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王铎的生平简介 王铎的轶事典故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3收藏

书画家王铎的生平简介 王铎的轶事典故,第1张

“十樵”、“嵩樵”、“痴庵”、“痴仙道人”、“烟潭渔叟”这些名号均来自同一个人王铎,连任明清两朝的大臣,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书画家,却逢乱世,仕途坎坷,本文将介绍王铎的生平以及他的轶事典故。

书画家王铎的生平简介

王铎,明末清初贰臣,杰出的书法家,孟津人,年少时家境十分贫穷,一天喝不上两顿粥。

明朝后,王铎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弘文院学士,以及皇太子的少保。

1652年王铎在故乡孟津病逝,享年61岁,葬在河南洛河边上,死后谥号为文安。

王铎的轶事典故

王铎早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常,任江南主考官时年仅22岁,江南人民迎接他时,只见其轿子前立有两面大旗,分别写着“十载寒窗读书苦”与“奉母命不出难题”。群众围观望向轿内只看到一位年少书生,丝毫没有德高望重的博识之相,便纷纷议论不过是个官家子弟凭父主考,何有学识可言。美其名曰“不出难题”,实为“出不了难题”罢了。轿子中的王铎听得一清二楚,果然不出所料,王铎出的第一场考题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众人纷纷表示意料之中,考生均轻松交卷。然而第二场考试,竟依然是原题,却要求内容不得重复,这一下可将许多考生难住了,他们冥思苦想穷其所学才勉强答完交卷。令人没想到的是第三场考试竟仍是原题,这下可将大数考生难得叫苦不迭,应付不下,大部分考生搜肠刮肚都还是逃不了交白卷。发榜日过后,正当脱颖而出的考生们纷纷拜师时,王铎对着原考题当场大笑挥笔,洋洋洒洒提笔写下了七篇辞藻华丽,文义并茂,议论精巧且各不相同的妙文。一时间震惊四座,名声大震。当时有不少人家中挂有牌匾“江南才子”,独有王铎家中挂有“才压江南”的牌匾。

王铎任命东阁大学士后,皇帝曾让他写一块楷书牌匾“天下太平”。巨大的牌匾挂上后得来一片赞扬,此时却有太监发现牌匾少了一点,成了“天下大平”,正在众人议论纷纷时,只见王铎不紧不慢握笔蘸墨,向牌匾上一挥,一点不偏不倚正巧坐落在“大”字下方,只见“太”字强劲有力,灵活洒脱地跃然匾上,满堂喝彩,从此王铎也赢得了“神笔王铎”之称。

王铎学识渊博爱研习古代的文化,擅长诗书文学。王铎画山水荆棘、崇山险境、木花石竹、梅兰竹菊,皆饶有意味。王铎尤其擅长书法,正、草皆颇有胸襟气度。其作有《拟山园法帖》、《渔舟萧闲图》、《兰石图》卷等画作。

王铎最好的草书字帖

1、王铎行书欣赏最好的书法作品有《书法册页李贺诗四首》,自署书于清顺治四年,即1647年。

2、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 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 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 米芾) 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3、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 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

