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姓取名
我按五格取名法取名,笔画以康熙字典为准。
取名:“吴培冬”
吴(木)培(土)冬(火)
五格如下:
天格 8(金)先格,是祖先留下来的,对人生影响不大。
人格18(金)主格,主管人一生命运,含义:权威显达,且养柔德,功成名就。 (半吉)
地格16(土)前运,是前半生的命运,含义:安富尊荣,财官双美,功成名就。 (吉)
总格23(火)后运,是后半生的命运,含义:旭日东升,权威旺盛,功名荣达。 (吉)
外格 6(土)灵运,主管社交能力和智慧,含义:发展变化,天赋美德,吉祥安泰。 (吉)
天、人、地三才 (金金土)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
容易成功达到目的,境遇稳固,心身健全,惟易陷于过刚,如不谨慎,会遭意外之灾。(吉)
陈李济是广州尽人皆知的中药老字号,在陈李济中药博物馆中,就浓缩了这个老字号四百多年崎岖和辉煌的历史。踏入馆内,在“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对联下,摆设著明代的青花将军坛,清代的斗彩贮药瓶,古色古香的酸枝木药柜上,刻着“苏合丸”、“白凤丸”、“宁坤丸”等人们熟悉的药名,令人恍如踏上时光隧道,在芬芳的药香里重返清末民初的氛围。大厅最醒目的是正中红底金漆的一个硕大的寿字,据介绍,这是我国书画界巨擘吴作人先生为纪念陈李济创建385周年所题。 陈李济创建于公元1600年(明朝万历27年),迄今已逾四百年之久。在清代,同治皇帝因服其“追风苏合丸”,药到病除,称其神效。由此,以“杏和堂”为商号的广东陈李济,更名躁大江南北。光绪年间,“帝师”翁同和又为之题写“陈李济”店名,三个鎏金大字至今尚存。陈李济后人陈永涓介绍:“陈李济创建于1600年,除史料外,有我家的家谱为证,自太公陈体全至我十一代,代代皆有记载,太公墓冢还在南海。”
陈李济确为我国创建于明、兴盛于清、图存于民国、尚存于今世的中华著名品牌,历史上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三足鼎立的南药代表,而陈李济的历史比同仁堂早69年,比胡庆余堂早274年。虽然各地中药商号林立,然而,沧海遗珠,陈李济无疑是中华民族留下的无价之宝。
我们翻开历史,以公元1600年为坐标,上溯22年,(1578年)李时珍中药药典本草纲目问世。上溯28年,即明隆庆5年,中医药界发明了“人痘接种术”,面对全世界最凶恶的天花瘟疫,勇敢地跨出了致胜的第一步。就在这中医和中药发展到空前繁荣的背景下,具有现代企业股份制特征的、以同心济世为宗旨的中成药企业陈李济应运而生。在此后四百多年里,陈李济在继承历代古方验方的基础上,研制生产数十种中成药,包括膏、丹、丸、散、茶、酒等,销售遍及南北大地,远至东南亚各国。药效之灵,制品之精,可谓无人不知陈李济,有口皆碑杏和堂。每年秋试,举子们入京力搏龙门一跃,因千里迢迢进京赶考,举子们不免会受些风寒之侵,水土不服之屙。陈李济以红纸包一丸,并自编歌唱颂,歌以赠之,药到病除,赢得“广药”之誉。据说慈禧太后长期服食陈李济的“乌鸡白凤丸”,容颜保持老而不衰。
数千年来,中医中药就是我们民族健康的守护神,护佑着民族的兴旺。数百年后的今天,当人们重新审视陈李济这份珍贵的、不可多得的人类非物质文明遗产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为之奉上一掬深深的谢忱。 作为中国最早建立的制药企业,陈李济能历四百多年而至今一脉相传,诚信为本、同心济世的宗旨,功不可没;再细究其根本,就在于一个“济”字上。“济”是给予,是对弱者的扶助;“济”更是目的,是创建者以及一代代陈李济人的追求。也是博大精深的以“仁”为核心的中华文明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有济世之心,才会坚守古方正药之“正”,那古方正药之“正”,正就正在用料必用“天字第一号”的正品一等的地道货:东北的人参鹿茸、化州的正宗橘红、德庆的何首乌、肇庆的茨实、阳春的砂仁,特别是作为镇店之宝的新会正宗陈皮;有济世之心,就能“工艺虽繁必不减其工,品味虽多必不减其物”,于是,“追风苏合丸”、“乌鸡白凤丸”、“壮腰健肾丸”、“补脾益肠丸”等享誉中华的名牌产品诞生了;有济世之心,也就有了蜡壳药丸包装工艺的首创,为我国中成药的发展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同心济世”的宗旨引领下,历代陈李济人以行善为乐事,将免费为劳苦大众服务列为店铺规章,扶危济困,施药赠茶代代不缀。更令人感动和敬佩的是,陈李济为了预防火灾,重金从英国进口三部消防水车及有关器材,组织义务消防队,除消防用具外,另备药箱随行应急,消防用具皆书黑底白字“陈李济”,一旦市民遇火灾,立即停工义务施救。
历史已悄然远去,消防车静静无语,然而陈李济人当年的善举,依然在羊城口口相传。 传说中,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在烈火中得到更美好的躯体重生,佛家称之为涅槃。纵观陈李济的历史,正是不断涅槃重生的历史,也是和我们民族兴衰与共的历史。 20世纪90年代,陈李济易地扩建,投资13亿元按GMP标准兴建新厂,告别了前店后厂的作坊模式,大踏步跨入了现代企业的行列,振翅翱翔。
然而,陈李济也和全国的中药老字号一样,面临着西药的重大冲击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政府号召把广东省建设成中医中药强省,陈李济人积极回应号召,挺中医、扬国粹,大胆继承、勇于创新,迈出了三大步:
敢于用现代检测标准检测产品质量。目前,已使用先进的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精确的微克级限量检测,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安全有效。将该厂名牌产品“壮腰健肾丸”应用到基因库的水平上进行研究,无可争辩地证明了该产品抗氧化、抗衰老的优良疗效。
敢于创新,在新产品研制上,陈李济人十年磨一剑,终于攻克了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纯中药制剂“昆仙胶囊”。该产品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达到了897%!目前,治疗类风湿、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西药无能为力,常因激素的滥用导致人体变形。十几年前的“九五”攻关计划,“陈李济”就申报这一创新项目。“昆仙胶囊”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第一批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种子产品”。这是中华医药对世界的又一贡献。
勇于承担宏扬中医中药文化的历史责任。为了完整保留中药的制药历史,陈李济人自筹近千万资金建成岭南首家中药行业博物馆,向世人展示祖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开馆以来,深受中外人士好评,令陈李济这民族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善于继承“济世”精神,与时共进建和谐。陈李济人给予“济世”以新的内涵。他们持之以恒地开展送医送药、慰问、讲座等公益活动。在西藏最偏远的墨脱,可以见到他们的赠药,在贫困山区、在街头闹市,都可以见到他们义诊的身影……。
