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烦有何风云人物啊?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2收藏

娄烦有何风云人物啊?,第1张

娄烦的风云人物有两位,分别是李怀仁和王希曾。

1 李怀仁:字寿山,是娄烦庄村人。他自幼聪颖好学,曾赴忻州考取生员,名列榜首。

2 王希曾:字唯贤,号开一,他是明洪武二十年(1387)的举人,次年赴南京参加会试,考中第七名进士。之后,他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以上是娄烦两位风云人物的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静游镇下辖村委会包括下静游村委会、上静游村委会、河岔村委会、西六度村委会、曼咀岩村委会、新庄村委会、东六度村委会、峰岭底村委会、步斗村委会、下龙泉村委会、上龙泉村委会、新舍科村委会、辽庄村委会、赤土华村委会、新开村委会、常庄村委会、秦家崖村委会、河杨树底村委会、新庄子村委会、山庄头村委会、岩头村委会、石槽村委会、阳坡村委会、梁儿上村委会、井子村委会、半沟村委会。

几年前,这里曾经很穷,是娄烦县的贫困村,22个库区村之一!村子是汾河库区的移民村,各种基础设施不太完善,吃水问题、危房改造等等都曾一度困扰村民。

如今,新农村政策实施以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君宇故居周边43户村民喜迁了新居,并出台修复完善高君宇故居工程的具体方案。近几年,在各级各部门以及村两委班子共同努力下,村里打了深井,修了水池,还铺设了6000多米管道,500多户人家全吃上了自来水。学校、村委会、文化大院等等,或维修改造,或选址新建,都以崭新面貌映现在山水环绕之间,成为村民们商谈大事、休闲娱乐、教育后人的场地。

  高君宇与石评梅

  高君宇是中国***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建人之一。石评梅是本世纪20年代著名的进步作家,素有“以生花之笔,写哀时之痛”之誉。

  高君宇于1896年出生于山西省静乐县峰岭底村(今属娄烦县)。1915年当他在太原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时,曾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拦,与爱国师生一道走上街头,投入到反袁斗争的洪流中。他在反袁斗争中的言行,曾在太原的学生中广为流传。高君宇于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在李大钊的帮肋下,终于找到了拯救中华的伟大真理——马克思主义。他和邓中夏等爱国学生一起,积极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并组织了震惊中外的“五四”大游行。1920年3月,他和邓仲夏等19名北大学生参与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石评梅于1902年出生于山西省平定县,乳名心珠,学名汝壁,因爱梅花的高洁,后来就选择常用名为“评梅”。她从少年时代就热爱文学也喜爱歌舞、体育。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她从山西来到北京投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可正好赶上那年国文系不招生,于是她就报考了体育系。但她没有放弃文学。在当时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她勤于读书写作,并已初步展露了她的文学才华。高君宇在山西反袁斗争中的言行以及在北京所从事的革命活动,都深深地打动了石评梅的心。

  当时,北京有个山西同乡会,是旅居北京的山西人节假日聚会的场所,高君宇常在这里演讲。假日的一天,石评梅走进山西同乡会大厅,大厅里黑压压地坐满了人群,只见英俊的青年正在向大家演讲,她赶紧找了个凳子坐下,向身边的人打听,知道他就是高君宇。高君宇关于科学、民主、自由问题的演讲,句句说到了石评梅的心坎里,她确认自己遇到了真正的知音。她觉得高君宇虽然精神焕发,但脸色有点苍白,似有病症,她向身边的人打听,得到的回答是:高君宇在“五四”运动中奔波甚苦,积劳成疾,两次吐血,至今还未痊愈。

  知音、贴近、疼爱像一条无形的绳线,牵引着她在散会后走到了高君宇身旁,结识了这位她十分仰慕的青年。他俩诚挚地交谈着,由过去谈到现在,又谈到了未来。分别时,高君宇握着石评梅的手,说:“朋友!过去的确是过去了,我正在疲倦的路上,努力去创造未来吧!”此后,石评梅经常找高君宇谈时局,谈救国救民之道。高君宇在《京报》等报刊上也常看到石评梅发表的诗歌、散文,认为她很有文学才华,而且在她笔端流露出来的哀痛,蕴含着一种抗议人世不公平的勇气。高君宇对她也十分敬慕。

