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荣郅隆家族的政治背景
王郅隆,字祝三。1867年(清同治六年)生于天津。父亲是粮商兼管运粮船的船帮把头。王少时入天津一家粮店当学徒,因舞弊被掌柜辞退。嗣后转做粮食和木厂掮客,兼营元庆木号。他善于投机,在一次买空卖空中发了横财。之后,他凭借钱财进行政治钻营,纳捐得清廷候补道衔,历任黑龙江、湖北、安徽等省盐务采运局总办,成为天津著名大盐商。1902年英敛之创办天津《大公报》,王为大股东。1910年张新吾等创办天津华昌火柴公司,他入股任董事,1918年华昌与北京丹凤火柴公司合组丹华火柴公司时,仍任董事。
1909年1月,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勒令返回河南老家“养病”,安武军的倪嗣冲也回到天津,王郅隆利用各种机会同倪嗣冲拉上关系,结为密友。1913年7月,倪嗣冲任安徽都督后,王任倪嗣冲的安武军后路局总办,常驻京、津,为其采办军需供应。同时,由倪嗣冲、段芝贵等出资,在安徽、河南等地贩运食盐,成为倪嗣冲的财政掌管人。他通过倪嗣冲的关系与段祺瑞手下干将徐树铮、段芝贵、曾毓隽等结党营私;与段芝贵等侵占了长芦盐商何炳宗等的资产后,组设天津长顺盐业公司攫取巨利;还和段祺勋、靳云鹏、许世英等合办河北井陉正丰煤矿公司。1914年周学熙任财政总长,以“支大收小”为由[1],取缔了长顺盐业公司,改由芦纲公所承办,王曾多次试图恢复未成。
1916年春,天津中国、交通两行停止兑换,他在天津开办了保市银行。6月袁世凯败亡后,段祺瑞任国务总理,王在政治上更加得势。他通过段、徐等人,与日本驻华公使林权助等拉上关系,并参加了日本僧人吉井芳纯在日租界金刚寺设立的中日密教会(会长段祺瑞,副会长王揖唐、高凌霨),与王揖唐、倪嗣冲、张弧等,号称“八大金刚”。同年9月,王郅隆接办英敛之的天津《大公报》,聘胡政之任经理兼编辑,自任总董。
1917年5月,周作民、吴鼎昌等创办天津金城银行,王为该行发起人之一,投资十万元,曾任该行第一、二届董事兼总董。同年8月,王和日商大仓洋行、日本棉花会社合办天津裕元纱厂(1918年后,日资先后退出,改由大仓洋行给予贷款),资本二百万元,主要投资人还有王克敏、陆宗舆、倪道杰等。次年4月投产,后资本额增至五百余万元,五年之内获纯利六百余万元。1923年后,由于欧美列强势力的卷土重来,以及官僚办厂承担利息过高,裕元负债额达二百九十万日元,遂为日商所吞并。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仍然具有两面性这句话是正确的。
一方面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民族性,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真挚,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另一方面是资产阶级的本性,从事剥削性的生产,最大限度的追逐剩余价值,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材料二 1922年,荣氏家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荣氏兄弟被 迫将申新一厂、申新二厂抵押给日商,以极苛刻的条件借出 高息款项 350 万日元用于周转。日军还以“中日合作”、 “收买”之名,妄图吞并荣家各厂。1941年,无锡日军曾多 次派人到上海,洽谈申新三厂的中日合作经营问题,被荣德 生严词拒绝。荣德生说:“我是中国人,决不把中国的产业 卖给外国人!”后来,日军把荣氏企业搬空、摧毁。抗战胜 利后,荣氏企业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 100 多万美元。 思考 (1) 据材料二说明解放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这种状况的 原因。 答案 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剥削。 (2) 荣德生的话实际上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中哪些可贵的人 格修养? 答案 重义轻利、威武不屈、舍家爱国等。 [指津]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具有与生俱来、同时并存的特点, 是由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对近代 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有小说改编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嘉成县主是一个妥妥的反派角色,当然,一般电视剧中这样的反派角色的下场也是较为凄惨的,最后嘉成县主的下场就是被荣家哥哥给报复而死。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顾廷烨最终娶盛明兰为妻,俩个人生育有四子,分别是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家庭美满和谐,但却多次被朱曼娘陷害,但万幸的是盛明兰和她的子女都未收受到伤害。其次再来说说嘉成县主和荣家的恩恩怨怨,因为荣家的闺女荣飞燕,是被嘉成县主抓住,最后折磨而死,这让身为皇帝身边的妃子荣妃很是痛恨。后来,荣妃还联合兖王犯上作乱,挟持官眷,企图辅佐自己的儿子登基做皇帝,但最后多亏了顾廷烨,平息了叛乱,荣妃也被抓力起来。
