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邵的名人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4收藏

姓邵的名人有哪些,第1张

1 邵长蘅:武进人(今属江苏),清代诗人。

2 邵齐焘:江苏昭文人,文学家。

3 邵普涵:今浙江余姚人,著名的经学家、历史学家,他曾参与纂修《继三通》、《八旗通志》等书。

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录《旧五代史》,并博采《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书,按照原目,编排成册,使《旧五代史》失而复得,列入正史。

他还长于经学,以郭璞《尔雅注》为宗,兼采 旧著,撰有《尔雅正义》,成为训诂学的重要著作。

今天的《四库全书》史部典籍,多出自他手。

4 邵雍:北宋著名的哲学家,他的祖先为河北范阳人。

幼随其父邵古迁居河南共城苏门山下,后在苏门聚众讲学,创办“太极书院” 。

三十岁时又居家迁至洛阳天津桥畔。

并与居住在洛阳的退辞宰相司马光、吕公著等人结为好友,研讨学问,评议时政,期间屡次拒绝朝廷的录用。

他根据《周易》八卦,创立“象数之说”,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

“太极”是永恒不变的,而天地万物则有消长和终结 ,循环变化。

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退化的,提出:“皇、帝、王、霸”。

四个时期的历史退化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5 邵伯益:著名学者。

6邵信臣:东汉时任南阳太守,九江寿春人。

曾历任零陵、南阳太守。

在南阳任职期间,曾利用水泉兴修水利工程,组织民众开沟筑坝数十处。

他与杜诗一前一后,在南阳都有惠政。

时人称之为“邵父杜母”,以表达对他们的敬爱。

7 邵林:青州刺史。

8 邵兴:解州安邑人,南宋抗金将领。

9邵力子:(1881~1967)是邵姓家族现代最杰出的政治活动家,浙江绍兴人,前清举人,同盟会。

1921年加入 ,1925年任黄埔军校秘书长,甘肃省 主席,陕西省 主席, 中宣部部长,驻苏大使。

1949年为 和谈代表团成员,后脱离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 政务院委员,全国人大常委、政协常委。

邵力子也是邵姓人中的寿星,有86岁的高龄。

10邵飘萍:最著名的新闻记者,浙江金华人,创办《京报》,因支持群众反帝反军阀的斗争,1926年4月26日被奉系军阀杀害。

11邵振雄:中国 历史上第一位女县长,湖南浏阳人。

1925年加入 。

积极支援北伐战争。

1928年当选为浏阳县县长,为该县第一任县长,马日事变后,在攻打长沙是被捕牺牲。

12邵逸夫:95岁(1907年生)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主席,原籍上海,持该公司(今年3月底市值是618亿美元)7229%股权,透过邵氏持电视广播和电视企业235%及303%(市值是1422亿美元和168亿美元),新加坡新达城市10%,在欧洲、美、加等地均有私人资产.

13邵炜刚: 邵炜刚8岁学棋,11岁进国家集训队。

1986年定为初段,1998年升为九段。

主要战绩:1992年获全国个人赛冠军,第6届、第7届十强战第四名、第九名,进入第14届新体育杯赛循环圈。

1989年获“海峡杯”全国邀请赛冠军。

进入第6届“富士通杯”前八名,第5届棋王赛本赛第二名,1994年获“霜花杯”全国青少年赛亚军。

获第2届“新人王”赛冠军,进入第7届“CCTV杯半决赛”,进入第1届友情杯循环圈。

获第2届NEC杯赛冠军、第3届友情杯赛冠军、1997年全国个人赛亚军。

进入第3届世界棋王赛四强。

第三届“LG杯”世界棋王赛并列第三名,第五届“NEC杯”冠军、全国个人赛亚军、阿含桐山杯亚军、名人战亚军。

14邵希平:1943年出生,江苏淮安人。

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法文专业,现任江苏省人民 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主要业绩:自幼酷爱书法,初习唐楷、汉隶,继学宋人行书。

在南京大学期间参加由胡小石先生指导的书法研究组,悉心研究米芾、王铎、傅山并广涉各家,风格缜密婉转,气韵贯通,尤其擅长行书、草书。

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展览并获奖,先后被收入《当代书法名家作品集》《国际书画名人作品集》、《共和国书坛画苑风云人物大观》、《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辉煌成就·世纪曙光》、《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华魂·中国企业领导英才大典》、《中国学者墨迹选集》、《中国五十家作品集》(日本)、《中国当代书画作品集》(日本)等多种国内外出版的书法作品集。

从七十代末开始,先后多次作为书法家代表团成员访问日本。

八十年代,曾应邀赴菲律宾大学亚洲中心、荷兰鹿特丹荷中友好协会和法国马赛讲学,专题介绍中国书法艺术。

九十年代,多次应邀参加中日、中韩书法家交流活动。

其主讲的《书法入门》录像带以汉语、日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四种版本行销日本、东南亚和欧美14个国家和地区。

