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在上海滩中是怎样从小混混晋升到青帮大佬的?
杜月笙(1888年8月22日—1951年8月16日),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性的一个人物,有“三百年帮会第一人”、“上帝”之称。
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老上海滩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大佬;他出身低微却又成为涉足娱乐、文化、教育、金融、新闻各业的财富大亨,他是上海滩黑社会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有着传奇人生。
杜月笙为什么在上海滩,最终超越黄金荣和张啸林,并且成为青帮老大呢?
其实靠的就是这三碗面:
第一碗面,场面。就是讲气场,排场,成名后的杜月笙,非常讲究人生的场面。
1931年举行的杜家祠堂落成典礼,是杜月笙一生摆的最大的场面。
除了杜祠落成典礼外,最能体现杜氏之场面的,是他的兼职。鼎盛时期的杜月笙身兼70多个企业、银行、公司的董事长、理事长,可谓风光无限,够场面了。
第二碗面,体面。就是自己衣表行为言语的体面,不仅给别人看,也是让自己有礼。
杜月笙讲过:“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中年后的杜月笙为人处世谨慎小心,比年轻时少了一分咄咄逼人的霸气。
都知道他是一名地道的流氓出身,但这可和别的流氓不一样,他特别讲究体面,身穿长衫,谈吐举止儒雅,看起来和书生一样,佩戴香囊,身上还飘着一股淡淡的清香。故有了“杜先生”的称谓。
不仅如此,杜月笙还为抗日战争提供了不少的物资和钱财。
第三碗面,情面。凡事给别人面子,留给他人有情面。
都说文人清高,看不起流氓,但国学大师章太炎却是杜公馆的座上宾,多受杜月笙的接济,他不但为杜月笙改名,更给其修家谱,而另一个国学大牛人章士钊更是公然自认杜月笙的门客,“吃流氓饭”
不但是名流,就是对乞丐,杜月笙也考虑到面子问题,别人给乞丐接济时怕乞丐重复领钱就派人专门看管,而杜月笙从不如此,他说乞丐也是要面子的,不能让他们丢了面子。
可见杜月笙做人的“情面”,无怪在上海滩三大佬当中,有人说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杜月笙会做人,还体现在他处理矛盾和冲突上。
按说身为流氓黑社会,和别人有了冲突,拿着斧头刀子上去砍人就是了,要是什么都讲理,还要流氓干什么。
但杜月笙的聪明就在于此。
当年,张啸林的侄子、杜月笙的门徒因为争夺一艘轮船和“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起了冲突。从战力来说,王亚樵不过区区五百人,而杜月笙这边随便招招手就能召集几千人马。
可是呢,杜月笙却主动示弱,不但亲自给王亚樵赔钱、赔船,更要给他在饭店摆桌酒席赔礼道歉,实际上王亚樵也不占理啊,但以杜月笙的地位和实力能给他这么大面子,他也就见好就收了。
后来张啸林要派人干掉王亚樵,杜月笙不同意,他说我们家大业大,目标太大,而王亚樵是亡命之徒,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们和他拼命是太亏本了。只有那些命贱的人才不珍惜自己的性命,随随便便就给人家搏命相斗。
所以,虽然杜月笙是看似被占了便宜,却被人认为是大人有大量,能够容人。
你看,就是流氓也不能够为所欲为,也必须能够忍人所不能忍。
《水浒传》里就有两个很仗义疏财的人,一个是小旋风柴进,一个是及时雨宋江。柴进对待人的态度是:江湖上普通人士投靠,基本上是简单地招待;如果是遇到江湖上有名望的人,于是就很热情地接待。武松刚投靠的时候,柴进好吃好喝地招待,时间久了,柴进就渐渐地冷落了武松。武松越待待下去,就越窝火,索性就离开了。而宋江呢,对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基本上都一样。杜月笙就是这样的人,这叫情面。你不是在外面让人觉得好看,而是在心里有一杆秤。
这就是江湖啊。
实际上,这两句话,一个人一辈子的修养如果能够做到的话,就非常成功了——世事都很洞明,都看得很透彻,这是真学问;练达就是锻炼过,经验很多,所以对于人情世故很通达,这是大文章。
生活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人情世故,人面、场面和情面,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啊。
你不能因为所谓的“看穿了”,就轻浮地对待它们。
要知道,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也真。,人生就是一场借假修真。
民国的上海滩,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的确,这三大青帮大亨中,杜月笙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与他会做人有很大的关系!