  石评梅赴京求学的时候,父亲曾给她找了一个保护人,这就是他的学生吴念秋。当时吴在北大上学,与高君宇同年级。吴念秋关心她的生活,与她一同读诗、写诗、评诗,赢得了她对他的爱。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她突然发现,吴念秋已是一个有妻室儿子的人。这对她的打击太大了。她决定与他一刀两断,永不见面。在与吴念秋分手后,她决定一生独身的心志。

  1920年北京的冬天。这时候高君宇已在北大毕业,留校当教师,加入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不久改为支部),成为中国***最早的党员之一,又被选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当他得知石评梅因爱情受到挫折而陷入深沉的痛苦之中的时候,便找石评梅谈心,并带着她去和工人朋友接触,开阔她的胸怀,振奋她的精神。在高君宇的帮助下,石评梅振作起来了,她写作发表了散文和诗歌,抒发对进步思想的执著而热烈的追求精神。

  高君宇在北京从事革命斗争的同时,还多次返回山西秘密从事革命活动,成为山西共产主义运动的开拓者。1921年5月,高君宇受北京党组织的指派,从北京返回山西,组建了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协助他们开展革命活动。1922年1月,高君宇作为中国***的代表,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中国***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高君宇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后,根据党的决定,高君宇协助蔡和森一起筹备出版了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敌人对高君宇的革命活动又恨又怕,在报纸上刊登通辑高君宇的消息。石评梅暗暗为高君宇安危担忧,四处打听高君宇的下落,然而,几个月过去了,仍然是杳无音讯。’

  高君宇虽然暂时不能抛头露面,但仍在从事革命活动,他在北京西山的悬崖峭壁上摘取了一片红叶,然后在红叶上写了两行字:“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以“天辛”的化名寄给了石评梅。但是石评梅在经过了和吴念秋的爱情挫折后,便决心怀抱独身主义,于是,石评梅在红叶的反面写了这样一句话:“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寄还给高君宇。

  高君宇他接到石评梅退给他的红叶题诗后,他虽然心中有些黯然,但并未失去对她的希望和执著追求。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她,约她参加一些活动,结交一些工人朋友。石评梅很感激高君宇,但并不抛弃自己的独身主义。

  为了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1924年高君宇受党的派遣,回山西组建***。太原建党任务完成以后,高君宇又立即经上海奔赴广州,去投入新的革命斗争。1924年10月10日,广州商团突然发动武装叛乱,袭击游行队伍,惨杀游行的革命人士。高君宇遵照孙中山的讨伐令,率领工团军与滇、桂、湘、豫、粤部分各军,仅用几个小时就把商团的叛乱活动全部镇压下去。胜利后复市的这一天,他特意选购了一对洁白如玉的象牙戒指,一只留给自己,一只寄给石评梅;并给她写了长信,告诉她,他将不久北上。没几天高君宇随孙中山北上,抵达北京,可是高君宇劳累过度,又患上了咯血症,入德国医院治疗。石评梅戴着象牙戒指去医院探视高君宇。

  得到了石评梅对他的爱的承认,高君宇的心情自然愉快,加上李大钊等党的***的关心,高君宇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一天天好转起来了。高君宇走出病房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陶然亭去散步。陶然亭是他多次进行革命活动的地方,自然对这里有了感情,而且在他眼里,北京这地方,全被军阀权贵糟蹋得肮脏不堪,只有陶然亭这片荒僻之地还算干净,他不仅生要常来这地方,而且死也要埋葬在这里。高君宇和石评梅一连数天来到陶然亭散步,他们边走边谈。

  1925年1月,中国***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高君宇抱病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高君宇与周恩来“欢谈甚深”。会后,高君宇受周恩来之托,在天津会见了邓颖超,为这一对久别的战友传递了书信。返京后,高君宇立即参加了孙中山主持召开的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筹务工作。1925的3月1日,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高君宇作为大会代表参加了会议。但是大会开始三天,高君宇就因劳累过度,旧病复发,又患了急性盲肠炎。可他还坚持参加会议,以致延误治疗,病情加剧,直到人们发现才立即送他住进了协和医院。石评梅听到此讯立即坐车赶往协和医院,她找医生问明病情,医生只是叹息道:“太晚了,太晚了。不过我们正尽力抢救。”也就在这天夜里,1925年3月5日深夜2点40分,高君宇与世长辞。

