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氏宗谱的考证
关于《严氏宗谱》的编撰及祖先落业时间的考略
家谱实录
一.乾隆四年(1739年)谱序文
严天柱《序》:自洪策公迁豫章奉新后,钧举公任黄州路始居黄颡口,爱其山谷灵秀,涧水清漪而落业焉,由宋历我朝。
严天开《谱叙》:其著姓兴国始祖,仲玠公自奉新石巷徙居黄颡口,至贤公始出户焉,历元而迄我朝。
严存祺《叙》:吾族始祖仲玠公,本豫章奉新故郡,于元顺帝四年徙楚之兴国(元朝称永安,即今阳新兴国城关)黄颡口镇,传三世而我贤公字可雄者,始出户焉,由元而迄我朝十有五世年,历四百发祥,可谓远矣。
严存启《序》:吾族失谱历今九十余年矣。
“亨淑公”条目:黑龙公之子,行继一,生子四,宣一、宣二姑、宣三、宣四、宣五。公生于元顺宗末,殁于洪武廿五年。吾祖乃吾宗继业垂统第一也,先世不纲,陈友谅陷兴国,建都九江,实以附近居民。祖方十余岁,亦随迁例,我太祖高皇龙兴,癸卯八月大捷鄱阳湖,伪都倾覆,祖同邻人葛氏潜回。天下初定,洪武初年,赖舅氏刘七斋送祖归,做屋于旧居之所,辑累旧业,即所居是也。
二.嘉庆十三年(1808年)谱序文
1.严守期《重修家谱序》:自1736年(乾隆元年)丙辰年岁纂修以来,经年累月,综而计之,至今七十三载,凡五世矣。
2.严守敏《续修宗谱序》:吾族家乘,自乾隆元年刊修以来。
三.“仲玠公”条目:公出贸淮安,因遭风,转居辛亭里(注:湖广兴国州地名黄颡口),后元至正年(1341-1370)举茂才任黄州路提领。
“光魁公(1500-1583)”条目:宏达公次子,字伟卿,号松山,行贞八,创业祖居。
四.仕宦
严公钧举(仲玠公),1341-1370(元至正时)时举茂才官至黄州路提领,因刘福通乱麻城,徙居兴国州黄颡口而家焉。
五.逸士篇
严光魁:开拓鸿基,课子克家,躬行孝友,对霜露而哀笃双亲,秉阳和而慈蓄家众。
六.人物传
严达《祖母黄孺人节烈传》:无何“献闯”二贼先后纵横带甲满地杀人如麻,父莫保子,兄莫保弟,各纷纷潜逃……此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居黄隆五年,迄我朝鼎定,方敢回家及诣庐室,兵灾之后,蓬蒿满目,田废园荒。
七.大冶下圻严氏宗谱
①璋品、鹏程《续修宗谱序》:吾先祖原居江右籍,初,世居吴头楚尾,后,迁居兴国州黄颡口。
②《谱跋》:粤稽吾祖宗绩公自江右迁居兴国州黄颡口系马墩,传九世至伯瑞公,复迁冶邑下圻。
③《甲子年谱说》:兴国黄颡口系马墩,系宗绩公自江右以来,落业居住之所。
分析思考
一.上述谱文中,都说到一个共同的祖居地—黄颡口,在这里“黄颡口”一词仅仅是指地名而非治所名,具体地说就是指今天的黄颡口镇政府所在地。至于祖居地,在乾隆四年的几篇谱序里没有一篇是说“落业严家塆”,或“落业黄颡口严家塆”的,应该说,严家塆并不是我们落业此地的第一祖居地。在“仲玠公”条目中并且明白无误地写着“因遭风转居(注:湖广兴国州地名黄颡口)辛亭里”。
二.其一,至正(1341-1370)是元惠宗(即元顺帝)的第三个年号,也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年号,在此期间,有“仲玠公举茂才任黄州路提领”一事。
其二,“仲玠公”条目中说“公出贸淮安因遭风转居辛亭里”,这里的“转居”应该是指一个暂时性的住所,同时也说明了严氏最初在1336年前后落业黄颡口的缘由。之后,直到后元至正(1341-1370)年间,仲玠公举茂才任黄州路提领,因元末农民起义(刘福通)阻乱未归,才真正落业黄颡口。
三.“元顺宗四年”应该是指1336年,假如严存祺《叙》中说“于元顺□四年徙楚之兴国黄颡口镇”没有错的话,1336年就是我们落业黄颡口的时间,“由元而迄我朝十有五世年,历四百发祥”这话也是正确的。乾隆四年(1739年)减去四百年,即1336年前后,时间相吻合。从1336年算起,我们落业此地已经有660多年了。
四.既然严家塆不是我们第一个落业祖居地,那么第一个落业祖居地到底在哪里?据天开《谱叙》和存祺《叙》中都说,“至贤公始出户焉”、“ 传三世而我贤公字可雄者始出户焉”,这里的“出户”应该是从家里出来的意思,成语“足不出户”中的“出户”也有此意。那么这里的“家”到底在什么地方呢?这里的“家”也只能是黄颡口。“ 传三世而我贤公字可雄者始出户焉”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落业此地后过了三代,“贤公字可雄者”才从家里搬出,自立门户。“贤公字可雄者”是严姓落业严家塆的第一始祖。大冶下圻是“九世而出”( 嘉靖初年),可以说,黄颡口系马墩应该是大冶和严家塆共同的祖居地。