穿着长衫的杜月笙
写下这个提纲的时候,三少的脑海里立刻就蹦出了这样一句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是,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的形象。
孔乙己为什么要站着喝酒呢?因为孔乙己穷,口袋里没有钱。
孔乙己为什么要穿长衫呢?因为穿长衫大抵是有文化的人。
至于为什么是“唯一”?
因为,酒馆里穿着长衫有文化的人,口袋里都有几个钱,可以找个座位坐下来,慢慢喝酒。孔乙己却不一样,就成了“唯一”!
杜月笙,也喜欢穿长衫,每次都是一丝不苟,从来不会把袖子卷起来。而且,杜月笙还喜欢手上,把玩着一把折扇。
穿着长衫,手拿一把折扇,这不是**里有文化人的模样吗?
当然,杜月笙这身装扮,与孔乙己有很大的区别。
一生潦倒的孔乙己想通过自己的一袭长衫,告诉世人自己是个有文化的读书人。而杜月笙的一袭长衫,却是向往读书人的那种风度和气质。
因此,杜月笙很喜欢被人称呼为“杜先生”。
杜月笙从小家寒,父母早逝,善良的继母靠着给别人洗衣服赚钱,送杜月笙读了5个月的私塾。5个月的读书时光,是杜月笙多灾多难的童年中最珍贵的记忆。
后来,杜月笙逆袭成了上海的土皇帝之后,杜月笙对有文化的学者格外敬重,也非常愿意和有文化的人交往!
章太炎给杜月笙的一封信
虽然,杜月笙很想结交更多的文人学者,他却不会乱去交往。
一来,杜月笙是黑帮的大佬,名声好说不好听,有的文人只怕不愿意。二来,没有合适的机会,总不能自己找上门去吧。
这不,机会自己找上门了。
有一天,有人给杜月笙送了一封信,这写信人叫章太炎。
章太炎,是近代国学大师,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的学者 ,连鲁迅先生都是他的学生。这种人,正是杜月笙所仰慕的文化人。
原来,章太炎的侄儿,居住在上海法租界,与上海一位颇有身份的人发生了房屋纠纷。侄儿在无力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就去找苏州的章太炎帮忙。
可想而知,满腹经纶的章太炎,脾气又不好,在这方面根本就无能为力。
于是,在朋友的建议下,给上海法租界炙手可热的大佬杜月笙写了一封信,请杜月笙帮忙。
杜月笙见到章太炎的信后,心中大喜,他正想结交这位学者呢,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不用说,这场纠纷由杜月笙出面,还真就解决了。
笑话,所谓的纠纷,不外乎“钱”的问题。对于杜月笙来说,钱也好,面子也罢,他多的是。所以,没多久,就把章太炎拜托自己的事办得妥妥的。
杜月笙登门拜访
话说杜月笙帮助章太炎的侄儿处理完这件事之后,又以低调的姿态去苏州章太炎家登门拜访。
这种拜访,是基于把章太炎作为一个师者的角度来拜访的。就正如老师交代学生一件事,学生办完之后来向老师汇报一样。
所以呢,杜月笙向章太炎告知了他调解房屋纠纷的经过和结果。章太炎热诚接待了他,二人相见甚欢,章太炎一改过去对杜月笙的看法。
他发现,这个别人口中的青帮大佬还真的不一样!
杜月笙则在告辞前,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张两千银元的银票,悄悄地放在了章太炎家中的茶几上,并用一只茶杯随意地盖住。
杜月笙有这样的一种思维,他给人送礼的时候,一定没有第三人在场。这样送礼,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的,顾全了收礼人的面子和心理。
章太炎,作为文人名声虽然很大,经济却并不宽裕。
当他看到茶杯下压着的银票时,对杜月笙既感激又敬佩。他认为杜月笙并非传统的黑社会头子,他讲义气,重礼节,礼贤下士,更有豪侠之风。
杜月笙,就这样是和这位大文化人做了朋友!
章太炎为杜月笙改名
杜月笙说:锦上添花的事他不做,要做,就要雪中送炭。
关键的是,炭,他送了,还给别人足够的面子。这就是会做人的诀窍,因为,他总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杜月笙是个有心人,他在和章太炎交往的过程中,觉察出章太炎虽被人推崇,生活却有些拮据。
于是,杜月笙每月让人准时给他送去银票,接济他的生活。对于杜月笙的帮助,章太炎泰然受之,从未向他表示过感谢。
杜月笙和章太炎也开始了经常的走动。
有一次在闲聊的时候,章太炎问起杜月笙名字的来历。
那时候,杜月笙叫“杜月生”,因为他出生的那天是7月15日,正是月亮升起的时候,父亲便给他起名叫“月生”。
章太炎听后说:“这个名字好虽好,却不够儒雅,我给你的名字改一下如何?”