  党组织征求石评梅的意见,石评梅依高君宇生前的愿望,将墓地选定在陶然亭葫芦小岛北部锦秋墩的北坡下。石评梅为高君宇的墓碑书写了碑文:(这是高君宇生前自题像片的几句话)“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石评梅在下面又写道:“君宇!我无力挽住迅忽如慧星之生命,我只有所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

  1925年3月29日,高君宇的追悼大会在北京大学旧址学院的礼堂举行,高君宇生前的战友、同学、老师、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馆的以及其它外国友人,都参加了追悼大会。追悼会由中共北方区委员会负责人之一,主管职工和宣传工作的赵世炎主持。李大钊、邓中夏、王若飞等都送了挽联和花圈。邓颖超也去参加了追悼会,她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和迫切的愿望,希望能见到石评梅一面。但是,很出乎她的意料,那天石评梅因为悲痛过度而未能参加追悼会。

  石评梅写下了大量痛思高君宇的诗文。石评梅关切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的笔墨更多了,革命的要求更强烈了,作品的社会意识也更大了,她的理想和高君宇的理想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了。在《血尸》里,她就真实地介绍了“三·一八”惨案的真相。

  她太悲伤了,也太劳累了,她不仅担任着师大附中女子部主任,还带国文课,体育课,晚上又要熬夜写文章,每个星期天又必去陶然亭……她娇弱的身体终于抵挡不住疾病的侵袭。她患了急性脑膜炎,被送进协和医院抢救。

  1928年9月30日,年仅26岁的石评梅因脑病医治无效离开人世。遵照石评梅生前的愿望,她的朋友们把她安葬在陶然亭高君宇的墓旁,墓碑上刻着“春风青冢”四字。后人称之为“高石之墓”。

        青金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朝阳乡(镇)境内,南临上饶市广丰县(区)洋口镇,北界信州区,西毗上饶县皂头镇。青金山三峰排列,主峰海拔461.6米,为朝阳乡的最高山峰,是朝阳乡与广丰县(区)洋口镇的天然分界线。山中有老虎洞,三杯洞,蝙蝠洞,金山寺等溶洞与寺庙。查百度:青金山在今江西广丰县(区)西北。《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永丰县: 青金山在 “县西北二十里,接上饶县界。山下地名洋口,永丰溪汇诸山谷之水流经山下,长瀑大溪汹涌弥望,适远近者皆从此发棹,盖会要之地也。山纡徐昂伏,趋洋口水门,则三峰鼎立”。

        此地为何称“青金山”?经查资料,青金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一是青金为古时铅的别名。《周礼·考工记·玉人》:“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黄金勺,青金外,朱中。” 孙诒让 正义引《说文·金部》:“铅,青金也。”《淮南子·墬形训》:“青曾八百岁生青澒,青澒八百岁生青金。”但青金山无铅,故青金肯定不是依据此说法而来的。

        二是青金为青金石。青金石为一种玉石,据《尚书·禹贡》记载,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西方的雍州曾向中央王朝进贡璆琳,而璆琳就是青金石的波斯语音译。青金石是一种较为稀有的宝石, 由于青金石“色相如天”,所以中国古代通用青金石作为上天威严崇高的象征。在《石雅》上记载:“青金石色相如天,或复金屑散乱,光辉灿烂,若众星丽于天也”。成语中琳琅满目的“琳”指的就是青金石。青金山裸露的石头呈浅青色等,如高贵的青金石,“青金山”的山名应由此而来。

        青金山村在青金山脚下,村南背靠青金山,现叫“青金村”。实际上青金村历史上也一直称“青金山”,山与村同名。1953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颁发给我父亲的立功证书上登记的父亲籍贯也是“青金山”。大概只是到人民公社的时候叫“青金大队”,人民公社撤销以后称“青金村”。青金山解放前归上饶县蔡家乡管辖,解放后属上饶县灵溪区蔡家乡,成立人民公社改蔡家乡为朝阳公社,人民公社撤销后又改朝阳乡、朝阳镇。后划归信州区管辖。

