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赫那啦家族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1收藏

叶赫那啦家族族谱,第1张

  叶赫那拉氏族谱概况

  修谱缘由

  纵观满族宗谱,其序言中都有“追本溯源,光宗耀祖,以谕后人;正人伦,明孝悌”的内容,这与汉族编纂谱书的缘由是相同的。叶赫那拉氏族谱也不例外,如:《叶赫纳兰氏族谱》

  辑谱人常安在族谱原序中说:“念一族之中,人以远近而分,情以亲疏而别。丁繁户众,有见面不识其支派,不辨其名字者,不为谱以记之,必致喜不以相应,威无以相关,迟之又久,不流为陌路者几希矣。将何以笃周亲而敦伦纪哉j既如生男命名之际,恐干犯名讳,请问族中老人,有知者,亦有不知者。有不待问即命名,将来代远年湮,必致茫然莫辨。干犯者在所不免。则纂辑族谱,其事顾不容己”。又如《那氏族谱》叙言中说:“深虑代远年湮,所有祖宗遗留之规矩礼法渐至失传,湮没无闻,乃发起修谱。宗弟应铎等实赞成之,乃追溯羊山公以下世系表、坟墓图以及冠婚丧祭名仪注叙述一编,虽不能成为信史,而使后人知其来由,自以继往古,而来开也,亦不过礼失而求诸野。”《叶赫那拉氏羊公墓表》亦写道:“饮水思源,受恩图报,而况始迁之祖,其坟墓所在,虽代远年湮鞠为茂草,而报本追远之思岂有既哉!吾乡那氏为叶赫嫡派,本姓那拉……”。这些都渗透着汉族传统的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推移,汉族的影响愈来愈重,直至清朝灭亡之后,八旗制度解体,满族并未终止纂修谱书。

  另外,叶赫族谱的编纂与其它满族族谱一样,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即:第一,在清朝的八旗制度中,宗谱是官职承袭的重要凭证;第二,满族宗谱是表明人丁身份、地位的主要证明;第三,清朝皇帝倡导修谱。乾隆皇帝敕谕编纂《通谱》,助长了满族修谱之风。①

  主要收藏地及修谱时间

  叶赫那拉氏族以辽宁省为最多,吉林省次之,再者北京一些图书部门亦存有许多善本族谱。目前笔者所能查到与听到的叶赫那拉氏族谱大约有十几部,现在就其收藏地及修谱时间等情况列一简表说明:

  叶赫那拉氏族谱收藏情况一览表

  编辑本段重要族谱简介

  叶赫那拉氏族谱主要是指世居叶赫地方,后来随清入关流散于各地的叶赫那拉

  氏族人的宗谱,分官修与私人修撰两种,其基本内容都有谱序和世系,但详略不一,有的仅千余字,有的则数万字,谱序叙述本族的来源、迁徙、修谱过程及地位显赫者。世系按辈份排列族人,大多数宗谱仅记男人,亦有略述简历于名下。有的谱书中还记有传记、诗文、仕宦、碑记、皇帝题谱、奏章、呈状、上谕、诰命、敕书、祭祀规矩、祭文、族规等。宗谱有木刻本、排印本,印数多在一百部上下;还有大量手抄本,每次抄写不过数十部。修谱资金由族人募捐。宗谱中还有只记录一族或一支世系的名单,称为谱单。谱单有一纸一单,有数纸拼为一单,或折子等多种形式。下面介绍分析几部重要的叶赫那拉氏族谱。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叶赫纳喇地方人氏》

  此谱收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之中,属于官修谱书,官修叶赫那拉氏族谱仅此一部,清朝满族修谱虽属私家之事,但清朝皇帝出于政治目的,是积极提倡的。乾隆皇帝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敕谕清朝大臣弘昼、鄂尔泰、福敏、徐元梦等人编纂《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根据当时的档案和当时八旗满洲名门望族所保存的宗谱,于乾隆九年(1744年)编纂成书。

  《通谱·叶赫地方纳喇氏》(卷22)共收录叶赫地方纳喇氏著名人物76个,自金台石、布扬古、苏纳等支族记起,即起自明末,叶赫灭亡前后,截止于通谱成书的乾隆年问,每支族记其姓氏命名、归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时间、原籍何地、官阶及勋绩。每姓氏中勋绩卓著者立传;事迹不显者也作简记,称为附载。记载世系少则七、八代,多则十几代,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在后金建立前后叶赫族人的活动及对清初统一与政权巩固的历史作用,是所有叶赫族谱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因已印刷成书,故又是极易找到的一部,是治叶赫族谱研究之人首要的材料之一。此书版本有:武英殿刻本,已被辽沈书社据其影印本整理出版,有1989年版。

  《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

  《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辑于清道光三年四月,为叶赫纳兰氏第十四代玄孙额腾额编撰。谱首为额腾额所作谱序,次为世系表,尾记道光初年叶赫纳兰氏后裔分布地方。世表自始祖星根达喇汉至额腾额族侄铭敦,共辑十五代,1522人。其中自褚孔革至叶赫东城贝勒金台石之孙南褚,凡六代,其人名、官职、支派、世系等多与明人冯瑗《开原图说》卷下《海西夷北关支派图》所记相符。自南楮之后,凡七代,所记人名,官职、支派世系及旗属等多与《清史稿》诸臣封爵世表和《八旗通志》旗分志满洲八旗佐领世系相符。故可谓是信史,是治叶赫部史的珍贵材料。

  据族谱记载,褚孑L革兄弟三人,褚孔革居其长,次日哲铿额,季日哲赫纳。褚孔革之父为齐尔哈纳,亦称“齐尔哈尼”。②族谱记褚孔革有子三人:长日太杵,次日台坦柱,季日尼雅尼雅喀。太杵有子六人:长曰鄂岱,其五世孙桑格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次日硬色(无嗣)。三日萨布禄(无嗣)。四日图礼,五日图美,六日额曾特伊;太杵二弟台坦柱有子三人:长日齐纳赤,次日清佳努,为叶赫西城贝勒。三日杨吉努,为叶赫东城贝勒,其小女适努尔哈赤为孝慈高皇后,称“孟古姐姐”