杜月笙一听,挺激动的,国学大师给自己改名字,太荣幸了!
于是,章太炎对杜月笙说,杜先生不如改名“杜镛”,字“月笙”。接着,章太炎又给杜月笙解释,《周礼》说:
“东方之乐谓笙,笙者生也;西方之乐为镛,镛者功也。”
从此,杜月生就变成了杜月笙。
不仅如此,章太炎还用大师珍贵的笔墨,帮助杜月笙修订了家谱!
1931年,曾经高桥镇的小瘪三无限风光地回乡建杜氏祠堂。在落成典礼上,许多的社会名流和军政显要,有头有脸的人物来了几千人。
章太炎,也在受邀之列。
他亲自写了一篇《高桥杜氏祠堂记》。文中,他追根溯源提到了古代杜姓文人若干,这无疑让杜月笙的出身,蒙上了一层世代书香的气息。
这种光芒,正是身为青帮大佬的杜月笙所缺少的!
真正的朋友,心灵上是平等的。无关乎财富,地位,环境。杜月笙用心交到了国学大师章太炎做朋友,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机会。
我们想啊,一个青帮的大佬,混社会的人,有一个国学大师的朋友经常为他增光添彩,杜月笙的人生是不是更加开挂呢?
1、杜月笙的“体面”:就是做事恰如其分,不可失了身份,
杜月笙讲过:“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中年后的杜月笙为人处世谨慎小心,比年轻时少了一分咄咄逼人的霸气。
2、杜月笙的“情面”:情面,就是私人之间的情分和面子。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好面子,“不给面子”这句话,有时要压死人。
杜月笙讲:“钱财用得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1930年代以后的杜月笙,越来越以地方绅士的身份期许,稳定地方,参与公益,助力教育,主持公道,某种程度上,杜的确已脱胎换骨。
3、杜月笙的“场面”:场面,就是排场,成名后的杜月笙,非常讲究人生的场面。
1931年举行的杜家祠堂落成典礼,是杜月笙一生摆的最大的场面。除了杜祠落成典礼外,最能体现杜氏之场面的,是他的兼职。鼎盛时期的杜月笙身兼70多个企业、银行、公司的董事长、理事长,可谓风光无限,够场面了。
扩展资料
杜月笙的人物评价
杜月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成为了现代实业家、社会名流与地方领袖,成为当时活跃的政治风云人物。
杜月笙有过人的投机沾营本领与玩弄权术的狡诈,对前清遗老、军阀政客、党国高层、社会名流,乃至金融工商巨子,无不执礼甚恭,倾力结交。
而蒋氏高层如孔祥熙、宋子文、戴笠等,无不结为杜氏豪门密友。杜月笙心里一直对文化向往和敬畏,发迹后与文化界甚密,能在知识界、文化界也周旋得游刃有余。
参考资料
人民网-《人生需要吃好“三碗面”》
章太炎求杜月笙帮忙,杜月笙办完之后,之所以亲自上门感谢章太炎,是因为这是他结交章太炎,挤身文化圈子的最好机会。这,也一直是杜月笙会做人的体现。
章太炎,何许人也?当时,文化圈里面的牛人,在当时的文化圈子、革命圈子和上流社会,大名鼎鼎。时人,谈起章太炎,无不尊敬三分。杜月笙,近代上海青帮的一员,与黄金荣、张啸林二人并称“上海三大亨”,也有威名。但前者乃文化名人,爱惜羽毛,后者乃黑帮老大,正常来讲,大家是不同世界的人。
杜月笙,早年从码头小贩起家,受尽冷眼和歧视。因为成名后,以挤身上流社会、结交各界知名人士为荣。因此,当时的杜月笙,注重和社会各界人士结交。有从清朝遗老、到民国政要,从工商知名人士,到文化名人,三教九流、五花八门,只要有机会,杜月笙都会与之结交。
章太炎,当时之所以找杜月笙帮忙,是因为他的侄子在上海和人发生争执。章太炎当时远在苏州,力有不逮。于是写信的给杜月笙求助。对于杜月笙而言,这是他结交章太炎的最好机会,可能也是唯一的机会。于是,他接到章太炎的信后,马上安排解决此事。
本来,此事已了,在此告一段落。但深知“大恩是大仇”的杜月笙,把事情办好之后,亲自上门感谢章太炎。本来已经欠了一份人情的章太炎,面对杜月笙如此会做人的做法,不由感叹三分,认为杜月笙值得结交。
自此之后,杜月笙成了章太炎的座上客,杜月笙的这个名字,都是章太炎建议他改的(杜月笙原叫杜月生)。借此关系,杜月笙,结交了大批文化名人,大大提高了他自己的社会地位。
民国的上海滩,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的确,这三大青帮大亨中,杜月笙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与他会做人有很大的关系!