陈李济药厂被国家命名为“中华老字号”,“陈李济文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李济象重生的金凤凰,一飞而冲天。金字招牌的陈李济,将上下探索,努力奋进,创造更辉煌的品牌价值。(文/王文锦) 1600年 陈体全、李升佐两公创建陈李济。
1650年 创制乌鸡丸,该产品后来衍生出御用名药乌鸡白凤丸
康熙年间 首创蜡壳药丸剂型。
1826年 在广州十三行七十二号增设批发所,成为经营产品输出、洋药原料输入的进出口贸易机构。
同治年间 获“杏和堂”封号。
民国初年 政府颁布商标法,注册“杏和堂”商标,沿用至今。
1922年 在香港开设支店和制造厂,为发展对外贸易奠定了基础。
1935年 在上海开设支店。抗日战争开始后,将上海支店移设到新加坡,发展对南洋群岛业务。
1942年 在澳门新马路开设支店
1954年 公私合营时期,以陈李济为主厂,先后并入神农、万春园、伟氏、冯致昌、何弘仁、燮和堂、橘香斋等七家药厂,一家甘泉药社,一家大生合记蜡店,组成“广州陈李济联合制药厂”,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1958年 首创补肾名药壮腰健肾丸。
80年代初 恢复“广州陈李济制药厂”厂名和“杏和堂”商标,并被中国药材公司确定为国家重点中药厂。
1981年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陈李济药厂的蜡丸生产工艺作为文化遗产拍成记录片,向世界推广。
1993年 获国家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
1998年 投资13亿元按国家GMP标准易地建设的新厂落成,企业实现历史性搬迁。
21世纪初 陈李济率先实施ERP管理;通过国家GMP认证、澳大利亚TGA组织的GMP认证。
2004年 陈李济中药博物馆落成。
2006年 通过加大拿GMP认证;国家级新药昆仙胶囊获得新药证书并批准生产。
2007年 “陈李济中药文化”入选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2008年 “陈李济中药文化”入选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2009年,被认定为“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广州市清洁生产优秀企业”
2009年 获的中国质量协会颁发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称号。
2009年 被授予广东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2009年 被授予广东省最具文化价值品牌。
2010年 陈李济中药博物馆被广州市政府确认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0年 陈李济创建410周年
2010年 陈李济改公司制并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1年 “陈李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五代吴越〕契盈题杭州碧波亭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五代后蜀〕孟昶
木稼曾闻达官怕
山颓今见哲人萎
〔宋〕王安石挽韩琦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宋〕苏轼题武昌黄鹤楼
门前莫约频来客
座上同观未见书
〔宋〕楼钥 天边将满一轮月
世上还钟百岁人
〔宋〕吴叔经贺友寿
露花倒影柳三变
桂子飘香张九成
〔宋〕李清照 佩苇遵考训
晦水谨师传
〔宋〕朱嘉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宋〕朱熹赠友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元〕赵孟頫题扬州迎月楼
光依东壁图书府
心在西湖山水间
〔元〕杨瑀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元双
〔明〕朱元璋赠徐达
海无波涛,海瑞之功不浅
林有梁栋,林润之泽居多
〔明〕高刚 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
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吊英贤
〔明〕王守仁题于谦庙
未必串关别名教
须知书户孕江山
〔明〕徐渭题青藤书室 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明〕左光斗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心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明〕杨慎题昆明华庭寺
是何意态雄且杰
不露文章世已惊
〔明〕杨继盛 岂有文章惊海内
漫劳车马驻江干
〔明〕王百谷
每闻善事心先喜
得见奇书手自抄
〔明〕祝枝山 天为补贫偏与健
人因见懒识误称高
〔明〕陈继儒
塔顶葫芦,尖捏拳头捶白日
城头箭垛,倒生牙齿咬青天
〔明〕冯梦龙 德从宽处积
福向俭中求
〔明〕王时敏
托钵归来,不为钟鸣鼓响
结斋便去,也知盐尽炭无
〔明〕普荷禅师题昆明筇竹寺 鱼有化机参活泼
人无俗虑悟清凉
〔明〕董其昌题杭州灵隐寺小方池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画、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少作书生,未见长堂入室
老为庙祝,粗知扫地焚香
〔明〕李贽
斗酒纵观廿四史
炉香静对十三经
〔明〕史可法 涧雪压多松偃蹇
岩泉滴久石玲珑
〔明〕史可法
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明〕黄石斋回绝洪承畴劝降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明〕王夫之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何处更着点尘
茶烟乍起,鹤梦未醒,此中得少佳趣
〔清〕朱彝尊题桂园 老拳搏古道
儿口嚼新书
〔清〕金圣叹
读生前浩气之歌,废书而叹
结再世孤忠之局,过墓兴悲
〔清〕蒋士铨题史可法祠 前辈典型,秀才风味
华嵩品格,江海文章
〔清〕王梦楼赠蒋士铨
清潭三尺竹如意
宴坐一枝松养如
〔清〕梁书同 天气乍晴花满树
人家久住燕双飞
〔清〕梁书同
耽文艺如嗜欲
经古人为明曹
〔清〕石涛 菊花潭里人同寿
扬子江头海不波
〔清〕阮元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清〕阮元题浙江贡院 精神到处文章在
学问深时意气平
〔清〕石韫玉
