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良玉是唯一被载入正史的女将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1收藏

为什么秦良玉是唯一被载入正史的女将军?,第1张

我国古代传说中有四大巾帼英雄:花木兰、樊梨花、穆桂英、梁红玉,她们的名气虽然很大,但是,由于她们在正史中并无明确的记载,因而她们的故事以传说为主。

其他的女英雄即使被载入正史,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冼夫人(522-602年),由于她助隋平定岭南,并率领俚族民众归附隋朝,而被后世尊为“巾帼英雄第一人”。但是,冼夫人也只是被载入了《列女传》,而没有被列入正史的将相列传中。

今天,本文要叙述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她虽然没有传说中的四大巾帼英雄有名,但是,她所得到的殊荣,却是那四位远远不及的,她就是在历史上唯一被后朝单独列传,载入正史将相列传的巾帼英雄——秦良玉。

秦良玉(1574-1648年),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自幼胆识过人,擅长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是典型的一位美女兼文武全才,她治兵“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明史·秦良玉传》)

秦良玉的丈夫是石柱宣抚使(武职,从四品)马千乘,马千乘乃是东汉开国将军马援的后人,因祖上有功勋而世袭石柱(今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土司。

清朝的史官在编著《明史》时,并没有将秦良玉附于其夫之后,而是将其单独列传于名将传记系列之中,如果她没有特别大的功绩,清朝的史官绝不会以此形式记述其生平事迹的。

下面,一起来看看秦良玉都有哪些丰功伟绩: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杨应龙在播州(今贵州遵义市)作乱,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率领三千人随李化龙前往征讨,秦良玉率领五百精兵押运粮草,并与副将周国柱扼守邓坎(今贵州凤冈县南)。

杨应龙趁李化龙在军营中大摆筵席发动袭击,秦良玉与丈夫率先将其击败,后又乘胜追击,接连攻破金筑关等七个营寨。随后又协助各路官军大破杨应龙军,秦良玉为南川路战功第一,但在杨应龙兵败身死之后,秦良玉却不自报军功。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马千乘被监军太监邱乘云诬告,病逝于云阳监狱。由于马千乘为世袭土司,其长子马详鳞年幼,故以秦良玉代领亡夫职位。

泰昌元年(1620年),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挥师入侵辽东,朝廷诏令秦良玉出兵援助,并赐秦良玉三品官员的服饰。

由此,秦良玉作为一个女性,正式地成为明朝廷记录在册的高级军事指挥官。

秦良玉先派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领几千兵马,随总兵童仲揆渡浑河与后金血战,哥哥秦邦屏战死沙场,弟弟秦民屏突围而出。

秦良玉亲率三千士兵直抵山海关,所经过的地方秋毫无犯。明熹宗下诏给秦良玉加二品官员服饰,并封秦良玉为诰命夫人,封秦良玉儿子马祥麟为指挥使。

浑河一战,秦良玉所率领的部队虽然是贵州士兵,但他们浴血奋战,军功卓著。

兵部尚书张鹤鸣称赞说:“浑河血战,首功数千,实石砫、酉阳二土司功。邦屏既殁,良玉即遣使入都,制冬衣一千五百,分给残卒,而身督精兵三千抵榆关。上急公家难,下复私门仇,气甚壮。”

郭沫若先生在重庆时,也曾一口气写下《咏秦良玉四首》,其中有一首写道:

石柱擎天一女豪,提兵绝域事征辽。

同名愧杀当时左,只解屠名意气骄。

南明史研究学家钱海岳(1901-1968年)在其《南明史》初稿中,再一次为秦良玉做传,称赞说:“良玉以巾帼效命疆场,古所未有也,迹其忠忱武略,足愧须眉已。”

1、秦出自嬴姓

秦氏是少昊金天氏的直系后裔,少昊是中国野蛮时代中期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神话人物。

秦王子婴被项羽所杀。秦灭后,王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氏,称为秦氏。这便是陕西秦氏,伯益从而也就成了秦姓的得姓始祖。

2、源于姬姓

周文王后代鲁国侯伯禽裔孙的封地秦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周武王时,其弟周公旦被封鲁(今山东曲阜)称鲁公。鲁公后因辅佐周王留在了周都,儿子伯禽接封鲁国,其裔孙中有一支食邑于秦。

