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月的笔顺
[yuè]
我的收藏
部首: 月
笔画: 4
五行: 木
繁体: 月
五笔: EEEE
田字格:
笔顺:
丿 ㇆ 一 一
名称:
竖撇 横折钩 横 横
基础释义
[yuè] 1月球;月亮:~食。~光。赏~。 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 3每月的:~刊。~产量。 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琴。~饼。 5姓。
详细释义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说文》 月之从星,则以风雨。——《书·洪范》 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仪礼·觐礼》 月虚而鱼脑减。——《淮南子·天文》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小雅·天保》 又如:月满则亏,水满则盈(喻指作事应适可而止,做得过分,就会走向反面);月上半阑残(指夜已深);月老冰人(月下老人);“月”字流觞(酒令的一种。令中必带“月”字);月日(月亮和太阳);月晕(月亮周围的光圈);月影(映于水中或隐约如于云间的月亮影子);月满(月圆);月王(对月的尊称) 历名。农历依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为一月;月份 族庖月更刀。——《庄子·养生主》
称呼:朔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朔月
当月亮轨道上绕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黑暗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朔,正是农历每月的初一。而在这个时候,我们是看不见月亮的,因此称为朔月。朔月这天通常也称为“朔日”。
2、娥眉月
农历月底的月亮或月相。由于形状如同眉毛,由此而得名。分为新月娥眉月和残月娥眉月。新月娥眉月是在月初的傍晚,出现在西方天空,月面朝西,呈反C状。残月娥眉月是在月末的黎明,出现在东方天空,月面朝东,呈C状。
3、上弦月
月亮上半夜出来,在偏西面出来,月面朝西的状态被称为上弦月。
4、盈凸月
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即为凸月。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上,大半晚可见。
5、满月
天文现象中月亮由小逐渐变满,变圆就是满月,一般在每月的15日,但是12月12日的月值得观看,因为是“近地点高潮”。满月经常成为鉴赏的对象,自古就有赏月活动。
特别是秋季的满月非常美丽,农历八月十五日成为“中秋节”,中国・日本・韩国等地都有特别的赏月活动。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6、下弦月
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这种月相叫“下弦”,这时的月亮人们称为“下弦月”。
7、残月
太阴历月尾的娥眉月,以别于月初的“新月”,是太阴历月尾的标志。这时,月球位于太阳以西不远,其圆面只有很小部份是亮的。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现在黎明和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残月如钩,便是对残月形态最生动形象的描绘,比喻。
一个月里月亮在每天的形状为:
1、新月(朔月,农历初一):基本看不见,或者隐约看见一弯细线;
2、蛾眉月(农历的初二~初六):如眉似弓;
3、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半圆;
4、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十四):椭圆;
5、满月(望月,农历十五~十六):圆盘;
6、渐亏凸月(农历十七~二十三):椭圆;
7、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半圆;
8、残月(农历二十四~月末):如眉似弓;
9、农历月最后一天又变为新月:基本看不见,或者隐约看见一弯细线。
扩展资料:
月相是指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月相不是由于地球遮住太阳所造成的(这是月食),而是由于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阳照到发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阴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阴暗面。
阴历与月相:
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分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农业气象学中,阴历俗称农历、殷历、古历、旧历,是指中国传统上使用的夏历。
而在天文学中认为夏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这是由于阴阳历比传统的阴历要额外地增设闰月和节气、节令类信息。
参考资料:
月初称新月或者上弦月,月末称残月或者下弦月。
上弦月
月亮上半夜出来,在西面出来,月面朝西的状态被称为上弦月(crescent)。
在不太强调天文学上的月相概念时,很多情况下,上半月的蛾眉月也被统称为上弦月,农历大约初二到初八九。上半月蛾眉月有时也被称为新月。
下弦月
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这种月相叫“下弦”,这时的月亮人们称为下弦月。
满月过后,随着日、月位置逐渐靠近,月亮日渐“消瘦”起来。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蛾眉月几个阶段,最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蛾眉月”称为“残月”。
区别
上弦月和下弦月,娥眉月和残月的相貌差不多,但它们出现的时间、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现在黎明和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
由于我国农历日期是根据月相排定的,所以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有时靠它来判断农历日期及夜间的大致时间。 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 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
扩展资料:
月相
月球是天空中除太阳之外第二明亮的星体,但实际上月球本身并不会发光,全靠太阳照亮,反射太阳光。月球迎着太阳的半个球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个球是暗的。因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随着月球绕地球运行而变化,在地球上看月球的角度不一样,月球就有了各种圆缺形状,即月相的更替,所谓“月有阴晴圆缺”。