  ,系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太杵三弟尼雅尼喀有子四人:长日延桂,亦称烟州。其五子扈什布任满洲镶兰旗都统;次日阿尔卜,其孙苏纳“尚努尔哈赤第六女为额附”。③苏纳子苏克萨哈,顺治朝任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顺治十八年授辅政大臣;三日雅林布,其长子固三泰尚公主,封固伦额附,四日雅巴兰,其第七子阿什达尔汉,任理藩院尚书,天聪六年太宗文皇帝赐号“达雅奇国舅”。④清佳努有子四人:长日布寨,亦称布斋,继其父为叶赫西城贝勒;次日兀辽孛罗,明万历十一年十二月与其父清佳努同时在开原遇难;三日阿巴亥,亦称阿巴海,后为努尔哈赤大福晋,在努尔哈赤死后殉葬;四日阿拜,其次子诺穆图为多罗额附,诺穆图子国斯海任兵部尚书。杨吉努有子七人:长日喀尔喀玛,亦称哈尔哈麻。明万历十一年十二月与其父杨吉努同时在开原遇难;次日纳林孛罗,亦称纳林布禄。继其父为叶赫东城贝勒,明万历三十六年在叶赫病故(无嗣);三日金台石,继其兄纳林布禄为叶赫东城贝勒。其子德尔格勒降清隶满洲正黄旗,授三等副将世职。其孙明珠在康熙朝任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明珠长子性德为一等侍卫,是清代著名满族词人。

  《世管佐领恩惠家谱》

  《世管佐领恩惠家谱》,原名为《布斋世系表》,辑者不详。谱本封面贴有黄签,上书:“此佐领原系恩惠之胞伯高祖布尔杭武,太祖高皇帝承运时编为二个佐领,由此续编之佐领”。谱内布尔杭武条下注:“此佐领原系太祖高皇帝辛未年取叶赫时以布尔杭武作为三等男爵与敬文王姊联姻。将叶赫壮丁编为二个佐领,由佐领下诺英欢、武巴海各承管一佐领。至太宗文皇帝八年,分别论记起初各官功绩,布尔杭武之子格巴库虽然无功,念系异国贝勒之后,与定鼎功臣相等。免去壮丁为优异佐领。雍正九年,众大臣会议佐领时,此二个佐领虽系优异,但实录并无圈点,册籍上无拴参等处,故作为世管佐领,将此二佐领撤回,著布尔杭武之子格巴库、布尔杭武之孙萌图(曾任吉林乌拉将军)各承一佐领”。从谱面黄签和谱内布尔杭武条下注文得知,此谱为叶赫西城主布斋(亦称布寨)之后裔。

  《世管佐领恩惠家谱》自布寨记至麟武(辑谱时三岁),凡十四代,共188人。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此谱可与《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连用,即可连接使用。《叶赫那兰氏八旗族谱》记布寨一支,自布寨向前溯至始祖星根达喇汉,凡七代。自布寨向后记至双全,又四代,计十一代。《世管佐领恩惠家谱》自布寨至双全,凡四代,自双全至麟武又十代,记十四代,二谱在布寨五世孙双全一代搭接重合。如即星根达喇汉生席尔克明噶吐,席尔克明噶吐生齐尔哈纳,齐尔哈纳生褚孔革,褚孔革生台坦柱,台坦柱生清佳努,清佳努生布寨,布寨生布尔杭武,布尔杭武生武巴海,武巴海生富拉塔,富拉塔生开泰,开泰生富森布,富森布生皂王保,皂王保生庆昌,庆昌生平瑞,平瑞生广庆,广庆生桂林,桂林生文惠,文惠生福海,福海生麟武。如将二谱连用,不但记述世系辈数增加,在时间上可自明中叶(成化年间)至清末,顺延四百余年。这样,将是目前所掌握的有关叶赫纳兰氏世系脉络最清楚、延续时间最长、记述内容最具体的一部珍贵史料。

  《叶赫纳兰氏族谱》

  《叶赫纳兰氏族谱》,为清乾隆三十九年常英辑,后经其曾孙兴泰,玄孙祥安多次修编。谱首为乾隆三十九年常英原序,嘉庆十七年兴泰初修序,道光二年兴泰二修序,道光十七年兴泰三修序和道光二十九年祥安四修序。次为世系图、齿序图和始祖檗吉、四世祖常安、四世叔祖六十三、六世叔沮柏年等墓位图及墓志。尾为世系年表。此谱自始祖檗吉至末代那桐凡九代,共76人。辑谱人常安为祭吉四世孙。

  《叶赫纳兰氏族谱》自辑谱人常英曾祖紧吉记起,檗吉有子五人:长日嘎尔萨,次日阿尔萨,三日法尔萨,四日黑塞(亦称墨色或黑子,应是乳名),五日老格(亦称老哥,即老么,是最小的一个)。嘎尔萨一子日佛鼎(无嗣)。阿尔萨一子日和让(亦称和尚,应是乳名)。有二子,长日五十三,次日六十三,均系以生此儿时取父母年龄相加之数为名。法尔萨有子二人,第日照柱,亦有二子,长日常泰,次日常福。法尔萨次子日五达子(无嗣):墨塞一子日堆齐,堆齐一子日常英,即辑谱人。常英有子二人:长日德敏,次日德毓。德敏有子二人:长日彭年,次日柏年。彭年有子三人:长日兴泰,即嘉庆十七年、道光二年和道光十七年三次修谱之人。次日兴城,季日兴怡。兴泰有子三人:长日祥安(无嗣),即道光二十九年四次修谱之人。次日普安,亦称浦安。官至翰林,咸丰九年二月十三日因“戊午科场案”获罪,被肃顺、载垣、端华等人斩杀;季日铭安,曾任奉天将军;曾安一子,日那桐,为此谱之末代人。

  《叶赫-佟氏》

  叶赫佟氏:原系海西女贞族部落,祖籍吉林省梨树县叶赫满族自治镇的叶赫那拉古城,满族人以地为姓,姓叶赫那拉,后冠佟姓

  在努尔哈赤统一女贞族后,成为麾下的成员,改为满族,隶属镶黄旗,为荡平明末势力作出了贡献在顺治元年(1644年)4月,顺治皇帝率满族起驾入关,其中,佟姓为从龙入关之首入关后,佟祖那郎阿及其兄弟又于康熙初年从军,出征广西 贵州 云南等地,参加平定吴三桂等三藩叛乱,为清朝统一中国立下汗马功劳平叛后,奉命返回京城住西山大营,兄弟数人只他一人荣归,其弟英能战死在沙场