种树乐培佳子弟
拥书权拜小诸侯
〔清〕沈德潜 澄江静如练
长啸气若兰
〔清〕李世卓
人世难逢开口笑
老夫聊发少年狂
〔清〕王文治题戏台 古迹虽陈犹在目
春风相遇不知年
〔清〕王文治
慷慨谈世事
卓荦观群书
〔清〕齐彦槐 月白风清其有意
斗量车载已无名
〔清〕许宗彦自挽
东壁图书西园翰墨
南华秋水北苑春山
〔清〕刘熙载 行而不舍若骥千里
纳无所穷如海百川
〔清〕冯煦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清〕刘金门题济南大明湖 九顶云霞披雾出
三峨风雨过江来
〔清〕袁之秘题乐山凌云寺
舣舟碧山麓,月出山之颠
夕曛犹在照,凉辉忽满前
〔清〕金武祥 金石长不朽
丹青本无双
〔清〕李瑞清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友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清〕顾复初题杜甫草堂
红友忧分贤圣品
绿卿看长子孙枝
〔清〕邓石如 旧书细谈犹多味
佳客能来不费招
〔清〕黄钺
游者当知山所向
静时犹有水能听
〔清〕何绍基题鼓山星聚堂 西山载酒云生屐
南浦寻梅雪满舟
〔清〕何绍基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清〕何绍基题成都望江楼 拣茶为款同心友
筑室因藏善本书
〔清〕张廷济
碧露新滋三秀草
紫云长护九如松
〔清〕张廷济 学术各门庭,与子平生无唱和
高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独称悲
〔清〕纪昀挽朱笥河
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清〕康熙挽郑成功
奇松诡石天然净
涧草山花自在芳
〔清〕乾隆 遗失慕庄周,睡去能为蝴蝶梦
学诗类高适,老来始作凤凰鸣
〔清〕吴步韩自寿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
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
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清〕郑燮六十自寿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清〕郑燮 汲来江水烹新茗
买尽青山当画屏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
从来名士能评水
自丁高僧近斗茶
〔清〕郑燮题茶馆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意标新二月花
〔清〕郑燮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
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手登临。趁蟹屿螺洲,梳
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
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壈想汉习楼船,唐
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
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
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清〕孙髯题昆明滇池大观楼
几层楼独撑东西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
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蕊飘零,早埋
了春闺宝镜。楷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
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冈上龙,殒坡前凤,卧
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撒
些闲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
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梯頫首:看看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
〔清〕钟云舫题成都望江楼公园崇丽阁
天命诛妖,杀尽群妖,万里河山归化日
王赫斯怒,勃然一怒,六军介胄逞威风
〔清〕洪秀全
翼德威明,鄙阿瞒如小儿,能视豫州同骨肉
王陵忠义,弃项羽如敝屣,独知刘季是英雄
〔清〕石达开
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
相率中愿豪杰,还我河山
〔清〕石达开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子手段如何
〔清〕石达开题理发店
暂借荆山栖彩凤
聊将紫水活蛟龙
〔清〕冯云山 南浦绿波,西山气爽
春风落日,秋水长天
〔清〕李棠阶题昆明西山
马上得之,马上治之,造亿万年太平天国于弓刀锋镝之间,斯诚健者
东面而征,西面而征,救廿一省无罪良民于水火倒悬之会,是曰良人
〔清〕李秀成
青山之高,绿水之深,岂必佛方开口笑
徐行不困,稳地不跌,无妨人自纵心游
〔清〕钱泮题昆明华亭寺
愿闻己过
求通民情
〔清〕林则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题书室
朗月照人如鉴临水
时雨润物自叶流根
〔清〕林则徐 长空有月明两岸
秋水不波行一舟
〔清〕林则徐题福州西湖宛在堂
六载回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
双忠同坎?,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见面如生
〔清〕林则徐挽关天培
我已家风负梅鹤
天教处士领湖山
〔清〕林则徐题杭州西湖巢居阁 师友肯临容膝地
儿孙莫负等闲书
〔清〕林则徐
为政若作真书,锦密无间
爱民如保赤子,体会入微
〔清〕程恩泽赠林则徐 万山不隔中秋月
千年复见黄河清
〔清〕左宗棠题兰州望河楼
千载此楼,芳草晴川,曾见仙人骑鹤去
卅年作客,黄沙远塞,又吟乡思落梅中
〔清〕左宗棠题汉口湖南会馆
秋风古道题诗瘦
落日平原纵马豪
〔清〕刘可毅赠某君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清〕梁章钜题苏州沧浪亭
劝子勿为官所腐
知君欲以诗相磨
〔清〕梁章钜赠余小霞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赵藩题成都武侯祠
隔秋水一湖,看岸花送客,樯燕留人,此境原非异土
共明月千里,记夜醉长沙,晓浮湘水,相逢好话家山
〔清〕陶澍题汉口长沙会馆
时御天风跨鸾凤
或入碧海掣鲸鱼
〔清〕康有为 灵石一千尺
天花百亿年
〔清〕康有为处题书室
中天台观高寒,但见白日悠悠,黄河滚滚