生平并收入英国《剑桥国际名人录》。

15邵友濂:(?——一九O一年)字筱春(又作小村),浙江余姚人。

由监生报捐员外郎,签分工部。

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加恩以本部员外郎尽先补用。

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中乙丑补行辛酉、壬戊两科乡试举人。

十年(一八七一年),补工部虞衡司员外郎。

十三年(一八七四年)以御史记名,补总理衙门汉章京。

光绪五年(一八七九年)九月,署理俄国钦差大臣。

七年三月,出使俄国大臣曾纪泽奏派友濂回京赍送改订俄约章程、地图等件。

总理衙门王大臣奏准,仍留总理衙门当差。

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补授江苏省苏松太道。

九年,法越战事起,调命邵友濂襄办台湾防务。

十二年,补授河南按察使。

十三年(一八八七年),迁台湾布政使。

光绪十五年(一八 )六月,补授湖南巡抚十二月,兼署湖南提督。

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年),补授台湾巡抚。

二十年九月,调补湖南巡抚。

邵友濂回国后即奏请开缺。

不久因病免职。

一、姓氏源流

召(Shào)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周文王第五子召公奭(音shì),食邑于召邑(今陕西省东岐山西南),后又封于燕,至太子丹时为秦所灭,子孙遂以召为姓,称为召氏。又据《通挚氏族略以邑为氏》、《万姓统谱》等史料所记载,周初大臣召康公因食邑于召,被称位召公或召伯。他后来还被封于燕国,他派儿子去管理燕国,自己留在镐京任太保,是周初三公之一,也是文、武、成、康四朝元老,曾同周公旦一起平定武庚之乱,“成康之治”的形成也有他的功劳。他的子孙袭召公一直是周朝的执政大臣之一。周室东迁后,召公的采邑也随之东移,迁徙地在今陕西省境内。后来,燕国被秦国所亡,召公的子孙以原封地“召”为姓,称召氏。据《氏族博考》所载:“召与邵,春秋本一姓,后分为二。汝南、安阳之族皆从邑。”由此可见,召氏和邵氏其实同出一姓,只是写法不同而已。至于召姓改邵姓的原因,历史上没有留下史料记载,改姓的时间说法不一。据有关学者考证,是在秦朝建立前后,同时,又据有关资料可知,至汉乃有以召为姓的,此后,召姓因多改为邵姓,故召姓也就不多见了。

得姓始祖:姬奭。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当时著名政治家,因他食邑在召,所以又称为召公、召康公或召伯。姬奭曾辅佐周武王在灭商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成王时被封于燕国(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部),他派长子去管理燕国,自己留在镐京(今陕西省长安县)任太保,是周初三公之一。他的子孙世袭其位,也都称“召公”,与周公共同辅掌周朝国政。周王室东迁后,召公的采邑也随着东移,迁徙到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公元前222年,燕国为秦国所灭,召公的子孙就以原封地“召”为姓。汉代以后,召姓子孙大多把“召”改成“邵”,从此诞生了邵姓。故召、邵氏族人都尊姬奭为召、邵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可参阅《邵姓宗祠通用对联(102)》同款内容介绍

三、历史名人

召伯:就是召公。姓姬名奭,是周文王的庶子。周武王平定天下后,周公旦受封在陕左,召公奭受封在陕右。姬奭因世代食邑于召,所以叫做召伯,卒后谥号康,又称康公。召奭治国有德政,曾经在甘棠树下听讼,为人民评断曲直, 冤抑,对百姓很好。大家都很感激他的恩泽,恩念他的德政,所以当他离开了以后,对于他所留下来的遗迹故物,都小心维护珍爱异常,连他

听讼所在的那棵树都不忍心剪伐,让它保存下来。

召虎:即召穆公,召伯的裔孙,也称召伯虎。周厉王暴虐,“国人”围攻王宫,他把太子靖藏匿在家,而以自己的儿子替死。厉王死后,拥立太子靖继位,即周宣王。周宣王时,淮夷不服,宣王命召虎领兵出征,平定淮夷。宣王赐给他秬鬯(Jù chàng 音巨唱,用黑黍和香草酿制的酒,用于祭祀)。《诗·大雅·江汉》所咏“江汉之浒,王命召虎”,指的就是这件事。