他的《 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 王羲之)”的看法。

王铎的隶、楷、行、草四书均十分出色。其中,他的隶书作品较少,工稳深厚,气息高古。他的小楷出于钟繇,以《拟山园帖》中的《北国学石鼓歌》为代表,点画方切,笔致沉着。

中楷则将颜真卿的结体与柳公权的用笔糅合为一体,清挺瘦硬,而全无赵、董的秀媚之气,代表作有《中香帖》。

王铎书法特点是什么 王铎字怎么评价

王铎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卒于清顺治九年(1652),一生仅仅度过了61个春秋——这个寿数足以颠覆书画家长寿的定论。王铎简短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31岁中进士以前的青少年阶段。第二阶段为31岁至54岁的仕明阶段。第三阶段是54岁至61岁降清仕清阶段。第一阶段是王铎从社会底层奋力挣扎,通过科举考试改变人生命运的拼搏时期。王铎一生最重要的阶段是他仕明的24年,这是他从政与为学的主要阶段。其间,王铎主要担任过翰林院检讨、福建考试官、翰林院侍讲、右庶子、少詹事、礼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最终在南明王朝晋升到少保、少傅的位置。这期间,王铎曾作过一生中最壮烈的一件事——在晋升为礼部右侍郎的崇祯十一年,他曾上疏“言边事不可抚”,坚决反对主和派,险些遭廷杖毙命。但这种正直并没有坚持多久。在几次政治上的挫折以后,王铎或归家省亲,或畅游山水,或吟诗作书,或在农民义军的追杀中亡命,始终没有作出一件有用于朝廷或有利于民族百姓的事情,相反,在南京被清军占领以前,却因辨认“假太子”事件,演出了一出让百姓追打的丑剧。王铎软弱无骨、首鼠两端、缺乏主见的本性便 无遗。清顺治二年(1645),王铎降清。降清后的王铎,生命只延续了7年,虽然他依然被清统治者任命为礼部尚书管巨集文院学士,充明史副总裁,又晋为少保品位,但也仅仅干过奉旨祭西岳华山的差事。降清的7年,王铎是在极度矛盾苦闷的心情中度过的,舞文弄墨占去了他大部分时间。在王铎祭奠完华山、游览峨眉山返回家乡不久便病卧不起,于顺治九年(1652)去世。

王铎的书法,一般研究者以他50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是继承前人时期,后一个时期被称作“五十自化”时期。王铎学书取法广泛、书路很宽。大楷学唐,柳体功力尤深,笔墨苍老,严整中有行书意韵,然稍嫌枯瘦。小楷则学二王,后与唐楷结合,风格精整富变化,格调古雅。隶书则取法 ,对明人以楷法作隶书的局面已有所改观。行书学二王,对《集王圣教序》、《阁帖》用力最深,同时,王铎又是学米的大家。王铎的草书则亦以二王为宗,方法是将晋人信札放大。王铎之所以在冷落了百余年后被人重新提起,主要还是他在行草书上的艺术成就。王铎行草书的特点是技巧熟练、功力非凡;笔沉墨实、笔力刚劲;墨法独到,善用“涨墨”;结字奇险,章法节奏多变。王铎学书甚勤,平生一日临帖,一日应酬,日书万字,其笔墨功夫实实超过了许多长寿书家。其功力之深,几乎达到了一无败笔的程度。

一般说来,王铎书法被视作雄强一路的代表。王铎在他的《文丹》中阐明了他的美学追求,“文要胆”,“大力,如海中神鳌”,“如临阵者提刀一喝,人头落地”等等,这种追求都可以归结到雄强上面。但事实如何呢?王铎书于天启五年的《临王羲之圣教序》,点画虽比原帖饱满,但单字拘束畏缩,章法凋疏隔离,给人以噤若寒蝉之感。而他所作大字楷书,薄瘦如前所言。当我们面对王铎的大幅草书作品,的确可以被其中强劲的笔力,刚狠流动的线条所震撼、所感动,有时甚至会让你感到惊心动魄,为他的雄强击节叫好。但任何感觉都是在比较中产生的,看多了赵孟頫、董其昌,看王铎自然会触目惊心,但与同属雄强一路的傅山相比,王铎寒敛的一面便暴露无遗。王铎草书在章法上同样存在着拘束的缺陷,点画劲健而稍乏灵动,线条的厚重感也不足,尤其是整幅作品的茂密紧凑,与傅山简直有霄壤之别。这种缺陷,王铎至死都没有摆脱。而这种现象,竟不知瞒过了多少人的眼睛,也不知骗取了多少人的感动!王铎草书表面上的热闹掩盖不住内心的孤寂,而他内心的孤寂又遮掩不住地表现于他的笔墨。但是,由于他热闹,而且他的笔墨功力又极其扎实,

书法的字型有哪些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著艺术的魅力。

简介: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它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惯性的艺术形式。书法堪称中国的“第四宗教”,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仪式感和大众参与性,故有五千多年来,各时期代表人物灿若星河,最重要的人物有王羲之、颜真卿、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祝允明、王铎、柳公权、 苏轼、于博、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等。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墨法、章法等,与中国传统绘画、篆刻关系密切。

鉴赏:

南朝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说出了书法鉴赏的精髓,强调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书法审美观念。在鲁群看来,书法鉴赏需要“七看”,即一看人品,二看内容,三看线条,四看间架,五看结构,六看章法,七看风格。

