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姓的来历及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2收藏

欧姓的来历及历史,第1张

欧姓源自复姓欧阳。

姓氏源流

欧阳(ōu yáng )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以封地名、侯爵名为氏。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后,勾践又复国。到勾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

得姓始祖:无疆。欧阳氏是春秋时代著名的越王勾践的后裔。欧阳氏与欧(区)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欧阳氏的得姓,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根据《路氏》上的记载说,越王无疆的次子,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边,后代中有欧氏,欧阳氏。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欧阳姓出自姒姓,夏帝少康的庶子,受封于会稽,传至越王无疆时,为楚国所灭,无疆的儿子蹄,改封乌程欧余山南方,为欧阳亭侯,子孙就以欧阳为氏。据《郡望百家姓》记载,欧阳氏望族居于渤海郡,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沧县。由此可见,欧阳氏和欧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换言之,欧阳氏和欧的得姓历史,大致2000年。故欧阳氏后人尊无疆为欧阳姓的得姓始祖。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欧阳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位列宋版《百家姓》复姓的第4席,其发祥地为渤海郡(今河北省沧县)。据《姓谱》载,越王勾践之后,支孙封于乌程欧阳亭(浙江湖州),其子孙以此地名为姓。欧阳氏中曾有 “继固承迁五代史,勒碑刻铭九成宫”之誉,指的是宋欧阳修撰成《五代史》。唐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留芳史册。欧阳氏出自姒姓,战国时,越王勾践的六世孙越王无疆受齐人唆使,出兵伐楚,结果被楚灭,无疆也被楚军所杀。无疆的儿子们争夺王位,各居一方,次子蹄占得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的欧余山,由于位处山的南面,又称之欧余山之阳,自任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就用此封地为姓氏。其中有姓欧阳,有姓欧,有姓阳,甚至,有的姓欧候。汉时有欧阳生,字和阳,博通经史,为“欧阳学”的开创者;欧阳生之4世孙欧阳也余曾为王莽的老师。唐时有欧阳询,字信本,是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北宋有欧阳修,是著名的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据《郡望百家姓》记载,欧阳氏望出渤海郡。西汉时置郡,地点在今天的河北省沧县。当今,欧阳姓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彭泽县(彭泽县欧阳为欧阳“奕”后代,生七子,遂为彭泽县欧阳氏七庄,有10000人以上。)、吉安、永丰、万载,湖北省枝江、荆州、潜江,广东省广州、河源,河南省新郑,四川省绵阳、遂宁,安徽省阜阳、滁州,湖南省长沙、浏阳、隆回(六都寨、司门前、石桥铺)、洞口、溆浦,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等地。湖北省枝江欧阳氏族为欧阳修长子欧阳发的后裔。现在,江苏省欧阳氏宗人大都居住在丹阳西门外荻塘欧甲(司徒)、下坯欧甲(全州)。

[编辑本段]郡望堂号

1、郡望

据《郡望百家姓》记载,欧阳氏望出渤海郡。

渤海郡:西汉时置郡,地点在今天的河北省沧县。

2、堂号

画荻堂:宋朝的欧阳修,三岁就死了父亲,家里很穷,上不起学堂,但是母亲非常希望他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于是决定自己教他,买不起纸张,母亲就以沙地作纸,以荻当笔,教他识字。经过刻苦的学习,欧阳修终于成为了著名的文学家和对朝廷有用的人。

六一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其后裔将家族的堂名称为“六一堂”。

渤海堂:欧阳氏望出渤海郡,故有此堂名。

此外,欧阳姓的主要堂号还有:“载德堂”等。

欧与欧阳

在华族的千千万万个姓氏当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个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如区、欧、欧阳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后人。

在区、欧、欧阳三姓当中,欧氏和欧阳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现这两个姓氏,区氏是在汉朝才出现的,因此,区氏族人谦称是小区,称“欧”氏为大欧。根据《姓氏考略》记载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如果追溯上去,欧氏和欧阳氏的历史不只2400多年,还可以追溯到夏朝。