        青金山村是个大村,青金山村的历史至少有一千多年。传青金山庙(金山寺)始建于公元前202年,此时即有乡民居住,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年。汉高祖塑像建于公元223年,至今也有一千八百余年。如从公元923—935年青金山庙雕塑佛像开始算青金山村也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了。

        从青金山村往南翻过青金山(青金山人称“大岭”)就是广丰洋口地界。青金山村距洋口15华里,距广丰20华里,距上饶市区有30华里。广丰洋口当地人称青金山为“猫霊山”,猫霊山属广丰县洋口镇,也就是青金山山北称“青金山”,山南称“猫霊山”。青金山本地居民均说广丰方言,上饶方言倒没有广丰方言说得顺溜。青金山去广丰、洋口翻过“大岭”的这条路,是古代和近代从信州(今上饶)沙溪、灵溪等去广丰、福建浦城的交通要道。山路虽崎岖,但都是石板铺路,千百年来过往商贾、行人、军队均从此翻山越岭路过,是前往福建的古驿道之一,青金村的很多历史与传说都与这条古道有关。

        青金山姓氏不多,其中徐姓、郑姓、陈姓为村中大姓,其他杂姓较少,村中分为徐家、郑家和陈家,而徐姓又是村中首屈一指的大姓,是大户人家,人丁兴旺,子孙散居全国各地,曾经有自己的祠堂。

        追祖溯源,即为姓氏起源或家族来源。我们每个人都承载着祖宗的灵魂,血脉里都流淌着祖先的DNA。

      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2020年,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大陆人口22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66%。

        史料记载,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徐姓源出有三:一、主要出自嬴姓。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得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方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于是他自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由于他深得民心,跟着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二、传说,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国,分到了"殷民六族",即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即上古时代,就已有徐氏。三、改姓为徐。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其后代亦称徐氏。

        徐氏家族堂号,东海郡尚德堂。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志,它能显示该姓氏发源的地理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亲关系的意义,也是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或者为纪念家族始祖或本姓名人而自创。 徐姓兴旺发达于东海之滨,即汉之东海郡地,故称东海郡望,并以“东海"名堂。虽然还有以“琅琊”、“东莞”、“濮阳”、“高平"等大名堂者,此乃徐氏支派为当地郡望之记载,溯其本源,皆为若木、偃王之后裔。 据《东海堂徐氏族谱》的记载,在汉桓帝时,有一世祖徐稚迁居江西南昌; 二世祖迁居至浙江龙游;三世祖分居于浙江、江西、江苏等省的好多地方。徐姓的大举南迁是从魏晋开始的,隋唐时期在我国的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发展。「东海堂徐氏族谱」:「汉桓帝时,一世祖徐西樨,居江西南昌时,二世祖泊,迁浙江衢州府龙游县;三世祖分居浙江绍兴、信安、江西南昌、苏州阳县、吴州郡等地。

        这些说的都是徐氏的历史来源,那么,上饶市信州区朝阳镇青金山这一支的徐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本文仅按我光元大哥提供的线索脉络探索青金山徐氏的溯源。 

        上饶徐氏姓氏研究学者徐祥先生研究结果是青金山徐氏为古良徐氏支脉安国、安通公支裔。

        徐祥先生《赵匡胤祖籍信州考》(江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3月首版)阐述了徐氏被析分八地之因。即青金山徐姓为古良徐氏支脉安国、安通公支裔。 

        “1、安通公支裔孙山根徐氏2、广丰大南岭头元杰五世宗连始祖3、广丰五都紫瑚元杰后裔4、广丰源流东塘安通六世,九歌次子子彦公5、广邑丰溪怀屏徐氏宗谱6、花厅古良徐氏谱摘7、古良山边光绪六年谱摘8、南麓徐氏家谱(金鸡山后)9、浦城紫瑚元杰裔谱录10、煌固沿坂横街头元杰裔支谱铅邑公果元杰公后裔贤六谱11、青金山,三官殿安国公裔12、煌固炉里思黙堂元杰裔(凤山徐始于孟嵩)13、广丰关头徐(九龄公)”  “徐安国亲弟安通于1192年从古良迁黄塘,其孙元杰又以襁褓来继古良安国三儿子伸公嫡。” 

