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姓人口有多少
截至2009年,艾姓人口大约69万,为全国第184位姓氏,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052%;主要分布于湖北、江西、湖南、四川四省,大约集中了艾姓总人口的416%。
艾姓的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族人最初分布在今山东泰安东南和江西修水一带。秦汉以后,有艾氏族人迁徙到今甘肃临洮、天水和河南平舆、洛阳等地,逐渐成为当地的望族。
北魏时,在汉化改革的推动下,由去斤氏改姓而来的艾氏族人迁徙到北魏新都洛阳(今属河南),与当地艾姓人融合在一起,使河南郡的艾姓家族更加枝繁叶茂,鼎盛一时。隋唐时期,艾氏家族已繁衍到今北方诸省。
唐末五代之际,艾姓族人为躲避战乱向南迁徙,定居在今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湖北、湖南等南方省份,并有远徙到今福建者。宋元时,艾姓族群在今南部省份繁衍开来,今四川、云南、广东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均有艾姓人人迁。
明初,艾姓族群作为洪洞大槐树(今属山西)迁民最大的族群之一,被分迁到今陕西、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嗣后又有今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的艾姓人迁徙到台湾。
清朝时,今山东等地的部分艾姓随“闯关东”的风潮前往今东北三省谋生,主要集中在黑龙江流域。民国时,艾姓人在全国分布愈广。
姓氏排序
2015年中国最新名义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列出了前100名:
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
32柴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雷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姓氏
-艾姓
回族中的艾姓主要来自经名(即回族人名字)首音,如归附清朝的回族人艾布巴克,其后裔以艾为姓。最早的回族艾姓来自西亚穆斯林商人,为唐朝时8大外来姓氏之一。回族艾姓主要分布于河南省、河北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江苏省等地。
秦朝以前 汝艾:祖籍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夏朝少康帝中兴大臣 。 艾侯:江西省修水人,有功于商朝,武丁帝于公元前1225年前后封为侯爵 。 艾伯坚:河南省汝南县人,汉朝末年汝南郡6孝廉之一 。 艾江:“五胡乱华”时期(304—389年)南燕牙门将 。 艾铨:南燕东平郡(今山东省东平县)太守 。 艾僧檦:北魏肃宗熙平元年至正光6年(516-525年)间任四门博士 。 唐朝 艾朝:唐镇军辅国大将军 。 艾敬直:唐御史大夫,被授予上柱国 。 艾海清(727?~?):浙江婺州金华县人,历任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事封清远侯 。 艾宰:字希周,号沧洲,唐长庆元年(821年)辛丑科进士,官至治事别驾。 艾居晦:唐文宗初明经,书法家。著有《开成石经》 。 五代十国 艾颖:后唐长兴2年(931年)状元;后周显德年间官左散骑常侍;宋建隆年间任工部侍郎 。 艾筠:历任南唐浙西判官、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少尹 。 宋、元时期 艾预:浙江省婺州金华县人,北宋户部侍郎 。 艾正:先为契丹应州(今山西省应县)节度副使;后为北宋应州观察使 。 艾宣:南京人,著名画家,善画花竹禽鸟。著有《垂拱殿御扆》、《紫茄图》 。 艾高(1009-1064):北宋五迁岭南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御史中丞,授上柱国。 艾晟:今江苏省仪征市人,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校正、增补了《经史证类大观本草》 。 