筋骨搭好才能抒意

鲁群认为,赏析书法要把握作品的巨集观特征,如气势、神采、布白,又要细微的观察,如用笔、用墨、结构、线条等等。欣赏线条质量,从中可以观察出作者创作时的用笔、用墨及其笔法。其次是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艺术造型的意趣和哲理。第三是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第四是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神采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忠实记录,与作者的情感、性格、修养密切相关。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是形美神足,形神兼备,欣赏者就是要领会体势,捕捉神采。“在欣赏书法时,可欣赏书法用笔的美、用墨的美、线条的美、结字的美、章法的美、乃至升华到书法想像的美,从而使精神达到愉快的感觉。如颜真卿楷书是向相美,用包围的手法,显示出博大、气派,有‘大度能忍,忍天下能忍之事’的胸怀,故有学书必学颜的说法。柳公权楷书是向背美,用放射的手法,显示出紧奏、精巧,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风格,古人还是把它们联络到一块,故有‘颜筋柳骨’之说,展示出完全相反的艺术风格。”

在鲁群眼中,一幅书法作品的好坏通常是从两方面来看的。一是书法基本功。而书法中内涵的基本功如何,又是由以下两点决定的:第一,看字型间架结构的基本功怎样。写毛笔字,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写不好,就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字意,从而影响到书法的审美价值。一个字的间架搭好,这个字的字型也就确定了。真、草、隶、篆,不同字型有不同的间架结构。每个书法家在字型上求变,首先是在前人书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李斯在史籀大篆字型的间架结构上求变,创造了小篆字型的间架结构;程邈在前人书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而成隶书。王羲之也是在前人书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而大成楷书、行书、草书。他书写的字型间架结构就非常美。后世的大多书法家都在他的间架结构上求变化,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一个用毛笔写字的人,连字最基本的间架结构都写不好,也就成不了书法家。真、草、隶、篆,每种字型都有自己的行笔的法则。行笔法则变了,字型也跟着有所变化,也许新的、更好的、具有审美性的字型就产生了。我们赏析一幅书法的好坏一定要从每一笔的起笔、行笔、收笔去看,看起笔是否有力,行笔用力是否均匀流畅,在写点、横、折、竖、勾、撇、捺、提等笔划时,是否符合这种字型的行笔法则,这些行笔法则都是前辈大书法家千锤百炼出来的。每个大书法家在行笔都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其写的每一笔划都有功力,都有审美价值。

书法是人格的写照

决定书法作品的好坏还有内涵的语言。书法语言包含以下四点:

其一,书法中是否有文学的内涵。好的书法作品不但每个字都体现著该字的

王铎书法欣赏 王铎字怎么评价

王铎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卒于清顺治九年(1652),一生仅仅度过了61个春秋——这个寿数足以颠覆书画家长寿的定论。王铎简短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31岁中进士以前的青少年阶段。第二阶段为31岁至54岁的仕明阶段。第三阶段是54岁至61岁降清仕清阶段。第一阶段是王铎从社会底层奋力挣扎,通过科举考试改变人生命运的拼搏时期。王铎一生最重要的阶段是他仕明的24年,这是他从政与为学的主要阶段。其间,王铎主要担任过翰林院检讨、福建考试官、翰林院侍讲、右庶子、少詹事、礼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最终在南明王朝晋升到少保、少傅的位置。这期间,王铎曾作过一生中最壮烈的一件事——在晋升为礼部右侍郎的崇祯十一年,他曾上疏“言边事不可抚”,坚决反对主和派,险些遭廷杖毙命。但这种正直并没有坚持多久。在几次政治上的挫折以后,王铎或归家省亲,或畅游山水,或吟诗作书,或在农民义军的追杀中亡命,始终没有作出一件有用于朝廷或有利于民族百姓的事情,相反,在南京被清军占领以前,却因辨认“假太子”事件,演出了一出让百姓追打的丑剧。王铎软弱无骨、首鼠两端、缺乏主见的本性便 无遗。清顺治二年(1645),王铎降清。降清后的王铎,生命只延续了7年,虽然他依然被清统治者任命为礼部尚书管巨集文院学士,充明史副总裁,又晋为少保品位,但也仅仅干过奉旨祭西岳华山的差事。降清的7年,王铎是在极度矛盾苦闷的心情中度过的,舞文弄墨占去了他大部分时间。在王铎祭奠完华山、游览峨眉山返回家乡不久便病卧不起,于顺治九年(1652)去世。

