胤”字还给了他这个终生对他忠心耿耿的弟弟)。

  女儿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

我姓陈,在中国算得上大姓,因为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张王刘李陈,天下一半人”,由此可见陈姓人数之多。我们这些陈姓宗亲都有一个统一的,可考证的祖籍,那就是江洲,也就是现在的九江市。

现在很多继续传承着陈姓古时家风的陈姓家庭中,都在家中显著位置悬挂着“耕读传家”,“义门世家”之类的字画匾额,在家族中流传着“天下陈姓出义门”的传说。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要从北宋时期说起。

公元1063年,嘉祐八年,位于江洲的义门陈村迎来了骨肉分离的一天,这个北宋闻名全国的超级大村庄在一片悲痛欲绝的哭喊声中,被迫分离。而在此之前的义门陈村,3900余人聚居一起,已经322年。

这个村庄从公元731年开始建立,由陈姓始祖陈旺创建,先后多次受到唐宋两朝帝王的亲笔旌表,“义门”称号由此而来。

(百犬同槽)

根据诗人陆游著作记载,唐朝时的义门陈村,每天到开饭时间,近千人坐在一起共同进餐,秩序井然。不仅如此,村中养的100多条狗都在一条废船中进食,称为“百犬同槽”,“一犬不至则群犬不食”。唐僖宗不信有此等奇事,派人送来一百多个肉包子喂狗,看看真实的反应。果然,包子倒到破船里后,一条小狗先叼着一个包子向柴房奔去,原来柴房中有一只年老体衰的狗,这些狗要先喂它吃了后,自己才吃。

(义门陈分庄图)

到嘉祐七年,义门陈已经历了322年,全家3900余口,田庄无数,按需供给,还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民办大学——东佳书院,专门教育陈姓子弟。宋仁宗在包拯、文彦博等人的建议下,为抑制义门陈进一步发展,对朝廷造成威胁。同时,也希望以义门陈事迹为样板,教化全国人民。在同年七月,派江南西路转运使谢景治奉旨对义门陈进行监督分析,并赐予291块金牌,将江洲义门陈分为291庄,依次抓阄分迁至各路、州、镇。自此,义门陈遍布全国各地。

我姓罗,据史书记载罗姓出自妘姓,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周朝时候,有子孙封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罗国,后罗国被楚国所灭,后人以国名“罗”为姓。

本人现原籍广东兴宁市,椐家族谱记载,广东兴宁罗氏开基老祖珠46世洪德公,字必元,号任郎,尚崇公次子,生于宋宁宗“嘉定”八年(1215年)。“景定“壬戍(1262年)科擢进士第,仕咸宁县令,升抚州大守,官至朝散大夫。为官清正廉明,百姓讴歌云:“细阅后裔派系长,簪缨绵亘世流芳;孝子忠臣昭册史,才人学士著朝堂。章台树历风霜古,桂籍荣增日月光;试问根源何处是,豫章沟起姓无双”。洪德公共娶九妻,生十八子及一女。卒于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己西岁,寿高95岁,葬于汀州宁化县城东重冈巅。洪德公十八子,广布粤东,粤北,粤西及赣,湘,桂,浙,闽,川,台诸省和东南亚,奕叶蕃昌,兴宁市的罗姓亦是由洪德公之子所传,因此本人罗姓的祖籍是福建省宁化县。

诚邀,如题。姓氏是一个人的归属,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家族的代名词,正是由于有了姓氏,人类才有对自己家国的认同感。姓氏如此重要,那么您知道你的姓氏祖籍是哪里吗? 中国百人百姓,有书可查的姓氏就不止百个,我不能一一举例,所以就以我自身的姓氏为由简单介绍一下。

刘姓祖籍在---今河北唐县。这里是远古洪荒时代高扬巨斧、以刘为图腾、英勇征 服自然的古老刘姓后代生活、休息的地方。刘姓有“王者气候”,刘汉王朝构成中华文明 的第一个高潮,自此中华民族之主体被称为汉人、汉族,中国的语言文字被称为汉语、汉 字。天主对刘姓实在太垂清了,他把奠基中华文明根底的重担交给了刘姓后代。 高扬巨斧——刘姓的最原始根蒂 树有根,水有源。当然时隔千年,这些事情也记载不甚详细,究竟是真是假,有多少水分,我就不得而知了。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吾傅氏先祖发源于山西平陆,辅佐武丁中兴59载,是为千古一相傅说。后辈落业于麻城孝感,明洪武二年,迁至简洲西乡五马桥,距今600余年。1955年汉字简化,傅改为付。

天下周氏一家亲,海阔山遥心连心。我姓周我骄傲,我姓周我自豪。

我姓周,从江西瑞昌现南义村迁入黄梅,堂号,爱莲堂。字辈,黄梅赤土坡宗支师广公裔字辈:重开英才起,清华毓秀美,克绍忠纯泽,文光耀庭纪。我属毓字辈。

周氏宗亲携手祖国14亿亲人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贡献自已的力量。

我有一朋友,他是专门研究地方志的。他告诉我,山东的高姓有两支,一支是姜子牙的后代,一支是唐朝皇帝赐给来华犹太人的姓。因为个子高,所以赐姓为高。以上所述,真假都不知道。