写下这个提纲的时候,三少的脑海里立刻就蹦出了这样一句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是,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的形象。
孔乙己为什么要站着喝酒呢?因为孔乙己穷,口袋里没有钱。
孔乙己为什么要穿长衫呢?因为穿长衫大抵是有文化的人。
至于为什么是“唯一”?
因为,酒馆里穿着长衫有文化的人,口袋里都有钱,可以找个座位坐下来,慢慢喝酒。孔乙己却不一样,就成了“唯一”!
杜月笙,也喜欢穿长衫,而且每次都是一丝不苟,从来不会把袖子卷起来。而且,杜月笙还喜欢手上,把玩着一把折扇。
穿着长衫,手拿一把折扇,这不是电视里有文化人的模样吗?
当然,杜月笙这身装扮,与孔乙己有很大的区别。
一生潦倒的孔乙己想通过自己的一袭长衫,告诉世人自己是个有文化的读书人。而杜月笙的一袭长衫,却是向往读书人的那种风度和气质。
因此,杜月笙很喜欢被人称呼为“杜先生”。
杜月笙从小家寒,父母早逝,善良的继母靠着给别人洗衣服赚钱,送杜月笙读了5个月的私塾。5个月的读书时光,是杜月笙多灾多难的童年中最珍贵的记忆。
后来,杜月笙逆袭成了上海的土皇帝之后,杜月笙对有文化的学者格外敬重,也非常愿意和有文化的人交往!
章太炎给杜月笙的一封信
虽然,杜月笙很想结交更多的文人学者,他却不会乱去交往。
一来,杜月笙是黑帮的大佬,名声好说不好听,有的文人只怕不愿意。二来,没有合适的机会,总不能自己找上门去吧。
这不,机会自己找上门了。
有一天,有人给杜月笙送了一封信,这写信人叫章太炎。
章太炎,是近代国学大师,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的学者,连鲁迅先生都是他的学生。这种人,正是杜月笙所仰慕的文化人。
原来,章太炎的侄儿,居住在上海法租界,与上海一位颇有身份的人发生了房屋纠纷。侄儿在无力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就去找苏州的章太炎帮忙。
可想而知,满腹经纶的章太炎,脾气又不好,在这方面根本就无能为力。
于是,在朋友的建议下,给上海法租界炙手可热的大佬杜月笙写了一封信,请杜月笙帮忙。
杜月笙见到章太炎的信后,心中大喜,他正想结交这位学者呢,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不用说,这场纠纷由杜月笙出面,还真就解决了。
笑话,所谓的纠纷,不外乎“钱”的问题。对于杜月笙来说,钱也好,面子也罢,他多的是。所以,没多久,就把章太炎拜托自己的事办得妥妥的。
杜月笙登门拜访
话说杜月笙帮助章太炎的侄儿处理完这件事之后,又以低调的姿态去苏州章太炎家登门拜访。
这种拜访,是基于把章太炎作为一个师者的角度来拜访的。就正如老师交代学生一件事,学生办完之后来向老师汇报一样。
所以呢,杜月笙向章太炎告知了他调解房屋纠纷的经过和结果。章太炎热诚接待了他,二人相见甚欢,章太炎一改过去对杜月笙的看法。
他发现,这个别人口中的青帮大佬还真的不一样!
杜月笙则在告辞前,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张两千银元的银票,悄悄地放在了章太炎家中的茶几上,并用一只茶杯随意地盖住。
杜月笙有这样的思维,他给人送礼的时候,一定没有第三人在场。这样送礼,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的,顾全了收礼人的面子和心理。
章太炎,作为文人名声虽然很大,经济却并不宽裕。
当他看到茶杯下压着的银票时,对杜月笙既感激又敬佩。他认为杜月笙并非传统的黑社会头子,他讲义气,重礼节,礼贤下士,更有豪侠之风。
杜月笙,就这样是和这位大文化人做了朋友!