召驯:字伯春,九江寿春人。少习《韩诗》,博通书传,以志义闻名,乡里号之曰:“德得恂恂(谦恭谨慎的样子),召伯春。”章帝时官左中郎将,入宫教授诸王经书。

召信臣:字翁卿,西汉九江郡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生卒年不详,活跃于西汉初元至竟宁年间(公元前48-公元前33年),以明经甲科(汉代考试取士,分甲、乙、丙三科)出身任职郎中,后出补谷阳长,又举高第(考核优秀者称高第)迁上蔡长。他在任期间爱护人民,得到百姓称颂。升任零陵太守,因病归家。病愈后征为谏议大夫,又迁任南阳太守。他和在谷阳、上蔡时一样,一心为民。他工作勤奋,又很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他经常深入乡村,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出入田间,有时就在野外休息,难得有安居之时。他巡视郡中各处水泉,组织开挖渠道,兴建了几十处水门堤堰,灌溉面积逐年增加,最后多达3万顷。百姓因之富足,户户有存粮。召信臣还大力提倡勤俭办理婚丧嫁娶,明禁铺张。对于有些游手好闲、不务农作的府县官员和富家子弟,则严加约束。使南阳郡社会风气极好,人人勤于农耕。以前流亡在外的百姓纷纷回乡,户口倍增。而盗贼绝迹,讼案也几乎没有。郡中百姓对召信巨非常爱戴,称召信臣为“召父”。荆州刺史(当时南阳郡归属荆州刺史部)上报召信臣为民兴利,全郡殷富。朝廷赐金奖励,迁召信臣为河南太守(河南郡治今洛阳市东20公里)。召信臣一如既往,治行考核常常都是第一等,又多次升级受奖。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被征为少府,列九卿之一。多次上疏,奏请裁减乐队、戏班等糜费之项,不再大事修缮偏远宫馆。当时已经利用温室在冬天种植葱、韭等蔬菜,供宫中享用。召信臣认为这些都是“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也奏议裁撤。每年省钱数千万。后召信卒于任上。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博陵郡:东汉本初元年置郡,治所在博陵(今河北省博野县)。西晋置国,治所在安平。相当于今河北省安平、深县、饶阳、安国等地。

汝南郡:汉高帝四年置郡,治所在上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颖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移至平舆县(今河南省东南部)。

2、堂号

召姓的主要堂号有:“博陵堂”、“种德堂”等。

============================================================

召姓宗祠通用对联

〖召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甘棠遗爱;

秬鬯酬功。

——佚名撰召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代召伯(召公),名奭,曾辅佐武王灭商,被封于燕,成为燕国始祖。成王时任太保,与周公旦分陕而治。他巡视南方时,曾在甘棠树下休息并处理政务,人们为怀念他,相戒不要伤害这树。《诗经·召南·甘棠》就是写的这件事,来歌颂他的德政。下联典指周宣王时召虎,召伯的裔孙,曾受命率兵循江汉讨平淮夷,宣王赐给他秬鬯(Jù chàng 音巨唱,用黑黍和香草酿制的酒,用于祭祀)。《诗·大雅·江汉》所咏“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写的就是这件事。

伯春驰诵;

召父留芳。

——佚名撰召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寿春人召驯,字伯春,习《韩诗》,博通书传,以起义闻名,乡人称颂他“德行恂恂(谦恭谨慎的样子),召伯春。”章帝时官左中郎将,入宫教授诸王经书。下联典指西汉寿春人召信臣,字翁卿,元帝时任南阳太守,利用水泉,开通沟渠,筑堤闸数十处,灌田三万多顷,并订立了灌溉用水制度,人们尊称他为“召父”。后任河南太守,入朝官少府。

============================================================

附录:召姓典故、趣事

〖甘棠遗爱〗

周公、召公分陕而治,陕县以西由召公治理。相传他下乡视察时,就在田间地头处理民间事务。地方官吏要群众腾出房屋让他休息,烧茶备饭招待他,他马上制止了,说:“不劳一身而劳百姓,非吾先君文王之志”。召公还在棠梨树下受理民事,听讼决狱,他秉公而断,使民无冤抑,把他分管的管一块地面治理和有条有理,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因此,召公死后,人们为纪念他,写成甘棠的诗篇。浓荫郁葱的甘棠树下,留下了召公一颗体恤民情,广施仁政的博爱之心,也留下了“甘棠遗爱召公”的千古美谈。

《诗经·召南·甘棠》就是说明这件事的。这诗有三章,虽然只有短短的九句,不过已经充分地表达了那份深情。原诗是这样的: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译成语体白话文就是:

茂密阴凉的甘棠树啊!千万不可剪去枝叶或砍伐它,因为那是召伯当年休息的地方。

茂密阴凉的甘棠树啊!千万不可剪去枝叶或毁坏它,因为那是召伯当年休息的地方。

茂密阴凉的甘棠树啊!千万不可剪去枝叶或拔掉它,因为那是召伯当年休息的地方。

上面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一句成语“甘棠之爱”或“甘棠遗爱”,用以称颂贤良官吏。

就目前而言去一个地方查询姓名的最佳的方法:

第一种,持本人身份证和工作证明等信息去所在地的派出所进行咨询。如果不用于非法目的的话一般都是可以获取结果的。

第二种,去民政部门询问,但终究还是回到古丽上。

第三种,一般姓邵的都是集中在邵庄,可以去问问家谱。

姓邵的名人有哪些

1 邵长蘅:武进人(今属江苏),清代诗人。 2 邵齐焘:江苏昭文人,文学家。 3 邵普涵:今浙江余姚人,著名的经学家、历史学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