艾钦文: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人,名医,被称为“澹轩先生”,有《澹轩类稿》等著作。 艾爕(燮):字椿年,号雪坡,南宋户部侍郎。 艾世法(1186-?):宦名宗正,曾任礼部侍郎,翰林院显谟阁侍制兼理江西摄参军政事,谥文德。 艾彭(1179-1239):字好古,南宋端平二年礼部正奏(尚书)。 艾可叔:字无可,号臞山,南宋御史中丞,著有《臞山集》、《文江讲艺集》、《钩玄篇》等诗文集 。 艾元英: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元朝名医,著有《如宜方》二卷刊行于世 。 明、清时期 艾旭,曾出使琉球王国,赐名仪凤,赐一品服还朝,改任吏部给事中。著有《艾丰文集》。 艾梓(?-1572):陕西米脂县人,明朝一品光禄大夫。 艾维新:曾任明朝辽阳都督。 艾应兆:陕西米脂县人,治军甚严,战功卓著。诰授定国将军。 艾万年(?-1635):陕西米脂县人,诰授一品光禄大夫,升大同府总兵官,征西前将军 。 艾南英(1583-1646):曾任明广东道御史,著有《古今全史》、《禹贡图注》、《天佣子集》等 。 艾常富:字仕荣,累官至明朝礼部侍郎,勅封忠义国公。江西九江市武宁县人。 艾能奇(1579-1649):陕西米脂县人,明崇祯年间大将军、延安王。 艾承业(1642-1684):陕西米脂县人,清康熙年授阶光禄大夫,食一品俸禄。 艾元徵(1624-1676):字允洽,号长人,清康熙年刑部尙书。著述主要有《易经会通》等 。 艾芳曾(1661-?):陕西米脂县人,清康熙年刑部左侍郎。 艾质素:陕西米脂县人,诰授武显将军,任镶黄旗副都统。 艾肇昌:陕西米脂县人,镶黄旗副都统,诰授武显将军。 艾显:字无山,金石家,所琢大小篆甚工,兼工书画。 艾绍仕:清振威将军。 当代 艾伟(1890-1955):原名华泳,字险舟,湖南省长沙市人,著名心理学家 。 艾青(189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国民党军少将。 艾怀瑜(1898-1946):抗日战争后南昌市第一任市长 。 艾楚南(1900-1987):陕西省米脂县人,陕西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 艾庆洋(1910-1960):山东省济阳县孙耿镇人,国民党第39军少将参谋长。 艾明山(1911-1981):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人,江苏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 艾兴:1924年8月生,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 艾知生(1928-1997):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永安街人,曾任广电部部长,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 艾振迎:河南省许昌县人,回族,曾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艾维仁:1932年7月生,辽宁省海城县人,曾任沈阳军区副政委兼纪委书记,中将 。 艾云航:1934年11月生,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县人,著名经济学家、著名农业专家。 艾立兴:1935年生,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县人,曾任甘肃省七届政协委员;书画艺术家。 艾中立:1935年12月生,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者,知名外科医生。 艾国祥:1938年2月7日生,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台长 。 艾丰:1938年生,原名宝元,河北玉田人,高级记者,《经济日报》总编辑。著有《思考的笔》等 。 艾青春:1940年8月生,山东省安邱县人,曾任文化部副部长 。 艾丕善(1943-2006):陕西省米脂县人,曾任陕西省政协主席,副总警监警衔 。 