王铎的书法,一般研究者以他50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是继承前人时期,后一个时期被称作“五十自化”时期。王铎学书取法广泛、书路很宽。大楷学唐,柳体功力尤深,笔墨苍老,严整中有行书意韵,然稍嫌枯瘦。小楷则学二王,后与唐楷结合,风格精整富变化,格调古雅。隶书则取法 ,对明人以楷法作隶书的局面已有所改观。行书学二王,对《集王圣教序》、《阁帖》用力最深,同时,王铎又是学米的大家。王铎的草书则亦以二王为宗,方法是将晋人信札放大。王铎之所以在冷落了百余年后被人重新提起,主要还是他在行草书上的艺术成就。王铎行草书的特点是技巧熟练、功力非凡;笔沉墨实、笔力刚劲;墨法独到,善用“涨墨”;结字奇险,章法节奏多变。王铎学书甚勤,平生一日临帖,一日应酬,日书万字,其笔墨功夫实实超过了许多长寿书家。其功力之深,几乎达到了一无败笔的程度。

一般说来,王铎书法被视作雄强一路的代表。王铎在他的《文丹》中阐明了他的美学追求,“文要胆”,“大力,如海中神鳌”,“如临阵者提刀一喝,人头落地”等等,这种追求都可以归结到雄强上面。但事实如何呢?王铎书于天启五年的《临王羲之圣教序》,点画虽比原帖饱满,但单字拘束畏缩,章法凋疏隔离,给人以噤若寒蝉之感。而他所作大字楷书,薄瘦如前所言。当我们面对王铎的大幅草书作品,的确可以被其中强劲的笔力,刚狠流动的线条所震撼、所感动,有时甚至会让你感到惊心动魄,为他的雄强击节叫好。但任何感觉都是在比较中产生的,看多了赵孟頫、董其昌,看王铎自然会触目惊心,但与同属雄强一路的傅山相比,王铎寒敛的一面便暴露无遗。王铎草书在章法上同样存在着拘束的缺陷,点画劲健而稍乏灵动,线条的厚重感也不足,尤其是整幅作品的茂密紧凑,与傅山简直有霄壤之别。这种缺陷,王铎至死都没有摆脱。而这种现象,竟不知瞒过了多少人的眼睛,也不知骗取了多少人的感动!王铎草书表面上的热闹掩盖不住内心的孤寂,而他内心的孤寂又遮掩不住地表现于他的笔墨。但是,由于他热闹,而且他的笔墨功力又极其扎实,

书法考级要求两种字型,除了楷书什么字型好练?

练行书吧,对你以后有好处。我练的是张迁碑的隶属 和王铎的行书

大气磅礴的书法字型是什么字型

草书,大气磅礴、一泻千里之势,历代很多著名的作品,具体你可上网一查!

我国古代的著名书法家有哪些?分别是什么字型?

王曦之,王献之,魏碑唐: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张旭,怀素,草书

当代学王铎草书成就最高的书法家

王铎,字觉新,号十樵,河南孟津人,明天起年间中进士,管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但后来入清为官,被当时的士大夫耻笑为“贰臣”,可想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王铎一生也是极为矛盾,心情比较压抑的。但王铎博古好学,才华横溢,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在书法领域取得了极大的突破,世称“神笔王铎”,王铎的书法,行草为上乘,尤其是他的草书,属于大写意一派,恣意任性,挥洒自如,行书含蓄铎变,风神洒脱,现代书法家林散之先生称其是“自唐怀素后第一人”。

耿立军书法个体字形,取纵势方形,以行草为主,其字势 形成了书法家内心想法和状态

书法中的“四体”指的是什么??

"颜柳欧赵"是楷书四大家如果说书法艺术的"四体",应该是:真\草\隶\篆四体真书包括楷书和魏碑,通常所说的行书分两种:近楷书者称为"行楷"归入楷书,近草书者称为"行草&quo伐;归入草书

楷书 颜体 用什么毛笔好?

1、你写的字5-6cm的大小,算是大楷了,悬腕悬肘是必然的,所以最好是41或45cm的长锋。

2、你学的是颜体,说实话,我自己觉得颜体适合羊毫写,特别是大楷的颜体,但是呢,你又说想过段时间之后写行楷,行楷的笔肯定是要硬些的。所以呢,你现在买兼毫是合适的。笔,毕竟是书写的工具,还是要有个熟悉的过程,对工具特性的熟悉也是很重要的。

3、再一个建议,你的字刚开始就写大楷,大了些了。有个2-4cm的中楷就差不多了,起码不用一开始就悬肘。写起来兴趣会大一些。还有就是,好多好的碑帖也是中楷的大小,我们有的现在的帖是看起来大,实际上是小字放大的,这和实际大小不一样的帖子很害人,因为字的大写关系到你笔法的不同,你用中楷的笔法写大字,是会走弯路的。