东京梦华销尽,徒叹城廓犹是,人民已非
〔清〕康有为题开封登龙亭
一鹗忽翔万云怒
群虬相奋孤剑鸣
〔清〕谭嗣同赠黎贵逊 此是盛游,同气仰为贤知列
异时文集,相期长在天地间
〔清〕谭嗣同赠吴筱山
与我公别几许时,忽警电飞来,忍不携二十年刎头交,同赴泉台,漫引
将去楚孤臣,箫声呜咽
近至尊刚十余日,被群阴构死,甘永抛四百兆为奴种,长埋地狱,只留
得扶桑三杰,剑气摩空
〔清〕唐才常挽谭嗣同
双桥两虹影
万古一牛心
〔清〕刘光第题峨眉清音阁 骐骥思千里
鹪鹩老一枝
〔清〕翁同龢
地亦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清〕沈葆桢题杜甫草堂
壮志难磨,尚欲乘长风破万里浪
闲情自遣,不妨处南海弄明月珠
〔清〕黄遵宪题画艇 第啸一声山鸣谷应
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清〕范池世题支云塔山门
记故乡亦有仙潭,看一样湖光,添得石桥长九曲
至此地宜邀明月,问谁家秋思,吹来玉笛到三更
〔清〕俞樾题杭州三潭印月
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不待五百年后,斯楼传矣
傍山北山南循地选胜,适在六一泉侧,其胜如何
〔清〕俞樾自题俞楼
刊石惟余西汉文字
行歌好约高旭酒徒
吴昌硕 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
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孙中山挽秋瑾
从生平等
一切有情
孙中山题鼎湖山 安危他日终须仗
甘苦来时要共尝
孙中山赠黄兴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去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黄兴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秋水为神玉为骨
词源如海笔如椽
黄兴赠汤增璧
白眼观天下
丹心报国家
宋教仁赠冯心侠 乱世才难用
先生老未归
章炳麟挽刘人熙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
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
寿祝疆无
章炳麟为慈禧太后戏作一寿联
此地之凤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明珠
蔡锷赠小凤仙 国民赖松有人格
英雄无命亦天心
梁启超挽蔡锷
愿闻第一义
为洗千劫非
严复题讲经堂 两三竿竹皆秋色
千万叠山有雨容
林纾
荷风送香气
松月生夜凉
于右任书 种树如培佳子弟
卜居恰对好湖山
马君武
但哦松树当今事
愿与梅花结后缘
杨度
(二)
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
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人民有充分的救国自由权
毛泽东题延安新市场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
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毛泽东挽续范亭
深山隐高士
盛世期新民
刘少奇赠名医盛多贤 先抓吃穿用
实现家轻重
周恩来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朱德题杜甫草堂 旋乾转坤移山倒海
济人利物震古铄今
董必武题厦门集美鳌园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
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董必武题南湖
和平大业犹赊,贤芝正赖,何竟中道损弃,碧血长天永留恨
民主曙光初吐,瞻望方殷,难堪噩耗惊传,苍山在地尽含悲
宋庆龄挽四·八烈士
漫空竹翠扶山住
数点梅花补屋疏
沈钧儒题杭州西湖补梅庵 广学甄微敬咏其德
揽英接秀隆构厥基
李济深题集美鳌园
广东是现代史潮汇注之区,自明季迄天今兹,汉种孑遗,外邦通市,乃
至太平崛起,类皆孵育萌兴无斯;先生挺生其间,砥立于革命中流,启后承
先,涤新陶旧,揭民族大义,矻然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心,拆以青
天白日,红血红旌,唤起算帐独立之精神,诚为人间留正气
中华为世界列强竞争所在,由泰西以至日本,政治掠取,经济侵凌,甚
至共管阴谋,争思奴隶牛马而来;吾党适丁其会,丧换我建国山斗,云凄海
咽,地黯天愁,问继起何人,毅然重整旗鼓;亿兆有众,惟工与农,须本三
民五权,群策群力,遵依牺牲奋斗诸遗训,厥成大业慰英灵
李大钊挽孙中山
铁肓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
陈毅灵杜甫诗句题于成都杜甫草堂
五十载崎岖世路,献身革命,尽瘁斯民,海内瀛寰,同饮气节;两次长
征凡七载;流亡异域,若经十度春秋,反动阴谋空画饼,纵几处羁囚,壮怀
尤烈;方期延东堤边,宏抒国事,天丧巨才无可赎,旷古艰难遗后死
二十年忧患旧交,同学苏京,并肩北伐,南昌广州,共举义旗;一朝分
手隔重洋,抗日军兴,血战大江南北,茂林惨变痕陷身;喜今番出狱,久别
再逢,孰意黑茶山上,飞殒长星;我哭故人成长诀,普天涕泪失英雄
聂荣臻挽叶挺
寿比肖伯纳
功追高尔基
叶挺贺郭沫若五十大寿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方志敏
痛吾父幼小困空厄,尝备炎凉,劬芝七十又六龄,到老来只剩一身孤苦,
易箦呼儿难眠目
感不孝早岁事戎机,历尽艰危,转战二万五千里,看今日挥戈大江面北,
誓歼倭寇奠先灵
罗炳辉挽父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徐特立赠王汉权 松间明大长如此
耳外浮云何足论
吉鸿昌书于一九三一年
政府卫队,保卫政府,乃是义务
人民护兵,爱护人民,愿为本份
彭雪枫书于一九四四年 十载英名宜自慰
一腔热血岂徒流
俞作豫自挽
望崦嵫而勿迫
恐鹈鴂之先鸣
鲁迅录《离骚》悬于书室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录何瓦琴句赠瞿秋白
民族主义历元清鼎革,始达完全,如神有知,稍解生前遗恨
圣湖风景得祠墓点缀,差不寂寞,兹地之胜,允宜庙貌重新
蔡元培题杭州西湖岳王祠
海内共知徐孺子
前身应是九方皋
章士钊赠徐悲鸿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一代英雄
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
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郭沫若题厦门郑成功纪念馆 绝交流俗因耽懒
出卖文章为买书
郁达夫
两卷新诗,廿年旧友,相逢同是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寻
一声河满,九点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应愁高处不胜寒