艾虎生:1951年10月,河南省禹州市人,中将军衔,曾任成都军区副司令。 艾平:1953年8月生,湖北省蔡甸区,2010年5月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 艾敬福:1954年12月生,原任济南军区空军87338部队政委,正师级大校军衔;国家一级美术师。 艾文礼:1955年3月生于唐海县,曾任河北省政协副主席 。 艾宝俊:1960年2月生于辽阳市,曾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政府党组副书记 。 艾春荣:1962年生,现任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家 。 艾平:1963年生,国家一级演员。 艾梦萌:1983年生,歌手 。
辽宁北镇满族艾姓,有的是 艾亦氏; 还有的是 爱新觉罗氏。你这个问题最好是回老家,问问老一代人。
你家的家谱肯定在你老家的某个同宗亲戚家里,这是你们家族内部的事情,家谱不可能在外人手中,更不可能在网上。 所以关于家谱的问题你不要上网问外人。只有你本家族内部的老人们清楚。
我姓陈,在中国算得上大姓,因为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张王刘李陈,天下一半人”,由此可见陈姓人数之多。我们这些陈姓宗亲都有一个统一的,可考证的祖籍,那就是江洲,也就是现在的九江市。
现在很多继续传承着陈姓古时家风的陈姓家庭中,都在家中显著位置悬挂着“耕读传家”,“义门世家”之类的字画匾额,在家族中流传着“天下陈姓出义门”的传说。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要从北宋时期说起。
公元1063年,嘉祐八年,位于江洲的义门陈村迎来了骨肉分离的一天,这个北宋闻名全国的超级大村庄在一片悲痛欲绝的哭喊声中,被迫分离。而在此之前的义门陈村,3900余人聚居一起,已经322年。
这个村庄从公元731年开始建立,由陈姓始祖陈旺创建,先后多次受到唐宋两朝帝王的亲笔旌表,“义门”称号由此而来。
(百犬同槽)
根据诗人陆游著作记载,唐朝时的义门陈村,每天到开饭时间,近千人坐在一起共同进餐,秩序井然。不仅如此,村中养的100多条狗都在一条废船中进食,称为“百犬同槽”,“一犬不至则群犬不食”。唐僖宗不信有此等奇事,派人送来一百多个肉包子喂狗,看看真实的反应。果然,包子倒到破船里后,一条小狗先叼着一个包子向柴房奔去,原来柴房中有一只年老体衰的狗,这些狗要先喂它吃了后,自己才吃。
(义门陈分庄图)
到嘉祐七年,义门陈已经历了322年,全家3900余口,田庄无数,按需供给,还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民办大学——东佳书院,专门教育陈姓子弟。宋仁宗在包拯、文彦博等人的建议下,为抑制义门陈进一步发展,对朝廷造成威胁。同时,也希望以义门陈事迹为样板,教化全国人民。在同年七月,派江南西路转运使谢景治奉旨对义门陈进行监督分析,并赐予291块金牌,将江洲义门陈分为291庄,依次抓阄分迁至各路、州、镇。自此,义门陈遍布全国各地。
我姓罗,据史书记载罗姓出自妘姓,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周朝时候,有子孙封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罗国,后罗国被楚国所灭,后人以国名“罗”为姓。
本人现原籍广东兴宁市,椐家族谱记载,广东兴宁罗氏开基老祖珠46世洪德公,字必元,号任郎,尚崇公次子,生于宋宁宗“嘉定”八年(1215年)。“景定“壬戍(1262年)科擢进士第,仕咸宁县令,升抚州大守,官至朝散大夫。为官清正廉明,百姓讴歌云:“细阅后裔派系长,簪缨绵亘世流芳;孝子忠臣昭册史,才人学士著朝堂。章台树历风霜古,桂籍荣增日月光;试问根源何处是,豫章沟起姓无双”。洪德公共娶九妻,生十八子及一女。卒于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己西岁,寿高95岁,葬于汀州宁化县城东重冈巅。洪德公十八子,广布粤东,粤北,粤西及赣,湘,桂,浙,闽,川,台诸省和东南亚,奕叶蕃昌,兴宁市的罗姓亦是由洪德公之子所传,因此本人罗姓的祖籍是福建省宁化县。