关于 的选购 5分

我觉得不一定,这个书法字帖和小说等书籍是不一样的,只要拓本是正版的就可以了,印刷模糊一点根本没有什么关系。我也是学书法的,希望我的建议能帮到你。

王铎,清朝时期的一个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无论在当时还是如今,都是被大家视作珍宝的。而且尽管他在仕途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是他依旧没有放下对书法的热爱,一直潜心练习,从未松懈。这也就是王铎书法水平愈加高超的原因。(向艺葵a~p~p专业老师在线实时为您答疑)

王铎的楷书之中,他的小楷体现着淳厚又有高古的感觉,而大楷则充满了强劲刚毅的感觉。字体上严肃中却不失典雅的气质。每一笔一划都强劲有力,给人一种强烈的气势扑面而来,每一个字之间整体之间虽然聚集的靠近,但是并不显得杂乱无章,是仅仅有条,让人赏心悦目。对于行书上,王铎用笔沉着又痛快,笔触线条流畅又充满了跳跃感,文字在他的笔下在纸上疾骋。在用墨的方法上,王铎用墨可以用大胆来形容,让人感觉酣畅淋漓,而且文字之间过度很是自然。王铎草书的书写的行笔的速度是有节奏的,因为行笔速度快,所以节奏明显。文字线条的粗细变化随着节奏呈现一种渐变的方法,没有其他一丝一毫其他多余的动作,显得干脆利落。

比起他的大气飞扬的行草书,他的楷书就中规中矩很多了。王铎善于临摹,将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的欧体、颜体、柳体、赵体相互融通。王铎的大楷跟小楷我个人以为展现除了两张不同的风格,他的大概有些许行草书的影子,大气伟岸,而他的小楷就显得质朴醇厚多了。

  在古玩收藏界十几年摸爬滚打,经他审阅过的作品不计其数,他用自己的刻苦和细心练就一副“火眼金睛”,冷眼笑看古玩市场的真假虚实,圈里的人这样评价他:品德好、眼光好、有实力、人脉广。

12年前的袁武奇,抱着一卷自己写的毛笔字,辞去所谓的铁饭碗,来到郑州古玩城,他说来郑州有两个任务:一是为梦想,二是找媳妇。

当时他认为自己的字写得很好,获过不少奖,一定可以卖个好价钱。结果还是以20元的价钱卖了好几幅,他说非常感谢当时用20元钱买了他一卷字的那个人……

如今,在古玩收藏界十几年摸爬滚打,经他审阅过的作品不计其数,他用自己的刻苦和细心练就一副“火眼金睛”,冷眼笑看古玩市场的真假虚实,圈里的人这样评价他:品德好、眼光好、有实力、人脉广。

关于王铎的书法,吴昌硕赞曰:“文安健笔蟠蛟璃,有明书法推第一。”当代启功先生也有言曰:“觉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2000年,袁武奇以不到200万的价格买下了王铎的《自作诗长卷》,而现在这一国宝级的书法作品价格早已过千万。袁武奇说,这是他做鉴定收藏多年以来最激动人心的作品。

那一年,袁武奇和往常一样下乡收购古物,走到洛阳偃师的某个乡村,在线人的引导之下见到了几幅字,落款竟然是王铎。就是这一次的巧遇,打开了他收藏王铎书法之路。这幅字,袁武奇一直不敢断定是否为真迹。

于是袁武奇决定再次去洛阳寻找卖家,见到卖家方知,此卷书已经被很多专家看过,都不知所终,连卖家都开始怀疑东西的真伪。袁武奇再次打开手卷,作品署款 “王铎觉斯”、 二方印为“逸园”。再看墨迹,用笔圆厚遒劲,矫若游龙,翩若惊鸿,楚楚可观,纵而能敛,大巧若拙,潇洒流落,翰逸神飞。

通过两年对王铎的研究,袁武奇确定此乃真品,并判断这应是王铎早年书卷,是写给小时候在嵩阳书院一起读书的朋友,属款年号丙辰,应为1616年,时年王铎应在25岁。

袁武奇反复查对王铎印款、后人收藏印识,再看装裱、卷首题笺,确为明末绢本,清代又再次揭裱,尽管原作与第二次揭裱相距百年,字蕊与装裱用绫用纸有包浆不一之实,但裱式古色古香,古气古韵。