        文中明确青金山、三官殿徐氏为古良徐氏安国公裔。且宋代状元徐元杰为徐氏安国公亲弟安通的嫡孙,并继古良安国三儿子伸公嫡。

        文中记述:古良徐氏后裔含古良徐氏支脉安国、安通公支裔;元高、元瑀、及其侄子辈邦宣等等支裔;天津桥八龙及其近亲徐氏族支;郭门支下及文清(包括错挂文清)公后裔等。“以上四大块,合计72分支徐氏,每一数字的背后均代表着一族徐氏谱牒与徐氏支脉,其均属于古良徐氏谱牒根系。以上大部分已经作了考证说明,少部分虽未作考证说明,但谱牒之中载之清晰,故暂不再作考补证。”所以文中概括:“上饶的徐氏,百分之八九十根在古良。”

        徐祥先生定义的古良在丰溪支流枧溪上游,它的东面,北面分别与广丰的少阳乡、横山镇、枧底乡相毗邻,南面则与广丰岭底乡以大山相连。“祖辈们留下的足迹,顺着通往江西广丰的古驿道,高山峻岭,弯弯曲曲,走向各地”。

        根据徐祥先生的描述,但我在百度地图搜索未找到“广丰古良”这个地名,只知大概的区域方位。

        徐祥先生对上饶等徐氏来源有相当的研究,其有关考证和研究结果已被国家姓氏研究机构所采纳,因此,他的结论应该有一定依据的。但他研究的也就是宋朝以后古良徐氏的析分,古良之前徐氏的来源又是哪里呢?目前未见研究结果。另外古良究竟在现在广丰的什么地方尚待考证。

      而根据我光元大哥掌握的情况和广丰靖安徐氏修谱来青金山联系的结果表明,青金山徐氏是从广丰靖安而来。

        父亲有四弟兄和两个妹妹,令人唏嘘的是除最小的妹妹(我小姑姑)还健在外其余都已作古。父亲排行老二,大伯的大儿子即我大哥徐光元,如今已有九十岁了,是村里徐姓的长老之一,能说清楚到我们的太爷爷辈以下的具体情况,再往前,也有比较清晰的梳理。前几年清明节回老家扫墓,和他在一起吃饭,酒过三巡,年迈的大哥借着酒劲,总会不经意间就说起已故亲人的点滴往事,情深意切,如数家珍。不曾想,大哥居然成了家族里最年长的徐家后人。他自幼聪慧,虽然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故乡,但也知识丰富,见多识广,记忆力过人,而且宗祖观念,家族意识似乎随着年纪增长却越来越强了。前些年靖安徐家修谱曾派人到青金山找大哥进行过对接,基本情况比较清楚。

        大哥告诉我们:青金山徐家来源经多代历史传续,据说先祖从徽州转迁至今广丰靖安,再从广丰靖安迁至青金山。第一代始祖他有四个兄弟,长兄在广丰靖安家中,二兄迁到今广丰十一都,第三个就是我们青金山徐氏的老祖宗,他名叫徐慧辉,他排第三,老四迁到今广丰东街。而我们老祖宗到青金山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取名长清,一个取名季清,就此长清后裔叫里徐家,季清后裔叫外徐家。我们这一支是外徐家。我们青金山徐家族谱是民国元年从靖安接续整修的,族谱中的字派(字辈)是20代整修一次。民国元年这次是青金山徐家第二次排字派,其排号为:节义振纲(光)常、荣华富贵强、忠孝传家宝、诗书继世倡(长)。以上每个字代表一代。

        可惜青金山徐氏祠堂1942年被日本鬼子烧毁,徐氏族谱在1964年“四清”运动中也被毁,青金山徐氏已没有资料了,先世名讳无可考证,无法进行溯源排查。也不知道县市的档案馆或图书馆还有没有保留青金山徐氏族谱,上饶县志有无记载相关内容,此为唯一的寻找线索。青金山徐氏在靖安之前和靖安的历史就要到靖安去查靖安徐家族谱了。