郁达夫挽徐志摩
以教人者教己
在劳力上劳心
陶行知 有子荷戈庶无愧
为人推毂亦复佳
叶圣陶为某抗属写的春联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范文澜 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须惆怅近黄昏
朱自清
白马秋风塞上
杏花春雨江南
徐悲鸿 古洞常临光照耀
苍岩时有凤来仪
徐悲鸿题四川灌县天师洞
书中岂有黄金屋
海上长存天一楼
胡乔木题天一阁藏书楼 尊前订就千秋业
堂下罗生十种花
叶恭绰
新闻巨子国际专家落落长才惊海宇
缥绁蒙冤囹圄损命重重惨痛绝人寰
陆定一挽杨潮
乌云迷漫惊奇案,唯罪唯功,青史无情得公论
采翰尽奔警世情,任劳任怨,黄泉闻报慰英魂
肖克、蹇先佛挽邓拓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赵朴初题岳飞墓
慨曩日烽火弥天,毓物培材,在危难中坚持下去
喜今兹楼台如画,移花补竹,从废墟里创建起来
虞愚题厦门集美鳌园
万里春风抒壮志
百年美梦入长征
姚雪恨 话尽燕山,沉诗冤海
胸怀日月,遗惠生民
吴作人挽邓拓
世界大同兼施博爱
人间郅治选贤举能
林散之 警座文章传四海
新民德业播千秋
俞平伯挽茅盾
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
回望大好山河,永离赤县
挥戈抗日接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应含笑,
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张伯驹挽陈毅
历代吴姓名人简介
--------------------------------------------------------------------------------
中国台湾网 (2006年04月13日)
吴起(-前381),战国时兵家。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善用兵。初为鲁将,继为魏将,后奔楚国,任令尹,主持变法,后被杀。
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为部将田臧假借陈胜命令杀害。
吴道子,唐画家。河南阳翟人。又名道玄。所绘人物,时号“吴家样”。善画衣褶,有飘举之势,时称“吴带当风”,又有“吴装”之称。后被尊为“画圣”。
吴丹(744-825),唐常州晋陵人,字真存。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正字。累历协律郎、殿中侍御史等职。宪宗元和五年,迁太子舍人。穆宗长庆二年,以驾部郎中充宣慰副使,随韩愈赴镇州宣慰王庭凑。使还,拜谏议大夫。官至谏议大夫。能诗。
吴承恩(1500-1582),明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人。科举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耻为五斗米折腰,指袖而归,专意著述,著《西游记》。另有《射阳先生存稿》、《禹鼎志》等。
吴炳(-约1647),明末戏曲作家。字石渠,号粲花主人。江苏宜兴人,有传奇《绿牡丹》等五种,合称《粲花别墅五种》。
吴三桂(1612-1678),明末清初高邮人,辽东籍。字长白。吴襄子。出身武举,累擢为宁远总兵,封平西伯。崇祯十七年引清兵入关,受封平西王。后以不愿撤藩举兵叛清,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建国称周,不及半年即死。
吴历(1632-1718),清初画家。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苏州常熟人。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恽寿平合称“清六家”。亦工诗,著有《墨井诗钞》、《三巴集》、《桃溪集》及《墨井画跋》等。
吴铭道(1671-1738),清安徽贵池人,字复古。吴应箕孙。父吴孟坚亦隐居以终。铭道守祖与父之志,布衣终老,游迹半天下。有《复古诗集》、《滇海集》。
吴敬梓(1701-1754),清小说家。字敏轩,一字文木,安徽全椒人。诸生。受博学鸿词荐,不赴。从此不应科举。有小说《儒林外史》。另有《文木山房集》。
吴修(1764-1827),清浙江海盐人,字子修,号思亭。诸生。官布政使司经历。精于鉴别古今字画金石。陆续刊刻有《湖山吟中啸集》、《思亭近稿》、《居易小草》、《吉祥居存稿》。另有《青霞馆论画诗》、《续疑年录》、《曝书亭诗集笺注》、《纪元甲子表》及《居易居文集》。刻有所集清人六百余家尺牍。
吴其浚(1789-1847),清植物学家。字瀹斋,别号雩娄农。河南固始人。嘉庆进士。著有《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和《植物名实图考》38卷。
吴昌硕(1844-1927),近代书画家、篆刻家。初名俊、俊卿,字仓硕、昌石,别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清末诸生。工书法,擅写石鼓文,尤精篆刻。与同道创立西泠印社,并任社长。有《缶庐集》、《缶庐印存》等。
其它吴姓名人有三国魏文学家吴质,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唐史学家吴兢,宋音韵训诂学家吴棫,南宋词人吴文英、名将吴玠、吴璘,元画家吴镇,明末医学家吴又可,清文学家吴绮、书画篆刻家吴煕载,清末金石学家吴大澄、小说家吴趼人等,近当代有戏曲理论家吴梅、生物化学家吴忠、教育家吴玉章、史学家吴晗、物理学家吴有训、医学家吴阶平、新闻学家吴冷西、作家吴组缃、剧作家吴祖光、画家吴作人、围棋名手吴清源等
关满洲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官佳氏、卦尔察氏、舒穆禄氏、乌苏氏、洪佳氏、洪鄂氏、洪鄂春氏、索尔济氏、古里甲氏、赫特拉那氏,以及融合入满洲的瑚锡哈理氏(赫哲)、古拉依尔氏(鄂伦春)等。该姓知名人物有:
诚允(1881-1944)辽阳人。满洲正白旗姓瓜尔佳氏,毕业于北京法政学堂,历任营口地方法院推事、审判官,吉林省民政厅长,吉林省高等审判厅长,代理省长等职。九一八事变,拒绝降日,在黑龙江省宾县组建吉林省政府,任主席,坚持抗战,哈尔滨沦陷后,辗转入关,潜心佛事,后逝世康定。
关玉衡(1889-1965)黑龙江省宁安县人。著名民族英雄,爱国将领。1928年,以兴安屯垦区公署军需处长兼第三团长,率东北军驻防。1931年6月25日,在四方台一带抓获并处决日本间谍中村震太郎等4人,即著名的“中村事件”,日本以此为借口侵华。解放后,他回哈尔滨定居,为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关广志(1896-1958)吉林市人。杰出的美术家、教育家,自幼酷爱绘画,赴英留学,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当研究生,专攻水彩画和铜版画。与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吴作人等齐名。从英国归来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国立艺专、辅仁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建专、清华大学任讲师、教授,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的美术教育。