  清廷入关后,由于大批满族人从龙入关,对辽东地区实行封禁,使辽沈地区乃至整个东北地域呈现荒城废堡,败瓦颓桓,沃野千里,全无可恃的空虚局面,而沙皇俄国入侵我黑龙江流域日趋猖狂,残害百姓,掠夺财产康熙皇帝对沙皇的入侵十分关注,从康熙十年到二十五年,三次巡视关外,决心重振肇兴福地于是把入关平叛后在京城附近的满族八旗兵派驻辽沈各地其祖那郎阿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奉旨到凤城任城守尉,管辖辽东广大地区他忠于职守,沿边设卡立哨,巡防查边,兼理中江税务,督查民生,整修交通驿道,处理旗民事务,维护根本重地

  始祖到凤城任职后把在北京和梨树地方的家眷迁移到凤城东部的两山夹一平原的石桥子做为祖居地为使子孙后代不忘祖先和故乡,把此处定名为梨树沟(即现在的凤城市东汤镇石桥村梨树沟)后来,子孙繁衍生息,移居凤城各地,特别是在东汤 石城 大兴 爱阳 赛马 草河 大堡和凤城城区有众多族人聚居,在辽宁省的本溪 宽甸 桓仁 岫岩 西丰等各县均分布有多支族人居住,在吉林 黑龙江(齐齐哈尔 七台河 牡丹江 林口 勃力)内蒙古 北京 四川 江西 广东 广西 湖北等省都有叶赫那拉佟氏族人

  叶赫那拉佟氏家族,复姓叶自十代起,按文明承圣志 才德殿英贤 国本佩宏业 和祥保万年辈字起名,并延续至今

  我叶赫佟氏自那郎阿逝后立为始迁租,到目前已三百余年历史,传世十六代,三万余人

  参考文献:叶赫那拉佟氏

  叶赫佟氏与慈禧的一些往事

  叶赫后人,佟文家在访问记录中是这样记载的:原来慈禧父母家境贫寒,又身患重病,在慈禧身下生个儿子,因慈禧父母已无力抚养这个新生儿,只好将儿子送人收养,托付给凤城的叶赫那拉氏佟双喜(熙老爷之父)收养。慈禧进宫升太后,此事一直无人敢提,后来“熙老爷”的儿子佟贵清出了人命官司,才不得不逃进宫廷到慈禧身边避难。此事败露后,慈禧瞒人不过,只好在一次接见德国公使普兰德先生时公开了这个秘密。另据佟承惠说:佟明桂(住东新村,1989年78岁时去世)在清朝光绪年间给在北京的佟熙老爷(佟保谱系,九世,佟宁文德之孙,双喜的三子)赶过马拉轿车,对熙老爷历史和人品了如指掌,经常给他们讲熙老爷故事。

  熙老爷在京城是五(六)品官员,因为是叶赫氏,与慈禧太后同是吉林叶赫古城,并以地为氏称叶赫氏,所以引起朝廷注意,叫他把家族和个人历史详尽书面报告朝廷。后来慈禧太后委托其弟弟召见佟熙老爷,他们见面后还相互认识,称兄道弟。

  退出官职以后,熙老爷携带小妾(是北京九门提都的妹妹)返乡,当时正是“四合堂”(注)兴盛时期,在梨树甸子(现在叫东新村)有大片土地、山场,佟明桂也跟着回来,仍然给他赶花轿车。熙老爷回来就开一家规模挺大的烧锅,现在在烧锅原址仍保留着当年用的水井(见文物),经营很红火,每三天向凤城送一马车酒。熙老爷回乡也是光宗耀祖,不减在京城时的威风,花轿出入,前呼后拥,声望远扬。

  熙老爷儿子佟贵清(可能是过继的),他借着父亲的势力当了保长。东新村有一XV姓人家,是当地有名的恶棍,为非作歹,欺压百姓。凡是别人娶媳妇他要先睡一晚上,否则别想安稳过日子。由于民愤太大,做为保长不能不平民怨,他唆使人在一天黑夜躲藏在树林里,寻机杀害这个恶霸。但这个恶棍也有保镖和枪械,当一个保镖回家报信时,他们紧跟追赶,遇见恶棍父亲等人阻拦,情急之下连杀了四口人。

  嗣后,虽然熙老爷有一定影响,但县衙门也不敢不追究命案,且盛京已经知晓。在这种情况下,佟贵清向熙老爷小妾下跪,连声叫“小妈”求助。小妾情急之下答应去见北京九门提都的弟弟求情,并与她随行去承德避暑山庄见正在度假的弟弟。会见当天其弟即叫他们马上离开承德(正常情况亲属来会见可以在避暑山庄停留三天)奔赴北京,把佟贵清藏匿在宫内。

  这两段都记述叶赫佟氏与慈禧太后关系,仅供考察参考吧。

  《那氏族谱》

  《那氏族谱》收藏在辽宁省凤城满族自治县那家。那氏即满族叶赫那拉(纳喇)氏。1943年由十一世孙那寿山主持修谱。《族谱》主要内容有:叙言、序言、世系、羊公墓表、那氏老坟茔图、大祭所用之物图、祭祖礼节、孝顺范例。

  本书所记那拉氏,即是原来住在叶赫部的纳喇氏。清初始祖奇玛瑚“从龙入关”,隶满洲正蓝旗。奇玛瑚有九子,第九子羊山于康熙中叶(17世纪末)到凤城驻防,与次子那郎阿居住在城西南60里石柱子东沟。羊山长子彦图里在北京任侍卫,后数年其子黑色随叔防御,又南迁60里到蓝旗堡,至今仍居其地。《族谱》中记载满族的姓氏有满人当官后“即随官姓”之说。那拉氏在光绪末年改汉字“那”,并按汉俗按辈命名。