3、外族改姓

源于巴尔虎旗蒙古穆奇德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穆奇德氏祖上穆奇德·罗拔伙世居辽阳,隶属巴尔虎旗蒙古。

上古帝舜时期已有秦姓。但因秦不虚之后无世系资料可考,所以,唐宋时期的谱牒学家对秦姓的起源又有以国为氏和邑为氏之说。

4、源于外夷

晋武帝时大秦国再次遣使者来中国通好。在以后的诸代,中国与大秦国的交往更加密切,如唐朝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发现,大秦人或出使、或经商来到中国后,多因中国物饶民丰、山川秀美、文化高度发达而愿居留,不愿再回去。这些人依从汉人的风俗习惯,便以“秦”为姓。

5、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墨尔秦氏,亦称墨勒齐氏,世居台罕(今内蒙古科尔沁罕乌拉高格斯台自然保护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Morcin Hala。蒙古族、满族墨尔秦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秦氏、莫氏、齐氏等。

-秦姓

1644年9月,在睿亲王多尔衮的奏请下,孝庄与顺治这对孤儿寡母将都城从沈阳迁到北京,祭祀天坛,昭告天下,定鼎燕京。清军入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很大的影响,也引起许多人讨论,因为这有点不可思议。要知道,女真人口区区三十来万,即使是全民皆兵,再加上蒙古八旗、汉八旗,总兵力也就是20万左右。那么,清军为何能够入关,并站稳脚跟呢大明的军队,李自成、张献忠的虎狼之师,到底是干什么吃的,就不能将其赶回关外吗

纵观清军与明军以及农民军的一系列战斗,只要双方均全身心投入,敢于放手一搏,誓死拼杀,谁都无法占有绝对的优势,可以打成平手。不过,女真兵力不多且内斗严重,只要陷入持久战,必然会被消耗殆尽,打进山海关,想都别想。

浑河之战

1621年,努尔哈赤兴兵六万进攻辽东重镇沈阳,由于巡抚袁应泰策略失误,放弃依托坚城阻击金兵,而是主动出击,导致部队溃败,沈阳、辽阳失守。此时,屯住城郊浑河岸边的两支明军劲旅,白杆军、戚家军,成了孤军,努尔哈赤自然不放过。当时,这两支明军共7000人,其中秦邦屏领4000白杆军,陈策、戚金领3000戚家军,兵力远逊女真兵。但是,战斗却异常激烈,短兵相接时,女真兵红甲喇军几次冲锋均被击败,紧接着白旗兵、黄旗兵上阵,亦被白杆兵吊打,战局相持不下。

此时,女真兵已经不敢再次冲入明军阵营,努尔哈赤即将撤退。很遗憾,叛徒李永芳找到明军炮手并重金收买之,令其向白杆兵阵地开炮,打乱其阵型,最终击败之。白杆兵失败后,残余人马退往戚家军营地,继续作战。当女真兵冲向戚家军时,遭到顽强抵抗,明军阵营丝毫不乱,金兵死伤连连,最终又将大炮拿出来,以火器取胜。此战,女真兵以压倒性的人员优势,居然无法通过搏斗取胜,还要依靠大炮,且伤亡三千余人。试想,如果是兵力旗鼓相当,估计努尔哈赤只能退回深山老林,继续过着渔猎生活了。

宁远、锦州之战

1626年,明朝在辽东的最重要基地广宁失陷,朝中乱成一锅粥,大臣纷纷上书请求大军退守山海关,放弃关外所有土地。此时,努尔哈赤又兴兵13万攻击宁远,辽东经略高第畏敌如虎,躲在山海关不出,并下令袁崇焕放弃宁远,全军后撤,但被拒绝。虽说宁远守军只有一万,但袁崇焕指挥得当,依托坚城、大炮还击,力战不退,女真败走。次年,皇太极再次出动十余万大军进犯锦州、宁远,不过,八旗兵在冲向城池时,再一次被大炮阻击。无奈之下,皇太极假装撤退,引诱袁崇焕、满桂、赵率教等追击,但未能得逞。不过,趁着皇太极疏于防范之时,宁远、锦州骑兵对其发动偷袭和骚扰,迫使皇太极返回沈阳。