关松房(1901-1982)北京人。著名画家,1925年和溥雪斋等组织松风画社,同年参加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青绿山水画获银盾和奖状。历任故宫博物院编纂兼第一科科长、北京中国画院画师,中国书法研究会理事、中国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
关向应(1904-1946)辽宁省金州人。著名政治家,中共早期***,党的六、七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书记。历任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委员,第七届中央委员,共青团上海沪东团部委书记、青岛市委书记、山东区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等职。参与领导了上海虹口丝厂、青岛四方机车厂、武昌武胜门外纱厂等工人运动和罢工斗争。1930年调任中共中央组织局委员,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央军委书记。后任红三军政委,建立了红二军团,任副政委,开辟了湘鄂川黔根据地。参加长征,任师政委,因病逝世。
关吉罡(1907-1979)黑龙江省爱珲人。满族革命先行者,费英东后裔,早孤,寄养外祖父黑龙江副都统姚福升家,九一八事变,参加马占山部队,投身抗日,后秘密加入***。在敌后,以文才受莫德惠器重。解放后,以民主人士为江苏省政协委员。
关大成(1909-1988)辽宁凤城人。原台湾国民党内政部长,“九一八”事变初参加抗日义勇军,在天津做地下工作被日军逮捕受尽酷刑,出狱后,历任国民党黑龙江省党部书记长、主任委员,国民党兴安省党部主委,抚顺市长,本溪市长,国大代表,立法委员等。子,关中。
关梦觉(1913-1990)吉林省怀德人。著名经济学家,原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1944年加入民盟,历任民盟西北总支部常委兼宣传部副部长,《秦风工商日报》联合版主笔,东北行政委员会社会调查所副所长,嫩江省教育厅厅长,民盟东北总支部秘书长,东北人民政府监察委员,吉林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吉林省经济研究所所长,吉林省社科院副院长,吉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常委。
关宏达(1914-1967)黑龙江阿城人。**表演艺术家,1944年以影片《天从人愿》一举成名,之后又拍摄的《鸡鸣早看天》、《青山翠谷》均是成功之作。而后相继拍摄了《三毛流浪记》《满园春色》《霍元甲》《秋翁遇仙记》《聂耳》等影片。
关山复(1915- )吉林省伊通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原最高人民检查院副检察长。1936年入党,历任共青团北平市委宣传部长、太行山东北抗日纵队军政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民政厅长、东北局统战副部长、东北民委主任,吉林省委副书记、东北局宣传部长、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部副主任、最高人民检察院秘书长,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关君蔚(1917-2007 )沈阳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我国水土保持学科的奠基人之一。194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农工大学林学科获技术士学位。先后在北京大学农学院、河北农学院、北京林业大学任教。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转为资深院士。他毕生积极创建有当代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学科体系。
关沫南(1919-2003)吉林省永吉人。现代著名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历任《松花江日报》编委、《北方文学》主编、《民族文学》编委,代表作《炮队大街》。
关德栋(1920-2005)北京人。著名俗文学、敦煌学、满学专家,历任北平中国佛教学院讲师、沈阳博物院档案编整处满文档案翻译组组长、上海佛学院教授、上海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副教授、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讲师、兰州大学少数民族语文系副教授、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
关楚梅(1921-1990)女,广州人。著名粤曲表演艺术家。21岁正式登台,后参加广东音乐曲艺团,擅长谐曲说唱,一人同时演唱多种行当,代表作品《通台佬官》。历任广东曲艺家协会副秘书长。
关意权(1921-1998)黑龙江省双城人。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194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曾在全国高等文官考试中获第一名,1945年曾在重庆任英文翻译。解放后,关意权到兰州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任教。发现了2000年前一支罗马兵团在征战中突然消失与中国设立骊革干县的联系。
关学曾(1922-2006 )北京人。“北京琴书”创始人、著名曲艺家。历任北京曲艺团曲艺队队长、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代表曲目《杨八姐游春》、《传家宝》等。
关东镇(1928- )吉林永吉人。关沫南三弟,原吉林日报社总编辑,高级记者。历任东安日报、牡丹江日报编辑、记者,长春日报第二总编辑,哲里木盟党委办公室主任,吉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等。
关柯(1926- )黑龙江省五常人。哈尔滨建筑大学建设经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建筑业协会管理现代化专业委员会会长,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省住房改革委员会委员。