月球位于日、地之间时叫做“朔”,月球暗的半个球朝向地球,我们看不到它。朔之后的一两天,镰刀状的新月在傍晚西方的天空中露面,凸面向着落日的方向。以后月球相对于太阳逐渐向东移动,亮的部分日益扩展。
五六天以后成了半圆形,这时的月相称为“上弦”,日落时月球在天子午线附近。再经过7天,便到了“望”(满月),月球与太阳遥遥相望,我们看到的是一轮明月于傍晚东升,在晨曦中西落,将黑夜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
满月以后,圆轮的西部日益亏缺。到“下弦”时,呈半圆形,月球到半夜才升起。和上弦月相反,下弦月是东边半个圆被照亮。下弦以后,半圆继续亏缺,成为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一丝残月。它愈来愈接近太阳,终于跑到和太阳相同的方向,朔又来临了。
月相变化的周期——“朔望月”,并不等于恒星月,而比恒星月长些,等于29天12小时44分278秒。原因在于月球不仅绕地球运动,而且陪伴着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因此,月球绕地球转动的真正周期乃是恒星月,而不是朔望月。
月相歌诀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在朔和上弦之间的“月牙”称之为新月,在望和下弦之间的“月牙”称之为残月。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弦月
-上弦月
人民网-月相(图)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月球的内部层状结构:
1、月壳:月球的外层,厚度不均匀,正面约50千米,背面约75千米,平均约65千米,高地斜长岩月壳较厚,月海玄武岩月壳较薄。
2、月幔:位于月壳与月核之间,为硅酸盐构成。可分为上月幔和下月幔,上月幔厚度约185千米,是玄武岩浆的源区,下月幔厚度约1388千米,可能是富橄榄岩的辉石岩原始的物质。
3、月核,月球的中心区,半径约350千米,可能是半熔融状态。月震带约在月球表面下1000千米,月壳和月幔中上部分是刚性的,厚度约1000千米。
分层结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47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
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1500℃,所以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据推测大概是由Fe-Ni-S和榴辉岩物质构成。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大约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阳一样大。
月在田字格里的正确写法:
基本字义:
月,汉语常用字,读作yuè,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义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即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盈亏规律创造了“月”这个计时单位,沿用至今。也指形状像月亮的东西、按月出现或完成等义。
“月”是常见偏旁,以“月”为偏旁的字,一类与月亮有关,如朔、望、朝等。还有一类是由“肉”演变而来,与月亮无关,如肘、肚、肺、肥等。
扩展资料
笔顺:
组词解释:
1、岁月[suì yuè]年月:漫长的~。艰苦斗争的~。
2、月光[yuè guāng]月亮的光线,是由太阳光照到月亮上反射出来的。
3、月牙[yuè yá]新月
4、日月[rì yuè]生计;生活。
5、望月[wàng yuè]也叫满月。望日的月相。参见〔望日〕
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 ——凸月——下弦月——娥眉月——新月。
1、新月
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峨眉月
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东边偏了一些。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呈镰刀形的一部分,称为娥眉月。
娥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和能在西方天空看到娥眉月。
3、上弦月
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度。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则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PS:上弦月圆面朝向西边)
4、凸月
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即为凸月。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上,大半晚可见。
5、满月
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有一夹角,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称为满月或望。
6、下弦月
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度。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
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黎明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晚可见。
扩展资料
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根据光学知识,月球不是光源,自身不发光,人看见的月球可见的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形成的,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
月球会绕地球公转,地球会绕太阳公转,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我们看到的月球发光部分的形状也是不断变化的,这就是月相。
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是2732天,这个时间被称为恒星月,而月相变化需要的时间却是2953天,这个时间被称为朔望月,朔望月是历法中历月和星期的来源。
-月相
月亮的月的笔顺
本文2023-10-07 10:23:5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96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