但在荣妃被抓之前,她命人抓住了嘉成县主,因为她要为自己的妹妹荣飞燕报仇,所以就和荣飞燕的哥哥一起,叫了许多的人一起来侮辱嘉成县主,最终嘉成县主也是为自己曾经做过的罪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相反,荣妃虽然造反失败,但她也为自己的妹妹报了仇,也算是了了心愿。
荣氏企业,是旧中国资力最雄厚、规模最宏大的民族企业集团,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一个极令人注目的家族企业。因其当时在面粉业和棉纺业雄届首位,而有“面粉大王”、“棉纱大王”之称。 发展基础主要靠人才,在企业人才利用和发展方面的经营思想,从荣氏兄弟到他们的于婿都是积极的、先进的。荣德生曾把人才看作企业成功的根本、基石,足见其程度非同一般。企业初建,荣氏兄弟深受人才桎梏和刺激,萌发了合理使用人才、开发人才、培养人才的信心与坚定决心。对人才的管理、重视方面,荣宗敬、荣德生、荣鸿元、李国伟等都有远见卓识。 荣氏企业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集团。荣氏兄弟的发家史与正确的用人方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荣氏家族本身就是一个人才济济的群体。这是荣氏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二,荣氏企业并未将选材、育才的范围局限在家族内部,而是广招贤才,并且注意教育和培训,为企业长远发展进行铺垫。他们深知,一个企业也好,一个国家也好,要想兴旺发达,光靠集聚资金、开办企业还不够,还需要有相应的人才。渴求人才,广招贤才荣氏企业为了参与激烈的竞争,从社会多方面、多层次不借代价吸收录用专业技术、企业管理的人才。他们以实用、急用、省时、省钱为原则,对吸收人员在生活、工作方面给予种种厚待和支持。例如,申新曾以月工资600元、提供豪华生活为条件,聘任一位’美国工程师。又予以高薪优厚待遇聘请国内工程技术人员,给他们以较高的领导地位和权力,重奖、特奖一些为荣氏企业发展积极效力、踏实工作、作出贡献的人员。李国伟一例便是如此,李国伟原是铁路工程局的绘图员,但荣家知其积极上进、勤奋好学,便不顾“门户相当”的习俗,荣德生把女儿荣慕蕴配与李为妻,终于为荣氏企业选择一个才学兼备的难得人才。荣氏企业从多方面维护、理解、支持企业人才和管理人员,使这些人才知恩图报,千方百计报效企业,成为荣氏企业的骨干力量,使荣氏企业的改革得以顺利完成。重视人才,培养人才荣氏企业不断发展和扩充,对企业人才大量需求,加之粉、纱业人才奇缺,旧中国教育事业落后,所以社会人才远远不够企业需求,只有企业自行培养,从长远考虑造就教育成一批企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荣氏讲究真学实学,从多方面千方百计、多种多样地培养人才,重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因地制宜,在企业就职人员中以脱产、半脱产、长期、短期等方式培养人才。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培训在职人员,收到花钱少,办事多的成效。他们先后办设两所专业大学,中心目的是为本企业发展所需而服务的。无论什么时期,工业企业发展与人才都是密不可分的,这是荣家早已感触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荣家所办的职业教育,对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企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长远利益出发,开设各类学校,造就子孙后代,是荣氏企业培养人才的重要思想。自1919年到新中国成立,荣家先后开办了无锡公益工商中学、上海中国纺织染工程补学校、江南大学、上海中国纺织染专科学校等,同时增设分设校内面粉、机电、化工、数理、商业、农业等许多专业系统,约培养高级人才1200多人。荣氏企业除培养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外,还培训整个系统几万工人。
查荣郅隆家族的政治背景
本文2023-10-07 17:54:0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99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