  《族谱》根据那寿山、那庆田遗留的笔记草本,记载那氏祭祀中的礼仪。其中对领牲、祭祖、祭梭龙(索罗)杆子、换锁线等做了详尽记载,并绘出了所用物件图示。这对我们了解和比较研究满族各姓氏的风俗差异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族谱》世系中记载始祖九子的居住地,要以了解到叶赫那拉氏奇玛瑚一族的分布情况;同时通过羊山的世系也可以了解该支的人口增长情况。二世羊山1人,三世2人,四世4人、五世8人、六世17人、七世36人、八世66人、九世80人、十世53人、十一世14人。其中十世、十一世中有因年幼尚未成婚者没有编人世系中,所以人数不如前代多。另外本支中有8人任领催以上官。还有一些叶赫族谱,即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至于族谱中所体现的叶赫族人在清代历史上的作用,笔者将另文讨论之。

  相关信息

  叶赫那拉氏(Yehenara,又译叶赫纳喇、叶赫纳兰)是满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较早的姓氏之一。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时期的海西女真,其始祖叫星根达尔汉,原姓土默特。

  叶赫的地理位置应该在今天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东南部,是著名民俗风景旅游。叶赫,满语为“河边的太阳”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元末明初这里就居信着满族先人的一个部落——叶赫部。又有传说叶赫那拉,源于蒙古的人的扈伦部,后来蒙古人杀了当地的叶赫人,自己建立了一个新的叶赫国,后来当地的蒙古人逐渐融入了女真,成为了叶赫人。

  16世纪初,在部落酋长褚格率领下南迁,来到叶赫岸边,以河为名称叶赫部。约1573年,褚孔格的孙子清佳奴、扬吉努征服了周围的小部落,在叶赫两岸的山头上选择险要之地筑起两座城堡。每城有木、土、石三道城墙,还有护城河环绕,内有八角时楼,雄伟壮观,是我国北方少见的古建筑群体。叶赫东城赴保存完整。城内建筑台基,遗迹较多,其中点将台、烽火台尤为明显,叶赫部于1619年初被清朝努尔哈赤所灭。

  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是明末叶赫国主之族,所属十五部。时有叶赫城(梨树县叶赫乡)张城、阿气兰、乌苏、吉当阿、雅哈、黑尔苏、阿敦、喀布齐赉、俄吉岱、扎济里城、彝巴丹(今吉林省伊通河流域)等。其族与爱新觉罗是“欢喜冤家”,既是仇国,又是世代姻亲。因此,名门望族繁多。其后多冠汉字姓那、叶。

是由超过一个汉字组成的姓氏。

复姓有很多来源,如下:  

1、由封邑而来;

2、因居地而来;

3、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来;

4、由人名而来;

5、由部落名而来;

6、自创姓氏;

7、由山水之名而来;

8、由赐姓而来;

9、由国名而来;

10、由职业而来;

11、由排序而来;

12、是以血缘关系为姓;

13、是以社会影响为姓;

14、是以少数民族的特殊称呼为姓;

15、由其他复姓转写而来。 

扩展资料

我国现存的复姓有81个:

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万俟、闻人、夏侯、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澹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太叔、申屠、公孙、慕容、仲孙、钟离、长孙、宇文、司徒、鲜于、司空、闾丘、子车、亓官、司寇、巫马。

公西、颛孙、壤驷、公良、漆雕、乐正、宰父、谷梁、拓跋、夹谷、轩辕、令狐、段干、百里、呼延、东郭、南门、羊舌、微生、公户、公玉、公仪、梁丘、公仲、公上、公门、公山、公坚、左丘、公伯、西门、公祖、第五、公乘、贯丘、公皙、南荣、东里、东宫、仲长、子书、子桑、即墨、达奚、褚师。

-复姓

      导读:复姓就是超过一个汉字组成的姓氏,比如常见的“欧阳”、“司马”、“慕容”等等都属于复姓,这种姓氏取名适合与古风、唯美的字组合。“女诗经,男楚辞”,如果想要取出唯美的古代女子名字,我们可以在诗经中去找。那你知道复姓唯美古代女子名字有哪些吗古代复姓单字名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复姓名字