五.“亨淑公”条目中说“公生于元顺宗末(1350年前后),殁于洪武廿五年(1392年),吾祖乃吾宗继业垂统第一也”、“ 做屋于旧居之所,辑累旧业,即所居是也”,“ 旧居”乃前人居住过的地方,应该是“可雄公” 的“旧居”, 因此说亨淑公“乃吾宗继业垂统第一也”,那年是洪武初年即1368年。从“亨淑公”条目上我们还可不难推测出,亨淑公的生平大约在1348年左右至1392年之间。
六.严存启《序》中说“吾族失谱历今九十余年矣”,按照这个时间计算,从1739年(乾隆四年)上推90余年,谱失时间应该是在1645年前后。也就是说从1645年到1739年首修家谱这90多年的时间里严家塆是没有谱的。另,据有关资料显示:l645年,这年清军大举入侵江南;是年,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在湖北阳新、江西九江连遭重大挫折;同年6月15日多尔衮再次颁“剃发令”,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一规定激起了许多汉人的反抗。如史上有名的“扬州十日”事件(满清军队在扬州城内至少屠杀了30万人)也是发生在1645年。
七.据严达《黄孺人节烈传》描述:“无何献闯二贼先后从黄带甲满地杀人如麻,父莫保子,兄莫保弟,各纷纷潜逃……此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居黄隆五年,迄我朝鼎定,方敢回家及庐室,兵灾之后,蓬蒿满目,田废园荒。”这里的“献闯”是指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和李自成二人。据史载:1645年,清军大举入侵江南,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在湖北阳新、江西九江一带在清军的围剿中遭重大挫折。为了躲避战乱,此时的严家塆也是“蓬蒿满目,田废园荒”。一直到清朝建立后,天下太平,才陆续回家,重建家园。我们的家谱也应该是这个时候因兵灾而毁。
严守期《重修家谱序》中说“自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年岁纂修以来,经年累月,综而计之,至今七十三载,凡五世矣。”也就是说第二次修谱距离第一次修谱的时间也有73年的时间。
八.从1645年谱失到1808年(嘉庆十三年)一共有160年左右的时间,期间,严家塆只修过一次家谱。160多年的时间甚是漫长,期间,可以发生很多的事,也能够让人忘记很多事,据此看来,我们的谱肯定有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
九.据大冶下圻家谱记载:大冶严氏是在1522年至1527年之间(大约在嘉靖初年)迁过去的,谱里说,其原居地在兴国黄颡口系马墩。这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既然“历九世”(近200年的时间),我们可以推算双方落业的时间基本上是相同的,且落业的地点也相同,都在黄颡口(系马墩也在黄颡口)。同时我们还可以推算,大冶下圻一支在黄颡口至少居住了近200年的时间,也是一段较为久远的历史。
十.我们的谱是在1645年前后丢失的,而大冶下圻严氏是在嘉靖初年(1522年至1527年左右)迁过去的,也就是说他们是在我们的家谱丢失之前就过去了,所以说他们的谱是比较可信的(这期间,假如没有和别的严姓家族合谱的话)。
十一.大冶下圻严氏家谱里有严公光治的序文,也是可信的。根据严公光治和严公凤山两个人的墓表可以考证出,1522年(壬午)光治公中湖广乡试,1545年(乙巳)弃养归田,1546年(丙午)闲居在家,1547(丁未)年疾作,1548年(戊申)4月离世,期间适逢族中修谱,严公光治的序文乃同年2月刊印。但序文里的正德年号纯属错误记载,正确的时间应该是1548年(嘉靖二十七年戊申岁)4月。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出,大冶下圻严氏家谱要么是嘉靖初年搬过去以后再回来合修的,要么是1548年以后搬过去的。