关正明(1926- )浙江杭州人。京剧名家,国家一级演员,1939年进人上海戏剧学校“正”字班学戏,由关盛明为其开蒙。后随李文奎学戏,主攻谭派及余派剧目,1948年开始搭班和组团巡演于沪、宁、津、湘、赣、陕等地。1954年加入武汉市京剧团,曾拜马连良为师。
关肃霜(1928-1992)女,湖北江陵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原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8岁开始练功,兼学花旦、老生、花脸、小生、武生和老旦戏,并注意向话剧、楚剧、汉剧和杂技演员学习表演。16岁登台演出,解放前就名噪汉口、上海等地。1949年后落脚昆明,成为云南京剧的代表性人物。代表剧目《铁弓缘》。
关广富(1931- )黑龙江穆棱人,湖北省人大主任,中共中央委员。历任湖北省财政厅科长、办公室副主任,处长,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中共湖北省委书记。1998年1月当选为第九届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是中共第十二至十四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关洪野(1932- )黑龙江双城市人。全国著名艺术铸造专家,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能磁性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历任广东省机械厅铸造研究所原所长、高级工程师。他创制了“华夏编钟”,“中华和钟”也是由他制造,并担任工程总指挥的。
关山(1933- )原名关伯威,沈阳人。香港著名表演艺术家,23岁凭借第一部接拍的**《阿Q正传》,获得瑞士罗家诺影展最佳男主角奖,成为首位华人国际影帝。他在1961年加入邵氏**公司,同年与女星林黛合演文艺巨片《不了情》。
关乃忠(1937- )北京人。香港著名指挥家、作曲家,代表作《丰收祭》、《拉萨行》等。
关志新(1937- )四川人。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历任火炬化工厂副总工程师,泸州市城建局长,市建委主任。
关世珠(1938- )辽宁省金县人。高级工程师,历任沈阳市气象台技术员,科长 市气象局副局长,局长党组书记等职。从1978年起连续五届被选为省,市人大代表。1995年当选为沈阳市满族联谊会会长。
关德富(1938- )黑龙江海林人。文艺评论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文学学会副会长、吉林省作家协会理事及评论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科学战线》主编。
关壮民(1940- )上海人。上海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党委书记。
关中(1940—)辽宁凤城人。国民党副主席,历任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中央组工会主任、立法委员、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考试院铨叙部长、副院长、国民党“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他是国民党主席连战的主要幕僚。
关志华(1940- )北京市人。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资源研究室主任、研究员,15次到青藏高原进行科学考察,5次到雅鲁藏布大峡尽地区进行考察研究,1998年又参加了“’98中国天年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队”,任第二分队队长,实现了人类首次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
关立勋(1940- )北京人。北京文博雅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历任中华书局编辑,北京语言学院编辑、中外研究生导师,曾创办国家第一个中国文化硕士点。
关荣玉(1940- )女,齐齐哈尔人。著名摄影家,历任北方文学杂志社编辑,中国摄影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
关嘉禄(1943- )北京市人。著名清史、满学专家,现任辽宁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满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历史协会副理事长,中央民族大学满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戏剧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北京满文书院顾问等。
关庆波(1946- )黑龙江省宁安人。伊春市人大主任,高级工程师。历任工人,团县委、团市委、市化轻局干事,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牡丹江市副市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伊春市委书记。
关纪新(1949- )吉林省伊通人。著名满学专家,《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编审,历任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委员兼民族大学满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关东升(1949- )内蒙古通辽人。著名书法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民族文化交流研究所所长。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政协报副社长等职。他、主编了《中国民族文化大观》、《中国民族文字与书法宝典》两部巨著。2003年,美国道琼斯公司因擅自使用他的书法“道”字做企业标识,赔款40余万元,全部捐给中国知识产权基金会。
关艳芝(1949- )女,黑龙江省伊春人。伊春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历任乌伊岭区(局)商业团总支书记,伊春市妇联主席,市委统战部长。
关制钧(1952- )河北承德人。中国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秘书长、教授 ,中国工商学院研究员,《经济日报》管理专栏顾问。
关凤军(1952- )高级工程师,中国包协副秘书长。历任国家黄金管理局专业公司副经理、总经理。
关崇新 (1952- )辽宁岫岩人。中共岫岩满自治县委副书记、岫岩县政府县长。