诚邀,如题。姓氏是一个人的归属,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家族的代名词,正是由于有了姓氏,人类才有对自己家国的认同感。姓氏如此重要,那么您知道你的姓氏祖籍是哪里吗? 中国百人百姓,有书可查的姓氏就不止百个,我不能一一举例,所以就以我自身的姓氏为由简单介绍一下。
刘姓祖籍在---今河北唐县。这里是远古洪荒时代高扬巨斧、以刘为图腾、英勇征 服自然的古老刘姓后代生活、休息的地方。刘姓有“王者气候”,刘汉王朝构成中华文明 的第一个高潮,自此中华民族之主体被称为汉人、汉族,中国的语言文字被称为汉语、汉 字。天主对刘姓实在太垂清了,他把奠基中华文明根底的重担交给了刘姓后代。 高扬巨斧——刘姓的最原始根蒂 树有根,水有源。当然时隔千年,这些事情也记载不甚详细,究竟是真是假,有多少水分,我就不得而知了。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吾傅氏先祖发源于山西平陆,辅佐武丁中兴59载,是为千古一相傅说。后辈落业于麻城孝感,明洪武二年,迁至简洲西乡五马桥,距今600余年。1955年汉字简化,傅改为付。
天下周氏一家亲,海阔山遥心连心。我姓周我骄傲,我姓周我自豪。
我姓周,从江西瑞昌现南义村迁入黄梅,堂号,爱莲堂。字辈,黄梅赤土坡宗支师广公裔字辈:重开英才起,清华毓秀美,克绍忠纯泽,文光耀庭纪。我属毓字辈。
周氏宗亲携手祖国14亿亲人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贡献自已的力量。
我有一朋友,他是专门研究地方志的。他告诉我,山东的高姓有两支,一支是姜子牙的后代,一支是唐朝皇帝赐给来华犹太人的姓。因为个子高,所以赐姓为高。以上所述,真假都不知道。
我家有家谱的,我小时父母曾念叨过,我记不全了,只记得…"振、常、显、贵、宝、莲(连、联)、登……"我是显字辈。我曾去过龙口镇羊高村,当时只有一个老太太李桂芝,是我的叔辈嫂嫂,比我大几十岁。她知道我父亲。她当时有个女儿在上海,现此女儿最少应该有七十多岁了。
时光如梭。祝福亲人万事如意。
不管是本地高还是外来高。我们从小受的家教,就是爱中国。
我不得不说下,正好看看有没有懂的人帮我验证下我说的这些是不是真的,我姓吕,祖上姜子牙,我爷爷饥荒时期从东阳逃难过来杭州临安的,在东阳那边有正式的祠堂,也有正式族谱,一代代传下来的,祖上就是姜子牙,吕尚,到了我爷爷这辈因为他迁走了现在就算是分出来得分支了,所以族谱现在没有我爷爷这一支的后人的名字了,包括我,我小时候还回东阳走过亲戚,是我爷爷弟弟那边的我叫他小爷爷,不知道族谱的事是不是真的
说 一个人的祖籍,通常是指始迁祖在迁徙之前的籍贯 ,如始迁祖从江西饶州府迁湖广麻城,那么祖籍就是江西,其他同理。所以这里祖籍就是依据族谱上的始迁祖或者一世祖或者开基祖来确定。
姓氏祖籍,范围就很广了,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姓、氏分离 ,按照朱子的理解,天子因为出生地而得姓,姓又来自于五帝,《春秋》记载了二十二个姓氏(《左传》等有不同说法,兹不赘),如出自颛顼的妫、虞、夏、拟姓;出自于高辛的子、殷姓,出自于黄帝的姬、周、承姓,出自少皞的嬴姓,出自炎帝的姜姓等。诸侯因字而有氏,姓之下遂又分出多个氏族。 所以一般追述到姓氏起源,都追溯到具体人而非地点,像姬姓,出自黄帝。
战国以后,姓氏逐渐统一,一般以为从司马迁《史记》之后,姓氏已经混用,和现在的姓氏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魏晋时期,出现了姓氏郡望,将姓氏与具体地点结合,算是姓氏的祖籍 ,如天水赵氏,其中天水为天水郡,天水郡除了赵姓外,还是秦姓、王姓、严姓、姜姓、尹姓、臧姓、纪姓、庄姓、阎姓、皮姓、艾姓、上官姓十二个姓氏的郡望。类似的还有 彭城钱氏、乐安孙氏、陇西李氏、汝南周氏、延陵吴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始平冯氏、颍川陈氏、河南褚氏、河东卫氏、乐安蒋氏、吴兴沈氏、南阳韩氏、弘农杨氏(百家姓前二十,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等等。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姓陈。听老人说祖籍在山东小云南。我还真的留心查了一下。实话实说到现在我也太没弄明白这山东小云南到底确指的是什么地方,但我每次到山东路过和 旅游 我都觉得山东那山那水那人那故事都特亲近。去山东,真的有在回家的路上的感觉。离开山东也有故土难离的感受。但我也喜爱东北,都是我的故乡。都有我陈姓家人在那发展壮大。真的是高兴,祝愿陈姓家族人丁兴旺发达富贵长久。谢谢