越王勾践的祖先出自姬姓,公元前(距今4072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所灭,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因而姓“欧”或“欧阳”。至于“区”姓始于何时,源自哪一位祖先?根据广东新会《区渭泉祖家谱》记载,夏少康封少子无余于会稽,伺奉大禹的宗祠,因为夏禹埋葬在这里,食粟于欧山,因而以“欧”为姓。到了汉朝,欧氏族人欧安是一位富商,他乐善好施,深得人们尊敬,汉景帝很赏识他的为人。有一天,汉景帝对他说:“卿才德兼备,何欠之有,应去欠为区。” 在封建时代,皇帝赐姓给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种荣誉,表示皇帝关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这一来,欧安便改姓为“区”,成为区安。从此,他的子孙便成为“区”氏族人了。

《区渭泉祖家谱》提到区、欧、欧阳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区渭泉祖家谱》又说,他们的始祖竹溪公于宋度宗咸淳年间(公元1265—1274年)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来。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其实,不论是区氏、欧氏或欧阳氏,他们的祖先都是从中原,经过莆田,南下福建、广东各地。

1欧姓发源有关于欧氏的历来,有关的姓氏古籍都考证,远地追溯到4000多年前,据传自圣君夏禹;因为,先秦时期位于浙江的越国,正是由夏禹的五世孙,那位曾经中兴夏室的少康之子所传。

2《区渭泉祖家谱》提到区、欧、欧阳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

百科名片

欧 ōu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山西太原,内蒙古乌海,江西金溪、崇仁,广西田林,云南河口、陇川、泸水、兰坪,四川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怒族、水族、瑶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僳僳族等多个民族有此姓。汉代有欧宝,平都人;宋代有欧庆,乾德人,永春知县;明代有欧大,顺德人,国子博士。

目录

一、姓氏源流出自欧冶氏

出自姒姓

出自独孤氏

孔氏

二、迁徙分布

三、郡望堂号

四、历史名人

五、欧、欧阳、区的关系一、姓氏源流 出自欧冶氏

出自姒姓

出自独孤氏

孔氏

二、迁徙分布

三、郡望堂号

四、历史名人

五、欧、欧阳、区的关系

展开 编辑本段一、姓氏源流

欧姓的起源有:

出自欧冶氏

与区同出于一个源流。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冶子,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 欧姓

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欧冶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做为姓氏,形成了欧姓。有的去掉欠字为区姓。欧与区音同。

出自姒姓

与欧阳姓同宗。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后,钩践又复国。到钩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后来虽然也有欧阳、欧侯省姓为欧,但是起源仍为这一支。

