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浦的历史沿革
金浦处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在潮阳市区西南部,东起文光街道办事处,西接和平镇,南临练江,北连河溪镇。地理位置优越,国道324线贯穿全境约7公里,辖区内各主干道基本实现水泥化,分布有序,四通八达,主要路段全部架设路灯,交通方便通畅。面积4414平方公里。民国初废都为区,属潮阳县第一区,1956年设金浦乡,1958年并入红潮公社。1959年拆置金浦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1994年11月划入潮阳市区,撤镇设金浦街道办事处。辖居委会和南门、寨外、梅西、梅东、大沟5村委会。办事处驻三堡居委会。属半丘陵平原地带。建有123公里堤围和3座水库。主种水稻、甘薯、花生、甘蔗、大豆及香蕉等。1971年围龟头海海滩4267公顷为良田。有鱼塘52公顷,是淡水鱼主产地。工副业以甘薯加工业著名,所产“白雪薯粉”远销国内外。建筑业盛,有施工队30多个。有砖瓦厂、贝灰窑、抽纱厂等企业80多家。名胜古迹有双髻山“龙首环青”和双髻寺等,是1926—1945年中共潮汕特委和潮阳、惠来县革命根据地之一。潮阳金浦在宋代至明代年间称为“深浦”,因为这里地临海湾,深不见底,因而得名。
广东金铺收木柴的地方位置是汕头市潮阳区金浦街道三堡官路15号。汕头市塘厦金杉木材回收经营部成立于2012年6月3日,地址汕头市潮阳区金浦街道三堡官路15号,是一件以从事木材收购,生产加工,批发零售为主的木材加工企业。
千年古邑,人才济济
先贤
许申: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应殿试,名列榜首,授将仕郎秘书省校书。后历任鄞县知县,韶州、吉州、柳州和建州的知州,广西提点刑狱。景祜二年(1035年)出任江南东路转运使兼管江西、湖南诸路。任职期间,注重地方建设,兴辨公益事业,关心农业生产,深得士民敬仰。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朝廷推行王安石变法,许申上书陈法弊端,违背皇帝旨意,被撤去刑部郎中之职。后被任广南东路转运使,官终刑部郎中,被列为唐宋潮州八贤之一。
林大春:潮阳区棉城镇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中举人,二十九年登进士,后官拜户部主事。四十二年回家为母服丧,后出任河南睢陈道佥事,因执法不避权贵,依法处置了宰相高拱的家臣,被高拱设计撤职。
萧端蒙:潮阳区棉城镇人,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举人,翌年登进士选庶吉士。二十二年任山东道御史,掌管京城防务治安。三十二年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他奉诏进京,挑选训练延安、绥德精兵,保卫京城,皇帝赏赐金绮。嗣后奉旨巡按江西,依法查处江西藩王,深得人心。
黄武贤:潮阳区关埠镇人,清末云南提督。其府第今存。
郑之侨:潮阳区金浦镇人,清乾隆2年(1737)进士,授江西铅山县令,兼弋阳县令,历升饶州府同知,署广西柳州府知府,湖南宝庆(今邵阳市)知府,山东济东泰武道员,湖广安襄郧兵备道(今湖北之安陆、襄阳、郧阳三地区,当时各为府)。致仕后家居近20年。其府第今存。其《农桑易知录》是国内一本幸存的珍稀古代农书。
学术界
郑麐:中国政治学开创者之一,精研古代历史哲学、英译先秦古籍
郑寿麟:著名学者。
郭任远:潮阳区铜盂镇人,中国心理学奠基人。
刘遵义:潮阳区谷饶镇人,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郭永基:中国大陆电力系统自动化开拓者之一。
陈辉堂:中国著名的自动控制专家,是我国大陆第一批自动控制专业的创始人之一。
郭迪:中国大陆儿童保健开拓者。
林垂宙:原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以及十一位两院院士,多位大学校长,不一一列出。
文艺界
郑正秋:中国**事业奠基人之一。1913年编导中国**史上首部故事片《难夫难妻》,20年代创办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和明星新戏学校,培养出胡蝶等一大批**艺术家。代表作有《自由之花》、《姐妹花》等。
蔡楚生:潮阳区铜盂镇人,1931年加入联华影片公司,任编剧和导演,曾编导出轰动一时的《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优秀影片,建国后曾担任国家**局副局长、中国**工作者联谊会主席等,对我国**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陈运彰:民国著名书法家,早年从临桂况蕙风(周仪)研究词学。集藏汉魏唐宋碑拓,考订题跋,颇为精详。书法由宋四家上窥褚遂良,秀逸可爱。易大厂为其刻印二百余方,为朋侪中得易印较多者。曾任历任上海通志馆特约采访、潮州修志局委员,之江文理学院、太炎文学院及圣约翰大学教授。
陈大羽:著名书法家,193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 。1946年拜师齐白石 。1948年任上海美专国画系写意花鸟画讲师 。1950年任上海美专副教授 。1958年调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