        据大哥推测,我们老祖宗到青金山已有28代了,按平均25年一代计算,老祖宗到青金山可达700余年。以上数据没有100%准确,要了解详情就要到靖安老祖祠堂查看。如果按30年一代,则已有800多年了,按时间推算应该是宋朝的南宋年间,与徐祥先生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从地图上看,靖安与徐祥先生描述的古良是一个区域的,它是否与古良为同一地方或有密切的联系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据有关资料,靖安村属广丰区桐畈镇,地处浙闽赣三省边境,东是仙霞岭,西是武夷山,两山间河流曲折回绕, 南北相距500米有两个渡口 (北渡口在江西境内,南渡口在福建境内),二渡之间是个古关隘,叫二渡关。靖安村就坐落在二渡关南的临河山坳中。在悠悠的历史长河里,曾经有那么一条古道,它是中原入闽的主要商旅通道。川流不息的客商和茶、烟叶等货物通过这条古道转运、集散。它起于洋口老街、五都码头,终于福建浦城县、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全程100多公里。从明代开始,无数的广丰人肩挑手提奔波在这条繁忙的古道上,它被广丰人通俗的称为 “挑浦城担”。而靖安的兴衰就与这条古商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是浦城担造就了靖安昔日的荣光,也见证着如今靖安的萧条。

        这不与徐祥先生描述的古良基本一致吗? 

        广丰靖安徐氏家族有过千年的风华,“承宋代状元徐元杰之遗风,从这里走出去的有进士徐上达、徐悦鋘、徐际旦、徐昙等人,工部尚书郎徐鼐、云龙州知州徐学伊、潮州通判徐学颜等,还有数量可观的文武举人。”

        明清时期 “芬芳齿颊,焜燿耳目”的赣闽浙交界地广丰靖安小村,现在安祥地散发出阵阵余香。

        从字派来看,青金山徐氏也是从广丰靖安而来。 

        字派,也叫做字辈,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辈分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其意蕴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每一支姓氏字派基本是相同的,它一直延续到现代。同一姓氏 查辈分顺序最靠谱,同一个祖宗,辈分系谱表是一样的。 

        江西广丰双石靖安徐氏古字派: ……天生福善良,荣华富贵昌,文明开宇宙,节义正纲常,忠孝传家本,诗书继世长,相承绵德泽,积厚发流光……(天下徐氏字派大全1-212)

        对照我们大哥记下来的青金山徐氏字派:  节义振纲(光)常,荣华富贵强,忠孝传家宝,诗书继世倡(长), 

        虽然顺序有些不一样,但四句诗完全对得上,个别字可能是谐音关系有一点出入,可见靖安徐氏古字派与青金山徐氏字派高度一致。 

        前些年靖安徐家修谱曾派人到青金山找大哥联系所留下的信息也证明了青金山徐姓是从靖安而来。因为靖安徐家保留了以前的族谱,所以他们会到青金山来寻找靖安徐氏的分支。

        徽州-信州-信州青金山-广丰洋口-广丰靖安-福建浦城;广丰靖安-广丰十一都-广丰东街-信州青金山-信州;沿着这条古驿道,徐氏子孙辗转迁徙,散居各地,走向四方。   

        从天下徐氏字辈大全1中还查到,安徽灵壁徐氏一支家谱字派:明昌兴龙,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徐州北郊徐氏一支家谱字派:龙兴,忠厚传家远, 诗书继世长,江苏徐州铜山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忠厚传家远, 诗书继世长,都与靖安徐氏和青金山徐氏字派相同或相近,不知这几支徐氏是否与靖安徐氏和青金山徐氏有关。   

        综上所述,青金山徐氏来自广丰靖安是确定的,徐祥先生的研究可作为辅证。 

        历史并不如烟,触动曾经,青金山徐氏风华历历在目。 

        青金山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好风水养育了大徐家。青金山徐氏根深叶茂,数百年风华延绵不断。旧时青金山徐氏就诞生了许多的文武秀才举人和仁人志士,而新中国更是涌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功臣徐仁(徐振乾)和抗美援朝烈士徐娜宜(小名,大名不详)等共和国功臣和英烈,走出了数量众多的学士、硕士、博士与各级领导干部,也走出了一批商贾能人与企业家,不断延续着青金山徐氏家族的风华与荣光。

        在岁月的长河中,时代在发展,家族在延续。我们探索家族的来源,得知祖先的荣光,找到今天的自信,才是更加宝贵的财富。

娄烦有何风云人物啊?

娄烦的风云人物有两位,分别是李怀仁和王希曾。1 李怀仁:字寿山,是娄烦庄村人。他自幼聪颖好学,曾赴忻州考取生员,名列榜首。2 王希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