十二.严公光魁(1500-1583)条目里说其“创业祖居”,“ 逸士篇”里说其“开拓鸿基”,据此推测,光魁公应该是继贤公之后,开创严家塆祖居基业比较重要的一个人物。
可以看出,我们和大冶下圻一支应该有很大的渊源关系。
十三.元顺宗和元顺帝之辨:①孛儿只斤·答剌麻八剌(1264年-1292年),元朝太子真金之次子,元武宗、元仁宗之父。1285年(至元二十二年),真金去世,元世祖属意孙子答剌麻八剌为继承人(事实上并没有继位)。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元世祖令答剌麻八剌出镇怀州,1292年初,在京去世。元武宗即位后,追封其父真金庙号顺宗,谥号昭圣衍孝皇帝。②元顺帝即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惠宗。之所以又叫元顺帝,是因为明太祖攻打大都时,元惠宗不进行抵抗,仅带部分家眷逃往上都,后又逃至应昌,因为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抵抗,“大明皇帝(指明太祖)以帝知顺天命退避而去特加其号曰顺帝”(元史卷·四十七·顺帝十)。明代修撰的元史中即以明太祖上的谥号称呼。
尚姓字辈排行如下: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尚寨村字辈:正大光明富丰先思善书。
湖北襄阳市南漳县东巩、肖堰一带尚姓字辈:正世开德盛,万仕广明经,有志仁贤义,才柏之秀云。
湖北十堰郧县五峰乡尚家河尚氏字辈:应化克广,文志从选;继立学政,大启荣显;勋建天朝,恩垂邦典;世德振兴,全修万善;永发承祥,尊祖业传;远影康乐,道宏瑞满;维敬群雄,英明佑贤;谦益俭良,代忠存延。
湖北襄阳歇马河尚家壪尚氏字辈:川(廷春),乾(遇友)应(金锡),建其士瑞,玉麟发祥,宗功永秀,世代荣昌,承奉圣贤,书礼弘扬,文武全才,治国安邦,顺之道正,仁义昭彰,祖德遗辉,明久兴旺。
湖北襄阳谷城县城关镇尚家埠口尚氏排行:正大光明,安邦治世。
山东郓城尚氏字辈:盛德伯作昭诗书可景习理成大宗兴志先文怀继余传恩树良善秀万春效仰方俊耀乃延庆嘉隆昌。
山东德州尚氏字辈:文其明玉祥。
山东淄博尚氏字辈:曰大维宏家声振宗善敬启广丕作保方良承佩贻肇锡庆长。
山东淄博王村尚氏字辈:仁义力志慎修克贞(zheng)可。
山东龙口尚氏字辈:大德玉福振(宗)作书香世守乃祖。
山东泰安尚氏字辈:其思永继元希荣绪廷先大德传宗广延庆佰世芳。
山东莱芜故事村尚氏字辈:宪绪念传永,蕙兰胜馨香,祖佑师叔第,富庶诏华堂。
山东滨州大尚村尚氏字辈:仁义礼智信,俊哲文明贵,忠厚传家远。
山东利津尚氏字辈:育蕃应攸叙宪祖自熙淳世传忠孝德尊训久茂祥。
辽宁大连尚氏字辈:文云思德肇志忠厚传家远诗。
辽宁沈阳尚氏字辈:世德尔祖。
辽宁海城尚氏字辈:继学可之崇玉维政宗昌其久世德尔祖承效克适伟佩绍宪本大乃永纪惠汝述。
辽宁铁岭花耳山尚氏字辈:云起邦国永成明君发洪贵殿志文俊兴。
辽宁铁岭李千户尚氏字辈:宏玉新成庆尊崇国运昌德荣思守法宝善致发祥。
辽宁新宾尚氏字辈:传绪振恒衍庆修阳培源思茂承宗宜凝。
辽宁新宾这一支应来自江苏赣榆或山东日照,字辈:传绪永德,衍庆修明,积善之家,济世运昌,培源思茂,承宗贻荣。
吉林市郊尚氏字辈:崇登士永国廷有中希文起瑞云殿昌荣名芳德峻才大声鸿百祥连汉万载丰恒。
河南孟津尚氏字辈:汝师恒弘景全修德乃成廷怀连去际芳远照永清从玉金作宝如宗广来明道长世法有守存本建兴。
河南淅川尚氏字辈:德光宗士宏兴良善花荣胜店家占坤明。
河南南召尚氏字辈:从春兴广泰久士相恒昌吉照迎增水仁义和友邦。
河南新乡东曲里村尚氏字辈: 文、彦、春、家、祥、福、德、广。
河南叶县常村乡尚氏字辈:应进宗明,克清凤永。学书耀祖,振德家生。文行忠信,延年增荣。正新诚意,太和春景。尧邦舜国,浩志可兴。平安久远,同望盛隆。智丰惠沛,均建奇功。润珍贵宝,泽善顺祯。
湖南桑植县一支:大启正龙世、文华遗泽长。
二支:光大开文运、昌明启后良、英贤先自立、家道永垂芳。
三支:本立道生、源远流长、昭穆顺序、孝友滋彰、名高三楚、声振一堂。
河北磁县尚氏字辈:西古祖而显勤春林有清福禄禛祥庆大中正常生阳照苗盛旺万物广多兴。