章太炎为杜月笙改名
杜月笙说:锦上添花的事他不做,要做,就要雪中送炭。
关键的是,炭,他送了,还给别人足够的面子。这就是会做人的诀窍,因为,他总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杜月笙是个有心人,他在和章太炎交往的过程中,觉察出章太炎虽被人推崇,生活却有些拮据。
于是,杜月笙每月让人准时给他送去银票,接济他的生活。对于杜月笙的帮助,章太炎泰然受之,从未向他表示过感谢。
杜月笙和章太炎也开始了经常的走动。
有一次在闲聊的时候,章太炎问起杜月笙名字的来历。
那时候,杜月笙叫“杜月生”,因为他出生的那天是7月15日,正是月亮升起的时候,父亲便给他起名叫“月生”。
章太炎听后说:“这个名字好虽好,却不够儒雅,我给你的名字改一下如何?”
杜月笙一听,挺激动的,国学大师给自己改名字,太荣幸了!
于是,章太炎对杜月笙说,杜先生不如改名“杜镛”,字“月笙”。接着,章太炎又给杜月笙解释,《周礼》说:
“东方之乐谓笙,笙者生也;西方之乐为镛,镛者功也。”
从此,杜月生就变成了杜月笙。
不仅如此,章太炎还用大师珍贵的笔墨,帮助杜月笙修订了家谱!
1931年,曾经高桥镇的小瘪三无限风光地回乡建杜氏祠堂。在落成典礼上,许多的社会名流和军政显要,有头有脸的人物来了几千人人。
章太炎,也在受邀之列。他亲自写了一篇《高桥杜氏祠堂记》。文中,他追根溯源提到了古代杜姓文人若干,这无疑让杜月笙的出身,蒙上了一层世代书香的气息。
这种光芒,正是身为青帮大佬的杜月笙所缺少的!
1、奕铭(寓意:奕,赫奕,蔚荟,神采奕奕。铭,铭志,志立人上,铭意立报。)
2、瑞霖(寓意:吉祥的甘露。)
3、悦竹(寓意:悦竹,韵成,德有邻。)
4、明哲(寓意:拥有聪明的智慧。)
5、铭威(寓意:高贵、高雅。)
6、天翊(寓意:有翱翔天际,大展宏图之意。)
7、书玮(寓意:书,书写、记录、记载;画;书籍,书信,书法,文字。玮,美丽的玉,赞美。)
8、凯瑞(寓意:吉祥、幸福、安康。)
9、凯丞(寓意:凯,和乐,温和,和善。丞,赤色鲜明。)
10、健雄(寓意:身体强健的男子汉。)
扩展资料:
取名字的注意事项:
1、 取名忌讳祖先和先贤的名字。
汉族起名,一般避祖先的名号,汉族传统极讲辈分。以祖先名字为名,不但打扰了辈分的排序;而且会被视为对祖先的不敬。
2、 取名忌讳使用生僻字。
名字是供交际使用的,否则,名字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如果命名时,使用一些生僻字,一般人不认识,必然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命名使用生僻字,只能增加别人工作的难度。
杜月笙岂止是一个传说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杜月笙岂止是一个传说
作者:小杜城南
一.1.01
更新时间2010-11-21 22:29:19 字数:3602
一.1.01
被称作“300年来帮会第一人”的杜月笙,出生于公元1888年8月22日,这一天恰好是农历7月15中元节,也叫鬼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日子。
现场是在上海浦东(当时官称江苏川沙)高桥镇以南大约十里的一个小村子。杜月笙的父亲叫杜文庆,没什么文化,看着天上圆圆的月亮,就给儿子取名叫“月生”,这就是日后威名远播的“海上闻人”杜月笙的本名。
杜家的住处是一座破旧不堪的小平房,村里人管它叫“杜家宅”。杜月笙成名后,有帮闲文人将此宅更名为“杜家花园”,以彰显气派。
这个“花园”虽然狭小破败,夏天不能挡雨,冬天无法遮风,却并非杜文庆独有,而是和其哥哥两家合住,足见其生活之艰苦。
不是一般的艰苦。杜文庆曾在茶馆里当过跑堂,码头上卖过苦力,都难以养家糊口,妻子朱氏不得不靠帮人洗衣服赚点钱补贴家用。为了生活得好一些,杜文庆后来与人合伙到较为繁华的杨树浦开了家米铺,和现在许多小店老板一样,只能凭着没日没夜的劳作,勉强维持生计。所以直到妻子临产,才能赶回家来照顾。
生活所迫,当妻子刚刚可以下地走动自理生活,杜文庆就不得不赶回杨树浦,此时他的长子杜月笙,尚未满月。
杜月笙出生不久上海开始闹旱灾,旱灾刚过,一场连绵几十天的雨水又酿成水灾。当时的整个中国落后贫穷,医疗条件相当差,两场自然灾……
杜月笙在上海滩中是怎样从小混混晋升到青帮大佬的?
本文2023-10-07 12:41:2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97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