大同之战

1649年正月,因不堪忍受满清剃头令,以及有意欺压汉人之行径,归顺清廷的原明朝大同镇总兵姜瓖举起义旗,奉南明永历政权为正朔,向满清发起了挑战。闻知大同兵变,睿亲王多尔衮焦虑万分,立马下令京师附近的八旗子弟开往山西作战,但一无所获,大同固若金汤。无奈之下,多尔衮只得挂帅亲征,并将尼堪、硕赛、满达海等六位亲王一同带上,紧接着便是开展长达七个月的围城战,最终叛徒杨振威杀死姜瓖,献城投降。姜瓖此次举义虽然失败,但仅凭一座孤城便对抗了满清七位亲王长达10个月之久,这十分了不起。试想,如若清兵入寇中原时,每一座城池都如此抵抗,估计满清会耗不起,还是得跑回关外。

桂林、衡州之战

清兵入关之后,便打着为“崇祯”复仇之旗号追击李自成农民军,并在潼关一战中将其主力全歼,李自成逃往湖北九宫山时,被农民打死。紧接着,肃亲王豪格挥师南下,在西充一战中击毙张献忠,四川平定;豫亲王多铎南征弘光政权,俘虏朱由崧,江南落入清军之手。为了对付清军,李定国等原农民军将领归顺南明永历政权,坚持在大西南抗清。1852年,李定国从云南、贵州出兵桂林,击毙定南王孔有德。1853年,李定国采取诱敌深入之计,在衡州将满清主政三王之一的敬谨亲王尼堪团团包围,尼堪连同所部八旗兵全部战死,无一幸免。此后,满清将领再也不敢出战,只能洪承畴来了。

从以上四场战役看,满清骑兵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厉害,达到“满万不可战”之地步。如果明朝能够团结一致,部队奋勇杀敌,再加上得当的策略,即使是在维持平局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将女真耗死。要知道,当时准格尔部也正在崛起,满洲很可能在蒙古与明朝的联合攻击下,被迫向中原称臣。此外,还有不可忽视的沙俄,这对清军而言并非好事。

自从萨尔浒一战,明军13万联军全军覆没后,努尔哈赤的野心就迅速膨胀,然后他就把目光放在了辽东重镇沈阳上,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军直逼沈阳,沈阳守军危在旦夕,这个时候童仲揆、陈策率领的川浙联军率军急救沈阳,并且与后金八旗在浑河南北展开了一场血战。

川军为女将秦良玉派遣的四川土司战兵,这些战兵久经沙场,人人手持大刀,身背长柄竹矛,并且人人身披铁甲,铁甲外面又套了层棉甲,刀剑都穿不透,这就是赫赫有名的“白杆兵”。浙军是用戚继光留下的方法训练的新戚家军,他们军容整齐,面目肃然,人人都有不怕死的意志,两支援军川军7000人,浙军3000人。

当前去救援半路得知沈阳城陷后,总兵陈策下令回军,但是游击周敦吉一再请战说:“我们不救沈阳,那么我们三年屯军辽东那还有何意义?”所以明军就分兵两路,川军在周敦吉和副总兵秦邦屏带领下先渡河扎营,浙军3000人在浑河南岸扎营策应。

努尔哈赤得知有明军前来,心高气傲的他就率领八旗精锐前去抵挡,但是让努尔哈赤大跌眼镜的是,这7000明军人数比自己少,但是战斗力强的一塌糊涂,个个悍不畏死,组织严明,并且他们的武器奇怪,让八旗军很是不习惯。

八旗骑兵多次冲锋,这些手拿白杆的步兵没有后退一步,数千八旗军死在明军之手,混战中后金的参将西福先被杀,还有很多将领被生擒,八旗正白旗很快举败下阵来,最后因为后金招降的明军炮手炮击,川军才回退,和南岸的浙军合军。

努尔哈赤就继续进攻浙军,陈策多次向袁应泰求援,但是袁应泰畏敌不予理睬,最后这些浙军决定和后金决死一战,双方打了一夜还没分出胜负,八旗更是死伤惨重,正红旗八旗败下阵,正白旗上,接着又败下阵,最后努尔哈赤的正黄旗最精锐八旗都在川军面前败下阵,最后因为寡不敌众,川浙明军全军覆没,后金9名大将此战身亡。

此战数万八旗军惨胜一万明军,使得清军八旗元气大伤,就连后金自己的史料都记载此战损失惨重,观战的朝鲜更是记载后金被打的胆寒不敢前进,最后明军还是被自己人坑害灭亡,各路明军见死不救,使得最后一只戚家军也消亡在历史长河。小伙伴们对浑河血战怎么看?欢迎留下评论!