出自独孤氏

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再三国时期独孤氏一部分人改成了欧氏。

孔氏

汉朝时孔氏的一些人为了避嫌改姓了欧氏。

编辑本段二、迁徙分布

欧姓发源有关于欧氏的历来,有关的姓氏古籍都考证,远地追溯到4000多年前,据传自圣君夏禹;因为,先秦时期位于浙江的越国,正是由夏禹的五世孙,那位曾经中兴夏室的少康之子所传。近溯到距今2440多年前,传自越王勾践,《路史》所记载的:“越王无疆次子,封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详载的:“出自姬姓,夏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疆,为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姓氏考略》上所说的:“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244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再近溯到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有《区渭泉祖家谱》又说,广东新会区氏的始祖竹溪公于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 迁徙分布: 1、二千四百多年前的越国,即今浙江和江苏以南地区。在得姓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欧姓继续繁衍于上述之地。后人在浙江福建一带,建有宗祠,后人为念欧冶子。堂号:八剑。 魏晋南北朝之际,欧姓人于史书鲜见。 东汉时,有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欧宝入载史册,说明当时在江东之地欧姓人繁衍之大。 西汉时,繁衍于平阳郡之欧姓兴旺发达,也是不争之史实。文景之治及其后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力强盛,百姓富有,北方经济一片繁荣。时江南蛮荒,民不开化,经济发展滞后,故欧姓因仕宦、谋生等原因北上中原,其中一支欧姓越过黄河进入山西临汾,经长期繁衍,他们在山西临汾等地繁衍成为望族,这个地方过去属平阳郡,所以后世欧姓子孙有以“平阳”为其郡望堂号的。 隋朝末年,山西亦成为军阀纷争之地,而平阳郡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欧姓人涂炭于战火自不待言。 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欧姓随之入闽,是故欧姓人南迁闽南,始自唐初。 唐贞元年间,林石公(765-846年)讳册,字君轼,贞元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为“区氏岭南六世”(即“区氏广州一世”)。居于今广州一带。 唐末五代时,欧姓在南方各省的播迁范围更广,今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均有欧姓人定居,如欧宏练因仕宦之故落籍于今湖南长沙。 北宋时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据考究,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卒于河南新郑,欧阳修陵园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西辛店镇欧阳寺村。 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广东新会区氏的始祖竹溪公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 宋元之际,欧姓人有播迁两广之地者。明中叶以后,有闽粤之欧姓赴台谋生,进而播迁东南亚及欧美各国。 光绪癸未(1883)年春,林石公后人区作霖公,联络族中时贤,在省城广州大东门芳草街置地备料,兴建家塾,名“林石家塾”(现称“广州区家祠”)。是年冬,三进的祖祠始建告成。安神位,会族人,已有所地。有《徴信录》又称《区氏林石公祖祠谱》,藏于广州中山图书馆。清·区作霖(1818-1889年)篡修,光绪十七(1891)年刻印。为证。接着继续建设内外环列耳房,按例派定,分给各房,为子弟读书应试之用。祠内设施齐备,管理严谨,奖学有例,制度分明。分配、供奉排位源地皆录于《徴信录》。 区氏林石家塾兴建其间,区氏族人,计有一州(广州)十五县(南海、番禺、顺德、高要、新兴、高明、新会、开平、中山、鹤山、阳江、新宁、增城、恩平、罗定)共丁口12万人参与。集资、捐资总款逾四万两白银。然昔日先贤创下的祖业,早已神位全无,庄严不再。今为广州市某部门租借给私人作食肆经营。抚今追昔,惜哉痛哉。 2、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族人分散各地,如今,欧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湖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两省之欧姓约占全国汉族欧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一。其余主要分布在江西临汾、吉安、永丰、万载;湖北枝江、荆州、潜江;广东广州、河源、新会;河南新郑;四川绵阳、遂宁;安徽阜阳、滁州;湖南长沙、浏阳、隆回、贵州;广西滕县、贵港等地。 3、广东新会区氏的始祖竹溪公一脉,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 不论在中国或海外华人当中,区、欧、欧阳三姓都是少数族群,相比之下,这三个姓氏的名人也就不如其它大姓的名人那么众多。

编辑本段三、郡望堂号

郡望: 平阳郡:据《郡望百家姓》的记载,欧氏望出平阳郡。三国的时候魏国所置。在今天的山西临汾一带。 堂号: 八剑堂:春秋的时候有欧冶子善于铸造剑,越王请他铸了五把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后来,干将又为赵王铸造了三把剑(龙渊、太阿、工布),这八把剑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剑。

编辑本段四、历史名人

1 欧道江:长乐人,明代学者,博学多才,四方师事,从游者数千人。 2 欧冶子:春秋的时候匠人,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 3 欧普祥:元代起义军将领。 4 欧大任:明代南京工部郎中,广东顺德人,嘉靖时期国子博士。学者王士贞称其为“广东五才子”之一。 5 欧宝: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子。平都人,而且性格开朗,为人豪爽