“支姓”:
我们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所组成。它有个大的轮廓:那就是《百家姓》。它分为单姓和复姓:如单姓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如复姓有“公皙、南荣、诸葛、尉迟、公羊、南宫、司马、宇文、”等等。不同姓氏的人,它在 历史 的长河中繁衍生息、从慢长的岁月走到今天、走到蘩荣昌盛。
每个姓氏都有它的 历史 ,都有着它传奇的故事。如我们“支姓”人家:在宋版《百家姓》排名163位(虞万支柯)。2014年新版《百家姓》排名311位。
据“支”姓宗亲网不完全统计:它已遍布全国25省、市、自治区, 400多处居集地,人口约173万(不算国外),江苏省“支”姓人数排名第一位。
“支”姓家族的来源有几种说法:其中之一,“月支族人、月支国”,(秦、汉)时期的“月氏国”。
177——176年遭受到匈奴的连续攻击,大部分被迫西迁至新疆西部伊利河流域,称大支月。一部分人马征服了邻国“大夏国”(今阿富汗),他们在那里安家乐业,繁衍生息,形成今天阿富汗的主要民族。
部分没有西迁的“支”姓部落,进入祁连山后与羌族人杂居,发展成“小支月国”。
我的祖籍:陕西省、蓝田县。中华始祖母“华胥”故里。它位于蓝田县、西川。距西安市145公里。
前几年我重游故里,赋诗一首:
我的故乡支家沟,
红河红水潺潺流。
面对霸河望南山,
霸柳飘雪絮飞柳。
绝大多数是汉族人。少数民族汉化改姓有一部分。爱新觉罗有改姓艾的。
汉族艾姓起源
远古时期发明艾刀的氏族,以艾为氏。
辅佐夏朝少康帝中兴夏朝的大臣汝艾,因其功高,少康帝赐姓艾,汝艾为文字记载的艾姓得姓始祖 。
商朝修水古艾国(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其子孙以国君姓为氏。
汤阴艾国最后一任侯爵的子孙以故国名“艾”为氏 。
春秋时期宋国大司马孔父嘉的第6世孙季梁(孔子之叔),隐居于齐国艾陵(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南),更姓改名,以隐居地名艾为氏,以原姓孔为名,取名艾孔。后世以艾为姓 。
春秋吴王僚之子庆忌于公元前515年避难于艾城(一说是吴国的艾邑—今江西省修水县,一说是卫国艾城,可能是今河南省汤阴县),其子孙中的一支以其避难地地名艾为氏。
少数民族艾姓起源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北魏鲜卑族去斤氏于公元496年改为艾姓。
回鹘族爱里八都鲁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率部归顺宋朝,并改爱姓为艾姓,取名艾忠孝 。
回族艾姓主要来自经名(即回族人名字)首音,如归附清朝的回族人艾布巴克,其后裔以艾为姓 。
满族爱新觉罗氏、西林觉罗氏、爱义氏、爱浑(瑷珲)氏有改为艾姓者。
蒙古族艾姓源于蒙古族“艾日尹古特”姓氏的第一字。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彝族绞姓于1872-1873年期间改为爱姓,后演绎为艾姓。
柯尔克孜族、锡伯族、白族、瑶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仡佬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傣族、布朗族、壮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亦有以艾为姓氏。
外来民族艾姓起源
留居中国的犹太人中有艾姓,如北宋中期(1050年前后)来华经商、后定居于国都汴梁(今开封市)等地的犹太人中有艾姓。
元朝中后期至顺年间任裕州(今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达鲁花赤的中东波斯回族艾米那后世以艾为姓。
中国艾姓人口有多少
本文2023-10-07 16:51:2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99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