复姓唯美古代女子名字

      佳琦、明美、雪娴、霏羽、若翾、慧妍、香茹、笑薇、晟楠、诗涵、雅芙、倩雪、正梅、雨婷、梦梵、清菡、璇滢、凌薇、婧琪、檀雅、雅媛、欣然、可岚、雅静、梦涵、凌薇、婉玗、凌薇、惠茜、美莲、婧琪、妙菱、沐卉、梦舒、彦歆、钰琪、怡悦、昭雪、天瑜、欢馨、静璇、婧琪、倩雪、靖瑶、天瑜、碧萱、露雪、月婵、婧宸、美琳、静香、璟雯、雅芙、茗茶、钰彤、海琼、优璇、依娜、滢玮、蕊琪、颖娟、雨婷、白易、冰蓝、山柏、娅楠、雪瑶、水凝、墨染、帘茶、诗苹、颜淡、蒂凝、流素、扫眉、曼易、时颜、彦歆、流烟、尽落、夕染、漫妮、书翠、雁玉、青韵、水息、含筿、美珩、白衣、静墨、琴叹、蓝筱、绛珠、向珊、鸾落、花深、染迹、沁心、沛玲、轻裳、清姿、浅画、欢馨、青扇、春绽、梦熙、宛儿、亦瑶、凡蕾、歌阙、嘉琪、梦逸、宛海、易梦、音轻、怜花、简溪、玥影、顾影、蓝雪、沛珊、晓霜、花溅、清瑟、萦香、烟凝、风辞、晓亦、代真、婉词、旭琴、独秀、春晚、剪水、林惜、倩云、晚蝶、丹珍、云染、花辗、花醉、韵字、璇叶、之瑶、柳琴、映颜、眉妩、翘楚、雪慧、引歌、纤夕、舒袖、茜纱、翘媚、从彤、芷蕾、歌怨、月开、烟兮、冰兰、佩儿、笑蓝、袁沁、岚秀、桃扇、乐枫、佩容、笑薇、媛馨、抹萦、拢月、乐梅、佩柔、从寒、怀亦、梦涵、思虹、怡香、清菡、顾盼、欢馨、梦洁、思筠、翠萱、婉玗、且歌、可馨、芮涵、梦婷、佑怡、妍洋、心琪、茹雪、滢心、玥婷、美莲、依娜、菲絮、若雨、秀影、歆婷、珂玥、正梅、伶韵、晟涵、香茹、茹雪、嫦曦、琪涵、漫妮、妍琦、优璇、静香、鑫蕾、笑薇、惠茜、瑾梅、静馨、雪怡、月婵、璟雯、思睿、玉珍、淑颖、碧凡、如萱、雪如、紫蓝、添香、吹花、尘霜、茹雪、雪怡、紫山、绿簪、芜染、灵槐、芮涵、寻真、花碎、落菡、未熄、花赋、寄莲、雅芙、绯樱、雨纤、疏影、灵芸、清墨、袖扬、紫苏、雪落、舞墨、凌薇、若梅、翠风、紫烟、秀妆、听琴、柳馨、若南、戏彩、残蕊、清丽、海云、柳逸、若烟、雅静、醉蓝、月西、浣花、绿真、蔡翎、雅佩、醉易、烟萝、傲芙、曼婷、若依、雅茹、冰月、冷骨、傲蕾、曼香、若紫、清依、潘婧、舞柳、傲晴、一顾、桑桑、雅筑、洛凝、七弦、千琴、新波、正梅、簪粉、落琴、凉柒、浅浅、新蕾、之柔、遮月、慵醉、芙莺、醉折、幻柏、梦璐、抚瑶、宜娟、若灵、花尽、碧彤、梦曼、天瑜、以蕊、云薇、菀妙、钰彤、残荷、簪墨、蓝宓、冰夏、香绮、元风、春罗、摇影、蓝姳、盼山、香茹、元霜、凡旋、月婵、丝挽、衾花、乐萱、平安、心漪、玥婷、绣魅、谷雪、泪歌、绮梦、心怡、韵寒、眸微、芊月、青槐、雪丽、芷蕊、袖舞、郭缳、吟香、秋阳、雪柳、周遥、画芷、妍妃、半梦、冰旋、雪洛、子默、凤鸾、凝幽、花釉、如霜、画屏、紫翠、访萍、浅意、半芹、如馨、雪晴、紫寒、七音、乱云、绮思、音夕、冷卉、挽云、影依、韵凝、霜花、香沉、莉姿、千兰、欣妍、韵奴、访卉、红绡、怜梦、宛露、易烟、绿绮、琼裳、洁舲、觅波、婉君、柳依、涟微、花扶、景秋、妙菡、婉琳、映雪、婉月、落染、碧萱、妙彤、维洁、映易、长袖、如影、璟雯、紫柏、玉珍、雨真、采丹、从瑶、冰易、芷波、元云、映珍、痴笛、翠阳、痴瑶、语山、织画、初翠、依珊、易容、新柔、盼夏、芷荷、孤岚、冰蓝、凝雁、诗云、冬菱、问兰、雅绿、依萱、春翠、灵染、玉牵、芷卉、雅蕊、笑霜、易真、听春、元柏、海露、初蝶、丹雁、明美、暖琴、优璇、透骨、忆伊、婧涵、莫嫣、云醉、又菱、音云、回烟、婧琪、莫棕、温衡、幼翠、萤魂、弄莲、靖柏、醉扇、问筠、雨晨、剪雨、月兮、靖萱、冰雾、画鸢、鸢乱、雨歇、悄依、靖雁、慕灵、问旋、妆月、凡柔、引月、柳梢、南莲、惜雪、雨寒、临倚、化烟、妗姒、念露、夏格、雨嘉、漾铃、芊琴、静曼、妆心、夏沫、代云、杏浓、清愁、静如、念苹、夏青、雨秋、铃碎、入画、冰枫、念琦、夏莎、雨婷、落月、云烟、静香、念薇、夏怡、语兰、问蕊、从寒、弦倚、曼柔、沁心、半梦、觅荷、新瑶、巧春、残荷、香蝶、觅翠、临倚、友瑶、痴梦、芷蕊、宛白、恨之、念珍、从灵、雪落、问夏、翠芙、吹花、代梅、妙柏、元菱、歌怨、弦倚、梓鸾、静言、念瑜、楚漪、语琴、半弦、初霁、可馨、凝天、千茉、玉珍、素影、馥云、拉菲、弄玉、倾雪、雪丽、漫妮、雨嘉、瑾萱、歆瑶、雪馨、雅媛、美琳、婧涵、娅楠、梦洁、玉珍、凌菲、雅静、梦洁、纤云、翠薇、染云、月杳、含雪、葬秋、思阙、盼香、含烟、秋双、恨山、海雪、寄灵、如柏、初夏、花釉、吟香、翠彤、怀蕊、凡梦、如萱、安卉、画屏、雨烟、灵沁、炣莹、恋路、敏媛、莉英、瑞莹