编辑本段五、欧、欧阳、区的关系

在华族的千千万万个姓氏当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个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如区、欧、欧阳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后人。 在区、欧、欧阳三姓当中,欧氏和欧阳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现这两个姓氏,区氏是在汉朝才出现的,因此,区氏族人谦称是小区,称“欧”氏为大欧。 根据《姓氏考略》记载:“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 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如果追溯上去,欧氏和欧阳氏的历史不只2400多年,还可以追溯到夏朝。 越王勾践的祖先出自姬姓,公元前(距今4072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所灭,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因而姓“欧”或“欧阳”。 至于“区”姓始于何时,源自哪一位祖先?根据广东新会《区渭泉祖家谱》记载,夏少康封少子无余于会稽,伺奉大禹的宗祠,因为夏禹埋葬在这里,食粟于欧山,因而以“欧”为姓。 到了汉朝,欧氏族人欧安是一位富商,他乐善好施,深得人们尊敬,汉景帝很赏识他的为人。有一天,汉景帝对他说:“卿才德兼备,何欠之有,应去欠为区。” 在封建时代,皇帝赐姓给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种荣誉,表示皇帝关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这一来,欧安便改姓为“区”,成为区安。从此,他的子孙便成为“区”氏族人了。 《区渭泉祖家谱》提到区、欧、欧阳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 《区渭泉祖家谱》又说,他们的始祖竹溪公于宋度宗咸淳年间(公元1265—1274年)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来。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其实,不论是区氏、欧氏或欧阳氏,他们的祖先都是从中原,经过莆田,南下福建、广东各地。

历史来源「欧」源出:

欧姓的起源有二:

1 出自欧冶氏,与区同出于一个源流。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冶子,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欧冶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做为姓氏,形成了欧姓。有的去掉欠字为区姓。欧与区音同。

2 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后,钩践又复国。到钩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后来虽然也有欧阳、欧侯省姓为欧,但是起源仍为这一支。 二 迁徙分布欧姓望族居住在平阳(今天的临汾西南)。 堂号: 八剑堂:春秋的时候有欧冶子善于铸造剑,越王请他铸了五把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后来,干将又为赵王铸造了三把剑(龙渊、太阿、工布),这八把剑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剑。

家族名人历史名人1 欧道江:长乐人,明代学者,博学多才,四方师事,从游者数千人。

2 欧冶子:春秋的时候匠人,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

3 欧普祥:元代起义军将领。

4 欧大任:明代南京工部郎中,广东顺德人,嘉靖时期国子博士。学者王士贞称其为“广东五才子”之一。 5 欧宝: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子。平都人,而且性格开朗,为人豪爽