我家有家谱的,我小时父母曾念叨过,我记不全了,只记得…"振、常、显、贵、宝、莲(连、联)、登……"我是显字辈。我曾去过龙口镇羊高村,当时只有一个老太太李桂芝,是我的叔辈嫂嫂,比我大几十岁。她知道我父亲。她当时有个女儿在上海,现此女儿最少应该有七十多岁了。

时光如梭。祝福亲人万事如意。

不管是本地高还是外来高。我们从小受的家教,就是爱中国。

我不得不说下,正好看看有没有懂的人帮我验证下我说的这些是不是真的,我姓吕,祖上姜子牙,我爷爷饥荒时期从东阳逃难过来杭州临安的,在东阳那边有正式的祠堂,也有正式族谱,一代代传下来的,祖上就是姜子牙,吕尚,到了我爷爷这辈因为他迁走了现在就算是分出来得分支了,所以族谱现在没有我爷爷这一支的后人的名字了,包括我,我小时候还回东阳走过亲戚,是我爷爷弟弟那边的我叫他小爷爷,不知道族谱的事是不是真的

说 一个人的祖籍,通常是指始迁祖在迁徙之前的籍贯 ,如始迁祖从江西饶州府迁湖广麻城,那么祖籍就是江西,其他同理。所以这里祖籍就是依据族谱上的始迁祖或者一世祖或者开基祖来确定。

姓氏祖籍,范围就很广了,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姓、氏分离 ,按照朱子的理解,天子因为出生地而得姓,姓又来自于五帝,《春秋》记载了二十二个姓氏(《左传》等有不同说法,兹不赘),如出自颛顼的妫、虞、夏、拟姓;出自于高辛的子、殷姓,出自于黄帝的姬、周、承姓,出自少皞的嬴姓,出自炎帝的姜姓等。诸侯因字而有氏,姓之下遂又分出多个氏族。 所以一般追述到姓氏起源,都追溯到具体人而非地点,像姬姓,出自黄帝。

战国以后,姓氏逐渐统一,一般以为从司马迁《史记》之后,姓氏已经混用,和现在的姓氏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魏晋时期,出现了姓氏郡望,将姓氏与具体地点结合,算是姓氏的祖籍 ,如天水赵氏,其中天水为天水郡,天水郡除了赵姓外,还是秦姓、王姓、严姓、姜姓、尹姓、臧姓、纪姓、庄姓、阎姓、皮姓、艾姓、上官姓十二个姓氏的郡望。类似的还有 彭城钱氏、乐安孙氏、陇西李氏、汝南周氏、延陵吴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始平冯氏、颍川陈氏、河南褚氏、河东卫氏、乐安蒋氏、吴兴沈氏、南阳韩氏、弘农杨氏(百家姓前二十,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等等。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姓陈。听老人说祖籍在山东小云南。我还真的留心查了一下。实话实说到现在我也太没弄明白这山东小云南到底确指的是什么地方,但我每次到山东路过和 旅游 我都觉得山东那山那水那人那故事都特亲近。去山东,真的有在回家的路上的感觉。离开山东也有故土难离的感受。但我也喜爱东北,都是我的故乡。都有我陈姓家人在那发展壮大。真的是高兴,祝愿陈姓家族人丁兴旺发达富贵长久。谢谢

“支姓”:

我们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所组成。它有个大的轮廓:那就是《百家姓》。它分为单姓和复姓:如单姓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如复姓有“公皙、南荣、诸葛、尉迟、公羊、南宫、司马、宇文、”等等。不同姓氏的人,它在 历史 的长河中繁衍生息、从慢长的岁月走到今天、走到蘩荣昌盛。

每个姓氏都有它的 历史 ,都有着它传奇的故事。如我们“支姓”人家:在宋版《百家姓》排名163位(虞万支柯)。2014年新版《百家姓》排名311位。

据“支”姓宗亲网不完全统计:它已遍布全国25省、市、自治区, 400多处居集地,人口约173万(不算国外),江苏省“支”姓人数排名第一位。

“支”姓家族的来源有几种说法:其中之一,“月支族人、月支国”,(秦、汉)时期的“月氏国”。

177——176年遭受到匈奴的连续攻击,大部分被迫西迁至新疆西部伊利河流域,称大支月。一部分人马征服了邻国“大夏国”(今阿富汗),他们在那里安家乐业,繁衍生息,形成今天阿富汗的主要民族。

部分没有西迁的“支”姓部落,进入祁连山后与羌族人杂居,发展成“小支月国”。

我的祖籍:陕西省、蓝田县。中华始祖母“华胥”故里。它位于蓝田县、西川。距西安市145公里。

前几年我重游故里,赋诗一首:

我的故乡支家沟,

红河红水潺潺流。

面对霸河望南山,

霸柳飘雪絮飞柳。

朝鲜人的祖先是谁

现代韩国人(朝鲜人)的祖先是半岛南边的三韩部落。三韩部落发展的国家有百济和新罗,领土只占据半岛南部。百济和新罗同时代的高句丽是大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