      复姓名字

      菁妍、佩蓉、昕南、镁灿、熙宇、宁莎、灵怡、自晓、雯宇、瑶薇、羽烟、忻畅、依娜、离迪、燕柳、淑蓉、烟璇、星亭、昭思、家馨、艳茜、庭晔、飘铭、瑶蓝、皓芳、珍烨、瑶晶、灵娟、青珊、听曦、琼薇、恋凝、双尔、丹珊、晓曦、晓晓、灵姿、瑗瑗、婧宁、香凌、蓉燕、丹听、烁宜、芊珍、虞琪、琪华、春黛、雪灵、知伊、焮漪、炫琪、熠琳、子知、梦绿、炣希、铃兰、烁畅、楠曦、菊芷、之春、语玉、迎云、代芙、含香、代旋、易凡、夜萱、新瑶、如天、安露、亦绿、香薇、若南、红绡、晶诺、玲慧、柳慕、倚梦、冰荷、若烟、依梅、竹清、凌晴、雅南、落染、含玉、代芹、璃洛、倚梦、夜蓉、忆伊、映秋、向萍、冬云、秋灵、怜容、绿簪、青烟、绿真、清愁、紫文、沛珊、晓兰、春竹、晓凡、晓灵、翠丝、绿绮、亦寒、安筠、如巧、冰兰、冰波、春云、碧玉、雨真、长袖、妙竹、凌珍、香柏、紫雪、流素、晓绿、寻双、夜山、盼翠、梦琪、扇错、妙晴、尽落、如之、飞绿、映容、凤鸾、梦柏、巧风、恨荷、白凡、紫易、墨染、念寒、静枫、初瑶、新波、翠萱、丹雪、念云、千儿、花休、易巧、画芷、怀柔、疏影、千萍、如风、乐瑶、友儿、浅画、幻波、抹萦、从阳、白山、醉山、冬寒、冷安、寻真、依山、白晴、春枫、花赋、翠柔、凝阳、怜云、海莲、友菱、如画、妙松、靖雁、平安、问枫、透骨、如南、橘里、醉易、秋柏、梦寒、桃扇、代柔、靖巧、盼柳、秀妆、春雁、雅山、若灵、添香、友珊、元枫、盼烟、醉折、尔白、访旋、以寒、念露、碧灵、代曼、芷文、剪水、乱云、水凝、半琴、南晴、问旋、凝幽、笑天、音夕、友易、灵阳、妙彤、雅霜、以蓝、音云、又菡、元柳、芷珍、初蝶、翠琴、问雁、书翠、曼荷、冷骨、且歌、天巧、秋烟、听枫、静芙、尔岚、花深、以莲、盼丹、山柏、春深、袖舒、寻雪、依凝、涵柏、尔芙、傲珊、之瑶、纤云、慕灵、凡白、小夏、梦松、未熄、寒松、顾盼、新冬、盼兰、落菡、听芹、寻雁、冰夏、易梦、青亦、灵雁、春阳、雨丹、友瑶、忆玉、楚菲、尔烟、从雁、友蝶、迎雪、雅易、翠枫、飞雪、翠雪、映儿、以旋、雪亦、曼梅、冰烟、凡柔、醉扇、半芹、绿海、乐蓉、慕青、凝荷、友绿、念芹、清风、冷雪、涵菡、飞松、友巧、冰旋、思阙、醉薇、平春、念波、清瑟、平蝶、问柳、梦旋、以丹、音轻、友蕊、元风、代萱、怜梦、纤莲、千兰、青韵、晓瑶、芷巧、从安、涵山、问筠、雅柏、飞柏、婧汐、云阳、亦甜、容俪、真丽、炣妃、昕琪、灵域、灵珠、乐波、煊美、睿昆、语亭、华凝、馨昕、秋冰、钰敏、烨萱、月灵、佳之、夏真、玉仪、岚春、丽熎、玲丹、雪青、初彤、天荷、寒安、初丹、笺罗、傲云、海安、宛凝、染云、寄瑶、沛文、南露、花尽、丝挽、映颜、语蝶、遮月、寻桃、夜天、恨瑶、灵槐、语风、春文、紫真、花溅、晓曼、涵柳、柳琴、晓巧、依白、凉荷、扫眉、怜菡、之山、醉蝶、眸微、梦曼、醉蓝、谷云、晓夏、夏彤、弄莲、傲芙、慕晴、春梅、歌阙、香春、碧曼、亦云、新巧、语琴、之桃、曼寒、尔珍、绮思、醉柳、慕儿、香巧、飞阳、碧琴、之玉、琴袖、入画、化烟、丹秋、语蓉、慕凝、代双、慕梅、问安、烨荻、玲晓、灵妹、智珍、灵芸、黛清、儿贞、绯樱、安容、梦岚、沛芹、千秋、芜染、从梦、秋春、舞柳、雅彤、梦槐、引歌、又菱、寒荷、幻莲、语嫣、媛馨、玥婷、诗茵、婧诗、熙雯、彤萱、思颖、婳祎、姚若、洛溪、染离、碧荷、美嘉、书晴、瑶姬、沫楹、花休、涵柏、美莲、嫦曦、扇错、幕秋、灯染、涵菡、美琳、书雪、叶鸣、垂裳、灵染、美婷、淑苹、夜蕾、汐濛、访蕊、寒薰、孟玮、淑颖、笺罗、瑾梅、纤莲、春深、冰露、孀蝶、依娜、璇滢、盈袖、寒云、梦柏、水桃、沂可、尔珍、浮梦、怀蝶、凝眉、舜涓、怡君、姝瑗、簪雪、浣青、露白、陌上、以亦、冰漪、曲止、荟萌、织画、初璇、忆陵、竹喧、玉牵、惠茜、素影、靖易、亦旋、映易、盼山、诗蕊、寻文、凝眉、恨风、映真、语芙、小凡、雪枫、半雪、初霁、醉波、安蕾、水云、访蕊、夜云、采文、映之、安南、之柔、笑白、尘霜、亦瑶、慵醉、语兰、凡松、染迹、碧彤、巧绿、念双、白秋、晓霜、怜蕾、一顾、亦玉、翠岚、向珊、凌春、梦香、梦松、缀画、纱轻、流韵、访旋、慧妍、梦婷、听寒、亦寒、琴袖、袖舒、新笺、冰彤、彤萱、晚柳、静香、晨芙、雪丽、姝瑗、梦洁、媛馨、嫦曦、昭雪、婉婷、舒雅