经考,署款后的“王铎觉斯”、“逸园”二方印,是他在三十岁之前所用印章。31岁时,王铎经殿试而获仕进,至京师供奉翰林,此后他多使用“王铎之印”、“宗伯学士”二印。之前学术界认为王铎最早的书法作品是他28岁所书的《吴养充先生并孺人张氏墓若表》,被天津博物馆收藏。袁武奇收藏的这件手卷为王铎25岁时书,此卷一出,立刻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王铎的本卷虽然比《吴养充先生并孺人张氏墓若表》早写了三年,但不影响他对书法史的贡献:体现在他所独创的雄劲强力感的书风上,以及本卷中的骨力洞达、流动多姿、变幻无穷而驾驭书法的结构和用笔中。本卷书法是从二王、颜、柳、旭、素、米、黄诸家技法提炼而成,并拓展和丰富了书法的技法。从此卷可以看出王铎很早就表露出惊世而骇俗的书法审美倾向,他的著作《文丹》也印证了这一点。正因如此,日本的书法家提出了“后王(铎)胜先王(羲之)”的看法,随着本卷研究的深入,会进一步得到证实。

笔者问到,这些年买东西的时候有没有看走眼过,袁武奇回答道:“有过一次,损失了三四万元钱。做这一行,在买的时候要确保东西万无一失,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感觉不对,宁肯错失宝贝,也不要贸然投资,因为这个行业不容许‘也许’‘大概’‘可能’等不肯定的字眼。”正是这种态度为袁武奇赢得了在书画收藏界的认可。

袁武奇:字羽佳,号一钵、半偈,别号痴兰山馆主者。祖籍淮阳,现居郑州。作品多次获得全国书画大奖。现任河南省中国书法院外联部主任、河南省古玩商会理事、郑州画廊总经理、河南省时代书画院副院长。

王铎写行书十分出名,生于1592——1652年,是孟津人,明末清初画家。王铎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的美誉。王铎的书法作品以行书最为有名,在写隶书前,有作品《临王筠帖轴》。《临王筠帖轴》为四行书,行笔如柳条左右摇曳飞舞,气势磅礴,有动有静,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惊艳效果。王铎的书法作品给人强烈冲击,在平面空间上构成美学创造,四年来无人出其右。

一、王铎以真、行、草名世,隶书亦可

王铎幼承家训,十三岁时习王羲之《圣教序》。后长期在朝廷供职,在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克北京降清,曾位至太保。顺治九年,王铎弃甲归田,病卒后葬于文安。王铎在书法上独树一帜,真、行、草均名世,后又参之隶书、篆,取得一定建树,在书坛享誉不断。

二、何为隶书

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相传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扁宽,横画长而竖画短,有着“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的讲究。隶书始创于秦,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影响深远,在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三、向王铎学习写隶书

王铎在书写隶书前,真、行、草等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就给隶书的学习带来便利。我们都知道,楷书行书、楷书等是一切书法的基础,想要练好隶书,必须要打好基础,基本笔画、行笔规则必须要遵行。

掌握隶书的书写技巧,要多临摹,坚持每天练习一小时,找到你想写好隶书的风格,根据性格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帖子,如《曹全碑》《朝侯小子》《张骞碑》《乙英碑》等。练习书法时不要东张西望,不要刻意在乎笔法、技巧,记住书法是抽象型艺术,不在于形,而在于意。

在所能的各体书中,以行书、草书最为世人瞩目。从他的行书作品中,虽可明显地看出竭力摆脱米书影响的努力,但那种沉着痛快的气势、欹侧跳宕的结构以及笔画粗细对比的程度,又使人深深地感受到米芾的胎息。倒是他的巨幅草书立轴和长卷,如《自作五律诗》等作品,以浓重焦渴之墨、风卷残云之笔,以圆转贯其气,以折锋刚其势;或迟涩与流畅相辅相成,或爽利与浑厚融为一体,骨力既重,风神自生,具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

王铎是位高产书家,作品留传甚多,除大量墨迹外,尚有《拟山圆帖》、《琅华馆帖》及《柏香帖》等刻帖传世。代表作有《五言古诗轴》、《思台州诗轴》、《临王筠寒凝帖轴》、《忆游中条语轴》、《自书诗轴》、《临豹奴帖轴》、《杜甫律诗卷》、《寄金陵天目僧诗轴》、《孟津残稿》、《石湖诗轴》等。

书画家王铎的生平简介 王铎的轶事典故

“十樵”、“嵩樵”、“痴庵”、“痴仙道人”、“烟潭渔叟”这些名号均来自同一个人王铎,连任明清两朝的大臣,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书画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