关牧春(1953- )女,河北省新乡人。当代著名歌唱家,天津歌舞剧院一级演员。七十年代曾以《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作品为大家所熟悉。在第十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国际“艺术成就奖”,她还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
关彦斌(1954- )黑龙江省五常人。黑龙江省五常葵花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省特等劳动模范、省优秀企业家、东北三省优秀青年企业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慈善家。
关福昌(1954- )河南人。全国著名反扒窃能手,郑州市公安局干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
关文吉(1955-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历任院第六所主任工程师、副所长等。
关成启(1956- )北京海淀人。海淀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历任北京市国家安全局海淀分局副局长,海淀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西客站管理处主任,京门房地产公司经理,中关村西区开发建设办公室主任,东升地区工委书记。
关立卓(1956- )黑龙江人。黑龙江省民委副主任,省政协委员。
关峡(1957- )著名作曲家,东方歌舞团副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学会理事。主要音乐作品有:《围城》、《我爱我家》、《激情燃烧的岁月》等800多部(集)电视音乐以及《战争子午线》、《独身女人》等30多部**音乐。
关玉良(1957- )黑龙江人。著名美术大师,一级美术师,深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著有《关玉良画集》、《关玉良艺术风》、《关玉良墨彩艺术》,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文学艺术一等奖。
关思伟(1957- )吉林市人。黑龙江省伊春市朗乡林业局局长,全国人大代表,历任伊春市翠峦区副区长、副书记,伊春市南岔区(局)长,伊春市金山屯区(局)长。
关凤峻(1959- )吉林市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俄罗斯自然资源科学院院士。
关国亮(1960- )黑龙江省双城人。“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企业领袖”之一,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同时身兼东方实业集团副董事长、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东方集团财务公司董事。
关尔嘉(1957- )吉林人。著名编导,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编导、摄像师。
关芝琳(1962- )女,香港人。祖籍辽宁省沈阳,关山之女,原名关家慧,当代著名影视明星。
关仁山(1963- )河北省丰南人。著名作家,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祝福镇》、中篇小说集《大雪无乡》等。
关锡友(1964- )辽宁人。高级工程师,沈阳机床集团总经理,历任中捷友谊厂总经理等。
关成华(1968- )辽宁建平人。博士研究生,共青团中央常委,北京团市委书记,市委委员,中共十六大代表。曾任北京市昌平区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
关琦(1982- )女,吉林市人。2003年度“世界**”季军,创下了中国美女在世界顶级选美大赛上的历史最好成绩,她初为优秀的排球运动员,擅长钢琴、小提琴和演唱,从事服装设计工作。
关凌(1982- )女,北京人。著名童星,6岁参加中央电视台《童话大世界》演出任主角, 7岁考入北京电视台少儿艺术团,随后又考入儿童**制片厂少儿班。1993年在120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演贾圆圆,一举成名。
陈李济是广州尽人皆知的中药老字号,在陈李济中药博物馆中,就浓缩了这个老字号四百多年崎岖和辉煌的历史。踏入馆内,在“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对联下,摆设着明代的青花将军坛,清代的斗彩贮药瓶,古色古香的酸枝木药柜上,刻着“苏合丸”、“白凤丸”、“宁坤丸”等人们熟悉的药名,令人恍如踏上时光隧道,在芬芳的药香里重返清末民初的氛围。大厅最醒目的是正中红底金漆的一个硕大的寿字,据介绍,这是我国书画界巨擘吴作人先生为纪念陈李济创建385周年所题。
金字招牌
陈李济创建于公元1600年(明朝万历27年),迄今已逾四百年之久。在清代,同治皇帝因服其“追风苏合丸”,药到病除,称其神效。由此,以“杏和堂”为商号的广东陈李济,更名躁大江南北。光绪年间,“帝师”翁同和又为之题写“陈李济”店名,三个鎏金大字至今尚存。陈李济后人陈永涓介绍:“陈李济创建于1600年,除史料外,有我家的家谱为证,自太公陈体全至我十一代,代代皆有记载,太公墓冢还在南海。”
陈李济确为我国创建于明、兴盛于清、图存于民国、尚存于今世的中华著名品牌,历史上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三足鼎立的南药代表,而陈李济的历史比同仁堂早69年,比胡庆余堂早274年。虽然各地中药商号林立,然而,沧海遗珠,陈李济无疑是中华民族留下的无价之宝。
我们翻开历史,以公元1600年为座标,上溯22年,(1578年)李时珍中药药典本草纲目问世。上溯28年,即明隆庆5年,中医药界发明了“人痘接种术”,面对全世界最凶恶的天花瘟疫,勇敢地跨出了致胜的第一步。就在这中医和中药发展到空前繁荣的背景下,具有现代企业股份制特征的、以同心济世为宗旨的中成药企业陈李济应运而生。在此后四百多年里,陈李济在继承历代古方验方的基础上,研制生产数十种中成药,包括膏、丹、丸、散、茶、酒等,销售遍及南北大地,远至东南亚各国。药效之灵,制品之精,可谓无人不知陈李济,有口皆碑杏和堂。每年秋试,举子们入京力搏龙门一跃,因千里迢迢进京赶考,举子们不免会受些风寒之侵,水土不服之屙。陈李济以红纸包一丸,并自编歌唱颂,歌以赠之,药到病除,赢得“广药”之誉。据说慈禧太后长期服食陈李济的“乌鸡白凤丸”,容颜保持老而不衰。
数千年来,中医中药就是我们民族健康的守护神,护佑着民族的兴旺。数百年后的今天,当人们重新审视陈李济这份珍贵的、不可多得的人类非物质文明遗产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为之奉上一掬深深的谢忱。
吴姓取名
本文2023-10-07 11:12:0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97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