6 欧容: 1981- 欧氏系承无疆 家世源流悠久 欧氏,跟欧阳氏一样,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雪耻复国”的越王勾践的后裔。 关于欧氏的传自越王勾践,历来有关的姓氏古籍都已有过考证,《路史》所记载的:“越王无疆次子,封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以及《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详载的:“出自姬姓,夏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疆,为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和《姓氏考略》上所说的:“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 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244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换言之,欧氏和欧阳氏的得姓历史,算起来至少也已经在2000年以上,真是名符其实的源远流长。 这个家族的子孙尤其值得自傲的是,他们的家世源流,不但可以源源本本地推溯到春秋时代的越王勾践。而且,更可以遥远地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圣君夏禹;因为,先秦时期位于浙江的越国,正是由夏禹的五世孙,那位曾经中兴夏室的少康之子所传。换句话说,不论是欧氏,抑是欧阳氏,都拥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家世源流。作为一个欧姓人还有什么比这份荣誉更值得自豪的! 区、欧、欧阳三姓同宗 -------------------------------------------------------------------- 在华族的千千万万个姓氏当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个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如区、欧、欧阳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后人。 在区、欧、欧阳三姓当中,欧氏和欧阳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现这两个姓氏,区氏是在汉朝才出现的,因此,区氏族人谦称是小区,称“欧”氏为大欧。 根据《姓氏考略》记载:“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 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如果追溯上去,欧氏和欧阳氏的历史不只2400多年,还可以追溯到夏朝。越王勾践的祖先出自姬姓,公元前(距今4072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所灭,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因而姓“欧”或“欧阳”。 至于“区”姓始于何时,源自哪一位祖先?根据广东新会《区渭泉祖家谱》记载,夏少康封少子无余于会稽,伺奉大禹的宗祠,因为夏禹埋葬在这里,食粟于欧山,因而以“欧”为姓。 到了汉朝,欧氏族人欧安是一位富商,他乐善好施,深得人们尊敬,汉景帝很赏识他的为人。有一天,汉景帝对他说:“卿才德兼备,何欠之有,应去欠为区。” 在封建时代,皇帝赐姓给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种荣誉,表示皇帝关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这一来,欧安便改姓为“区”,成为区安。从此,他的子孙便成为“区”氏族人了。《区渭泉祖家谱》提到区、欧、欧阳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 《区渭泉祖家谱》又说,他们的始祖竹溪公于宋度宗咸淳年间(公元1265—1274年)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来。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其实,不论是区氏、欧氏或欧阳氏,他们的祖先都是从中原,经过莆田,南下福建、广东各地。 不论在中国或海外华人当中,区、欧、欧阳三姓都是少数族群,相比之下,这三个姓氏的名人也就不如其它大姓的名人那么众多。不过,他们的始祖越王勾践在历史上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勾践是春秋末年(公元前497—前465年)越国的国君,他是越王允常的儿子,曾被吴国战败,勾践向吴王夫差称臣求和,亲自到吴国伺候夫差,他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得到夫差的信任。另一方面,任用范蠡、文种等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势转弱为强。 与此同时,范蠡派越国美女西施到吴国去,迷惑夫差,使夫差迷恋女色而对国事松弛下来,吴国由强转弱,最后勾践把吴国灭掉。接着,他又在徐州(今山东滕县南)大会诸侯,成为霸主。 在中国文学史上,欧阳修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物,北宋时代的欧阳修集文学家与史学家于一身,他是宋仁宗天圣年间的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早年他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王安石推行新法时,他曾上疏指陈青苗法的弊害。 欧阳修主张文章必须“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他所写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风与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他的词婉丽,承袭南唐遗风。 欧阳修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单独撰写《新五代史》,并著有《欧阳文忠集》。 欧阳予倩(1889—1962)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位著名戏剧家兼演员。他是湖南浏阳人,1907年在日本参加春柳社。回国后倡导新剧运动,担任**编导兼演京剧10多年。30年代,他主持广东戏剧研究所,40年代担任广西艺术馆馆长。1949年后出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并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和戏剧运动倡导人之一。他著有回忆录《自我演剧以来》,论文集《一得馀抄》以及话剧剧本《运动力》、《桃花扇》、《黑奴恨》等。 《三字经》是从前流行的启蒙课本之一,相传是宋朝区适子的著作,明清学者陆续补充。与《千字文》相得益彰。 由于区、欧、欧阳三姓的族人较少,只有欧阳族人成立宗亲会馆,那就是坐落在乞纳街96号的欧阳家族联合会,会员有222人。 分布地区平阳郡:据《郡望百家姓》的记载,欧氏望出平阳郡。三国的时候魏国所置。在今天的山西临汾一带。

湖南浏阳欧氏重修族谱,(清)欧新芬、欧汉炽修,欧显和、欧其鐄纂,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五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浙江象山西乡欧氏宗谱十卷,(清)周丹忱、欧承天等纂修,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立三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九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江西婺源锦川欧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欧阳杰绳等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南浏阳欧氏六修族谱十八卷,首三卷,(清)欧阳本述等纂修,清光绪甲午年(公元1894年)学士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象山象邑欧氏宗谱十二卷,(民国)喻霖重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常山澄潭欧氏重修宗谱二卷,(清)符守瑞始修于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民国)徐燮重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青石乡澄潭村前头埂。

安徽五河欧氏族谱,(现代)卓昆贤等修,1995年忠厚堂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欧姓的来历及历史

欧姓源自复姓欧阳。姓氏源流 欧阳(ōu yáng )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以封地名、侯爵名为氏。夏朝帝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