河北保定、辽宁辽阳尚氏字辈:增(昌)明(其)永(久)德(世)利(德)富(尔)贵(祖)。
河北省宁津县,现居辽宁黑山:云顺文鸿志,百世永吉昌。
河北廊坊尚氏字辈:国、存、近、在、德、景、文、俊、振、海、宏。
现居北京市昌平区百善镇半壁街村:如、德、志、红。
黑龙江肇源尚氏字辈:之国登永崇守泄廷万书广大教育群英圣为人瑞德乃家声。
山东泰安夏家庄、肥城安家庄、大尚庄、小尚庄是一支。其中字辈有:绪、乾、节、立、太、玉、随、林、富、生。
山东泰安肥城老城镇辛屯村(胡庄组)亦尚存一支。其中字辈有:成、永(金)、仁、义、礼。
安徽太和赵集乡尚寨,马营村一带。其中字辈有:孔,学,凤,守(照),成。
安徽怀远后尚,前尚,西尚,尚庙,尚庄是一支。其中字辈有:成,登,守(佩),林(殿),元,国登。
安徽当涂县黄池镇,其中字辈有:师、玉、文、世、定、启、贤、坤。
安徽霍邱县花园镇迎龙村尚大台子,其中字辈有:习、显、伟、德、发、传、应、由、申、嘉。
山西运城永济平壕村尚家字辈:修善积德广前玉后。
四川成都尚氏字辈:作开宏俊。
尚氏一支字辈:正金大光明富丰先永祥。
扩展资料:
尚氏家谱文献现状
辽宁海城尚氏续修宗谱六卷,(清)尚玉德、尚维慎修,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尚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民国)尚渊涛等纂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飞熊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辽宁海城尚氏宗谱十一卷,末一卷,(民国)尚其宪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省海城市档案馆。
尚茂公三房草稿,著者待考,民国年间世德堂稿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辽宁海城尚氏六修宗谱不分卷,(现代)尚久蕴、尚世海编修,1994年计算机排印本。
辽宁、吉林尚氏六修宗谱补遗一卷,(现代),尚久蕴等修,1997年铅印本。
河南许昌尚集尚氏族谱三卷,(现代),尚德河等编,1999年计算机排印本。
参考资料:
和谐世泽博陵郡;
正笔家声噤李堂。
——全联典指包姓的郡望和堂号。“噤李”指李白不能够开口吟诗。
画家扬北海
师表出增城。
——上联典指崔子忠:北海(今山东省莱阳)人,明代著名画家。擅画人物、仕女,兼工肖像画。与陈洪绶并称“南陈北崔”。下联典指宋代观文殿大学士崔与之。增城人。治绩卓著。谥清献,有《菊坡集》。
少娣恭和妯娌;
夫人善事姑嫜。
——上联典指宋·苏少娣嫁氏,妯娌间常有纠纷,少娣事妯理甚恭,使之愧悟,遂相和睦。下联典指唐·崔远祖母唐夫人事姑至孝,每旦以乳汁奉姑。
床堆象笏兴宁里;
笔聚诗才黄鹤楼。
——上联典指河南省巩县白沙村崔氏始祖崔思义故乡山西省潞安州长子县兴宁村下联典指唐代大诗人崔颢,诗风浮艳、慷慨豪迈。《黄鹤楼》一诗,甚为李白所推崇:“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
附:
秉仁岳峻;
动智渊明。
——此联为后魏太中大夫崔敬邕碑文联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此联为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诗句联。
乃文乃武把往事何妨再叙;
演忠演孝劝世人莫作闲看。
刻羽引商此中隐寓春秋意;
知往观来局外须深劝戒心。
——以上两联为河南省巩县白沙村崔氏祠堂联的戏楼前台的四根石柱联。
千百载祖德宗功,培根固本,忆先世文臣学士、武将王侯,岂第名覆金瓯,独高唐代;
三万里川源河岳,毓秀钟灵,愿后人黼黻簪缨、垂绅缙笏,依旧门排棨戟,大振潜阳。
——崔阳廷、崔显达合撰安徽省岳西县沙岭崔氏支祠联(本联64字)。
严氏宗谱的考证
本文2023-10-07 12:22:0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97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