      复姓名字

古代复姓单字名有哪些

      海、菲、琴、沐、涵、婵、青、薇、恬、丹、翠、映、凤、怡

      平、宛、彦、芬、芹、慧、雅、阳、冰、梦、孤、净、妹、柳

      梅、月、霜、瑜、璇、菊、芸、柏、夏、任、美、韵、彩、裳

      尔、珊、茜、寻、悦、花、芙、婷、荣、幻、奇、欢、芷、紫

      以、凌、灵、谷、清、琪、绮、新、昊、馥、媚、可、语、瑶

      芍、思、嫦、娟、昕、佩、如、辰、蝶、江、舒、影、波、缦

      嘉、笑、妙、寒、絮、正、黛、忆、欣、优、净、任、传、靖

      锋、雁、飘、函、奥、吟、新、钟、丰、岸、烟、望、烈、启

      修、亦、东、馨、实、煜、怀、畅、弥、极、秉、知、何、闲

      依、昙、阜、南、惜、信、奋、腾、容、远、渊、疏、仕、钱

      存、雷、润、嘉、瑾、浦、欧、倚、瑞、坤、啸、万、城、意

      鸽、厚、百、洪、元、勉、超、照、久、涛、众、祺、漾、景

      善、孝、暖、炫、聪、芹、材、胜、鼎、奔、洋、隆、维、载

      观、琢、裕、阳、冰、松、本、楠、川、龙、延、顷、合、佩

      玮、诗、韵、藻、敏、慧、欣、宜、云、雪、菲、洋、冉、瑞

      静、颖、韶、爱、姿、惠、娇、媛、妩、萱、安、蓝、春、语

      彤、晴、瑜、瑶、瑾、璇、璐、璟、惠、慧、敏、旭、春、晴

      曼、宁、欣、凡、佳、勤、雪、琳、晗、玉、萍、红、娥、玲

      芬、芳、燕、彩、露、瑶、珍、贞、莉、兰、琳、素、云、莲

      真、环、雪、荣、爱、妹、霞、瑞、凡、佳、嘉、琼、娅、琦

      晶、妍、茜、秋、珊、莎、锦、薇、亭、瀚、桓、东、滢、恬

      瑾、眉、君、琴、仙、伊、叶、宝、容、芸、妮、娜、承、民

      智、棠、胜、荷、丹、蓉、晓、欢、霄、娅、瑞、凡、嘉、琼

      勤、蓓、纨、珍、贞、莉、菲、淑、澜、依、毓、悦、昭、冰

      爽、琬、茗、羽、希、怡、婵、欣、飘、育、富、泽、新、恩

      羽、旭、维、家、琰、韵、晴、晶、妍、茜、秋、珊、莎、锦

      黛、青、倩、梓、晨、丽、丹、佩、惠、月、玉、婉、晓、倩

      瑞、静、颖、韶、爱、姿、惠、娇、媛、妩、萱、娈、瑷、悠

      源、赫、晗、贻、楚、梦、琪、忆、柳、桃、慕、兰、岚、香

      沛、菡、珊、曼、菱、寒、柔、蓉、安、蓝、春、语、彤、晴

      语、菱、霜、紫、莲、翠、烟、南、寻、慕、蕊、雪、海、沛

      宛、晓、菡、巧、蕙、卉、靖、枫、漪、漫、澜、灵、玥、环

      玲、珂、珊、珍、珠、婉、婕、清、琦、琪、琬、琰、琳、琴

      琼、瑗、瑛、瑜、瑶、瑾、璇、璐、璟、白、盈、盼、碧、秀

      筠、红、绮、芃、芊、芝、芬、婧、婵、婷、芮、芯、芳、芷

      芸、苑、若、苹、茗、茜、茵、茹、荔、荭、荷、莉、莎、莲

      莹、菁、菡、菲、萍、萱、蓉、蓓、蔓、蕊、蕾、薇、诗、语

      贞、采、钰、银、雅、雨、雪、雯、霏、霖、霜、霞、露、青

      靖、静、音、韵、颖、颜、馨、黛、娉、娜、娟、娣、娥、娴

      薇、忆、旋、芷、蕾、代、芙、盼、蝶、筠、瑶、珍、谷、荷

兰姓

兰姓,没有被宋代《百家姓》收录

兰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

一·寻根溯源

兰姓来源有三:

1·出自姬姓,乃周文王之后。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郑国穆公名兰,支庶以王父名为氏。

2·春秋时,楚有大夫食采于兰(故城在今山东枣庄东五十里),其后以邑为氏。

3·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来。据《后汉书》所载,三国时,南匈奴贵族四大姓(即呼延、须卜(卜)、乔、兰)中有兰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代北鲜卑乌落兰氏,在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改单姓兰;元代蒙古族姓喀喇氏,祖名阿尔斯兰,子孙遂以兰为姓;裕固族兰恰克氏,汉姓为兰;今彝、土家、满、回、壮、俄罗斯、瑶、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二·得姓始祖

姬兰。即郑穆公。公元前八零六年,周宣王把同父异母少弟姬友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称郑桓公,为西周最后分封的一个诸侯国。下传至公元前六二七年,郑穆公即位。传说穆公之母生穆公时,梦见天使手执一株兰草,异常恭敬的赠予她,其时幽香扑鼻,醒来似乎余味无穷,不久产下一子,遂将其子取名为兰。姬兰在位二十二年,死后谥号为穆,史称郑穆公。其支庶有的以王父之名为氏,称兰姓。他们尊姬兰为其得姓始祖。

三·繁衍播迁

郑穆公时,郑国已迁都于新郑(今属河南)。公元前三七五年郑为韩所灭。兰姓子孙纷纷外迁,大多西迁陈(都城今河南淮阳)、宋(都城在今河南商丘)间地。此后至秦汉,兰姓基本上在中原一带繁衍发展。两汉时,见诸史册之兰姓仅有武陵太守兰广和兰夫人,且只有只言片语,让人难知其详。魏晋南北朝时,先秦有将军兰殊,南朝有兰子云,中昌魏(今河北大名)人兰钦、兰夏礼父子。可见此际已有兰姓因仕宦之故徙居江南。唐有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人兰冲虚。所有这些史实证明,今重庆、江苏等南方亦有了兰姓人活动的身影。兰姓郡望(郡望是指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有中山、东莞、汝南,这说明在唐代及其以前兰姓曾长期称盛于今河北定州,山东莒县、河南平舆一带。宋元之际,兰姓因仕宦,躲避兵火、瘟灾等原因始大举播迁江南各地,广泛分布于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地。元末,山西因处于表里山河的特殊地理位置。对当时中原、江东一带饱受战火的老百姓而言,简直就是人间天堂,世外桃源,故山西兰姓繁衍得较为兴盛。明初,山西兰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使川地百姓人口锐减。清初,伴随湖广填四川的运动,两湖之兰姓入迁四川。明、清两代,始有沿海之兰姓飘洋过海,或迁居台湾,或迁居东南亚各地。如今,兰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福建、江西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兰姓约占全国汉族兰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七。

四·郡望堂号

兰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1、中山郡,汉代时所置,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州);

2、汝南郡,汉代时所置,治所在平舆(今河南平舆北);

3、东莞郡,汉为城阳郡,晋改称东莞,治所在莒(今山东莒县),后又改为东安。

堂号: “中山”、“平水”、“东莞”等。

复姓有欧阳、上官、司马、诸葛、独孤等姓氏。

1、欧阳

欧阳姓出自姒姓,夏君主姒少康封自己的庶子无余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封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他的子孙因而姓欧阳。