因为著名的女将秦良玉她不喜欢文喜欢武,秦良玉是在她的丈夫马千乘被害后,她于是带领他丈夫的军队出去打仗,

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清朝的军队不断入侵,还有农民起义等一系列暴动,使当时的社会十分的不安,一些边关的重要之地,不断的被清朝的军队所袭击。

但因为兵特别的少于是秦良玉便带领着石砫兵一万一千八百一十八人,带着这些人一起去守住大凌河,去保证大凌河的如期竣工,秦良玉为抵抗清军作出了十分重大的贡献。

秦良玉出生在1574年,逝世于1648年,她是中国明朝著名的将军和军事家,她的主要成就是参与了平定播州杨应龙之战。

在秦良玉死后,后世的文人有很多称赞秦良玉的诗词,比如说近代的冰心,近代的郭沫若都对秦良玉大大称赞,我国著名的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曾经说过:“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

在天启元年也就是1621年的时候,后金派领了很多兵,包围了沈阳等地,因为秦邦屏战死在了沙场,于是秦良玉便带领着3000士兵前往了今天的河北山海关。

秦良玉所经过的地方都没有后金的人再犯,明熹宗便下达了诏书给秦良玉加二品官员服饰,并且把秦良玉封为了诰命夫人。

据说在公元1574年的时候,秦葵的夫人生下了一个女儿,于是便给这个女孩子取名叫秦良玉,这个女孩子生下来变十分的与众不同,别人家的女孩子都喜欢胭脂水粉什么的,而秦葵的这个女儿偏偏喜欢舞刀弄枪,而且学的十分有模有样。

于是便有人说,秦良玉是花木兰的投胎转世,全家子女4个人从小便开始学习武术兵法还有战略,秦家满门忠臣,秦良玉从小便受到了家庭因素的影响,从小便有了带兵杀敌报效祖国的志向。

浑河血战是发生在浑河边的一场历史战斗。其中后金兵约数万人,明军(主要为四川白杆兵4000及戚家军3000)共7000余人。

公元1621年,明天启元年。自起兵攻明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努尔哈赤,趁明朝辽东经略熊廷弼去职,巡抚袁应泰举措失当的机会,于是年三月直逼沈阳,随即在十三日挥兵猛攻。

就在沈阳战况垂危之际,城外浑河之畔一支由明末著名女将秦良玉派来的数千忠州石柱土司兵跃跃欲试。

天启元年(1621年)沈阳被后金攻占的时,一支由川浙兵组成的援辽大军在总兵童仲揆、陈策等率领下,推进到浑河,欲与沈阳城内的明兵对后金兵进行夹击。

听说城已被占,陈策下令还师。游击周敦吉等一再请战,诸将激动地说:“我辈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为!”于是明兵分为两营,周敦吉与副总兵四川石柱都司佥书秦邦屏先渡河,在桥北立营;童仲揆、陈策及副将戚金、参将张明世统浙兵三千在桥南立营。

经过激烈交锋,川军终于饥饿疲劳,难以支持,全部被歼灭。周敦吉、秦邦屏及参将吴文杰、守备雷安民等皆力战而死。周世禄从西北逸出,邓起龙、袁见龙夺桥西奔,带领残军俱走入浙营,继续坚持作战。

战斗极为激烈,明军的步兵没有弓、撒袋,他们持三尺长的竹竿枪和腰刀,披甲胄,外套一层厚棉,刀、箭不入。在夜幕降临时与后金兵交战,一度胜负未分。但后金增援部队加入,明军浙营溃败,陈策战死。

双方血战到天色将晚,八旗援兵又赶到战场!童仲癸见已方援兵迟迟不至,遂与部众将士都抱成仁之心,决死回马杀向数倍于已的后金军,最终除极少官兵幸免回辽阳外,陈策、童仲癸与副将戚金、将领袁见龙、邓起龙、张名世、张大斗等大小将校共120多人全部义无反顾、悲壮殉国。

为什么秦良玉是唯一被载入正史的女将军?

我国古代传说中有四大巾帼英雄:花木兰、樊梨花、穆桂英、梁红玉,她们的名气虽然很大,但是,由于她们在正史中并无明确的记载,因而她们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