郭经:字载生,潮阳贵屿人。举人,任湖南会同县知县、外务部主事,曾出使日本。辛亥后回乡,执教于潮阳东山中学等校,也曾任潮阳县文献委员会会长。写得一手好文章,文宗桐城派。
军政界
刘侯武:潮阳区谷饶镇人,参加过黄花冈起义,曾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
萧洪达:原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副书记
吴南生:潮阳区关埠镇人,原广东省省委书记
郭荣昌:原广东省委副书记
蔡东士:原广东省委副书记
郑良淡:泰名銮探隆,泰国第8位总理
商业界
陈有汉:潮阳区人,著名爱国商人。
郑午楼:潮阳区人,著名爱国慈善商人。
林百欣:潮阳区人,著名爱国慈善商人。
连瀛洲:潮阳区人,著名爱国慈善商人。
郑麐勉强算是哲学家
郑麐,字相衡,广东潮阳人。他是国内被人遗忘的精研古代历史哲学、英译先秦古籍的学者。20世纪初曾留学欧美,先在哈佛学习哲学,继就学牛津研究历史,归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1926年,清华政治系成立,甫创之时,系里仅4位教授,郑即其中之一,他也可以说是政治学这门学科在中国的开创者之一。后来他南下上海,弃学经商,在沪某银行出任经理,拥有一个人所羡慕的好职位,并在市中心建有自己的华丽别墅。但他并未沉湎在奢华之中,因为他的志向并不在此。他业余以很大精力从事中国古籍的整理和英译工作,以后更干脆辞去银行经理一职,把自己最年富力强的一段生涯都贡献给了这项事业。从其公布的计划来看,他打算整理翻译的中国古籍达102种之多,包括十三经和诸子学说。编辑本段翻译成就
郑麐曾留学国外多年,知道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很少,因此想承担“桥梁”的责任,把中国传统文化和希腊哲学及历史比较一下,找出中西历史的根源,并借此把中国文化的精髓推向世界。从其已整理出版的《四书》《孙子兵法》《燕丹子》等书来看, 他的工作流程是先选定善本,加以注释,每个段落都加编号,以便检索,再翻译成白话。全书加新式标点,书前有序论,书后附索引,举凡各书的时代、作者、版本诸问题,均厘定得一清二楚,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加以英译。中文、英文各出一本,版式完全相同,以备读者对照检索。因此,无论是国人自学古文,还是洋人了解中国历史,郑麐的工作都堪称是提供了一座简便易行的“桥梁”。为了加深国外读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郑麐还特地以英文写了一本《中国古籍校读新论》,用通俗的文字讲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郑麐的工作当时曾受到很高的评价。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峡对岸的台湾世界书局曾翻印出版郑麐翻译的《论语》《道德经》和《孙子兵法》等书,而此时身处大陆的郑麐在做些什么?似乎没有任何文献有过介绍,但笔者偶然从王元化先生的一篇文章中寻觅到有关郑麐当时境况的些许线索。编辑本段文革时期
“文革”前,王元化受到隔离和审查,行动和写作均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他以“待罪之身”和夫人张可一起把很大的精力都放在阅读和研究莎士比亚上。那时他们经济情况不太好,无法大量购买书籍,很多文献都只能辗转借阅,精通西方文学的郑麐当时正住在王家附近,故也成为他们借书的对象。1998年1月,王元化、张可夫妇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莎剧解读》一书,王元化在《序》中特地提到了郑麐。王元化写道:“郑麐是我的父执辈,曾在北方几个大学任教,解放后,被安置在市府参事室。他精通英语,造诣精深,曹未风翻译莎剧时常向他请教。毛选的重要英译多出自他的手笔。‘文革’中造反派说他把愚公译为Stupid Old Man,将他剃了阴阳头,罚他天天挂牌扫马路。他就住在我家附近,他扫街时我还看到过。”未知郑麐先生最终是否熬过了那十年浩劫?编辑本段使用藏书票的先行者
郑麐对西方文学也有很精深的造诣,他在留学欧美时曾购买过大量文学名著,且不少是用特种纸印刷的编号限定版,非常珍贵。我曾在旧书店看到过不少曾经郑氏收藏的西方文学原著,记得有一本就是莎士比亚的作品:《Venus and Adonis》(《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那是莎氏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有着别样的纪念意义。郑收藏的是1905年出版的特种纸印刷本,只印510部,郑麐的那一本是第149号。郑麐的那些藏书大都贴有其自制的藏书票,图案为衬以梅花的几丛修竹,意味深长。从时间上推测,郑应该是中国文人中最早使用藏书票的先行者之一。
金浦的历史沿革
本文2023-10-07 10:27:1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96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