2、上官

上官氏的始祖是战国时楚国公子子兰。一说上官姓以地名为姓氏,在今河南滑县东南。战国时,楚怀王时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一说上官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

3、司马

司马是晋朝的国姓,也是中国汉族传统的复姓之一。有关司马氏的起源众说纷纭,实际上司马起初并不是作为姓氏使用,而是一种官位的名称。

4、诸葛

诸葛姓起源和来历主要有三,一是出自葛姓所改;二是出自詹葛姓所改;三是出自封赐所改。但是,据史料记载,大部分诸葛姓是由葛姓衍化而来。

5、独孤

独孤姓起源于北魏时代北鲜卑部落,随北魏孝文帝迁居洛阳,遂为河南人,以其部落名命姓,称为独孤氏。独孤一族为当时鲜卑贵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

中国复姓化成单姓有以下原因:

一、为了躲避追杀复姓化成单姓

例如上官姓氏源自河南,因为战争和自然灾害,祖宗的迁徙到了陕西,并在陕西的甘肃形成名门望族。上官复姓特别是在汉朝时出的名人最多,这其中就有大将军上官桀。

此人深得汉武帝的信任,被委以重任与霍光同为辅政大臣。后来因为与霍光争夺权力,以失败告终,最后被满门抄斩。当然野火烧不尽,还是有一些上官氏族人逃了出来,为了躲避霍光的追杀,从此改姓为“官”。

二、时代演变简化姓氏

越王无疆的小儿子是欧阳氏的祖先,因为他的封地在乌程欧余上的南面,此山被后人简称为“欧山”,而南面为“阳”,他的子孙后代便以“欧阳”为姓。

因为时代的演变,慢慢的简化为“欧”姓和“阳”姓,之后又有“欧”姓子弟把姓氏改为“区”姓。可以说这三个姓氏和“欧阳”姓氏的祖宗是同一个人,也就是无疆之子。

扩展资料

中国姓氏的起源:

中国姓氏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所谓“天道”,即一切事物皆有的规则。关于图腾,学界有3种观点:图腾名称是一个群体共同的名称;图腾是群体的祖先,成员都是由图腾繁衍而来;图腾是群体的保护神。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应当是: 169位 欧阳

2013年中国四百名义大姓

1王2李 3张 4刘 5陈 6杨7黄 8吴 9赵 10周11徐 12孙 13马 14朱15胡 16林 17郭 18何19高 20罗 21郑 22梁 23谢 24宋 25唐 26许 27邓 28冯 29韩 30曹 31曾 32彭 33萧 34蔡35潘 36田 37董 38袁 39于 40余 41叶 42蒋 43杜 44苏 45魏 46程 47吕 48丁 49沈 50任51姚 52卢 53傅 54钟 55姜 56崔 57谭 58廖 59范 60汪 61陆 62金 63石 64戴 65贾 66韦67夏 68邱 69方 70侯 71邹 72熊 73孟 74秦 75白 76江 77阎 78薛 79尹 80段 81雷 82黎83史 84龙 85陶 86贺 87顾 88毛 89郝 90龚 91邵 92万 93钱 94严 95赖 96覃 97洪 98武99莫 100孔 101汤 102向 103常 104温 105康 106施 107文 108牛 109樊 110葛 111邢 112安113齐 114易 115乔 116伍 117庞 118颜 119倪 120庄 121聂 122章 123鲁 124岳 125翟 126殷127詹 128申 129欧 130耿 131关 132兰 133焦 134俞 135左 136柳 137甘 138祝 139包 140宁141尚 142符 143舒 144阮 145柯 146纪 147梅 148童 149凌 150毕 151单152季 153裴 154霍155涂 156成 157苗 158谷 159盛 160曲 161翁 162冉 163骆 164蓝 165路 166游 167辛 168靳169欧阳 170管 171柴 172蒙 173鲍 174华 175喻 176祁 177蒲 178房 179滕 180屈 181饶182解 183牟 184艾 185尤 186阳 187时 188穆 189农 190司 191卓 192古 193吉 194缪 195简196车 197项 198连 199芦 200麦 201褚 202娄 203窦 204戚 205岑 206景 207党 208宫 209费210卜 211冷 212晏 213席 214卫 215米 216柏 217宗 218瞿 219桂 220全 221佟 222应 223臧224闵 225苟 226邬 227边 228卞 229姬 230师 231和 232仇 233栾 234隋 235商 236刁 237沙238荣 239巫 240寇 241桑 242郎 243甄 244丛 245仲 246虞 247敖 248巩 249明 250佘 251池252查 253麻 254苑 255迟 256邝 257官 258封 259谈 260匡 261鞠 262惠 263荆 264乐 265冀266郁 267胥 268南 269班 270储 271原 272栗 273燕 274楚 275鄢 276劳 277谌 278奚 279皮280粟 281冼 282蔺 283楼 284盘 285满 286闻 287位 288厉 289伊 290仝 291区 292郜 293海294阚 295花 296权 297强 298帅 299屠 300豆 301朴 302盖 303练 304廉 305禹 306井 307祖308漆 309巴 310丰 311支 312卿 313国 314狄 315平 316计 317索 318宣319晋 320相 321初322门 323云 324容 325敬 326来 327扈 328晁 329芮 330都 331普 332阙 333浦 334戈 335伏336鹿 337薄 338邸 339雍 340辜 341羊 342阿 343乌 344母 345裘 346亓 347修 348邰 349赫350杭 351况352那 353宿 354鲜 355印 356逯 357隆 358茹 359诸 360战 361慕 362危 363玉364银 365亢 366嵇 367公 368哈 369湛 370宾 371戎 372勾 373茅 374利 375於 376呼 377居378揭 379干 380但 381尉 382冶 383斯 384元 385束386檀 387衣 388信 389展 390阴 391昝392智 393幸

394奉 395植 396衡 397富 398尧 399闭 400由

叶赫那啦家族族谱

  叶赫那拉氏族谱概况  修谱缘由  纵观满族宗谱,其序言中都有“追本溯源,光宗耀祖,以谕后人;正人伦,明孝悌”的内容,这与汉族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